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台湾1895有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1:45:56
[:a5:] 非常想知道刘铭传、唐景松、刘永福、冯子材几位在剧中的的写琐碎细节是否真的存在过。特别是刘永福与冯子材是否是儿女亲家。唐景松是否真的是首先向有关部门要求招抚刘永福,并打算打算自费去越南。

我觉得这四人真的是晚清最后30年的救命稻草啊![:a5:] 非常想知道刘铭传、唐景松、刘永福、冯子材几位在剧中的的写琐碎细节是否真的存在过。特别是刘永福与冯子材是否是儿女亲家。唐景松是否真的是首先向有关部门要求招抚刘永福,并打算打算自费去越南。

我觉得这四人真的是晚清最后30年的救命稻草啊!
其他网上摘录来的,唐景松介绍,与电视剧非常吻合,《请缨日记》小学时期看有关历史书籍的时候的确看到参考书目中列出的大名。


最后的台湾巡抚——桂林人唐景崧

--------------------------------------------------------------------------------

http://www.gxnews.com.cn    2004年06月03日12时48分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图为唐景崧,时任台湾巡抚。台湾被割让时被台湾士绅推举为“台湾民主国”总统。

广西,简称桂,桂剧,是广西最有代表性的戏剧之一。

说到桂剧,不能不提及唐景崧。可以说,他是桂剧的开创者,是他,把桂北的地方戏和中国的皮黄戏曲相融合,亲自写剧本编曲,亲自组建戏班子登台演出,开创了桂剧一片天地。桂剧几经兴衰,流传至今,唐景崧的功劳不可抹煞。

烟雨迷蒙的桂北暮春,桃李绽放,柳树抽芽,为了探寻唐景崧与桂剧的起源,我和几位桂剧界的朋友冒雨从桂林奔赴灌阳,作一番考察。史籍上记载:唐景崧,字惟卿,灌阳新街乡江口村人,咸丰辛酉科解元,同治年间与其弟景崇、景封先后考中进士,被选入京城翰林院。故灌阳有“一县八进士,同胞三翰林”之称。

我们的车子在江口村边停住,一行人在县文物所文所长带领下步行进入江口村。村子位于灌江边,有一条小河从山里汩汩流出,汇入灌江。河边多奇石,形状嶙峋,河上一道石拱桥,似一道彩虹横跨小河两岸,颇有点小桥流水人家的韵致。村中有“唐氏宗祠”,是唐景崧当官后寄银子回家乡所建,原为族人居住,现作为文物将住户迁出,加以修葺保护。唐景崧一生大起大落,富有传奇色彩,他中进士后入翰林院庶吉士,后到吏部当了一个相当于科级干部的小官,平平庸庸干了近20年,每日上朝点卯,回衙署无所事事聊大天。闲暇时出入八大胡同繁华花柳地,听戏度曲,饮酒狎妓,风流倜傥。

似水流年,一个没后台没背景的广西才子的灵气才情在官场与风流场中几乎消磨殆尽。突然风云变幻,列强侵略中国,法国殖民者占领越南,威胁广西,朝野震动,清政府慌了手脚。唐景崧却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上书朝廷,请缨出征。当时,唐景崧正在京城迷恋一个徽州名妓李苹香,两人琴瑟共鸣情投意合,但机遇来临,男子汉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盖过了儿女情长。唐景崧激情澎湃,慷慨吟诗:

狼星悬焰自西方,又见烽火到雒王。

可有大力平敌寇,已无神弩出安阳。

何人更下求秦策,说客将治使越装。

宣是唐衢轻痛哭,乡关消息近苍黄。

人生需要舞台,没有舞台,纵有抱负才艺也没处发挥,无法体现人生的价值。而舞台是靠人竞争而上的。唐景崧登上中法战争这一特殊舞台,上演家国兴亡的大戏。他在光绪九年进入越南,凭老乡情和三寸舌游说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加盟抗法阵营,一举成功。之后,唐景崧辅佐刘永福,决战纸桥,击毙法军北圻舰队司令李威利上校,后又与云贵总督岑毓英联手,取得了临洮、宣光大捷。

