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政府下台前攻击伊朗已然成为笑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6:17:59
几年来,尤其是年初以来,许多论调认为,布什要在下台前打击伊朗。而笔者长期以来认为,对伊朗的战2008年之前打不起来,之后更打不起来。不是布什政府不想打,实在是因为打不动了。布什政府对伊朗政策依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维持战略僵持态势,要么大幅度缓和与伊朗关系。美国下届政府对伊朗发动战争的可能很小,倒很可能回归之前民主党政府的大幅度缓和政策。即便是共和党政府,也要设法摆脱困局,而办法之一就是借助伊朗的影响。与伊朗顶牛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只符合一些政客以及那些石油和军工利益集团、宗教保守势力的利益而已。

             伊朗核问题基本是个伪问题

  回顾美国对伊朗政策,其重要目标是想把伊朗的政权倒掉,核问题作为借口比较合适,核问题也只是美国与伊朗进行斗争的表象和工具而已,它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个伪问题,布什政府和伊朗政府对此都心知肚明。实际上,伊朗长期以来跟美国要的很简单直接:承认伊朗,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核问题也是伊朗争取这一目标的手段而已。伊朗核问题在克林顿时期根本没有现在这样激烈和尖锐,甚至在两国关系中可以忽略不提,2003年之后伊朗核问题才真正成了一个“问题”。但布什政府的大员们就是不愿意这样做,至今仍怀疑和质疑伊朗对美国深处的橄榄枝的诚意。他们推倒前任的对伊朗政策,另起炉灶,其目的和用意很值得揣摩了。如果翻开历史看看,朝鲜核问题也是一样,与美国建交、获取承认也是其根本目标。朝鲜2000年与美国甚至开始谈论关系正常化和建交问题了。但新的美国政府一口回绝了.朝鲜没有了退路,伊朗也是被逼迫到墙角了。
  9·11事件过去7年了,追溯布什政府任内的8年,如果2001年美国政府延续前政府的政策,恐怖主义不会与美国如此对立,也不会这样猖獗,9·11或许不会发生,或者延缓发生(假如真是恐怖分子发动的话);美国与伊斯兰世界不会如此对立;美国公众不会生活在如此严密检查的社会氛围中;美国在中东决不会陷进当前的泥潭,更不会把与伊朗、与朝鲜的关系搞得如此僵持;巴以和谈会继续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可惜,政府更换了;更要命的是,政策方向完全背离了前政府的轨迹和许多可取之处。目前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到总统内贾德,伊朗在高调强硬的同时,依然做出一些缓和姿态,释放与美国改善关系的强烈信号,布什政府也几度接招,如考虑在伊朗设立外交代表机构、大使级或副外长级会谈等等,但布什政府难以进行战略性调整。然而,伊朗已经把准了布什政府的脉搏,进一步讲,即便伊朗没有缓和姿态,继续强硬,美国也基本仍然无可奈何,那种布什政府十月下台前对伊朗放手一搏打一把的期待基本是天方夜谭。

伊朗内部是稳固的

  伊朗总统的立场基本反映伊朗民意和执政高层的整体主张。在核问题上,哈梅内伊的言辞与内贾德的言行并不矛盾。伊朗总统地位次于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和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拉夫桑贾尼,是伊朗第三号人物,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决策权有限。如果没有幕后执政高层的大力支持,其刚柔并济、以刚为主的立场和举措无法实施。在借重核问题展开对美斗争方面,并非总统一人一意孤行、孤军奋战。伊朗总统反映的其实是整个国家的立场和意志。西方传媒关于内贾德执政地位不稳的诸多评论,不乏夸大和炒作成分。美国也不否认一直设法策动伊朗的反政府力量发起配合行动,并煽动伊朗国内的民族对立(伊朗国内的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等数量也不可忽视),但这些活动收效微乎其微。
  伊朗的核开发具有两方面的交叉考虑。它既是战略目的也是对美斗争手段,伊朗根据情势的发展而调整两者的着眼分量。一方面,伊朗借助核问题,根据美伊关系的冷暖缓急,抓住美国的困境和弱点,与美国进行周旋,力求从美国那里获得安全保证、与美国展开直接对话、进而实现关系正常化、完全融入国际社会。历史回顾也表明,核问题作为伊朗对美斗争工具的一面非常明显。在克林顿执政后期,美伊关系转暖的势头强劲,核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尽管2001年1月布什政府执政后大幅度调整对伊政策,把伊朗重新视为邪恶轴心、流氓和无赖国家,但之后两年多,伊朗一直没有放弃寻求同美国缓和关系的愿望。在美国对阿富汗战争中,伊朗实际给予阿富汗的北方联盟(美国的倚靠力量)以很大支持;伊朗对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是拍手称快的。但也就在2003年,当伊朗看到布什政府铁了心要推翻伊朗现政权后,也针锋相对、虚与委蛇,在核开发方面坚持强硬言行至今。另一方面,美国对伊朗的高压愈强、伊朗愈没有安全感,获取核技术乃至核武器的决心就越坚定。伊朗看中的是拥核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战略威慑力,不仅可以抵消来自美国的安全威胁,伊朗的综合国力也将在大中东执牛耳。

