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石破天惊”新说:耶稣是中国人 死在吉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7:49:14
中国著名《山海经》权威、吉林学者宫玉海教授对《山海经》等古籍进行了多年的认真研究和考证后,最近提出一个堪称“石破天惊”的新说:耶稣并非只是宗教或神话的人物,而是实有其人:他就是中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他死而“复活”后,回到了中国(西方学者有人认为他回到东方的印度);其墓葬则在吉林省扶余县!而基督教上的耶稣则是以颛顼为原型重新塑造的。

历史上是否真有耶稣其人,因史料不足,众说纷纭,世界上至今没有一致看法,成为世界未解之谜。宫玉海说:“西方有一种说法:‘宗教上的基督,历史上的耶稣’。其实应改为:宗教上的耶稣,历史上的颛顼。”这一新说,对揭开这个谜带来了希望之光!宫先生的这一观点发表在《〈山海经〉与中国文化论文集》(第三辑)中,并在不久前在东北举行的一个山海经国际学术探讨会上引起轰动。

◎宫玉海和“天下第一奇书”

出生于松花江畔吉林市、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宫玉海,1989年离休前任长春光机学院副研究员,后又被聘为教授。他是中国作协吉林分会会员和筹建中的中国《山海经》研究会会长。离休后宫先生“十年读一经”,独辟蹊径,从语言民族学和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来考证《山海经》,终于有所获。“耶稣原型即颛顼”,就是他在钻研此书时发现的。

《山海经》是我国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的珍贵古籍。由于成书年代久远,语言简练而晦涩,加上语言、环境的变化,十分难读难懂,致使该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被誉为“中国第一奇书”。汉、唐以来,甚至把它列入神话、传说、小说、异闻之类,常使研究者望而却步,一读三叹。

深入研究后,宫玉海认为,《山海经》并非神话而是“信史”,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志书”,其中包含珍贵的世界古代文化史料,堪称一本难得的“博物志”。他认为,该书是中国上古时代黄帝等几任统治者先后派人去世界“六大洲”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大约成书于四千多年前。

为此,宫教授运用语言学并结合当代考古实证,把对《山海经》的破译与解开世界文化之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研究上有重大突破。如他最早提出的 “印第安人是中国人后裔”、“现代人类发源于中国”、“古代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的中心”、“世界三大宗教皆起源于中国”、“伊甸园在中国云南”等一系列新观点,在国内外引起不小的轰动,其中一些已被考古新发现和有关学科研究成果所证实。

宫先生认为,上古世界本是浑然一体,正如《书经》所说的“普天下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夏以前的上古时代,即距今四五千年到一万年前,只有家族与氏族,还没有形成“国”和“民族”等概念。“国”的含义与今不同,开始是“地域”,后来是“诸侯领地”。

上古人类并不愚昧穷苦,不像摩根以现代原始村落为依据所描绘的那样,而是生活在自然物产丰富的优越环境之中,因此才能“百乐歌舞”,创造出高度的文明。人类不仅有过共同的语言,还出于共同的“根”:现在人类大多是伏羲、女娲、神农、轩辕的后代。古代的中央帝国曾是全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宏伟的巨石文化、辉煌的金字塔、神秘的古希腊文化、印第安文化,都与中华文化密切相关,气息相连……

最近,由海峡两岸史学家联名发起的“重写中华古史”的倡议,得到了海内外一百多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的热烈响应与广泛支持。他们认为,过去习以为常的“中华五千年文明”说法和历史事实不尽相符,“中华文明史应追溯到万年前”。这在某种意义上,对宫玉海的上述说法也是一种印证。

◎颛顼出生地点和耶稣一致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宫玉海认为,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上古历史的真实反映,“三皇五帝”都是中华文明史中的著名的领袖人物。他说,“三皇”就是“天皇”(伏羲氏)、“地皇”(炎帝神农氏)、“人皇”(黄帝轩辕氏)。

而“五帝”则指少昊、颛顼、喾、尧、舜五人。“五帝”之后,以治水闻名的大禹开始称王,之后又有汤王、周王,后世共称“三王”。

宫教授说,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的原型,乃是“五帝”中顺序排第二的颛顼(音“专须”,又读“瑞须”)。他是轩辕黄帝之孙,少昊之侄儿,其父是“降居弱水”的昌意。

史书说:(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曰昌仆,是为女枢,……生帝(指颛顼)于若水”。宫玉海说,根据专家研究,“若水”即为“西方之水”(如《山海经》和其它古籍所载:“若木”即“西方之木”)。由此可见颛顼生于西方。后来他的领地封在扶余,为高阳之国,方圆三百里。这和基督教所称耶稣生于巴勒斯坦的伯利恒是一致或至少相似的

◎语言学上的证据:颛顼即耶稣



宫玉海说,语言是考古的活化石。从古代语言学的角度看,颛顼和耶稣其实是同一个名字。

一方面,根据古汉语中“四通”之法,“颛顼”又读作“瑞须”;而“书”、“稣”也读作“须”;所以“颛顼”又可读作“瑞稣”。另一方面,“耶稣”在古希腊文中为Jesous,翻译成汉语为“约书亚”。宫先生在“中华文化中心说”中论证古希腊是颛顼之子“伯鲧”的封地,所以伯鲧和其后代对先王颛顼尊称为“颛顼爷”,也是很自然的。

如人们现在仍尊称“开天劈地”的盘古为“盘王爷”,尊称关羽为“关老爷”。在古音中,“亚”、“爷”读音相通。如伯鲧的儿子是治水的大禹,他生于西方(古希腊),封地在山东。现在的山东方言中仍称“读书”为“读须”。所以“颛顼爷”与“约书亚”其实是一回事。因此,从古代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古希腊语中的“约书亚”(耶稣)其实就是颛顼。

按照上古时代“一昭(东方)一穆(西方)”、“一幽(北方)一明(南方)”的培养、选拔接班人的原则,少昊(居东方)之后,应由其弟、居西方的昌意的大儿子颛顼接任帝王位。据宫玉海分析,因为同居西方的古罗马人是黄帝重孙子,他们认为有权接班,所以千方百计不让颛顼接班,采取了“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漏网一个”的极端措施,把当地与颛顼同时出生的婴儿全部杀死。

