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深度下滑的中国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3:02:04
2008年,在外部环境恶化、国内结构性政策调整以及经济内在周期的三重压力下,中国“出口——投资导向型增长模式”的内在矛盾全面激化,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出现逆转,宏观经济急转直下,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急剧变化,中国宏观经济开始步入深度下滑的下行区间。2009年,由于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实体投资调整周期与金融资本调整周期、结构转型力量与周期性调整力量、房地产调整周期与制造业调整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叠加,结构联动性和刚性的约束,中国宏观经济将出现超预期深度下滑的局面。

我们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进行预测,即使考虑政府现有得各种强力刺激方案,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的内在矛盾只能被轻度缓和,不会改变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深度下滑的趋势。这集中体现在:

中国的GDP增速将跌破9%,“保八”成为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之一;潜在GDP缺口进一步扩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进一步恶化,2009年三种方法测算的中国潜在GDP缺口分别为-6.531%、-4.0421%和-3.5738%,比2008年平均恶化了85.3%;失业水平将进一步扩大,2009年中国的失业规模将会接近3200万,调整后的失业率也将由2007年的7.1%攀升到9.3%左右。这将对中国带来极大的社会压力,并制约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



此外,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将全面调整,“价格调整”取代“成交量调整”而成为2009年市场的主旋律,不同的调整模式将使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的幅度不同,预计2009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下降10-20百分点,0增长的现象也可能出现。

2009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将双双大幅度下降,基础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将进一步凸现。预计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将分别下降7.5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能源生产和消费增长率将分别下降14和13个百分点。

而对中国当前经济影响巨大的出口和进口增速将双双持续回落,其中出口增速下滑更为剧烈,预计将出口增速将下降6.9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下降6.1个百分点。这导致2009年贸易顺差较2008年少增加146亿美元。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为-5.5%。

在居民收入下滑、消费者信心下滑,消费增长的两大支点消失以及财富效应的反向作用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2009年消费将改变2008年名义与实际增速双增的局面,“消费拉动宏观”的现象将消失,预计消费实际增速将下降1-1.5%个百分点。

总需求各部分的联动性、产业的联动性、经济增长区域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不匹配性、资本市场调整与实体调整的同步性、房地产调整周期与一般产业调整周期的一致性以及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的叠加等深层次因素将使上述总量性的调整超出一般预期的水平。

分析中国经济深度下滑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全球经济环境和中国的现实问题找到答案。

首先,世界经济超预期的深度下滑将使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出口面临的冲击将由2007-2008年度的成本冲击向2009年的需求冲击转变,这将导致中国出口增速的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增速的下降幅度,贸易顺差近5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世界经济此番所面临的不是短期调整,而是深度的周期性下滑。“新技术扩散速度的递减”、“全球化红利的消失”以及“世界不平衡的逆转”等3大力量将使世界经济调整的幅度和周期超出预期。我们的研究被包括IMF、WB、OECD、ECB、UN等14家国际机构最近的预测调整所证实。各种机构将2008-2013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调整,其中2008年平均下调了0.41个百分点,2009年则下调了0.92个百分点。在总多机构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将2009年的世界增速调为1%和1.6%。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2009年世界超预期深度下滑的可能。

世界经济超预期的深度下滑从总体而言,将对中国出口带来超预期的深度打击,使得中国外需下滑的幅度大大超过2008年的水平。

与一般感觉不一样的是,中国出口收入弹性很高,出口对于主要贸易国的国民收入增长较为敏感。欧洲、美国、日本三大经济板块的同步小大幅度下滑将使中国的出口带来直接的深度冲击。有关研究表明,2009年欧洲和美国经济下滑所导致的中国出口将减少5.1%。



