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漫谈航天发射基地之一:肯尼迪和卡纳维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9:57:04
]]
先顶在看:victory: :victory:
顶一下,搂主加油啊[:a2:]
漫谈航天发射基地之一:肯尼迪和卡纳维拉尔(二)
NASA的成立是苏联卫星冲击美国人神经的直接结果。美国人无法相信富甲天下无人敌、自由世界称霸王的自己居然落在了又穷又破的苏联人后头。他们要反击。

1958年7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国家航空和航天法案。8月8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法令将NACA改组为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负责民用航空和航天事务,载人航天计划是NASA内享有最高优先权的项目,名曰“水星”计划。搞载人航天自然离不开火箭和发射场,NASA不打算自己另起一摊,因为那样对他们来说太奢侈了——不管是对时间还是预算来说。

NASA看中了陆军的“红石”和空军的“宇宙神”这2种火箭,空军的卡纳维拉尔角辅助空军基地也没有逃过他们的魔爪。一切为了国家荣誉,再说还可以分摊运行成本,何乐不为,陆军和空军都爽快地答应了NASA的请求。

1960年1月24日,麦克唐纳公司向NASA交付了第一艘生产型“水星”飞船。7月29日,第一枚“水星-宇宙神”组合体在卡纳维拉尔角14号发射阵地升空。这个阵地专门用于测试“宇宙神”导弹,为了“水星”计划的进行,阵地进行了改造,只待大姑娘上轿。可惜,“水星”飞船处女射以悲剧告终。起飞59秒后火箭解体,“水星”飞船冲入大海,试验彻底失败。

“水星7-宇宙神”组合体在卡纳维拉尔角14号发射阵地上升空

“红石”火箭运气也没好到哪里去。1960年11月21日,麦克唐纳公司交付的第二艘“水星”飞船与“红石”火箭组成的组合体进行首次试射。发射在5号发射阵地进行。这个阵地以前已经进行了17次发射,“朱诺”、“丘比特”轮番登场,胜多负少。第18次发射辜负了以前的战绩。“红石”火箭发动机点火后,只见一阵浓烟腾起,火箭升起了几厘米,晃了晃便落回原地不动——发动机自动关机了。这时逃逸塔发挥了作用,准确地将飞船从火箭顶部拽走,发射控制室的技术人员惊恐地着看着这一切:要是火箭砸下来,整个发射阵地就全完了……火箭运气不好,可是阵地运气还真不错,火箭终究没有倒下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种场面30多年后在中国一个发射场也曾出现过,那火箭的个头可比“红石”大得多了,场面也更加惊险,不过那是另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多说了。
“水星-红石”组合体在卡纳维拉尔角145号发射阵地上


这一轮较量,苏联又一次战胜了美国。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成为永载史册的人物。美国倍感尴尬,匆匆于5月5日将“自由7号”水星飞船射入太空,艾伦·谢泼德成了美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不过,他进行的是一次亚轨道飞行,真正进行美国第一次太空飞行的人是约翰·格伦,他们二人步入太空的起点都在卡纳维拉尔角。这2座功勋发射阵地都已经在1960年代退役,现在是游客参观卡角必去的景点,14号阵地旁还建有“水星”纪念碑,如果你有机会去可别忘记到那里看看。
“水星”纪念碑,背景是海边的14号阵地,竖立着一枚载有“阿金纳目标对接飞行器”的“宇宙神”火箭。

NASA一边推进“水星”计划一边心里打着小算盘。他们有更宏伟的航天计划,小小的“水星”只是开了个头。感谢苏维埃,“东方”一声巨响让国会送来了黄金万两——“阿波罗”登月计划得到批准了,NASA预算猛增,上上下下喜气洋洋,摩拳擦掌。预算紧张的日子终于过去了,NASA的头头们心情舒畅之余想象力也大涨,他们为“阿波罗”计划准备了“土星”火箭家族,这是美国第一种专门为航天发射研制的火箭,以前的运载火箭都使用弹道导弹改的,运载能力和可靠性都成问题。新一代“土星”火箭低轨道运载能力超过10吨,最大的型号超过100吨。NASA还有更吓人的巨型火箭——“新星”,既可以用于登月,也可以用于未来的登火星,最大的型号运载能力达到了惊人的600吨!

