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版图之四-->秋之狼转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0:12:31




无彩色  854K  2200*1463
http://bbs.billwang.net/forum/attach/2003/02/07/1830110-09-embed.jpg

大唐帝国的形成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不久,唐朝就转入攻势,收复并开拓了疆域。贞观四年(630年),李靖大破颉利可汗于阴山,东突厥灭亡,唐朝的实际控制区达到了贝加尔湖以北,设置正式行政区的范围也扩大到了“阴山以北六百里”,超出了今国界。到贞观十四年灭高昌,政区扩大到今新疆东部。另外,唐朝还一度取得黄河上游的河曲之地和大渡河上游一带,设置了州县。在西南今贵州东北部、云南大部和广西恢复了正式行政区。

    随着军事行动的胜利和当地少数民族的服从,唐朝在边疆地区先后设立了单于(云中)、安北(瀚海)、安西、北庭、安东、安南六个都护府和若干边州都督府,用以行使对这些地区的管辖权。因此唐朝拥有的疆域最西曾经抵咸海之滨,最北曾经到达西伯利亚,最东曾经至萨哈林岛(库页岛),最南在北纬十八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但这并不是说唐朝的统一范围一直有那么大,因为它从来没有同时达到过这样的范围,而且达到最远点的时间是非常短的。例如,唐朝控制咸海以东是在龙朔元年(661年)后,但到麟德二年(665年)就撤到了葱岭,实际上只维持了三年时间。而那时还没有灭高丽,东部的边界仍在辽河一线。开元三年唐朝又扩展到葱岭以西,但灭朝鲜后在当地设置的安东都护府已退至辽西。天宝十载(751年)唐将高仙芝的三万大军在怛罗斯(今哈萨克东南部江布尔城)被大食(阿拉伯)击败,唐朝的疆域又退至葱岭一线。北方自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灭薛延陀,置燕然都护府,辖有今内蒙古洒套以北、蒙古和叶尼塞河上游和贝加尔湖周围地区。但到仪凤四年(679年)突厥再起就撤至阴山以南,也只维持了三十二年。所以尽管开元、天宝是唐朝的黄金时代,但它的疆域极盛阶段却已经过去,六都护府的控制大为削弱,有的已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倾全力对付,驻守西北的军队全部东调,吐蕃就乘机攻占唐朝西北部领土。到广德元年(763年)叛乱平息时,今陇山、六盘山和黄河以西以及四川盆地以西已成吐蕃领土,当年吐蕃还一度攻占了长安。开始时河西走廊有些地方还由唐朝的地方官守着,不久就完全陷落。

    在西南,今云南全省、四川南部和贵州西部已被南诏占有,大渡河成了双方的界河。南诏还不止一次入侵四川,甚至攻入成都。而且西南的少数民族纷纷摆脱唐朝的统治,到唐末,今贵州、湖北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广西西部都已不在唐朝管辖之下了。

    随着渤海国的兴起和扩张,东北的疆域也已收缩到今辽宁中部。

    大中二年(848年),沙州(治今甘肃敦煌西南)人张议潮驱逐吐蕃守将,收复沙州。   到大中五年,张议潮率沙、瓜、伊、西等十一州归入唐朝。这样唐朝的西部疆域恢复到了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河西走廊和陇东、关中又连成一片。

    但由于唐朝国力衰退,对边疆已鞭长莫及。当地汉人实力有限,因而陇右、河西的土地又陆续被吐蕃和回鹘夺去,只有瓜、沙二州始终为张氏所据,孤悬于中原之外。以后曹氏政权取代张氏政权,直到北宋时才灭于西夏。

    在隋唐时期,中国境内还有好几个与中原王朝并存的政权:

    突厥:起源于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后迁到今新疆天山北麓。5世纪被柔然征服,又被迁于阿尔泰山地区。但到六世纪中叶,空厥迅速强大起来,灭了柔然,建立起一个疆域广阔的汗国,其范围包括今内蒙古中西部、蒙古高原、贝加尔湖周围、西伯利亚南部、今新疆大部和中亚咸海、巴尔喀什湖以东的阿姆河、锡尔河、楚河流域。582年(隋开皇二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大致以阿尔泰山为界。

