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根固本”以防止金融危机扩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5:18:01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113.2,仍处于稳定状态的“绿灯区”。在国际金融危机日益蔓延之际,中国经济现状如何,能否有能力抵御金融危机的风险,此前倍受关注,而这一权威数据的公布,无疑给对中国经济担忧的人们吃下“定心丸”。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稳定“绿灯区”
        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预警监测结果显示,一至三季度预警指数为113.2,处于稳定状态的“绿灯区”。分析认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由10个指标构成,包括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财政收入、工业企业利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货币供应M2、居民消费价格、消费品零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家统计局此次发布的宏观经济预警监测结果还显示,反映经济未来变化趋势的先行指数今年前三季度为101.6,与上半年相比略降0.7点。权威的数字准确地反映出中国经济的现状。10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就认为,总的看,国际不利因素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强劲活力。

    中国政府针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加深,冷静观察、多管齐下,强调保持经济的稳定、金融的稳定、资本市场的稳定,有效地缓解了外部冲击的不利影响。随着各项政策的实施和落实,今年以来整个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总体运行良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未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一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仍达到9.9%,这个增速仍略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8%的年平均增速,而且这一速度是在经济规模较大的基础上实现的,更显得可贵。二是消费价格涨幅回落趋势明显,尽管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高于去年但回落之势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自5月份以来已连续5个月回落,9月份同比涨幅已回落到4.6%,控制通货膨胀取得明显成效。三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工业结构有所改善,前三季度高耗能行业生产同比增长13.2%,比上年同期回落6.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5%,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1.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全国粮食连续五年增产。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生产和投资增长明显快于东部。四是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9.4%,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

欧盟“抱团取暖”以防金融危机扩散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风暴“登陆”欧洲已一月有余,目前风暴远未平息,而且正由金融行业向实体经济扩散。据悉,欧盟现在面临的已不只是金融危机,而是严峻的经济形势,家庭、企业和就业均受到沉重打击。须严防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首度出现了环比负增长,而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对支撑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投资、消费和出口进一步形成打压,令经济形势愈发严峻。调查显示,80%的经济学家认为欧元区经济已经步入衰退,多数人认为经济衰退将持续半年到一年。整个欧盟的经济形势同样不容乐观,这一点从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近来遭遇的经济困境就可见一斑。

    为避免实体经济遭受重创,欧盟委员会29日达成的四点框架性意见正是落实这一决定的第一步,而11月出台的经济复苏方案将以此为基础。根据这一框架性意见,欧盟经济复苏方案将侧重短期措施,意在速效。其首要内容是尽力减轻金融危机对就业、消费和公众福利的冲击。此外,欧盟委员会建议成员国充分利用欧盟规定的灵活性和变通空间,动用货币和财政政策工具以及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减轻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这意味着在当前的困难时期,欧盟有意从宽掌握对成员国赤字水平和债务水平的要求,让成员国,尤其是那些财政状况较好的成员国,放开手脚,将刺激经济复苏作为第一要务。随着石油等商品价格的显着回落,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减轻,也为欧盟各国降低利率和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提供了更多空间。然而,像当初应对金融危机一样,欧盟内部在是否统一行动的问题上再度出现了分歧。德国和英国等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已明确表示,不会为拯救实体经济出台一个全欧盟的财政刺激计划。按照计划,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将在11月召开的例会上审议欧盟委员会的建议。欧盟能否力挽狂澜,拯救实体经济于水火,值得期待。

中国“深根固本”策略应对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也阻碍了中国产业向上升级的可能性。我们的1.9万亿外汇储备拿来干什么,到国外买先进技术和办产业园区,然后在国内招商。那么只有自愿升级的企业才能够承受这个成本。按说,这1.9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备应该是留给企业的,因为这是企业创造的外汇,政府不应该通过发行人民币把外汇拿在自己手上。相反,应该让企业去国外闯荡。本来属于企业自己挣的钱,自己创造的外汇,自己去购买技术、发展境外工业园产区天经地义。政府认为我们的企业素质不够,按照计划经济的传统,政府自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有无以伦比的判断力,可是结果通常是政府出错。反倒是千千万万充满活力的企业更有能力。金融危机一爆发,美元一贬值,让国家掌握的外汇储备输得那么惨烈。而这些本应该花出去的预算一旦缩减了,中国的产业升级就没有了财政保障。