中法战争结束,唐景崧有功封台湾省道台,后升任布政使,为清驻台湾最高行政长官。甲午战争,清军大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给日本。台湾民众激愤,公推唐景崧为首,与刘永福一道率全岛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然而,热血并不能阻挡日军的军舰大炮,清军节节败退。唐景崧在危急关头不愿把生命投入最后的血战,而是选择怀抱印信化装登上德国轮船逃回厦门。轰轰烈烈一场戏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

社会政治的戏唱完了,只有返回家乡唱唱皮黄戏。唐景崧渡海返回内地,被免罪解职,一袭青衫回到灌阳时,已经54岁。一生风流过、振奋过、辉煌过、落魂过,和许多中国文人一样,怀着“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投身社会大戏台的角逐争斗,渴望建功立业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然而,风诡云谲,世事变幻,唐景崧摔了跟斗呛了水,落魄得灰头土脸回来了。从儒家的“入世”变为道家的“出世”,唐景崧似乎把一切都参透了,其实他什么也参不透,只有三杯两盏淡酒发点感慨而已。


唐氏宗祠——急待保护

唐景崧回到故乡后,耐不住寂寞,便仿照北方京戏的形式,自己动手编写戏曲剧本,招募湖南广西一带的艺人乐师,定曲牌,谱乐曲,用桂林话演唱,堂而皇之打出“桂剧”招牌。广西的桂剧,就这样正式产生了!颇有积蓄的唐景崧自掏腰包,建戏台,搭戏棚,创办“桂林春班”。锣鼓一响,生旦净末丑公侯将相粉墨登台,甩水袖,亮身段,一段高腔声遏行云。真个是“戏剧小天地,人生大舞台”啊,社会大舞台未演完的壮怀激烈,化作了桂剧的低吟浅唱……

我们来到月岭村,这是灌阳唐氏宗族聚居的大村子,明清建筑,青砖碧瓦,庭院深深。唐景崧解职后曾在此居住写戏排戏,大号“绍夫公祠”的古戏台历经沧桑后依然存在。桂剧,就是从这里走向桂林,走到柳州、南宁,还到过京华《拾玉镯》,风光了一把,这个古戏台也算是梦开始的地方。唐景崧后来带戏班子到桂林五美堂居住,晚年整理出版了记录人生大戏的《请缨日记》,还将创作的桂剧剧本结集付印,名为《看棋亭杂剧》,收录了《诗畸》《谜拾》等桂剧剧本。在书的扉页,唐景崧自己撰了一副对联:纵然局外闲身,每到关怀惊劫急;多少棋中妙着,何堪束手让人先!

这分明是一个官场失意文人的无奈。

无奈也罢,生命还要继续下去,不能叱咤风云,只有唱唱皮黄,过过戏瘾。想不到人生的戏变幻无穷,“无心插柳柳成荫”,唐景崧不经意而为之的戏文却因为百姓的娱乐需要而留存下来,延续至今。而那些与他同时代比他官运亨通财运亨通的人,现在谁还记得他们?

