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宽航母梦流产始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1:39:00
◆马骏杰
    提起航空母舰,人们都不会陌生,这种统治海洋数十年的超级武器已经成为海上强国的标志。然而人们不知道,在航母诞生初期,国民党海军将领陈绍宽也曾提出过一项建造航母的计划,但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原因,他的航母梦是不可能实现的。
   
考察一战,中国被航母吸引
    自从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以后,这种新型的作战利器频繁穿行于战争硝烟中。20世纪初,一些对战争富有想象力的军人提出了让飞机跟随舰艇赴远洋作战的大胆设想。1909年,法国著名发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飞机与军舰结合的美好景象。他在《军事飞行》一书中,提出了航空母舰的新概念以及建造航空母舰的初步设想。在以后几年中,各国海军争先恐后,进行着大胆的尝试。终于在1912年,英国海军将一艘老式巡洋舰“竞技神”号改装成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向航空母舰的建造迈出了第一步。这艘军舰尽管不能让飞机直接起降,但它可以携带水上飞机执行远程作战任务。
    中国海军自甲午战争以后,与列强拉开了很大距离。饱受海上战争之苦的中国人不甘心这样的结局,意识到必须追赶列强,建设一支现代化海军才能拒敌于国门之外。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海军部派出两名年轻的军官陈绍宽和郑礼庆赴欧洲观战,目的是从现代战争中汲取经验教训。1916年12月,两人踏上了前往欧洲的征程。他们先到英国、法国、意大利考察海军,然后登上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亲临战场,体验欧洲海战场上异样的火药味。当时,英国完成了“竞技神”号的改装以后,又将“恩加丹”号、“女皇”号、“坎帕尼亚”号、“勇敢”号、“光辉”号、“暴怒”号等大型舰艇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到一战结束时,英国共改建了15艘水上飞机母舰,这支海上新军为海战增加了新的看点。在达达尼尔海战中,英军一架水上飞机奉命离开母舰出击,将一艘5000吨的土耳其军舰炸沉,令参战各国刮目相看。
    就在战争即将结束之际,英国对“暴怒”号实施进一步改装,加装了飞行甲板,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1918年7月,从这艘航母上起飞的7架舰载机,轰炸了德国的空军基地,显示了航母的巨大作战能力。
    陈绍宽耳濡目染,将海战的新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特别是1917年中国对德、奥宣战后,陈绍宽奉命直接参加英国的潜艇部队,与敌激战于大洋深处。他连续参加了3场海战,感触颇深。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让中国海军拥有航母。一战结束后,陈绍宽在英国担任了两年海军武官,1920年,他带着英国女王颁发的欧战纪念勋章回国。
   
为安抚海军将领,蒋介石提出造3艘航母
    陈绍宽回国时,正值军阀混战时期,根本不具备建设新海军的条件。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蒋介石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陈绍宽担任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兼海军署署长。他感到形势好转,于当年年底给国民政府上了一个呈文,要求扩充海军。在呈文中,他首次提出要花2000万元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他的提议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1929年1月的全国编遣会议上与其他提议一起被否决。这使陈绍宽难以接受,他与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双双愤然辞职。
    蒋介石怕海军群龙无首,赶忙出来安抚陈绍宽,作出建设海军的承诺。他说:“我们曾讲要在15年以内,有建设60万吨的希望,照此看来,我们在5年以内,或者即可完成,与世界上列强的海军相抗,巩固我们的国防。”蒋介石又对60万吨的舰艇作了大概的分析,认为其中应包括3艘航母。陈绍宽被蒋介石这番话所打动,于是打消了辞职的念头,随后担任了海军部长。担任海军部长后,陈绍宽在所有的海军建设规划中,都将航母的建造作为海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连停泊航母的海军基地他也想好了,在胶州湾、象山和大鹏湾。陈绍宽让在英国学习的海军留学生将英国各舰队的情况写成报告,呈送海军部,以资借鉴。他还在海军内部掀起了一场关于海空军配合作战的大讨论。1934年,他根据参加欧洲海战的经验,写成了《海战》一文,对“海战中的飞机”进行专门讨论。他写道:“现代海军在海战时,欲取攻击手段,必有赖于舰上所载的飞机。”
    然而,蒋介石夸下造舰60万吨的海口,是安抚陈绍宽的权宜之计,根本没有当成实事来办。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发展投入少、见效快的空军上。因此,他始终没有在海军建设上投入足够的经费。除蒋介石以外,国民党内部还有少数别有用心之人,出于派系斗争的需要,也反对建设强大的海军。国民政府监察委员高友唐荒唐地提出,不但不需要建造航空母舰,现有的舰艇也不需要,应将它们卖给商家作商船,将卖舰的钱拿来买200艘小艇守海口足够了。这些来自国民党内部的阻力注定让陈绍宽的航母梦难以成真。到抗战爆发前,“航空母舰”也仅仅是挂在人们口头上的一个新鲜名词而已。
   
