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武器装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23:42:04
唐军的铠甲
  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明光铠是一种护胸镜锃亮的板式铠甲,非常华丽,而且重量更加轻,但是防御力却大大的提升。据《唐六典》记载,唐十三铠,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
  唐军骑兵
  唐军骑兵通常配备的长兵器是马槊,类似丈八蛇矛,前端尖锐扁平,既可挑砍,也可直刺,近身肉搏则用横刀。
  唐军骑兵有轻重之分。玄甲兵据说是唐太宗所创,身披铁甲,马匹也有具装,马匹的具装通常又可分为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马躯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和竖立在马臀部的“寄生”(似乎是为了保护骑兵后背用的)。重骑兵虽然不多,但是由于防护好,冲击力大,历来也是野战冲锋的主力,尤其是在地域开阔的西域,有很大作战空间。
  唐军的军马主要有四种: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蒙古马(三河马)、西域的哈萨克马、焉耆马、和威尔勒马。尤其是后两种,因其高大健壮、长颈高扬、步辐伸展流畅,对缰绳反映灵敏,是唐军正规骑兵使用最多的马种。
  斥候相当于现在的侦察兵,同时也担当一些骚扰打击和擒拿奸细的任务,一般是机动性很强的轻骑兵,往往游离于大军左右,侦察军情。
  唐军步兵
  唐军一军12500人,军下设营,营下为团,每团200人(有时以300人为团),团设校尉。每团辖2
旅,每旅100人,旅设旅帅。每旅辖2队,队50人,队设二队正。每队分
为5火,每火10人,火置火长。来源主要出自巴蜀、三河和颖川地区;而又以陇西勇士组成的骑兵战斗力最为强悍。
  唐军士兵每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箭囊)一、横刀、砺石、解结锥、毡帽、毡裘等装备,有条件者往往还有私马。牙兵是节度使的亲兵,一般是最精锐的士兵。
  横刀为唐军近身肉搏利器,即所谓“唐样大刀”,刀身窄而微弯,是后来日本刀的鼻祖。陌刀是唐军步战利器,陌刀也称拍刀,为长柄两刃刀,长约三米,类似三尖两刃刀,主要是精锐的士兵使用,威力很大,唐军名将李嗣业是陌刀好手。
  唐军盾牌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盾有手牌、彭牌、燕尾牌、推牌等多种样式,主要为步兵使用。圆形盾,又称团牌。因其小型而灵活,多用于骑兵,但是步兵也有使用的。方盾常见的样式为底缘齐平,上端由两重弧线组成葫芦形,中脊隆起的形状,后来在铁盾上再安装上上下两个利钩,就成了一种新型兵器--钩镶,可攻可守。西凉团主要装备的就是这种钩镶,属于唐军中的排矛兵。
  唐军弓弩
  唐军军用弓分为长弓、角弓、稍弓和格弓四种,其中长弓为步兵用弓(西凉团主要装备),角弓为骑兵用弓,而稍弓和格弓则是禁卫军专用的远程投射兵器。
  唐军的弩箭在当时是十分厉害的远程兵器,是军队专用的先进武器(弓箭在唐代不属管制兵器,民间也可拥有。)唐军一般使用四种弩,伏远弩射程三百步(450米),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米),单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240米)。骑兵较多使用擘张弩,弩箭威力、准确和射程在弓箭之上,但射速和灵活性较差,要成为熟练的弩手需要专门的训练。唐军的铠甲
  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明光铠是一种护胸镜锃亮的板式铠甲,非常华丽,而且重量更加轻,但是防御力却大大的提升。据《唐六典》记载,唐十三铠,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
  唐军骑兵
  唐军骑兵通常配备的长兵器是马槊,类似丈八蛇矛,前端尖锐扁平,既可挑砍,也可直刺,近身肉搏则用横刀。
