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个中学教师的blog,很对我的胃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9:16:17
江西“老表”
  新楼的钥匙终于分下来了。
  领导说,你在县城的最佳地段买到了面积最大的房子,应该满足。于是心里觉得飘飘然。
  一开始我并没有对房子的装修产生什么兴趣,有的同事在接到钥匙的当天就开始了与装饰公司的联系。装修公司对各个业主的楼层和户型弄得十分精确,早就把你的装修方案给弄出来了,绝对量身定做,让你砰然心动。
我在装修房子的问题上头脑很清醒,一是在风格不能盲目跟风,要与自己的性格爱好相吻合,应该倾向于中式风格;二是在造价上不能头脑发热,计钱吃面,不能超过四万块钱;三是在进度上不要过度超前,要善于在装修过程中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在见识上的不足。后来我发现,局里的好多同事在装修房子方面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干,我就想,其实每个人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的愿望也是很强烈的,只是平时没有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罢了。你想:党和国家领导人实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高山钻孔、大江截流,再造秀美山川,省领导带领全省人民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县领导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园林中等城市、“一园两带”、“一河两湖”,老百姓就只好在自己的三室两厅上动脑筋了。我坚信:虽然“烹小鲜”做得很好的人未必能“治大国”,但连个家都治得一塌糊涂的人,治大国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
  别人开工一个月的时候,我也按捺不住装修的热情,与一家装饰公司反复沟通之后,拿出了详细的图纸,装修工队伍就开进了我的新房(我叫新房,装修方叫“工地”!)。工程队是江西的,不知什么时候,我们这个地方的装修市场叫南方人垄断了,装饰公司的宣传品上都有这样一句话:“南方队伍施工”!开进我“工地”的是江西的三位“老表”,年龄最小的是队长,姓任,三十岁不到,胖乎乎的,性格开朗,不笑不说话,一天到晚乐呵呵的;其余两位一个是他的姑夫,一个是他的舅子,都是亲戚关系,木匠手艺也是祖传下来的。他们老家那个地方是山区,农民收入很低,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在外省从事木工或家居装修。这些人干活真是卖力,从早晨到晚上连轴转,天黑了还要亮点灯再干一段时间。他们跟我讲话都用普通话,当然不会怎么标准,你得用心听才能猜得懂;他们之间交流起来就用江西话了,有时为了施工方法问题他们争论起来,语速极快,一句你也听不懂。毫无疑问,他们对待工作十分认真,木装,吊顶,刷漆,装灯,每道工序都一丝不苟,最令人叫绝的是他们为我的阳台设计的“隐形门”,严丝合缝,你不仔细看,真不知道从哪里能进到阳台上去。
  有经验的同事嘱咐说,对这些装修的,不能有好脾气,要睁大眼睛找毛病,装修市场不规范,里面的“猫腻”多得很,说不定什么环节上他都能偷工减料,“防不胜防啊”。于是开工以后,我每天下班都到“工地”走一趟,瞪着眼睛找毛病,可是我们能想到的,人家都想到了,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可能偷工减料的地方来,自己对新房的宏伟构想一步步地“浮”出水面,心里还是有种成功的喜悦。
  工程开工以后,他们的午餐和晚餐都是在“工地”上吃的,一个电饭煲,一个电热壶,就是他们的全部厨具,白米饭和四川榨菜是他们的主要食谱。因为工地上木屑飞扬,漆味刺鼻,有时我进去一会儿都忍无可忍。小任提醒我,进入喷漆程序,你就不要光来了,这时空气中甲醛含量奇高,刚装修完的房子要晾上半个月,甲醛等有害物质要用绿色植物吸收光了才能入住。可是“老表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装修完了我家还要到别人家,重复同样的劳动,一旦没有了生意,他们就面临失业的危机。“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同样是地球的公民,我们怎么忍心天天袖手旁观,甚至指手划脚呢?
