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2009:深度下滑的中国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2:08:51
2009:深度下滑的中国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供稿 2008-12-22
2008年,在外部环境恶化、国内结构性政策调整以及经济内在周期的三重压力下,中国“出口——投资导向型增长模式”的内在矛盾全面激化,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出现逆转,宏观经济急转直下,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急剧变化,中国宏观经济开始步入深度下滑的下行区间。2009年,由于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实体投资调整周期与金融资本调整周期、结构转型力量与周期性调整力量、房地产调整周期与制造业调整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叠加,结构联动性和刚性的约束,中国宏观经济将出现超预期深度下滑的局面。

我们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进行预测,即使考虑政府现有得各种强力刺激方案,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的内在矛盾只能被轻度缓和,不会改变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深度下滑的趋势。这集中体现在:

中国的GDP增速将跌破9%,“保八”成为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之一;潜在GDP缺口进一步扩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进一步恶化,2009年三种方法测算的中国潜在GDP缺口分别为-6.531%、-4.0421%和-3.5738%,比2008年平均恶化了85.3%;失业水平将进一步扩大,2009年中国的失业规模将会接近3200万,调整后的失业率也将由2007年的7.1%攀升到9.3%左右。这将对中国带来极大的社会压力,并制约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

此外,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将全面调整,“价格调整”取代“成交量调整”而成为2009年市场的主旋律,不同的调整模式将使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的幅度不同,预计2009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下降10-20百分点,0增长的现象也可能出现。

2009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将双双大幅度下降,基础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将进一步凸现。预计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将分别下降7.5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能源生产和消费增长率将分别下降14和13个百分点。

而对中国当前经济影响巨大的出口和进口增速将双双持续回落,其中出口增速下滑更为剧烈,预计将出口增速将下降6.9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下降6.1个百分点。这导致2009年贸易顺差较2008年少增加146亿美元。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为-5.5%。

在居民收入下滑、消费者信心下滑,消费增长的两大支点消失以及财富效应的反向作用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2009年消费将改变2008年名义与实际增速双增的局面,“消费拉动宏观”的现象将消失,预计消费实际增速将下降1-1.5%个百分点。

总需求各部分的联动性、产业的联动性、经济增长区域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不匹配性、资本市场调整与实体调整的同步性、房地产调整周期与一般产业调整周期的一致性以及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的叠加等深层次因素将使上述总量性的调整超出一般预期的水平。

分析中国经济深度下滑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全球经济环境和中国的现实问题找到答案。

首先,世界经济超预期的深度下滑将使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出口面临的冲击将由2007-2008年度的成本冲击向2009年的需求冲击转变,这将导致中国出口增速的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增速的下降幅度,贸易顺差近5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世界经济此番所面临的不是短期调整,而是深度的周期性下滑。“新技术扩散速度的递减”、“全球化红利的消失”以及“世界不平衡的逆转”等3大力量将使世界经济调整的幅度和周期超出预期。我们的研究被包括IMF、WB、OECD、ECB、UN等14家国际机构最近的预测调整所证实。各种机构将2008-2013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调整,其中2008年平均下调了0.41个百分点,2009年则下调了0.92个百分点。在总多机构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将2009年的世界增速调为1%和1.6%。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2009年世界超预期深度下滑的可能。

世界经济超预期的深度下滑从总体而言,将对中国出口带来超预期的深度打击,使得中国外需下滑的幅度大大超过2008年的水平。

与一般感觉不一样的是,中国出口收入弹性很高,出口对于主要贸易国的国民收入增长较为敏感。欧洲、美国、日本三大经济板块的同步小大幅度下滑将使中国的出口带来直接的深度冲击。有关研究表明,2009年欧洲和美国经济下滑所导致的中国出口将减少5.1%。