难以实现的狠话

  实际上,从2004年至今,特别是2005年以来,从美国总统到国防部长到国务卿,狠话都不知放过多少遍了,哪个狠话实现了?伊朗几度不是避其锋芒、进行退却,而是多次顶风而上、几度示强。布什政府几度着急和愤怒,但次次选择外交解决,根本没有打击伊朗的战略意志和决心,伊拉克战争之后,也不具备打击伊朗的主客观条件。如果布什政府不进行战略性调整,伊朗很可能利用美国在中东的困局和空挡,一直这么执拗下去,直到布什到站。解决伊朗核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变敌视伊朗现政权的立场,与伊朗直接谈判和对话,商谈关系正常化问题,则美国在中东面对的许多重大问题迎刃而解,在这个方面,2006年11月以来,布热津斯基、斯考克·罗福斯特、詹姆斯·贝克、奥尔布赖特以及基辛格等美国的战略名家多次敦促布什政府重视伊朗在伊拉克,在阿富汗,对叙利亚、黎巴嫩以及真主党的客观影响,要改变对伊朗的政策。但布什政府听不进去。与美国对伊朗政策紧密相关的伊拉克问题是双方较量的另一战场。在美国不会改变现政策的情况下,伊朗不会停止在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叙利亚、真主党、巴勒斯坦等多个点上对美国施加影响。今后美国在伊拉克局势的大幅改善,有赖于美国对伊朗政策的大幅度调整。大中东局势要么维持战略相持和对峙,要么趋向战略缓和,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动武基本是虚张声势。
  伊朗的战略目的是以核问题为手段与美国展开周旋,寻求与美国直接对话并获取其对伊朗现政权的安全承诺,力图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建交并顺利融入国际社会。而美国对伊朗政策的根本目的不在制止伊朗的核活动,而是谋求更迭伊朗现政权。一旦双方尤其是美国作出切实让步,伊朗核问题和双方的关系都将出现大幅度缓和。皮球一直在布什政府一边,布什政府可以选择要么与伊朗实现战略缓和,要么维持动态相持,以战争演变伊朗主权,可能性基本为零。布什政府不是没有时机动武,那是2003年打完伊拉克之后的1年左右,那时伊朗的确对美国抱有幻想,准备不足,而今这样的时机已经逝去。而制约布什对伊朗动粗的主客观因素和参考要素仍然一一存在,有些不利因素不是减弱而是增强了。

