中国谍报与智囊机构!-->天崩地裂转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4:22:51
<P>网络文章,不能证实真实性,仅供参考:</P>
<P>       中国四大“智囊团”全扫描</P>
<P>
  在历届政府幕后,都有一大批默默无闻、尽心尽职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的“智囊”,他们用才识和专注为中国构筑了一道“智慧长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国务院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国最重要的官方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之一,1981年正式成立,直属国务院。中心成立的初衷是为国务院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下设10余个研究部和研究所。国研中心诞生了许多中国最重量级的经济学家,吴敬琏、王梦奎、樊纲、卢中原等都出自此门。

  卢中原,宏观经济部部长。在过去一年间,他在国家核心刊物如《经济研究》发表7篇研究论文,他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仅在国研室内部刊物登载的调研报告中,便有7篇得到了国务院领导批示。卢还参与了许多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起草,尤其是财政税收金融等体制改革方案的讨论、调研或设计。

  张军扩,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在过去的一年中,他共完成了四项研究,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打破地方垄断统一市场,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为政策和立法提供决策支持。他的课题报告———《关于怎样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建议》和《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构成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权威之作。他的《现代市场经济重新认识》更是为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有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部分提供了背景支持。而其正在研究的“关于直销立法”的课题,很可能为即将诞生的直销方面的法律构建基本的框架。

  张立群,宏观经济部研究员。他每季度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都被送到国办会议之上。这位从1986年就在国家计委研究宏观经济的年轻经济学家,直接参与了国家“九五”和“十五”计划的制定。 他一直关注着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他提出的有关扩张性财政政策淡出,财政应转向社会如农村、教育和低收入人群,宏观经济应依靠货币政策进行适度微调正被经济运行形势所验证。

  而他们,不过是国研中心上百名研究人员的缩影。


  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参与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承担许多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任务。

  1977年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承担许多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任务。在几十个研究所中,经济研究所、财贸研究所、金融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等都是影响巨大的国务院和其他政策部门的智囊。而董辅其执笔撰写的《2002—2003年度中国金融运行分析》,成了央行进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参考。在这篇文章中,李扬对2002年货币供应量及结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货币政策在传导机制方面正面临挑战,而对汇率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而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克服通货紧缩”、“亚洲地区债券市场发展与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用5—10年时间完成利率市场化”、“中国的银行体系:历史、结构及未来改革”等观点也正影响着中国目前的金融政策。

  袁纲明,社科院经济所宏观部主任。早在1999年6月,这位经济学家的一份报告被送到了朱镕基总理的办公室。“我们当时认为,刺激消费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期之举,而不是投资。”而就在下半年,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如增加工资、延长假期等。每年,他都和同事们撰写“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变化分析”,还牵头组织“中国宏观经济变化与政策选择”等课题作为建议送往相关的政策部门。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对中国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1994年,归国后的林毅夫和易纲等留美著名学者留在了北京大学,他们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的尝试———动员国内外资金,成立一个研究机构,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服务。

  当年8月,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诞生了。中心成立后接受了许多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以及企业的委托,对中国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林毅夫,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这位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博学多产且兴趣广泛。他在中国农业问题上的研究在国内相当权威,曾担任发改委“十五”计划咨询审议委员会常务理事会成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他的“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对国家农村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3年6月,林毅夫、陈平和宋国青等牵头组织的“走出通货紧缩与人民币汇率”课题组,对中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可能与前景以及人民币汇率等问题进行研究,完成了一系列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中“再论启动存量需求和通货紧缩治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上半年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对策建议”等思想也都为决策层所采纳。

  易纲,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原中心副主任,现在身兼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重任。这位学者型的官员,一直致力于用金融理论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在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方面颇有造诣。在出任央行官员之前,他做过“金融改革与其他改革的关系”、“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和中国的货币供给机制问题”等大量金融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他以后出任货币政策司司长打下了深厚基础。而今,易纲已成为智囊向施政者转化的典范。
</P>
<P>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由海内外优秀研究人员组成的网络性的组织,大部分都是兼职的研究人员,包括国内外政府公共服务部门、金融与产业部门及学术部门的优秀学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成立与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颇为类似,1996年正式组建,一开始便定位于政策研究和学术机构。与其他研究机构不同的是,它是由海内外优秀研究人员组成的网络性的组织,大部分都是兼职的研究人员,包括国内外政府公共服务部门、金融与产业部门及学术部门的优秀学者。