但颛顼被人们藏匿起来而获救,他因此得名颛顼。后来的基督教中耶稣的故事,很可能就是以这段历史为原型的。“颛顼”与“拽恤”同音,也有“拯救”之意,但他并不是“救世主”,而是“被拯救”的意思。



◎犹太人根在中国西北



据宫教授研究,不仅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和中华文化同宗同源,而且犹太人本身就是从中国迁走的,犹太文化因此上和中华文化也是相通的,可称“近亲”。西方的世界史专家也认为犹太民族是东方民族,他们经过几个世纪的西迁,于前11世纪从两河流域迁到中东,并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犹太国”,但该民族在此之前来源不祥,但承认他们是东方民族。

宫教授研究发现,犹太人的起源在中国,应在中国寻根。他们是炎帝神农氏之后,姜姓,封于邰(今陕西省武功县一带),所以号“有邰氏”(“犹太 ”即是“有邰”)。其地应在今河南偃师一带。那一带,也是帝喾时的首都,称为“西亳”(音“伯”)。公元前26世纪,尧执政时,舜又把“有邰氏”封到“来 ”(其地在陕西武功一带)。这可能是犹太人又自称“西伯来”(即“西亳来 ”人)的原因吧?

“这一家族于公元前15至14世纪(夏代)开始西迁,经过几个世纪,于公元前11世纪达到中东。这和世界史上所记载的犹太民族西迁在时间上也基本吻合。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把中华文化和犹太文化做了比较,也发现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为犹太人来源于上古中国提供了一个佐证。例如,从宗教信仰上看,人信仰上帝耶和华;而中国人特别是在帝喾时代,对上帝的崇拜是特别虔诚的。“上帝”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而且是上古人民崇拜的神。帝喾的“喾”字,古读 go,与英语的中的god(上帝、圣人)相同。

古籍《纲鉴易知录》中讲到喾时,说他:“帝普施利物,不私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意,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其色郁郁,其德巍巍。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既执中,而偏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这俨然是上帝的化身,耶稣的形象。由此可知,在上古时代,犹太人的信仰其实和中国人的信仰基本上是一致的。

◎颛顼死而复活与耶稣复活故事一致

宫玉海说,“死而复活”在事情,颛顼与耶稣身上都曾发生过。而据考证,在世界历史上,“死而复活”的著名人物只有颛顼;宗教史上也只有耶稣一人。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么?《山海经。大荒西经》里这样记载:“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稣。”

宫先生解释说,“风道北来”是说传教者从北方而来(当指颛顼)。“天乃大水泉”,“天”即“天方”,指西方。上古时中国人的方位称呼是:西方为“天方”(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天方夜谭》里的天方,即是西方),东方为“人方”;北方为“鬼方”;南方为“兽方”。

“泉”指源泉。这两句话说的正是《圣经》中所说的大洪水的故事,是说洪水是从西方发源的。“蛇乃化为鱼”,是指当地居民由蛇图腾转化为美人鱼图腾。“鱼妇”按古音与“以埽”相通,“以埽”即以色列:“鱼妇”也可以看成是美人鱼。我国长江中就有“美人鱼”(《梦溪笔谈》等古书记载),而美人鱼图腾是波兰人(即古籍中的“亳人”)的图腾,犹太人也来自于“亳”,所以很可能也是以美人鱼为图腾的。这句话是说犹太人从东方西迁之后,统一为以色列国,并由蛇图腾转变为美人鱼图腾。最后一句则指颛顼“死而复活”无疑。宫教授说,《大荒西经》记载的地点在现今中国西部更远的地方。

这一段话语言虽简练,但所记述的内容明显是西方也就是中东地区的一段历史。因为“颛顼复活”应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宗教课题,所以很可能当时就已成为人们庆祝的一个盛大节日──复活节。对如此重大的事件,作为上古博物志的《山海经》一书有所记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后来基督教中的“复活节”则很可能是以此为蓝本。



◎耶稣并不是基督耶稣教非基督教



据宫玉海介绍,按玛雅历(玛雅人为古中国移民)及《外纪》等中国古籍的记载,黄帝应生于5120年前(公元前3113年),10岁有国(封地),寿命110岁。其子少昊在位84年,应为94岁以上:“颛顼十岁佐少昊”,20岁继帝位,在位78年,享年97岁。

以此来推断,颛顼应生于4946年前,卒于4849年前。也就是说,他生于公元前2948年。宫先生认为,生于西方的颛顼,10岁到东方建立了自己领地,20岁继帝位,30岁又往西方传教。

人们所熟知的耶稣出生日期是公元元年,有人不禁会问:既然耶稣的原型是颛顼,但他为什么与颛顼在时间上相差了近三千年?宫先生解释说,要搞清这个问题,先要弄明白:基督教并非真正的耶稣教。耶稣是创立耶稣教(颛顼教)的人,也就是颛顼;而基督则是一位名叫“叔达”的传教士。后世的基督教是在继承古代耶稣教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改造形成的。

他说,上古时代,政教合一,最高统治者也是天下教主,当然要负责创立宗教文化、派人传教的工作。据中国古书记载:“舜举十六族”,“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正因为政教合一,所以不能把“总揆百事”(管理行政事物)和“布五教于四方”(到各地进行传教)截然分开。

据记载,高阳氏的“才子”八人中,有一人名叔达(又写作叔得、季达、子都)就曾在世界许多地方留下足迹。宫先生说,他就是“基督”。因为“叔得”之“叔”古读为“基”,“得”也读“督”:“叔得”也就是基督。“子都”的含义是“有德行的美男子”。

他还说,后人可能是为了“世济其美,不陨其名”,才在修建“九丘”以为崇敬和纪念。在这里已发现了古代留下的七座金字塔(按《山海经》中的记载,应有九座金字塔即“九丘”),其中之一的“叔得之丘”,就是为了纪念叔得(基督)而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名字也来源于基督(叔达),这是印第安人带去的;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港口高七十多米的石像也是为纪念他而建。