陈绍宽规划四大战区,提出20艘航母计划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绍宽暂时放下了那些纸面上的规划,开始部署现有舰艇的抗战事宜。当时中国海军的抗战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江阴。1937年8月上旬,为阻止日本舰队沿江西上,国民政府用沉船在江阴建立了一道封锁线。日军为打通封锁线,动用航母上的飞机实施大规模轰炸,将防守封锁线的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几乎所有舰艇炸沉。此后,日本航母经常出没于中国沿海,配合陆上作战行动。
    日军的空中肆虐让陈绍宽进一步看到了航空母舰的作用。1943年11月,他代表海军部再次提出海军建设的规划。在这次规划中,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拥有几艘航母了,而是要建造几个航母群。他设想将中国沿海划为4个海军区:第一区从辽宁安东到山东半岛成山头;第二区从成山头到长江口;第三区从长江口到广东汕头;第四区从汕头到中越交界。每个区成立一支海防舰队,拥有5艘航母,全国沿海共需要20艘航母,每艘航母造价18亿元。这个规划令包括蒋介石在内的许多人瞠目结舌。陈绍宽却说:“这笔钱国家是省不得的。”
    显然,就战时中国的状况来看,上述规划没有实现的可能,陈绍宽也明知这一点,但在他看来,先给蒋介石吹吹风也是很有意义的。1945年8月,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陈绍宽动真格的了。他拉上军政部部长陈诚、铨叙厅(主管人事)厅长钱卓伦,结合现有海军舰艇情况,制定了《海军分防计划》。该计划对几年前的规划作了修订,将拥有航母的数量从20艘减为12艘,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接受这一方案。陈绍宽解释说,这12艘航母当然不是一次完成,期限为30年。第一个十年计划先造1万吨和8000吨航母各一艘,每吨造价6280美元。
    抗战胜利后,正当陈绍宽雄心勃勃地准备实现建造航母的计划时,内战的阴云开始笼罩中国大地。此时蒋介石的脑海中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打败共产党,建设海军已被完全抛在脑后。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对解放区的进攻,大规模的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海军被卷入内战中,陈绍宽的强海军梦随之破灭,航母梦也自然烟消云散。◆马骏杰
    提起航空母舰,人们都不会陌生,这种统治海洋数十年的超级武器已经成为海上强国的标志。然而人们不知道,在航母诞生初期,国民党海军将领陈绍宽也曾提出过一项建造航母的计划,但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原因,他的航母梦是不可能实现的。
   