与2008年不同的是,2009年中国出口面临的冲击不是内部成本冲击,而是外部的需求冲击。2007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速的放缓并不是美国金融危机产物,因为在此期间美国进口需求并没有实质性下滑,中国对美国贸易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各种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导致竞争力的下降。因此,2009年金融危机对于美国、欧洲、日本等板块的实体经济带来实际性冲击,其进口需求的下降才全面显现。而这种需求冲击,我们很难利用人民币升值减缓、出口退税率提高以及出口补贴等供给方刺激政策来缓和外需的下降。因此,从总量收入的角度,2009年世界经济的放缓对中国出口的冲击将远大于2008年的冲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经济深度下滑在本质上是世界不平衡模式走到尽头的必然产物,美国过度消费模式的崩溃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中国过度储蓄与过度出口的模式的崩溃,中国出口将在中美经济的两极互动中出现结构性和总量性的同步下滑。根据分报告研究表明,近10年中国经济周期与美国经济周期是一个逐渐耦合(coupling)的过程(参见图7、8),因此,从不平衡调整的周期角度来看,美国贸易逆差与中国贸易顺差的调整刚刚起步。

从内部考察,中国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中所存在的结构联动性和结构刚性将使中国宏观经济下滑的幅度超过一般预期的水平。

中国总需求存在两大联动机制:一是“出口—投资联动机制”;二是“出口—收入—消费联动机制”。本课题组曾在2006与2007年度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宏观经济作用机制中,并不是单纯的投资推动了出口,更不是产能过剩导致了出口被动的增加,而是出口的增加导致出口收益的增加,进而导致投资的增加,而投资增长又在供给上给予出口的支持。因此出口与投资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

2008年,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下滑4.7个百分点,2009年预计下滑6.9个百分点,必定会透过“出口预期”和“滞后效应”对2009年投资带来巨大冲击。对于“出口收入-消费联动机制”而言,它主要体现在外向型经济的大幅度下滑将导致大量企业利润的下滑,导致工人失业和工资水平的下滑。由于中国大量农民工在外向型部门就业,出口的下滑对于该群体的收入影响最为明显,而该群体的收入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因此,出口的下滑将带来消费明显的变化。



在总供给中存在重工业供给刚性的问题,即由于重工业有大量的资产专用性投资和较高的设备维持成本,这些行业并不能根据外需的变化而进行灵活的调整。由于本轮经济增长以重工业投资为核心,因此2009年所面临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将比以服务业驱动或轻工业驱动型经济严重得多。

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结构特性决定了其难以为继,未来中西部地区所面临财务约束和投资失误等问题将使中国经济增长失去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点。

过去一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仍能在大环境急转直下之时,达到9.6%的增长速度,其关键在于中部区域和部分西部区域保持了强劲增长的趋势。中西部之所以能够在近年来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主要原因在于:1)在财政收入激增的推动下,中西部各地政府上马了很多项目工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2)在东部产业成本激增的情况下,很多外向型低端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进行梯度转移;3)在资源价格攀升的情况,资源型开发生产大规模增加。2007年中西部的名义增长速度都达到了20.1%,超过东部接近3个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为10.4%,其中东部仅为8%,而中部六省市达到了13.3%。如果深入分析中西部高增长的特性我们发现,中西部增长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增长,其中70%是依靠投资拉动的。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2.7%、35.4%和29.5%,中西部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与此同时,中部的消费比重却从2003年起每年以0.2个百分点下降。

而在未来一年,中国中西部这种严重投资依赖型经济增长将面临以下严峻的考验:因房地产价格下跌、资源价格下落、土地出让规模急剧下滑,中西部地区的财政问题将大规模显现,现有各种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面临资金枯竭的问题;外向型经济的转移在出口大幅度下降的过程中将面临深度打击,由于这些新建项目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其下滑的状况将比东部更为严峻;大规模的中西部农民工返流,将使这些区域的收入大幅度下降,消费将进一步下滑。

因此,2009年中西部不可能维持2008年高速增长的局面,它将出现比东部更为严峻的深度下滑。

此外,中国名义消费增速和实际消费增速“双提升”的局面将在2009年消失。在收入下滑、消费信心收缩以及消费支柱消失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消费增速的回落将成定局。

2008年由于实际消费增长的提升达到4个百分点,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超过60%,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度下滑的核心力量。但是,到2009年这个支撑中国经济增速的核心力量可能出现逆转的情况。其主要原因体现在:

第一、在经济进入下行区间,消费者信心大幅度下滑,消费者将进行行为模式的调整。从图12可以看到,在2006-2007年,消费者持续高位,但在2008年1月开始进入持续下滑区间,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担忧。

第二、萧条时期的收入增长难以支撑消费的高速增长。从经济史研究表明,在任何经济萧条时期,居民的收入增速都会大幅度下降,据统计,2008年,中国城镇家庭的实际收入增速开始进入一个缓慢下滑区间,农村现金收入增速虽然处于提速阶段,但是大规模的中小企业倒闭、农民工失业、未来农产品价格的下滑都将遏制这个趋势。当然,正如本团队2008年中期和2007年4季度报告分析的那样,目前收入分配的总体格局并不支持消费持续上涨。2008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依然在11-12%区间徘徊。另外,由于本次经济下滑主要体现在外向型经济和劳动力密集的低端产业,因此对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打击最大,从加重对2009年消费增速的打击。

第三、中国本轮经济的两大消费支柱——汽车消费和居住类消费将在2009年出现大幅度下滑。居住类消费在2002-2007年是中国消费增长最为核心的因素之一,因为该时期是中国住房购买增速最高涨的时期,购买住房相应拉动了大规模的居住消费。但是,2008年1月以来房地产开始调整,到2009年房地产的成交量将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居住类消费大规模消失,呈现较高的负增长现象。另外,家庭购买轿车的浪潮在本轮经济高涨的时期已经达到顶峰。到2007年底中国城镇家庭百户拥有轿车量已达到6.06辆,到2008年三季度已达到8.67辆,超过同类收入水平国家百户拥有轿车量的高线。因此,在未来几年内,中国轿车消费增长将处于一个下滑区间。

第四、居民房产以及金融资产价格在2008年的巨幅缩水将在2009年产生强烈的财富效应,使消费下降。计量研究表明,中国自2002年以来,财富效应逐渐出现,虽然其系数较小,在2005-2008年期间,居民财富每减少10%,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2%。2008-2009年,中国股票市场的缩水程度达到60%以上,股票市值减少13万亿,与此同时房地产价值预计缩水15%左右,使居民总财富缩水在12-18%区间。这将意味着消费将由此减少2.4-3.6%的支出。

2009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的大幅度调整将全面爆发,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下滑和供给放量必然导致2009年房地产市场进行市场结构、投资规模以及成交价格得多重深度调整,该调整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速的深度下跌,将使中国固定投资规模出现超预期的下降。



这一年,房地产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也将加大。从资金面看,房地产资金的逆转将使房地产市场面临严重的流动性约束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从而加速房产价格和营销模式的改变。从2007年12月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由于开工面积扩大、土地储备大幅度增加以及开发成本激增等原因,应付款累计增速就开始提升了,而在2008年2月由于企业盈利增速放缓、银行信贷紧缩以及民间拆借成本上涨等因素资金来源增速开始下滑,到2008年3月,资金来源累计增速低于应付款累计增速,资金面开始恶化,并且这种状况持续扩张,资金来源累计增速与应付款累计增速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

房地产价格与房地产资金来源之间的动态变化的关系证明,房价提升将使资金来源越多,而房价下降将使资金来源紧缩,一旦中国房市价格下降的趋势形成,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那么资金来源将加速下滑。如果没有外部力量进行干预,到2009年初资金来源累计增速与应付款累计增速之间的缺口加速扩大必将使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这种资金链的断裂就意味着中国房地产的“硬着陆”,意味着中国固定投资的21%将消失,25%的全社会贷款将成为不良贷款,1.4万亿左右的地方预算外财政收入将消失。虽然这种极端的景象不会发生,但是房地产将在2009年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的问题是必然,而这势必会引起房地产投资能力的大幅度下降。

与房地产不景气局面相对应的是,在固定投资占比最大的制造业也必然在2009年出现严重的下滑。2008年6月开始,制造业出现供求逆转。而这种逆转很可能在房地产业的不景气、出口下滑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被进一步的放大,使全社会固定投资出现全面下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执笔人:刘元春教授)2008年,在外部环境恶化、国内结构性政策调整以及经济内在周期的三重压力下,中国“出口——投资导向型增长模式”的内在矛盾全面激化,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出现逆转,宏观经济急转直下,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急剧变化,中国宏观经济开始步入深度下滑的下行区间。2009年,由于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实体投资调整周期与金融资本调整周期、结构转型力量与周期性调整力量、房地产调整周期与制造业调整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叠加,结构联动性和刚性的约束,中国宏观经济将出现超预期深度下滑的局面。

