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小日本的肉搏战中,中国的大刀片和日军上了刺刀的步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5:50:33
日本的三八式步枪上了刺刀以后比较长,中国军人用的大刀片要短不少,其实我看当时真要是搞肉搏的话,还不如造一些梭镖呢?因为梭镖可以造得比较长,这样拼刺相对占优势(我个人这么认为)。
抗战的时候,无论是国军还是共军都装备了不少大刀,在37年以前的长城抗战时候还组织了专门的大刀队,这个其实就是敢死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日本的三八式步枪上了刺刀以后比较长,中国军人用的大刀片要短不少,其实我看当时真要是搞肉搏的话,还不如造一些梭镖呢?因为梭镖可以造得比较长,这样拼刺相对占优势(我个人这么认为)。
抗战的时候,无论是国军还是共军都装备了不少大刀,在37年以前的长城抗战时候还组织了专门的大刀队,这个其实就是敢死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能杀敌一千自己起码也损一千八。

几个偶然的战例和成立大刀队,宣传大刀只能说是条件极端恶劣,武器装备缺少。不得已而为之。宣传也是为了鼓舞精神。

谁不想用大炮轰飞机炸啊....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前两年FF们造的大刀片神话还是不要再流传下去了吧[:a9:]
要是说到肉搏的话,就国军(包括军阀)的那种训练方式和训练量,和鬼子差得不止一个档次.

甚至再往上引申,1840后的中国军队在于洋鬼子交战时肉搏都是处于下风的
以前采访过老军人,他用过大刀,但是是那种长柄的,一刀能把鬼子劈两半。

但是他也说了,这种刀不是每个人都耍的了,和我说的时候他还很得意。。。
一寸长一寸强,两个没有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人,拿枪管刺刀的绝对比大刀强。
国人总有种在肉搏战情况下已方能打败对方的错误理念,要说当年中法战争时法军就曾以刺刀和黑旗军的大刀长矛近身肉搏还把后者杀的大败。
肉搏必须经过严格训练,英法联军进北京的时候,法国骑兵就把蒙古骑兵当西瓜砍了
全世界只有中国人会武功,尤其是内功,现在很多人还这么看!
:D 迷盲的孩子们醒醒吧,别再听"老爷爷"吹牛咯,只会种地的土农民能打败正规军?那是"神话故事".
原帖由 吃拐椒的蛤蟆 于 2009-1-7 12:19 发表
全世界只有中国人会武功,尤其是内功,现在很多人还这么看!

还有不受引力的轻功。
原帖由 老装甲 于 2009-1-7 12:05 发表
肉搏必须经过严格训练,英法联军进北京的时候,法国骑兵就把蒙古骑兵当西瓜砍了

还有印度骑兵切蒙古人的……
有一种说法是那种大刀重24公斤,重量很占优,能把刺刀挑开
当然,这种大刀不是每个人都能玩的,前面有人已经说了
原帖由 老装甲 于 2009-1-7 12:05 发表
肉搏必须经过严格训练,英法联军进北京的时候,法国骑兵就把蒙古骑兵当西瓜砍了

蒙古骑兵?当初蒙古骑兵可是把欧洲打得落花流水啊。怎么过了几百年就反过来了
大刀队专门请了某武术宗师创出一套刀法,而且许多刀背灌铅增重,鬼子的刺刀被磕上,不断也歪,不过战绩真的是杀敌1000自损800,但相比常规作战时的伤亡比,这算是大胜了。

TG因为缺武器,红缨枪也上过战场打鬼子,一般是几个人配合,有功有防,但是明显杀伤力不大,后来都淘汰了

几年前的兵器上有片牛文就是专门讲抗日战场上的肉搏战,即是大刀,长矛对鬼子的刺刀
用大刀那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枪和刺刀
用刺刀那时因为没有足够的机枪和冲锋枪
某次大刀队,夜袭鬼子兵营,砍杀800鬼子,但参站的500多敢死队也就几个人生还回来
原帖由 Kuraki 于 2009-1-7 13:01 发表
有一种说法是那种大刀重24公斤,重量很占优,能把刺刀挑开
当然,这种大刀不是每个人都能玩的,前面有人已经说了