  在这个研究团体中,我们看到了来自央行、证监会、发改委等决策者的身影,他们并不能称之为严格的智囊人士,然而研究人员与决策者思想和观念的碰撞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在众多研究人员中,魏杰、胡祖六和宁向东无疑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胡祖六,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其研究成果之一《全球竞争力报告》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2003年4月他发表的《通货紧缩,中国制造吗?》论文,广受世界关注。6月,他的《中国需要对汇率制度进行根本改革》为中国汇率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建议。

  宁向东,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他于去年8月提出的“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等许多建议,在国资委颇有影响。

</P>
<P><B></B></P>
<P><B></B> </P>
<P><B>         中国的情报活动能力</B></P>
<P>        转自: 时间:2004-1-11 11:36:54
         新军事 (http://www.xinjunshi.com)
</P>
<P>  评定一国军队战斗力的强弱,除战略、战术、技术装备、教育水平的 因素之外, 情报工作的收集能力之强弱,是评价标准的重要组成部份,尤其在高度信息化的 「第三波战争」时代,情报工作的高科技化、及其杰出的收集能力,已成为国防 现代化的最主要努力方向。
</P>
<P>  比之落后的军事装备,中国军队在军事情报、国防产业技术的信息收集方面,投资似乎是巨大的,从近年来欧、美、日公开的各项关连案例来看,其活动范围也 带有全球性质。它从另一侧面显示中国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并力争在较短时期内 成为全球性军事大国之决心。另一方面,与旧苏联所不同的是,中国军队系统的 情报收集活动(总参谋部第二部、第三部、总政联络部等),其规模、范围似乎远比苏军同类系统──总参情报部(GRU)要广得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西方 被揭发的各项案例显示,GRU的活动似乎不大超过军事情报工作的收集范围,内部 规模远比KGB小得多。在中国方面,上述机关的工作范围除军事、军事产业情报的 收集之外,政治、国防经济情报、乃至中国驻外人员、留学生的活动也是其注意 的主要内容
。在内部结构方面,总参二部、三部远比国家情报机关──国家安全部的历史悠久,组织稳定。后者在1983年6月成立之初,由公安部、中央调查部等各方人马组成,据称在财产、财政分配等方面,都出过不少问题。</P>
<P>  与苏联还有所区 别的是,中国军内的总政治部内设的「联络部」也是对外收集情报的主要部门。 原苏军陆、海军总政治部仅负责军内政治工作。美国学者Nicholos Eftimiades的 研究模式认为:总政治部「联络部」基本上属于中国军队谍报系统的「政委」部门。主要负责对军队谍报人员的监视活动。自然也兼搞情报活动。 </P>
<P>
  值得注意的是 ,军队情报系统与国家安全部有所不同,前者主要负责对外情报的收集工作。反 间谍任务可能仅限于军内。因此,若加上总参三部、国防科工委,以及上述部门 安插在外交部、新华社等机构的驻外人员,其海外活动的规模可能并不比国家安 全部小。后述的案例比较也似乎有所证明。这一特点是中国对外情报活动与旧苏联同类活动的一大差别,即军队情报系统的实力至少与国家情报机关大体相当, 甚至超过。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政治权力构造的军事色彩至今远大于苏联。前者 夺取政权的过程主要依靠长期的军事斗争,自然便包括军事谍报斗争。而苏联共 产党一?始便依赖于城市工人暴动,与地下秘密活动。即契卡(旧 KGB)的角色 在历史上大过军队。苏军的成立也是在十月革命成功之后的事( 1918年1月)。在军队左右政治的力度方面,中国军队历来大过苏军。人大选出的军人中央委员 占其总数的21%强。而在苏联,24大以后的制服军人中央委员一般不超过7%─8 %。 </P>
<P>  由组织构造看军事情报系统的活动范围 </P>