我们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进行预测,即使考虑政府现有得各种强力刺激方案,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的内在矛盾只能被轻度缓和,不会改变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深度下滑的趋势。这集中体现在:

中国的GDP增速将跌破9%,“保八”成为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之一;潜在GDP缺口进一步扩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进一步恶化,2009年三种方法测算的中国潜在GDP缺口分别为-6.531%、-4.0421%和-3.5738%,比2008年平均恶化了85.3%;失业水平将进一步扩大,2009年中国的失业规模将会接近3200万,调整后的失业率也将由2007年的7.1%攀升到9.3%左右。这将对中国带来极大的社会压力,并制约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



此外,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将全面调整,“价格调整”取代“成交量调整”而成为2009年市场的主旋律,不同的调整模式将使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的幅度不同,预计2009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下降10-20百分点,0增长的现象也可能出现。

2009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将双双大幅度下降,基础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将进一步凸现。预计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将分别下降7.5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能源生产和消费增长率将分别下降14和13个百分点。

而对中国当前经济影响巨大的出口和进口增速将双双持续回落,其中出口增速下滑更为剧烈,预计将出口增速将下降6.9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下降6.1个百分点。这导致2009年贸易顺差较2008年少增加146亿美元。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为-5.5%。

在居民收入下滑、消费者信心下滑,消费增长的两大支点消失以及财富效应的反向作用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2009年消费将改变2008年名义与实际增速双增的局面,“消费拉动宏观”的现象将消失,预计消费实际增速将下降1-1.5%个百分点。

总需求各部分的联动性、产业的联动性、经济增长区域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不匹配性、资本市场调整与实体调整的同步性、房地产调整周期与一般产业调整周期的一致性以及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的叠加等深层次因素将使上述总量性的调整超出一般预期的水平。

分析中国经济深度下滑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全球经济环境和中国的现实问题找到答案。

首先,世界经济超预期的深度下滑将使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出口面临的冲击将由2007-2008年度的成本冲击向2009年的需求冲击转变,这将导致中国出口增速的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增速的下降幅度,贸易顺差近5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世界经济此番所面临的不是短期调整,而是深度的周期性下滑。“新技术扩散速度的递减”、“全球化红利的消失”以及“世界不平衡的逆转”等3大力量将使世界经济调整的幅度和周期超出预期。我们的研究被包括IMF、WB、OECD、ECB、UN等14家国际机构最近的预测调整所证实。各种机构将2008-2013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调整,其中2008年平均下调了0.41个百分点,2009年则下调了0.92个百分点。在总多机构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将2009年的世界增速调为1%和1.6%。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2009年世界超预期深度下滑的可能。

世界经济超预期的深度下滑从总体而言,将对中国出口带来超预期的深度打击,使得中国外需下滑的幅度大大超过2008年的水平。

与一般感觉不一样的是,中国出口收入弹性很高,出口对于主要贸易国的国民收入增长较为敏感。欧洲、美国、日本三大经济板块的同步小大幅度下滑将使中国的出口带来直接的深度冲击。有关研究表明,2009年欧洲和美国经济下滑所导致的中国出口将减少5.1%。



与2008年不同的是,2009年中国出口面临的冲击不是内部成本冲击,而是外部的需求冲击。2007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速的放缓并不是美国金融危机产物,因为在此期间美国进口需求并没有实质性下滑,中国对美国贸易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各种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导致竞争力的下降。因此,2009年金融危机对于美国、欧洲、日本等板块的实体经济带来实际性冲击,其进口需求的下降才全面显现。而这种需求冲击,我们很难利用人民币升值减缓、出口退税率提高以及出口补贴等供给方刺激政策来缓和外需的下降。因此,从总量收入的角度,2009年世界经济的放缓对中国出口的冲击将远大于2008年的冲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经济深度下滑在本质上是世界不平衡模式走到尽头的必然产物,美国过度消费模式的崩溃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中国过度储蓄与过度出口的模式的崩溃,中国出口将在中美经济的两极互动中出现结构性和总量性的同步下滑。根据分报告研究表明,近10年中国经济周期与美国经济周期是一个逐渐耦合(coupling)的过程(参见图7、8),因此,从不平衡调整的周期角度来看,美国贸易逆差与中国贸易顺差的调整刚刚起步。