另外,西方把基督奉为新教的创始人,并且认为基督是一位“有德行的美男子”,也和中国古代所标榜的“子都”的内容也是一致的。其实在西方,耶稣的存在与否及生卒年也没有搞清。公元一年左右,在宗教革新的浪潮中,耶稣教改为基督教(是为新教)。宫玉海说,为适应世俗需要,宗教改革者在对旧的教义做了大幅度修改的同时,并把2900多年前的往事拉到近前,此举为了抓住人们“事情发生的年代越近就越可信”的心理,“新瓶装旧酒”,重新定义、重新解释了古耶稣教即“颛顼之教”的教义。

◎扶余──颛顼之领地和归宿

《山海经》中有三处提到颛顼葬于扶余。《大荒北经》说:“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九嫔葬焉。”《海外北经》说:“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海内东经》也说:“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

宫玉海认为,上述说法应是比较可信的。他说书中多处提到的“附禺”、“鲋鱼”、“务隅”、“凫余”之山,就在吉林省扶余县境内,其南北皆有松花江(北江为松花江干流,南为第二松花江),北有长春岭,从地形上看就像一条大鱼。他说,这个地名是从记音和记形两方面而来:因为它在松花江的拐弯处,因此叫“附禺”;它的地形像一条鱼,渔猎氏族把它叫“鲋鱼”;鸟氏家族又把它叫“凫余”。

他介绍说,上古时代实行氏族分工负责制,扶余人原是伏羲氏的一个家族,被派到今黑龙江以北作“冬官”,即是“黑龙氏”(黑龙江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后来,这个家族不愿意在这个寒冷的地方生活,私自违抗帝命,南迁到扶余县境内的松花江以南地区。为了表示告别冬天,他们过了松花江就把一道山岭命名为“长春岭”,又在其西方修筑了“长春城”居住。由于是“叛逆家族”,后来的扶余人老者仍自称“古之亡(逃亡之意)人也”。这个家族离开后,统治者又把“ 华渚人”派到了黑龙江流域及北极圈内,即今之赫哲人和爱斯基摩人。

上古时代,伏羲氏定下了培养、选拔接班人的原则“一昭(东方)一穆(西方)”、“一幽(北方)一明(南方)”,即生于东方者必须封于西方,上一代住南则下一代住北,反之亦然。此举当是为了不断加强中央帝国对世界的了解和管理。直到周代,统治者还遵守这个规矩,如昭王生于东,穆王生于西,是典型的“一昭一穆”。

按照这个规矩,生于西方分颛顼必须到东方来建自己的领地。中国许多史书都说:“颛顼十岁佐少昊”(少昊是黄帝之子,颛顼之伯父),“少昊孺帝颛顼”,就说明颛顼十岁时即有领地。宫玉海说,大约4900多年前,颛顼受命到扶余来建国(领地)。这使得一部分扶余人迁到现在长春市一带,他们把地名带到新址,就是“长春堡”(长春市的前身,以此推断,长春历史已有4900多年了)。

另据《扶余县志》和当地考古资料证实,当地发现了五六千年以上的古墓葬群,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均有文物出土,其中还有黄帝时代的彩陶。但是,由于缺乏与历史研究相结合,并没有确定出其具体归属。这会不会就是颛顼和扶余人留下的呢?

世界著名神学家、德国的霍尔根。凯斯顿在其《耶稣在印度》一书中坚信:耶稣“复活”之后,经过克什米尔逃到了印度。宫玉海认为,耶稣(颛顼)“复活”后回归东方是可信的,但不是到了印度。因为他“复活”之后最大的可能是回到中国。因此《山海经》中所说颛顼葬在扶余(故国),也是完全可能、并有迹可寻的。另有一些古籍记载,颛顼死后葬在“濮阳”,传统观点认为是今河南省的濮阳。宫玉海说,“濮阳”应为“濮水之阳(南)”,也就是将扶余地方。因为扶余的北松花江,在《山海经》中原叫“濮水”(有卜奎地名为证),“濮阳”就是“”濮水之阳(南)“。这和《山海经》中的记载也是一致的。



◎ “圣诞节”应为“众圣之诞”



现在基督徒们所普遍过的12月25日“圣诞节”,到底是不是耶稣诞辰之日呢?

宫玉海教授认为,耶稣(颛顼)的诞辰有可能是在12月25日,但更准确地说,“圣诞节”不仅仅是“颛顼之诞”,更应是“众圣之诞”。据了解,西方对这一天到底是不是耶稣的诞辰之日也还没有搞清楚。我国一些专家则认为,现行的“圣诞日”是后人推定的。

宫先生解释说,按上古时代的习俗,“仲春二月令会男女,是时也,奔者不禁。”在男女相会中,即会有“无夫而生子”(没结婚而怀孕)的现象,而且在当时视为合法。另外,根据古代的优生优育法,男女一般也在仲春二三月间结婚,因为为仲春季节,大地回春,阳气上升;女子怀孕后所生孩子一般智商较高。九个月后,一般在农历十一月前后生子,这段时间是为生育的旺盛时期,古时的圣人就多出生在这段时间里。正因为前后延续一段时间,所以世界各地的“圣诞节” 并不统一,而是从11月末到来年1月中旬的都有。

至于给孩子们送礼物的“圣诞老人”原型,宫玉海也有新说:地处北极圈附近的格陵兰人,基本是赫哲人(爱斯基摩人,按古音可读“赫哲”)。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代替扶余人为“冬官”的“华渚人”。现在西方学者也认为“圣诞老人”和白雪公主是格陵兰人,而格陵兰人即是中国古籍中所记载的“丁令人”。