    东突厥于630年(唐贞观四年)灭于唐。682年,骨咄禄自立为可汗,起兵复国,传至其弟默啜时脱离唐朝而独立,疆域大致恢复到被灭以前。但其内部部族众多,各有领地,统治很不稳定。末年国内大乱,744年(唐天宝三载)灭于回纥。

    西突厥在统叶护可汗(?-630或628年)在位时疆域达到极盛。但在统叶护死后,汗国陷于分裂。659年被唐军破灭。

    回纥(回鹘):在北魏时称袁纥,隋时称韦纥,大业年间(605-618年)因反抗西突厥,与附近的仆固、同罗、拔野古等部族结成同盟,总称为回纥。曾助唐朝灭东突厥、薛延陀、西突厥;灭突厥后即是到唐朝承认,基本继承了突厥的疆域。后因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与唐朝关系进一步密切。788年(唐贞元四年)起自行改称回鹘。以后又越过阿尔泰山向西扩展,取得天山以北地区,并一度进入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回鹘的后期重蹈了突厥的覆辙,在内乱和天灾中,灭于在自己疆域内的黠戛斯。

    亡国后的回鹘人大部西迁,其中主要的两支以后在天山东段建立了西州回鹘(高昌回鹘),在河西走廊中段建立了河西回鹘。另外一支回鹘人迁至葱岭以西的楚河流域,投奔葛逻禄,称葱岭西回鹘,在10世纪初与葛逻禄共同建立黑汗(喀喇汗国)。

    吐蕃:青藏高原上的各部族到七世纪初形成了三大势力--吐谷浑、苏毗(孙波、孙波如)和吐蕃。吐谷浑灭于隋朝,唐初复国,但在632年(唐贞观六年)再次被灭,成为唐朝的一部分。而吐蕃在其赞普(首领)松赞干布时期,征服了苏毗、羊同等部,又取得吐谷浑旧地,迁都逻些(一作逻娑,今拉萨),基本上统一了青藏高原。又向西征服了大、小勃律,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安史之乱后向东、向南扩张,在8世纪后期至9世纪初,疆域达到极盛:西起葱岭,东至陇山、四川盆地的西缘,北起天山山脉、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至喜马拉雅山南麓。8世纪后期发生内乱,国势转衰。到9世纪后,疆域大致维持在青藏高原。

    南诏:云贵高原上部族众多,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当地六诏(乌蛮的六个部分)之一的蒙舍诏在今云南巍山建立大蒙政权。8世纪初,吐蕃侵入云贵高原,威胁唐朝的西南。为了对付吐蕃,唐朝支持蒙舍诏首领皮逻阁统一了六诏,并迁至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天宝年间皮逻阁并知了东爨和西爨。天宝九载(750年)反唐,次年击败前往征讨的唐军,从此脱离唐朝。

    南诏在八世纪末迁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其极盛时疆域包括今云南全部、四川大渡河以南大部、贵州西部,以及缅甸北部那加山脉和萨温江以东、寮国北部等地。902年(唐天复二年),权臣郑买嗣夺取政权,次年建大长和国。九世纪前期段思平取得政权,建大理国。

    渤海国:高丽被灭后,其故将大祚荣被安置在辽西的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以后契丹叛乱占了营州,大祚荣率旧部进入革未革曷地区,成了革未革曷人的首领。698年(唐圣历元年),大祚荣建振(一作震)国,以显州(今吉林敦化)为都。713年(唐先天二年)受唐封为渤海郡王,改称渤海。八世纪中叶,迁都于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西南东京城)。极盛时疆域西至今吉林农安、梨树,辽宁昌图、宽甸,东至于海,北至黑龙江鹤岗、同江、抚远及以东至海,南至辽宁丹东市东北至朝鲜龙兴江一线。926年(契丹天显元年)为契丹所灭,改为东丹国,成为契丹附庸。辽太宗三年(928年)被迁至辽东,982年(辽乾亨四年)废。