考察一战,中国被航母吸引
    自从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以后,这种新型的作战利器频繁穿行于战争硝烟中。20世纪初,一些对战争富有想象力的军人提出了让飞机跟随舰艇赴远洋作战的大胆设想。1909年,法国著名发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飞机与军舰结合的美好景象。他在《军事飞行》一书中,提出了航空母舰的新概念以及建造航空母舰的初步设想。在以后几年中,各国海军争先恐后,进行着大胆的尝试。终于在1912年,英国海军将一艘老式巡洋舰“竞技神”号改装成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向航空母舰的建造迈出了第一步。这艘军舰尽管不能让飞机直接起降,但它可以携带水上飞机执行远程作战任务。
    中国海军自甲午战争以后,与列强拉开了很大距离。饱受海上战争之苦的中国人不甘心这样的结局,意识到必须追赶列强,建设一支现代化海军才能拒敌于国门之外。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海军部派出两名年轻的军官陈绍宽和郑礼庆赴欧洲观战,目的是从现代战争中汲取经验教训。1916年12月,两人踏上了前往欧洲的征程。他们先到英国、法国、意大利考察海军,然后登上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亲临战场,体验欧洲海战场上异样的火药味。当时,英国完成了“竞技神”号的改装以后,又将“恩加丹”号、“女皇”号、“坎帕尼亚”号、“勇敢”号、“光辉”号、“暴怒”号等大型舰艇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到一战结束时,英国共改建了15艘水上飞机母舰,这支海上新军为海战增加了新的看点。在达达尼尔海战中,英军一架水上飞机奉命离开母舰出击,将一艘5000吨的土耳其军舰炸沉,令参战各国刮目相看。
    就在战争即将结束之际,英国对“暴怒”号实施进一步改装,加装了飞行甲板,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1918年7月,从这艘航母上起飞的7架舰载机,轰炸了德国的空军基地,显示了航母的巨大作战能力。
    陈绍宽耳濡目染,将海战的新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特别是1917年中国对德、奥宣战后,陈绍宽奉命直接参加英国的潜艇部队,与敌激战于大洋深处。他连续参加了3场海战,感触颇深。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让中国海军拥有航母。一战结束后,陈绍宽在英国担任了两年海军武官,1920年,他带着英国女王颁发的欧战纪念勋章回国。
   
为安抚海军将领,蒋介石提出造3艘航母
    陈绍宽回国时,正值军阀混战时期,根本不具备建设新海军的条件。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蒋介石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陈绍宽担任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兼海军署署长。他感到形势好转,于当年年底给国民政府上了一个呈文,要求扩充海军。在呈文中,他首次提出要花2000万元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他的提议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1929年1月的全国编遣会议上与其他提议一起被否决。这使陈绍宽难以接受,他与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双双愤然辞职。
    蒋介石怕海军群龙无首,赶忙出来安抚陈绍宽,作出建设海军的承诺。他说:“我们曾讲要在15年以内,有建设60万吨的希望,照此看来,我们在5年以内,或者即可完成,与世界上列强的海军相抗,巩固我们的国防。”蒋介石又对60万吨的舰艇作了大概的分析,认为其中应包括3艘航母。陈绍宽被蒋介石这番话所打动,于是打消了辞职的念头,随后担任了海军部长。担任海军部长后,陈绍宽在所有的海军建设规划中,都将航母的建造作为海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连停泊航母的海军基地他也想好了,在胶州湾、象山和大鹏湾。陈绍宽让在英国学习的海军留学生将英国各舰队的情况写成报告,呈送海军部,以资借鉴。他还在海军内部掀起了一场关于海空军配合作战的大讨论。1934年,他根据参加欧洲海战的经验,写成了《海战》一文,对“海战中的飞机”进行专门讨论。他写道:“现代海军在海战时,欲取攻击手段,必有赖于舰上所载的飞机。”
    然而,蒋介石夸下造舰60万吨的海口,是安抚陈绍宽的权宜之计,根本没有当成实事来办。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发展投入少、见效快的空军上。因此,他始终没有在海军建设上投入足够的经费。除蒋介石以外,国民党内部还有少数别有用心之人,出于派系斗争的需要,也反对建设强大的海军。国民政府监察委员高友唐荒唐地提出,不但不需要建造航空母舰,现有的舰艇也不需要,应将它们卖给商家作商船,将卖舰的钱拿来买200艘小艇守海口足够了。这些来自国民党内部的阻力注定让陈绍宽的航母梦难以成真。到抗战爆发前,“航空母舰”也仅仅是挂在人们口头上的一个新鲜名词而已。
   
