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翅的“女武神”——“7·20”刺杀希特勒事件与10号定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6:06:04

阿汤哥出击【刺杀希特勒】全新剧场版预告
主演 汤姆·克鲁斯 比尔·奈伊 肯尼思·布拉纳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自开拍之日起即备受关注,汤姆·克鲁斯此次转型扮演独眼龙纳粹上校克劳斯·凡·斯塔芬伯格,与一帮志同道合的德国纳粹军官组成暗杀小组,密谋行刺元首希特勒,目的就是为了尽早结束战争、拯救德国。

在预告片里大家可以看到著名的“10号定时笔”

折翅的“女武神”——“7·20”刺杀希特勒事件与10号定时笔
作者:三土

施道芬伯格(1907-1944)出生贵族世家,以作战勇敢、有胆有识著称。现在德国各地有些街道仍以他的名字命名


柯林·古宾斯不仅发现了定时笔的使用价值,更使得“D”部门在1940年最终获得独立,成为二战时英国最著名的特工机构——SOE,并担任了该机构的第一任负责人

         1944年7月20日中午12时42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突然在位于德国东普鲁士拉斯滕堡的元首大本营——“狼穴”响起。随即阿道夫·希特勒的会议室冒出了火光和浓烟,警报声响彻大本营每个角落,守卫们惊慌失措,以为是遭到了空袭。其实,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暗杀行动——10分钟之前,后备军参谋长施道芬伯格上校在会议室中安放了一个装有定时炸弹的公文包,试图结果希特勒的性命。

  这短短的10分钟,差一点就改变了二战最后阶段的进程和结局,而试图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的,是英国设计和制造的一节带有黑色标记的细长金属管——10号“定时笔”。

定时笔内剖

          这种被称为“定时笔”(time-pencil)的定时器是英国在二战期间设计的一种用于最终点燃安全导火索或雷管的简洁紧凑型延时点火装置,是在一战期间发明的“林特连引信”基础上改进而制成的产品。“林特连引信”大约是在1916年,由德国派往美国的谍报员——弗兰茨·冯·林特连海军大尉设计并使用。当时,为破坏美国向协约国输送物资,林特连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定时燃烧装置:将一段铅管从中间用铜合金片分隔为两段,然后将铅管的一端装入糖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另一端则装入浓硫酸,铅管经伪装后放在煤仓或弹药仓内。经过一定时间,铜合金片被硫酸蚀穿,硫酸与混合物相遇产生剧烈爆炸,因此这种引信是以铜合金片的薄厚来控制延时时间的,它成功地破坏了多起军事运输并造成了巨大损失。

  一战结束后,林特连的设计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后来被波兰情报机构重新采用。在1939年前往波兰的一次旅行中,后来成为二战期间SOE(英国情报机关“特别行动处”的缩写)负责人的柯林·古宾斯得到一件定时笔的样品,并带回英国。SOE的前身——“D”部门很快发现了这种装置的潜力,此后由A.G.朗格尔进一步改进并提高效能,最终设计出了10号定时笔。它在二战期间被SOE成员广泛使用,OSS(美国战略情报局,CIA的前身)也同样使用这种装置,在美国被称为“口袋纵火器”。

  通常人们以为10号定时笔中也有一个装有酸液的玻璃安瓿,靠酸液腐蚀不同粗细的铁丝来造成相应的延时效果。其实并不是这样,定时笔中并不含有任何酸性物质,而且对于不同的延时要求来说,铁丝的直径是相同的。

  10号定时笔由3个部分组成。密封的一端是一根紫铜管(上外管),其中有一个玻璃安瓿,内装一种绿色透明液体——氯化铜溶液。与此相联的是一段黄铜管(下外管),其中装有击针、弹簧和底火。也有用铝来制造外管部分的(如早期的9号定时笔),但通常是采用铜。在外壳的开放端,设置了一个薄铁片制成的管状“猪嘴”弹簧夹,用来固定插入的导火索或是27号雷管。上外管中间的隔板一侧开设有一个直径0.5mm的小孔,铁丝从这个小孔穿过,一头用螺丝和垫片固定在紫铜管密封的那一端,另一头穿过弹簧拴在击针尾端的小孔中。在弹簧的作用下,铁丝平时是绷紧的。10号定时笔的总长度是127mm,最大直径8mm,质量18.5g,实际生产中有稍长或稍短的型号。

  要使定时笔进入待发状态,要用钳子等工具将上外管夹扁或敲扁,或用外力使相应的部分弯曲,以确保安瓿破裂,让铁丝浸泡在流出的氯化铜溶液中。此时,如果能在没有多大阻力的情况下将保险销抽出,定时笔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后便会引发爆炸。如果保险销不能轻易取出的话,说明铁丝已经断裂,被释放的击针在弹簧的作用下紧紧地挤住保险销,定时笔失效。为了方便检查击针的状态,外壳上靠近保险销位置的地方设有检查孔。