宫玉海说,这些身为“冬官”者规规矩矩听命于中央帝国,在北极圈地区生活。但按规定,每年冬天他们都要赶着驯鹿拉的车,给作为“天下共主”的中央帝国统治者进贡送礼。后来,因为各种条件所限(强大起来的丹麦、英国人等半路打劫),本该送给中国统治者的礼物截下。后来,这段往事中的格陵兰人逐渐演化成今天专给小朋友送礼物的“圣诞老人”。由于年代久远,“圣诞老人”的故事,中国人已经淡忘了。中国著名《山海经》权威、吉林学者宫玉海教授对《山海经》等古籍进行了多年的认真研究和考证后,最近提出一个堪称“石破天惊”的新说:耶稣并非只是宗教或神话的人物,而是实有其人:他就是中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他死而“复活”后,回到了中国(西方学者有人认为他回到东方的印度);其墓葬则在吉林省扶余县!而基督教上的耶稣则是以颛顼为原型重新塑造的。

历史上是否真有耶稣其人,因史料不足,众说纷纭,世界上至今没有一致看法,成为世界未解之谜。宫玉海说:“西方有一种说法:‘宗教上的基督,历史上的耶稣’。其实应改为:宗教上的耶稣,历史上的颛顼。”这一新说,对揭开这个谜带来了希望之光!宫先生的这一观点发表在《〈山海经〉与中国文化论文集》(第三辑)中,并在不久前在东北举行的一个山海经国际学术探讨会上引起轰动。

◎宫玉海和“天下第一奇书”

出生于松花江畔吉林市、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宫玉海,1989年离休前任长春光机学院副研究员,后又被聘为教授。他是中国作协吉林分会会员和筹建中的中国《山海经》研究会会长。离休后宫先生“十年读一经”,独辟蹊径,从语言民族学和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来考证《山海经》,终于有所获。“耶稣原型即颛顼”,就是他在钻研此书时发现的。

《山海经》是我国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的珍贵古籍。由于成书年代久远,语言简练而晦涩,加上语言、环境的变化,十分难读难懂,致使该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被誉为“中国第一奇书”。汉、唐以来,甚至把它列入神话、传说、小说、异闻之类,常使研究者望而却步,一读三叹。

深入研究后,宫玉海认为,《山海经》并非神话而是“信史”,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志书”,其中包含珍贵的世界古代文化史料,堪称一本难得的“博物志”。他认为,该书是中国上古时代黄帝等几任统治者先后派人去世界“六大洲”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大约成书于四千多年前。

为此,宫教授运用语言学并结合当代考古实证,把对《山海经》的破译与解开世界文化之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研究上有重大突破。如他最早提出的 “印第安人是中国人后裔”、“现代人类发源于中国”、“古代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的中心”、“世界三大宗教皆起源于中国”、“伊甸园在中国云南”等一系列新观点,在国内外引起不小的轰动,其中一些已被考古新发现和有关学科研究成果所证实。

宫先生认为,上古世界本是浑然一体,正如《书经》所说的“普天下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夏以前的上古时代,即距今四五千年到一万年前,只有家族与氏族,还没有形成“国”和“民族”等概念。“国”的含义与今不同,开始是“地域”,后来是“诸侯领地”。

上古人类并不愚昧穷苦,不像摩根以现代原始村落为依据所描绘的那样,而是生活在自然物产丰富的优越环境之中,因此才能“百乐歌舞”,创造出高度的文明。人类不仅有过共同的语言,还出于共同的“根”:现在人类大多是伏羲、女娲、神农、轩辕的后代。古代的中央帝国曾是全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宏伟的巨石文化、辉煌的金字塔、神秘的古希腊文化、印第安文化,都与中华文化密切相关,气息相连……

最近,由海峡两岸史学家联名发起的“重写中华古史”的倡议,得到了海内外一百多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的热烈响应与广泛支持。他们认为,过去习以为常的“中华五千年文明”说法和历史事实不尽相符,“中华文明史应追溯到万年前”。这在某种意义上,对宫玉海的上述说法也是一种印证。

◎颛顼出生地点和耶稣一致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宫玉海认为,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上古历史的真实反映,“三皇五帝”都是中华文明史中的著名的领袖人物。他说,“三皇”就是“天皇”(伏羲氏)、“地皇”(炎帝神农氏)、“人皇”(黄帝轩辕氏)。

而“五帝”则指少昊、颛顼、喾、尧、舜五人。“五帝”之后,以治水闻名的大禹开始称王,之后又有汤王、周王,后世共称“三王”。

宫教授说,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的原型,乃是“五帝”中顺序排第二的颛顼(音“专须”,又读“瑞须”)。他是轩辕黄帝之孙,少昊之侄儿,其父是“降居弱水”的昌意。

史书说:(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曰昌仆,是为女枢,……生帝(指颛顼)于若水”。宫玉海说,根据专家研究,“若水”即为“西方之水”(如《山海经》和其它古籍所载:“若木”即“西方之木”)。由此可见颛顼生于西方。后来他的领地封在扶余,为高阳之国,方圆三百里。这和基督教所称耶稣生于巴勒斯坦的伯利恒是一致或至少相似的

◎语言学上的证据:颛顼即耶稣



宫玉海说,语言是考古的活化石。从古代语言学的角度看,颛顼和耶稣其实是同一个名字。

一方面,根据古汉语中“四通”之法,“颛顼”又读作“瑞须”;而“书”、“稣”也读作“须”;所以“颛顼”又可读作“瑞稣”。另一方面,“耶稣”在古希腊文中为Jesous,翻译成汉语为“约书亚”。宫先生在“中华文化中心说”中论证古希腊是颛顼之子“伯鲧”的封地,所以伯鲧和其后代对先王颛顼尊称为“颛顼爷”,也是很自然的。

如人们现在仍尊称“开天劈地”的盘古为“盘王爷”,尊称关羽为“关老爷”。在古音中,“亚”、“爷”读音相通。如伯鲧的儿子是治水的大禹,他生于西方(古希腊),封地在山东。现在的山东方言中仍称“读书”为“读须”。所以“颛顼爷”与“约书亚”其实是一回事。因此,从古代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古希腊语中的“约书亚”(耶稣)其实就是颛顼。