陈绍宽规划四大战区,提出20艘航母计划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绍宽暂时放下了那些纸面上的规划,开始部署现有舰艇的抗战事宜。当时中国海军的抗战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江阴。1937年8月上旬,为阻止日本舰队沿江西上,国民政府用沉船在江阴建立了一道封锁线。日军为打通封锁线,动用航母上的飞机实施大规模轰炸,将防守封锁线的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几乎所有舰艇炸沉。此后,日本航母经常出没于中国沿海,配合陆上作战行动。
    日军的空中肆虐让陈绍宽进一步看到了航空母舰的作用。1943年11月,他代表海军部再次提出海军建设的规划。在这次规划中,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拥有几艘航母了,而是要建造几个航母群。他设想将中国沿海划为4个海军区:第一区从辽宁安东到山东半岛成山头;第二区从成山头到长江口;第三区从长江口到广东汕头;第四区从汕头到中越交界。每个区成立一支海防舰队,拥有5艘航母,全国沿海共需要20艘航母,每艘航母造价18亿元。这个规划令包括蒋介石在内的许多人瞠目结舌。陈绍宽却说:“这笔钱国家是省不得的。”
    显然,就战时中国的状况来看,上述规划没有实现的可能,陈绍宽也明知这一点,但在他看来,先给蒋介石吹吹风也是很有意义的。1945年8月,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陈绍宽动真格的了。他拉上军政部部长陈诚、铨叙厅(主管人事)厅长钱卓伦,结合现有海军舰艇情况,制定了《海军分防计划》。该计划对几年前的规划作了修订,将拥有航母的数量从20艘减为12艘,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接受这一方案。陈绍宽解释说,这12艘航母当然不是一次完成,期限为30年。第一个十年计划先造1万吨和8000吨航母各一艘,每吨造价6280美元。
    抗战胜利后,正当陈绍宽雄心勃勃地准备实现建造航母的计划时,内战的阴云开始笼罩中国大地。此时蒋介石的脑海中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打败共产党,建设海军已被完全抛在脑后。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对解放区的进攻,大规模的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海军被卷入内战中,陈绍宽的强海军梦随之破灭,航母梦也自然烟消云散。
海军宿将 陈绍宽(1889-1969)福建闽县胪雷村(今属福州市仓山区)人,胪峰陈氏二十二世书房。字厚甫。1889年10月7日生。1908年毕业于南京南洋水师学堂航海科,历任见习生、二副、大副、艇长。1914年调海军总司令部任少校副官。1915年12月,参与夺回被革命党人强夺的"肇和"舰。不久,擢升"肇和"舰上校代理舰长。1916年被派往美国考察海军,当年底又被派往西欧各国参观战事,并参加英国海军对德作战,战后受到英政府颁给"特别劳绩勋章"。1919年任北京政府驻英海军武官兼海军留欧学生监督,并任出席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海军专门委员、国际海道会议中国海军代表。翌年回国,任"通济"舰舰长。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助直有功任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23年调任"应瑞"舰舰长,升海军少将。1926年任第二舰队司令,响应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率舰倒戈,龙潭一役击败孙传芳。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海军署署长,晋升中将。1929年海军部成立,任政务次长兼代部务,兼海军江南造船所所长。1932年1月,任海军部长。在出任海军要职的几年中,对建设海军,争回祖国版图、测量权、引水权以及造就海军人才等,作出了重大贡献。1935年,晋升海军上将,叙第一级,同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7年"七七"事变时,正在欧洲考察海军,闻警迅即回国,指挥海军抗战。1938年改任海军总司令。1945年以中国代表团海军顾问身份赴美参加联合国筹组工作。是年9月,代表中国海军在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上出席盟军对日受降仪式,继以中国海军代表身份,在南京出席中国战区对日受降仪式。1946年遭蒋介石裁免,回福州隐居。1949年8月福州解放前夕,拒绝蒋介石的赴台电召,参与策动部分国民党海军起义。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政协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1969年7月30日,在福州病逝。