点错小数点了吧!2.4公斤差不多,24公斤的大刀是打把势卖艺用得。
枪刺的套路简单易学,而要灵活地耍大刀必须要有好的身体素质和武术功底,普通的士兵不是武术家,所以肯定是拿刺刀更管用,大刀那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大刀比刺刀好造。
]]
原帖由 中南海万金油 于 2009-1-7 13:21 发表
某次大刀队,夜袭鬼子兵营,砍杀800鬼子,但参站的500多敢死队也就几个人生还回来



请指出具体是哪次战斗?否则不要撒谎
八路军,新四军歼灭日军500 人以上的战斗是可以数得过来的,还大刀队?
原帖由 g-kar 于 2009-1-7 14:04 发表



请指出具体是哪次战斗?否则不要撒谎
八路军,新四军歼灭日军500 人以上的战斗是可以数得过来的,还大刀队?

大刀队自然是宋哲元部的
109旅旅长赵登禹挑选出500余人组成大刀队,亲自率领,乘夜从两侧插入敌后,直扑日军宿营地。虽然事后报道“夜杀敌千余”有所高估,但日军独立混成第14旅团第27、28联队各一部及骑兵第4旅团第 2联队猝不及防,的确在夜袭中遭受重创,很多敌人在梦中便做了刀下之鬼
原帖由 Kuraki 于 2009-1-7 13:01 发表
有一种说法是那种大刀重24公斤,重量很占优,能把刺刀挑开
当然,这种大刀不是每个人都能玩的,前面有人已经说了


原帖由 中南海万金油 于 2009-1-7 13:14 发表
大刀队专门请了某武术宗师创出一套刀法,而且许多刀背灌铅增重,鬼子的刺刀被磕上,不断也歪,不过战绩真的是杀敌1000自损800,但相比常规作战时的伤亡比,这算是大胜了。

TG因为缺武器,红缨枪也上过战场打鬼子, ...


话说这么重的刀,你们就想到够重就可以很好的磕开别人的刺刀,你们就没想过刀这么重,看到敌人的刺刀快速刺过来时,自己用刀防守格挡的动作的启动不也慢了半拍了吗?重量大就意味着惯性更大,那根据肉搏现场情形要想改变它的运动轨迹的话也会慢些,这么重的刀,因应敌人的动作而自己做反应的动作也会慢,冷兵肉搏,速度快就意味着生存机会大。YY太甚脱离了实际就不太好了,不信自己跟朋友试试,请朋友拿根长木棍当上好刺刀的枪,自己拿着一个重量“足够”,就达到前面说的刀背灌铅重量的工具,比如砍刀长度的角钢或建筑用的钢筋等来当砍刀就行了,重量重点的。那个24公斤的就别试了,我锻炼身体时提着我的一个15公斤的哑铃想轻松挥舞自如还有相当难度呢,所以就不做这么高的要求了。如果拿木棍的你的朋友步子稍微灵活点,你朋友会玩得很爽的,他可以轻松地玩弄你信不?
原帖由 将邪 于 2009-1-7 13:26 发表

点错小数点了吧!2.4公斤差不多,24公斤的大刀是打把势卖艺用得。

2.4公斤,普通的大刀也不止这个重量,那种大刀是特别增重的
原帖由 红十月 于 2009-1-7 15:08 发表





话说这么重的刀,你们就想到够重就可以很好的磕开别人的刺刀,你们就没想过刀这么重,看到敌人的刺刀快速刺过来时,自己用刀防守格挡的动作的启动不也慢了半拍了吗?重量大就意味着惯性更大,那根据肉搏现 ...