<P>  中国军事情报系统的活动是全球规模的。就此而言,它基本上属于可与美、俄、 英、法、日同等的超级情报机构。这一结论可从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近年来遍 及世界各地的活动得以佐证。 </P>
<P>  列为军事情报系统之首的总参二部每日早7时将过去24小时得到的各类战术情报、战略情报,同时汇集成「情势报告」送交军委、政治局、各军兵种总部。分析机构设于总参第11号楼。总政治部联络部调查研究局也定期编有类似分析报告送致 以上各机构。总参二部所提之报告主要内容来自内设的六个分析局。其中,第一 局负责台湾,第二局为战术侦察局,第三局为武官局,第四局主管俄罗斯、东欧,第五局负责美、欧各国,第六局为亚洲分析局。由于历史原因,总参二部情报收集的主要对象长期偏重于台湾。因此,第一局可能机构较为庞大。八十年代以 后,随着中国军队外向型活动的增加,诸如对西方军事交流扩大等等,第一局的 活动范围以及内容似乎是有扩张之势。下设北京、沈阳、南京、广州、上海五个 「分区」。北京管区还以在京外国人为活动对象,负责对外国武官的监视以及反间谍活动。同时,沈阳、南京、广州、上海「分区」则直接主管对俄、东欧、台 湾、香港、东南亚以及欧美的谍报活动。在第一局同其它局的关系方面,美、欧 学者的一种分析模式认为,第一局可能侧重在具体的谍报行动,其它局则负责分 析,包括对西方公开资料的分析、判定。 </P>
<P>  从已经揭露的各种案例分析,第一局以及其它分析局主要收集的情报内容包括: ▲亚洲邻国、俄罗斯、驻远东美军之规模、配置、装备。▲潜在敌国的作战思想 、军事原则。▲军事地理、军事工业状况、科技水平。▲外军人物特征等等。此 外,如上所述,中国军事情报系统基于历史原因,活动范围远比苏联GRU广。因此 ,政治、以及外交情报的收集也可能列入其工作范围之内。如总政治部在南京军区内设的「亚太研究中心」(对外名称为「中国对外国际友好联络会江苏省分会 」)所研究的课题包括: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亚太集体安全等等。 </P>
<P>  总参各局均有其规模庞大的下属机构。有的属于直属系统,有的属于情报交流( 交换)单位。第一局的直属系统包括各军区「情报局」,下至集团军情报处。军 区情报局广意上讲对二重机构负责,业务上属军区领导,所获情报通过军区── 总参、军区──军区之间的情报电脑网络相互构通,并接受来自总参的任务分配 。军区情报局虽以地理区分有侧重对象,如对俄罗斯的情报工作主要由沈阳、北京、兰州军区承担,在八十年代以后也发现「跨区域情报收集」之例。如对越战争期间曾发现武汉军区(现废止)独立大队(战术侦察部队)深入越境进行侦察 活动,受伤住入昆明陆军43医院之例。同时,各军区还内设免费「招待所」,供 来自各路的军队情报人员留宿使用。 </P>
<P>  就军事意义而言,考虑到战争的突发性,以及换防作战的需要,「跨区域情报收集」的作法是完全可以想象的。</P>
<P>  总参二部的第二局,名为「战术侦察」局,实际上也兼有战略侦察的任务。即二 大层次(战略侦察、战术侦察)的活动溶为一体。在战略层次上,负责准备进行 战略决战所需要的各种情报资料。如可能发生的「解放台湾」、「收覆南沙」, 或一旦爆发第二次韩战时有可能介入的战役研究。包括对未来战场的具体选择等 。如来自美国的情报显示,人民解放军师级以上的数名高级将领曾以商人身份作掩护进入台湾作实地的考察活动。同样的作法也可能运用于朝鲜半岛、印度、越 南,以及日趋?放的中俄边界。 </P>
<P>  同时,总参二部还应该拥有一支类似苏军总参谋部直属的「SPEZINAZ 」那样的特 种部队,在战前或战时集敌后战略侦察、战略扰乱任务于一身,利用陆上、水下 、或空降手段为渗透方式,4─6人为一组。公开的图片显示,类似的特种侦察分 队称之为「特种兵」,面部
涂有地形伪装涂料。侦察用具主要有LC3 3m焦距远距 离地面相机1─2部,用于拍摄5OO─3OOOO米范围内的战略或战术目标,可使用红外胶卷,宽度为19Omm,每次装1O米,共7O个画面。如此,飞弹、炮兵阵地、机场 等战略目标均可实施单张或全景连续拍摄。类似分队可能还带有小型电台、或电 子情报侦察装置。在战术侦察领域,第二局的下属部门包括各军区、各兵种以及 下至集团军、师的各级侦察部队,如海军的「两栖侦察队」,其任务包括水下爆 破、水下障碍物之清除等。方式有时可装扮成渔民,队员视任务而定。有时还装备「伞兵1」型降落伞。65式伞兵刀等,以利于快速空投。1995年5月,菲律宾当 局宣称,在其抓获的非法渔民之中,有11人来自海军的情报部门。此外,空军也似乎存在一支直属以及各军区附属的战