  定时笔所应用的基本化学反应原理是:当铁丝被浸泡在氯化铜溶液中时,会发生置换反应,溶液中的铜离子被更活泼的铁离子置换出来,生成的单质铜沉积在铁丝表面,而铁和氯离子生成氯化亚铁溶于水中。随着反应的继续,铁丝逐渐变细,直至不能承受弹簧的力量而最终断裂。其中的原理可以用以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表示:
Fe+CuCl2=FeCl2+Cu。氯化铜溶液浓度越大,对铁丝的侵蚀作用越明显,因此通过改变溶液浓度,就可以控制铁丝承受时间的长短,从而产生不同的延时效果,这比改变铁丝的粗细更加方便、容易控制。

  10号定时笔的延时时间都是在标准温度(通常是15℃)的情况下测定的,由保险销的颜色来区别,保险销颜色与延时长短的关系如下:黑色-10分钟,红色-30分钟,白色-2小时,绿色-5.5小时,黄色-12小时,蓝色-24小时。

  对使用者来说,必须要了解定时笔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性,那就是延时长短受使用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高温条件下,化学反应速度会加快,延时时间变短,反之则变长。因此定时笔的延时时间并不十分精确。同样一支定时笔,放在公文包里的延时就可能比装在大衣口袋中的要长一点儿,因为大衣口袋更容易受人体温度影响而使反应加快,所以定时笔的延时精度远远逊于钟表定时机构,这是它最大的弊端。

  同种规格的10号定时笔每5支盛装在一个马口铁做成的扁罐中,扁罐由可以套在一起的两部分组成,密封带上漆有与内装定时笔保险销相同的颜色。


  二战期间,SOE大约制造了1800万支各种型号的定时笔。它们除了由潜入敌境展开秘密作战的英国特工随身携带外,还和司登冲锋枪、小包炸药一起大量空投到德占地区,供地下抵抗组织使用。


英国战时生产的10号定时笔,下外管部分用铝制造


10号定时笔的前身——9号定时笔,又称“L”型延时器。其外表及包装都与10号定时笔有很大不同,塑料小牌上标注的是延时时间及相应的使用温度。其延时时间较长,最短的为数小时,最长的达7天



10号定时笔的早期型号。其长度稍长,和雷管/导火索的连接部分与后期的“猪嘴”设计有所不同,保险销是铜丝制成的,而且延时时间以笔身上的色带来标注




定时笔剖面样品及分解图。注意细铁丝紧贴着装有氯化铜溶液的安瓿。顶部的棉花团用来保护安瓿在受到外力碰撞时不致破碎。紧挨着保险销的圆孔则是用来检查击针状态的



英国生产的部分特工装备。左右两侧是装在马口铁包装中的10号定时笔,注意罐体上的密封漆与笔身保险销的颜色是一致的。中间下方的是两种9号定时笔。中间上方的是称为“雾信号灯”用于破坏铁路的专用压发引信




图中的定时笔为延时10分钟的型号,盛放安瓿的部分已经被夹扁,其头部插着一小段比克福德导
火索,导火索的另一头连接着一枚8号雷管(小孔是收藏者为确保安全而去除装药时留下的)。加入导火索的目的是防止定时笔意外提前发火,这种导火索每秒燃烧约1cm,使用者有足够的时间在爆炸前将雷管与炸药分离




1-底螺和垫片;2-上外管;3-棉花团;4-装有氯化铜溶液的玻璃安瓿;5-隔板(连接座);6-下外管;7-击针簧;8-铁丝;9-击针;10-检查孔(为清楚地显示该孔,图中将检查孔的位置旋转了90°);11-保险销;12-底火;13-用于连接导火索或雷管的“猪嘴”弹簧夹



屡遭失败的暗杀行动
           1943年,欧洲战场局势日渐明朗,纳粹德国的彻底失败已无可挽回。德国内部的部分军人组成了以陆军总参谋长贝克将军为首的密谋集团,试图推翻希特勒统治,成立新政府,与盟国议和。他们制订了一个刺杀希特勒、发动政变的行动计划,代号为“女武神”(女武神即北欧神话中战神的侍女,据说这群美丽而可怕的少女会在战场上飞翔,寻找那些注定要死去的人)。对于消灭希特勒这一任务来说,这是一个很恰当的名称。