战略僵持还是战略缓和

  客观上,布什政府的进攻政策已经严重受挫,而伊朗本身的综合实力和战略意志不容小觑。主观上,布什政府内部的新保守主义势力减弱,布什主义式微。曾经在伊拉克战前很早就精心谋划的前国防部副部长奥尔夫威茨,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以及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等强硬人物均已经转任或去职,政府内部目前只剩下副总统切尼立场强硬,但孤掌难鸣。布什本人实质上极力避免在中东发动一场新的战争。现实主义立场鲜明、比较能左右逢源的国务卿赖斯一度非常强硬,目前紧紧跟随布什,力主以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国防部长盖茨一直反对以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前中央军区司令法伦也不主张战争解决伊朗核问题。美国国内的反战声势强烈。可以说,美国内部已经形成了以现实谈判应对中东诸问题的日趋一致的意见。国际上,英、法、德、意等国坚决反对伊朗谋求核武器,同时也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朗动武,极力避免欧洲南翼再度陷入更大的深渊。
  伊核问题可望维持“斗而不破”,同时不排除出现战略缓和的可能。如朝鲜核试验一样,美国咄咄逼人的政策可能加速伊朗的核开发。几年来,美国的战略图谋明显是通过强硬战争施压不战而屈人之兵,但这一战略已被伊朗识破。2007年3月到4月以来伊朗已经通过英国水兵事件等,摸清了美国政府的底线和忍耐力,同时做好防范美国发动战争的军事准备。美国推动联合国通过的对伊朗制裁的决议实施效果有限,伊朗依靠布什政府推高的高油价,仍有足够回旋余地应对国内外挑战。尽管美国政府多次申明不放弃使用武力,但语调明显留有余地,美国对伊朗的全面打击和手术打击都不可行,一旦开战就身不由己。2005年至今,当事各方或相关方如英国、伊朗、美国、以色列等都非常谨慎。伊朗并非惯于冒险的国家,在风起云涌的时候伊朗始终留下余地。2007年以来,布什政府层宣布严厉打击伊朗在伊拉克的势力,同时严格限定只限于伊拉克境内,丝毫没有向伊朗境内伸展。客观上,也只有谈判这条道路可行。进,能体现一个国家和政府的战略意志;而某些关键时候,退,同样可以体现一个国家和政府的战略智慧和战略意志。今后,即便伊朗继续我行我素,恐怕布什政府也奈何不了什么。相持态势可望维持到布什任期结束,伊朗也有寄希望于美国新总统的意向。


  作者系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牛津大学伊斯兰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亚非学会理事、中国中东学会理事几年来,尤其是年初以来,许多论调认为,布什要在下台前打击伊朗。而笔者长期以来认为,对伊朗的战2008年之前打不起来,之后更打不起来。不是布什政府不想打,实在是因为打不动了。布什政府对伊朗政策依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维持战略僵持态势,要么大幅度缓和与伊朗关系。美国下届政府对伊朗发动战争的可能很小,倒很可能回归之前民主党政府的大幅度缓和政策。即便是共和党政府,也要设法摆脱困局,而办法之一就是借助伊朗的影响。与伊朗顶牛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只符合一些政客以及那些石油和军工利益集团、宗教保守势力的利益而已。

             伊朗核问题基本是个伪问题

  回顾美国对伊朗政策,其重要目标是想把伊朗的政权倒掉,核问题作为借口比较合适,核问题也只是美国与伊朗进行斗争的表象和工具而已,它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个伪问题,布什政府和伊朗政府对此都心知肚明。实际上,伊朗长期以来跟美国要的很简单直接:承认伊朗,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核问题也是伊朗争取这一目标的手段而已。伊朗核问题在克林顿时期根本没有现在这样激烈和尖锐,甚至在两国关系中可以忽略不提,2003年之后伊朗核问题才真正成了一个“问题”。但布什政府的大员们就是不愿意这样做,至今仍怀疑和质疑伊朗对美国深处的橄榄枝的诚意。他们推倒前任的对伊朗政策,另起炉灶,其目的和用意很值得揣摩了。如果翻开历史看看,朝鲜核问题也是一样,与美国建交、获取承认也是其根本目标。朝鲜2000年与美国甚至开始谈论关系正常化和建交问题了。但新的美国政府一口回绝了.朝鲜没有了退路,伊朗也是被逼迫到墙角了。
  9·11事件过去7年了,追溯布什政府任内的8年,如果2001年美国政府延续前政府的政策,恐怖主义不会与美国如此对立,也不会这样猖獗,9·11或许不会发生,或者延缓发生(假如真是恐怖分子发动的话);美国与伊斯兰世界不会如此对立;美国公众不会生活在如此严密检查的社会氛围中;美国在中东决不会陷进当前的泥潭,更不会把与伊朗、与朝鲜的关系搞得如此僵持;巴以和谈会继续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可惜,政府更换了;更要命的是,政策方向完全背离了前政府的轨迹和许多可取之处。目前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到总统内贾德,伊朗在高调强硬的同时,依然做出一些缓和姿态,释放与美国改善关系的强烈信号,布什政府也几度接招,如考虑在伊朗设立外交代表机构、大使级或副外长级会谈等等,但布什政府难以进行战略性调整。然而,伊朗已经把准了布什政府的脉搏,进一步讲,即便伊朗没有缓和姿态,继续强硬,美国也基本仍然无可奈何,那种布什政府十月下台前对伊朗放手一搏打一把的期待基本是天方夜谭。