从内部考察,中国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中所存在的结构联动性和结构刚性将使中国宏观经济下滑的幅度超过一般预期的水平。

中国总需求存在两大联动机制:一是“出口—投资联动机制”;二是“出口—收入—消费联动机制”。本课题组曾在2006与2007年度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宏观经济作用机制中,并不是单纯的投资推动了出口,更不是产能过剩导致了出口被动的增加,而是出口的增加导致出口收益的增加,进而导致投资的增加,而投资增长又在供给上给予出口的支持。因此出口与投资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

2008年,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下滑4.7个百分点,2009年预计下滑6.9个百分点,必定会透过“出口预期”和“滞后效应”对2009年投资带来巨大冲击。对于“出口收入-消费联动机制”而言,它主要体现在外向型经济的大幅度下滑将导致大量企业利润的下滑,导致工人失业和工资水平的下滑。由于中国大量农民工在外向型部门就业,出口的下滑对于该群体的收入影响最为明显,而该群体的收入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因此,出口的下滑将带来消费明显的变化。



在总供给中存在重工业供给刚性的问题,即由于重工业有大量的资产专用性投资和较高的设备维持成本,这些行业并不能根据外需的变化而进行灵活的调整。由于本轮经济增长以重工业投资为核心,因此2009年所面临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将比以服务业驱动或轻工业驱动型经济严重得多。

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结构特性决定了其难以为继,未来中西部地区所面临财务约束和投资失误等问题将使中国经济增长失去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点。

过去一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仍能在大环境急转直下之时,达到9.6%的增长速度,其关键在于中部区域和部分西部区域保持了强劲增长的趋势。中西部之所以能够在近年来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主要原因在于:1)在财政收入激增的推动下,中西部各地政府上马了很多项目工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2)在东部产业成本激增的情况下,很多外向型低端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进行梯度转移;3)在资源价格攀升的情况,资源型开发生产大规模增加。2007年中西部的名义增长速度都达到了20.1%,超过东部接近3个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为10.4%,其中东部仅为8%,而中部六省市达到了13.3%。如果深入分析中西部高增长的特性我们发现,中西部增长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增长,其中70%是依靠投资拉动的。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2.7%、35.4%和29.5%,中西部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与此同时,中部的消费比重却从2003年起每年以0.2个百分点下降。

而在未来一年,中国中西部这种严重投资依赖型经济增长将面临以下严峻的考验:因房地产价格下跌、资源价格下落、土地出让规模急剧下滑,中西部地区的财政问题将大规模显现,现有各种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面临资金枯竭的问题;外向型经济的转移在出口大幅度下降的过程中将面临深度打击,由于这些新建项目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其下滑的状况将比东部更为严峻;大规模的中西部农民工返流,将使这些区域的收入大幅度下降,消费将进一步下滑。

因此,2009年中西部不可能维持2008年高速增长的局面,它将出现比东部更为严峻的深度下滑。

此外,中国名义消费增速和实际消费增速“双提升”的局面将在2009年消失。在收入下滑、消费信心收缩以及消费支柱消失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消费增速的回落将成定局。

2008年由于实际消费增长的提升达到4个百分点,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超过60%,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度下滑的核心力量。但是,到2009年这个支撑中国经济增速的核心力量可能出现逆转的情况。其主要原因体现在:

第一、在经济进入下行区间,消费者信心大幅度下滑,消费者将进行行为模式的调整。从图12可以看到,在2006-2007年,消费者持续高位,但在2008年1月开始进入持续下滑区间,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担忧。