或许,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今天榕湖边靠五美路的唐景崧编桂剧铜像






唐景崧书法
说道台湾1895,我还以为是要研究黄遵宪呢。
唐景松是否真的是首先向有关部门要求招抚刘永福,并打算打算自费去越南。


系这样滴~~~~
丘逢甲回台抗日是哪一年?貌似他和唐景崧 闹了很大的矛盾
刘永福黑旗军战斗力的真实情况,见下面纸桥大捷杀敌数与敌我阵亡比例。


1873年11月,以法王附马安邺为领头的法国侵略军战领河内后,应越南阮氏王朝的求援,刘永福率黑旗军在河内城外与法国侵略者交战,这是刘永福黑旗军首次与法军交战。而一个月之前,安邺曾以士兵80名,打败越南守军7000人,占领河内城。他满以为如此的以少胜多的战斗会重演。刘永福深知,面对装备精良的侵略者,只能以计取胜,不可硬拼挫敌。于是刘永福“设伏以诱斩安邺,覆其全军”。刘永福在河内重创法军,阵斩安邺,打破了法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长了中越人民的志气,灭了侵略者的威风。从此之后,刘永福“名传遐迩”,黑旗军声威远播。越南阮氏王朝则封刘永福为三宣副提督,命他镇守宣光、山西和兴化。刘永福的黑旗军因此开始得到中越两国王朝的承认,成了在越南抵抗法国殖民统治者的重要力量。

      1882年3月(清光绪八年二月),法国为了占有越南北部并强迫开放红河,指其驻交趾支那舰队司令李威利率法军500余人卷土重来,于4月25日以武力强占了河内。在越南统治者的求援下,刘永福再次率黑旗军2500人开往抗法前线。1883年5月10日(光绪九年四月初四),在河内郊外,刘永福向法军侵略者送去“战书”,痛斥“法寇……奋其诈谋,逞其凶暴,无土地不垂涎,无财税不思恣噬”的贪婪本性;声言“本将军誓率三军,歼尔丑类”,决心“为越南削平敌寇”,“为中国捍蔽边疆”;并“约以旬日,共决雌雄”。这些掷地有声、气壮山河的誓言,大大地鼓舞了中越群众,那些对抗法怀有疑虑之心的越民,也对黑旗军“奉箪壶惟谨”。5月19日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与李威利为领头的法军在河内城西的纸桥展开激战,战斗场面十分惨烈。刘永福的右营管带杨著恩在激战中被炮弹洞穿两股,仍坐地指挥战斗。继而右手中炮折断,则以左手开枪击敌,毙伤敌人十余人。最后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法军秉机向刘永福亲率的中军冲锋杀来,被前营管带黄守忠军迎头痛击。此时此刻左营管带吴凤典率伏兵杀出,猛冲敌阵。法军被前后夹击,阵势大乱。黑旗军秉胜从四面进逼,用大刀、长矛奋力砍杀。法军一片慌乱,有的弃械丢戈,狂奔乱窜;有的呆若木鸡,引颈就戮。战斗中李威利中枪落马,脱帽跪地求饶。“顷刻间已被脔割,寸肤不留。”经过半天的战斗,又以法军的惨败而告终。法军的残兵败将只好龟缩在河内城里,“夜辄自哗,惊呼黑旗来,敌胆已落”。

      刘永福黑旗军纸桥大捷,战果辉煌,综计“毙敌酋李威利导军官五人,匪党二十三名,教匪一名。 毙四卷匪首一名,三圈匪首一名,匪堂八十余名,伤数甚多”。另夺获洋枪、马匹、刀剑、鼓角、时辰表、千里镜等不可胜数。捷报传出,边关欢动。而黑旗军“右营管带杨著恩,右营哨长何承文,左营哨长陆天球俱阵亡。左营管带吴凤典被炮重伤。计死亡勇丁四十七名,受伤五十五名”。 刘永福的黑旗军以劣势装备,屡败武装优良的敌人,充分表明了全军将士的同仇敌忾,英勇善战,极大地鼓舞了中越人民抵抗法国侵略者的信心。李威利的助手马罗尔在法军惨败以后,撰写所谓《李威利远征记》,谈到刘永福和黑旗军时说:“黑旗军是广西的一个叛变的残余,被逐出中国。……黑旗军很勇敢,由一位有精力的领袖刘永福指挥。……在黑旗军身上,找到一种足以反对我们的可怕力量。”

