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我国经济形势预测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9:23:22
(中国证券报)2008/11/28


  展望四季度,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过快下滑势头。近来,国家提出全力保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计划,新政策将对稳定预期、促进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发挥作用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经济将延续下降趋势。


四季度宏观经济面临过快下滑压力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继续恶化
  1.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陷入衰退

  受金融危机冲击,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正快速滑向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面对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成熟金融市场所遭遇的最危险的金融冲击,世界经济正陷入重大下滑,发达经济体将陷入衰退,大多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将放慢到趋势增长率以下。11月6日IMF将2008年、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值分别下调至3.7%和2.2%,世界银行11月11日则将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测从6月份的3%下调为1%,表明世界经济将全面陷入衰退之中。

  从主要经济体发展情况看,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正在向实体经济扩散,世界经济调整周期将可能被拉长。美国作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三季度GDP环比下降0.5%,达到近7年的最低点,进入衰退几乎不可避免。欧元区经济已经陷入衰退之中,第二、三季度GDP均环比负增长0.2%;其中,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步入12年来最严重经济衰退,德国第二、三季度GDP分别环比负增长0.4%和0.5%,收缩幅度明显超过预期。日本经济也已确认进入衰退状态,第二、三季度GDP分别环比负增长0.9%和0.1%。

  2.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下行
  下半年,全球经济大幅降温使国际油价连续下降,相比最高点水平跌幅达到60%左右,粮食、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进入熊市。预计在国际市场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反弹。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利弊互现:一方面,有助于减轻输入型通胀压力,减少初级产品进口成本;但另一方面,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产品价格过快下跌。


  (二)近期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分析
  近期,政府审慎、灵活地对宏观政策进行了调整,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出台了4万亿元刺激经济计划,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等等。政策的实施将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1.经济增长信心增强
  9月份以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出现转向,但市场对政策调整力度仍存在疑虑。此次明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消除了市场对政策的不稳定预期,增加了社会对经济平稳增长的信心。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在政策出台后,指数大幅上涨,成交量明显放大,表明社会各界的预期正在改善。同时,中央政策的引导与示范作用将带动相关社会资金的投入,使经济活力进一步提高。

  2.政策拉动投资作用明显
  一是投资规模扩大将拉动GDP增长。政策提出,今年四季度将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这相当于上年四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10%,可拉动GDP增长近3个百分点。

  二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央行连续三次降息,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了企业贷款压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生产积极性。此外,降息及相关优惠政策对减轻购房贷款人利息负担、刺激房地产购买意愿,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也具有一定作用。

  3.政策实施对四季度生产的拉动效果尚不能充分显现
  本次调控政策力度空前,预计明年效果将全面显现,但四季度这些政策中部分措施作用可能不会太明显。一是财政政策中增值税转型措施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二是货币政策调整到实施效果显现一般需3-6个月时间。9月中旬开始降息,预计明年初将显效。三是目前已接近年底,部分投资项目的落实需要一定的时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到明年才能显现出来。


  (三)社会总需求扩张步伐继续放缓
  一是出口增长将持续回落。虽然近期政府为保证对外贸易平稳运行,适时、灵活地调整了相关贸易政策,如大范围上调产品出口退税率,降低或取消部分产品出口关税,对中小企业实施信贷支持等,但是,政策调整只能缓解当前外贸领域存在的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先后进入经济衰退而导致的外部需求收缩问题。

  人民币实际汇率保持升值趋势也对外贸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美国经济低迷,金融形势严峻,巨额救市计划使财政赤字快速上升,可能导致美元币值走软。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经济增长也在快速下滑,但是金融体系相对稳健、政策调整空间较大、经济运行情况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仍存在升值压力。汇率上升,将使许多处于微利状态的中国外贸企业出口更加困难,抑制中国出口增长。

  外贸订单的下降预示着中国出口将出现下降。第104届广交会到会境外采购商累计17.5万人,比去年秋季减少1.4万人,比春季减少1.7万人;出口成交额累计315.5亿美元,比上年秋季下降18.7%,比春季下降15.8%。其中,机电产品成交比上届下滑13%,纺织品服装订单数继续大幅减少,玩具行业订单仅为上年同期的1/3。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对外贸易交易会,广交会五年来首次出现成交额下降,预示中国未来出口形势将更为严峻,出口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趋恶化。

  基于上述分析,预计我国对外贸易总体仍将延续放缓趋势,出口增长17%左右。同时,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国内需求减少,进口增速也明显放缓,四季度降至16.3%,全年贸易顺差略高于上年,达到2730亿美元。

  二是消费保持平稳增长难度加大。四季度促进消费进一步提高的有利因素明显减少。(1)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热点退潮后,短期内很难形成其它消费热点;(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回落,证券市场深度调整导致资产收入缩水,社会消费能力将因此受到影响。(3)受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比较悲观,消费者信心下降。预计四季度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3%左右,实际增长17.5%左右。