伊朗内部是稳固的

  伊朗总统的立场基本反映伊朗民意和执政高层的整体主张。在核问题上,哈梅内伊的言辞与内贾德的言行并不矛盾。伊朗总统地位次于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和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拉夫桑贾尼,是伊朗第三号人物,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决策权有限。如果没有幕后执政高层的大力支持,其刚柔并济、以刚为主的立场和举措无法实施。在借重核问题展开对美斗争方面,并非总统一人一意孤行、孤军奋战。伊朗总统反映的其实是整个国家的立场和意志。西方传媒关于内贾德执政地位不稳的诸多评论,不乏夸大和炒作成分。美国也不否认一直设法策动伊朗的反政府力量发起配合行动,并煽动伊朗国内的民族对立(伊朗国内的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等数量也不可忽视),但这些活动收效微乎其微。
  伊朗的核开发具有两方面的交叉考虑。它既是战略目的也是对美斗争手段,伊朗根据情势的发展而调整两者的着眼分量。一方面,伊朗借助核问题,根据美伊关系的冷暖缓急,抓住美国的困境和弱点,与美国进行周旋,力求从美国那里获得安全保证、与美国展开直接对话、进而实现关系正常化、完全融入国际社会。历史回顾也表明,核问题作为伊朗对美斗争工具的一面非常明显。在克林顿执政后期,美伊关系转暖的势头强劲,核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尽管2001年1月布什政府执政后大幅度调整对伊政策,把伊朗重新视为邪恶轴心、流氓和无赖国家,但之后两年多,伊朗一直没有放弃寻求同美国缓和关系的愿望。在美国对阿富汗战争中,伊朗实际给予阿富汗的北方联盟(美国的倚靠力量)以很大支持;伊朗对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是拍手称快的。但也就在2003年,当伊朗看到布什政府铁了心要推翻伊朗现政权后,也针锋相对、虚与委蛇,在核开发方面坚持强硬言行至今。另一方面,美国对伊朗的高压愈强、伊朗愈没有安全感,获取核技术乃至核武器的决心就越坚定。伊朗看中的是拥核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战略威慑力,不仅可以抵消来自美国的安全威胁,伊朗的综合国力也将在大中东执牛耳。

难以实现的狠话

  实际上,从2004年至今,特别是2005年以来,从美国总统到国防部长到国务卿,狠话都不知放过多少遍了,哪个狠话实现了?伊朗几度不是避其锋芒、进行退却,而是多次顶风而上、几度示强。布什政府几度着急和愤怒,但次次选择外交解决,根本没有打击伊朗的战略意志和决心,伊拉克战争之后,也不具备打击伊朗的主客观条件。如果布什政府不进行战略性调整,伊朗很可能利用美国在中东的困局和空挡,一直这么执拗下去,直到布什到站。解决伊朗核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变敌视伊朗现政权的立场,与伊朗直接谈判和对话,商谈关系正常化问题,则美国在中东面对的许多重大问题迎刃而解,在这个方面,2006年11月以来,布热津斯基、斯考克·罗福斯特、詹姆斯·贝克、奥尔布赖特以及基辛格等美国的战略名家多次敦促布什政府重视伊朗在伊拉克,在阿富汗,对叙利亚、黎巴嫩以及真主党的客观影响,要改变对伊朗的政策。但布什政府听不进去。与美国对伊朗政策紧密相关的伊拉克问题是双方较量的另一战场。在美国不会改变现政策的情况下,伊朗不会停止在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叙利亚、真主党、巴勒斯坦等多个点上对美国施加影响。今后美国在伊拉克局势的大幅改善,有赖于美国对伊朗政策的大幅度调整。大中东局势要么维持战略相持和对峙,要么趋向战略缓和,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动武基本是虚张声势。
  伊朗的战略目的是以核问题为手段与美国展开周旋,寻求与美国直接对话并获取其对伊朗现政权的安全承诺,力图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建交并顺利融入国际社会。而美国对伊朗政策的根本目的不在制止伊朗的核活动,而是谋求更迭伊朗现政权。一旦双方尤其是美国作出切实让步,伊朗核问题和双方的关系都将出现大幅度缓和。皮球一直在布什政府一边,布什政府可以选择要么与伊朗实现战略缓和,要么维持动态相持,以战争演变伊朗主权,可能性基本为零。布什政府不是没有时机动武,那是2003年打完伊拉克之后的1年左右,那时伊朗的确对美国抱有幻想,准备不足,而今这样的时机已经逝去。而制约布什对伊朗动粗的主客观因素和参考要素仍然一一存在,有些不利因素不是减弱而是增强了。