  一天,广电大剧院有场京剧晚会,别人托我要了票却有事不来了,我就做了一次顺水人情,问小任去不去。他居然非常感兴趣。到了晚上京剧开演了,在隔我一排的前面,三个装修工来了。显然是回到宿舍精心打扮过来的,被油漆“装饰”得斑斑点点、五彩缤纷的工作服不见了,是一件干净的运动服,下身的裤子却没来得及换,幸亏是件迷彩服,油漆的颜色并不明显,我想:不管你看懂看不懂,我总算给了你们一次欣赏高雅艺术的机会,广电大剧院设施之豪华,恐怕他们那个地方见都没见过。
  相对于京剧这种高雅艺术来说,县城的观众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发烧友”水平很高,看起来也非常投入;有的根本不懂,弄张票附庸风雅,一进剧场就开始东张西望找熟人聊天;节目开始了就出出进进,要么喝水,要么撒尿,弄得别人还得起身给他让空;节目刚有结束的迹象,就开始扎扎呼呼往外走,全然不顾台上的演员正在谢幕。
  节目开始了,演员阵容非常齐整,许多观众沉没浸在剧情中。剧情渐渐进入高潮,演员的唱腔铿锵激越,尾音落处,一个字正腔圆的“好!”从观众席上爆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个“好”字叫得恰到好处!等我回过神来,向叫好处望去,正是小任等人正在起劲地鼓掌,并不断地交头接耳地赞叹着节目。我心中顿时生出些许感动:没想到,他们天天从事着最辛苦而单调的劳动,竟然有如此丰富的精神世界。令人伤心的是:不是有许多号称“艺术工作者”,天天喊着要给别人创造精神产品的人,对自己身边的艺术活动熟视无睹吗?
  春节转眼就到了,工程全部完成了,三个江西“老表”要收拾工具回家过年。我想请他们三人吃一顿饭以示感谢,小任呵呵一笑说:“我们其实不在乎吃不吃一顿饭,就是有些业主不及时地结算工程款,七扣八扣,那是我们最头痛的事了。”下午,我立即到公司与他们结清了工程款项。春节他们及时拿到了工钱,回家过年去了。
  元宵节过后,几个同事去参观我装修的房子,我向他们大谈装修理念,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正在这时收到了小任的短信:“我从江西老家回来了,给你带来的礼物放在体育广场某某酒店。”
  下班去时,小任正在等我,衣服还是去年的打扮。礼物是一只真空包装的烤鸭,一包脱水的竹笋。江西“老表”
  新楼的钥匙终于分下来了。
  领导说,你在县城的最佳地段买到了面积最大的房子,应该满足。于是心里觉得飘飘然。
  一开始我并没有对房子的装修产生什么兴趣,有的同事在接到钥匙的当天就开始了与装饰公司的联系。装修公司对各个业主的楼层和户型弄得十分精确,早就把你的装修方案给弄出来了,绝对量身定做,让你砰然心动。
我在装修房子的问题上头脑很清醒,一是在风格不能盲目跟风,要与自己的性格爱好相吻合,应该倾向于中式风格;二是在造价上不能头脑发热,计钱吃面,不能超过四万块钱;三是在进度上不要过度超前,要善于在装修过程中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在见识上的不足。后来我发现,局里的好多同事在装修房子方面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干,我就想,其实每个人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的愿望也是很强烈的,只是平时没有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罢了。你想:党和国家领导人实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高山钻孔、大江截流,再造秀美山川,省领导带领全省人民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县领导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园林中等城市、“一园两带”、“一河两湖”,老百姓就只好在自己的三室两厅上动脑筋了。我坚信:虽然“烹小鲜”做得很好的人未必能“治大国”,但连个家都治得一塌糊涂的人,治大国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
  别人开工一个月的时候,我也按捺不住装修的热情,与一家装饰公司反复沟通之后,拿出了详细的图纸,装修工队伍就开进了我的新房(我叫新房,装修方叫“工地”!)。工程队是江西的,不知什么时候,我们这个地方的装修市场叫南方人垄断了,装饰公司的宣传品上都有这样一句话:“南方队伍施工”!开进我“工地”的是江西的三位“老表”,年龄最小的是队长,姓任,三十岁不到,胖乎乎的,性格开朗,不笑不说话,一天到晚乐呵呵的;其余两位一个是他的姑夫,一个是他的舅子,都是亲戚关系,木匠手艺也是祖传下来的。他们老家那个地方是山区,农民收入很低,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在外省从事木工或家居装修。这些人干活真是卖力,从早晨到晚上连轴转,天黑了还要亮点灯再干一段时间。他们跟我讲话都用普通话,当然不会怎么标准,你得用心听才能猜得懂;他们之间交流起来就用江西话了,有时为了施工方法问题他们争论起来,语速极快,一句你也听不懂。毫无疑问,他们对待工作十分认真,木装,吊顶,刷漆,装灯,每道工序都一丝不苟,最令人叫绝的是他们为我的阳台设计的“隐形门”,严丝合缝,你不仔细看,真不知道从哪里能进到阳台上去。
  有经验的同事嘱咐说,对这些装修的,不能有好脾气,要睁大眼睛找毛病,装修市场不规范,里面的“猫腻”多得很,说不定什么环节上他都能偷工减料,“防不胜防啊”。于是开工以后,我每天下班都到“工地”走一趟,瞪着眼睛找毛病,可是我们能想到的,人家都想到了,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可能偷工减料的地方来,自己对新房的宏伟构想一步步地“浮”出水面,心里还是有种成功的喜悦。
  工程开工以后,他们的午餐和晚餐都是在“工地”上吃的,一个电饭煲,一个电热壶,就是他们的全部厨具,白米饭和四川榨菜是他们的主要食谱。因为工地上木屑飞扬,漆味刺鼻,有时我进去一会儿都忍无可忍。小任提醒我,进入喷漆程序,你就不要光来了,这时空气中甲醛含量奇高,刚装修完的房子要晾上半个月,甲醛等有害物质要用绿色植物吸收光了才能入住。可是“老表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装修完了我家还要到别人家,重复同样的劳动,一旦没有了生意,他们就面临失业的危机。“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同样是地球的公民,我们怎么忍心天天袖手旁观,甚至指手划脚呢?