略、战术侦察机部队。使用轰 5 或歼6 改 装侦察机。虽然未装备类似美国早期 U2 那样的跨洲际战略侦察机,但于其军事战略仅在于影响周边国家,因此,可以认为空军完全可以胜任对敌国 ,如原越南、印度、台湾等边界地区的战术侦察任务。以上侦察所获结果也将汇 入总参二部的电脑情报网络。在战时,集团军的师、团指挥部都可以利用这样的 网络将作战地区的综合情报快速集中参考。 </P>
<P>  第三局为武官局,约有四百人规模,除驻埃及、美国、苏联(俄罗斯)、北朝鲜等国为少将军衔之外,其余一般为大校。同任何国家的武官一样,中国武官均收 集所在国的公开情报资料,包括军事杂志、刊物等。由于军事情报的高度专业性 ,同时涉外色彩甚强,因此,总参二部的高级首脑已不止一人出身武官。如二部主要负责人之一的李宁大校曾任驻英国武官,199O年在华盛顿乔治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所学习。前二部部长熊光楷少将1957年留学苏联军事科学院。 武官的教育机构为原南京国际问题研究所。现正名为解放军国际关系研究所(有别于国安部第八局主管的「国际关系研究所」约五百人编制)。同任何国家一样,中国的驻外武官也有涉嫌收集秘密情报之例。1987年,美国FBI的双重间谍向中 国驻华盛顿副武官×××传送了他搞到的美国安全局NSA之电子侦听情报。当×× ×与FBI的双重间谍在华盛顿某中华餐馆碰头时,被逮捕。由于NSA所负责的工作 是收集各国电子情报,即所谓SIGINT,Signal
intelligence(信号情报),因此 ,FBI怀疑×××可能属于总参三部所派。同时发现×××于1983─ 84年之间曾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处三等秘书。因此,×××案例可以看出总参部门的情报人 员也以外交官身份作掩护。有关资料显示,总参外派工作人员待遇极高,获 取重要情报均有3OOO─5OOO人民币的额外奖金。1987年1O月,美国声称又发现一起案例涉及中国武官。这一次,据称美籍中国人×××非法向中国走私1O 枚TOWⅡ型 反坦克飞弹,F14战斗机设计图等技术资料。驻华盛顿空军武官×××、武官× ××以及科技参赞×××被控与此案有关。科技参赞被卷入其中的事实可以考虑 有以下几种可能性:(1)参赞本身便出身于总参情报系统?(2)参赞真正身份隶属于国防科工委,后者驻外机构也收集与国防工业技术有关的
公开或秘密情报 。考虑到国防科技的高度专业性,因此,并不完全排除军方、国家情报部门的任何一方在情况紧急而且必要时,与国防科工委的专家联合行动之可能性。 </P>
<P>  第四、五、六局主要从事情报的分析活动。四局侧重在俄罗斯、中亚细亚、乌克 兰、东欧,五局侧重于美欧,六局下设若干处,分别负责对日韩、东南亚、南亚 、西亚的情报分析。对于必要课题的分析,上述各局可望得到北京国际战略研究 所、北京国际战略问题协会、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事科学院国际军事问题调查 部等单位的协助。军委指定的重大课题一般需要在15日左右完成。其中,北京国际战略问题协会的会员多为退役或现役军人,大半出身总参情报系统。 </P>
<P>  第七局为新设的「科学技术局」,是推动情报工作现代化的一大尝试。在北方交通大学电脑中心,第57、58研究所、北京电子厂以及海鸥电子装备厂的联合协助 之下,全军规模的电脑情报联络系统已经建立。电脑战术情报可传致所需的师级 野战指挥所。第7局新设的另一大目的可能还在于强化军内电脑领域的反间谍斗争 。即预防可能出现的电脑犯罪,有关研究可能会与总参三部的工作部份雷同。
</P>
<P>注:</P>
<P>  该资料仅供参考。</P>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4-5-17 9:26:41编辑过]
<P>网络文章,不能证实真实性,仅供参考:</P>
<P>       中国四大“智囊团”全扫描</P>
<P>
  在历届政府幕后,都有一大批默默无闻、尽心尽职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的“智囊”,他们用才识和专注为中国构筑了一道“智慧长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国务院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国最重要的官方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之一,1981年正式成立,直属国务院。中心成立的初衷是为国务院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下设10余个研究部和研究所。国研中心诞生了许多中国最重量级的经济学家,吴敬琏、王梦奎、樊纲、卢中原等都出自此门。

