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明初屠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1:35:39
2001年,香港中文大学陈学霖教授将他整理出来的《明兴野记》作为《史林漫识》一书的附录,在大陆公开出版。


  陈梧桐教授详读此书后,发现其中有多处关于剥皮实草的记载。如洪武十一年,都督毛骧因为收受贿赂,败坏法制,朱元璋命人在他的胸背刺上“奸党毛骧”四个字,然后“剥皮贮草”,放在都府大堂之上,警示后任官员。这是贪官“剥皮实草”完整执行的明证。此外还有几处明确提出了执行了“剥皮”之刑,如洪武六年六月,中书省右丞杨希武因为“奸党”一事败露,被锁在天界寺山门前,沿身刺上“奸党杨希武”,然后把皮剥下来,套在凳子上,放置于省府台堂之上,让后人来坐,以示警戒。


  《明兴野记》的作者俞本所记录的酷刑峻法是否可信呢?根据陈学霖先生的研究,俞本十五岁参加元末大起义,二十岁成为朱元璋亲兵都指挥使冯国兴麾下的“帐前黄旗先锋”,此后一生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直到洪武三十年才退职,是元末明初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数次记录自然是值得采信的。陈梧桐教授表示:“有了俞本在《明兴野记》中的记述,明初执行过‘剥皮实草’之刑,已是铁证如山,无可辩驳。”

  然而《明兴野记》还揭露出朱元璋曾用此种酷法残杀民众的的事实。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怀疑宫内有人同外界私通,竟然将宫中妇女五千人和守门的宦官全部“剥皮实草”示众,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暴露出在极端人治的政治环境下,惩贪的峻法不免成为统治者发泄私恨,滥杀无辜的工具。


  在明军的俘虏当中,那个宣让王子就是监国淮王贴木儿不花的儿子,前文已经提到过,贴木儿不花在被封为淮王之前本是宣让王。这一刻,贴木儿不花父子均身陷囹囵。监国淮王贴木儿不花被杀之后,竟成了蒙古族的民族英雄,类似于为宋朝尽忠的汉族民族英雄文天祥。后来,先后在蒙古草原叱咤风云的瓦剌太师也先、鞑靼太师孛来,均自称“淮王”。

  而元平章朴赛因不花是被明军从顺承门压送到齐化门杀死的,史载“(朴赛因不花)城陷被执,以见主将,唯请速死,不少屈。主将命留营中,终不屈,杀之。”

  除此之外,被明军在陆续齐化门杀死的还有赵国公丁好礼,其被明军俘虏之后,“(明军)或勉其谒大将,好礼叱之曰:‘我以小吏致位极品,爵上公,今老矣,恨无以报国,所欠惟一死耳。’后数日,大将召好礼,不肯行,舁至齐化门,抗辞不屈而死,年七十五。”

  与丁好礼同时在齐化门被杀的还有蒙古人郭庸,史载“是日,中书参知政事郭庸亦舁至齐化门,众叱之拜,庸曰:‘臣各为其主,死自吾分,何拜之有!’语不少屈而死。”

  明军亦在齐化门处决叛徒。《明兴野记》记载“平章俞宝叛遁复获,达命枭于齐化门,刖足以示。”

  前文提到,明军在追击元顺帝的途中,俘虏了很多回鹘人,明军欲将送这批回鹘人送回金陵,途经通州时,有回鹘人企图叛乱,“事泄,戮五千余人,妻女俱配军士。”

  徐达还下令,“凡元朝大小诸臣,皆令送千身于官,署民藉中,违者有罚。”“录文武官吏送诣金陵。”[36]元翰林待制黄殷仕,“耻出见”,“投井死”。其他自杀的人员还有左丞丁敬可、太子司经郎拜住、大乐署令赵宏毅、总管郭充中等。

