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明是历史自己的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4:53:29
]]
是无数的必然导致的偶然结果吧?当然,也可以说是无数的偶然导致的必然结果……
明廷宁愿选择放弃,呵呵也不放弃选择~~~~
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来都是得汉族地主阶级者得天下,谁能把更多的汉族士人笼络住,谁就能取得江山。
作者的文字水平不咋的,这个标题怎么读啊?
原帖由 儿童 于 2009-1-8 07:49 发表
作者的文字水平不咋的,这个标题怎么读啊?

:L 不管内容观点,这标题从语文上没问题啊……
]]
明朝灭亡的教训就是战争的时候需要一个后备指挥部。如果在南方还有一个权力中心,即便清夺取北京,以其人力,也断然无法迅速占领全国。正是因为明的政治中心完蛋,才出现大批明叛军。
李自成、张献忠诈降了多少次。
原帖由 光荣的寒假党 于 2009-1-9 09:17 发表
明朝灭亡的教训就是战争的时候需要一个后备指挥部。如果在南方还有一个权力中心,即便清夺取北京,以其人力,也断然无法迅速占领全国。正是因为明的政治中心完蛋,才出现大批明叛军。

崇祯倒是想过把太子搞到南京去,可他自己不愿提,大臣们又不敢提..........
个人建议,标题应该改为——清代明是历史自己的选择。
崇祯过于刚直,他个人对历史的影响是很大的,吴三桂之类还排在他后面
如果他退出北京再组织反击的话,无论是李闯还是满清都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力都不一定能统一中国

有他这个无可争议皇帝在,汉族势力就有了一个核心可以团结。从南明各个分散的势力看,这一点尤其明显。
原帖由 彩虹瀑布 于 2009-1-8 11:49 发表

:L 不管内容观点,这标题从语文上没问题啊……

看不懂,实话
原帖由 寂静的狙击手 于 2009-1-9 08:57 发表
在当时的意识形态下,不容许议和。袁崇焕议和了,结果身败名裂。崇祯和陈新甲偷偷摸摸的搞议和,结果做事不严泄漏了出去,朝野哗然,崇祯也只好把陈新甲杀了以平民愤。由于南宋灭亡的教训还历历在目,所以文臣们各个 ...

议和也是可以的。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战场胜利。把苟合变为劝降。
但,往往腐朽的朝廷决定了是不可能长胜的。
原帖由 人就是江湖 于 2009-1-9 22:45 发表

议和也是可以的。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战场胜利。把苟合变为劝降。
但,往往腐朽的朝廷决定了是不可能长胜的。


我怕明朝的士大夫们转不过这个弯来
原帖由 寂静的狙击手 于 2009-1-9 23:16 发表
我怕明朝的士大夫们转不过这个弯来

明朝一直都是败,处处被袭击,龟缩防守,激起了国内民族对满清仇恨,
整个朝廷都在等一个名正言顺的说辞,皇帝也好,袁崇焕也好,大臣内心比谁都更希望保住稳定的局势,好腐败,好做官,
大家都在等这个议和说辞和理由,这个理由仅仅说给老百姓听,以获得朝廷的荣耀正统性和国内平反贼、平乱党的合理性。
崇祯,他更清楚朝政吏治改革需要腾出手来,只是历史没有给他机会。从战术层面他也没有遇到这种机遇。一次也没有。
补充:崇祯对清朝议和这件事情,心态也是反复的,初期主政上台他很主战,
后期因为国内形势更加恶劣以致心力憔悴,另外“表面上的”所谓京城对清保卫战的“胜利”,
促使他心态已经改变,开始主和,但台面上不便表露,因为理由还不够,
封建体系,大臣永远都在揣摩主子的心思,但他们永远隔着一层隔膜,不可能和主子有真正心理的沟通,
所以谁也不敢提主和。没有洞察崇祯这时候心态的改变。这是朝廷层面而论。
民间,乱党灭而又兴,或者民众拿钱才上城头反清,都可以看出来,明朝正统性统治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所以这时更需要正名,胜利。
明朝的国防体系问题,文人为武将,像袁崇焕都是进士出身。武将没有家族传统很延续发展,明末无良将有国无防。得民心者得天下,是弱势政权对抗瓦解强势政权的手段,不符合当时满清入侵者的角色。议和也没有用,当对方的军事实力有较大优势又是好机会时就会一鼓作气拿下,而不会对割地赔款感兴趣。只有战略转移才能寻找机会。
也不能都怪文臣,最终决定还是皇帝下的。
至于崇祯,只好说:他有一颗高傲的心。
至于徽宗赵佶,从头到尾都是个懦夫。
俾斯麦有过评价查理一世和路易十六这两个断头君主的话,可惜记不清了。
陛下千万不要拿路易十六来比较,他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是一个十足的懦夫,在永恒的历史中他不过是一个小丑。陛下可以想一想查理一世!他为捍卫自己的权力而战,战败了,他不怨天尤人,心甘情愿、不动声色的走向断头台,带着他王者的气概从容就死,在历史上他至少还不失位一个勇敢的君王。
在军事全面失败,改革连个构思都没有的情况下,无论议和还是迁都再战,都只不过增加一点点苟延残喘的时间罢了。
关键是明朝的财政制度已经不能负担政府的正常运作了。
我大明无数忠贞义士啊!!!你们要是有一条81杠就好了...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阎应元