战略僵持还是战略缓和

  客观上,布什政府的进攻政策已经严重受挫,而伊朗本身的综合实力和战略意志不容小觑。主观上,布什政府内部的新保守主义势力减弱,布什主义式微。曾经在伊拉克战前很早就精心谋划的前国防部副部长奥尔夫威茨,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以及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等强硬人物均已经转任或去职,政府内部目前只剩下副总统切尼立场强硬,但孤掌难鸣。布什本人实质上极力避免在中东发动一场新的战争。现实主义立场鲜明、比较能左右逢源的国务卿赖斯一度非常强硬,目前紧紧跟随布什,力主以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国防部长盖茨一直反对以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前中央军区司令法伦也不主张战争解决伊朗核问题。美国国内的反战声势强烈。可以说,美国内部已经形成了以现实谈判应对中东诸问题的日趋一致的意见。国际上,英、法、德、意等国坚决反对伊朗谋求核武器,同时也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朗动武,极力避免欧洲南翼再度陷入更大的深渊。
  伊核问题可望维持“斗而不破”,同时不排除出现战略缓和的可能。如朝鲜核试验一样,美国咄咄逼人的政策可能加速伊朗的核开发。几年来,美国的战略图谋明显是通过强硬战争施压不战而屈人之兵,但这一战略已被伊朗识破。2007年3月到4月以来伊朗已经通过英国水兵事件等,摸清了美国政府的底线和忍耐力,同时做好防范美国发动战争的军事准备。美国推动联合国通过的对伊朗制裁的决议实施效果有限,伊朗依靠布什政府推高的高油价,仍有足够回旋余地应对国内外挑战。尽管美国政府多次申明不放弃使用武力,但语调明显留有余地,美国对伊朗的全面打击和手术打击都不可行,一旦开战就身不由己。2005年至今,当事各方或相关方如英国、伊朗、美国、以色列等都非常谨慎。伊朗并非惯于冒险的国家,在风起云涌的时候伊朗始终留下余地。2007年以来,布什政府层宣布严厉打击伊朗在伊拉克的势力,同时严格限定只限于伊拉克境内,丝毫没有向伊朗境内伸展。客观上,也只有谈判这条道路可行。进,能体现一个国家和政府的战略意志;而某些关键时候,退,同样可以体现一个国家和政府的战略智慧和战略意志。今后,即便伊朗继续我行我素,恐怕布什政府也奈何不了什么。相持态势可望维持到布什任期结束,伊朗也有寄希望于美国新总统的意向。


  作者系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牛津大学伊斯兰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亚非学会理事、中国中东学会理事
盼了几年的中东大战,又无望了,全世界的军迷的节日遥遥无期啊!让人伤心啊!
伊朗和北朝鲜的背后都有大国的身影,这是伊拉克所不具备的。美国人为什么就这么华丽的无视呢?
原帖由 de9000 于 2008-10-21 10:24 发表
盼了几年的中东大战,又无望了,全世界的军迷的节日遥遥无期啊!让人伤心啊!

为什么喜欢打仗,死的大部分都是老百姓,做军迷也不能太冷血。
布什就要下台了,我心无比喜悦啊![:a2:]
布什要在下台前打击伊朗。
说这句话的家伙根本就没有读过二战后美军战史~
;P ;P :P
原帖由 鲁哈尼 于 2008-10-21 11:51 发表

为什么喜欢打仗,死的大部分都是老百姓,做军迷也不能太冷血。

只要死的不是自己人,只要影响不到自己人
一打伊朗,石油价格可能上涨,对我国百姓的生活还是有影响的
让重疾缠身的米帝,再去觉伊朗的浑水,那点影响,不算什么
这件事四年前就定下了,值得喜悦那么久?[:a1:]
支持麦凯恩上台,美国请继续准备攻击伊朗
毛主席早就说了,美帝国主义必然失败!虽然策划很久,然而攻打伊朗的计划,终于还是落空了!
现在美帝确实是有心无力啦,不然还真说不准搞伊朗下
麦凯恩上台,伊朗必打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