  陈绍宽生平资料:
  陈绍宽(1889—1969)。字厚甫,福建闽侯县人。17岁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驾驶专业,1908年校课毕业。辛亥革命后任镜清练习舰大副。1916年派赴国外考察海军,旋即调赴西欧参观战事。1917年5月在英国战列舰队和潜艇部队参加对德国海军作战,获英国政府颁发“特别劳绩勋章’。1918年赴法国、意大利调查海军。同年秋任驻英武官等职。1919年奉召回国,翌年任通济练习舰舰长,1923年任应瑞巡洋舰舰长,1926年升任第二舰队司令。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8月率领舰队歼灭已抢渡长江南岸的北洋军阀孙传芳部。9月国民政府传令嘉奖,授一等勋章和“中流砥柱”勋旗。1928年任国民政府海军署署长。1929年6月任海军部次长(副部长),1932年任海军部长,决定福州海军学校每年定期招生,聘请英国海教官到校任教,培养出数百名毕业生。先后派出数批海校留学生,为海军培育一批骨干力量。1936年至1946年,兼任私立勤工学校董事长,将部分海军资产转拨勤工学校作教学经费,支持长期办学,培养出数以千计人才。
  1937年7月,他从国外回国指挥海军投入备战。8月亲临江阴指挥。一夜间建立举世闻名的江阴封锁线。他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指挥海军官兵坚持抗战,持久胜敌,先后参加上海、武汉等地会战。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积极组织海军敌后布雷游击队,长期打击敌人,配合全国各战场的作战。
  1945年5月,任中国出席第一次联合国大会代表团顾问。9月9日,作为中国受降代表之一在南京出席日军投降仪式。抗战结束后,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拒不受命率舰堵截从山东半岛渡海挺进辽东的人民解放军,率长治舰南下台湾视察,返南京后即告辞职。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预备退守台湾,派人请他赴台,他严词拒绝,影响并带动一批海军官兵留下迎接解放,参加新中国建设。福州解放后,他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央国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他是全国政协第1届委员、全国人大第1、2、3届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
  1969年3月患病住院。在生命最后一息,留下遗书,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关怀表示铭感终生,并劝告在台国民党军政人员为祖国统一事业做出贡献。7月30日在福州病逝,终年80岁。
胪雷被称之为“人才村”,村里还有陈绍宽教育基金会,奖励学习好的
思想跟孙大炮有的一拼 8000-10000吨空母
恕我直言:这等东西跟几年前CD的航母梦一个档次
以那时候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条件,最终沦落为纸面计划是无法避免的……
打手枪的一把好手。以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有可能吗?
抗战时海军在这位的领导下的表现,还不如北洋水师。
如果引进小船的话估计还会有战果
但国民党的海军一仗未打就全军覆没了
]]
其实,民国的海军还是蛮有意思的。除了海战不行,搞别的还都马马虎虎的,厉害的人也不少,比如陈策
楼主太不地道
国军将领就是航母梦流产
看来要写一篇《刘华清航母梦流产始末
广东海军在抗战中还有那么点儿意思,可惜三水之战败了,当时要是真逮住那队日本水上飞机,估计皇军脸上就挂不住了。
民国已经over了,说梦破灭没有不可以。
原帖由 前进ss 于 2009-2-11 11:49 发表
楼主太不地道
国军将领就是航母梦流产
看来要写一篇《刘华清航母梦流产始末

你不如先写一篇
《纳粹海军航母梦流产始末》
说真的闽系搞的这个小团队,想把中国海军把持在自己手里,也是北洋战败的一个原因啊。
在当时咱们有这个实力没?
不管怎么说,认识上还是很进步的。看来做海军的都比较睿智啊;P
以民国时的国力和技术实力搞航母;funk ;funk
对于当时的而言,这个人思想还是有一定前瞻性的。
不过当时中国的工业能力不知道比阿根廷,智利强否。财力是肯定不如的了。
不知道,在30年代后期,国民政府是否能够做出一艘1920年代”凤翔“那样的空母
]]
海军总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那你还不赶紧写;P ;P
梦想会成为现实的,不用都久。:D
原帖由 大脑怪物 于 2009-2-11 13:31 发表
不管怎么说,认识上还是很进步的。看来做海军的都比较睿智啊;P

因为海军是国际型军种,在外面受到的刺激多啊……
但是那个时候还是战列舰横行的年代, 航母不是海军主流, 国民政府有这么超前的思维吗?
原帖由 tonyget 于 2009-2-11 17:27 发表
但是那个时候还是战列舰横行的年代, 航母不是海军主流, 国民政府有这么超前的思维吗?

老陈的航母是分区列守的本土防御船,按他那个配置方案就可以看出来的,本来就不是舰队决战的那一套,自然不是以大舰队决战的核心---战列舰为核心了。
而且实际上,老陈真的相信会有那么一个舰队出现吗?我们可以看看海军实际上搞出来的自宁海以下的新式舰艇,最大都能退进长江,这其实说明老陈心里有数,刀要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海军建设对于老蒋来说还是太费钱了,那点军费填陆军里打共产党都不够,一艘驱逐舰也点几百万美金吧,拿去打内战能打很久了;P
架空一下,如果内战没有发生,国共谈判成功成立联合政府,说不定国民政府可以买到美国二战后退役的航母呢。
原帖由 木头猴 于 2009-2-11 18:42 发表
架空一下,如果内战没有发生,国共谈判成功成立联合政府,说不定国民政府可以买到美国二战后退役的航母呢。