按照上古时代“一昭(东方)一穆(西方)”、“一幽(北方)一明(南方)”的培养、选拔接班人的原则,少昊(居东方)之后,应由其弟、居西方的昌意的大儿子颛顼接任帝王位。据宫玉海分析,因为同居西方的古罗马人是黄帝重孙子,他们认为有权接班,所以千方百计不让颛顼接班,采取了“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漏网一个”的极端措施,把当地与颛顼同时出生的婴儿全部杀死。

但颛顼被人们藏匿起来而获救,他因此得名颛顼。后来的基督教中耶稣的故事,很可能就是以这段历史为原型的。“颛顼”与“拽恤”同音,也有“拯救”之意,但他并不是“救世主”,而是“被拯救”的意思。



◎犹太人根在中国西北



据宫教授研究,不仅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和中华文化同宗同源,而且犹太人本身就是从中国迁走的,犹太文化因此上和中华文化也是相通的,可称“近亲”。西方的世界史专家也认为犹太民族是东方民族,他们经过几个世纪的西迁,于前11世纪从两河流域迁到中东,并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犹太国”,但该民族在此之前来源不祥,但承认他们是东方民族。

宫教授研究发现,犹太人的起源在中国,应在中国寻根。他们是炎帝神农氏之后,姜姓,封于邰(今陕西省武功县一带),所以号“有邰氏”(“犹太 ”即是“有邰”)。其地应在今河南偃师一带。那一带,也是帝喾时的首都,称为“西亳”(音“伯”)。公元前26世纪,尧执政时,舜又把“有邰氏”封到“来 ”(其地在陕西武功一带)。这可能是犹太人又自称“西伯来”(即“西亳来 ”人)的原因吧?

“这一家族于公元前15至14世纪(夏代)开始西迁,经过几个世纪,于公元前11世纪达到中东。这和世界史上所记载的犹太民族西迁在时间上也基本吻合。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把中华文化和犹太文化做了比较,也发现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为犹太人来源于上古中国提供了一个佐证。例如,从宗教信仰上看,人信仰上帝耶和华;而中国人特别是在帝喾时代,对上帝的崇拜是特别虔诚的。“上帝”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而且是上古人民崇拜的神。帝喾的“喾”字,古读 go,与英语的中的god(上帝、圣人)相同。

古籍《纲鉴易知录》中讲到喾时,说他:“帝普施利物,不私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意,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其色郁郁,其德巍巍。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既执中,而偏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这俨然是上帝的化身,耶稣的形象。由此可知,在上古时代,犹太人的信仰其实和中国人的信仰基本上是一致的。

◎颛顼死而复活与耶稣复活故事一致

宫玉海说,“死而复活”在事情,颛顼与耶稣身上都曾发生过。而据考证,在世界历史上,“死而复活”的著名人物只有颛顼;宗教史上也只有耶稣一人。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么?《山海经。大荒西经》里这样记载:“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稣。”

宫先生解释说,“风道北来”是说传教者从北方而来(当指颛顼)。“天乃大水泉”,“天”即“天方”,指西方。上古时中国人的方位称呼是:西方为“天方”(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天方夜谭》里的天方,即是西方),东方为“人方”;北方为“鬼方”;南方为“兽方”。

“泉”指源泉。这两句话说的正是《圣经》中所说的大洪水的故事,是说洪水是从西方发源的。“蛇乃化为鱼”,是指当地居民由蛇图腾转化为美人鱼图腾。“鱼妇”按古音与“以埽”相通,“以埽”即以色列:“鱼妇”也可以看成是美人鱼。我国长江中就有“美人鱼”(《梦溪笔谈》等古书记载),而美人鱼图腾是波兰人(即古籍中的“亳人”)的图腾,犹太人也来自于“亳”,所以很可能也是以美人鱼为图腾的。这句话是说犹太人从东方西迁之后,统一为以色列国,并由蛇图腾转变为美人鱼图腾。最后一句则指颛顼“死而复活”无疑。宫教授说,《大荒西经》记载的地点在现今中国西部更远的地方。

这一段话语言虽简练,但所记述的内容明显是西方也就是中东地区的一段历史。因为“颛顼复活”应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宗教课题,所以很可能当时就已成为人们庆祝的一个盛大节日──复活节。对如此重大的事件,作为上古博物志的《山海经》一书有所记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后来基督教中的“复活节”则很可能是以此为蓝本。



◎耶稣并不是基督耶稣教非基督教



据宫玉海介绍,按玛雅历(玛雅人为古中国移民)及《外纪》等中国古籍的记载,黄帝应生于5120年前(公元前3113年),10岁有国(封地),寿命110岁。其子少昊在位84年,应为94岁以上:“颛顼十岁佐少昊”,20岁继帝位,在位78年,享年97岁。

以此来推断,颛顼应生于4946年前,卒于4849年前。也就是说,他生于公元前2948年。宫先生认为,生于西方的颛顼,10岁到东方建立了自己领地,20岁继帝位,30岁又往西方传教。

人们所熟知的耶稣出生日期是公元元年,有人不禁会问:既然耶稣的原型是颛顼,但他为什么与颛顼在时间上相差了近三千年?宫先生解释说,要搞清这个问题,先要弄明白:基督教并非真正的耶稣教。耶稣是创立耶稣教(颛顼教)的人,也就是颛顼;而基督则是一位名叫“叔达”的传教士。后世的基督教是在继承古代耶稣教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改造形成的。

他说,上古时代,政教合一,最高统治者也是天下教主,当然要负责创立宗教文化、派人传教的工作。据中国古书记载:“舜举十六族”,“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正因为政教合一,所以不能把“总揆百事”(管理行政事物)和“布五教于四方”(到各地进行传教)截然分开。

据记载,高阳氏的“才子”八人中,有一人名叔达(又写作叔得、季达、子都)就曾在世界许多地方留下足迹。宫先生说,他就是“基督”。因为“叔得”之“叔”古读为“基”,“得”也读“督”:“叔得”也就是基督。“子都”的含义是“有德行的美男子”。

