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先觉者神奇抄底 大宗交易飙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7:01:21
先知先觉者神奇抄底 大宗交易飙升
大 中 小作者: 张勇 余德 共有0条评论发布日期: 2008-11-21
张勇 余德
  11月份以来,大宗交易日均成交量超过4000万股,环比大幅增长2.6倍,创出历史新高。今年四月至今,A股四次超7%的大幅反弹前夕,总能看到大宗交易系统这一具有股票批发性质的交易平台忽然热闹起来,尤其以11月初的这一轮反弹为甚。

神奇的出现总有一定的必然。

这被认为是中长期投资行为的动向。因此,无论是QFII还是私募股权基金(PE),通过大宗交易系统买入股票或许更多的是考虑到估值水平趋于合理、且能够更加方便地买到“便宜”的股票,以至于出现“神奇的抄底”。

“神奇”的大宗交易

11月第一个交易周的最后两个交易日,股市在1700点附近的历史低位窄幅整理,市场成交清淡。但在下午三点收盘后,另一个股市里却“暗流汹涌”。

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公开信息显示,在11月6日与7日两天,两市共发生50笔大宗交易,总金额高达13.93亿元,涉及股票均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深发展A、万科A等大盘蓝筹。

令人称奇的是,11月10日,也就是巨额大宗交易完成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大涨7.27%,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连续上涨,截至20日,上证指数已比10日高出13%。很明显,此前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购入巨额股票的机构们在短期内就实现了高额收益。

而9月19日和22日两天,大盘连着大涨17%,反观9月的大宗交易,两市合计成交达到4.02亿股。

由于参与反弹前大宗交易的营业部席位多为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长期出没之地,于是QFII成功抄底A股的声音再次出现。

“QFII的身影再明显不过。”上海大智慧公司专项部总经理尹铭通过分析交易信息发现,目前大宗交易最为活跃的都是QFII和机构历来集中的席位,例如瑞银证券、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广发证券北京建外大街营业部等。

然而,“这并不像是在证券市场高抛低吸。”在同样关注着大宗交易的天津德厚基金管理公司股权投资部总经理郭荣看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买入股票应该是一种中长期投资,“或者说应该是价值投资,短暂的上涨并不是机构们在大宗交易市场买卖的目的。”

“其实卖方无非是各类解禁后的上市公司大小非流通股股东,而买方也肯定是机构。”尹铭认为,由于大宗交易的特殊性,非机构投资者不太可能成为大宗交易的买方,不过这种交易方式很早就存在,之所以现在机构才“热衷”于此,这其中也有一些“巧合”。

主动的买家

“如果没有大小非这一特殊群体,恐怕大宗交易平台热闹起来还要等上一段时间。”东方证券资管部的一位管理人员指出,大小非的持股成本相当低,即使股市再下跌一定幅度,大小非的减持欲望依然强烈,而作为买方,如果希望在目前这一阶段实现一定规模的战略性建仓,又不惊动市场,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从“大卖家”手里拿货。

于是,大宗交易平台这一需要一对一撮合的柜台性质交易系统获得关注。

不过,为什么大宗交易的热络总在股市大反弹前后——“这取决于买方市场,任何时候大小非的套现欲望都不会减退,只有等买家肯买了交易才能达成。”

上述东方证券的人士认为,股市估值水平进入到机构认定的合理区域,大宗交易市场才能成交活跃,而与此同时,二级市场也同样因为价格超跌而有了反弹的契机,而这也就是尹铭所说的巧合。

或许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截止11月20日,上海市场A股平均市盈率为16.14倍,B股为11.35倍。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数据则显示,至今年10月底,深圳A股平均市盈率为16.92倍,B股为6.89倍。

近期将主要投向转移至通过大宗交易等方式收购大小非的天津德厚基金执行合伙人黄浩就指出,估值水平的大幅滑落是促使他们关注大宗交易市场的主要因素,“原来我们做上市前公司的股权,介入的价格基本是14-15倍市盈率,而这还需要面临是否上市和流动性的风险,但现在,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经下跌到这个水平,我们自然会选择转移投资方向。”

根据郭荣与东北证券一同研究的统计数据显示,以2008年10月24日收盘价格计算,有79家上市公司,只要有1.1亿元的资金,就可成为沪深两市79家上市公司中的任意一家的第一大股东,而如果有0.5亿元,则有449家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可做选择。

因此,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QFII和PE收购大小非的动力所在,事实上,除德厚资本外,还有不少PE也已经开始琢磨通过大宗交易市场收购大小非了。

据悉,由一群浙江企业组合起来的并购私募股权基金,即将在11月底成立,这家暂名为盛盈投资的PE将由浙江华睿投资来管理,注册资本2亿元,投资目标已经明确得定为通过大宗交易等方式收购上市公司大小非。