  卢中原,宏观经济部部长。在过去一年间,他在国家核心刊物如《经济研究》发表7篇研究论文,他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仅在国研室内部刊物登载的调研报告中,便有7篇得到了国务院领导批示。卢还参与了许多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起草,尤其是财政税收金融等体制改革方案的讨论、调研或设计。

  张军扩,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在过去的一年中,他共完成了四项研究,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打破地方垄断统一市场,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为政策和立法提供决策支持。他的课题报告———《关于怎样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建议》和《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构成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权威之作。他的《现代市场经济重新认识》更是为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有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部分提供了背景支持。而其正在研究的“关于直销立法”的课题,很可能为即将诞生的直销方面的法律构建基本的框架。

  张立群,宏观经济部研究员。他每季度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都被送到国办会议之上。这位从1986年就在国家计委研究宏观经济的年轻经济学家,直接参与了国家“九五”和“十五”计划的制定。 他一直关注着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他提出的有关扩张性财政政策淡出,财政应转向社会如农村、教育和低收入人群,宏观经济应依靠货币政策进行适度微调正被经济运行形势所验证。

  而他们,不过是国研中心上百名研究人员的缩影。


  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参与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承担许多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任务。

  1977年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承担许多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任务。在几十个研究所中,经济研究所、财贸研究所、金融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等都是影响巨大的国务院和其他政策部门的智囊。而董辅其执笔撰写的《2002—2003年度中国金融运行分析》,成了央行进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参考。在这篇文章中,李扬对2002年货币供应量及结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货币政策在传导机制方面正面临挑战,而对汇率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而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克服通货紧缩”、“亚洲地区债券市场发展与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用5—10年时间完成利率市场化”、“中国的银行体系:历史、结构及未来改革”等观点也正影响着中国目前的金融政策。

  袁纲明,社科院经济所宏观部主任。早在1999年6月,这位经济学家的一份报告被送到了朱镕基总理的办公室。“我们当时认为,刺激消费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期之举,而不是投资。”而就在下半年,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如增加工资、延长假期等。每年,他都和同事们撰写“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变化分析”,还牵头组织“中国宏观经济变化与政策选择”等课题作为建议送往相关的政策部门。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对中国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1994年,归国后的林毅夫和易纲等留美著名学者留在了北京大学,他们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的尝试———动员国内外资金,成立一个研究机构,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服务。

  当年8月,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诞生了。中心成立后接受了许多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以及企业的委托,对中国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林毅夫,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这位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博学多产且兴趣广泛。他在中国农业问题上的研究在国内相当权威,曾担任发改委“十五”计划咨询审议委员会常务理事会成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他的“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对国家农村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3年6月,林毅夫、陈平和宋国青等牵头组织的“走出通货紧缩与人民币汇率”课题组,对中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可能与前景以及人民币汇率等问题进行研究,完成了一系列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中“再论启动存量需求和通货紧缩治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上半年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对策建议”等思想也都为决策层所采纳。

  易纲,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原中心副主任,现在身兼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重任。这位学者型的官员,一直致力于用金融理论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在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方面颇有造诣。在出任央行官员之前,他做过“金融改革与其他改革的关系”、“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和中国的货币供给机制问题”等大量金融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他以后出任货币政策司司长打下了深厚基础。而今,易纲已成为智囊向施政者转化的典范。
</P>
<P>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由海内外优秀研究人员组成的网络性的组织,大部分都是兼职的研究人员,包括国内外政府公共服务部门、金融与产业部门及学术部门的优秀学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成立与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颇为类似,1996年正式组建,一开始便定位于政策研究和学术机构。与其他研究机构不同的是,它是由海内外优秀研究人员组成的网络性的组织,大部分都是兼职的研究人员,包括国内外政府公共服务部门、金融与产业部门及学术部门的优秀学者。

  在这个研究团体中,我们看到了来自央行、证监会、发改委等决策者的身影,他们并不能称之为严格的智囊人士,然而研究人员与决策者思想和观念的碰撞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在众多研究人员中,魏杰、胡祖六和宁向东无疑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胡祖六,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其研究成果之一《全球竞争力报告》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2003年4月他发表的《通货紧缩,中国制造吗?》论文,广受世界关注。6月,他的《中国需要对汇率制度进行根本改革》为中国汇率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建议。

  宁向东,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他于去年8月提出的“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等许多建议,在国资委颇有影响。