    在前阶段宏观经济走强的刺激下,国内投资房地产的企业变多。但是房地产很可能会持续两年不景气,如果真是这样,地方政府的财政就会出现技术上的破产。假定某地方政府去年靠卖地实现财政收入500亿,今年预计收入800亿,故今年的预算做到1000亿。但地方政府没有想到,今年没人买地,预计收入大幅度缩水,而政府又向银行借款投入基本建设投资。如果两年内持续没人积极参与土地的招拍挂,那么地方政府财政很可能会在技术上破产。可以看出,投资不行,进出口也不行,那么只有靠消费了。中国试图通过劳动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看来这种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我们处于产业层级“七级浮屠”中的第二层,往上已经走不通了,只有往下走,走到“地下室”,发展农村经济,才能解决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所以我们的经济叫做筑底式的经济。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不亚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出台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政策,其影响中国未来,不少于30年。回归历史,中国的农民为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只得到了微薄的回报。土地革命是让每个人都分到田地,但是1956年的土地集体化,让农民的梦想破灭了。直到1976年实施农村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才重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但随后的工业化,又让农民陷入了工业化的陷阱。在中国工业化的“圈地运动”与城市的扩张中,工厂和开放商对农民利益的影响是世界之最、历史之最。著名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对农民的补偿应该是三代人、60年的生活费用。中国最近10年平均对征收土地的农民补偿是两万块钱,仅够农民一家一年的生活费用。

    农村土地流转所迸发出来的力量,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党中央直接给农民钱了。虽然所有权还是国家的,但是土地使用权可能跟我们房地产的所有权一样是70年。获取流转权后,农民可以拿土地去抵押和经营。

    刺激农民消费、启动农村经济会放大我们的金融行业。我们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学习美国搞“次级债”,向农民这类人群放贷,但这与美国比又有所不同,我们是有土地作为良好的资产抵押的。农地流转等于把农村7亿人口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刺激起来,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用劳动法拉动产业工人消费的尝试已经失败,毕竟受制于国际需求的工业产业体系不可能配合此项政策。惟独农村土地的产权掌握在国家手里,属于中央政府可以自由调节的部分。

    可以预期,农地流转改革是对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一个深刻的触动,意义非常。我们闭关锁国27年之后开放了,世界需要我们,需要我们丰腴的劳动力跟世界资本和技术相融合,因此我们获得了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但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国际分工获得经济增长的模式,在世界需求已经达到极限的背景下,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正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90%的生产是为出口准备的,内需又提不起来,所以只有发展向农村、农民要需求的筑底式经济,才能有效应对次贷危机。

    这意味着地方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发展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可能获得飞速发展的机会。跟农业相关的产业也会同步发展,问题奶粉事件后,中国居民需要更多的安全、健康、环保的食品和农产品。各种疾病的发生也刺激医药行业也会飞速发展,农村人口数量庞大,求医问药数目自然就大。当土地可以流转,意味着更多农民可以有钱看病,并将几乎必然为工业进一步深化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土地资源。胡 锦 涛总书记在小岗村讲的,土地流转,不仅仅是解决安徽的土地问题,亦在解决长三角和珠三角持续发展的问题。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工业用地已经到了60万-100万一亩了,农村土地流转可使中国的工业体系重新获得低价格的生产要素,此次改革的非凡意义也体现在此。

    此次对中国经济“体检”的诊断报告显示中国经济大体保持了稳定,这对正处于金融危机中的全球经济意味着什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是克服危机和提升信心的稳定因素,是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当前全球经济金融调整是长期积累的失衡矛盾最终释放的必然结果,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但应该看到,中国总体经济形势是好的。而且中国金融机构实力普遍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市场流动性充足,金融体系是稳健和安全的。政府财力明显增强,调控经济的空间较大。农村改革深化也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尤为重要的是,中国仍处于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比较充裕的资金和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优势,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温家宝总理日前也如此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加剧蔓延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中国在自身亦是发展中国家的前提下,必定不能不顾自身水平、能力与实际情况去妄谈扮演全球救市中的“重要角色”,而在全球经济一片萧瑟之声的今秋,中国以自身经济的稳定就足以给全球经济以走出衰退的信心。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113.2,仍处于稳定状态的“绿灯区”。在国际金融危机日益蔓延之际,中国经济现状如何,能否有能力抵御金融危机的风险,此前倍受关注,而这一权威数据的公布,无疑给对中国经济担忧的人们吃下“定心丸”。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稳定“绿灯区”
        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预警监测结果显示,一至三季度预警指数为113.2,处于稳定状态的“绿灯区”。分析认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由10个指标构成,包括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财政收入、工业企业利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货币供应M2、居民消费价格、消费品零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家统计局此次发布的宏观经济预警监测结果还显示,反映经济未来变化趋势的先行指数今年前三季度为101.6,与上半年相比略降0.7点。权威的数字准确地反映出中国经济的现状。10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就认为,总的看,国际不利因素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强劲活力。

