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地说没有赫鲁晓夫同志送给我们米格21,中国的军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8:30:40
有网友出了一个贴子,称“实事求是地说没有赫鲁晓夫同志我们很可能到80年代还在用歼六当主力”,内容是:在

中苏关系已经全面恶化的1963年,赫鲁晓夫同志突然大脑一瞬间的短路,把Mig-21战斗机、配件、全套图纸统统拿

出来给我们了,由此我们才在70年代自己有能力制造歼七,在摸透Mig-21的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又搞出了最漂亮的国

产战机歼八I,否则,可以想像,我们只能通过特殊渠道搞到Mig-21的实物,但没有图纸,只能逆向测绘仿制,搞

不好到80年代初都不一定能制造出国产的歼七,只能仍然让歼六继续担当主力。

=======================================================================================

那么赫鲁晓夫给我们米格21,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仔细分析米格21来中国后的历史,我们要说,得到米

格21对中国来说是弊多利少!

    在米格21来到中国之前,我国已能自主生产米格19,并在米格19的基础上开始研制强5战机。米格21来到中国

后,因为号称是一种先进的战机,我国航空工业立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该机开展摸透工作。那么这种做法对

我国后来航空工业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引进米格21,将我国对战斗机的探索引向了歧途。米格21的诞生和美国的F104战机等

一道,将战斗机的发展引向了高空高速、导弹致胜的方向。历史发展的结果告诉我们,一味追求高空高速,是当年

世界航空工业走的一段弯路,通过越南战争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发展方向,强调中低空机动性才是战斗机

当年发展的正确方向,美国和苏联后来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改正,诞生了划时代的强调机动性能的三代机(F15、

F16、苏27、米格29)。很不幸,由于引进米格21,使中国亦步亦趋地走上了同样的错误道路。当然,在70年代,

由于受越南战争实战的影响,我国空军其实对歼7(国产化米格21)并不感冒,在整个70年代,歼7在国内并没有得

到重视,歼7的改进改型和国产化工作并不积极,沈飞甚至将歼7转到了成飞去生产。与歼7改进改型不积极相比,

歼6在70年代的改进改型进行得有声有色。在整个60-70年代,担当我国空防主力的机型是歼6,歼6以其出色的性能

赢利了空军官兵的喜爱,也得到了国际友人(巴基斯坦军方)的肯定。出于对歼6的喜爱,当年的空军部队甚至叫

出了“歼6万岁”的口号。76年,打倒“四人帮”后,文革前被打倒的一批将领陆续复出,他们对越南战争期间发

生的空战一无所知,依然满脑子的高空高速思想,对歼7战机青眼有加,后来甚至引进生产了号称“空中火箭”的

歼7C,最后因为不受空军官兵的喜爱,只生产了区区几十架就关掉了生产线,成为国产战机系列中,批产量最小的

机种,浪费了80年代初宝贵的军费资源。

    二、引进米格21,影响了我国航空工业的自主创新之路。在70年代,我国空军针对空战中出现的新问题,逐步

走向了强调中低空机动性的路子,这期间,不仅歼6诞生了许多改型,而且摆脱米格模式,自主研发了具有很高机

动性的歼12战机,并开展了歼9的研制工作。70年代后期,我国空军重又走上了强调高空高速的路子,放弃了歼12

,转而去生产研制歼7的改型,并发展了歼8系列。但从后来发展的情况来看,歼8和歼7系列(歼7E除外)在部队并

不怎么受欢迎,歼8II生产出来后,由于长期没有配套的雷达,一直号称漂亮的和平鸽。总之,歼7、歼8系列的生

产,浪费了本属宝贵的军费资源,不仅未能起到加强军备的作用,反而误导了中国空军的发展方向,影响了中国航

空工业的自主创新之路。

    三、如果当年中国不引进米格21,中国的天空会成为不设防的空域吗?在60-70年代,中国空防最严峻的岁月

,是歼6撑起了保卫祖国领空的重任,在越南战场,我国援助的歼6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在巴基斯坦,打得印度空军

没脾气。进入80年代,我国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空防压力空前缓和,那个时期研制的歼8I、歼8II、歼7C由于雷

达和空空导弹的原因,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入90年代后,引进了苏27战机,才使得我军的战机水平

有了较大的提高。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引进米格21,发展歼8,对于解决我军的空防压力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

用。

    四、如果当年中国不引进米格21,中国的战斗机发展会止步不前吗?引进米格19后,我国航空工业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大量的自主创新工作,强5和歼12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强5采用了面积律机身、两侧进气等新技术,歼12

采用了前缘襟翼、新型的中等后掠角机翼。如果在两者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采用前缘襟翼的中等后掠角机翼、机