与2008年不同的是,2009年中国出口面临的冲击不是内部成本冲击,而是外部的需求冲击。2007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速的放缓并不是美国金融危机产物,因为在此期间美国进口需求并没有实质性下滑,中国对美国贸易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各种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导致竞争力的下降。因此,2009年金融危机对于美国、欧洲、日本等板块的实体经济带来实际性冲击,其进口需求的下降才全面显现。而这种需求冲击,我们很难利用人民币升值减缓、出口退税率提高以及出口补贴等供给方刺激政策来缓和外需的下降。因此,从总量收入的角度,2009年世界经济的放缓对中国出口的冲击将远大于2008年的冲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经济深度下滑在本质上是世界不平衡模式走到尽头的必然产物,美国过度消费模式的崩溃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中国过度储蓄与过度出口的模式的崩溃,中国出口将在中美经济的两极互动中出现结构性和总量性的同步下滑。根据分报告研究表明,近10年中国经济周期与美国经济周期是一个逐渐耦合(coupling)的过程(参见图7、8),因此,从不平衡调整的周期角度来看,美国贸易逆差与中国贸易顺差的调整刚刚起步。

从内部考察,中国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中所存在的结构联动性和结构刚性将使中国宏观经济下滑的幅度超过一般预期的水平。

中国总需求存在两大联动机制:一是“出口—投资联动机制”;二是“出口—收入—消费联动机制”。本课题组曾在2006与2007年度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宏观经济作用机制中,并不是单纯的投资推动了出口,更不是产能过剩导致了出口被动的增加,而是出口的增加导致出口收益的增加,进而导致投资的增加,而投资增长又在供给上给予出口的支持。因此出口与投资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

2008年,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下滑4.7个百分点,2009年预计下滑6.9个百分点,必定会透过“出口预期”和“滞后效应”对2009年投资带来巨大冲击。对于“出口收入-消费联动机制”而言,它主要体现在外向型经济的大幅度下滑将导致大量企业利润的下滑,导致工人失业和工资水平的下滑。由于中国大量农民工在外向型部门就业,出口的下滑对于该群体的收入影响最为明显,而该群体的收入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因此,出口的下滑将带来消费明显的变化。2009:深度下滑的中国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供稿 2008-12-22
2008年,在外部环境恶化、国内结构性政策调整以及经济内在周期的三重压力下,中国“出口——投资导向型增长模式”的内在矛盾全面激化,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出现逆转,宏观经济急转直下,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急剧变化,中国宏观经济开始步入深度下滑的下行区间。2009年,由于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实体投资调整周期与金融资本调整周期、结构转型力量与周期性调整力量、房地产调整周期与制造业调整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叠加,结构联动性和刚性的约束,中国宏观经济将出现超预期深度下滑的局面。

我们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进行预测,即使考虑政府现有得各种强力刺激方案,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的内在矛盾只能被轻度缓和,不会改变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深度下滑的趋势。这集中体现在:

中国的GDP增速将跌破9%,“保八”成为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之一;潜在GDP缺口进一步扩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进一步恶化,2009年三种方法测算的中国潜在GDP缺口分别为-6.531%、-4.0421%和-3.5738%,比2008年平均恶化了85.3%;失业水平将进一步扩大,2009年中国的失业规模将会接近3200万,调整后的失业率也将由2007年的7.1%攀升到9.3%左右。这将对中国带来极大的社会压力,并制约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

此外,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将全面调整,“价格调整”取代“成交量调整”而成为2009年市场的主旋律,不同的调整模式将使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的幅度不同,预计2009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下降10-20百分点,0增长的现象也可能出现。

2009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将双双大幅度下降,基础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将进一步凸现。预计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将分别下降7.5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能源生产和消费增长率将分别下降14和13个百分点。

而对中国当前经济影响巨大的出口和进口增速将双双持续回落,其中出口增速下滑更为剧烈,预计将出口增速将下降6.9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下降6.1个百分点。这导致2009年贸易顺差较2008年少增加146亿美元。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为-5.5%。

在居民收入下滑、消费者信心下滑,消费增长的两大支点消失以及财富效应的反向作用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2009年消费将改变2008年名义与实际增速双增的局面,“消费拉动宏观”的现象将消失,预计消费实际增速将下降1-1.5%个百分点。