  因为希特勒生性多疑,保安措施非常严密,使用手枪行刺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密谋者们决心选择合适时机,用定时炸弹炸死他。当时可靠的电子延时引信还没有出现,传统的钟表定时器在工作时会产生令人生疑的“滴答”声。虽然德国特工部门二战期间也制造过一些林特连引信,多以自动铅笔、钢笔、雪茄等外形为掩护,但这种引信使用时流出的酸液有刺鼻的气味,而且在铜合金片被蚀穿之前,由于反应面积加大,往往会产生大量气泡,并伴有明显的“嘶嘶”声。因此在经过多方权衡后,他们决定采用英国生产的10号定时笔,因为其没有气味,也不会发出任何声音,而且击针发火方式更加可靠。当然,选择英国制造的定时笔还有另一层用意——如果炸弹在爆炸前就被发现,那就很容易被认为是英国特工的阴谋,至少也会起到干扰视听的作用。而且,谍报局长卡纳里斯是密谋者的同盟,获得足够数量的英制定时笔和炸药不是难事。

  其实,在“7·20”行动实施之前,密谋者们已经实行了若干次暗杀希特勒的行动。1943年3月13日,希特勒前往俄国前线斯摩棱斯克视察。密谋集团中的重要人物——陆军办公厅主任奥尔布里希特上将、中央集团军参谋长特莱斯科夫少将以及参谋部的施拉勃伦道夫策划乘希特勒返回之机,将定时炸弹放在他的座机上。施拉勃伦道夫将延时30分钟的定时笔和炸药精心伪装成两瓶白兰地酒的外形,请希特勒的随行人员、陆军参谋部的勃兰特上校携带到飞机上。在机场,施拉勃伦道夫小心地启动了定时笔,然后把包裹亲手交给了勃兰特。在一番紧张的等待后,密谋者们却惊讶地得知希特勒已安然返回。为避免暴露,施拉勃伦道夫立即飞赴大本营,换了两瓶真酒,同时将原酒瓶中的炸弹取出。当将炸弹拆开后,他沮丧地发现,定时笔并没有失效,玻璃安瓿中的溶液已将铁丝腐蚀断了,击针已经击发,但因高空飞行时机舱内温度过低,液体部分冻结,减缓了击针向前撞击的力量,底火最终没有发火。

  柏林的密谋者虽极度失望,但并没有气馁。1944年3月,他们得知当月21日希特勒将在柏林出席阵亡将士纪念仪式,发表演说之后将会参观缴获苏军的战利品展览。负责筹划这一展览的参谋部谍报科长冯·格斯道夫上校也是密谋集团的一员,在参观前一天,他勇敢地要求把装有延时10分钟的定时笔和炸药藏在身上,然后靠近希特勒,以同归于尽的方式将这位元首及其同伙送上西天。但展厅内气温接近0℃,定时笔的作用时间被大大推迟;更戏剧性的是,希特勒仅用8分钟时间便结束了参观。暗杀行动再次失败。


暗杀计划的主要策划者——弗雷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上将



战时英国生产的各种27号雷管。上方为电雷管,中、下为与定时笔配套使用的火雷管



二战期间空投到丹麦的定时笔(前)和2号管状炸药(P.E.NO.2)、带有雷管的安全导火索(后)。最右侧带有白色保险销的定时笔顶端直接插有27号雷管


看似万无一失的计划

          1944年6月,密谋集团的中坚分子克劳斯·冯·施道芬伯格晋升为上校,并被任命为后备军总司令弗洛姆将军的参谋长。这个职位可以更直接、更频繁地接触希特勒,对于实施暗杀来说,正是天赐良机。同年7月11日和15日,施道芬伯格先后两次奉召向希特勒汇报兵员补充问题,但都因某种原因而没能动手。此时在诺曼底登陆的盟军正在与德军激战,战局明显不利于德方,第三帝国的根基已在风雨中飘摇,希特勒对国内持不同政见者的迫害也变本加厉,密谋者们不得不加快暗杀行动的步伐。

  7月20日,施道芬伯格和副官瓦尔纳·冯·哈夫登中尉一道,陪同施蒂夫将军前往大本营出席由希特勒主持的军事会议。施道芬伯格原本打算将炸弹直接放在身上,但同谋者们担心这样无法应付可能的搜身,而且如果暗杀成功,施道芬伯格将是无可替代的新领导人,不能冒此危险。由于会议期间必备的公文包在检查中常常被忽视,因此施道芬伯格冒险将安装好定时笔和雷管的两块各重450g的TNT药块用衬衣包裹着,放在哈夫登的皮包里。

  接近12时,施道芬伯格进入会客室。但他被告知,因为要会见墨索里尼,元首每日汇报会从下午13时提前到12时30分举行。施道芬伯格趁单独呆在会客室内的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取出1枚药块,用他仅余的3个指头夹住钳子,将定时笔捏扁,然后再放入自己的棕色公文包内。