腹进气、面积律机身的新型战机,我想它的空战能力将远胜歼7,能够更好地承担起80年代的空防重任。而且歼7C

、歼8等系列的研制经费可以用于发展空空导弹、航空发动机等软肋项目。

    五、打倒“四人帮”后,在航空领域有一种传言,认为歼7没有得到重视,歼8迟迟不能定型,是受到了文革的

影响,“四人帮”的干扰。本人原来也信以为真,后来经过考证,70年代,沈飞等单位并没有象想象中那样无所事

事,相反在70年代,它们一直致力于歼6的改进改型工作,先后研制了歼6I、歼6II、歼6III等多达6-7种改型。对

于歼7转产成飞,本人过去一直觉得奇怪,沈飞为什么会放弃先进战机的生产,后来通过考证,才发现,当年歼7并

不受空军的欢迎,才有歼7转产成飞的结果。有网友出了一个贴子,称“实事求是地说没有赫鲁晓夫同志我们很可能到80年代还在用歼六当主力”,内容是:在

中苏关系已经全面恶化的1963年,赫鲁晓夫同志突然大脑一瞬间的短路,把Mig-21战斗机、配件、全套图纸统统拿

出来给我们了,由此我们才在70年代自己有能力制造歼七,在摸透Mig-21的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又搞出了最漂亮的国

产战机歼八I,否则,可以想像,我们只能通过特殊渠道搞到Mig-21的实物,但没有图纸,只能逆向测绘仿制,搞

不好到80年代初都不一定能制造出国产的歼七,只能仍然让歼六继续担当主力。

=======================================================================================

那么赫鲁晓夫给我们米格21,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仔细分析米格21来中国后的历史,我们要说,得到米

格21对中国来说是弊多利少!

    在米格21来到中国之前,我国已能自主生产米格19,并在米格19的基础上开始研制强5战机。米格21来到中国

后,因为号称是一种先进的战机,我国航空工业立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该机开展摸透工作。那么这种做法对

我国后来航空工业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引进米格21,将我国对战斗机的探索引向了歧途。米格21的诞生和美国的F104战机等

一道,将战斗机的发展引向了高空高速、导弹致胜的方向。历史发展的结果告诉我们,一味追求高空高速,是当年

世界航空工业走的一段弯路,通过越南战争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发展方向,强调中低空机动性才是战斗机

当年发展的正确方向,美国和苏联后来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改正,诞生了划时代的强调机动性能的三代机(F15、

F16、苏27、米格29)。很不幸,由于引进米格21,使中国亦步亦趋地走上了同样的错误道路。当然,在70年代,

由于受越南战争实战的影响,我国空军其实对歼7(国产化米格21)并不感冒,在整个70年代,歼7在国内并没有得

到重视,歼7的改进改型和国产化工作并不积极,沈飞甚至将歼7转到了成飞去生产。与歼7改进改型不积极相比,

歼6在70年代的改进改型进行得有声有色。在整个60-70年代,担当我国空防主力的机型是歼6,歼6以其出色的性能

赢利了空军官兵的喜爱,也得到了国际友人(巴基斯坦军方)的肯定。出于对歼6的喜爱,当年的空军部队甚至叫

出了“歼6万岁”的口号。76年,打倒“四人帮”后,文革前被打倒的一批将领陆续复出,他们对越南战争期间发

生的空战一无所知,依然满脑子的高空高速思想,对歼7战机青眼有加,后来甚至引进生产了号称“空中火箭”的

歼7C,最后因为不受空军官兵的喜爱,只生产了区区几十架就关掉了生产线,成为国产战机系列中,批产量最小的

机种,浪费了80年代初宝贵的军费资源。

    二、引进米格21,影响了我国航空工业的自主创新之路。在70年代,我国空军针对空战中出现的新问题,逐步

走向了强调中低空机动性的路子,这期间,不仅歼6诞生了许多改型,而且摆脱米格模式,自主研发了具有很高机

动性的歼12战机,并开展了歼9的研制工作。70年代后期,我国空军重又走上了强调高空高速的路子,放弃了歼12

,转而去生产研制歼7的改型,并发展了歼8系列。但从后来发展的情况来看,歼8和歼7系列(歼7E除外)在部队并

不怎么受欢迎,歼8II生产出来后,由于长期没有配套的雷达,一直号称漂亮的和平鸽。总之,歼7、歼8系列的生

产,浪费了本属宝贵的军费资源,不仅未能起到加强军备的作用,反而误导了中国空军的发展方向,影响了中国航

空工业的自主创新之路。

    三、如果当年中国不引进米格21,中国的天空会成为不设防的空域吗?在60-70年代,中国空防最严峻的岁月

,是歼6撑起了保卫祖国领空的重任,在越南战场,我国援助的歼6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在巴基斯坦,打得印度空军

没脾气。进入80年代,我国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空防压力空前缓和,那个时期研制的歼8I、歼8II、歼7C由于雷