  三是投资增长与前三季度持平。目前,扣除价格因素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5.1%,低于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5个百分点。四季度,在政策利好的影响下,投资增长将与前三季度基本持平,但经济运行中不利于投资提高的因素仍然较多:(1)房地产进入量价齐跌阶段,行业投资大幅缩减,钢铁、建材、化工等相关行业投资也将受到影响;(2)投资实际增长从2006年开始进入周期性下降阶段,目前仍处于调整区间;(3)企业利润下滑,社会投资热情降低,投资信心严重不足,不利于投资增长。尽管政府四季度增加投资12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4000亿元,但只有一部分在四季度能够形成投资完成额,另一部分将成为明年的投资完成额。基于以上因素,预计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维持在27%左右。


  (四)四季度经济增长面临继续下滑
  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加大了我国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的压力,下一阶段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四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将呈现出“增长继续放缓、价格稳步回落”的特点,预计四季度我国GDP增速将滑落到8%左右。

  1.工业过快下滑将成为GDP减速的重要原因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减缓至8.2%,是1999年以来同期工业生产的最低增速。目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接近50%,我国经济增长以工业为主要拉动力的特征十分明显。工业生产的快速下滑将直接导致GDP增长放慢。

  判断工业减速的理由:一是先行指数快速下降,表明四季度工业仍将下挫。作为经济增长先行指数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7、8月份PMI跌至48.4%(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收缩);9月份虽有所反弹,但10月份PMI大幅跌至44.6%,较上月回落6.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工业生产仍面临减速趋势。二是房地产汽车等需求持续放缓,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挫,导致工业企业盈利下降,经营困难。三是外需减缓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显现,10月份工业企业共实现出口交货值7089亿元,同比增长6.8%,低于外贸出口增速12.4个百分点。四是发电量、钢产量等关键指标呈现负增长,预示四季度工业生产面临严峻形势。10月份,发电量同比下降4.0%;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下降16.8%、17.0%和12.4%;汽车下降0.7%。

  当然,国家适时调整政策,采取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以及奥运短期影响因素的消除,有助于推动工业生产的增长。预计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

  2.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尽管近期宏观经济调控适度放松,利率与出口退税率等政策对改善企业经营条件具有积极作用,但四季度企业的经营状况仍难改善。一是经济继续减速,国内外市场需求进一步降低,企业产品供过于求的态势日益突出;二是工业品价格下跌趋势明显,企业效益更趋恶化;三是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力成本呈现刚性,企业用工成本缺乏弹性。预计企业利润将进一步下滑,部分行业亏损面将会进一步扩大。(中国证券报)2008/11/28


  展望四季度,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过快下滑势头。近来,国家提出全力保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计划,新政策将对稳定预期、促进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发挥作用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经济将延续下降趋势。


四季度宏观经济面临过快下滑压力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继续恶化
  1.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陷入衰退

  受金融危机冲击,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正快速滑向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面对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成熟金融市场所遭遇的最危险的金融冲击,世界经济正陷入重大下滑,发达经济体将陷入衰退,大多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将放慢到趋势增长率以下。11月6日IMF将2008年、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值分别下调至3.7%和2.2%,世界银行11月11日则将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测从6月份的3%下调为1%,表明世界经济将全面陷入衰退之中。

  从主要经济体发展情况看,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正在向实体经济扩散,世界经济调整周期将可能被拉长。美国作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三季度GDP环比下降0.5%,达到近7年的最低点,进入衰退几乎不可避免。欧元区经济已经陷入衰退之中,第二、三季度GDP均环比负增长0.2%;其中,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步入12年来最严重经济衰退,德国第二、三季度GDP分别环比负增长0.4%和0.5%,收缩幅度明显超过预期。日本经济也已确认进入衰退状态,第二、三季度GDP分别环比负增长0.9%和0.1%。

  2.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下行
  下半年,全球经济大幅降温使国际油价连续下降,相比最高点水平跌幅达到60%左右,粮食、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进入熊市。预计在国际市场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反弹。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利弊互现:一方面,有助于减轻输入型通胀压力,减少初级产品进口成本;但另一方面,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产品价格过快下跌。


  (二)近期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分析
  近期,政府审慎、灵活地对宏观政策进行了调整,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出台了4万亿元刺激经济计划,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等等。政策的实施将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1.经济增长信心增强
  9月份以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出现转向,但市场对政策调整力度仍存在疑虑。此次明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消除了市场对政策的不稳定预期,增加了社会对经济平稳增长的信心。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在政策出台后,指数大幅上涨,成交量明显放大,表明社会各界的预期正在改善。同时,中央政策的引导与示范作用将带动相关社会资金的投入,使经济活力进一步提高。

  2.政策拉动投资作用明显
  一是投资规模扩大将拉动GDP增长。政策提出,今年四季度将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这相当于上年四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10%,可拉动GDP增长近3个百分点。

  二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央行连续三次降息,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了企业贷款压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生产积极性。此外,降息及相关优惠政策对减轻购房贷款人利息负担、刺激房地产购买意愿,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也具有一定作用。