  一天,广电大剧院有场京剧晚会,别人托我要了票却有事不来了,我就做了一次顺水人情,问小任去不去。他居然非常感兴趣。到了晚上京剧开演了,在隔我一排的前面,三个装修工来了。显然是回到宿舍精心打扮过来的,被油漆“装饰”得斑斑点点、五彩缤纷的工作服不见了,是一件干净的运动服,下身的裤子却没来得及换,幸亏是件迷彩服,油漆的颜色并不明显,我想:不管你看懂看不懂,我总算给了你们一次欣赏高雅艺术的机会,广电大剧院设施之豪华,恐怕他们那个地方见都没见过。
  相对于京剧这种高雅艺术来说,县城的观众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发烧友”水平很高,看起来也非常投入;有的根本不懂,弄张票附庸风雅,一进剧场就开始东张西望找熟人聊天;节目开始了就出出进进,要么喝水,要么撒尿,弄得别人还得起身给他让空;节目刚有结束的迹象,就开始扎扎呼呼往外走,全然不顾台上的演员正在谢幕。
  节目开始了,演员阵容非常齐整,许多观众沉没浸在剧情中。剧情渐渐进入高潮,演员的唱腔铿锵激越,尾音落处,一个字正腔圆的“好!”从观众席上爆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个“好”字叫得恰到好处!等我回过神来,向叫好处望去,正是小任等人正在起劲地鼓掌,并不断地交头接耳地赞叹着节目。我心中顿时生出些许感动:没想到,他们天天从事着最辛苦而单调的劳动,竟然有如此丰富的精神世界。令人伤心的是:不是有许多号称“艺术工作者”,天天喊着要给别人创造精神产品的人,对自己身边的艺术活动熟视无睹吗?
  春节转眼就到了,工程全部完成了,三个江西“老表”要收拾工具回家过年。我想请他们三人吃一顿饭以示感谢,小任呵呵一笑说:“我们其实不在乎吃不吃一顿饭,就是有些业主不及时地结算工程款,七扣八扣,那是我们最头痛的事了。”下午,我立即到公司与他们结清了工程款项。春节他们及时拿到了工钱,回家过年去了。
  元宵节过后,几个同事去参观我装修的房子,我向他们大谈装修理念,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正在这时收到了小任的短信:“我从江西老家回来了,给你带来的礼物放在体育广场某某酒店。”
  下班去时,小任正在等我,衣服还是去年的打扮。礼物是一只真空包装的烤鸭,一包脱水的竹笋。
在焦桥袁氏文化开发座谈会上的发言
 (2月27日)
  敬告博友:
  我的博客越来越像个杂货铺。实话跟您说了吧,本人就想利用博客这块空间当作自己免费的优盘。我买过两个优盘,一个送给女儿了,另一个叫“朋友”顺手拿走了。丢了不少珍贵的资料。开博以后自己得了一个经验,博文在网上,委托新浪网的精英们给好生看着,确实放心。并且在有网络的地方,随时都能调出来用,方便的很。:)
  这是焦桥镇举行袁氏文化开发论证座谈会时,邀请我到场发的言。被邀的还有政协、文化、旅游部门负责人,袁氏族人,他们都是即兴发的言,就是我拿了稿子郑重其事地做了“重要讲话”,还不知道人家爱听不爱听。(有人说,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本人就最讲“认真”!)