总需求各部分的联动性、产业的联动性、经济增长区域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不匹配性、资本市场调整与实体调整的同步性、房地产调整周期与一般产业调整周期的一致性以及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的叠加等深层次因素将使上述总量性的调整超出一般预期的水平。

分析中国经济深度下滑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全球经济环境和中国的现实问题找到答案。

首先,世界经济超预期的深度下滑将使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出口面临的冲击将由2007-2008年度的成本冲击向2009年的需求冲击转变,这将导致中国出口增速的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增速的下降幅度,贸易顺差近5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世界经济此番所面临的不是短期调整,而是深度的周期性下滑。“新技术扩散速度的递减”、“全球化红利的消失”以及“世界不平衡的逆转”等3大力量将使世界经济调整的幅度和周期超出预期。我们的研究被包括IMF、WB、OECD、ECB、UN等14家国际机构最近的预测调整所证实。各种机构将2008-2013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调整,其中2008年平均下调了0.41个百分点,2009年则下调了0.92个百分点。在总多机构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将2009年的世界增速调为1%和1.6%。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2009年世界超预期深度下滑的可能。

世界经济超预期的深度下滑从总体而言,将对中国出口带来超预期的深度打击,使得中国外需下滑的幅度大大超过2008年的水平。

与一般感觉不一样的是,中国出口收入弹性很高,出口对于主要贸易国的国民收入增长较为敏感。欧洲、美国、日本三大经济板块的同步小大幅度下滑将使中国的出口带来直接的深度冲击。有关研究表明,2009年欧洲和美国经济下滑所导致的中国出口将减少5.1%。

与2008年不同的是,2009年中国出口面临的冲击不是内部成本冲击,而是外部的需求冲击。2007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速的放缓并不是美国金融危机产物,因为在此期间美国进口需求并没有实质性下滑,中国对美国贸易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各种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导致竞争力的下降。因此,2009年金融危机对于美国、欧洲、日本等板块的实体经济带来实际性冲击,其进口需求的下降才全面显现。而这种需求冲击,我们很难利用人民币升值减缓、出口退税率提高以及出口补贴等供给方刺激政策来缓和外需的下降。因此,从总量收入的角度,2009年世界经济的放缓对中国出口的冲击将远大于2008年的冲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经济深度下滑在本质上是世界不平衡模式走到尽头的必然产物,美国过度消费模式的崩溃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中国过度储蓄与过度出口的模式的崩溃,中国出口将在中美经济的两极互动中出现结构性和总量性的同步下滑。根据分报告研究表明,近10年中国经济周期与美国经济周期是一个逐渐耦合(coupling)的过程(参见图7、8),因此,从不平衡调整的周期角度来看,美国贸易逆差与中国贸易顺差的调整刚刚起步。

从内部考察,中国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中所存在的结构联动性和结构刚性将使中国宏观经济下滑的幅度超过一般预期的水平。

中国总需求存在两大联动机制:一是“出口—投资联动机制”;二是“出口—收入—消费联动机制”。本课题组曾在2006与2007年度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宏观经济作用机制中,并不是单纯的投资推动了出口,更不是产能过剩导致了出口被动的增加,而是出口的增加导致出口收益的增加,进而导致投资的增加,而投资增长又在供给上给予出口的支持。因此出口与投资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

2008年,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下滑4.7个百分点,2009年预计下滑6.9个百分点,必定会透过“出口预期”和“滞后效应”对2009年投资带来巨大冲击。对于“出口收入-消费联动机制”而言,它主要体现在外向型经济的大幅度下滑将导致大量企业利润的下滑,导致工人失业和工资水平的下滑。由于中国大量农民工在外向型部门就业,出口的下滑对于该群体的收入影响最为明显,而该群体的收入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因此,出口的下滑将带来消费明显的变化。
在总供给中存在重工业供给刚性的问题,即由于重工业有大量的资产专用性投资和较高的设备维持成本,这些行业并不能根据外需的变化而进行灵活的调整。由于本轮经济增长以重工业投资为核心,因此2009年所面临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将比以服务业驱动或轻工业驱动型经济严重得多。