  明军为了巩固政权,对大都周围的“团结”、“山寨”进行肃清作战,所谓的“团结”、“山寨”类似于乡兵团练。蒙元为了对付各地的起义军,于“(至正十七年),诏天下团结义兵,路、府、州、县正官俱兼防御事。”一些“团结”、“山寨”甚至“设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编立牌甲,分守要害,互相策应。”其中,元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立大抚军院时亲自命令院事、刑部尚书张庸团结房山。明军攻克大都之后,“会诸寨既降,庸守骆驼谷,遣从事段祯请援于扩廓帖木儿,不报。庸独坚守拒战,众将溃,庸无去志。已而寨民李世杰执庸出降,以见主将,庸不屈,与祯同被杀。”

  明军对这些“团结”、“山寨”是不会手软的。八月十五日,“(明军)克鸡鸣山寨及宣德府怀来县,有大小二寨,攻之,土人力战不克,大军梯登屠之。”

  明朝改大都为“北平”,令华云龙擢大都督府佥事,总六卫兵留守兼北平行省参知政事,孙兴祖领大都督分府事,统燕山六卫三万余人,守北平。当时北平城共有十一门,周围一百二十里,范围太大,不易防守,明军予以改建,从北平城中间的光熙门起,将城市截为两部分,以方便防守。

  明人评价徐达在大都的所作所为,认为其“封其府库、图籍、宝物及宫殿门,以兵守之。宫人妃、主令其宦官护侍,禁戢士卒,毋得侵暴。人民接堵,市不易肆。人谓曹彬下江南不是过也。”曹彬是北宋开国名将,宋史称他在率军平定南唐金陵2001年,香港中文大学陈学霖教授将他整理出来的《明兴野记》作为《史林漫识》一书的附录,在大陆公开出版。


  陈梧桐教授详读此书后,发现其中有多处关于剥皮实草的记载。如洪武十一年,都督毛骧因为收受贿赂,败坏法制,朱元璋命人在他的胸背刺上“奸党毛骧”四个字,然后“剥皮贮草”,放在都府大堂之上,警示后任官员。这是贪官“剥皮实草”完整执行的明证。此外还有几处明确提出了执行了“剥皮”之刑,如洪武六年六月,中书省右丞杨希武因为“奸党”一事败露,被锁在天界寺山门前,沿身刺上“奸党杨希武”,然后把皮剥下来,套在凳子上,放置于省府台堂之上,让后人来坐,以示警戒。


  《明兴野记》的作者俞本所记录的酷刑峻法是否可信呢?根据陈学霖先生的研究,俞本十五岁参加元末大起义,二十岁成为朱元璋亲兵都指挥使冯国兴麾下的“帐前黄旗先锋”,此后一生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直到洪武三十年才退职,是元末明初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数次记录自然是值得采信的。陈梧桐教授表示:“有了俞本在《明兴野记》中的记述,明初执行过‘剥皮实草’之刑,已是铁证如山,无可辩驳。”

  然而《明兴野记》还揭露出朱元璋曾用此种酷法残杀民众的的事实。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怀疑宫内有人同外界私通,竟然将宫中妇女五千人和守门的宦官全部“剥皮实草”示众,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暴露出在极端人治的政治环境下,惩贪的峻法不免成为统治者发泄私恨,滥杀无辜的工具。


  在明军的俘虏当中,那个宣让王子就是监国淮王贴木儿不花的儿子,前文已经提到过,贴木儿不花在被封为淮王之前本是宣让王。这一刻,贴木儿不花父子均身陷囹囵。监国淮王贴木儿不花被杀之后,竟成了蒙古族的民族英雄,类似于为宋朝尽忠的汉族民族英雄文天祥。后来,先后在蒙古草原叱咤风云的瓦剌太师也先、鞑靼太师孛来,均自称“淮王”。

  而元平章朴赛因不花是被明军从顺承门压送到齐化门杀死的,史载“(朴赛因不花)城陷被执,以见主将,唯请速死,不少屈。主将命留营中,终不屈,杀之。”