    中国政府针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加深,冷静观察、多管齐下,强调保持经济的稳定、金融的稳定、资本市场的稳定,有效地缓解了外部冲击的不利影响。随着各项政策的实施和落实,今年以来整个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总体运行良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未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一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仍达到9.9%,这个增速仍略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8%的年平均增速,而且这一速度是在经济规模较大的基础上实现的,更显得可贵。二是消费价格涨幅回落趋势明显,尽管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高于去年但回落之势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自5月份以来已连续5个月回落,9月份同比涨幅已回落到4.6%,控制通货膨胀取得明显成效。三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工业结构有所改善,前三季度高耗能行业生产同比增长13.2%,比上年同期回落6.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5%,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1.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全国粮食连续五年增产。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生产和投资增长明显快于东部。四是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9.4%,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

欧盟“抱团取暖”以防金融危机扩散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风暴“登陆”欧洲已一月有余,目前风暴远未平息,而且正由金融行业向实体经济扩散。据悉,欧盟现在面临的已不只是金融危机,而是严峻的经济形势,家庭、企业和就业均受到沉重打击。须严防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首度出现了环比负增长,而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对支撑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投资、消费和出口进一步形成打压,令经济形势愈发严峻。调查显示,80%的经济学家认为欧元区经济已经步入衰退,多数人认为经济衰退将持续半年到一年。整个欧盟的经济形势同样不容乐观,这一点从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近来遭遇的经济困境就可见一斑。

    为避免实体经济遭受重创,欧盟委员会29日达成的四点框架性意见正是落实这一决定的第一步,而11月出台的经济复苏方案将以此为基础。根据这一框架性意见,欧盟经济复苏方案将侧重短期措施,意在速效。其首要内容是尽力减轻金融危机对就业、消费和公众福利的冲击。此外,欧盟委员会建议成员国充分利用欧盟规定的灵活性和变通空间,动用货币和财政政策工具以及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减轻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这意味着在当前的困难时期,欧盟有意从宽掌握对成员国赤字水平和债务水平的要求,让成员国,尤其是那些财政状况较好的成员国,放开手脚,将刺激经济复苏作为第一要务。随着石油等商品价格的显着回落,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减轻,也为欧盟各国降低利率和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提供了更多空间。然而,像当初应对金融危机一样,欧盟内部在是否统一行动的问题上再度出现了分歧。德国和英国等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已明确表示,不会为拯救实体经济出台一个全欧盟的财政刺激计划。按照计划,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将在11月召开的例会上审议欧盟委员会的建议。欧盟能否力挽狂澜,拯救实体经济于水火,值得期待。

中国“深根固本”策略应对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也阻碍了中国产业向上升级的可能性。我们的1.9万亿外汇储备拿来干什么,到国外买先进技术和办产业园区,然后在国内招商。那么只有自愿升级的企业才能够承受这个成本。按说,这1.9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备应该是留给企业的,因为这是企业创造的外汇,政府不应该通过发行人民币把外汇拿在自己手上。相反,应该让企业去国外闯荡。本来属于企业自己挣的钱,自己创造的外汇,自己去购买技术、发展境外工业园产区天经地义。政府认为我们的企业素质不够,按照计划经济的传统,政府自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有无以伦比的判断力,可是结果通常是政府出错。反倒是千千万万充满活力的企业更有能力。金融危机一爆发,美元一贬值,让国家掌握的外汇储备输得那么惨烈。而这些本应该花出去的预算一旦缩减了,中国的产业升级就没有了财政保障。