第二、萧条时期的收入增长难以支撑消费的高速增长。从经济史研究表明,在任何经济萧条时期,居民的收入增速都会大幅度下降,据统计,2008年,中国城镇家庭的实际收入增速开始进入一个缓慢下滑区间,农村现金收入增速虽然处于提速阶段,但是大规模的中小企业倒闭、农民工失业、未来农产品价格的下滑都将遏制这个趋势。当然,正如本团队2008年中期和2007年4季度报告分析的那样,目前收入分配的总体格局并不支持消费持续上涨。2008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依然在11-12%区间徘徊。另外,由于本次经济下滑主要体现在外向型经济和劳动力密集的低端产业,因此对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打击最大,从加重对2009年消费增速的打击。

第三、中国本轮经济的两大消费支柱——汽车消费和居住类消费将在2009年出现大幅度下滑。居住类消费在2002-2007年是中国消费增长最为核心的因素之一,因为该时期是中国住房购买增速最高涨的时期,购买住房相应拉动了大规模的居住消费。但是,2008年1月以来房地产开始调整,到2009年房地产的成交量将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居住类消费大规模消失,呈现较高的负增长现象。另外,家庭购买轿车的浪潮在本轮经济高涨的时期已经达到顶峰。到2007年底中国城镇家庭百户拥有轿车量已达到6.06辆,到2008年三季度已达到8.67辆,超过同类收入水平国家百户拥有轿车量的高线。因此,在未来几年内,中国轿车消费增长将处于一个下滑区间。

第四、居民房产以及金融资产价格在2008年的巨幅缩水将在2009年产生强烈的财富效应,使消费下降。计量研究表明,中国自2002年以来,财富效应逐渐出现,虽然其系数较小,在2005-2008年期间,居民财富每减少10%,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2%。2008-2009年,中国股票市场的缩水程度达到60%以上,股票市值减少13万亿,与此同时房地产价值预计缩水15%左右,使居民总财富缩水在12-18%区间。这将意味着消费将由此减少2.4-3.6%的支出。

2009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的大幅度调整将全面爆发,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下滑和供给放量必然导致2009年房地产市场进行市场结构、投资规模以及成交价格得多重深度调整,该调整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速的深度下跌,将使中国固定投资规模出现超预期的下降。



这一年,房地产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也将加大。从资金面看,房地产资金的逆转将使房地产市场面临严重的流动性约束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从而加速房产价格和营销模式的改变。从2007年12月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由于开工面积扩大、土地储备大幅度增加以及开发成本激增等原因,应付款累计增速就开始提升了,而在2008年2月由于企业盈利增速放缓、银行信贷紧缩以及民间拆借成本上涨等因素资金来源增速开始下滑,到2008年3月,资金来源累计增速低于应付款累计增速,资金面开始恶化,并且这种状况持续扩张,资金来源累计增速与应付款累计增速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

房地产价格与房地产资金来源之间的动态变化的关系证明,房价提升将使资金来源越多,而房价下降将使资金来源紧缩,一旦中国房市价格下降的趋势形成,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那么资金来源将加速下滑。如果没有外部力量进行干预,到2009年初资金来源累计增速与应付款累计增速之间的缺口加速扩大必将使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这种资金链的断裂就意味着中国房地产的“硬着陆”,意味着中国固定投资的21%将消失,25%的全社会贷款将成为不良贷款,1.4万亿左右的地方预算外财政收入将消失。虽然这种极端的景象不会发生,但是房地产将在2009年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的问题是必然,而这势必会引起房地产投资能力的大幅度下降。