  去年台上决定由我牵头开办《邹平史话》栏目,因为我在以前的新闻工作过程中,对袁氏文化有过接触,所以选择了《山东袁紫兰》这一课题进行了宣讲。讲之前备课是很艰苦的,期间得到了焦桥镇党委、教委、东平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帮我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节目播出后,还算过得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当然,哪有当面说坏话的!)。
  今天焦桥镇党委召集大家来开这个会,把袁氏文化开发进行专题研究,我认为非常有意义,所以今天我谈三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一,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把袁氏文化开发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袁家在邹平历史上是一个有影响的名门望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经过十年文革以后,人们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上似乎有个走不出的误区。我在讲述袁家历史、搜集袁家历史资料的时候,也听到过不同的声音,一是袁家不经商,靠做官发财,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问题;二是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袁家族人的仕宦辉煌是为封建地主阶级尽忠,是革命的农民阶级的对立阶级;三是袁氏子弟登入仕途多是捐纳,通过科举的仅十几个人,不够光彩;四是袁氏后人中有人为富不仁,欺男霸女,口碑不好。
  我觉得这些问题都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正确看待。毛泽东同志说得好,我们研究历史文化,保留其民主性的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为我们的新文化建设服务。研究袁氏文化的目的,不是袁家一个家族的家事,弄明白谁是谁的爷爷,谁是谁的孙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袁家是我们邹平、长山、齐东一带,有清以来最显赫的官宦家族,是研究清朝政治经济的最鲜活的标本。袁家的兴衰荣辱与清王朝的兴衰息息相关,袁家历史中的细枝末节,折射出清朝的土地政策、民族政策、科举政策、官吏制度、礼仪制度,清政府以不足百万人的满族人统治了上亿人口的中国,并且能在上百年时间内实现了长治久安,其中康、雍、乾、嘉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其中的一些做法对于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因此,提高对袁氏文化开发的认识水平,赋予这项工作更深刻的内涵,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的前提条件。



二,明确思路,科学把握,让袁氏文化开发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们国家建国以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有一段时间是全盘否定,现在有一个苗头是全盘接受。还是鲁迅先生说的好,先来一个拿来主义,再来一个为我所用。说到家还是毛主席那句话,既要有批判,又要有继承。宗旨要明确: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必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有的老同志刚才讲到,“原来村里有十几座牌坊,制作是如何如何精良,其中一座是某某夫人的贞节牌坊,她从二十岁守寡到八十五岁,所以袁家给她立了一座木牌坊,文革期间都毁掉了。”在这次袁氏文化开发中,我们还恢复这些建筑吗?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帝制,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两千多年来压在中国妇女头上的“皇权、神权、夫权”刚刚解除,难道我们还念念不忘,不惜劳民伤财,重新把它再捧上供桌吗?!至于袁紫兰早年家庭暴富的传说,我觉得既然民间广泛流传,说明它还是有一定的生命力的,“传说是历史上影子”,尽管它反映了唯心主义的宿命论,宣扬了“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价值观,美化了封建官僚阶级的致富过程,但还是有所保留的,这些东西能够给旅游增加谈资,增加景点的神秘感。至于会不会对人产生负面作用?现在的观众和游客谁也不是傻瓜,袁紫兰一出生就带来三大瓮金银,打死他他也不信。

三,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实施,量力而行,不给后人留下遗憾
1,  前期的规划、参观、论证要充分。“山西康百万,河南沈万三,山东袁紫兰,三个财神爷,比不上旧军孟洛川。”这个民谣当中提到了四个人,其他三处的庄园、旧宅都保留完好,现在旅游开发也相当火热。而我们焦桥的袁氏旧宅只保留了“春辉堂”一处还残破不堪,恢复起来难度相当大。前面提及的这几个地方都可供我们参观学习,甚至在建设的进程中有可以直接借鉴的地方。
2,  县旅游规划上提到了先从“一堂、一祠、一墓、一园”入手开发建设的方案是十分可行的。因为当年袁家的建筑号称“小北京”,亭台楼阁星罗棋布,不要说完全恢复,就是恢复一部分也不是目前的财力能够允许的。有人还提出“一书、一剧”这两件事我看倒比较现实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短期内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对于宣传袁氏文化,对于开发袁氏文化,能起到招商的作用。
3,  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要因陋就简,弄得不伦不类,还不如不弄,给后人留下遗憾,也留下麻烦。
4,  目前可供修复的地上附着物主要有:“春辉堂”; “避暑山庄(位于西董镇任家峪村,大门地基完好)”;袁守侗神道碑。
5,  可供展览的民间尚有收藏,可大范围有偿征集。“黄庭坚的《墨竹赋》四通石碑”;乾隆皇帝赐袁守侗诗碑(现存保定市莲花池公园,可复制);广西柳州府衙对联:“三世莅岩疆,看阎闾食德饮和,半是当年赤子;一麾来禁闼,偕寮采明刑弼教,全凭此日丹心。”
地址是
http://blog.sina.com.cn/zptv999
槐树下的BLOG


我刚才偶然搜索到的
请问好在哪里?
不会是您也把CD当U盘了吧?
尊重历史、尊重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