      刘永福在纸桥战胜法国侵略者后,越南统治者又一次得以从法国的压迫中解脱出来,于是改封刘永福为三宣提督,以酬其率军帮助抗法之功劳。
其实,我最欣赏这部剧的地方是它没有像《走向共和》那样,为李鸿章涂脂抹粉!这里面的李鸿章才是真实的李鸿章,他没有左宗棠的虎气和傲气,他只能算是一只狐狸,看他在中法谈判时的表现,纯粹就是狐假虎威!最后,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朱学勤就是一条狗!
光绪如果能够向对待翁那样对李文忠公,很多事情执行起来就会阻力小一些。李在官场跌打滚爬多年,岂是翁可以相比的?
]]
要是光绪能重用李,那翁为首的清流岂不是连个军机行走都不一定有了。再说李受重用,那老佛爷的园子还不一定有了。
另外历史记载,冯子才、刘永福都是天地会分子出身,冯子才是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前一年参加天地会起义,然后不久就被清朝招安。刘永福是在太平天国快灭亡的时候参加广西天地会起义的,然后再清军的追剿下到越南的,而追缴他的就有广西提督冯子才。;P
对主要角色评价

:( 另外如果刘铭传不死或者刘铭传到北洋任职,或许历史会改变的,丁汝昌虽然会用人,但是自身才识不足啊。唐景松虽然很有战略眼光,每每能乌鸦嘴说中结局,但是他的胆识不够,有才识但是无胆无能。刘永福倒是有才有胆有能,但是他的独特的出身注定他没有实力。邓世昌、刘步蟾没有经过真实的战争历练,有才识有胆气,但是没有实践没有把握全局的历练。

李鸿章,则是那句成也XX败也XX,头脑混沌而已。

醇亲王有才识但是没有能力,能听人言,但是缺主见,和他的两个儿子光绪和载丰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三个人。

恭亲王鬼子六与李鸿章半斤八两。

左宗棠,如果不死,或有可为。

最倒霉的人唐景松、刘永福,曾立不世之功,却也遭了旷世之败,非其不能也,实在是时不济也。

另据历史记载以及后人回忆,唐景松与刘永福的嫌隙在越南就已经出现,在山西之败中,请君溃逃,唐景松拐走了刘永福的手下大将和一营兵。后来刘永福协防台湾,若唐让刘统管军事全局,唐依然坐后勤和参谋,结局可能会好很多。但是当时唐职务已经高于刘,唐不准许刘插手北部防务,以至于割台消息到了之后北部清军哗乱抢劫街市唐毫无能力制止。:Q
看这电视就一感觉

清朝皇帝都是好的   
大日本皇军是强大的
德国 英国 米国 都是亡亚洲之心不死的

大东亚共荣圈应该早点建
这样世界就和谐了
原帖由 xcxy 于 2008-11-14 23:18 发表
[:a5:] 非常想知道刘铭传、唐景松、刘永福、冯子材几位在剧中的的写琐碎细节是否真的存在过。特别是刘永福与冯子材是否是儿女亲家。唐景松是否真的是首先向有关部门要求招抚刘永福,并打算打算自费去越南。

我觉得 ...



看过台湾首任巡抚么  也是刘德凯演的啊  里面很多琐碎的事情和这个戏里的比 如何
能救晚清的人 不存在   明那么烂 张居正的出现是在中后期 而且皇帝不管事     清那么烂  一个左宗棠作用有限  而且西太后很喜欢管事  

20多做寡妇 不到40儿子又死了  心理变态  更年期长点 都是合理的
对普遍习惯于极端看问题的国人实事求是是很难的!慈禧太后诸多不是,但是在保全新疆的问题上她还是最后方针的定夺者。

而且冲某些方面来讲,经过洋务运动十多年并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镇压太平天国、平定新疆之后,清朝军队实际上已经有一定的对抗列强的能力。但是对许喜欢极端看问题的国人显然意识不到这一点,在对方战争中的那些失败根本不是实力问题而是决心问题。张佩纶如果决心大一些,不受“衅不我开”限制,他根本不会失败!孤拔的死亡按照历史的记载实际上是长江口一个炮台鬼使神差在孤拔乘舰刺探敌情时一炮命中的,这说明那个年代的清军在装备上已经有极大地改善。冯子材以民兵为主的萃军在镇南关大战的时候开战不久地上就急了遗存后的弹壳。这也是一个例证。
倒推是很荒谬的
不能说某些昏君做了一件好事 然后就说他其实不是昏君

