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内需不能只靠修铁路 忌照搬美国老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8:59:43
拉动内需不能只靠修铁路 忌照搬美国老经验2008年11月07日   来源:南方日报   陈枫 李长虹 闫维

    应对金融海啸,中国如何拉动内需?广东发展模式如何转型?如何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惠及农村……昨天在惠州举行的“惠民之州”高峰论坛上,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针对当前热点,纷纷建言献策。

    本报讯针对此前社会上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议论和担忧,著名农村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专门澄清说,当前农村土地政策还是以稳定为主,地方政府不能把土地流转当成政绩,强迫农民“卖地”。他建议,惠州可在全国首先给农民发土地承包权证书,消除农民顾虑,保护农民权益。这个建议当场得到惠州方面的积极响应。      

    拉动内需不能只靠修铁路      

    在金融海啸引发全球经济萧条、出口萎缩的当下,扩大内需成为普遍呼声。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王占阳教授指出,不能照搬美国上世纪40年代罗斯福新政大搞高速公路、摩天大楼等基建的做法。这样拉动内需,结果经济发展速度虽然保住了,但过后发现内需还是没有真正拉动,老百姓还是把钱存在银行,经济竞争力还是不行。为什么呢?关键在于美国当时的社会保障已经比较完善,国民敢消费。而我国现在的社会保障还比较落后,老百姓担心孩子读大学要花钱、生病养老要花钱,只能老老实实把钱存在银行。

    所以这次拉动内需不能只靠修铁路,重点应该放在公共财政投资民生,放在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等领域的投资,让老百姓逐渐消除后顾之忧,才敢花钱消费。      

    “不能把土地流转当政绩”      

    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媒体报道焦点,有人甚至提出“土地私有化”。昨天,于建嵘对此作出廓清。

    他明确指出,很多媒体和一些理论家的解读有偏差。其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点是农村承包经营权稳定不变,而土地流转其实早已有之。一些人认为,农民要致富,就要规模经营,土地就要流转集中,但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当前农村土地政策还是以稳定为主,政府千万不能把土地流转当成政绩硬推,千万不能为了所谓的“农民增收”,而剥夺他们的土地,把他们赶到城市,却找不到工作,沦为无产者。

    他说,这一个月来他走访了很多省,不少农民很担心政府以土地流转之名,把他们的土地“拿”走。建议政府给农民发土地承包权证,解除他们的忧虑,给他们可预期的利益保证。

    这个观点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同。省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认为,要吸取历代土地私有化最终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农民赤贫造反的历史教训,慎重对待土地流转,保护农民的意愿和利益。

    中山大学税收与理财研究中心主任杨卫华提出,北方有大片平原,土地流转有助于规模化经营,而广东以山地、丘陵为主,大多是梯田,流转意义不大。反而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难于翻身。      

    反弹琵琶解决“三农”问题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党国英建议,要借“城乡一体化”之力建设惠民之州,做到效率惠民、公平惠民、生态惠民。如何发展农村经济?他开出的药方有三:提高农业效率、农民增收、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

    党国英建议,学习山东进行农业专业化分工,发展专业农户,1个人可种10多亩地,提高效率,其他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就在“反弹琵琶”,实行积极的城市化政策。但这种过程至少需要二三十年,不能拔苗助长,要尊重农民意愿。

    丁力点评时笑称:看来要帮助农民致富,就要逐步“消灭”农民,让农民逐渐成为居民。      

    大项目是强财政,民营经济才富民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谢鹏飞充分肯定惠州建设“惠民之州”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基础。

    他建议,惠州乃至广东的发展模式,要从发挥“比较优势”向发挥“积聚优势”转变。过去30年,中国依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制造业、外向型经济,实现经济起飞,但越来越难以为继,有人认为是掉入发达国家的陷阱。像美国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那么丰富,却不开发,而是让发展中国家发挥比较优势来“贡献”,自己依靠资本、人才、高端技术积聚优势,坐收更多的利润。

    谢鹏飞直言,大项目是强财政,但不直接富民;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全民创业,才是富百姓。建议惠州在发展石化大项目的同时,要发展民营经济。   

    民共建民共富民共享民作主

    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惠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珠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惠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招商引资项目合同总额三项指标均突破1000亿元大关,标志着惠州迈入了全国一类重点城市行列。今年,惠州被党中央确定为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23个试点单位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要求惠州继续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惠民利民方面率先探索,把惠州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

    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既是省委、省政府对惠州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惠州人民的共同愿望,为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舞台。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引导和团结全市人民,树惠民理念,壮惠民实力,拓惠民内涵,求惠民实效,按照“民共建、民共富、民共享、民作主”的要求,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国际级石化名城、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强市、全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市和“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富裕安康、处处和谐秀美”的“惠民之州”,让全体惠州人民在共建“惠民之州”的过程中感受希望,感到自豪,感觉到幸福。