  当施道芬伯格走进会议室时,会议已经开始。希特勒正背对门坐在桌子中央,右边是陆军副参谋总长兼作战处处长豪辛格将军、空军参谋总长科尔登将军和豪辛格的助手海因兹·勃兰特上校。其他18名军官分散站在桌子周围。豪辛格正在汇报苏联前线的战况。施道芬伯格站到科尔登和勃兰特之间,把皮包放在地上,让它靠着橡木底座的里侧,离希特勒的大腿不到2m。

  12时37分,离爆炸还有5分钟。施道芬伯格借口打电话离开了会议室。而正在这时,勃兰特上校为了更清楚地看到地图而挤到桌前,发现施道芬伯格那只皮包碍事,便将它拎到桌子底座外侧。这样一来,在炸弹和希特勒之间就隔着一层厚实的橡木板,这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最终救了希特勒的命!

  12时42分,豪辛格仍在汇报:“如果贝帕斯湖周围的集团军不立即撤退,一场灾难……”,一句话尚未说完,炸弹便轰然炸响。施道芬伯格此时已经在相隔近100m的室外,看到会议室烟焰冲天,残肢和碎片甚至飞到了窗外,他理所当然地认为希特勒已经毙命。在大本营的同谋者立即通知柏林,然后切断通信线路。施道芬伯格和哈夫登借口追捕凶手,在路边扔掉了剩下的一块炸药,乘混乱连过三道哨卡,顺利地逃出了大本营。


施道芬伯格(左一)与希特勒(中)在“狼穴”中



施道芬伯格的副官沃纳·冯·哈夫登中尉。两人同赴“狼穴”执行暗杀任务,在事败后一同殉难



被定时炸弹炸毁的会议室。如果海因兹·勃兰特没有移动公文包,或者两块TNT一同爆炸,希特勒就难以幸免了



施道芬伯格在他的办公室中。1943年4月,他在北非战役中失去了左眼和右手,左手也缺失了两个手指,但身残志坚的他坚持转入后备军服役,并很快成为暗杀行动的主要策划和实施者。临刑前,施道芬伯格面对枪口仍然高呼:“神圣的德国万岁!”


血腥大屠杀之后
           人们从会议室的瓦砾中拖出了已经狼狈不堪的希特勒,他侥幸逃过此劫,但两腿、右臂和背上受了轻伤,耳膜也被震坏,并受到极大惊吓。会议室中的其他人则没有那么幸运,有4人当场死亡,3人重伤。经过一阵混乱后,疑点最终集中到施道芬伯格身上。但希特勒仍按计划去接见了墨索里尼,到下午17时左右,才开始布置对反叛者的血腥清算。

  密谋者计划不周断送了“女武神”计划,柏林的同谋者们在爆炸发生后的3个小时中居然毫无作为,虽然施道芬伯格坐镇指挥后情况有所改观,但为时已晚,许多原先的同谋者纷纷倒戈,政变在11个半小时之内就被平息。密谋集团的
领导人贝克、奥尔布里希特、施道芬伯格和哈夫登等人都被逮捕。贝克被逼自尽,施道芬伯格等4人被“以元首的名义”当场执行枪决。包括许多高官在内的近5000人被希特勒组织的“人民法庭”处死,连德国军队的偶像隆美尔元帅也因涉嫌此事而被迫自杀,只有施拉勃伦道夫等极少数人得以幸存下来。但此次大屠杀并没有改变法西斯的最终命运,不到10个月后柏林被攻克,希特勒在地下室饮弹自尽,找到了他的最终归宿。

不可忘却的纪念
           尽管至今史学家对“7·20”事件仍有争论,但毫无疑问,施道芬伯格和他的同谋者们以极大的勇气和富于牺牲的精神,证明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在该事件发生60周年的纪念日上,他们的英勇行为终于获得了公正的评价。联邦德国总理施罗德称他们是“自由、民权与欧洲统一的先驱”,并称7月20日是德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天”。在影片《暗杀希特勒行动》末尾,银幕上出现的文字是:“德国人民后来没有忘记这些英雄……”

  同样应该记住的还有定时笔。虽然因阴差阳错,它没能改写历史,但其性能却得到了承认。二战后,以色列的情报部门继承了英国的研究成果,生产出一系列特种用途的定时爆炸装置,其中也包括各种定时笔。这种定时装置几经改进,一直使用到1960年代初,才被新兴的电子定时器最终取代。如今定时笔已是西方资深弹药收藏家和研究者热衷的一个收藏类别,其价格攀升很快,目前每支已达到40~100美元,其中带有蓝色和黑色标记的最为罕见,价格自然也就最高。
阿汤哥出击【刺杀希特勒】全新剧场版预告
主演 汤姆·克鲁斯 比尔·奈伊 肯尼思·布拉纳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自开拍之日起即备受关注,汤姆·克鲁斯此次转型扮演独眼龙纳粹上校克劳斯·凡·斯塔芬伯格,与一帮志同道合的德国纳粹军官组成暗杀小组,密谋行刺元首希特勒,目的就是为了尽早结束战争、拯救德国。