  3.政策实施对四季度生产的拉动效果尚不能充分显现
  本次调控政策力度空前,预计明年效果将全面显现,但四季度这些政策中部分措施作用可能不会太明显。一是财政政策中增值税转型措施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二是货币政策调整到实施效果显现一般需3-6个月时间。9月中旬开始降息,预计明年初将显效。三是目前已接近年底,部分投资项目的落实需要一定的时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到明年才能显现出来。


  (三)社会总需求扩张步伐继续放缓
  一是出口增长将持续回落。虽然近期政府为保证对外贸易平稳运行,适时、灵活地调整了相关贸易政策,如大范围上调产品出口退税率,降低或取消部分产品出口关税,对中小企业实施信贷支持等,但是,政策调整只能缓解当前外贸领域存在的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先后进入经济衰退而导致的外部需求收缩问题。

  人民币实际汇率保持升值趋势也对外贸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美国经济低迷,金融形势严峻,巨额救市计划使财政赤字快速上升,可能导致美元币值走软。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经济增长也在快速下滑,但是金融体系相对稳健、政策调整空间较大、经济运行情况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仍存在升值压力。汇率上升,将使许多处于微利状态的中国外贸企业出口更加困难,抑制中国出口增长。

  外贸订单的下降预示着中国出口将出现下降。第104届广交会到会境外采购商累计17.5万人,比去年秋季减少1.4万人,比春季减少1.7万人;出口成交额累计315.5亿美元,比上年秋季下降18.7%,比春季下降15.8%。其中,机电产品成交比上届下滑13%,纺织品服装订单数继续大幅减少,玩具行业订单仅为上年同期的1/3。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对外贸易交易会,广交会五年来首次出现成交额下降,预示中国未来出口形势将更为严峻,出口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趋恶化。

  基于上述分析,预计我国对外贸易总体仍将延续放缓趋势,出口增长17%左右。同时,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国内需求减少,进口增速也明显放缓,四季度降至16.3%,全年贸易顺差略高于上年,达到2730亿美元。

  二是消费保持平稳增长难度加大。四季度促进消费进一步提高的有利因素明显减少。(1)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热点退潮后,短期内很难形成其它消费热点;(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回落,证券市场深度调整导致资产收入缩水,社会消费能力将因此受到影响。(3)受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比较悲观,消费者信心下降。预计四季度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3%左右,实际增长17.5%左右。

  三是投资增长与前三季度持平。目前,扣除价格因素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5.1%,低于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5个百分点。四季度,在政策利好的影响下,投资增长将与前三季度基本持平,但经济运行中不利于投资提高的因素仍然较多:(1)房地产进入量价齐跌阶段,行业投资大幅缩减,钢铁、建材、化工等相关行业投资也将受到影响;(2)投资实际增长从2006年开始进入周期性下降阶段,目前仍处于调整区间;(3)企业利润下滑,社会投资热情降低,投资信心严重不足,不利于投资增长。尽管政府四季度增加投资12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4000亿元,但只有一部分在四季度能够形成投资完成额,另一部分将成为明年的投资完成额。基于以上因素,预计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维持在27%左右。


  (四)四季度经济增长面临继续下滑
  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加大了我国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的压力,下一阶段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四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将呈现出“增长继续放缓、价格稳步回落”的特点,预计四季度我国GDP增速将滑落到8%左右。

  1.工业过快下滑将成为GDP减速的重要原因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减缓至8.2%,是1999年以来同期工业生产的最低增速。目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接近50%,我国经济增长以工业为主要拉动力的特征十分明显。工业生产的快速下滑将直接导致GDP增长放慢。

  判断工业减速的理由:一是先行指数快速下降,表明四季度工业仍将下挫。作为经济增长先行指数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7、8月份PMI跌至48.4%(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收缩);9月份虽有所反弹,但10月份PMI大幅跌至44.6%,较上月回落6.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工业生产仍面临减速趋势。二是房地产汽车等需求持续放缓,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挫,导致工业企业盈利下降,经营困难。三是外需减缓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显现,10月份工业企业共实现出口交货值7089亿元,同比增长6.8%,低于外贸出口增速12.4个百分点。四是发电量、钢产量等关键指标呈现负增长,预示四季度工业生产面临严峻形势。10月份,发电量同比下降4.0%;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下降16.8%、17.0%和12.4%;汽车下降0.7%。

  当然,国家适时调整政策,采取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以及奥运短期影响因素的消除,有助于推动工业生产的增长。预计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

  2.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尽管近期宏观经济调控适度放松,利率与出口退税率等政策对改善企业经营条件具有积极作用,但四季度企业的经营状况仍难改善。一是经济继续减速,国内外市场需求进一步降低,企业产品供过于求的态势日益突出;二是工业品价格下跌趋势明显,企业效益更趋恶化;三是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力成本呈现刚性,企业用工成本缺乏弹性。预计企业利润将进一步下滑,部分行业亏损面将会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