达和空空导弹的原因,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入90年代后,引进了苏27战机,才使得我军的战机水平

有了较大的提高。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引进米格21,发展歼8,对于解决我军的空防压力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

用。

    四、如果当年中国不引进米格21,中国的战斗机发展会止步不前吗?引进米格19后,我国航空工业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大量的自主创新工作,强5和歼12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强5采用了面积律机身、两侧进气等新技术,歼12

采用了前缘襟翼、新型的中等后掠角机翼。如果在两者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采用前缘襟翼的中等后掠角机翼、机

腹进气、面积律机身的新型战机,我想它的空战能力将远胜歼7,能够更好地承担起80年代的空防重任。而且歼7C

、歼8等系列的研制经费可以用于发展空空导弹、航空发动机等软肋项目。

    五、打倒“四人帮”后,在航空领域有一种传言,认为歼7没有得到重视,歼8迟迟不能定型,是受到了文革的

影响,“四人帮”的干扰。本人原来也信以为真,后来经过考证,70年代,沈飞等单位并没有象想象中那样无所事

事,相反在70年代,它们一直致力于歼6的改进改型工作,先后研制了歼6I、歼6II、歼6III等多达6-7种改型。对

于歼7转产成飞,本人过去一直觉得奇怪,沈飞为什么会放弃先进战机的生产,后来通过考证,才发现,当年歼7并

不受空军的欢迎,才有歼7转产成飞的结果。
自主创新是指东风113么........那可是比MIG21还要高空高速的主..................
J7/J8再烂也比J6好使得多
不引进MIG-21并不表明我国就不会步高空高速的后尘,而且就我国当时的防空态势而言,高空高速也绝对不是一无是处的。
以当年空军对F-6的态度来说明引进MIG-21之路不对更是可笑之极。
原帖由 最强的杂兵 于 2009-2-24 22:47 发表
J7/J8再烂也比J6好使得多

格斗能力未必吧...越战证明二代机的所谓打中距弹的视距外能力是鸡肋功能,空战9成都在低空低速范围内进行,而这个范围当中,J-7/8还不如J-6吧
至于J-6的缺点么,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先天不足,但J7/8在当时难道就有?

不过J-6退短没话说
中国战机的高空高速可不是因为MIG21,
看看60-70年代的东风系列代号吧,在研的型号那个指标不比MIG21低?
把高空高速的空军思想是那个时代的需要,
把它归咎于MIG21这个具体机型是很可笑的行为。
好笑!胡说八道。
]]
原帖由 zouyutong 于 2009-2-24 22:51 发表

格斗能力未必吧...越战证明二代机的所谓打中距弹的视距外能力是鸡肋功能,空战9成都在低空低速范围内进行,而这个范围当中,J-7/8还不如J-6吧
至于J-6的缺点么,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先天不足,但J7/8在当时难道就有?
...

中国空军自己做的对比都说J7比J6好,而全世界得到苏援的国家都是有21就丢19,甚至连19没摸几下就直接上21。
J6或者说MIG19最大的问题就是难飞,这是第一代超音速战机都有的通病。
中国保留那么多J6不是因为他好,而是在动荡的年代里根本仿不了21。
而真正取代21的,不是某些人所认为的23,而是29,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21之于19或者23的优势。
通过贬低歼-7来贬低歼-8,更是可笑之极!!!
连难飞但功能更齐全的23都无法取代21,更何况只具备难飞而无23战力的19。中国对截击机的偏爱还不是给美国佬给刺激的,即使无21引进自己的发展项目也会是类似21的东西,到最后勉强搞出来不是不如21就是晚21至少25年问世。
太能扯了,连J12都是被J7害死的....
自己看看J12的性能数据,要死也是死在J6手上,
和高空高速的J7啥关系?
和着打算用J6,J12高低搭配保卫中国领空??
J6够高么??
俺国空军对型号厂的控制能力和影响力到底是怎么实现的捏?
原帖由 aaasssaaa 于 2009-2-24 23:11 发表

中国空军自己做的对比都说J7比J6好,而全世界得到苏援的国家都是有21就丢19,甚至连19没摸几下就直接上21。
J6或者说MIG19最大的问题就是难飞,这是第一代超音速战机都有的通病。
中国保留那么多J6不是因为他好, ...

MIG-19的低速盘旋的确比21要好,甚至比F-4还好....但是不如F-5
当然21比19综合性能肯定强很多
原帖由 金牛座的兔子 于 2009-2-24 23:19 发表
太能扯了,连J12都是被J7害死的....
自己看看J12的性能数据,要死也是死在J6手上,
和高空高速的J7啥关系?
和着打算用J6,J12高低搭配保卫中国领空??
J6够高么??