在预告片里大家可以看到著名的“10号定时笔”

折翅的“女武神”——“7·20”刺杀希特勒事件与10号定时笔
作者:三土

施道芬伯格(1907-1944)出生贵族世家,以作战勇敢、有胆有识著称。现在德国各地有些街道仍以他的名字命名


柯林·古宾斯不仅发现了定时笔的使用价值,更使得“D”部门在1940年最终获得独立,成为二战时英国最著名的特工机构——SOE,并担任了该机构的第一任负责人

         1944年7月20日中午12时42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突然在位于德国东普鲁士拉斯滕堡的元首大本营——“狼穴”响起。随即阿道夫·希特勒的会议室冒出了火光和浓烟,警报声响彻大本营每个角落,守卫们惊慌失措,以为是遭到了空袭。其实,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暗杀行动——10分钟之前,后备军参谋长施道芬伯格上校在会议室中安放了一个装有定时炸弹的公文包,试图结果希特勒的性命。

  这短短的10分钟,差一点就改变了二战最后阶段的进程和结局,而试图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的,是英国设计和制造的一节带有黑色标记的细长金属管——10号“定时笔”。

定时笔内剖

          这种被称为“定时笔”(time-pencil)的定时器是英国在二战期间设计的一种用于最终点燃安全导火索或雷管的简洁紧凑型延时点火装置,是在一战期间发明的“林特连引信”基础上改进而制成的产品。“林特连引信”大约是在1916年,由德国派往美国的谍报员——弗兰茨·冯·林特连海军大尉设计并使用。当时,为破坏美国向协约国输送物资,林特连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定时燃烧装置:将一段铅管从中间用铜合金片分隔为两段,然后将铅管的一端装入糖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另一端则装入浓硫酸,铅管经伪装后放在煤仓或弹药仓内。经过一定时间,铜合金片被硫酸蚀穿,硫酸与混合物相遇产生剧烈爆炸,因此这种引信是以铜合金片的薄厚来控制延时时间的,它成功地破坏了多起军事运输并造成了巨大损失。

  一战结束后,林特连的设计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后来被波兰情报机构重新采用。在1939年前往波兰的一次旅行中,后来成为二战期间SOE(英国情报机关“特别行动处”的缩写)负责人的柯林·古宾斯得到一件定时笔的样品,并带回英国。SOE的前身——“D”部门很快发现了这种装置的潜力,此后由A.G.朗格尔进一步改进并提高效能,最终设计出了10号定时笔。它在二战期间被SOE成员广泛使用,OSS(美国战略情报局,CIA的前身)也同样使用这种装置,在美国被称为“口袋纵火器”。

  通常人们以为10号定时笔中也有一个装有酸液的玻璃安瓿,靠酸液腐蚀不同粗细的铁丝来造成相应的延时效果。其实并不是这样,定时笔中并不含有任何酸性物质,而且对于不同的延时要求来说,铁丝的直径是相同的。

  10号定时笔由3个部分组成。密封的一端是一根紫铜管(上外管),其中有一个玻璃安瓿,内装一种绿色透明液体——氯化铜溶液。与此相联的是一段黄铜管(下外管),其中装有击针、弹簧和底火。也有用铝来制造外管部分的(如早期的9号定时笔),但通常是采用铜。在外壳的开放端,设置了一个薄铁片制成的管状“猪嘴”弹簧夹,用来固定插入的导火索或是27号雷管。上外管中间的隔板一侧开设有一个直径0.5mm的小孔,铁丝从这个小孔穿过,一头用螺丝和垫片固定在紫铜管密封的那一端,另一头穿过弹簧拴在击针尾端的小孔中。在弹簧的作用下,铁丝平时是绷紧的。10号定时笔的总长度是127mm,最大直径8mm,质量18.5g,实际生产中有稍长或稍短的型号。

  要使定时笔进入待发状态,要用钳子等工具将上外管夹扁或敲扁,或用外力使相应的部分弯曲,以确保安瓿破裂,让铁丝浸泡在流出的氯化铜溶液中。此时,如果能在没有多大阻力的情况下将保险销抽出,定时笔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后便会引发爆炸。如果保险销不能轻易取出的话,说明铁丝已经断裂,被释放的击针在弹簧的作用下紧紧地挤住保险销,定时笔失效。为了方便检查击针的状态,外壳上靠近保险销位置的地方设有检查孔。