他还说,后人可能是为了“世济其美,不陨其名”,才在修建“九丘”以为崇敬和纪念。在这里已发现了古代留下的七座金字塔(按《山海经》中的记载,应有九座金字塔即“九丘”),其中之一的“叔得之丘”,就是为了纪念叔得(基督)而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名字也来源于基督(叔达),这是印第安人带去的;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港口高七十多米的石像也是为纪念他而建。

另外,西方把基督奉为新教的创始人,并且认为基督是一位“有德行的美男子”,也和中国古代所标榜的“子都”的内容也是一致的。其实在西方,耶稣的存在与否及生卒年也没有搞清。公元一年左右,在宗教革新的浪潮中,耶稣教改为基督教(是为新教)。宫玉海说,为适应世俗需要,宗教改革者在对旧的教义做了大幅度修改的同时,并把2900多年前的往事拉到近前,此举为了抓住人们“事情发生的年代越近就越可信”的心理,“新瓶装旧酒”,重新定义、重新解释了古耶稣教即“颛顼之教”的教义。

◎扶余──颛顼之领地和归宿

《山海经》中有三处提到颛顼葬于扶余。《大荒北经》说:“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九嫔葬焉。”《海外北经》说:“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海内东经》也说:“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

宫玉海认为,上述说法应是比较可信的。他说书中多处提到的“附禺”、“鲋鱼”、“务隅”、“凫余”之山,就在吉林省扶余县境内,其南北皆有松花江(北江为松花江干流,南为第二松花江),北有长春岭,从地形上看就像一条大鱼。他说,这个地名是从记音和记形两方面而来:因为它在松花江的拐弯处,因此叫“附禺”;它的地形像一条鱼,渔猎氏族把它叫“鲋鱼”;鸟氏家族又把它叫“凫余”。

他介绍说,上古时代实行氏族分工负责制,扶余人原是伏羲氏的一个家族,被派到今黑龙江以北作“冬官”,即是“黑龙氏”(黑龙江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后来,这个家族不愿意在这个寒冷的地方生活,私自违抗帝命,南迁到扶余县境内的松花江以南地区。为了表示告别冬天,他们过了松花江就把一道山岭命名为“长春岭”,又在其西方修筑了“长春城”居住。由于是“叛逆家族”,后来的扶余人老者仍自称“古之亡(逃亡之意)人也”。这个家族离开后,统治者又把“ 华渚人”派到了黑龙江流域及北极圈内,即今之赫哲人和爱斯基摩人。

上古时代,伏羲氏定下了培养、选拔接班人的原则“一昭(东方)一穆(西方)”、“一幽(北方)一明(南方)”,即生于东方者必须封于西方,上一代住南则下一代住北,反之亦然。此举当是为了不断加强中央帝国对世界的了解和管理。直到周代,统治者还遵守这个规矩,如昭王生于东,穆王生于西,是典型的“一昭一穆”。

按照这个规矩,生于西方分颛顼必须到东方来建自己的领地。中国许多史书都说:“颛顼十岁佐少昊”(少昊是黄帝之子,颛顼之伯父),“少昊孺帝颛顼”,就说明颛顼十岁时即有领地。宫玉海说,大约4900多年前,颛顼受命到扶余来建国(领地)。这使得一部分扶余人迁到现在长春市一带,他们把地名带到新址,就是“长春堡”(长春市的前身,以此推断,长春历史已有4900多年了)。

另据《扶余县志》和当地考古资料证实,当地发现了五六千年以上的古墓葬群,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均有文物出土,其中还有黄帝时代的彩陶。但是,由于缺乏与历史研究相结合,并没有确定出其具体归属。这会不会就是颛顼和扶余人留下的呢?

世界著名神学家、德国的霍尔根。凯斯顿在其《耶稣在印度》一书中坚信:耶稣“复活”之后,经过克什米尔逃到了印度。宫玉海认为,耶稣(颛顼)“复活”后回归东方是可信的,但不是到了印度。因为他“复活”之后最大的可能是回到中国。因此《山海经》中所说颛顼葬在扶余(故国),也是完全可能、并有迹可寻的。另有一些古籍记载,颛顼死后葬在“濮阳”,传统观点认为是今河南省的濮阳。宫玉海说,“濮阳”应为“濮水之阳(南)”,也就是将扶余地方。因为扶余的北松花江,在《山海经》中原叫“濮水”(有卜奎地名为证),“濮阳”就是“”濮水之阳(南)“。这和《山海经》中的记载也是一致的。



◎ “圣诞节”应为“众圣之诞”



现在基督徒们所普遍过的12月25日“圣诞节”,到底是不是耶稣诞辰之日呢?

宫玉海教授认为,耶稣(颛顼)的诞辰有可能是在12月25日,但更准确地说,“圣诞节”不仅仅是“颛顼之诞”,更应是“众圣之诞”。据了解,西方对这一天到底是不是耶稣的诞辰之日也还没有搞清楚。我国一些专家则认为,现行的“圣诞日”是后人推定的。

宫先生解释说,按上古时代的习俗,“仲春二月令会男女,是时也,奔者不禁。”在男女相会中,即会有“无夫而生子”(没结婚而怀孕)的现象,而且在当时视为合法。另外,根据古代的优生优育法,男女一般也在仲春二三月间结婚,因为为仲春季节,大地回春,阳气上升;女子怀孕后所生孩子一般智商较高。九个月后,一般在农历十一月前后生子,这段时间是为生育的旺盛时期,古时的圣人就多出生在这段时间里。正因为前后延续一段时间,所以世界各地的“圣诞节” 并不统一,而是从11月末到来年1月中旬的都有。

至于给孩子们送礼物的“圣诞老人”原型,宫玉海也有新说:地处北极圈附近的格陵兰人,基本是赫哲人(爱斯基摩人,按古音可读“赫哲”)。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代替扶余人为“冬官”的“华渚人”。现在西方学者也认为“圣诞老人”和白雪公主是格陵兰人,而格陵兰人即是中国古籍中所记载的“丁令人”。