而至于大宗交易与二级市场反弹的关联,“我宁愿把这看作是压力减轻之后的一种情绪释放。”上述东方证券的人士告诉本报,大宗交易的成交一方面减少了大笔抛单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冲击;另一方面也透露出机构对股价的信心,因此“当市场将大宗交易当做是乐观的信号时,股价自然会有上涨的反映。”

同时,“一般来说大宗交易的价格都是实现谈好在一个区间里,等股价进入这个区间才会去大宗交易平台‘办手续’。”因此,东方证券的人士认为,机构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完成交易的时间与大盘的反弹很多时候是有巧合的,并不是机构有多神奇,更谈不上提前知道消息。

股票批发

不过,大宗交易平台始终与二级市场交易有不同。

大宗交易是指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证券买卖单笔申报数量或交易金额达到交易所相关规定,并通过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实施的交易。按照规定,大宗交易要求单笔成交数量在50万股以上或者金额在300万元(A股)以上,交易在二级市场连续竞价结束后进行集中竞价。

“这就像是一个股票的批发市场,成交量大,价格可以打折,交易费用也可以打折,但关键在于需要有人牵线。”海通证券投行部门的一位高级经理介绍说,大宗交易平台具有柜台性质,“在双方成交前,其实都是面对面谈好价格了。”

而根据本报了解,以券商而代表的“掮客”们实际上成为大宗交易平台的主导力量。

在券商投行领域资源广泛的郭荣就告诉记者,许多投行的朋友会向他们推荐大小非项目,而他相信德厚将要收购的大小非也将会从投行推荐的项目中确定。

事实上,大宗交易市场之前都较为冷清,而为了让这个平台热闹起来,交易所尽其所能,在交易费用上大做文章,并且组织专场业务让买家能够更加关注大宗交易平台。

2008年6月,上证所联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上海分公司,对大宗交易费用进行优惠,比例高达90%。“我们自己也做过‘媒婆’,就是为了让大宗交易更活跃一些。”上海证券交易所一位内部人士半开玩笑得说。

“不过,估计现在可以不搞优惠了,也不用我们来组织了。”上述上证所内部人士表示,由于目前市场估值已然让不少机构接受,大宗交易从8月份开始逐渐活跃,而目前几乎没有通过专场业务撮合的成交了。先知先觉者神奇抄底 大宗交易飙升
大 中 小作者: 张勇 余德 共有0条评论发布日期: 2008-11-21
张勇 余德
  11月份以来,大宗交易日均成交量超过4000万股,环比大幅增长2.6倍,创出历史新高。今年四月至今,A股四次超7%的大幅反弹前夕,总能看到大宗交易系统这一具有股票批发性质的交易平台忽然热闹起来,尤其以11月初的这一轮反弹为甚。

神奇的出现总有一定的必然。

这被认为是中长期投资行为的动向。因此,无论是QFII还是私募股权基金(PE),通过大宗交易系统买入股票或许更多的是考虑到估值水平趋于合理、且能够更加方便地买到“便宜”的股票,以至于出现“神奇的抄底”。

“神奇”的大宗交易

11月第一个交易周的最后两个交易日,股市在1700点附近的历史低位窄幅整理,市场成交清淡。但在下午三点收盘后,另一个股市里却“暗流汹涌”。

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公开信息显示,在11月6日与7日两天,两市共发生50笔大宗交易,总金额高达13.93亿元,涉及股票均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深发展A、万科A等大盘蓝筹。

令人称奇的是,11月10日,也就是巨额大宗交易完成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大涨7.27%,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连续上涨,截至20日,上证指数已比10日高出13%。很明显,此前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购入巨额股票的机构们在短期内就实现了高额收益。

而9月19日和22日两天,大盘连着大涨17%,反观9月的大宗交易,两市合计成交达到4.02亿股。

由于参与反弹前大宗交易的营业部席位多为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长期出没之地,于是QFII成功抄底A股的声音再次出现。

“QFII的身影再明显不过。”上海大智慧公司专项部总经理尹铭通过分析交易信息发现,目前大宗交易最为活跃的都是QFII和机构历来集中的席位,例如瑞银证券、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广发证券北京建外大街营业部等。

然而,“这并不像是在证券市场高抛低吸。”在同样关注着大宗交易的天津德厚基金管理公司股权投资部总经理郭荣看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买入股票应该是一种中长期投资,“或者说应该是价值投资,短暂的上涨并不是机构们在大宗交易市场买卖的目的。”

“其实卖方无非是各类解禁后的上市公司大小非流通股股东,而买方也肯定是机构。”尹铭认为,由于大宗交易的特殊性,非机构投资者不太可能成为大宗交易的买方,不过这种交易方式很早就存在,之所以现在机构才“热衷”于此,这其中也有一些“巧合”。