  定时笔所应用的基本化学反应原理是:当铁丝被浸泡在氯化铜溶液中时,会发生置换反应,溶液中的铜离子被更活泼的铁离子置换出来,生成的单质铜沉积在铁丝表面,而铁和氯离子生成氯化亚铁溶于水中。随着反应的继续,铁丝逐渐变细,直至不能承受弹簧的力量而最终断裂。其中的原理可以用以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表示:
Fe+CuCl2=FeCl2+Cu。氯化铜溶液浓度越大,对铁丝的侵蚀作用越明显,因此通过改变溶液浓度,就可以控制铁丝承受时间的长短,从而产生不同的延时效果,这比改变铁丝的粗细更加方便、容易控制。

  10号定时笔的延时时间都是在标准温度(通常是15℃)的情况下测定的,由保险销的颜色来区别,保险销颜色与延时长短的关系如下:黑色-10分钟,红色-30分钟,白色-2小时,绿色-5.5小时,黄色-12小时,蓝色-24小时。

  对使用者来说,必须要了解定时笔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性,那就是延时长短受使用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高温条件下,化学反应速度会加快,延时时间变短,反之则变长。因此定时笔的延时时间并不十分精确。同样一支定时笔,放在公文包里的延时就可能比装在大衣口袋中的要长一点儿,因为大衣口袋更容易受人体温度影响而使反应加快,所以定时笔的延时精度远远逊于钟表定时机构,这是它最大的弊端。

  同种规格的10号定时笔每5支盛装在一个马口铁做成的扁罐中,扁罐由可以套在一起的两部分组成,密封带上漆有与内装定时笔保险销相同的颜色。


  二战期间,SOE大约制造了1800万支各种型号的定时笔。它们除了由潜入敌境展开秘密作战的英国特工随身携带外,还和司登冲锋枪、小包炸药一起大量空投到德占地区,供地下抵抗组织使用。


英国战时生产的10号定时笔,下外管部分用铝制造


10号定时笔的前身——9号定时笔,又称“L”型延时器。其外表及包装都与10号定时笔有很大不同,塑料小牌上标注的是延时时间及相应的使用温度。其延时时间较长,最短的为数小时,最长的达7天



10号定时笔的早期型号。其长度稍长,和雷管/导火索的连接部分与后期的“猪嘴”设计有所不同,保险销是铜丝制成的,而且延时时间以笔身上的色带来标注




定时笔剖面样品及分解图。注意细铁丝紧贴着装有氯化铜溶液的安瓿。顶部的棉花团用来保护安瓿在受到外力碰撞时不致破碎。紧挨着保险销的圆孔则是用来检查击针状态的



英国生产的部分特工装备。左右两侧是装在马口铁包装中的10号定时笔,注意罐体上的密封漆与笔身保险销的颜色是一致的。中间下方的是两种9号定时笔。中间上方的是称为“雾信号灯”用于破坏铁路的专用压发引信




图中的定时笔为延时10分钟的型号,盛放安瓿的部分已经被夹扁,其头部插着一小段比克福德导
火索,导火索的另一头连接着一枚8号雷管(小孔是收藏者为确保安全而去除装药时留下的)。加入导火索的目的是防止定时笔意外提前发火,这种导火索每秒燃烧约1cm,使用者有足够的时间在爆炸前将雷管与炸药分离




1-底螺和垫片;2-上外管;3-棉花团;4-装有氯化铜溶液的玻璃安瓿;5-隔板(连接座);6-下外管;7-击针簧;8-铁丝;9-击针;10-检查孔(为清楚地显示该孔,图中将检查孔的位置旋转了90°);11-保险销;12-底火;13-用于连接导火索或雷管的“猪嘴”弹簧夹



屡遭失败的暗杀行动
           1943年,欧洲战场局势日渐明朗,纳粹德国的彻底失败已无可挽回。德国内部的部分军人组成了以陆军总参谋长贝克将军为首的密谋集团,试图推翻希特勒统治,成立新政府,与盟国议和。他们制订了一个刺杀希特勒、发动政变的行动计划,代号为“女武神”(女武神即北欧神话中战神的侍女,据说这群美丽而可怕的少女会在战场上飞翔,寻找那些注定要死去的人)。对于消灭希特勒这一任务来说,这是一个很恰当的名称。