  唐军骑兵有轻重之分。玄甲兵据说是唐太宗所创,身披铁甲,马匹也有具装,马匹的具装通常又可分为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马躯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和竖立在马臀部的“寄生”(似乎是为了保护骑兵后背用的)。重骑兵虽然不多,但是由于防护好,冲击力大,历来也是野战冲锋的主力,尤其是在地域开阔的西域,有很大作战空间。
  唐军的军马主要有四种: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蒙古马(三河马)、西域的哈萨克马、焉耆马、和威尔勒马。尤其是后两种,因其高大健壮、长颈高扬、步辐伸展流畅,对缰绳反映灵敏,是唐军正规骑兵使用最多的马种。
  斥候相当于现在的侦察兵,同时也担当一些骚扰打击和擒拿奸细的任务,一般是机动性很强的轻骑兵,往往游离于大军左右,侦察军情。
  唐军步兵
  唐军一军12500人,军下设营,营下为团,每团200人(有时以300人为团),团设校尉。每团辖2
旅,每旅100人,旅设旅帅。每旅辖2队,队50人,队设二队正。每队分
为5火,每火10人,火置火长。来源主要出自巴蜀、三河和颖川地区;而又以陇西勇士组成的骑兵战斗力最为强悍。
  唐军士兵每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箭囊)一、横刀、砺石、解结锥、毡帽、毡裘等装备,有条件者往往还有私马。牙兵是节度使的亲兵,一般是最精锐的士兵。
  横刀为唐军近身肉搏利器,即所谓“唐样大刀”,刀身窄而微弯,是后来日本刀的鼻祖。陌刀是唐军步战利器,陌刀也称拍刀,为长柄两刃刀,长约三米,类似三尖两刃刀,主要是精锐的士兵使用,威力很大,唐军名将李嗣业是陌刀好手。
  唐军盾牌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盾有手牌、彭牌、燕尾牌、推牌等多种样式,主要为步兵使用。圆形盾,又称团牌。因其小型而灵活,多用于骑兵,但是步兵也有使用的。方盾常见的样式为底缘齐平,上端由两重弧线组成葫芦形,中脊隆起的形状,后来在铁盾上再安装上上下两个利钩,就成了一种新型兵器--钩镶,可攻可守。西凉团主要装备的就是这种钩镶,属于唐军中的排矛兵。
  唐军弓弩
  唐军军用弓分为长弓、角弓、稍弓和格弓四种,其中长弓为步兵用弓(西凉团主要装备),角弓为骑兵用弓,而稍弓和格弓则是禁卫军专用的远程投射兵器。
  唐军的弩箭在当时是十分厉害的远程兵器,是军队专用的先进武器(弓箭在唐代不属管制兵器,民间也可拥有。)唐军一般使用四种弩,伏远弩射程三百步(450米),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米),单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240米)。骑兵较多使用擘张弩,弩箭威力、准确和射程在弓箭之上,但射速和灵活性较差,要成为熟练的弩手需要专门的训练。
突厥军队最主要的装备是战马和兵器,中国史书虽有记录,但颇嫌简略。因此必须用考古资料来诠释文献,才能提供一个关于突厥军队装备的具体概念:
  《唐会要》卷七二《诸蕃马印》条云:“突厥马技艺绝伦,筋骨合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这里已经概括地描述了突厥马的体质结构和工作性能,下面根据考古资料作些补充。前苏联科学院物质文化研究所考古队,曾在阿尔泰的牧民古墓中,掘出马的残骸23副,其中属于七、八世纪即突厥时代的共12副,包括肢骨10件、头骨6件。据查勒金研究,这12副马骸有11副可归入体高134--142厘米的‘草原‘马型,即几乎占总数的92%。因此可以确定,突厥时代阿尔泰马群基本部分的体型与现代哈萨克马近似。哈萨克马即我国所谓“伊犁马”,是良种之一。《唐会要》的上述记载,看来是可信的。
有马必有马具,但文献失载,因此只能全部征引考古资料。马鞍大概因质料不便长久保存,所以没有遗留到今天,但马衔和马镫则曾大量出土。突厥时代阿尔泰的马衔是铁制,成对,但不完全相称。衔有两环,环端穿孔系带。带扣由铁、铜或骨制成,扣里有活轴,使带可松可紧。马镫据库莱墓葬群出土所见。可分三类:

  1、最流行的是宽镫板、小革孔的8字形马镫;
  2、形制略简,环孔顶端扁平,开一革孔;
  3、此类形制最繁,环孔上方有高鼻,革孔横开。
  这些马镫制作甚巧,环孔及楼板镂刻花纹,有的镫还镶上草木纹银错。马橙的使用对突厥军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骑士的脚有了着力点,便能变砍击为切击,从而提高杀伤效果。
我记得唐朝的时候,好象有种很长的大刀,几乎等人高,类似于矛,但一半长度都是刀一样的,看着就害怕……想象一下,一支骑兵冲过来带的都是这玩意。。。。那刀子就算断了,依旧带着刃口挥洒自如啊
不过现在好象有种说法,在马上的骑兵,弧形的战刀更加有威力
突厥军队使用的兵器,据《周书•突厥传》云:“兵器有弓矢、鸣镝、甲鞘、刀剑。”现参照考古资料,分为射远器、卫体武器、短兵和长兵四类,逐项进行考释。

  1、射远器:包括弓矢和鸣镝。阿尔泰人在铜器和铁器时代早期,用简单的曲体木引,七至九世纪才使用形制较繁的引。从阿尔泰突厥墓的发掘中,可知这种弓具有如下结构:木胎,把手及两端以骨为社。卸弦平放时其长度为1.25米,持满时两端曲屈成M字形。这种骨衬M字形弓,其射程、强度和准确性均较古弓为佳。铁制箭镞多为三角形的三叶镞。镞叶穿孔,镞的下方附有钻孔的骨质球体,射出时遇风发响,这就是“鸣镝”。

  2、卫体武器:阿尔泰古墓至今尚未发现突厥人使用的盔甲。但中国文献对此屡次提及,如唐太宗说突厥“以甲胄为常服”(见前引),黑齿常之“见贼徒(指突厥兵)争下马著甲”,皆是。古米列夫认为有无甲胄是侍卫之士与控弦之士在装备上的重要差别。这可能是甲胄不见于阿尔泰墓的原因之一。
  3、短兵:根据阿尔泰突厥墓葬品及蒙古和南西伯利亚突厥石人像的佩饰,可把马刀、匕首和剑归人这一类。马刀柄直,有十字形的腊(也有弯柄无腊的),刀身厚重。匕首也是直柄,惟刀锋有楔。剑制作甚精,剑身楼刻图案,可能是贵族佩用的外来品。

  4、长兵:目前仅知有长矛和马绊两种。阿尔泰墓出士的铁矛,其形制为銎管颇长,矛尖狭长成校形,以利戳甲。马绊即套马索,既是游牧人的牧具,又是一种武器。由于它有这样的价值,所以突厥法规定盗马绊者处死。

  突厥军队的上述装备,在当时的条件下是相当优越的,难怪毗伽可汗十分自豪:“我父可汗的军队有如狼,他的敌人有如羊!”
  突厥军队的优异装备,除自身“工于铁作”并继承前代游牧人的技术遗产外,还与直接利用局部的资源有关。例如黠戛斯“每雨,俗必得铁,号迦沙,为兵绝犀利,常以输突厥”。难怪有人把黠戛斯所在的米努申盆地称作“突厥汗国铁器制作和兵器生产的基地”。至于当时先进汉文化的影响也值得注意。隋唐两代突厥与中原连年文兵,通过俘掠和投奔等途径,人突厥的汉人为数甚多。据《隋书•突厥传》云:“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
  可知突厥的“强盛”与这些“中国人”有关。至于他们对突厥军事技术有何影响,史无明载,下面所述只是一些迹象:“突厥颉利可汗攻马邑,以(高)开道兵善为攻具,引之陷马邑而去。”看来,突厥人是在中原降兵帮助下获得有效的攻城手段的。此外,唐代河东道“北边突厥”,这个地区以产弓著称,故李德裕“请甲于安定”,同时又请“弓人于河东”。弓既是重要的兵器,而河东又屡遭突厥践踏,很可能有一批弓匠被掳入突厥,成为促进漠北制弓技术发展的外来因素。
有图是最好的了
大唐军武器装备如此精良 对游牧民军可否以一敌三?
我就搞不懂了,唐朝的武器如此的精良和先进,为何还老吃败仗?
楼主你也真是的,文章第一句我觉得就不对,啥叫具装铠.两档跑哪去了.
前后矛盾,玄甲骑又被你描述成具装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