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手解惑,国产无人作战飞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5:32:41
]]
歼七靶
1995年,研制成功超音速无人靶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体型超音速无人靶机的国家,这个早就有了
歼七靶不会拿一等奖吧
莫要以为无人战斗机就一定是那种外形很科幻的东东,亚音速、螺旋桨的也算啊,就像今年珠展上那个(具体型号一时想不起来,就是那个号称实机参展的),或者“捕食者”
关键在那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上,山寨捕食者要是能拿奖,这个奖就太不值钱了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无人作战飞机技术

这个有点强啊。。莫非是。。。。


文章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2/18/content_10524064_1.htm
山寨X47B?[:a3:]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567301&extra=page%3D4
看文章内容应该是靶机吧。。。
无人作战飞机,怎么是靶机
还是歼7身上搞得,其他不说了。

你们能看到的都不是最先进,你们看不到的,才是重点项目,601和611都有。

X-47也罢,RQ-4也罢,都是土鳖正在搞得,无人机在土鳖的未来空军作战系统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无人机也是土鳖反制美帝隐身空军的一张牌。

土鳖有钱了,想搞就会搞,要搞就直接瞄准美帝,没啥说的。

下一个五年计划,等待井喷时刻。
原帖由 A10 于 2008-12-29 13:09 发表
山寨X47B?[:a3:]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567301&extra=page%3D4

这个有点牛啊
过几年,你要是看见背上背着个盘子的无人机,请不要见怪。

你要是看见肚子上长这个大长瘤子的无人机,请不要见怪。

你要是看见和RQ-4B一样大小的无人机,请不要见怪。

你要是看见和X-47一样古怪的无人机,请不要见怪。[:a6:]
在歼七的基础上改的无人机有可能拿到科技进步一等奖吗?什么水平的技术或者产品才能拿到国家科技最高奖?
原帖由 骷髅骑士 于 2008-12-29 14:57 发表
过几年,你要是看见背上背着个盘子的无人机,请不要见怪。

你要是看见肚子上长这个大长瘤子的无人机,请不要见怪。

你要是看见和RQ-4B一样大小的无人机,请不要见怪。

你要是看见和X-47一样古怪的无人机,请 ...


可偶现在很奇怪~~~
最需要贵宾解惑的时候。。。他们集体沉默了。。。
在技术应用和总体性能上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其中更有多项技术居于国际先进行列


