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剥一剥响尾蛇鼓吹的《甲申》的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4:00:45
建国后对李自成起义作了过高的宣传和美化,李自成成了完人,高夫人太高,红娘子过红,老八队写得象是八路军,要纠正这些溢美之词,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当然是无可非议地,不过打着“客观公正”的旗号来贩卖私货,在“揭露真相”的名义下来散布谣言,这又算是什么东西呢。有位响尾蛇先生所鼓吹的《甲申》一文就是个代表,本人虽说不是什么高手,一时手痒,就拿它来玩一玩。

  这篇文章第一个毛病就是胡乱取用不实数据,根本没有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只要符合它的立场就行。而众所周知的是,一篇文章的论点是要靠论据支撑的,论据本身是错误连篇的话,那么这篇文章还有什么意义?只能当成擦屁股纸。

  举例来说,它一开头引用的就是候恂给崇祯的奏疏:
“臣乡自贼中来者,皆言百万。今且以人五十万、马五十万计,人食日一升,马食日三升。。。”就让我们看看这个“人五十万,马五十万”的数字有多准确吧,明史记载李自成最强盛时号“步四十万,骑六十万”,这都是一眼能看穿的虚妄之词?候老头子是在开封之战后期上的这封奏折,而李自成部还没有经历回革五营的投靠,破孙传庭,下湖广,夺西北的大发展,在初入河南时据说“仅五十骑”,攻克洛阳时“精兵一千”,初攻开封时仅“精兵三千,胁从三万”,接着罗汝才前来合营时罗汝才的力量明显还比李自成差得多,否则罗不会年长于李却以李为兄。其后一段长时间里和明军在河南反复争夺,当时的李自成就能有“五十万人”?
        好吧,我们让一步,把什么眷属啦,随军民夫都算上,当他有五十万人,那么五十万匹马又从天上掉下来的?养一名骑兵相当于五六名步兵的花费,这不用说。汉武之时,卫霍出塞也只能带马十余万匹,清朝康乾极盛,全国之力不过养战马二十万匹,口外牧场水草丰美,牧马不过十余万匹(出自论文《清代马政初探》)。河南一省,赤地千里,李自成靠什么来养五十万匹马?
     那么,候老头子干什么要这么说呢,简单地说,崇祯叫他去剿李自成,他知道打不了,于是出个主意,李自成人马多,嚼谷大,咱们别去打他,叫这个官守东,那个官守西,张三守南,李四守北,把李自成困在河南给饿死得了。可要是李自成不听话,不甘心被活活饿死,在挨饿前率军往外冲呢?嘿嘿,那就是负责防守的官儿的事儿,候老头子的责任就有往外推的余地了。候老头子打这么个如意算盘,自然是吹得越大越好。要说崇祯白痴无知,对数字不敏感好糊弄,这倒二十一世纪了,那广读史料,一心“还原真相”的作者还分辨不出真假来,他那脑子都是豆腐作的吗?


     好,上面这个数字就算它是“小节”,那说个原作者大加渲染的“四十万贼兵入北京”的东东了,前面早就说了,明史上写的李自成部最大的数字也就是“步四十万,骑六十万”――啊就我呸,六十万骑兵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啊?当然,明史是常整些潼关破闯军六十万,张献忠四川杀人六万万的妖娥子出来的,俺们早吐习惯了,好捧满清臭脚的人估计也是早就闻习惯了――加上不可靠的明降军也就五六十万,六七十万撑死了。再看当时的局势,闯军主力五营二十二将,左营刘芳亮部在保定,右营袁宗第南下支援襄阳;田见秀在汉中,高一功在陕北,是后来陕西保卫战的主力,而大顺当时占据的地盘广阔,兵力分散,如襄阳作为根基之地,原守军就有七万。一片石之战李自成的兵力公认的也就六至八万,进北京的若真有四十万大军,李自成又何至于陷入一片石时手里没有预备队,撤回北京时又难以防守的窘境?作者对此有过分析么?他有个屁!瞅个“四十万”的数最大,拿过来就用罢了。