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结构特性决定了其难以为继,未来中西部地区所面临财务约束和投资失误等问题将使中国经济增长失去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点。

过去一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仍能在大环境急转直下之时,达到9.6%的增长速度,其关键在于中部区域和部分西部区域保持了强劲增长的趋势。中西部之所以能够在近年来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主要原因在于:1)在财政收入激增的推动下,中西部各地政府上马了很多项目工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2)在东部产业成本激增的情况下,很多外向型低端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进行梯度转移;3)在资源价格攀升的情况,资源型开发生产大规模增加。2007年中西部的名义增长速度都达到了20.1%,超过东部接近3个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为10.4%,其中东部仅为8%,而中部六省市达到了13.3%。如果深入分析中西部高增长的特性我们发现,中西部增长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增长,其中70%是依靠投资拉动的。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2.7%、35.4%和29.5%,中西部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与此同时,中部的消费比重却从2003年起每年以0.2个百分点下降。

而在未来一年,中国中西部这种严重投资依赖型经济增长将面临以下严峻的考验:因房地产价格下跌、资源价格下落、土地出让规模急剧下滑,中西部地区的财政问题将大规模显现,现有各种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面临资金枯竭的问题;外向型经济的转移在出口大幅度下降的过程中将面临深度打击,由于这些新建项目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其下滑的状况将比东部更为严峻;大规模的中西部农民工返流,将使这些区域的收入大幅度下降,消费将进一步下滑。

因此,2009年中西部不可能维持2008年高速增长的局面,它将出现比东部更为严峻的深度下滑。

此外,中国名义消费增速和实际消费增速“双提升”的局面将在2009年消失。在收入下滑、消费信心收缩以及消费支柱消失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消费增速的回落将成定局。

2008年由于实际消费增长的提升达到4个百分点,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超过60%,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度下滑的核心力量。但是,到2009年这个支撑中国经济增速的核心力量可能出现逆转的情况。其主要原因体现在:

第一、在经济进入下行区间,消费者信心大幅度下滑,消费者将进行行为模式的调整。从图12可以看到,在2006-2007年,消费者持续高位,但在2008年1月开始进入持续下滑区间,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担忧。

第二、萧条时期的收入增长难以支撑消费的高速增长。从经济史研究表明,在任何经济萧条时期,居民的收入增速都会大幅度下降,据统计,2008年,中国城镇家庭的实际收入增速开始进入一个缓慢下滑区间,农村现金收入增速虽然处于提速阶段,但是大规模的中小企业倒闭、农民工失业、未来农产品价格的下滑都将遏制这个趋势。当然,正如本团队2008年中期和2007年4季度报告分析的那样,目前收入分配的总体格局并不支持消费持续上涨。2008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依然在11-12%区间徘徊。另外,由于本次经济下滑主要体现在外向型经济和劳动力密集的低端产业,因此对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打击最大,从加重对2009年消费增速的打击。

第三、中国本轮经济的两大消费支柱——汽车消费和居住类消费将在2009年出现大幅度下滑。 居住类消费在2002-2007年是中国消费增长最为核心的因素之一,因为该时期是中国住房购买增速最高涨的时期,购买住房相应拉动了大规模的居住消费。但是,2008年1月以来房地产开始调整,到2009年房地产的成交量将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居住类消费大规模消失,呈现较高的负增长现象。另外,家庭购买轿车的浪潮在本轮经济高涨的时期已经达到顶峰。到2007年底中国城镇家庭百户拥有轿车量已达到6.06辆,到2008年三季度已达到8.67辆,超过同类收入水平国家百户拥有轿车量的高线。因此,在未来几年内,中国轿车消费增长将处于一个下滑区间。

第四、居民房产以及金融资产价格在2008年的巨幅缩水将在2009年产生强烈的财富效应,使消费下降。计量研究表明,中国自2002年以来,财富效应逐渐出现,虽然其系数较小,在2005-2008年期间,居民财富每减少10%,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2%。2008-2009年,中国股票市场的缩水程度达到60%以上,股票市值减少13万亿,与此同时房地产价值预计缩水15%左右,使居民总财富缩水在12-18%区间。这将意味着消费将由此减少2.4-3.6%的支出。