J6给空军开,J12给民兵开。
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原帖由 zouyutong 于 2009-2-24 23:20 发表

MIG-19的低速盘旋的确比21要好,甚至比F-4还好....但是不如F-5
当然21比19综合性能肯定强很多

光比一样能决定格斗战的胜负?
零战转圈比F4F强,当年国民党空军的I-15转圈比零战还强,结果?
J6J7的对比就是空战性能,TG的结论就是J7更强。
那时候可没7E和7G的。
假如,假如没有J7,中国也许真会挡掉裤子引进鹞,甚至鹞的生产线。假如引进鹞,我们现在应该拥有两艘以上的轻型航母了。

假如,假如没有J7,中国起码会引进F5,甚至会引进F16的早期型号。
原帖由 aaasssaaa 于 2009-2-24 23:23 发表

光比一样能决定格斗战的胜负?
零战转圈比F4F强,当年国民党空军的I-15转圈比零战还强,结果?
J6J7的对比就是空战性能,TG的结论就是J7更强。
那时候可没7E和7G的。

对于60-70年代的空战来说,还真是格斗吃遍先下,至少越战的空战是如此....
当然到70年代后期以后就.....
吃透21本身就是学习,就是进步。
原帖由 zouyutong 于 2009-2-24 23:42 发表

对于60-70年代的空战来说,还真是格斗吃遍先下,至少越战的空战是如此....
当然到70年代后期以后就.....

21开始代替19的时候哪里有什么BVR能力,一样只能靠狗斗
:victory: 支持J-6和J-12高低搭配
这明明是低低搭配...:L
天哪!又要开始吵架。
原帖由 zouyutong 于 2009-2-24 23:59 发表
:victory: 支持J-6和J-12高低搭配

这个"高"怎么说也太雷人了点........[:a5:] [:a5:]
当年某老帅批吴法宪的名言:“他居然想造上万架歼6”。
其实要遗憾的是,在60-70年代冷战高峰期,中国极度需要战斗机的时候,中国的歼7没有战斗力。
]]
不需要依靠空空弹什么的,光用机炮21也可以靠BZ战术打得19没脾气
用21代替19的又不是只有中国一家,MIG19这么强苏联把它淘汰干嘛啊?
LZ说我一顿吃2个包子就饱了,
故他可以直接吃第2个...
太搞笑了,就那个年代你还真想开金手指出科技了?
原帖由 Spica 于 2009-2-25 01:22 发表
太搞笑了,就那个年代你还真想开金手指出科技了?

这里是CD还是QD/LK啊,
几个网页换着看,有点晕啊....
确实,如果LZ穿越的话,这个方案可以考虑,不过请事先带够航空技术资料....
你上面没人也没用,就算有人也不一定有用
LS的回复让我想起了我在海版某个KA31帖子的回复:D
MIG21对TG空军,对成飞,对中航技:D 的影响都是很大的,J-6神教可以歇歇了
原帖由 海无涯 于 2009-2-25 01:05 发表
回顾中国航空发展的历程,我认为,航空工业发展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树立自主创新的意识,而这中间,一再地引进仿制,起到了很坏的作用。正向研制虽然有风险,但却能够培养出完整的研发能力;不断地引 ...

不给21,中国会投入更多的时间人力物力去闭门造车仿制21或幻影3,然后造不出来.
7号机和8号机最后能用,是有前面20-30年的投入打基础的.有支援都搞成这个样子;没支援更加困难和盲目.这里,盲目和有目标是有很大差别的.
即使没有21,全力改歼6,再改也不会有多大提高;改进和研发并不是绝然分开的,研发能力低,改进的能力也不会高.
就当时来说,没有歼7的话,歼6改进也不会走强5放低速度要求的路,和小身板歼12更加搭不上.减少装甲减重和装PL-2才是正道,搞个三角翼甚至无尾三角翼都有可能.
"创新神教"....连基础都没有创个P呀[:a13:] .刚刚仿造了两架飞机.就以为自己已经掌握设计飞机的能力了?;funk
lz啊,科研不是你嘴上这么搞得阿~~~:L
这张图要年年贴,月月贴,越贴越经贴。。。[:a8:]

20070312_cc23451020cc53908bd6StpdkYD8Km03.gif
[:a13:] [:a13:] [:a13:] [:a13:] [:a13:]
]]
原帖由 zouyutong 于 2009-2-24 22:51 发表

格斗能力未必吧...越战证明二代机的所谓打中距弹的视距外能力是鸡肋功能,空战9成都在低空低速范围内进行,而这个范围当中,J-7/8还不如J-6吧
至于J-6的缺点么,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先天不足,但J7/8在当时难道就有?
...

中国要面对的作战环境和越战中美国人面对的完全不一样, 苏联人可不是依靠过时战斗机进行防御的国家. 面对Tu-22M这种东西, 格斗能力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