说不定不要钱。。。。。。;P 不过这个未必解决根本问题。。。。
]]
国民党和空一格公的特长就是纸上谈兵、日记爱国!根本就是没谱的事,让国粉又有HIGH的对象了!
空一格蒋先总统10万法币造原子弹,折合美金80元

奥本海默可以羞惭自杀了,太浪费了
这种就是正牌的纸上计划,空想家~;P
中国海军的抗战(节选)

    中国海军的抗战,自 1937 年 7 月卢沟桥事变开始,至 1945 年 8 月日本 投降,历时 8 年。前期的作战,海军集中兵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击;后 期的作战,由于海军主要兵力损失殆尽,海军剩余兵力撤入内河,进行着分 散的、零星的、艰苦的作战。从海战特点来讲,基本上失去了海战的意义。 但它毕竟是中国海军的卓绝贡献,尽最大的努力牵制和打击日本海、陆军的 侵略。根据中国海军抗战的特点和进程,可分为 2 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 1937 年 7 月至 1938 年 10 月,是中国海军抗战的防御阶段。 这一阶段,中国海军作战的中心任务是在沿海沿江进行防御阻击,配合陆、 空军部队的战略防御。这个时期,海军的防御阻击主要在长江中下游航道, 以及福州、厦门、青岛、虎门等外海口海区进行。长江中下游航道是最重要 的战场。

  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给海军下达的作战任务是“闭塞吴 淞口,击灭在吴淞口以内之敌舰,并绝对防止其通过江阴以西为主,以一部 分协同各要塞及陆地部队之作战,纵有牺牲亦在所不辞”。中国海军将 70 多艘舰艇集中在长江,配合陆、空军的防御,设防吴淞口和长江下游,保卫 首都南京,保护长江的物资运输通道,作为最初的作战方针。战术上的第一 作战方案是以各种手段阻碍日本海军舰艇溯长江而上,最先着手的是破坏长 江下游航行标志,造成日军舰艇航行的困难。
8 月 11 日起,中国海军炮艇 2 艘、测量舰 3 艘奉命将江阴下游的各种航行标志全部拆除,给来犯之敌舰船造成困难。这是中国海军的第一个作战行 动。
   “八·一三”上海战争爆发后,海军力防止日军经黄浦江深入内地,从后路包抄中国部队,遂于 8 月 14 日将运输舰“普安”号沉塞于董家渡航道。17 日,又将 6 艘商船沉塞于江南造船厂附近,实行封锁。此外,还自沉了征 用商船 14 艘于十六铺航道,从而在黄浦江内设置了 3 道堵塞线。日军溯江进 犯的航路从而被阻,保障了中国陆军在淞沪地区的侧翼安全。

   在堵塞黄浦江 航道的同时,海军还布设了一批水雷,对淞沪一带港口实施封锁,以增强陆 军的防守力量。8 月 16 日晚,中国海军 2 艘鱼雷艇,由江阴经内河驶抵上海, 袭击了日本海军第 3 舰队旗舰“出云”号。日本海军极为震惊,称之为“中 国海军实施的最初攻击行动。”此后,中国海军以小股兵力多次袭击日军舰 船,同时还炸毁日舰装煤及登陆要道浦东三井码头。
  
    9 月下旬以后,中国海军对日作战主战场转移到长江航道。为阻止日舰 沿长江西进,深入中国腹地,海军先后在长江中下游设置了 3 道重要防线。 第一道是江阴防线。江阴要塞扼守长江咽喉,吴淞炮台在“一·二八” 抗战中被击毁后,它成为长江第一重要门户,是保卫首都南京的重要屏障。 为阻止日舰溯江西进,8 月 11 日以“平海”、“宁海”号巡洋舰为首的海军 主要舰艇 49 艘到达江阴,准备在此迎击日本舰队。8 月 12 日起,海军在江 阴江面航道最窄处建立阻塞线,除将超龄的“海圻”、“海筹”、“海容”、 “海琛”等 12 艘军舰在此沉塞外,还征集轮船 23 艘参加堵塞,先后在此沉 下大小舰船 35 艘,共 63800 吨,趸船 8 艘、民船盐船 185 艘,并从江苏、浙 江、安徽、湖北等省运来石子 7000 余立方填补空隙。总共耗资 1 亿多元,筑成了一道水中封锁线。