五代十国

无彩色  879K  2102*1459
http://bbs.billwang.net/forum/attach/2003/02/07/1830112-10-embed.jpg


北宋辽



无彩色  849K  2093*1462
http://bbs.billwang.net/forum/attach/2003/02/07/1830114-11-embed.jpg

南宋金



分裂和分裂的继续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再也没有真正统一过,外族入侵、藩镇割据、武将叛乱、农民起事不断发生,但名义上唐朝依然存在,而且在某些阶段,藩镇势力受到打击,朝廷的权力有所恢复。到907年(天祜四年)朱温废唐昭宣帝自立,就连表面的统一也不复存在,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见附表)。在此期间实际存在的独立、半独立政权还不止以上所列,但范围有限,存在时间也不长。

       五代十国简表
朝代或国名   创建者  公元年代         都城         灭其国(朝)者
后梁         朱温    907-923   洛阳、开封   后唐
后唐         李存助  923-936   洛阳         后晋
后晋         石敬瑭  936-946   洛阳、开封   后汉
后汉         刘知远  947-950   开封         后周
后周         郭威    951-960   开封         宋
吴           杨行密  902-937   扬州         南唐
南唐         徐知诰  937-975   扬州、金陵   宋
吴越         钱缪    907-978   杭州         宋
楚           马殷    927-951   长沙         南唐
闽           王审知  909-945   福州         南唐
南汉         刘垄    917-971   广州         宋
前蜀         王建    907-925   成都         后唐
后蜀         孟知祥  934-965   成都         宋
荆南(南平) 高季兴  924-963   江陵         宋
北汉         刘景    951-979   太原         宋
注:李存X,钱X,两个刘X之名无法打出。上下文中宋的年号景祜,祜的古
实为右,但也无法打出。

    在唐末的天祜三年(906年),交州(治宋平,今越南河内)土豪曲承美驱逐了唐朝的地方官,自称静海军节度史。五代初期,南汉曾两次出兵取消静海军节度使,恢复了对交州的统治,但很快又被当地人逐走。939年,交州人再次驱逐南汉,由吴权称王。越南从此脱离了中国,尽管以后还接受南汉及中原王朝的封号,但实际上已逐渐成为中国以外的独立政权。

    960年,赵匡胤通过兵变取代了后周,建立宋朝。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宋消灭了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基本上恢复了唐朝后期的疆域。但是它的北界已经退至今山西中部、河北中部及天津市区一线。五代十国的结束并不是统一的到来,因为新建立的宋朝只是消灭了山西和南方的割据政权,却接受了与北方的辽朝的对峙局面,并且从来没有打算取消西南的大理国。以后,西北又建立了西夏。因此,辽宋时期仍然是分裂的继续。在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取代了辽朝以后,重现了南北朝的势态;同时还存在西夏、西辽、大理和以后崛起的蒙古。

    1034年(宋景祜元年)西夏建国后,宋朝的西北界就大致稳定在今甘肃兰州、靖远、宁夏同心及陕西北部的山一线。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到北宋后期的熙宁、大观年间,经过多次征伐和“招抚”,今四川南部、湖北西南、湖南西部、贵州东北和广西西部重新归入版图,设置了正式州县或羁縻州。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攻占开封,次年宋徽宗和钦宗二帝被掳北上,北宋覆灭。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史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建为行在所(临时首都)。

    与北宋相比,南宋的南部和西南边界并汉有什么变化,但北界却因金人的入侵而大大南移了。经过多次争夺和谈判,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皇统元年),宋金议定以淮河为界。次年又将西部界线调整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及今秦岭以南。以后虽有局部变动,但基本上稳定在这条界线。据赵汝成书于宝庆二年(1226年)的《诸蕃志》的记载,当时澎湖列岛已隶属于福建路的晋江县。这标帜着大陆政权对海上岛屿行使管辖的加强。

    与北宋、南宋并存的其他政权还有:

    辽:建立辽朝的契丹人发祥于潢河(今沙拉木伦河和西辽河)流域,五代初崛起,疆域迅速扩大,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幅员辽阔和大帝国。辽朝的稳定疆域,西起金山(今阿尔泰山),北至蒙古高原北缘和外兴安岭,东抵萨哈林岛(库页岛)。其南界的西段大致按今中蒙国界分别与西州回鹘、西夏相接;东段在今内蒙古、山西、河北境内与北宋为界。辽灭渤海后,还一直拥有朝鲜半岛东北部原属渤海国的一块土地,因此辽与高丽的边界大致在今朝鲜咸兴至鸭绿江口南岸一线。1125年灭于金。

    于阗:唐后期以来成为独立政权,11世纪初的辖境约有今新疆且末、麦盖提、莎车以南地和帕米尔高原。北宋时灭于回鹘黑汗王。

    黑汗(喀喇汗):10世纪末,楚河流域的葛逻禄(割禄)联合西迁后的一部分回鹘人趁伊朗萨曼不至王朝瓦解之际,取得了河间(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地带,建立黑汗(喀喇汗)王朝,定都于八剌沙衮(原苏联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东南)。11世纪的疆域包括今新疆西部伊宁、塔城一带和塔什干和喀什一带,阿姆河中游达尔甘塔以东、锡尔河中段以东、巴尔喀什湖以南地。1140年归入西辽。

    西夏:宋雍熙二年(985年),党项族首领李继迁袭据银州,从此开始了与宋朝的对抗。明道元年(1032年)李德明死,子元昊继立;1035年(宋景祜二年)灭沙州曹氏政权,占有河西走廊。1038年(宋宝元元年)元昊称大夏皇帝,宋称为西夏。经过与宋、辽的反复交战,西夏的疆域大致稳定在北起今中蒙边界,南至祁连山脉、今甘肃兰州、靖远、宁夏同心、陕西靖边、佳县西南一线,西起今甘肃西界,东至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乌梁素海、包头市西、东胜、陕西神木、佳县西一线这样的范围内。金灭辽和北宋后,西夏的东界与金为邻,北部与蒙古为界,大致与辽时相同。在南宋初,西夏取得了河湟地区(今青海东部)。1227年灭于蒙古。

    金:1114年(辽天庆四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以鸭子河(今权花江哈尔滨以西一段)一带为基地,起兵反辽。次年称帝,国号大金。至天会三年(1125年,辽保大王年)灭辽,五年(宋靖康二年)灭北宋。金灭辽后,取得了它的大部分疆域,但始终没能征服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因此即使在金全盛时,它的西界也只到达今大兴安岭北段、蒙古乔巴山、蒙古二连浩特一线。以后随着蒙古的日益强大,金的边界不断后撤。贞祜二年(1214年),在蒙古的军事压力下迁都南京(汴京,今河南开封)。此后疆域日渐缩小,1234年亡。

    西辽:在辽覆灭的前夜,宗室耶律大石于保大四年(1124年)自立为王,率部西迁。在占据了西州回鹘和黑汗国旧地后,又向西扩展到阿姆河流域。1132年(一说1131年)在起儿漫(原苏联中亚布哈拉西北)称帝,以后建都于虎思斡耳朵(原苏联吉尔吉斯托克马克以东楚河南岸)。西辽的最大疆域包括今新疆全部,帕米尔高原以西至咸泫南的阿姆河西岸,巴尔喀什湖以东北至今蒙古西部。蒙古兴起后,西辽的东北部日渐为蒙古所占。1211年及蛮王屈出律夺取政权,但仍用西辽国号,至1218年为蒙古所灭。

    大理:937年段氏大理建立时,安全继承了南诏(大长和、大义宁)的疆域。进入宋代后,由于宋朝一直受到北方的军事威胁,无力经营西南,大理也一度接受宋朝的封号;双方相安无事,边界长期稳定。至1253年(蒙古宪宗三年)被忽必烈所灭,后置为云南行省。

    吐蕃:吐蕃诸部仍处于分裂状态,因而除了与宋、西夏接壤地带的一些部族与之有军事冲突外,没有向外扩张的能力。唐



无彩色  854K  2200*1463
http://bbs.billwang.net/forum/attach/2003/02/07/1830110-09-embed.jpg