所以说这种大刀不是谁都能玩的。但也不是没有人可以玩。关二爷的刀重40多公斤,照样玩得顺溜[:a4:]
梦中便做了刀下之鬼
如果红字部分确实是真的,就不能很好的说明大刀的实用性了,因为是偷袭战,跟敌人面对面的大刀对枪刺的战斗战斗例子就少了,如果(就是假设性的问题)梦中便做了刀下之鬼的数量更占多数,结合总的歼敌数量,那更说明大刀面对刺刀的战斗的劣势,因为更多歼敌数是在敌人还在睡梦中的,那另一部分歼敌数才是和敌人面对面的战斗所致,而这一部分就让己方的伤亡数目变的大了,而至于是敌方枪击还是枪刺所致?这个不可能清楚知道,反正是砍死睡梦中的敌人的那时,己方是不会有伤亡的,清楚这一点就行了。

大刀代表的是一种精神,这个精神远大于当时它在战场上的实用性(这种精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种全民的抗战精神)。而现在一味的夸大它的威力,是非常不明智的。
原帖由 Kuraki 于 2009-1-7 15:15 发表

所以说这种大刀不是谁都能玩的。但也不是没有人可以玩。关二爷的刀重40多公斤,照样玩得顺溜[:a4:]


那是,关二爷算得了什么。李元霸对阵时还可以将敌方大将一把抓过来往天上一抛,然后两手分别抓出两只脚一撕,就将人撕开两半了(我一直就觉得奇怪,中间被撕开的人他的屎呀尿呀什么的不会撒了李元霸一身?)。岂不是比关二爷牛多了?人家一个锤重多少?一手一个锤不也玩得溜转?:D :D

所以说这种大锤不是谁都能玩的。但也不是没有人可以玩的。:D :D
大刀不是谁都能玩的。大刀最好是有武术根底的人才比较容易上手。
相对来说,一般人训练刺刀拼刺容易些,而且一寸长一寸强,反正就是格档、进步、刺的简单流水作业,熟能生巧的手法和步法、充沛的体力和强大的臂力、不怕死的胆量,任何白刃拼刺高手也是这么些要求,就是通过苦练让身体熟悉所有的拼刺技巧,然后就是临战状态的本能发挥和运气问题。
长度处于劣势的大刀如果是在训练有素的士兵手里,当然也可以干掉刺刀,以劈破刺,也符合武术原理,但一般的士兵可能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长期训练,更不用说精通劈杀了。
但是抗战搞大刀队,那是不得已而为之。
楼上有人说了,造大刀比造刺刀容易,这是当时中国的经济条件和物资条件决定的。
抗战时期大刀队那个也是有刀法的,西北军原先在二几年的时候,军队中就有“劈杀二十五势”,后来抗战又有“破锋八刀”,记得其中一招的诀窍是看准敌人刺刀刺过来的瞬间,刀背向前向上挥动,如果时机掌握到位的话,可以一招在将敌人的刺刀磕偏磕开,这时大刀顺势上扬到高点,正好进步下劈——这招刀法本身没有什么神秘的,但是士兵真要训练到位,也绝对不是几天工夫可以训练出来的。臂力、眼力、时机、胆量,实战当中只要有一点动作变形,就会被敌人的刺刀刺杀了。不是刀术高手,基本没戏。
原帖由 红十月 于 2009-1-7 15:36 发表


那是,关二爷算得了什么。李元霸对阵时还可以将敌方大将一把抓过来往天上一抛,然后两手分别抓出两只脚一撕,就将人撕开两半了(我一直就觉得奇怪,中间被撕开的人他的屎呀尿呀什么的不会撒了李元霸一身?)。岂 ...

隋唐英雄传?:D 我还没看过
取个中间数24市斤差不多
]]
]]
27楼说的不错。事实上,当年的舆论对29军的大刀队已有夸大之嫌。必须看出大刀队是在军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要是人人有枪还要大刀干什么?可是当时报刊越说越邪乎,说日本兵为了抵挡大刀造了铁项圈。后来证明这纯属记者的夸大之词。如果说是战时振奋民心士气有些必要,可后方就有不少当了真,许多慰问团体真的打了许多钢口好的大刀,费劲巴力地送到前线,弄得前线将士哭笑不得。恐怕更大的恶果是29军自己,为了激励士气,特别是新入伍的士兵的士气,29军在某种程度上把大刀队神话了。七七事变前很多战士都信心满满,琢磨砍掉几个小鬼子的脑袋。结果一上战场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心理落差一大,对军心的打击何止倍臾。
其实随着中国军队装备的改善,39年后基本就不再有成建制的大刀队肉搏的场面了。
]]
要是真的越长越好的话,为什么不用长矛啊
另外用双刀也好啊
看看三土的文章吧