</P>
<P><B></B></P>
<P><B></B> </P>
<P><B>         中国的情报活动能力</B></P>
<P>        转自: 时间:2004-1-11 11:36:54
         新军事 (http://www.xinjunshi.com)
</P>
<P>  评定一国军队战斗力的强弱,除战略、战术、技术装备、教育水平的 因素之外, 情报工作的收集能力之强弱,是评价标准的重要组成部份,尤其在高度信息化的 「第三波战争」时代,情报工作的高科技化、及其杰出的收集能力,已成为国防 现代化的最主要努力方向。
</P>
<P>  比之落后的军事装备,中国军队在军事情报、国防产业技术的信息收集方面,投资似乎是巨大的,从近年来欧、美、日公开的各项关连案例来看,其活动范围也 带有全球性质。它从另一侧面显示中国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并力争在较短时期内 成为全球性军事大国之决心。另一方面,与旧苏联所不同的是,中国军队系统的 情报收集活动(总参谋部第二部、第三部、总政联络部等),其规模、范围似乎远比苏军同类系统──总参情报部(GRU)要广得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西方 被揭发的各项案例显示,GRU的活动似乎不大超过军事情报工作的收集范围,内部 规模远比KGB小得多。在中国方面,上述机关的工作范围除军事、军事产业情报的 收集之外,政治、国防经济情报、乃至中国驻外人员、留学生的活动也是其注意 的主要内容
。在内部结构方面,总参二部、三部远比国家情报机关──国家安全部的历史悠久,组织稳定。后者在1983年6月成立之初,由公安部、中央调查部等各方人马组成,据称在财产、财政分配等方面,都出过不少问题。</P>
<P>  与苏联还有所区 别的是,中国军内的总政治部内设的「联络部」也是对外收集情报的主要部门。 原苏军陆、海军总政治部仅负责军内政治工作。美国学者Nicholos Eftimiades的 研究模式认为:总政治部「联络部」基本上属于中国军队谍报系统的「政委」部门。主要负责对军队谍报人员的监视活动。自然也兼搞情报活动。 </P>
<P>
  值得注意的是 ,军队情报系统与国家安全部有所不同,前者主要负责对外情报的收集工作。反 间谍任务可能仅限于军内。因此,若加上总参三部、国防科工委,以及上述部门 安插在外交部、新华社等机构的驻外人员,其海外活动的规模可能并不比国家安 全部小。后述的案例比较也似乎有所证明。这一特点是中国对外情报活动与旧苏联同类活动的一大差别,即军队情报系统的实力至少与国家情报机关大体相当, 甚至超过。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政治权力构造的军事色彩至今远大于苏联。前者 夺取政权的过程主要依靠长期的军事斗争,自然便包括军事谍报斗争。而苏联共 产党一?始便依赖于城市工人暴动,与地下秘密活动。即契卡(旧 KGB)的角色 在历史上大过军队。苏军的成立也是在十月革命成功之后的事( 1918年1月)。在军队左右政治的力度方面,中国军队历来大过苏军。人大选出的军人中央委员 占其总数的21%强。而在苏联,24大以后的制服军人中央委员一般不超过7%─8 %。 </P>
<P>  由组织构造看军事情报系统的活动范围 </P>
<P>  中国军事情报系统的活动是全球规模的。就此而言,它基本上属于可与美、俄、 英、法、日同等的超级情报机构。这一结论可从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近年来遍 及世界各地的活动得以佐证。 </P>
<P>  列为军事情报系统之首的总参二部每日早7时将过去24小时得到的各类战术情报、战略情报,同时汇集成「情势报告」送交军委、政治局、各军兵种总部。分析机构设于总参第11号楼。总政治部联络部调查研究局也定期编有类似分析报告送致 以上各机构。总参二部所提之报告主要内容来自内设的六个分析局。其中,第一 局负责台湾,第二局为战术侦察局,第三局为武官局,第四局主管俄罗斯、东欧,第五局负责美、欧各国,第六局为亚洲分析局。由于历史原因,总参二部情报收集的主要对象长期偏重于台湾。因此,第一局可能机构较为庞大。八十年代以 后,随着中国军队外向型活动的增加,诸如对西方军事交流扩大等等,第一局的 活动范围以及内容似乎是有扩张之势。下设北京、沈阳、南京、广州、上海五个 「分区」。北京管区还以在京外国人为活动对象,负责对外国武官的监视以及反间谍活动。同时,沈阳、南京、广州、上海「分区」则直接主管对俄、东欧、台 湾、香港、东南亚以及欧美的谍报活动。在第一局同其它局的关系方面,美、欧 学者的一种分析模式认为,第一局可能侧重在具体的谍报行动,其它局则负责分 析,包括对西方公开资料的分析、判定。 </P>