大唐帝国的形成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不久,唐朝就转入攻势,收复并开拓了疆域。贞观四年(630年),李靖大破颉利可汗于阴山,东突厥灭亡,唐朝的实际控制区达到了贝加尔湖以北,设置正式行政区的范围也扩大到了“阴山以北六百里”,超出了今国界。到贞观十四年灭高昌,政区扩大到今新疆东部。另外,唐朝还一度取得黄河上游的河曲之地和大渡河上游一带,设置了州县。在西南今贵州东北部、云南大部和广西恢复了正式行政区。

    随着军事行动的胜利和当地少数民族的服从,唐朝在边疆地区先后设立了单于(云中)、安北(瀚海)、安西、北庭、安东、安南六个都护府和若干边州都督府,用以行使对这些地区的管辖权。因此唐朝拥有的疆域最西曾经抵咸海之滨,最北曾经到达西伯利亚,最东曾经至萨哈林岛(库页岛),最南在北纬十八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但这并不是说唐朝的统一范围一直有那么大,因为它从来没有同时达到过这样的范围,而且达到最远点的时间是非常短的。例如,唐朝控制咸海以东是在龙朔元年(661年)后,但到麟德二年(665年)就撤到了葱岭,实际上只维持了三年时间。而那时还没有灭高丽,东部的边界仍在辽河一线。开元三年唐朝又扩展到葱岭以西,但灭朝鲜后在当地设置的安东都护府已退至辽西。天宝十载(751年)唐将高仙芝的三万大军在怛罗斯(今哈萨克东南部江布尔城)被大食(阿拉伯)击败,唐朝的疆域又退至葱岭一线。北方自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灭薛延陀,置燕然都护府,辖有今内蒙古洒套以北、蒙古和叶尼塞河上游和贝加尔湖周围地区。但到仪凤四年(679年)突厥再起就撤至阴山以南,也只维持了三十二年。所以尽管开元、天宝是唐朝的黄金时代,但它的疆域极盛阶段却已经过去,六都护府的控制大为削弱,有的已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倾全力对付,驻守西北的军队全部东调,吐蕃就乘机攻占唐朝西北部领土。到广德元年(763年)叛乱平息时,今陇山、六盘山和黄河以西以及四川盆地以西已成吐蕃领土,当年吐蕃还一度攻占了长安。开始时河西走廊有些地方还由唐朝的地方官守着,不久就完全陷落。

    在西南,今云南全省、四川南部和贵州西部已被南诏占有,大渡河成了双方的界河。南诏还不止一次入侵四川,甚至攻入成都。而且西南的少数民族纷纷摆脱唐朝的统治,到唐末,今贵州、湖北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广西西部都已不在唐朝管辖之下了。

    随着渤海国的兴起和扩张,东北的疆域也已收缩到今辽宁中部。

    大中二年(848年),沙州(治今甘肃敦煌西南)人张议潮驱逐吐蕃守将,收复沙州。   到大中五年,张议潮率沙、瓜、伊、西等十一州归入唐朝。这样唐朝的西部疆域恢复到了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河西走廊和陇东、关中又连成一片。

    但由于唐朝国力衰退,对边疆已鞭长莫及。当地汉人实力有限,因而陇右、河西的土地又陆续被吐蕃和回鹘夺去,只有瓜、沙二州始终为张氏所据,孤悬于中原之外。以后曹氏政权取代张氏政权,直到北宋时才灭于西夏。

    在隋唐时期,中国境内还有好几个与中原王朝并存的政权:

    突厥:起源于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后迁到今新疆天山北麓。5世纪被柔然征服,又被迁于阿尔泰山地区。但到六世纪中叶,空厥迅速强大起来,灭了柔然,建立起一个疆域广阔的汗国,其范围包括今内蒙古中西部、蒙古高原、贝加尔湖周围、西伯利亚南部、今新疆大部和中亚咸海、巴尔喀什湖以东的阿姆河、锡尔河、楚河流域。582年(隋开皇二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大致以阿尔泰山为界。