且不用去证明这件好事 他是赶巧碰到了 还是真心想做
因为他主要还是坏的

希特勒的画画的不错,我们评价他的时候,也没有人拿这个出来给他添光.
这不是极端不极端的问题 而是这个坏人的本质决定的


西太后放在和平年代 也不会是个好皇帝 这样就可以了

至于诸多例证  北洋 马尾 中法  都很说明问题
不知道是谁荒谬!你那希特勒比慈禧难道意思是欧美列强打的好咯?;funk 你无愧于喜欢极端思维的称号!

慈禧昏庸但是你并不能否定其在评定新疆问题上的作用!这是铁钉的事实!

而本人也从来没说因此她就不昏庸了!;P
老佛爷想去做武则天、孝庄式的人物,可最后成了一个比吕后都不如的角色。但是在新疆和创建北洋水师最初阶段还是做了点好事情的。可是私欲太强了,容不得权利的旁落,最后害人害己
原帖由 寻星者 于 2008-11-19 16:45 发表
老佛爷想去做武则天、孝庄式的人物,可最后成了一个比吕后都不如的角色。但是在新疆和创建北洋水师最初阶段还是做了点好事情的。可是私欲太强了,容不得权利的旁落,最后害人害己



这是持平之论,客观的评价。
原帖由 xcxy 于 2008-11-19 09:24 发表
不知道是谁荒谬!你那希特勒比慈禧难道意思是欧美列强打的好咯?;funk 你无愧于喜欢极端思维的称号!

慈禧昏庸但是你并不能否定其在评定新疆问题上的作用!这是铁钉的事实!

而本人也从来没说因此她就不昏庸了 ...



换道光呢?  换嘉庆呢?   一个垃圾难得没有防碍一件好事的进行,难道她就有功了? 否认她有功就是极端思维?
居然还能说 慈禧在北洋水师上的进步作用................

您很强大   您应该去教委提议 以后说汪兆铭的时候 顺带把他以前做反清义士的那段稍上  以后说希特勒 一定要讲讲他在绘画领域的成就  说天启帝 就要讲他木工做的好

否则  就是  极端思维  就是不可取 ;P
[:a9:] 事实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非黑即白不是极端什么是极端?汪精卫在辛亥革命前后当然是革命党的干将,难道要像文革期间一样把犯了错误的林彪打个永世不得翻身?难为革命小将们咯!但是那是70年代初!现在我们已经是客观看问题的年代!
慈禧是做了许多坏事,这点没有人能够否认。可是在北洋水师刚创建之时,要使没有慈禧的首肯和默许,老李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建成当时东亚第一的海军。
当然在这之后,慈禧以海防的名义给自己修园子是她私欲极强的一个表现。那也不能抹杀她在建北洋之初,她对李鸿章的支持。同样的,李鸿章在北洋水师的问题也功也有过,他一手建立了中国近代最有实力的海军,可他也有意无意把北洋当作自己的“私军”,以至于在甲午的时候,大清于日本间战争变成了北洋与日本间的战争
定远
唉,痛心哦
]]
原帖由 寻星者 于 2008-11-19 21:46 发表
当然在这之后,慈禧以海防的名义给自己修园子是她私欲极强的一个表现。那也不能抹杀她在建北洋之初,她对李鸿章的支持。同样的,李鸿章在北洋水师的问题也功也有过,他一手建立了中国近代最有实力的海军,可他也有意 ...