“土星”火箭的组装和发射设施是个很有趣的话题,限于篇幅我这里不能多说。NASA从没建过这么大的火箭,怎么把它弄到发射台上射出去,而且还要尽可能节约经费、保证‘安全、提高效率,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设计师们绞尽脑汁提出了很多构思,其中有人提出在水上建设火箭、飞船组装设施,搞一个水上移动发射平台,用驳船推到组装设施里,箭、船在这里安装好,再用驳船推到水上发射阵地上发射。这样就不用在拥挤的卡角陆地上增加新的建筑物了。这种方案一度成为热门候选,但是经过详细论证,人们发现这么干得不偿失,还不如在陆地上想办法呢。

“土星”火箭的巨型水上组装厂房,只能在图纸上看到它

由于NASA没有自己的发射场,5号和14号发射设施都是借用空军的,很不方便而且不能适应“土星”火箭的发射任务。所以NASA和空军商定,在卡角建设2座“土星”1和1B火箭专用的发射设施:34号和37号发射设施,由空军操作,使用权归NASA。在他们的计划里,等到“阿波罗”计划结出果子之时,就是美国航天工业像当年航空大发展那样急速膨胀之际,NASA自己和各界对航天发射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光是“土星”系列火箭每年就要发射100次。眼下NASA拥有34号和37号发射设施的使用权,前者每年可发射4次,后者有2个发射阵地,所以次数达到了8次,二者加一块每年最多进行12次发射,离100次差得太远了。所以NASA决定在卡角一河之隔的梅里特岛建设自己的航天发射基地,不用再受制于空军。


“土星”1火箭准备在34号发射阵地进行第三次试射,注意它的第一级披着蓝色的'雨衣",很漂亮,不是吗。

不过在这之前,“阿波罗”的前奏“双子座”计划还得靠空军帮忙——不论是火箭还是发射设施。空军为“双子座”的发射提供了由“大力神2”洲际弹道导弹改造而来的““大力神2LV—4””运载火箭。大家注意看这种火箭发射“双子座”飞船时的照片,和发射“水星”有什么不同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飞船上没有安装逃逸塔。美国人认为这种火箭可靠性极高,不会出现任何危及航天员安全的问题,所以把逃逸塔给省掉了。这种技术上的自信后来让NASA吃了不少苦头,甚至酿出了带血的惨祸。


“双子座”6A号飞船从19号发射阵地升空。

卡角有4座“大力神”导弹发射设施,分别是15、16、19、20号,它们都在1959年交付使用。为“双子座”计划提供保障的是19号发射设施,所有的“双子座”飞船都是在这里起飞的。这4座发射设施虽然号码没有连在一起,但实际上是相互紧挨着的,在海边整齐地排成一线。在它们北边是正在建设的34号和37号发射设施,它们和其余8座南边的发射设施一起,构成了非常壮观而独特的景观,这就是上文中提到的ICBM Row,此时它已经成型了。


这张照片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了,它拍摄于1964年11月,自近及远分别是:36(A和B)、11、12、13、14、15、16、19、20、34和37发射设施。

说回NASA在梅里特岛的航天发射基地。1962年7月,NASA开始建设航天发射基地。新基地的名字叫发射操作中心,和载人航天器中心(也就是现在的马歇尔中心)、兰利中心等其他机构平级。第一任主任是柯特·德布斯,此人经历颇不寻常,他是德国电气工程专家,早先为德国纳粹服务,设计了V-2导弹的测试发射设施。二战末期向美军投降,和冯·布劳恩那批人马一起被遣送到美国,后来加入美国国籍,现在又成了NASA高管。

发射操作中心占地非常庞大,NASA通过多次向私人购买以及与佛罗里达州政府的谈判获得了梅里特岛上560平方千米的土地,足以修建n个发射设施。NASA和空军决定各自在新地方建设自己的发射设施:NASA准备在卡角北端建设1座“土星”发射设施,在梅里特岛建设1座“新星”和1座“大力神”发射设施;作为交换,空军则在在梅里特岛建设1座“新星”和2座“土星”发射设施,卡角设一座“大力神”发射设施。当然最后这些构思宏伟、浪费惊人的构想没能变成现实,最终NASA在自己的地盘建设了“土星-阿波罗”技术设施和39号A、B共2座“土星”火箭发射阵地,成为地球上离月球最近的地方。空军则继续在已经非常拥挤的卡角内部挖潜,勤力耕耘,建设新的发射设施。