这短句子有语病啊:L
就是拿有人机改了一个无人机,别多想了。这也不简单呢。
靶机而已
希望咱们在无人机领域能迎头超上
仅44岁的教授、博士生导师,34岁两站博士后出站,36岁任国家重点武器装备项目总设计师,38岁已是研究所总工程师——这份简历呈现的是一位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青年才俊;可在记者面前的祝小平,却是脚步匆匆、面容疲惫、微胖的身躯伴着华发的形象。   一个带领着同事们在无人机科研领域艰苦拼搏的领头人,超重的担子和超常的压力,使得岁月的留痕过早显现,看着那早生的华发怎能想到,仅仅是几年前,同事们还曾羡慕过他那头浓密的黑发。   只要一提起祝小平,无人机所乃至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个个对他无不赞叹,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干无人机这一行必须要奉献,要说什么叫奉献,看看祝老师就知道了。”   与无人机结缘   “祝小平干科研特别实在。”祝小平的妻子周洲告诉记者:“1992年,在博士毕业前不久,他去深圳赛格集团实习,并被录取聘用为经理。可是西工大不放人,他的导师陈士橹院士特别喜欢他,不让他走,他自己也愿意回来继续干科研。”于是,祝小平于1993~1995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与宇航技术博士后第一流动站做研究工作。   可就在博士后快出站的时候,又有深圳的公司来找祝小平,并且承诺解决后顾之忧。“我老说祝小平有科研情结。”周洲笑着说:“我们最终又回到了西工大。”回到西工大后,祝小平就加入了航天921项目,即神舟系列飞船的前身。1995~1997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与宇航技术博士后第二流动站做研究工作。   1997年,祝小平和周洲双双博士后出站,两人同时被上海交通大学录用,但是不再搞老本行了。当时抱着不满3岁的女儿,正准备落户上海交大的时候,母校诚挚的挽留和俩人对航空航天事业共同的情结,使他们终于在母校安了家。“祝小平的骨子里就是搞科研的,是事业留下了他。”周洲回忆,他们退掉了第二天赴上海的火车票,交还了上海交大分给的新房,打开捆好的书箱,留在了西工大。   其实当时留下来的想法很单纯,祝小平说:“从本科到两站博士后出站,学了十四五年的航空航天,结果不干这行了,心里会难受的。”本来夫妻俩打算就留下来干3年,做完一个项目就走的,可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0年。从此,祝小平与无人机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   初尝成功的喜悦   从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到建成全国最大的无人机科研生产基地,西工大的无人机事业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   祝小平开玩笑说:“西工大无人机所的名字取得太辛苦。从最初的‘12研’到目前的‘365所’,从一年12个月干活到一年365天干活。”   祝小平到无人机所后不久,就被委以重任。   1999年7月,某重点预研项目即将进入演示验证阶段,这时必须明确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经过慎重考虑与认真选拔,无人机所决定由祝小平来担当这一重任。一开始,祝小平担心难以承担如此重大的任务,而一旦组织决定,任务明确后,他就义无反顾、迎难而上。   无人机的研制过程较为复杂,包括方案论证、产品设计、工程研制、系统集成、试验验证、设计定型等。由于初涉无人机领域,祝小平边干边学、边学边干,虚心向每一个环节的专家求教,即便是生产过程中的工人。周洲回忆说:“当时我们女儿上幼儿园,祝小平从来没有去过幼儿园,因为那个项目特别紧张。”   我国航空领域有一软肋,即“心脏病”,缺少好的发动机。目前,全国中小型无人机的发动机只有西工大无人机所能够研制生产。可在10年前,采用无人机所350发动机进行的首飞失败了。首飞失败,给了祝小平当头一棒,祝小平当时就哭了。“这是我认识祝小平以来,第一次看到他哭。”周洲说:“我认识的祝小平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可见他的压力之大。”当时在场的领导拍拍祝小平的肩膀说:“不要紧,慢慢找问题。”   祝小平不气馁、不退却,组织团队研究分析,当确认了是发动机马力不足的原因后,毅然决定请求所里启用仅有的一台进口发动机进行试验。结果,试飞成功了。高水平的专业素质与优秀的个人品格,使祝小平在与同事们同甘共苦的过程中,很快融入了无人机所的大家庭。祝小平庆幸自己的选择,初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感受了成功的来之不易。   最艰难的一年   上世纪90年代末,属国家重点项目的某型无人机系统立项研制,祝小平担任型号总设计师。这时,他感到了千斤重担的压力。该型无人机系统是我国急需的装备,其总体技术指标达到甚至部分超过了国际水平,系统复杂、新技术多,难度大、时间紧、风险高。   2000年9月方案通过评审后,工程研制工作全面展开。祝小平说:“随着研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意想不到的技术难题和困难接踵而来。”   2001年7月,初样机已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原计划用进口发动机进行试验,然而此时,出口国撤销了该型发动机的出口许可,实施技术封锁。这对祝小平及其团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面对困难,在各级组织的支持下,祝小平和团队的同志们下定决心,决定尽快研制出我们自己的新型发动机。基于前期研制工作的基础,第一台发动机很快总装试车,祝小平的身影也就经常出现在试车现场。无休止的加班、出差、开会、协调,一轮又一轮的试验,风雨无阻,终于研制出首批7台样机,飞行试验可以如期进行了。   “尽管由于某些技术缺陷,首飞只有7分钟,未能取得圆满成功,但毕竟飞起来了。”祝小平说。这一飞,不仅打破了国外的封锁,也为型号的最终完成提供了坚实的保证。“首飞成功了,祝小平又一次流出了泪水,这泪水饱含着他对科研艰辛的真正体会,是幸福的泪水。”周洲说。   祝小平和周洲都明白,在科研的道路上,没有坦途,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摸索和进行大量的实验。遇到暑假,他们就领着小女儿住进了试验基地,一住就是几十天,没时间管女儿,只能让她在农村放羊、捉蚂蚱。祝小平作为试飞队技术总负责,带领试飞队同志冒着严寒酷暑,历时165天,克服了许多艰难困苦,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第一次科研试飞终于在2002年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赞扬。   “2003年是最艰难的一年,头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白的。”祝小平笑着说。   从2003年3月,系统第二次科研试飞开始,每走一步都有拦路虎。首先是春季的非典和秋季渭河流域百年不遇的洪水,使科研试飞的进度一拖再拖。进入试验后,不但技术难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系统可靠性问题也层出不穷。祝小平说:“由于这个系统的特殊性,飞行过程中任何小的故障都会导致坠机事故,影响和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每一个飞行架次都是严峻的考验。”   连续3次试验失败的经历,祝小平印象深刻。   2003年秋季的一天,飞机正常起飞后,按程序飞行到预定高度准备进行规定试验。“试验进入倒计时”,“系统进入预定程序”,祝小平指挥的声音通过对讲机传了出来,镇定而自信。大家都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着成功,虽有些紧张,但仍满怀信心,因为觉得地面的工作已经做得很扎实了。“系统出现异常,没有按规定完成任务”,大家带着询问的目光,面面相觑,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系统复位,重新进入试验程序”,声音中透着沉着,但仍掩饰不住焦虑。“第二次试验失败,故障无法排除,采取紧急迫降措施。”之后,对讲机静默了。控制车上的气氛非常紧张,对一个已经失控的系统,飞机损失已经不算大事了,不要危及人员安全是最要紧的。祝小平祈祷千万别伤着人。   飞机终于落地了,在十多公里开外。祝小平从控制车上下来,背部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他顾不上喘口气,立即登上指挥车辆、组织人员前往现场。不幸之中的万幸,没有人员受伤。紧张的排故、改进和地面验证之后,又一次飞行试验,又一次空中故障,失败了;再一轮紧张的排故后,再一轮试验,再一次地失败。防不胜防的可靠性故障,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个个疑问在祝小平的脑中盘旋……   “当时的压力真的非常大。”祝小平回想当时的情况,历历在目。   “大约花了一年时间,到2004年12月24日,各项指标完全达到了。”到了那时候,祝小平和他的团队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干事业、什么叫成功。“记得那一夜大家几乎都没睡,喝酒、放鞭炮。”   无人机精神代代相传   西工大无人机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整整经历了4代人,严谨的学风和为国家事业奉献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一般认为,航空航天领域的科学家、博士后、总工程师,应该是文质彬彬、十分神气的,可周洲笑着告诉记者:“根本不是那样。”在外场,没有人把自己看做硕士、博士,抬飞机、找飞机的体力活照样干。经常天还没亮就起床,拿起一只面包和一袋牛奶就干活去了。穿着迷彩服,到山上去找飞机,到河里去捞飞机,到树上去捡飞机,常常是一身的土。“不像科研人员,倒像是民工。”这就是祝小平以及他的同事们真实的工作状态。 祝小平简介: 祝小平,1963年生,湖南衡阳人。1997年至今从事无人机总体设计和制导控制与仿真研究工作。现为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无人机所总工程师。总装备部无人机系统技术专业组成员,国防科工委第二届专家咨询委员会航空专业组成员,中国宇航学会第四届无人飞行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无人机与微型飞行器专业委员会委员。作为总设计师或项目负责人主持过国家重点型号项目,国家重点型号关键技术演示验证项目,国防“十五”“十一”预研项目,国防预研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8项,作为主要骨干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防“八五”、“九五”、“十五”、“十一”预研项目、921-4工程项目12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荣立国防科工委个人一等功1次。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科技工业百名优秀博士、硕士荣誉称号”和“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发表论文60多篇, 作为主编,编写出版《无人机设计手册》1套(上、下册,1997年,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珠展的无人机方案基本都是TG淘汰方案, 因此TG无人机水平应该是相当之高的.