    惠民愿景可成广东发展目标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主任、南方日报社社长杨兴锋: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至少给我们四点启示:

    一、要有“惠民之识”。“惠民”,既有“民为贵”的儒家传统色彩,更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惠州的可贵之处在于,较早对此有清晰深刻的认识。正因为认识到位,所以行动更自觉,措施更有力,效果更明显。

    二、要有“惠民之治”。就是要“善治”,探索建立一套符合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体制机制,为人民群众掌好权、执好政、服好务。

    三、要有“惠民之居”。就是要建设宜居城乡,让老百姓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惠州在发展石化产业的同时,狠抓环保一票否决制。据了解,今年以来就否决了近700宗、涉及数十亿元的投资项目。

    四、要有“惠民之基”。改善民生要有钱,要靠发展,但这个发展不是过去的硬发展,而是建立在高起点上的科学发展。惠州通过推动自主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累了惠民的厚实物质基础。

    “惠民之州”不仅是惠州科学发展的美好愿景,也可以成为广东科学发展的目标指向和路径归依。拉动内需不能只靠修铁路 忌照搬美国老经验2008年11月07日   来源:南方日报   陈枫 李长虹 闫维

    应对金融海啸,中国如何拉动内需?广东发展模式如何转型?如何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惠及农村……昨天在惠州举行的“惠民之州”高峰论坛上,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针对当前热点,纷纷建言献策。

    本报讯针对此前社会上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议论和担忧,著名农村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专门澄清说,当前农村土地政策还是以稳定为主,地方政府不能把土地流转当成政绩,强迫农民“卖地”。他建议,惠州可在全国首先给农民发土地承包权证书,消除农民顾虑,保护农民权益。这个建议当场得到惠州方面的积极响应。      

    拉动内需不能只靠修铁路      

    在金融海啸引发全球经济萧条、出口萎缩的当下,扩大内需成为普遍呼声。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王占阳教授指出,不能照搬美国上世纪40年代罗斯福新政大搞高速公路、摩天大楼等基建的做法。这样拉动内需,结果经济发展速度虽然保住了,但过后发现内需还是没有真正拉动,老百姓还是把钱存在银行,经济竞争力还是不行。为什么呢?关键在于美国当时的社会保障已经比较完善,国民敢消费。而我国现在的社会保障还比较落后,老百姓担心孩子读大学要花钱、生病养老要花钱,只能老老实实把钱存在银行。

    所以这次拉动内需不能只靠修铁路,重点应该放在公共财政投资民生,放在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等领域的投资,让老百姓逐渐消除后顾之忧,才敢花钱消费。      

    “不能把土地流转当政绩”      

    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媒体报道焦点,有人甚至提出“土地私有化”。昨天,于建嵘对此作出廓清。

    他明确指出,很多媒体和一些理论家的解读有偏差。其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点是农村承包经营权稳定不变,而土地流转其实早已有之。一些人认为,农民要致富,就要规模经营,土地就要流转集中,但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当前农村土地政策还是以稳定为主,政府千万不能把土地流转当成政绩硬推,千万不能为了所谓的“农民增收”,而剥夺他们的土地,把他们赶到城市,却找不到工作,沦为无产者。

    他说,这一个月来他走访了很多省,不少农民很担心政府以土地流转之名,把他们的土地“拿”走。建议政府给农民发土地承包权证,解除他们的忧虑,给他们可预期的利益保证。

    这个观点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同。省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认为,要吸取历代土地私有化最终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农民赤贫造反的历史教训,慎重对待土地流转,保护农民的意愿和利益。

    中山大学税收与理财研究中心主任杨卫华提出,北方有大片平原,土地流转有助于规模化经营,而广东以山地、丘陵为主,大多是梯田,流转意义不大。反而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难于翻身。      

    反弹琵琶解决“三农”问题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党国英建议,要借“城乡一体化”之力建设惠民之州,做到效率惠民、公平惠民、生态惠民。如何发展农村经济?他开出的药方有三:提高农业效率、农民增收、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

    党国英建议,学习山东进行农业专业化分工,发展专业农户,1个人可种10多亩地,提高效率,其他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就在“反弹琵琶”,实行积极的城市化政策。但这种过程至少需要二三十年,不能拔苗助长,要尊重农民意愿。

    丁力点评时笑称:看来要帮助农民致富,就要逐步“消灭”农民,让农民逐渐成为居民。      

    大项目是强财政,民营经济才富民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谢鹏飞充分肯定惠州建设“惠民之州”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基础。