大刀记

■ 三 土


--------------------------------------------------------------------------------

《轻兵器》 2007年第7期

本文共分2页:[1] [2]  

大刀记
三 土


  大刀VS刺刀
  
  大刀在抗战中的主要对手是日军的刺刀。在观看了各种国产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后,国人往往会认为大刀是克制日军刺刀的法宝,实际并不尽然,因为影视剧中很难再现比较真实的大刀与刺刀对拼的场面。例如电影《七七事变》中,有一段赵登禹师长与部下对练,最后用大刀将部下的步枪一劈两半的情节,细心的观众很快就会发现,那支步枪根本没有刺刀,持枪者也没有任何拼刺的动作,只是将步枪当作棍棒来抵挡大刀的进攻,迅速落败自然在所难免。真正的白刃战中,枪刺以迅速有力的直刺为主,目标在对方胸腹,而大刀限于其型制,以对敌上半身的劈砍为主,两者各有利弊。大刀防御敌方的直刺,只有将对方的枪身或刺刀格开,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技巧是不容易办到的。大刀的优势在于刀重势猛,砍上非死即伤,但其作用距离有限,必须尽量贴近敌人身  体,因此最适合在工事、房屋、树林等空间有限的环境中使用。而在开阔地形或冲锋时,除非敌人在气势上被己方完全压倒,否则持大刀者难以占到便宜。同时,大刀要求使用者有比较好的武术功底和身体素质,并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运用自如,而刺刀拼刺的训练则相对比较简单。此外,大刀对使用者的脚法要求也很高,因为大刀相对带刺刀的步枪来说比较短,短兵破长器,要点在于脚下疾速灵活,因此武术家常有“短见长,脚下忙”的说法。吴殳说:“大刀击实之法则在斫其枪杆,枪杆被斫,不断折必粘住。杆被粘住,则不能闪转颠提,刀更进步,必伤人矣。”但是如果很难发挥作用的弊端,结合传统的“六合刀”法,改进创编了一套“无极刀”法,连劈带刺,动作简单有效。以大刀对付敌刺刀时,常用的一招是:出刀时,刀斜向右下方,刀口朝自己,当对方刺刀直刺时,大刀斜向左上方抡动,以刀背磕开敌枪,同时刀锋立即向前劈下,劈、砍连为一体,对手来不及回防,已经身首分离。李尧臣在29军中抽调骨干,由其直接教授,再由他们传给全军。29军大刀队在长城抗战中所使用的正是这一套刀法。
  但是,实战毕竟不是武术对练,特别在对付以现代化装备的敌寇时,这些刀法对于提高大刀这种原始兵器战斗力的有效性显然很微弱。即使是“喜峰口大捷”也不能证明大刀的有效性,尽管是突然发起的夜袭,而且进攻前还向敌军营帐投掷了大量手榴弹,歼敌总数也不过800余,29军自身阵亡却有近600人,王长海团副团长胡重鲁,营长王凤芝、苏东元均在夜袭蔡家峪之战中牺牲。虽然大部分伤亡是在撤退过程中发生的,但若换用其他任何一种兵器,取得的战果恐怕也不会在大刀之下。
  同样是29军,同样是大刀,4年后的“七·七事变”中再未能取得类似喜峰日的战绩。长城抗战结束后,29军得以占据富庶的平津地区,斥巨资购入捷克等国制造的步、机枪等先进武器,装备得以明显改善,但练习大刀作为部队传统仍得以保留。“七·七事变”爆发后,军长宋哲元组织抵抗,下达了“以宛平城与卢沟桥为吾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的命令。7月11日夜,何基津旅吉星文团再一次以大刀近战肉搏,其中一名19岁陈姓战士连砍日军13名并生擒一名,终以两个营伤亡近3/4的代价,夺回铁路桥。但最终宋哲元存有媾和之心,并未主动积极地继续进攻,虽然29军取得些许战果,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失利的命运。28日,驻平津的日军增兵至3个师团,并进袭南苑、沙河。29军官兵以大刀和血肉之躯与敌飞机、坦克相搏,一天即伤亡5000人,副军长佟嶙阁与师长赵登禹双双阵亡。当夜宋哲元率部向保定方向撤退,古都随之陷落。30日,驻天津的29军亦撤出天津南下。29军丢失平津后士气低落,不能再战,只能转至后方休整,大刀队自此成为绝唱。
  可惜的是,大刀作为抗战精神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曾被过分滥用,后方媒体动辄出现“大刀报国”或“斩首××余”的字眼,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以夷制夷》中曾以“我斩敌二百、敌斩我二百”讽刺过这种现象。这种宣传的后果是,普通民众和士兵对大刀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往往产生不切实际的误解。抗战之初,曾多次出现过中国军队手执大刀在日军机枪和炮火扫射之下集体冲锋的例子,结果自然是白白地无谓牺牲。甚至有后方民众将募集来的款项全部用来购置大刀,历经艰辛送至前线,而部队却置之无用。 大刀的精神价值大于实战价值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待抗战全面爆发后,除了极少数例外(如由军法处或督战队使用),国民党正规军中己不再装备这种武器。正面战场上最后一次大规模使用大刀是在1939年的第一次长沙会战期间,刘汝明的68军大刀队以肉搏歼灭日军300人,但随后遭到日军毒气袭击,中毒达400余人。尽管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都严重缺乏步枪,但1939年以后正面战场上的肉搏战中,国民党军队几乎全部改为使用刺刀。
  