  因为希特勒生性多疑,保安措施非常严密,使用手枪行刺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密谋者们决心选择合适时机,用定时炸弹炸死他。当时可靠的电子延时引信还没有出现,传统的钟表定时器在工作时会产生令人生疑的“滴答”声。虽然德国特工部门二战期间也制造过一些林特连引信,多以自动铅笔、钢笔、雪茄等外形为掩护,但这种引信使用时流出的酸液有刺鼻的气味,而且在铜合金片被蚀穿之前,由于反应面积加大,往往会产生大量气泡,并伴有明显的“嘶嘶”声。因此在经过多方权衡后,他们决定采用英国生产的10号定时笔,因为其没有气味,也不会发出任何声音,而且击针发火方式更加可靠。当然,选择英国制造的定时笔还有另一层用意——如果炸弹在爆炸前就被发现,那就很容易被认为是英国特工的阴谋,至少也会起到干扰视听的作用。而且,谍报局长卡纳里斯是密谋者的同盟,获得足够数量的英制定时笔和炸药不是难事。

  其实,在“7·20”行动实施之前,密谋者们已经实行了若干次暗杀希特勒的行动。1943年3月13日,希特勒前往俄国前线斯摩棱斯克视察。密谋集团中的重要人物——陆军办公厅主任奥尔布里希特上将、中央集团军参谋长特莱斯科夫少将以及参谋部的施拉勃伦道夫策划乘希特勒返回之机,将定时炸弹放在他的座机上。施拉勃伦道夫将延时30分钟的定时笔和炸药精心伪装成两瓶白兰地酒的外形,请希特勒的随行人员、陆军参谋部的勃兰特上校携带到飞机上。在机场,施拉勃伦道夫小心地启动了定时笔,然后把包裹亲手交给了勃兰特。在一番紧张的等待后,密谋者们却惊讶地得知希特勒已安然返回。为避免暴露,施拉勃伦道夫立即飞赴大本营,换了两瓶真酒,同时将原酒瓶中的炸弹取出。当将炸弹拆开后,他沮丧地发现,定时笔并没有失效,玻璃安瓿中的溶液已将铁丝腐蚀断了,击针已经击发,但因高空飞行时机舱内温度过低,液体部分冻结,减缓了击针向前撞击的力量,底火最终没有发火。

  柏林的密谋者虽极度失望,但并没有气馁。1944年3月,他们得知当月21日希特勒将在柏林出席阵亡将士纪念仪式,发表演说之后将会参观缴获苏军的战利品展览。负责筹划这一展览的参谋部谍报科长冯·格斯道夫上校也是密谋集团的一员,在参观前一天,他勇敢地要求把装有延时10分钟的定时笔和炸药藏在身上,然后靠近希特勒,以同归于尽的方式将这位元首及其同伙送上西天。但展厅内气温接近0℃,定时笔的作用时间被大大推迟;更戏剧性的是,希特勒仅用8分钟时间便结束了参观。暗杀行动再次失败。


暗杀计划的主要策划者——弗雷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上将



战时英国生产的各种27号雷管。上方为电雷管,中、下为与定时笔配套使用的火雷管



二战期间空投到丹麦的定时笔(前)和2号管状炸药(P.E.NO.2)、带有雷管的安全导火索(后)。最右侧带有白色保险销的定时笔顶端直接插有27号雷管


看似万无一失的计划

          1944年6月,密谋集团的中坚分子克劳斯·冯·施道芬伯格晋升为上校,并被任命为后备军总司令弗洛姆将军的参谋长。这个职位可以更直接、更频繁地接触希特勒,对于实施暗杀来说,正是天赐良机。同年7月11日和15日,施道芬伯格先后两次奉召向希特勒汇报兵员补充问题,但都因某种原因而没能动手。此时在诺曼底登陆的盟军正在与德军激战,战局明显不利于德方,第三帝国的根基已在风雨中飘摇,希特勒对国内持不同政见者的迫害也变本加厉,密谋者们不得不加快暗杀行动的步伐。

  7月20日,施道芬伯格和副官瓦尔纳·冯·哈夫登中尉一道,陪同施蒂夫将军前往大本营出席由希特勒主持的军事会议。施道芬伯格原本打算将炸弹直接放在身上,但同谋者们担心这样无法应付可能的搜身,而且如果暗杀成功,施道芬伯格将是无可替代的新领导人,不能冒此危险。由于会议期间必备的公文包在检查中常常被忽视,因此施道芬伯格冒险将安装好定时笔和雷管的两块各重450g的TNT药块用衬衣包裹着,放在哈夫登的皮包里。

  接近12时,施道芬伯格进入会客室。但他被告知,因为要会见墨索里尼,元首每日汇报会从下午13时提前到12时30分举行。施道芬伯格趁单独呆在会客室内的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取出1枚药块,用他仅余的3个指头夹住钳子,将定时笔捏扁,然后再放入自己的棕色公文包内。

  当施道芬伯格走进会议室时,会议已经开始。希特勒正背对门坐在桌子中央,右边是陆军副参谋总长兼作战处处长豪辛格将军、空军参谋总长科尔登将军和豪辛格的助手海因兹·勃兰特上校。其他18名军官分散站在桌子周围。豪辛格正在汇报苏联前线的战况。施道芬伯格站到科尔登和勃兰特之间,把皮包放在地上,让它靠着橡木底座的里侧,离希特勒的大腿不到2m。

  12时37分,离爆炸还有5分钟。施道芬伯格借口打电话离开了会议室。而正在这时,勃兰特上校为了更清楚地看到地图而挤到桌前,发现施道芬伯格那只皮包碍事,便将它拎到桌子底座外侧。这样一来,在炸弹和希特勒之间就隔着一层厚实的橡木板,这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最终救了希特勒的命!