至于说靶机的, 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否则, 要得一等奖也轮不到他们, 就TG那个航程7000公里的山寨全球鹰就比个靶机有资格得多.;P

难道是把暗剑方案淘汰的某型无人机:D
    从无人靶机到无人战机

    某型无人机自立项以来,赵煦作为该项目的总设计师,立足国内现有条件和装备,在现有成熟技术基础上,综合新技术,开发新技术,创新新技术,完成了12大系统的设计研制工作,进行了数十项大型试验,攻克了15大技术难关,实现了8项重大技术突破。研制高精尖设备20多台套,完成各种方案、分析计算报告8类200余种1400多份,完成了各项试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发现并解决了7类1000余个故障。设计并开发了全权限数字式自动飞行控制、制导与飞行任务管理、综合航电与投掷、捷联惯性与卫星定位组合导航、扩跳频结合的无线电通信、多目标无线电遥控等系统。基本型无人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军高智能化的自主式无人战斗机雏形的问世,对丰富我军的作战样式和作战手段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具有显著的军事、社会效益和重大的政治意义。

     研制起初,要用到原机的重量重心数据。该机的相关原始数据,在我们国家出版的通用教材中随处可见,常规的做法大都是“拿来主义”,照搬即可。赵煦在仔细看过后,发现其中有错误,遂提出不同见解。当时其他科研人员都感到不理解,这个型号飞机已经相当成熟了,数据也经过千百次反复验证过,认为不可能有错误。但他硬是从新核实计算,经过反复的计算,最终推导出了该飞机全新的重量重心曲线和数据,经过试验验证后,完全正确。事后证明,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照搬原始据,不但会使试验走了弯路,延长了研制周期,而且势必造成无法挽回的危及安全的严重后果。多年来,他主持研制的多项科研项目,大都是一举成功,其“秘诀”就在于此—那就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只有通过反复的试验验证,才能充分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只要思路正确、试验充分,问题解决得彻底,不留任何遗憾,就没有理由不成功。”

    在去年的一次飞行中,由于种种原因,飞机长时间处于“加力”状态,无法退出,导致飞机耗油加剧,给返场着陆带来严重困难。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造成飞机坠毁,那后果将不堪设想,科研人员在指挥大厅里焦急地看着燃油殆尽即将返场的飞机,空气中充斥着凝重的氛围。

    此时,某位科技干部建议采取“迫降”的方式回收。赵煦仔细看着屏幕各种数据信息,此时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燃油一点一点的耗尽,就在这危机关头,他做出了一个常人无法理解的决定:不作任何处理,飘也要把它飘回来。后来飞机果然安全着陆。经燃油抽取测量,飞机油箱内仅剩下2.5千克的燃油。所有在场人员无不捏了一把汗。这在航空飞行史上是不可思议的!而赵煦凭着多年的经验,准确判断并做出了如此决定。

     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梦想,一个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少辉煌。一个将蓝天与梦想连起来的人,铸造了事业的辉煌。赵煦说,他还要走下去,还要想下去,还要继续为自己的蓝天之梦,继续为国家航空武器的大发展而努力奋斗。
西工大的
唉~当年还亲手摸过ASN-206,现在毕业了,回母校都难...
说实话, 无人机TG应该不会差美国很多.

中国搞的控制理论这块放在世界上水平不低, 主要弱点在材料科学和工程等基础上不行, 所以造成飞机主要软肋是航发, 无人战机恰恰对航发要求很低, 加上国家对这也非常重视,  因此看好TG无人机的水平.;P
无人机和有人机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自主控制系统。
这个无人机想必是在控制系统上有了突破才能拿这个奖。
制导控制与仿真研究工作
从外形到性能都是语焉不详,一头雾水
一个明白人都没有
这个项目应该是基地赵煦搞的,跟祝小平关系不大
因为没有办法把人换成同等体积的机器人,那么把有人机改无人机也是一条路……
原帖由 雪千寻 于 2008-12-30 09:49 发表
因为没有办法把人换成同等体积的机器人,那么把有人机改无人机也是一条路……

晕了,不会棍子改的无人机吧,那就真的有点科幻了
原帖由 骷髅骑士 于 2008-12-29 14:57 发表
过几年,你要是看见背上背着个盘子的无人机,请不要见怪。

你要是看见肚子上长这个大长瘤子的无人机,请不要见怪。

你要是看见和RQ-4B一样大小的无人机,请不要见怪。

你要是看见和X-47一样古怪的无人机,请 ...


动力还没搞定,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