2009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的大幅度调整将全面爆发,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下滑和供给放量必然导致2009年房地产市场进行市场结构、投资规模以及成交价格得多重深度调整,该调整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速的深度下跌,将使中国固定投资规模出现超预期的下降。

这一年,房地产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也将加大。从资金面看,房地产资金的逆转将使房地产市场面临严重的流动性约束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从而加速房产价格和营销模式的改变。从2007年12月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由于开工面积扩大、土地储备大幅度增加以及开发成本激增等原因,应付款累计增速就开始提升了,而在2008年2月由于企业盈利增速放缓、银行信贷紧缩以及民间拆借成本上涨等因素资金来源增速开始下滑,到2008年3月,资金来源累计增速低于应付款累计增速,资金面开始恶化,并且这种状况持续扩张,资金来源累计增速与应付款累计增速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

房地产价格与房地产资金来源之间的动态变化的关系证明,房价提升将使资金来源越多,而房价下降将使资金来源紧缩,一旦中国房市价格下降的趋势形成,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那么资金来源将加速下滑。如果没有外部力量进行干预,到2009年初资金来源累计增速与应付款累计增速之间的缺口加速扩大必将使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这种资金链的断裂就意味着中国房地产的“硬着陆”,意味着中国固定投资的21%将消失,25%的全社会贷款将成为不良贷款,1.4万亿左右的地方预算外财政收入将消失。虽然这种极端的景象不会发生,但是房地产将在2009年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的问题是必然,而这势必会引起房地产投资能力的大幅度下降。

与房地产不景气局面相对应的是,在固定投资占比最大的制造业也必然在2009年出现严重的下滑。2008年6月开始,制造业出现供求逆转。而这种逆转很可能在房地产业的不景气、出口下滑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被进一步的放大,使全社会固定投资出现全面下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执笔人:刘元春教授)
http://www.wellpromo.com/ (仅限做美国市场。)
熟悉skype应用,国际长途可以尽量用skype 打,另外他的搜索功能也可以用来找客户。
可以加入一些欧美的行业协会,一般费用都是几百美金,而且老外的协会是真正给人办事情的,可以通过他们帮我们联系客户。
3. 赚钱:谈到赚钱,这块就是最难的!网上很多文章都给大家开出了方子,教我们如何赚钱,这里我也给大家点建议。
A: 不要轻易下水去做网络销售。我要说的是,做网络销售肯定能赚钱,但是你做外贸那就很难赚钱,投入半天搞个网店最后几乎没有销售量,还浪费半天时间。 我建议外贸公司要想做网络直销就在taobao上面好好搜一些高级别的卖家,然后和这些人搞好关系,让他们做你的网上销售代理,你还是和做外贸一样,只管货物和安排物流,后面的销售委托他们来做。要开发国外的终端市场,你就在ebay上花点功夫,说服一些国外的优秀ebay卖家,帮你去卖。总之,你做惯外贸去面对终端消费者,还不把你给憋坏,还是专人做专事的好!
B : 不要轻易开发新兴市场。大家都知道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要远远高于维护老客户,自己的外贸产品在目前部分在市场上还没有做深做透,本身就缺钱的你再去花钱开发新市场投入会更大,而且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到哪都一样,我反到建议大家在已经有的市场里再深入发展。可以尝试和国外的二级经销商建立业务关系,通过很多国外的行业协会或批发网站,类似ttradekey.com 都可以找到这类的客户。
未完,待续。。。。。。。。。。。。。。。。。。。。。。。
全是马后炮,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
现在该准备挑选股票了!
哇哈哈支持啊 。
原帖由 光荣的寒假党 于 2008-12-23 09:03 发表
全是马后炮,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

应对?现在很多人还认为危机马上就要过去了,消息面上还暖风劲吹一片大好。4万亿像胡萝卜一样,钓着一群驴子在后面批颠屁颠的给人垫被。就那能不能搞得定都不知道的四万亿现在还花得乱七八糟不明不白的。这就是应对?
原帖由 tulipe 于 2008-12-23 14:06 发表

应对?现在很多人还认为危机马上就要过去了,消息面上还暖风劲吹一片大好。4万亿像胡萝卜一样,钓着一群驴子在后面批颠屁颠的给人垫被。就那能不能搞得定都不知道的四万亿现在还花得乱七八糟不明不白的。这就是应对 ...