  除此之外,被明军在陆续齐化门杀死的还有赵国公丁好礼,其被明军俘虏之后,“(明军)或勉其谒大将,好礼叱之曰:‘我以小吏致位极品,爵上公,今老矣,恨无以报国,所欠惟一死耳。’后数日,大将召好礼,不肯行,舁至齐化门,抗辞不屈而死,年七十五。”

  与丁好礼同时在齐化门被杀的还有蒙古人郭庸,史载“是日,中书参知政事郭庸亦舁至齐化门,众叱之拜,庸曰:‘臣各为其主,死自吾分,何拜之有!’语不少屈而死。”

  明军亦在齐化门处决叛徒。《明兴野记》记载“平章俞宝叛遁复获,达命枭于齐化门,刖足以示。”

  前文提到,明军在追击元顺帝的途中,俘虏了很多回鹘人,明军欲将送这批回鹘人送回金陵,途经通州时,有回鹘人企图叛乱,“事泄,戮五千余人,妻女俱配军士。”

  徐达还下令,“凡元朝大小诸臣,皆令送千身于官,署民藉中,违者有罚。”“录文武官吏送诣金陵。”[36]元翰林待制黄殷仕,“耻出见”,“投井死”。其他自杀的人员还有左丞丁敬可、太子司经郎拜住、大乐署令赵宏毅、总管郭充中等。

  明军为了巩固政权,对大都周围的“团结”、“山寨”进行肃清作战,所谓的“团结”、“山寨”类似于乡兵团练。蒙元为了对付各地的起义军,于“(至正十七年),诏天下团结义兵,路、府、州、县正官俱兼防御事。”一些“团结”、“山寨”甚至“设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编立牌甲,分守要害,互相策应。”其中,元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立大抚军院时亲自命令院事、刑部尚书张庸团结房山。明军攻克大都之后,“会诸寨既降,庸守骆驼谷,遣从事段祯请援于扩廓帖木儿,不报。庸独坚守拒战,众将溃,庸无去志。已而寨民李世杰执庸出降,以见主将,庸不屈,与祯同被杀。”

  明军对这些“团结”、“山寨”是不会手软的。八月十五日,“(明军)克鸡鸣山寨及宣德府怀来县,有大小二寨,攻之,土人力战不克,大军梯登屠之。”

  明朝改大都为“北平”,令华云龙擢大都督府佥事,总六卫兵留守兼北平行省参知政事,孙兴祖领大都督分府事,统燕山六卫三万余人,守北平。当时北平城共有十一门,周围一百二十里,范围太大,不易防守,明军予以改建,从北平城中间的光熙门起,将城市截为两部分,以方便防守。

  明人评价徐达在大都的所作所为,认为其“封其府库、图籍、宝物及宫殿门,以兵守之。宫人妃、主令其宦官护侍,禁戢士卒,毋得侵暴。人民接堵,市不易肆。人谓曹彬下江南不是过也。”曹彬是北宋开国名将,宋史称他在率军平定南唐金陵
打倒地主头子朱元璋!
然而《明兴野记》还揭露出朱元璋曾用此种酷法残杀民众的的事实。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怀疑宫内有人同外界私通,竟然将宫中妇女五千人和守门的宦官全部“剥皮实草”示众,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暴露出在极端人治的政治环境下,惩贪的峻法不免成为统治者发泄私恨,滥杀无辜的工具。
======================================
有这回事?[:a9:]
唯我大明太祖高皇帝,重现汉军铁血,匡扶华夏威仪,致安史以来600载未有盛世!!!!!!!!!!!!!!大明朝万万岁!!!
LS那句咋跟刑前的口号似的[:a9:]
LS有道理的说....
挺象那么回事
和满清的屠戮比起来,这算什么?!LZ什么意思?!
蒙古族也有这么有血性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