现在读起来,依然很有历史的悲壮感。
楼上所述之诗多为后人所托吧...吾辈中国男儿何不早生六甲子???
历史自己还有主观能动性了?
按马克思的分析论,历史呈螺旋状上升,,所以不可能有退步一说,历史只有进步,哪怕看起来像是退步!

所以,清是明的进步~~~~不知道明的党争,特务系统,太监专权,皇帝昏庸无道为何会让某些人得出满清连明都不如的结论,单单仅仅因为明皇帝是汉族人????
]]
]]
呵呵,周易是老祖宗传下了的,不敢忘记啊~~~~~
假如楼主的某位女性亲属被禽兽XXOO
那也是自然历史自己的选择;P
假如楼上哪天出门不幸被车撞死了,
那就不能说是自然历史的选择了,那属于主观选择性范畴。;P
原帖由 DATIGER 于 2009-1-16 13:07 发表
假如楼上哪天出门不幸被车撞死了,
那就不能说是自然历史的选择了,那属于主观选择性范畴。;P


你在街上被黑人薯黍菊爆之后是历史选择还是主观意愿?[:a4:]
原帖由 hejzhb 于 2009-1-16 14:36 发表


你在街上被黑人薯黍菊爆之后是历史选择还是主观意愿?[:a4:]

这种事你经验丰富,亲身体验多次。你说怎样就是怎样吧。;P
我老是覺得明是大糞,清如臭屁。果不其然,連討論明清的帖子也臭不可聞。好好的討論歷史問題不行嗎?非要罵來罵去才開心。
其实元明清我倒觉得很多方面做的比宋朝强多了,毕竟吸取前朝教训是我国历史上很常见的现象。

不过元朝典章混乱,很多方面即使做了规定也未必能够执行。象国史探微里的“朝代间的比赛”一文对这个问题就说的挺有趣
明要是大粪,没有一个朝代不是排泄物了...
原帖由 中国sunyan 于 2009-1-17 03:43 发表
其实元明清我倒觉得很多方面做的比宋朝强多了,毕竟吸取前朝教训是我国历史上很常见的现象。

不过元朝典章混乱,很多方面即使做了规定也未必能够执行。象国史探微里的“朝代间的比赛”一文对这个问题就说的挺有趣

我個人認為元,明,清是中國政治文化發展的停滯,倒退的世代。元朝制度混亂,上層為奪權征伐不休。國家沒有一個穩定的時期發展。明朝雖然說是要恢復漢制,但實際上繼承了元代大部分落后的制度和習俗。八股文,朱熹理學徹底的壓制了中華文化思想的發展,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政事權的空前收緊,使中國經濟只能限制在以小農經濟為主的基礎上。明朝時期是西方文明超越東方文明的時期,是中華民族落后於世界發展的開端。清代的政治制度是傳承發展了明朝的政治制度,靠著清朝初期幾個皇帝的努力,雖然在經濟上有了進步,國力有所提高,但是他們非凡的精力和聰明卻把從明朝繼承來的專制制度徹底的發揮到了極限。經濟發展對社會產生的正面效應卻被更保守,專制的政治制度抵消了。
唐诗宋词,唐楷宋体,文化层面元明清落后很明显,政治层面元明更是腐朽之极,
生产力各方面确实在发展,但更多的是一种自然而然人类的进化使然。
中国领先世界应该是宋代。城市繁荣人口上百万。
原帖由 明如日月 于 2009-1-17 10:17 发表
明要是大粪,没有一个朝代不是排泄物了...

明朝:除了朱元璋、朱棣、崇祯,其他非昏即庸。最大便的朝代啦。闭关自守,思想控制都开始于这个朝代。
这两点可以说是中国近代落后的“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