<P>  从已经揭露的各种案例分析,第一局以及其它分析局主要收集的情报内容包括: ▲亚洲邻国、俄罗斯、驻远东美军之规模、配置、装备。▲潜在敌国的作战思想 、军事原则。▲军事地理、军事工业状况、科技水平。▲外军人物特征等等。此 外,如上所述,中国军事情报系统基于历史原因,活动范围远比苏联GRU广。因此 ,政治、以及外交情报的收集也可能列入其工作范围之内。如总政治部在南京军区内设的「亚太研究中心」(对外名称为「中国对外国际友好联络会江苏省分会 」)所研究的课题包括: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亚太集体安全等等。 </P>
<P>  总参各局均有其规模庞大的下属机构。有的属于直属系统,有的属于情报交流( 交换)单位。第一局的直属系统包括各军区「情报局」,下至集团军情报处。军 区情报局广意上讲对二重机构负责,业务上属军区领导,所获情报通过军区── 总参、军区──军区之间的情报电脑网络相互构通,并接受来自总参的任务分配 。军区情报局虽以地理区分有侧重对象,如对俄罗斯的情报工作主要由沈阳、北京、兰州军区承担,在八十年代以后也发现「跨区域情报收集」之例。如对越战争期间曾发现武汉军区(现废止)独立大队(战术侦察部队)深入越境进行侦察 活动,受伤住入昆明陆军43医院之例。同时,各军区还内设免费「招待所」,供 来自各路的军队情报人员留宿使用。 </P>
<P>  就军事意义而言,考虑到战争的突发性,以及换防作战的需要,「跨区域情报收集」的作法是完全可以想象的。</P>
<P>  总参二部的第二局,名为「战术侦察」局,实际上也兼有战略侦察的任务。即二 大层次(战略侦察、战术侦察)的活动溶为一体。在战略层次上,负责准备进行 战略决战所需要的各种情报资料。如可能发生的「解放台湾」、「收覆南沙」, 或一旦爆发第二次韩战时有可能介入的战役研究。包括对未来战场的具体选择等 。如来自美国的情报显示,人民解放军师级以上的数名高级将领曾以商人身份作掩护进入台湾作实地的考察活动。同样的作法也可能运用于朝鲜半岛、印度、越 南,以及日趋?放的中俄边界。 </P>
<P>  同时,总参二部还应该拥有一支类似苏军总参谋部直属的「SPEZINAZ 」那样的特 种部队,在战前或战时集敌后战略侦察、战略扰乱任务于一身,利用陆上、水下 、或空降手段为渗透方式,4─6人为一组。公开的图片显示,类似的特种侦察分 队称之为「特种兵」,面部
涂有地形伪装涂料。侦察用具主要有LC3 3m焦距远距 离地面相机1─2部,用于拍摄5OO─3OOOO米范围内的战略或战术目标,可使用红外胶卷,宽度为19Omm,每次装1O米,共7O个画面。如此,飞弹、炮兵阵地、机场 等战略目标均可实施单张或全景连续拍摄。类似分队可能还带有小型电台、或电 子情报侦察装置。在战术侦察领域,第二局的下属部门包括各军区、各兵种以及 下至集团军、师的各级侦察部队,如海军的「两栖侦察队」,其任务包括水下爆 破、水下障碍物之清除等。方式有时可装扮成渔民,队员视任务而定。有时还装备「伞兵1」型降落伞。65式伞兵刀等,以利于快速空投。1995年5月,菲律宾当 局宣称,在其抓获的非法渔民之中,有11人来自海军的情报部门。此外,空军也似乎存在一支直属以及各军区附属的战
略、战术侦察机部队。使用轰 5 或歼6 改 装侦察机。虽然未装备类似美国早期 U2 那样的跨洲际战略侦察机,但于其军事战略仅在于影响周边国家,因此,可以认为空军完全可以胜任对敌国 ,如原越南、印度、台湾等边界地区的战术侦察任务。以上侦察所获结果也将汇 入总参二部的电脑情报网络。在战时,集团军的师、团指挥部都可以利用这样的 网络将作战地区的综合情报快速集中参考。 </P>