  “红色”大刀
  
  人民军队同样使用大刀。自从诞生之日起,鉴于敌强我弱的客观环境,加之几乎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我军的武器多数依靠战场缴获,由于来源不稳定和数量不足,不得不大量使用大刀、梭镖等原始冷兵器作为补充。如今湖北省洪湖市的标志性雕塑仍由三把大刀组成,刀尖直指蓝天,象征着当年红军以大刀创建洪湖根据地的历史。红军中涌现出过许多与大刀有关的英雄群体和经典战例,如强取白战关等,徐海东、许世友、秦基伟等诸多开国功臣在红军时期也都曾有过靠大刀杀出血路或赢得胜利的经历。

  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同样大量装备和使用大刀,这里虽然有继承红军传统的因素,但抗战初期部队的迅速扩充导致武器匮乏则是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从1938年秋到1940年7月,八路军120师总人数扩张了10余倍,进入晋南的4个连(老红军家底),数月内就发展成两万人的部队,而且还有各种游击队、先遣队等名目繁多的地方和半地方武装。这些新部队都需要武装起来,而同期的作战缴获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只能大量使用大刀、梭镖这样的原始兵器。虽然其效力远比不上枪械,但毕竟使得战士们不至于赤手空拳,敢于并且能够与日寇作面对面的斗争,并通过战斗不断夺取敌人装备来武装自己。大刀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它使得广泛发动和武装群众、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成为可能。因为它简单而且廉价,被击毁的敌人汽车、铁路道轨都是大刀的好原料,即使在毫无工业基础的农村中也能大量制造,同时使用简单,儿童和妇女也能使用,在素来有习武传统的中国农村地区很容易推广,比起枪支来更容易普及。
  抗战初期,我军对大刀这种落后兵器的认识也有过一些曲折。如1939年前后,因为部队发展很快,新四军军部修械所奉命停止仿造步枪、刺刀,专门生产大刀和长矛。不久叶挺军长发现这种情况后,下令恢复步枪和刺刀的生产,他说:

“敌人使用飞机大炮,我们却用大刀长矛,这不是白白送死,让敌人取笑我们?”不过,大刀的生产后来并没有停止,因为只有它的产量和成本才足以迅速武装新编的部队,而对于严重缺乏枪械和弹药补给的老部队来说,它也是战时的重要补充。新四军各师始终都把大刀作为军事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从师首长到普通战士,人人都熟习大刀,这在后来的多次战斗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八路军、新四军在大刀的使用战术上相比国民党军队更加灵活。他们常用的一种战法就是一把大刀加上一支驳壳枪,远者枪打、近者刀砍,日军虽然训练有素,但在近距离混战中因不能随便开枪,而对刀枪俱下的局面,反而居于下风。这种战法比单独拼刺刀或劈大刀要上算得多,在与日军的白刃战中有一定效果,但应用不很普遍,因为有条件用驳壳枪的只有指挥员和警卫员等少数人。普通战士常用的则是大刀加手榴弹的组合。阵地打阻击时先将敌人逼进30m左右的近距离内,然后集中投掷一两排手榴弹,待敌人遭到一定程度的杀伤后,再打上一  两个排子枪,当敌人的进攻被彻底打乱甚至开始败逃时,战士们再跃出战壕,用大刀和刺刀来收拾残敌。当和敌人近距离拉锯战时,常采用3人战斗小组的形式,3人分执步枪、手榴弹和大刀,相互配合,远了开枪打,稍近时投手榴弹,再近就用刀砍。进攻时也是先集中投掷手榴弹,将敌人逼出据守的工事或院落,然后迅速接敌并将敌分割,使敌人的重火力不能发挥,再以大刀与其肉搏。
  大刀对日军之所以有威慑作用,主要是因为日本人信奉神道教和佛教,相信生死轮回,虽然武士道“教义”让他们并不畏惧战死,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希望保留全尸。而且日本人相信灵魂存于头部,一旦丢失了头颅,灵魂便不能归国,永远只能做异国他乡的孤魂野鬼,因此大刀在战场上有时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1942年12月在朱家岗战斗中,新四军四师26团某部一排长王康率部坚守一段交通沟,打退敌人多次冲锋后,部队伤亡殆尽,王康将自己拴有红绸的大刀插在沟沿上,准备与敌最后一搏,没想到早已精疲力竭的日军竟被吓住,直至战斗结束再也未敢发起进攻,最后奇迹般地保住了阵地。
  当敌后根据地渡过了最艰苦的岁月,开始局部反攻之后,随着缴获日益增多,正规部队装备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大刀很快被淘汰下来,即使是民兵等地方武装,在有了足够的枪械后,也将包括大刀在内的各种原始冷兵器逐步替换,到解放战争时期已经很少使用。不过大刀并未完全消失,解放初期直至1960年代初,大刀在一些地方仍作为民兵护秋、抵御野兽的工具在使用。随后大刀逐渐转换角色,由武器变为舞台道具,其“亮相”频率在文革期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当时的电影戏剧中甚至成为中国革命和红色武装的一种象征。(全文完)
刺刀的战斗力和大刀不是一个档次的,用法单一,防守薄弱。
29军有多种刀法,“无极刀”刀法属李尧臣独创。
  李尧臣1931年一上任,就结合29军将士所使用的大刀本身特点,结合中国传统的六合刀法,创编了一套29军独有的“无极刀”刀法。这种刀法强化了一种理念:刀本是刀,可劈;刀亦为剑,可刺。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李尧臣认为应该在29军中抽调骨干,专门组成大刀队,由其直接传授“无极刀”刀法,再由他们传给全军官兵。这种想法得到了佟麟阁的极大肯定,最终实施。数月后,大刀队就开始将练熟的“无极刀”刀法传给全体官兵。
  29军使用的“无极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它的长短与宝剑相仿,长约1米;刀面不像传统的砍刀那么宽,而是比剑柄略宽;传统的刀是一面开刃,无极刀刀头却是两面开刃,接近刀把的地方才是一面开刃;为了方便士兵使用时容易用力,无极刀的刀把长8寸至一尺,可以两只手同时握刀,砍向对方。
  “无极刀”刀法在于:出刀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来,刀背磕开步枪,同时刀锋向前画弧,正好砍对手脖子。因为劈、砍是一个动作,对手来不及回防就中招了。
  29军大刀队让日军头痛不已,为此,他们见招拆招,给每个士兵装备一个铁围脖。就在丰台一役中,中国军队惊奇地发现,所有的日军全部戴上了铁围脖。不过,厚重的铁围脖大大削弱了鬼子的战斗灵活性,伤亡更加惨重。
  在喜峰口战役中,29军大刀队多次冲锋陷阵,夜袭敌营,砍杀数百名日本鬼子,李尧臣和他的“无极刀”刀法随即名震四方。
        破锋八法:
  迎面大劈破锋刀  掉手横挥使拦腰
  顺风势成扫秋叶  横扫千钧敌难逃
  跨步挑撩似雷奔  连环提柳下斜削
  左右防护凭快取  移步换型突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