    在前阶段宏观经济走强的刺激下,国内投资房地产的企业变多。但是房地产很可能会持续两年不景气,如果真是这样,地方政府的财政就会出现技术上的破产。假定某地方政府去年靠卖地实现财政收入500亿,今年预计收入800亿,故今年的预算做到1000亿。但地方政府没有想到,今年没人买地,预计收入大幅度缩水,而政府又向银行借款投入基本建设投资。如果两年内持续没人积极参与土地的招拍挂,那么地方政府财政很可能会在技术上破产。可以看出,投资不行,进出口也不行,那么只有靠消费了。中国试图通过劳动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看来这种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我们处于产业层级“七级浮屠”中的第二层,往上已经走不通了,只有往下走,走到“地下室”,发展农村经济,才能解决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所以我们的经济叫做筑底式的经济。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不亚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出台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政策,其影响中国未来,不少于30年。回归历史,中国的农民为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只得到了微薄的回报。土地革命是让每个人都分到田地,但是1956年的土地集体化,让农民的梦想破灭了。直到1976年实施农村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才重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但随后的工业化,又让农民陷入了工业化的陷阱。在中国工业化的“圈地运动”与城市的扩张中,工厂和开放商对农民利益的影响是世界之最、历史之最。著名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对农民的补偿应该是三代人、60年的生活费用。中国最近10年平均对征收土地的农民补偿是两万块钱,仅够农民一家一年的生活费用。

    农村土地流转所迸发出来的力量,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党中央直接给农民钱了。虽然所有权还是国家的,但是土地使用权可能跟我们房地产的所有权一样是70年。获取流转权后,农民可以拿土地去抵押和经营。

    刺激农民消费、启动农村经济会放大我们的金融行业。我们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学习美国搞“次级债”,向农民这类人群放贷,但这与美国比又有所不同,我们是有土地作为良好的资产抵押的。农地流转等于把农村7亿人口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刺激起来,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用劳动法拉动产业工人消费的尝试已经失败,毕竟受制于国际需求的工业产业体系不可能配合此项政策。惟独农村土地的产权掌握在国家手里,属于中央政府可以自由调节的部分。

    可以预期,农地流转改革是对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一个深刻的触动,意义非常。我们闭关锁国27年之后开放了,世界需要我们,需要我们丰腴的劳动力跟世界资本和技术相融合,因此我们获得了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但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国际分工获得经济增长的模式,在世界需求已经达到极限的背景下,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正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90%的生产是为出口准备的,内需又提不起来,所以只有发展向农村、农民要需求的筑底式经济,才能有效应对次贷危机。

    这意味着地方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发展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可能获得飞速发展的机会。跟农业相关的产业也会同步发展,问题奶粉事件后,中国居民需要更多的安全、健康、环保的食品和农产品。各种疾病的发生也刺激医药行业也会飞速发展,农村人口数量庞大,求医问药数目自然就大。当土地可以流转,意味着更多农民可以有钱看病,并将几乎必然为工业进一步深化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土地资源。胡 锦 涛总书记在小岗村讲的,土地流转,不仅仅是解决安徽的土地问题,亦在解决长三角和珠三角持续发展的问题。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工业用地已经到了60万-100万一亩了,农村土地流转可使中国的工业体系重新获得低价格的生产要素,此次改革的非凡意义也体现在此。

    此次对中国经济“体检”的诊断报告显示中国经济大体保持了稳定,这对正处于金融危机中的全球经济意味着什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是克服危机和提升信心的稳定因素,是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当前全球经济金融调整是长期积累的失衡矛盾最终释放的必然结果,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但应该看到,中国总体经济形势是好的。而且中国金融机构实力普遍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市场流动性充足,金融体系是稳健和安全的。政府财力明显增强,调控经济的空间较大。农村改革深化也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尤为重要的是,中国仍处于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比较充裕的资金和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优势,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温家宝总理日前也如此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加剧蔓延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中国在自身亦是发展中国家的前提下,必定不能不顾自身水平、能力与实际情况去妄谈扮演全球救市中的“重要角色”,而在全球经济一片萧瑟之声的今秋,中国以自身经济的稳定就足以给全球经济以走出衰退的信心。
这是你写的,还是转载的?

有些地方似是而非
这是我们公司订阅的刊物。
什么地方似是而非?请指教:handshake
第一、现在的经济形势,不适宜用前三个季度的平均水平来衡量,因为第三季度各方面下滑势头都很迅猛。当然,该资料为自身安全,不适宜使用过于激进的言论也是一种可能;
第二、关于外汇储备的使用。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单纯归结于购买技术和办产业园区,我不知道作者是怎么考虑的。
第三、美元外汇储备,并未在经济危机中贬值,相对其他货币反而有所升值;
第四、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没有那么激进,即便有一些赤字,最多就是次年减少一些行政开支来压缩;
第五、所谓90%生产为出口准备,就更不知道从何谈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