最后的疯狂。。。。
原帖由 tulipe 于 2008-12-23 14:06 发表

应对?现在很多人还认为危机马上就要过去了,消息面上还暖风劲吹一片大好。4万亿像胡萝卜一样,钓着一群驴子在后面批颠屁颠的给人垫被。就那能不能搞得定都不知道的四万亿现在还花得乱七八糟不明不白的。这就是应对 ...


感觉没这么悲观.中国的高储蓄率对于过冬还是相当有利的.政府现在也只有砸钱,输血,没钱就发国债,国有银行惜贷的情况也会比国外好的多,拖,拖到美国经济复苏.中国经济对外依存程度这么高,外围一恢复,本身的问题也就能得到缓解和掩盖.

现在中国经济就是一自娱自乐型,不看好.希望危机能让人警醒
原帖由 红袖添香夜读书 于 2008-12-26 17:26 发表


感觉没这么悲观.中国的高储蓄率对于过冬还是相当有利的.政府现在也只有砸钱,输血,没钱就发国债,国有银行惜贷的情况也会比国外好的多,拖,拖到美国经济复苏.中国经济对外依存程度这么高,外围一恢复,本身的问题也就 ...

我对整体经济也不怎么悲观,毕竟政府和企业界都有头脑清醒的人。驴子那段主要是针对股市说的。
至于四万亿的投资,这篇文章提的醒很重要,第四季度,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政府和地方财政收入都下滑了,这是之前很多乐观分析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而今年已经下去的投资中,各地都出现了很多为了花钱而花钱造成的浪费。地方政府和各个部门为了争取投资,突击上马项目,但很多项目根本缺乏足够的规划和评估,甚至我们身边都可以看到铺好没几个月的人行道拆了重铺、高架隔音板换了又换之类的现象,浪费已经开始,而财政还面临入不敷出的危险。这还不是最让人担忧的,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规划的盲目投资在未来所造成的隐患。银根虽然放开了,但是所谓暖风其实并不是难么强劲。面对现在的风险控制要求,商业银行其实是惜贷的。放出去的贷款流向的还是经济上并不那么紧张、受到危机冲击较小的企业,而真正“缺血”的企业,银行也不敢贷款给他们。民间借贷网络也已经受到冲击,这样的状况下可以预见,中小企业的倒闭潮还将持续。已经有经济学家提出,各国政府的紧急危机应对方案只会让危机过程更为平缓,也就是说,救市将使危机进一步延长。
如果我们对这些现状没有清醒地认识只是整天把放“利好”当做“应对”的话,我们只会在自我陶醉中走向深渊、同时摧毁政府的信誉。与其在那里画个天上掉下的馅饼来自欺欺人不如坦诚地告诉所有人现在的情况很糟糕而且还将持续很长时间,美国经济不会那么快就复苏,危机也不会半年就过去,很多地方要恢复元气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的钱是不是该算计点花?我们的政府官员们是不是该学会“夹着尾巴来过”?我们的分析师能不能学会说点负责任的话?我们的企业是不是应该学学怎样珍惜自己的信誉?我们真的得打起精神认真点了。
国际市场没需求,出口这块的缺口不知道怎么补上去。

其实我一直主张稳健一点。国家出钱买点粮食、肉、油储存起来,然后以粮票、肉票的形式发放给实在揭不开锅的,熬过全球经济危机再说。

现在的4万亿,铁路还有点用,一窝蜂的植树造林,也不知道能活下来多少。

而钢铁企业,产能实在太高,估计怎么救也不会全部救过来。
原帖由 光荣的寒假党 于 2008-12-26 21:52 发表
国际市场没需求,出口这块的缺口不知道怎么补上去。

其实我一直主张稳健一点。国家出钱买点粮食、肉、油储存起来,然后以粮票、肉票的形式发放给实在揭不开锅的,熬过全球经济危机再说。

现在的4万亿,铁路还有 ...