  江阴堵塞线的建立,破坏了日本军舰溯江西上威胁中国首都和实施战略 包抄计划。从 9 月开始,日本海军集中了第 2 航空战队和第 2 联合航空队对 江阴中国海军实行轰炸。9 月 22 日,日本舰载机 18 架以“平海”、“宁海” 两舰为主要目标,对江阴要塞发起攻击。中国舰艇同日机苦战 6 小时,先后 击落击伤日机 5 架,日军轰炸未取得预定效果。 23 日,日军出动飞机 70 余架,再次轰炸江阴封锁线。中国海军全力对空战斗,击落日机 4 架,击伤2 架。但“宁海”、“平海”两舰亦中弹沉没。25 日,日机又对“逸仙”等 舰发起攻击,“逸仙”、“健康”等舰被炸沉。3 天之中,中国海军损失了 5 艘主力舰只,实力顿减。从 10 月开始,中国海军拆卸搁浅的各舰重炮,装置 于长江两岸组成炮队加强要塞阵地,阻击进犯江阴的日本军舰。海军要塞炮 队先后击沉日舰 2 艘,击伤 10 余艘。 11 月 30 日,日舰 5 艘进犯江阴,被 要塞海军炮队击伤 3 艘,迫使日舰退到要塞炮的射程以外,无法通过江阴。
12 月 1 日,日军由陆地攻下江阴,随即将要塞海军炮队阵地包围。中国海军 奉命将火炮毁坏后,从要塞撤离。
  
    第二道是马当防线。马当位于赣东北安徽、江西两省交界处,是长江通 往江西、湖北的要冲。 1937 年 12 月南京失陷后,中国海军即开始在此布 署新防线,决定以水雷作为主要封锁手段,在此布雷 800 余枚。 1938 年 6 月,日军沿长江西进,计划以初秋为期攻战武汉。国民政府在组织武汉保卫 战时,以陆军 6 个帅在马当布防。海军在马当至湖口之间构筑炮台,配以新 编的炮队和海军陆战队 2 团防守,并派“义”字号、“胜”字号炮艇 10 余艘 在江面巡防。6 月初,海军在马当地区又布雷 700 余具,在湖口地区布雷 900 余具,在九江地区布雷 760 余具。进犯马当日舰先后被要塞炮队击伤巡洋舰1 艘、炮舰 3 艘、另有 2 艘驱逐舰触雷沉没。中国海军“长宁”、“威宁”等舰艇亦被日机炸沉。在水雷和要塞炮队阻击下,日军舰艇始终不能通过马 当。于是,日军由陆路向马当地区发起猛烈攻击。6 月 26 日,日军从陆上攻 陷马当。为防止日本海军经由鄱阳湖深入江西腹地,中国海军派出炮舰数艘 并改装数艘商船担任湖防,在湖内布设了一批水雷,截击进犯郡阳湖的日军 舰艇,将其击退,阻止了日军沿鄱阳湖向南昌进攻。

    第三道是田家镇防线。田家镇地处武汉以东,是拱卫武汉的长江要冲。海军以田家镇作为保卫武汉的前卫,以葛店为后防线,派出“中山”舰等 8 艘军舰协同要塞在此设防。同时,在田家镇到黄岗、鄂城之间的长江水域先 后布雷 150 余枚,并派出数股布雷别动队潜至日舰前方布设漂雷,击沉日舰2 艘。
  1938 年 8 月 22 日,日军向田家镇要塞发起进攻。中国海军在陆军协同 下,同日军进行了 1 个多月的激战,共歼敌六七千人。9 月 20 日后,日军加 强进攻,2 艘巡洋舰、4 艘驱逐舰、14 艘炮艇企图通过田家镇,被中国海军 炮队击沉 8 艘、将其打退。 22 日至 23 日,日舰再攻,又被击沉 2 艘。25 日,日本陆、海军合力向田家镇要塞发起攻击,将田家镇四面包围。要塞炮 队在苦战中于 27 日再次击沉日军炮舰 2 艘。28 日,20 余艘炮舰满载日军强 行登陆,距炮台仅数百公尺。炮台中国海军官兵拼死抵抗,先后十多次肉搏, 由于日军舰炮和飞机的狂轰滥炸,田家镇海军炮台全部被毁。中国海军被迫撤退。
  田家镇要塞失守后,武汉正面的江防仅剩葛店炮台一处。9 月 30 日,海 军在葛店增布水雷 1120 枚,使日舰在半个月内不能沿江西上武汉。 10 月中旬,日军向葛店发起攻击,被中国海军岸炮和水雷先后击沉舰艇近 10 艘。10 月 24 日,日军企图在赵家矾登陆,被葛店炮台击沉汽艇 4 艘。当日,数 十架日机对中国舰艇和要塞进行轰炸。其中,15 架日机轮番对“中山”舰攻 击,致该舰在金口沉没。25 日,中国军队弃守葛店。武汉同日陷落。