与房地产不景气局面相对应的是,在固定投资占比最大的制造业也必然在2009年出现严重的下滑。2008年6月开始,制造业出现供求逆转。而这种逆转很可能在房地产业的不景气、出口下滑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被进一步的放大,使全社会固定投资出现全面下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执笔人:刘元春教授)
这一年必须小心
逢9必有难[:a9:] [:a9:]
我2010年毕业,不知道会不会有那么一点点好转啊:( :') :')
下滑就下滑吧,只要别国下滑的比我们更厉害就行.
下滑又不是完蛋,何况也不全是坏事
09唱衰第一贴,希望6月份能好转!:')
希望能早日走出低谷
上3个月在皇帝家族的支持下,资本家平均每月挣了15金,结果泡沫搞大了,经济危机,没办法,资本家屈就,后3个月平均每月挣了5金。
于是嚷嚷:天理不容啊!破产了啊!
问题是:前面石油60进147美金出大赚的钱都哪去了呢?
难道是:正常的话每月应该挣8到10金,乱搞搞到了暴利15金,难道是想永远保持15金每月的暴利永远不变吗?
真正破产和天理不容的是谁们呢?
是:那些本来没挣到多少前银子,现在又失业了的兄弟们啊。
经济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老百姓心里的严冬,想想看一战后为什么俄国人民会在内部社会动荡,白匪军叛乱外有帝国主义干涉制裁的情况下支持社会主义,1991年苏联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核武库,最发达的重工业,最伟大的航天成就却红旗落地那?
张少将说了,目前的经济危机只是初冬,真正的严冬还在后面呢。
原帖由 xrayner 于 2009-1-1 12:31 发表
我2010年毕业,不知道会不会有那么一点点好转啊:( :') :')

可能会比今年好,我是09年上半年毕业,现在工作比往年难找多了,我一些同学去公司,都定了,快要签三方了,接过来一个通知说,今年公司要裁人,不进新人了,很郁闷的呀。到明年可能会好一些吧,要不还差到什么地步呀。
看看广东浙江多少工厂倒闭,农民工提早回家,多少外贸企业没有订单裁员
不知道谁的预测是准的。
昨天晚上和老妈视频聊天
西班牙凄惨多了-------------
原帖由 深涧悠蓝 于 2009-1-2 07:43 发表
昨天晚上和老妈视频聊天
西班牙凄惨多了-------------
令堂在卡门国?
有人说09年不是严冬,而是冰河时期.冻死的不是个别人
是啊,呆不住.今年回国
现在的经济才真正进入了数九寒冬,但什么时候春天会来不好说。
EA在 Vancouver的部门关掉了,他们在Canada Palace附近租的办公室租金超贵。 现在裁了一半的人,到Burnaby农村办公去了。
原帖由 zgd1981522 于 2009-1-1 14:51 发表
经济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老百姓心里的严冬,想想看一战后为什么俄国人民会在内部社会动荡,白匪军叛乱外有帝国主义干涉制裁的情况下支持社会主义,1991年苏联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核武库,最发达的重工业,最伟大的航天成就 ...

阁下继续动口不动手等着红色专制帝国灭亡享受革命果实吧。
我是不想看到有中国版的819
原帖由 zgd1981522 于 2009-1-2 13:58 发表
我是不想看到有中国版的819


如果高层都是机会主义分子和既得利益者,那不会的,很容易就演变了。

如果高层有左派或保守派,那就难说。
原帖由 zgd1981522 于 2009-1-2 13:58 发表
我是不想看到有中国版的819

早没土壤了

经济越开放,越安全

要是90年代中国最危险,不过还好咱们是逐步开放
码头今年少赢利500W人民币!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往年那些股东年底都要分红分个50、60W,今年最好的就分了10W不点。:( :(
原帖由 契卡主席 于 2009-1-2 14:09 发表


如果高层都是机会主义分子和既得利益者,那不会的,很容易就演变了。

如果高层有左派或保守派,那就难说。

中国已经不存在权威政治和权威人物了

党内民主集中会很好解决左中右至今的平衡问题

话说,感觉土共基本转型成功了
]]
现在最高领导层,都是只干两届、70岁就退休。

就现在的医疗水平来说,70岁退休后,没有“老糊涂”,头脑依然清醒,可以继续影响政界10年以上,完全涵盖后任的全部权力运程。前任领导人退休后,并不会完全丧失权力,他只是不再承担具体的责任和事务,政治影响力仍然举足轻重。在前任影响力犹存的情况下,后任无法在最高领导层建立绝对权威。
原帖由 fengxiang 于 2009-1-2 14:16 发表