宫玉海说,这些身为“冬官”者规规矩矩听命于中央帝国,在北极圈地区生活。但按规定,每年冬天他们都要赶着驯鹿拉的车,给作为“天下共主”的中央帝国统治者进贡送礼。后来,因为各种条件所限(强大起来的丹麦、英国人等半路打劫),本该送给中国统治者的礼物截下。后来,这段往事中的格陵兰人逐渐演化成今天专给小朋友送礼物的“圣诞老人”。由于年代久远,“圣诞老人”的故事,中国人已经淡忘了。
外国好的东西不学,偏要去学韩棒YY。
草,丫如果是中国人,这么个未婚先孕的女人早被浸了猪笼了,她的家族怎么可能让她这么个使先祖蒙羞的婊子把那杂种生下来。
嗯嗯,上古时候,中国的性观念也是很开放的
怎么中国学者也开始学棒子了。:L
原帖由 有还无 于 2008-12-17 11:51 发表
怎么中国学者也开始学棒子了。:L


近猪者痴啊
你没看见上古时期的名人,其母都是受灵而孕的?
玉米不可多吃
原帖由 布衣鲜卑 于 2008-12-17 16:00 发表
你没看见上古时期的名人,其母都是受灵而孕的?

那小子痛快完就跑了,没地找,不编个理由行吗;P
这不和韩国人的研究,暗合了。。。:D
  谁说的!耶稣明明是韩国人!
原帖由 kutoo 于 2008-12-17 09:18 发表
外国好的东西不学,偏要去学韩棒YY。

:handshake
东北的 吉林的 宫玉海
近猪者痴啊
被韩棒的非典型意淫症传染了。
宫老师可是韩国教授的老师,比什么漂粉青的研究早好多年。
宫老师的观点有:伊甸园只能在中国云南
金字塔是大禹所造
离骚里的西海即大西洋
.................
原帖由 ytgk9999 于 2008-12-17 19:54 发表
  谁说的!耶稣明明是韩国人!

:D 这就是套啊,然后宣布吉林过去为韩国领土
有个疑问:《山海经》和耶稣哪个年纪大啊?
原帖由 布衣鲜卑 于 2008-12-17 16:00 发表
你没看见上古时期的名人,其母都是受灵而孕的?


上古时期的中国是什么社会?那些传说多是在母系向父系转变的时候,母系社会这样不是很正常么??

野鼠那个杂种的时代中国已经是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了,公元前后的中国是汉朝,就算汉朝性观念相对宋以后为开放,但是有允许未婚先孕的么?:D ;P
还是说公元前后的欧洲还是母系社会?
还好,我还看过我国学者考证的亚特兰提斯,知道那是哪吗?那就是我们的山东半岛,国中的山峰就是泰山。
专门有一本书,很震撼的,我们的学者比起棒子的二混子也没好到哪去,只不过人家说一句我们这就有人追捧。我要是棒子就蹲在中国大学的图书管理看三天,然后绝对能得出很多让全世界侧目的事。
还是让棒子去当耶稣吧!
耶稣是谁?
这个不是韩国学者冒充的吧?
原帖由 有还无 于 2008-12-17 11:51 发表
怎么中国学者也开始学棒子了。:L


嗯,和棒棒的研究成果很接近啊。
棒棒不是YY耶稣死在棒棒国嘛……
原帖由 ls5212 于 2008-12-22 01:32 发表


嗯,和棒棒的研究成果很接近啊。
棒棒不是YY耶稣死在棒棒国嘛……

棒棒?不是脚胖国嘛?
还给耶酥起个日本名字:十来太郎大天空,这名字一听就够架空的。
流行在日本的怪异传说
作者:龙 夫
飞碟探索 年11期 字数:2749 字体: 【大 中 小】


  在日本,流传着令史学家啼笑皆非的三大怪异传说。传说者信誓旦旦,受听者恍恍惚惚。孰真孰假,只有天晓得!
  
  传说一:耶稣106岁死在青森
  
  如果听说耶稣基督是死在日本的,不知道读者会做何感想?但是在日本,青森县三户郡新乡村的任何一个村民都会指天发誓,说耶稣基督不但死在新乡村,而且附近的小山上还有耶稣基督的坟墓哩!
  沿村子旁边的山林小道向山上走,人们会在小土坡碰到两个十字架。右手边的土丘就是传说中的耶稣基督之墓,左手边的是基督的弟弟耶稣伊督(《圣经》上并无此人)之墓。村民说,《圣经》上虽然说耶稣基督殉难于耶路撒冷,但是当时被钉在十字架上死亡的不是耶稣基督,而是他的弟弟伊督。
  据说,耶稣基督首次抵达日本是在21岁的时候。他从日本海岸的桥立港登岸,然后开始学习日语、文学以及宗教,直到31岁才离开日本回国。
  回国后的耶稣基督忘不了日本的一切,于是4年后再度来到日本。这一次,基督带着弟弟伊督的遗发和玛丽亚的图像。遍游中亚和西伯利亚之后,他乘船抵达日本青森的八太郎村(现在的八户市)。二度来到日本的耶稣基督,改名为“十来太郎大天空”,定居于产来村(现在的新乡村),并娶日本女子妙子为妻,还生了3个女儿。新乡村首次出现耶稣基督之墓的传说是在1935年8月,该村大所产业课课长永野范英回忆说:“当时住在茨城县矶原町的武内巨,和古代史专家鸟谷幡山等人到村里来,宣称武内家族的书库当中发现记载有耶稣基督住在本村的古籍。于是,他们偕同村长佐佐木传次郎进山寻找,在小土坡的竹林中找到两个土丘。后来,他们会同万国古代文化研究会派的考古学家,进一步研究了武内巨在茨城县矶原可神位找到的耶稣基督遗书,结果发现耶稣在本村活到106岁,才告寿终正寝。”
  新乡村到目前为止,仍然遗留着与犹太人极为相似的风俗。永野范英说:“十四五年前,本地还有用黑墨或口红在刚出生的婴儿头上涂十字记号的习惯。村子里有一户叫做泽口的古老家庭,一直用五角形做家纹标记,据说这个家庭就是耶稣基督的后裔。”
  永野范英越说越得意,竟指着村外十和田湖方面的迷平高原说:“迷平高原就是《圣经》上的‘伊甸园’。那一带的苹果园非常多,亚当和夏娃所吃的禁果实际上就是著名的青森苹果。”
  