  武汉失守前,中国海军除在长江下游航道进行阻塞战外,还在山东、福 建、广东海域进行英勇抗击。在山东,为防止日本海军从青岛登陆,1937 年 12 月 12 日,中国海军第3 舰队将所属军舰12 艘和征用商船 1 艘分别沉于青岛港和刘公岛。其中 9 艘 沉塞于青岛,4 艘沉塞于刘公岛。 12 月 24 日,日舰进犯青岛。青岛防守力 量仅海军 1 陆战队、1 保安队及第 51 军 1 个团。在此情况下,国民政府军事 委员会于 29 日电令第 3 舰队官兵弃船登陆,同海军陆战队一同撤往徐州,并于 1938 年 1 月抵达武汉,改编为江防要塞司令部,下辖 3 个守备总队,分驻 马当、湖口、田家镇三要塞。

  在福建,抗战爆发后,海军即令马尾要塞从速构筑闽江口阻塞线。海军 征用轮船 12 艘和大型帆船 35 艘,装满沙石在闽江口长门外的主要航道上横 列一线下沉;随后,又征用和开采了 5 万立方石头,填堵闽江口各港道。在 阻塞线外,还布设水雷 400 余枚,并派“宁”字号炮舰 3 艘巡防。在加强封 锁的同时,还在马江长门地区沿江构筑工事,加强闽江口要塞。 1938 年 5月 10 日,日舰 20 余艘、飞机 30 余架,向海军厦门要塞发起攻击。随后日本海军陆战队 1000 余人分两路登陆,迂回包围占领厦门。厦门要塞海军被迫撤 退至马尾。6 月,日海军攻占闽江口川石岛,在岛上构筑工事,设立炮台, 与马尾长门要塞相对峙。中国海军坚守要塞,抗击日军近 3 年。 1941 年 4 月,日军攻陷福州,海军奉命弃守马尾。

    在广东,1938 年 9 月 14 日,日本海军依据 9 月 7 日日本御前会议关于进攻中国华南,夺取广州的决定,以巡洋舰 1 艘、驱逐舰 3 艘从零汀洋驶向 虎门,准备进犯广州。广东江防司令部和虎门要塞炮队向日舰发起炮击,击 沉驱逐舰 1 艘,余舰退去。日本海军受挫后,乃改以飞机向中国军舰实行轰 炸,特别是 9 月 25 日以后,轰炸更为集中、猛烈。由于中国舰艇防空火力差, 大多被日机炸沉炸伤。中国舰队主力遭到严重损失后,将余舰重行编组,在 珠江口警戒。同时,在珠江口海域加紧布雷,使企图进犯广州的近 10 艘日军 舰艇在珠江口触雷被炸伤炸沉。日军无法经由珠江口攻占广州,于 10 月 12 日出动飞机百余架,掩护舰船 500 余艘分 3 路由大亚湾登陆,经东江迂回包抄 11 比 21 日将广州攻陷。同日,日本海军配合其陆军第 5 师团由珠江日溯江而上,猛攻虎门。海军虎门要塞官兵在腹背受敌情况下激战两日,终于不 支。 23 日,日军攻占虎门。
  
武汉、广州失守后,中国海军以要塞战和阻塞战为中心的第一阶段抗战结 束。
大约某人也明白在党国治下不狮子大开口就啥都要不到吧……
不可能的计划
貌似以前看过
一代枭雄啊
人强命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