中国已经不存在权威政治和权威人物了

党内民主集中会很好解决左中右至今的平衡问题

话说,感觉土共基本转型成功了


从长远来讲,这种情况对于共产党将来的政治进步是好事,但是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是坏事情。

邓太宗时代传下来的权威主义治理模式已废弃。在行政和政治体系仍然按照自上而下逻辑运转时,核心权威的削弱,意味着动力源泉的枯竭,行政效率只能大幅降低。最高领导人已不可能创造历史,只能顺应时势,随波逐流。他即便有新的正确的想法,也难以付诸行动。
原帖由 fengxiang 于 2009-1-2 14:16 发表

中国已经不存在权威政治和权威人物了

党内民主集中会很好解决左中右至今的平衡问题

话说,感觉土共基本转型成功了

别用转型这个词!应当用变质这个词!!:D
早就警告过中国,外贸不要占GDP比重过高,不要靠得美国过近,领导没有人听吗?只顾眼前利益,太现实,结果是自酿苦果
原帖由 枪姬 于 2009-1-2 14:29 发表


从长远来讲,这种情况对于共产党将来的政治进步是好事,但是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是坏事情。

邓太宗时代传下来的权威主义治理模式已废弃。在行政和政治体系仍然按照自上而下逻辑运转时,核心权威的削弱,意味着 ...



就怕形式不由人,整个党现在都烂掉了,上下一体同流合污,有得地区你不贪污不公款吃喝还被当作不团结同志,被排除在权力圈子外,看看国务院300多个文件都管不了的大吃大喝,什么四菜一汤,谁管那一套,地方你管不了,中央部委眼皮子底下你照样管不了,现在生活中是不是权力大的有权力大的自由,权力小的有权力小的理由,都在捞,就算哪个领导想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很没有等你动手,亲戚亲信先被拉下水了,老朱不就是个很鲜明的例子,腐败还没有查到底,他们的子侄辈是不是就下水了,提拔的官员也烂掉了.你觉得狼吃羊会有可能越来越收敛吗?这些人除了自己捞还想把自己的亲友拉进来捞钱抓权,党内反腐越反越多,我看阿,最后就水尽鹅飞而已,你觉得中国这种依靠劳动密集型,资源型出口的发展经济模式还能持续多久,在官员以及政府消耗这么多的社会成本之下,我们可以撑到转型的那一天吗?我看不行
68岁的黄炎培直言相问:“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于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53岁的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你觉得这样拖下去,哪天哪位领导要想整顿吏治,别的已经彻底烂透的高官朋党会把他集体公干下台,就算他整顿的了一时,人亡政息.下台的是吃的饱饱的,上台的可是饿肚皮饿得满眼绿光阿
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现在大家自己去大学毕业生当中问问,有几个入党是为家国天下,为国为民的,没有嘛?基本都说党员升官方便,家里以后会铺路
]]
原帖由 zgd1981522 于 2009-1-2 13:58 发表
我是不想看到有中国版的819

现在中国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跟着TG满世界圈钱去了,谁有空玩这个?
现在唱衰也不会变出一个反对党,还是想想怎么过冬。

现在唱衰是主流,谁这个时候唱多而且赌对了才是牛人。
]]
]]
中国是不是有真正的威胁到统治的危机,看看中国的实际生产能力,中国的实际生产能力很多都是过剩的,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危机,用市场经济手段,因为涉及到市场要素的调节,那么就肯定会出现一部分人破产的局面。

有句大实话,如果只是印钞,给很多人发钱,中国肯定就有巨大的购买力,中国现在的生产能力足以保证这些购买力。但如果只是给钱,那么人的惰性也会产生大锅饭的效应,因此,必须创造工作机会,让人们用劳动来换这些钱。而且由于中国还没有完成现代化建设,因此,职位有的是。

现在的问题是职位是不是能转变成可持续提供的,这就是我们说的经济要转型,不是为人家国家生产,而是为自己生产。

中国是一个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而且还不是什么完全市场经济模式,中国的经济模式一直都是可控的市场经济模式,只要中国政府能控制经济和生产,控制产品的提供,那么人民币的购买力就存在着,印钞也能解决问题,那么所有的悲观是不是太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