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二次战役排兵布阵的一些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0:22:53
第二次战役东线,毛主席事实上违反了他自己的指导原则--慎重初战,九兵团在敌情不明,后勤不济,通信联络不畅,战场不熟悉的情况下仓促投入大规模的歼灭战,导致只有部分达成战役目的,自身损失很大的结果,损失和战果不划算,并且迫使九兵团必须进行大规模的休整和补充,对后来的作战造成严重影响。
如果当初志愿军不是那么一口气想吃个胖子,而是坚决的在西线投入反击,在撕开了战役缺口后,美军肯定会全线收缩,东线美十军也必然会放弃元山,当然当时志愿军领导机关和中央不能下这个定论,但是根据毛主席的用兵思想,慎重初战,初战必胜的要求,是不是应该对排兵布阵进行如下调整更合适呢?
1.42军仍旧布防在东线,不必作调整,42军一次战役的时候就在长津湖地区作战,对战场比较熟悉,冬季作战准备比较充分,起码棉衣有,以逸待劳;调动九兵团27军加入东线,一来保证我西线反击部队侧翼,充实阻击力量,二来可以在美军撤退时实施追击,增加追击力量,甚至按照九兵团那么打也是可以的(毕竟后来长津湖我们也就投入了两个军,虽然比历史上少一个师,但是如果战役目标没有定那么大还是足够的),这样做也减小了东线后勤保障的压力。
2.调九兵团28军进入西线,接替39军位置和任务,调39军接替38军任务,构成双迂回内线,撕开战役缺口,抢占三所里,封死美9军后撤第一通道,调38军接替42军位置,迂回顺川、肃川,彻底封死美九军。
3.调九兵团26军做战役预备队,本来粮食就不够,也只能如此了;

这样做以来部队调动距离都不远,后勤保障压力小,取得的胜利可能更大,而损失更小,更利于以后的作战。第二次战役东线,毛主席事实上违反了他自己的指导原则--慎重初战,九兵团在敌情不明,后勤不济,通信联络不畅,战场不熟悉的情况下仓促投入大规模的歼灭战,导致只有部分达成战役目的,自身损失很大的结果,损失和战果不划算,并且迫使九兵团必须进行大规模的休整和补充,对后来的作战造成严重影响。
如果当初志愿军不是那么一口气想吃个胖子,而是坚决的在西线投入反击,在撕开了战役缺口后,美军肯定会全线收缩,东线美十军也必然会放弃元山,当然当时志愿军领导机关和中央不能下这个定论,但是根据毛主席的用兵思想,慎重初战,初战必胜的要求,是不是应该对排兵布阵进行如下调整更合适呢?
1.42军仍旧布防在东线,不必作调整,42军一次战役的时候就在长津湖地区作战,对战场比较熟悉,冬季作战准备比较充分,起码棉衣有,以逸待劳;调动九兵团27军加入东线,一来保证我西线反击部队侧翼,充实阻击力量,二来可以在美军撤退时实施追击,增加追击力量,甚至按照九兵团那么打也是可以的(毕竟后来长津湖我们也就投入了两个军,虽然比历史上少一个师,但是如果战役目标没有定那么大还是足够的),这样做也减小了东线后勤保障的压力。
2.调九兵团28军进入西线,接替39军位置和任务,调39军接替38军任务,构成双迂回内线,撕开战役缺口,抢占三所里,封死美9军后撤第一通道,调38军接替42军位置,迂回顺川、肃川,彻底封死美九军。
3.调九兵团26军做战役预备队,本来粮食就不够,也只能如此了;

这样做以来部队调动距离都不远,后勤保障压力小,取得的胜利可能更大,而损失更小,更利于以后的作战。
原帖由 gasturbine77 于 2008-10-13 16:58 发表
第二次战役东线,毛主席事实上违反了他自己的指导原则--慎重初战,九兵团在敌情不明,后勤不济,通信联络不畅,战场不熟悉的情况下仓促投入大规模的歼灭战,导致只有部分达成战役目的,自身损失很大的结果,损失和 ...

九兵团28军?应该是九兵团20军吧?28军早就在金门被打残了,哪有战斗力入朝参战?
事后诸葛亮谁不会当?
应该是20军,我搞错了。
这也不全是事后诸葛亮,毕竟我们对九兵团的使用还是太草率了,总结经验还是必要的吗!我设想的排兵布阵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中央谨慎一点是可以实现的。
我不觉得对9兵团太草率,我倒是觉得是一次战役后故意示弱诱敌深入的假动作搞的有些太逼真,结果不但把美国人装进去了,自己也进了墙角。
正是由于美军过于轻敌从而大举冒进,才逼得9兵团不得不提前入朝。否则东线空虚,就有被迂回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