<P>  第三局为武官局,约有四百人规模,除驻埃及、美国、苏联(俄罗斯)、北朝鲜等国为少将军衔之外,其余一般为大校。同任何国家的武官一样,中国武官均收 集所在国的公开情报资料,包括军事杂志、刊物等。由于军事情报的高度专业性 ,同时涉外色彩甚强,因此,总参二部的高级首脑已不止一人出身武官。如二部主要负责人之一的李宁大校曾任驻英国武官,199O年在华盛顿乔治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所学习。前二部部长熊光楷少将1957年留学苏联军事科学院。 武官的教育机构为原南京国际问题研究所。现正名为解放军国际关系研究所(有别于国安部第八局主管的「国际关系研究所」约五百人编制)。同任何国家一样,中国的驻外武官也有涉嫌收集秘密情报之例。1987年,美国FBI的双重间谍向中 国驻华盛顿副武官×××传送了他搞到的美国安全局NSA之电子侦听情报。当×× ×与FBI的双重间谍在华盛顿某中华餐馆碰头时,被逮捕。由于NSA所负责的工作 是收集各国电子情报,即所谓SIGINT,Signal
intelligence(信号情报),因此 ,FBI怀疑×××可能属于总参三部所派。同时发现×××于1983─ 84年之间曾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处三等秘书。因此,×××案例可以看出总参部门的情报人 员也以外交官身份作掩护。有关资料显示,总参外派工作人员待遇极高,获 取重要情报均有3OOO─5OOO人民币的额外奖金。1987年1O月,美国声称又发现一起案例涉及中国武官。这一次,据称美籍中国人×××非法向中国走私1O 枚TOWⅡ型 反坦克飞弹,F14战斗机设计图等技术资料。驻华盛顿空军武官×××、武官× ××以及科技参赞×××被控与此案有关。科技参赞被卷入其中的事实可以考虑 有以下几种可能性:(1)参赞本身便出身于总参情报系统?(2)参赞真正身份隶属于国防科工委,后者驻外机构也收集与国防工业技术有关的
公开或秘密情报 。考虑到国防科技的高度专业性,因此,并不完全排除军方、国家情报部门的任何一方在情况紧急而且必要时,与国防科工委的专家联合行动之可能性。 </P>
<P>  第四、五、六局主要从事情报的分析活动。四局侧重在俄罗斯、中亚细亚、乌克 兰、东欧,五局侧重于美欧,六局下设若干处,分别负责对日韩、东南亚、南亚 、西亚的情报分析。对于必要课题的分析,上述各局可望得到北京国际战略研究 所、北京国际战略问题协会、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事科学院国际军事问题调查 部等单位的协助。军委指定的重大课题一般需要在15日左右完成。其中,北京国际战略问题协会的会员多为退役或现役军人,大半出身总参情报系统。 </P>
<P>  第七局为新设的「科学技术局」,是推动情报工作现代化的一大尝试。在北方交通大学电脑中心,第57、58研究所、北京电子厂以及海鸥电子装备厂的联合协助 之下,全军规模的电脑情报联络系统已经建立。电脑战术情报可传致所需的师级 野战指挥所。第7局新设的另一大目的可能还在于强化军内电脑领域的反间谍斗争 。即预防可能出现的电脑犯罪,有关研究可能会与总参三部的工作部份雷同。
</P>
<P>注:</P>
<P>  该资料仅供参考。</P>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4-5-17 9:26:41编辑过]
这也能发啊?虽说在国外不算什么秘密,但国内还是保持着一些神秘的,呵呵,版主们要慎重哦。
看看大家意见是不是可以发!这篇文章是天崩地裂转移到军政的,我又转移到这里让大家看一下,拿个意见!
<P>这个我在〈南方周末〉上见过。</P>
<P>我认为这帖子还可以嘛</P><P>网警真的管那么严啊?</P>
后面一篇不要发为好?
我有空仔细看看
<P>并不是什么需要保密的东西。</P><P>而且是转贴,不过的确是篇猛文</P>
仔细看过,觉得没有违法之处,给予通过审核。资料仅供参考。
这么机密滴事你都知道?
GRU在70年代以前还是由KGB监管的!!!
国内的东东还是敏感的。不过看样子是引用国外资料。
<P>台湾的资料</P>
<P>楼主什么都敢发啊?!</P>
<P><B>背影:</B></P><P>  我审查过了,合法,那就发了。</P>
原说是汉和平可夫写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既然已经流传到社会上了,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