    他建议,惠州乃至广东的发展模式,要从发挥“比较优势”向发挥“积聚优势”转变。过去30年,中国依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制造业、外向型经济,实现经济起飞,但越来越难以为继,有人认为是掉入发达国家的陷阱。像美国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那么丰富,却不开发,而是让发展中国家发挥比较优势来“贡献”,自己依靠资本、人才、高端技术积聚优势,坐收更多的利润。

    谢鹏飞直言,大项目是强财政,但不直接富民;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全民创业,才是富百姓。建议惠州在发展石化大项目的同时,要发展民营经济。   

    民共建民共富民共享民作主

    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惠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珠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惠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招商引资项目合同总额三项指标均突破1000亿元大关,标志着惠州迈入了全国一类重点城市行列。今年,惠州被党中央确定为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23个试点单位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要求惠州继续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惠民利民方面率先探索,把惠州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

    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既是省委、省政府对惠州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惠州人民的共同愿望,为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舞台。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引导和团结全市人民,树惠民理念,壮惠民实力,拓惠民内涵,求惠民实效,按照“民共建、民共富、民共享、民作主”的要求,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国际级石化名城、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强市、全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市和“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富裕安康、处处和谐秀美”的“惠民之州”,让全体惠州人民在共建“惠民之州”的过程中感受希望,感到自豪,感觉到幸福。

    惠民愿景可成广东发展目标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主任、南方日报社社长杨兴锋: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至少给我们四点启示:

    一、要有“惠民之识”。“惠民”,既有“民为贵”的儒家传统色彩,更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惠州的可贵之处在于,较早对此有清晰深刻的认识。正因为认识到位,所以行动更自觉,措施更有力,效果更明显。

    二、要有“惠民之治”。就是要“善治”,探索建立一套符合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体制机制,为人民群众掌好权、执好政、服好务。

    三、要有“惠民之居”。就是要建设宜居城乡,让老百姓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惠州在发展石化产业的同时,狠抓环保一票否决制。据了解,今年以来就否决了近700宗、涉及数十亿元的投资项目。

    四、要有“惠民之基”。改善民生要有钱,要靠发展,但这个发展不是过去的硬发展,而是建立在高起点上的科学发展。惠州通过推动自主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累了惠民的厚实物质基础。

    “惠民之州”不仅是惠州科学发展的美好愿景,也可以成为广东科学发展的目标指向和路径归依。
  "所以这次拉动内需不能只靠修铁路,重点应该放在公共财政投资民生,放在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等领域的投资,让老百姓逐渐消除后顾之忧,才敢花钱消费。 "  

  这个说法非常赞同!但在实际执行中困难不小,涉及的部门利益和过程控制也太复杂,短时间内难以把握.政策性的东西一旦确定,那影响就不是基础建设那么简单的.无论建设铁路还是其他基础项目,本来也是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的短板.
  一个简单的农业税在成为鸡肋之后那么多年才取消,而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征税基数或者降低税率这样的重大影响性政策,是不会轻易出台的.除非经济的形势更严峻!
  基本覆盖的保障体系,一直是远大的目标,但是前景十分不乐观.人口基数太大,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拖越麻烦.医疗改革的动作太慢!
  而环境保护的方面的问题就比较复杂,地方经济或者说是普通人的生存在短时间内与环境保护发生了矛盾,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部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经济的同时,严重的破坏了自然环境,为后人埋下了地雷.先发展后治理,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被批了很多次.我们也在不断的宣传要避免走人家的老路.可是没有制度的制约,有几个地方真正能做到为保护环境而牺牲经济?
路是应该修的,这个民生也是要倾斜的,不过楼主说的这些东西起码需要两或者三个五年计划才能初步达到。
大家都被忽悠了,到现在还没确定建设铁路的投资主体,连谁掏钱不还没影........
减税!增加福利!推进国企进一步改革!
不是TG不知道,也不是做不到,实在是各位老大山头林立,政策下不去啊
修铁路不等于只修铁路.
修铁路也是补历史欠账,绝对是正确的,我们的铁路太短了,满足不了物资流通的需要.
原帖由 2000wcw 于 2008-11-7 21:33 发表
不是TG不知道,也不是做不到,实在是各位老大山头林立,政策下不去啊

觉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解放程度不同,要照顾各方面利益,制定一项可行实际的政策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原帖由 山人0504 于 2008-11-7 21:36 发表
修铁路不等于只修铁路.
修铁路也是补历史欠账,绝对是正确的,我们的铁路太短了,满足不了物资流通的需要.

今年第四季度的货运量:L :L :L
基本可以认为记者是哗众取宠。

tg再笨,都不会简单到只靠修铁路。记者找了一个虚无的靶子,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卖地还要强迫吗?只要让卖,再开出高点的价格,90%的农民都会卖的。

前苏联解体的时候,叶利钦不是把工厂都平均分给工人了吗?结果还不是都很便宜的卖了?
土地流转必须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流转。不然,会出乱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