    东突厥于630年(唐贞观四年)灭于唐。682年,骨咄禄自立为可汗,起兵复国,传至其弟默啜时脱离唐朝而独立,疆域大致恢复到被灭以前。但其内部部族众多,各有领地,统治很不稳定。末年国内大乱,744年(唐天宝三载)灭于回纥。

    西突厥在统叶护可汗(?-630或628年)在位时疆域达到极盛。但在统叶护死后,汗国陷于分裂。659年被唐军破灭。

    回纥(回鹘):在北魏时称袁纥,隋时称韦纥,大业年间(605-618年)因反抗西突厥,与附近的仆固、同罗、拔野古等部族结成同盟,总称为回纥。曾助唐朝灭东突厥、薛延陀、西突厥;灭突厥后即是到唐朝承认,基本继承了突厥的疆域。后因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与唐朝关系进一步密切。788年(唐贞元四年)起自行改称回鹘。以后又越过阿尔泰山向西扩展,取得天山以北地区,并一度进入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回鹘的后期重蹈了突厥的覆辙,在内乱和天灾中,灭于在自己疆域内的黠戛斯。

    亡国后的回鹘人大部西迁,其中主要的两支以后在天山东段建立了西州回鹘(高昌回鹘),在河西走廊中段建立了河西回鹘。另外一支回鹘人迁至葱岭以西的楚河流域,投奔葛逻禄,称葱岭西回鹘,在10世纪初与葛逻禄共同建立黑汗(喀喇汗国)。

    吐蕃:青藏高原上的各部族到七世纪初形成了三大势力--吐谷浑、苏毗(孙波、孙波如)和吐蕃。吐谷浑灭于隋朝,唐初复国,但在632年(唐贞观六年)再次被灭,成为唐朝的一部分。而吐蕃在其赞普(首领)松赞干布时期,征服了苏毗、羊同等部,又取得吐谷浑旧地,迁都逻些(一作逻娑,今拉萨),基本上统一了青藏高原。又向西征服了大、小勃律,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安史之乱后向东、向南扩张,在8世纪后期至9世纪初,疆域达到极盛:西起葱岭,东至陇山、四川盆地的西缘,北起天山山脉、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至喜马拉雅山南麓。8世纪后期发生内乱,国势转衰。到9世纪后,疆域大致维持在青藏高原。

    南诏:云贵高原上部族众多,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当地六诏(乌蛮的六个部分)之一的蒙舍诏在今云南巍山建立大蒙政权。8世纪初,吐蕃侵入云贵高原,威胁唐朝的西南。为了对付吐蕃,唐朝支持蒙舍诏首领皮逻阁统一了六诏,并迁至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天宝年间皮逻阁并知了东爨和西爨。天宝九载(750年)反唐,次年击败前往征讨的唐军,从此脱离唐朝。

    南诏在八世纪末迁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其极盛时疆域包括今云南全部、四川大渡河以南大部、贵州西部,以及缅甸北部那加山脉和萨温江以东、寮国北部等地。902年(唐天复二年),权臣郑买嗣夺取政权,次年建大长和国。九世纪前期段思平取得政权,建大理国。

    渤海国:高丽被灭后,其故将大祚荣被安置在辽西的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以后契丹叛乱占了营州,大祚荣率旧部进入革未革曷地区,成了革未革曷人的首领。698年(唐圣历元年),大祚荣建振(一作震)国,以显州(今吉林敦化)为都。713年(唐先天二年)受唐封为渤海郡王,改称渤海。八世纪中叶,迁都于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西南东京城)。极盛时疆域西至今吉林农安、梨树,辽宁昌图、宽甸,东至于海,北至黑龙江鹤岗、同江、抚远及以东至海,南至辽宁丹东市东北至朝鲜龙兴江一线。926年(契丹天显元年)为契丹所灭,改为东丹国,成为契丹附庸。辽太宗三年(928年)被迁至辽东,982年(辽乾亨四年)废。