湘军普遍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深刻,大都属于文化人,传统观念比较深,而淮军的文化素质和家国观念未必有湘军那么深。所以中国军阀的起源在湘军,但真正意义上把军队视为私有的还是从淮军开始
孙燕所言大体不谬,不过大环境的威力不是少数个体可以抵抗的。唐景松在抗法战争中算是不错吧,可是到了甲午也作逃兵了。:(
这只能说,同样是君主,清朝的皇帝在学“之乎者也”、“十全武功”。小日本的天皇在实验室里学西学~~这个差距,就是把李鸿章给换成俾斯麦都没法改变
9楼那图,大日本帝国皇军近卫师团用的什么步枪?跟最后的武士里边用的一样?
再问一遍一个垃圾难得没有防碍一件好事的进行,难道她就有功了? 否认她有功就是极端思维?
;P 不怪你不怪你!传统教育就是这么着,所以你理解不了不是你的错!

希特勒,是恶魔,所以他的一切都是垃圾。不过为什么你会知道他的绘画功底呢?看来你还是很实事求是嘛!我怎么没看出他绘画功底啊?;P 那时谁说他绘画由一些门道啊?

当然我听说他音乐有一些门道才是真的。

另外他在军工的规划在闪电战的谋划上还是有一点见解的。

当然如果你认为我认为他不是法西斯,那你认为我认为什么呢?;P

逻辑!逻辑!

我正是要否定你说的那个不合理的逻辑,所以我在说的!你自己不明白么?

不明白不是你的错!但是也不是我的错!那是谁的错?;P
直接回答:

一个垃圾难得没有防碍一件好事的进行,难道她就有功了? 否认她有功就是极端思维?
废话,早就说你有极端思维不是你的错了,你纠缠什么?你理解能力不是很好么?[:a9:]
怎么就不敢直接回答呢?
原帖由 xcxy 于 2008-11-19 09:24 发表
不知道是谁荒谬!你那希特勒比慈禧难道意思是欧美列强打的好咯?;funk 你无愧于喜欢极端思维的称号!

慈禧昏庸但是你并不能否定其在评定新疆问题上的作用!这是铁钉的事实!

而本人也从来没说因此她就不昏庸了 ...



眼睛不好还是怎么的?已经说了这是传统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这种毛病,我高中之前也是这么着![:a9:]
当初放〈走向共和〉时我就说过了,观历史的话,不管是慈禧还是光绪,如果不是在封建王朝末世的话,他们还是真能称得一代名君名后。不管从勤政角度还是对人材方面,都可以这么说,清朝末期,人材济济就是明证。但是时候到了,王朝末世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真把派左宗堂派去就能解决问题吗?贤臣明君就能解决国家整体堕落吗?时也势也。
原帖由 de9000 于 2008-11-21 09:11 发表
当初放〈走向共和〉时我就说过了,观历史的话,不管是慈禧还是光绪,如果不是在封建王朝末世的话,他们还是真能称得一代名君名后。不管从勤政角度还是对人材方面,都可以这么说,清朝末期,人材济济就是明证。但是时 ...


是的,我提到了张佩纶、唐景松的遭遇就大体如此。
说句不好听,当时整个中华民族都应该反思下,为什么几乎同时开始中日的“洋务运动”,到最后,使小日本成了列强,而我们成了被列强进一步瓜分的对象。当然做为统治阶级的慈禧和光绪要付上绝大部分的责任,可也不能说除了他们是坏人,剩下的人就没有责任了。
原帖由 de9000 于 2008-11-21 09:11 发表
当初放〈走向共和〉时我就说过了,观历史的话,不管是慈禧还是光绪,如果不是在封建王朝末世的话,他们还是真能称得一代名君名后。不管从勤政角度还是对人材方面,都可以这么说,清朝末期,人材济济就是明证。但是时 ...

人才是不少,可是内讧就更多了,湘淮之争、清流与北洋、朝廷和地方督抚之间的扯皮~~
好一个“王朝末世”,什么都错可以饶!好一个“王朝末世”,什么羞都可以遮!好一个“王朝末世”,什么耻都可以恬!好一个“王朝末世”,什么罪都可以恕!好一个“王朝末世”,什么约都可以签!好一个“王朝末世”,什么案都可以翻!好一个“王朝末世”!什么血泪都可以忘!
你是中国人吗!在哪读的书!一帮子恬不知耻,寡廉鲜耻的狗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