1963年11月22日发生了一桩震撼美国人心灵的大事——热心支持与苏联进行太空争霸的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他的死连带着也影响到了卡角。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写信给继任总统约翰逊,要求将卡角的航天设施用肯尼迪的名字命名,以纪念她丈夫。约翰逊没有答应她的要求——他把整个卡角都用肯尼迪命名了。11月28日,约翰逊在电视讲话中宣布将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更名为肯尼迪角。本来这不是什么大事,一个总统这点权利还是有的。问题是,约翰逊签署的11129号行政命令要求,梅里特岛上的NASA发射操作中心和卡角上的空军设施统统包含在内,改叫“约翰·F.·肯尼迪航天中心”!军事基地和民用设施被混为一谈,NASA和空军有点哭笑不得,但是总统的命令还得遵守,怎么办呢?NASA和空军想出了折中的办法,发射操作中心遵命改为约翰·F.·肯尼迪航天中心,卡角导弹测试附属场(1955年12月16日卡纳维拉尔角辅助空军基地改成了这个名字,更显得没档次了)则改名为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总算避免了一场行政事故。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视察卡角和NASA发射操作中心,这是他在37号发射阵地指点江山。他旁边是冯·布劳恩,最左边的是NASA助理局长西门斯。

不过改名的事情还没完。NASA和空军各得其所,地方居民却不高兴了。“卡纳维拉尔角是一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地名,全美国有几个这样的地名,怎么能说改就改,为什么不征求我们的意见?”卡纳维拉尔角城的居民愤怒了,他们要求把名字改回去。不过胳膊拧不过大腿,任凭他们如何抗议,甚至申述到美国国会,政府也只当没听见,肯尼迪角被印到了各种官方出版物和地图上,广为传播。不过,民意最后还是打败了官僚。1973年5月18日,佛罗里达州州长签署州行政法令,要求本州官方出版物和地图上出现的肯尼迪角都改回卡纳维拉尔角。10月9日,美国地名委员会确认了这个决定,于是在全美范围内的出版物和地图上,肯尼迪角都被改回了卡纳维拉尔角。为什么人们斗争了10年未果,如今忽然取得了胜利呢?答案似乎在该年1月22日一位大人物的去世上。这位大人物就是林登·约翰逊。


“土星”发射,著名的瞬间。

肯尼迪航天中心成为NASA其实也是美国惟一进行载人航天发射的地方,本来西边的范登堡空军基地也能加入进来,可是阴差阳错,至今肯尼迪中心还是独苗。这里先后经历了“阿波罗”计划和航天飞机计划两代载人航天器项目,一晃已经40年了。随着航天飞机在2010年退役日期的临近,这里的技术设施也开始筹备改造,为新一代的“战神”火箭和“猎户座”飞船服务。下面这张照片前不久曾在各网站传播,很多人赞叹美国实力真强啊,能同时发射2架航天飞机。正好这事和肯尼迪中心这2座发射阵地有关,我就稍微解释一下这件事,作为本文的结尾。


左侧是“亚特兰蒂斯”号,右侧是“奋进”号。

这张照片显示的是“亚特兰蒂斯”号准备执行STS-125任务,修理维护“哈勃”太空望远镜,它竖立在39号A发射阵地上。另一架航天飞机是“奋进”号,执行STS-400 任务,竖立在39号B发射阵地上。STS-400是“航天飞机意外事故支持”任务的代号。这个任务是什么东东呢?说白了就是如果“亚特兰蒂斯”号发射后出现了问题,无法安全返回,加上“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轨道离国际空间站对又远,“亚特兰蒂斯”号到不了空间站。为了避免出现“哥伦比亚”号悲剧重演,“奋进”号要紧急发射,靠近“亚特兰蒂斯”号,通过舱外活动,把它的乘员组接到“奋进”号上,然后返回地面。

甭管出不出事,在“亚特兰蒂斯”号发射后,“奋进”号都会转移到39A发射阵地上。如果一切正常,它将执行飞往国际空间站的STS-126任务。有人要问了,为什么“奋进”号要转移发射阵地呢,它就在39号B发射阵地发射不行么?答案是,为了按预定时间表测试和发射“战神”火箭、“猎户座”飞船,39号B发射阵地已经开始进行技术改造,时间非常紧,它就是想发射航天飞机也有心无力了。

本来想再写得详细点,但是技术细节说多了也没几个人感兴趣,而且我有了新的想法,所以本文就这么结束,欢迎各位指正。

—完—




本贴由【花卷面包】于2008-10-14 22:10:03发表
原帖子地址
内有精彩照片

http://64.92.166.106/show.php?f=3&t=722623&m=4523348

http://64.92.166.106/show.php?f=1&t=723427&m=4531419
抢个沙发先,楼主好贴,不顶不行。:D :handshake
恐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