五代十国

无彩色  879K  2102*1459
http://bbs.billwang.net/forum/attach/2003/02/07/1830112-10-embed.jpg


北宋辽



无彩色  849K  2093*1462
http://bbs.billwang.net/forum/attach/2003/02/07/1830114-11-embed.jpg

南宋金



分裂和分裂的继续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再也没有真正统一过,外族入侵、藩镇割据、武将叛乱、农民起事不断发生,但名义上唐朝依然存在,而且在某些阶段,藩镇势力受到打击,朝廷的权力有所恢复。到907年(天祜四年)朱温废唐昭宣帝自立,就连表面的统一也不复存在,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见附表)。在此期间实际存在的独立、半独立政权还不止以上所列,但范围有限,存在时间也不长。

       五代十国简表
朝代或国名   创建者  公元年代         都城         灭其国(朝)者
后梁         朱温    907-923   洛阳、开封   后唐
后唐         李存助  923-936   洛阳         后晋
后晋         石敬瑭  936-946   洛阳、开封   后汉
后汉         刘知远  947-950   开封         后周
后周         郭威    951-960   开封         宋
吴           杨行密  902-937   扬州         南唐
南唐         徐知诰  937-975   扬州、金陵   宋
吴越         钱缪    907-978   杭州         宋
楚           马殷    927-951   长沙         南唐
闽           王审知  909-945   福州         南唐
南汉         刘垄    917-971   广州         宋
前蜀         王建    907-925   成都         后唐
后蜀         孟知祥  934-965   成都         宋
荆南(南平) 高季兴  924-963   江陵         宋
北汉         刘景    951-979   太原         宋
注:李存X,钱X,两个刘X之名无法打出。上下文中宋的年号景祜,祜的古
实为右,但也无法打出。

    在唐末的天祜三年(906年),交州(治宋平,今越南河内)土豪曲承美驱逐了唐朝的地方官,自称静海军节度史。五代初期,南汉曾两次出兵取消静海军节度使,恢复了对交州的统治,但很快又被当地人逐走。939年,交州人再次驱逐南汉,由吴权称王。越南从此脱离了中国,尽管以后还接受南汉及中原王朝的封号,但实际上已逐渐成为中国以外的独立政权。

    960年,赵匡胤通过兵变取代了后周,建立宋朝。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宋消灭了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基本上恢复了唐朝后期的疆域。但是它的北界已经退至今山西中部、河北中部及天津市区一线。五代十国的结束并不是统一的到来,因为新建立的宋朝只是消灭了山西和南方的割据政权,却接受了与北方的辽朝的对峙局面,并且从来没有打算取消西南的大理国。以后,西北又建立了西夏。因此,辽宋时期仍然是分裂的继续。在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取代了辽朝以后,重现了南北朝的势态;同时还存在西夏、西辽、大理和以后崛起的蒙古。

    1034年(宋景祜元年)西夏建国后,宋朝的西北界就大致稳定在今甘肃兰州、靖远、宁夏同心及陕西北部的山一线。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到北宋后期的熙宁、大观年间,经过多次征伐和“招抚”,今四川南部、湖北西南、湖南西部、贵州东北和广西西部重新归入版图,设置了正式州县或羁縻州。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攻占开封,次年宋徽宗和钦宗二帝被掳北上,北宋覆灭。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史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建为行在所(临时首都)。

    与北宋相比,南宋的南部和西南边界并汉有什么变化,但北界却因金人的入侵而大大南移了。经过多次争夺和谈判,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皇统元年),宋金议定以淮河为界。次年又将西部界线调整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及今秦岭以南。以后虽有局部变动,但基本上稳定在这条界线。据赵汝成书于宝庆二年(1226年)的《诸蕃志》的记载,当时澎湖列岛已隶属于福建路的晋江县。这标帜着大陆政权对海上岛屿行使管辖的加强。

    与北宋、南宋并存的其他政权还有:

    辽:建立辽朝的契丹人发祥于潢河(今沙拉木伦河和西辽河)流域,五代初崛起,疆域迅速扩大,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幅员辽阔和大帝国。辽朝的稳定疆域,西起金山(今阿尔泰山),北至蒙古高原北缘和外兴安岭,东抵萨哈林岛(库页岛)。其南界的西段大致按今中蒙国界分别与西州回鹘、西夏相接;东段在今内蒙古、山西、河北境内与北宋为界。辽灭渤海后,还一直拥有朝鲜半岛东北部原属渤海国的一块土地,因此辽与高丽的边界大致在今朝鲜咸兴至鸭绿江口南岸一线。1125年灭于金。

    于阗:唐后期以来成为独立政权,11世纪初的辖境约有今新疆且末、麦盖提、莎车以南地和帕米尔高原。北宋时灭于回鹘黑汗王。

    黑汗(喀喇汗):10世纪末,楚河流域的葛逻禄(割禄)联合西迁后的一部分回鹘人趁伊朗萨曼不至王朝瓦解之际,取得了河间(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地带,建立黑汗(喀喇汗)王朝,定都于八剌沙衮(原苏联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东南)。11世纪的疆域包括今新疆西部伊宁、塔城一带和塔什干和喀什一带,阿姆河中游达尔甘塔以东、锡尔河中段以东、巴尔喀什湖以南地。1140年归入西辽。

    西夏:宋雍熙二年(985年),党项族首领李继迁袭据银州,从此开始了与宋朝的对抗。明道元年(1032年)李德明死,子元昊继立;1035年(宋景祜二年)灭沙州曹氏政权,占有河西走廊。1038年(宋宝元元年)元昊称大夏皇帝,宋称为西夏。经过与宋、辽的反复交战,西夏的疆域大致稳定在北起今中蒙边界,南至祁连山脉、今甘肃兰州、靖远、宁夏同心、陕西靖边、佳县西南一线,西起今甘肃西界,东至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乌梁素海、包头市西、东胜、陕西神木、佳县西一线这样的范围内。金灭辽和北宋后,西夏的东界与金为邻,北部与蒙古为界,大致与辽时相同。在南宋初,西夏取得了河湟地区(今青海东部)。1227年灭于蒙古。

    金:1114年(辽天庆四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以鸭子河(今权花江哈尔滨以西一段)一带为基地,起兵反辽。次年称帝,国号大金。至天会三年(1125年,辽保大王年)灭辽,五年(宋靖康二年)灭北宋。金灭辽后,取得了它的大部分疆域,但始终没能征服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因此即使在金全盛时,它的西界也只到达今大兴安岭北段、蒙古乔巴山、蒙古二连浩特一线。以后随着蒙古的日益强大,金的边界不断后撤。贞祜二年(1214年),在蒙古的军事压力下迁都南京(汴京,今河南开封)。此后疆域日渐缩小,1234年亡。

    西辽:在辽覆灭的前夜,宗室耶律大石于保大四年(1124年)自立为王,率部西迁。在占据了西州回鹘和黑汗国旧地后,又向西扩展到阿姆河流域。1132年(一说1131年)在起儿漫(原苏联中亚布哈拉西北)称帝,以后建都于虎思斡耳朵(原苏联吉尔吉斯托克马克以东楚河南岸)。西辽的最大疆域包括今新疆全部,帕米尔高原以西至咸泫南的阿姆河西岸,巴尔喀什湖以东北至今蒙古西部。蒙古兴起后,西辽的东北部日渐为蒙古所占。1211年及蛮王屈出律夺取政权,但仍用西辽国号,至1218年为蒙古所灭。

    大理:937年段氏大理建立时,安全继承了南诏(大长和、大义宁)的疆域。进入宋代后,由于宋朝一直受到北方的军事威胁,无力经营西南,大理也一度接受宋朝的封号;双方相安无事,边界长期稳定。至1253年(蒙古宪宗三年)被忽必烈所灭,后置为云南行省。

    吐蕃:吐蕃诸部仍处于分裂状态,因而除了与宋、西夏接壤地带的一些部族与之有军事冲突外,没有向外扩张的能力。
兄台以后最好能把几个主题相同的贴子发在一个贴子里替论坛节省一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