主动的买家

“如果没有大小非这一特殊群体,恐怕大宗交易平台热闹起来还要等上一段时间。”东方证券资管部的一位管理人员指出,大小非的持股成本相当低,即使股市再下跌一定幅度,大小非的减持欲望依然强烈,而作为买方,如果希望在目前这一阶段实现一定规模的战略性建仓,又不惊动市场,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从“大卖家”手里拿货。

于是,大宗交易平台这一需要一对一撮合的柜台性质交易系统获得关注。

不过,为什么大宗交易的热络总在股市大反弹前后——“这取决于买方市场,任何时候大小非的套现欲望都不会减退,只有等买家肯买了交易才能达成。”

上述东方证券的人士认为,股市估值水平进入到机构认定的合理区域,大宗交易市场才能成交活跃,而与此同时,二级市场也同样因为价格超跌而有了反弹的契机,而这也就是尹铭所说的巧合。

或许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截止11月20日,上海市场A股平均市盈率为16.14倍,B股为11.35倍。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数据则显示,至今年10月底,深圳A股平均市盈率为16.92倍,B股为6.89倍。

近期将主要投向转移至通过大宗交易等方式收购大小非的天津德厚基金执行合伙人黄浩就指出,估值水平的大幅滑落是促使他们关注大宗交易市场的主要因素,“原来我们做上市前公司的股权,介入的价格基本是14-15倍市盈率,而这还需要面临是否上市和流动性的风险,但现在,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经下跌到这个水平,我们自然会选择转移投资方向。”

根据郭荣与东北证券一同研究的统计数据显示,以2008年10月24日收盘价格计算,有79家上市公司,只要有1.1亿元的资金,就可成为沪深两市79家上市公司中的任意一家的第一大股东,而如果有0.5亿元,则有449家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可做选择。

因此,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QFII和PE收购大小非的动力所在,事实上,除德厚资本外,还有不少PE也已经开始琢磨通过大宗交易市场收购大小非了。

据悉,由一群浙江企业组合起来的并购私募股权基金,即将在11月底成立,这家暂名为盛盈投资的PE将由浙江华睿投资来管理,注册资本2亿元,投资目标已经明确得定为通过大宗交易等方式收购上市公司大小非。

而至于大宗交易与二级市场反弹的关联,“我宁愿把这看作是压力减轻之后的一种情绪释放。”上述东方证券的人士告诉本报,大宗交易的成交一方面减少了大笔抛单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冲击;另一方面也透露出机构对股价的信心,因此“当市场将大宗交易当做是乐观的信号时,股价自然会有上涨的反映。”

同时,“一般来说大宗交易的价格都是实现谈好在一个区间里,等股价进入这个区间才会去大宗交易平台‘办手续’。”因此,东方证券的人士认为,机构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完成交易的时间与大盘的反弹很多时候是有巧合的,并不是机构有多神奇,更谈不上提前知道消息。

股票批发

不过,大宗交易平台始终与二级市场交易有不同。

大宗交易是指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证券买卖单笔申报数量或交易金额达到交易所相关规定,并通过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实施的交易。按照规定,大宗交易要求单笔成交数量在50万股以上或者金额在300万元(A股)以上,交易在二级市场连续竞价结束后进行集中竞价。

“这就像是一个股票的批发市场,成交量大,价格可以打折,交易费用也可以打折,但关键在于需要有人牵线。”海通证券投行部门的一位高级经理介绍说,大宗交易平台具有柜台性质,“在双方成交前,其实都是面对面谈好价格了。”

而根据本报了解,以券商而代表的“掮客”们实际上成为大宗交易平台的主导力量。

在券商投行领域资源广泛的郭荣就告诉记者,许多投行的朋友会向他们推荐大小非项目,而他相信德厚将要收购的大小非也将会从投行推荐的项目中确定。

事实上,大宗交易市场之前都较为冷清,而为了让这个平台热闹起来,交易所尽其所能,在交易费用上大做文章,并且组织专场业务让买家能够更加关注大宗交易平台。

2008年6月,上证所联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上海分公司,对大宗交易费用进行优惠,比例高达90%。“我们自己也做过‘媒婆’,就是为了让大宗交易更活跃一些。”上海证券交易所一位内部人士半开玩笑得说。

“不过,估计现在可以不搞优惠了,也不用我们来组织了。”上述上证所内部人士表示,由于目前市场估值已然让不少机构接受,大宗交易从8月份开始逐渐活跃,而目前几乎没有通过专场业务撮合的成交了。
现在这市场,大宗交易平台的卖单都是大小非以跌停价挂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