  12时42分,豪辛格仍在汇报:“如果贝帕斯湖周围的集团军不立即撤退,一场灾难……”,一句话尚未说完,炸弹便轰然炸响。施道芬伯格此时已经在相隔近100m的室外,看到会议室烟焰冲天,残肢和碎片甚至飞到了窗外,他理所当然地认为希特勒已经毙命。在大本营的同谋者立即通知柏林,然后切断通信线路。施道芬伯格和哈夫登借口追捕凶手,在路边扔掉了剩下的一块炸药,乘混乱连过三道哨卡,顺利地逃出了大本营。


施道芬伯格(左一)与希特勒(中)在“狼穴”中



施道芬伯格的副官沃纳·冯·哈夫登中尉。两人同赴“狼穴”执行暗杀任务,在事败后一同殉难



被定时炸弹炸毁的会议室。如果海因兹·勃兰特没有移动公文包,或者两块TNT一同爆炸,希特勒就难以幸免了



施道芬伯格在他的办公室中。1943年4月,他在北非战役中失去了左眼和右手,左手也缺失了两个手指,但身残志坚的他坚持转入后备军服役,并很快成为暗杀行动的主要策划和实施者。临刑前,施道芬伯格面对枪口仍然高呼:“神圣的德国万岁!”


血腥大屠杀之后
           人们从会议室的瓦砾中拖出了已经狼狈不堪的希特勒,他侥幸逃过此劫,但两腿、右臂和背上受了轻伤,耳膜也被震坏,并受到极大惊吓。会议室中的其他人则没有那么幸运,有4人当场死亡,3人重伤。经过一阵混乱后,疑点最终集中到施道芬伯格身上。但希特勒仍按计划去接见了墨索里尼,到下午17时左右,才开始布置对反叛者的血腥清算。

  密谋者计划不周断送了“女武神”计划,柏林的同谋者们在爆炸发生后的3个小时中居然毫无作为,虽然施道芬伯格坐镇指挥后情况有所改观,但为时已晚,许多原先的同谋者纷纷倒戈,政变在11个半小时之内就被平息。密谋集团的
领导人贝克、奥尔布里希特、施道芬伯格和哈夫登等人都被逮捕。贝克被逼自尽,施道芬伯格等4人被“以元首的名义”当场执行枪决。包括许多高官在内的近5000人被希特勒组织的“人民法庭”处死,连德国军队的偶像隆美尔元帅也因涉嫌此事而被迫自杀,只有施拉勃伦道夫等极少数人得以幸存下来。但此次大屠杀并没有改变法西斯的最终命运,不到10个月后柏林被攻克,希特勒在地下室饮弹自尽,找到了他的最终归宿。

不可忘却的纪念
           尽管至今史学家对“7·20”事件仍有争论,但毫无疑问,施道芬伯格和他的同谋者们以极大的勇气和富于牺牲的精神,证明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在该事件发生60周年的纪念日上,他们的英勇行为终于获得了公正的评价。联邦德国总理施罗德称他们是“自由、民权与欧洲统一的先驱”,并称7月20日是德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天”。在影片《暗杀希特勒行动》末尾,银幕上出现的文字是:“德国人民后来没有忘记这些英雄……”

  同样应该记住的还有定时笔。虽然因阴差阳错,它没能改写历史,但其性能却得到了承认。二战后,以色列的情报部门继承了英国的研究成果,生产出一系列特种用途的定时爆炸装置,其中也包括各种定时笔。这种定时装置几经改进,一直使用到1960年代初,才被新兴的电子定时器最终取代。如今定时笔已是西方资深弹药收藏家和研究者热衷的一个收藏类别,其价格攀升很快,目前每支已达到40~100美元,其中带有蓝色和黑色标记的最为罕见,价格自然也就最高。
受教,难得的好帖子

汤姆。克鲁斯的电影还是很期待的~
好资料
SB的斑竹会找你商量哦
不错的帖子..........
据说隆美尔事先知道这个计划并默许了行动.
当年一群有勇气的德国人试图暗杀希特勒并体面地结束战争,遗憾的是,他们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