  传说二:摩西传教止于宝达山顶
  
  关于石川县押水町宝达山顶有摩西坟墓的传说,是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开始流传的。当时有一位考古兼地质学者山根菊,在他所著的《来自东方的光》中提到摩西到过宝迭山的事,从此信徒往返不绝于途。
  当地人的传说是:摩西是从富士山的高风来到宝达山的。摩西是从能登半岛的轮岛上岸的,然后沿着现在的七尾线铁道,一路传教来到宝达山。摩西向山祝祷之后,宝达山忽然发出金黄色的光辉,于是摩西便在此定居了。
  宝迭山海拔637米,从金泽车站坐公共汽车要1个小时。土地所有者名叫越野宏。通往山顶的石子路并不十分好走,山顶有三个碗形的古坟,每个直径在10米左右,彼此相邻。
  越野宏说:“这就是摩西的坟墓。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80人来朝圣。暑假时期,每天平均也有四五十人前来。特别是新兴的宗教团体对这里特别感兴趣,每年都有数千人来。”
  二十年前,村里人曾经掘过一次坟,但是挖到一米左右,忽然每个人都觉得头痛作呕,于是没有人敢再挖了。押水町教育委员会的村井伸行说:“1984年秋天,有一群来自西班牙和意失利的观光旅游者坐了两辆车来此地寻找摩西的墓。9月初,有一个宗教团体在古墓旁竖立了一个高1米左右的墓碑,上面写着:圣者摩西大导主之灵位。”
  越野宏说:“2002年初,我们本来拜托本地的报纸写一篇文章,告诉大家此处不是摩西之墓,好澄清谣言。没想到刊出来的却是‘此地就是摩西之墓’,而且写得绘声绘色。如此一来,来的人更多啦。”
  有位老信徒很认真地说:“我是做梦时梦到摩西亲自命令我来宝达山的。”
  
  传说三:所罗门宝藏埋在剑山
  
  四国岛上的第二高峰剑山,海拔1955米,是著名的观光避暑胜地。这里就是传说中的远在中东的古代以色列国王所罗门埋藏宝藏的地方。在山顶餐厅工作了30余年的藤本茂雄指着山顶附近无数的坑洞说:“那就是当年寻宝者挖掘的结果。有一位叫宫中要春的老先生从1977年就开始挖掘,前后挖了19年的时间,不管天气刮风下雨,不顾手脚受伤流血,像发了疯一样不停地挖。有好几次他都说,还有一个小时就要挖出来了,快去报告警察!结果是谁都不相信他。”
  宫中要春在7年前过世。当时因为日本强调环境保护,他被勒令下山,不准再挖。然而在他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尝试过挖掘这些价值数千亿元的宝藏。其中还有一些是日本的著名人物,如太平洋战争之前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英辅大将。山本不惜耗资千万,雇人筑坑道,大规模掘地寻宝,结果当然是败兴而返。
  山顶餐厅的老板新居网男,回忆起十年前附近发生过巨蛇出没的事件。虽然似乎并没有谁亲眼看见过巨蛇,但是却有人说它是财宝的守护神。
  所罗门王宝藏在四国岛剑山的说法,是由闻名世界的圣经学者高根正教发表的。他根据《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启示录》当中的内容提出大胆的假设,认为“距令大约2900年前,所罗门王与埃及法老联合,在以色列建立了大王国,但是不久之后即面临崩溃。所罗门率领14.4万子民长途跋涉,向东逃亡。当时,每一个人都带着金银财宝,其中包括耶和华的法柜、亚伦之杖和摩西十诫。”但是,所罗门王的行踪和法宝的去向,至今仍是一个谜。
  《圣经·启示录》第20章曾经记有“财宝被扔进无底之洞,封闭其中并施印于上”;而第4章则指出宝藏的地点在“御座”,“御座”周围有狮子、牛、人和鹫四种动物分镇四方。高根正教认为:“狮子是以呜门海峡为口的德乌县,牛是以漱户内海为背的香川县,鹫仿佛是展翅雄飞的高知县,人就是爱嫒县,而中央相当于‘御座’的位置就是剑山。”如果拿日本地图来比较一下的话,这四个县的海岸线还真像狮子、牛、人和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他的话引起了一阵疯狂的寻宝热。但是寻来寻去,却始终挖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于是寂寞的高根正教于1954年再度发表新理论,宣称:“财宝在平安时代源赖朝的时候,就已经被运到江之岛去了,放在南岸的最大洞窟之中。”于是,又有许多寻宝人尝试在江之岛挖掘宝藏,直到 2001年发生了岩崩事故,造成伤亡之后,政府才予以封闭。
这个家伙一定是韩国人假装的.
原帖由 dzhiqiong 于 2008-12-22 01:43 发表

棒棒?不是脚胖国嘛?
还给耶酥起个日本名字:十来太郎大天空,这名字一听就够架空的。


前一阵子棒棒哪个大学的绘画系画了一套大型图画,内容是表现耶稣在棒棒传教的情景。最后有几张是耶稣升天时的境况——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周围有百十名棒棒在围观……
错!耶稣是大汗冥国的思密达!!!
太好玩了,世界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这位学者怕是高丽的吧?说话怎么这么不靠谱
莫学棒子当一个文化强盗。
拜托,耶稣是中东人,那时候的中东还是很发达的!!其实在公元前的话应该是中东那边牛啊,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造金字塔了,等到罗马统一了中东后,呵呵他们就开始每况愈下了哈里发阿拉伯帝国成立后还牛气了一段。呵呵,风水轮流转啊,公元后那就是东风压倒西风了!!该俺们牛气了![:a4:]:D
学谁不好学棒子:L :L
韩剧看太多了
难道这丫是某半岛移民过来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