钢铁我倒是不那么担心。毕竟打我小时候起,我国的钢铁企业就已经经历过多次经济冲击的影响,他们在过冬这方面还是挺有经验的。这次,减产、减薪方面他们也远早于现在的这波国企减薪潮。因为这已经成了大家都能理解的“惯例”,中层以上减一半、一线职工减三成,很自觉的,不像某些企业拖了那么久才不痛不痒地减点待遇还搞得像做出了多大牺牲似的大肆宣扬。而且,国内钢铁业的整合也比几年前要充分多了,那些大船不那么容易沉,至于小钢铁,很多都是前两年行情太好跟风出现的增量,真倒了也是泥沙俱下的过程,算经济的自我净化机制吧。对产业核心影响不大。
缺口没得补的,我们不可能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凭空创造出需求来。OPEC不还想不缺口呢吗。现在的核心是怎么尽量使衰退显得更平缓,尽量减少损失,让尽量多的企业撑过危机。
粮食、肉类储备其实还没必要,现在是滞缩,生活物资价格都有下降的趋势,而且,现代社会粮食和肉类的有效储存时间已经没你想象的那么长了。储存粮食是一个每天要新增投入的同时商品使用价值还不断下降的行为。即使粮价高企的时候,真正讲经济效益的粮站都要想办法快卖粮、尽量少储存。还不如直接给钱,让他们买新鲜的,把储存费用省下来还可以多买点。政府只要在另一头控制好生猪存栏率就不用太担心肉价波动。
至于你说的一窝蜂植树造林。。。。。要知道,对某些官员个人来说,要致富得“少生孩子”但关键还是得“多种树”啊;P
受教了...不盲目乐观...做好冰河期准备
说个题外话,危机的时候,保持头脑清醒很重要,不过给自己加油打气竖立信心也很重要。有空看些轻松愉快或者给人鼓劲的电影吧,比如《奔腾年代》、《铁拳男人》之类的,秀兰-邓波也不错。
说要投资大搞铁路,钢铁企业的日子应该还能有点希望吧。就怕铁路高潮过了,新增的产能又不知该如何处理。
才刚刚开始而已,楼价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暴跌呢。明年才是真正的来临
开发商有政府力挺,还能扛!:victory:
看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的表报,有些企业的资金能撑到后年,有些只能撑到09年底,没上市的有些应该会更紧张。

钢铁企业还是还继续上产能,那是找死或者想逼死人,现有规模还是以合并适宜。

粮油储备倒不是为了防止饥荒,一方面稳定粮食价格,一方面通过发放来保障一部分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
原帖由 tulipe 于 2008-12-26 18:13 发表

我对整体经济也不怎么悲观,毕竟政府和企业界都有头脑清醒的人。驴子那段主要是针对股市说的。
至于四万亿的投资,这篇文章提的醒很重要,第四季度,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政府和地方财政收入都下滑了,这是之前很 ...


投资驱动型经济本来就有死穴,投资效率,这是个定时炸弹.

以前看过个数字,中国500强占gdp8成,前38家企业占500强的75%.但是看看这些企业呢,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一汽,上汽,工商,移动,宝钢,一个特点,都是窝里横.赚的大都是中国钱.经济无非和平时期的战争,就是要杀出去抢市场抢钱,这些能指望上面的这些企业么?真正杀出去的出口企业,利润低的可怜(上游利润太高,物流成本太高,行业间也缺乏组织缺乏价格联盟),怎么能积累,怎么敢做大?现在起了点风浪,死的那叫个快啊.

都说做裤子不如做飞机,要我说连做裤子也没做好啊,做成了啥中国大品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