      再就是那个绘声绘色的“七千万两白银”了,原文还来个具体描写:
李自成早己作准备,于四月十一日拘银铁诸匠数千集于宫中,将所掠金银诸器熔之成锭,千两一锭,得数万锭;十六日令亲信罗戴恩驱马骡三干、骆驼千匹载金银辎重归陕。李自成如此,士卒亦身各怀重资,“腰缠多者千余,少者亦不下三、四百金,人人有富足还乡之心……” (《南略》卷5)劫财归家,难道不是历史上寇们共同的理念和作为吗?
呵呵,正如别人批驳:

“瞧,千两一锭,数万锭,看来和七千万怪符合的。

可是7000万两是多少?700万斤。

我们就不算马了,就算都是骆驼,四千头骆驼,每头骆驼要驮多少呢?1750斤。

可正常一头骆驼体重只有200公斤,驮重也就只能驮200公斤。

虽然古今的“斤”不一回事,恐怕也不能差这么多吧?

又或者李自成的骆驼特别牛,都是核辐射之后基因突变的新品种?”

好,我就当马是拉大车的,什么左边一大锭银,右边一大锭银,一马驮两锭的描写我统统来个选择性失明,还当这么大笔的银子可以一天拉走。嘿嘿,可惜SC现在总是抽风,不然把批驳的文章拿过来省得费劲了。简单地说,这笔银子后来哪去了?七千万两啊,掉水里也有个响吧,就这么没了,清廷也都是二百五睁眼瞎,从来不带追问的。谁能信啊?

(待续)建国后对李自成起义作了过高的宣传和美化,李自成成了完人,高夫人太高,红娘子过红,老八队写得象是八路军,要纠正这些溢美之词,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当然是无可非议地,不过打着“客观公正”的旗号来贩卖私货,在“揭露真相”的名义下来散布谣言,这又算是什么东西呢。有位响尾蛇先生所鼓吹的《甲申》一文就是个代表,本人虽说不是什么高手,一时手痒,就拿它来玩一玩。

  这篇文章第一个毛病就是胡乱取用不实数据,根本没有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只要符合它的立场就行。而众所周知的是,一篇文章的论点是要靠论据支撑的,论据本身是错误连篇的话,那么这篇文章还有什么意义?只能当成擦屁股纸。

  举例来说,它一开头引用的就是候恂给崇祯的奏疏:
“臣乡自贼中来者,皆言百万。今且以人五十万、马五十万计,人食日一升,马食日三升。。。”就让我们看看这个“人五十万,马五十万”的数字有多准确吧,明史记载李自成最强盛时号“步四十万,骑六十万”,这都是一眼能看穿的虚妄之词?候老头子是在开封之战后期上的这封奏折,而李自成部还没有经历回革五营的投靠,破孙传庭,下湖广,夺西北的大发展,在初入河南时据说“仅五十骑”,攻克洛阳时“精兵一千”,初攻开封时仅“精兵三千,胁从三万”,接着罗汝才前来合营时罗汝才的力量明显还比李自成差得多,否则罗不会年长于李却以李为兄。其后一段长时间里和明军在河南反复争夺,当时的李自成就能有“五十万人”?
        好吧,我们让一步,把什么眷属啦,随军民夫都算上,当他有五十万人,那么五十万匹马又从天上掉下来的?养一名骑兵相当于五六名步兵的花费,这不用说。汉武之时,卫霍出塞也只能带马十余万匹,清朝康乾极盛,全国之力不过养战马二十万匹,口外牧场水草丰美,牧马不过十余万匹(出自论文《清代马政初探》)。河南一省,赤地千里,李自成靠什么来养五十万匹马?
     那么,候老头子干什么要这么说呢,简单地说,崇祯叫他去剿李自成,他知道打不了,于是出个主意,李自成人马多,嚼谷大,咱们别去打他,叫这个官守东,那个官守西,张三守南,李四守北,把李自成困在河南给饿死得了。可要是李自成不听话,不甘心被活活饿死,在挨饿前率军往外冲呢?嘿嘿,那就是负责防守的官儿的事儿,候老头子的责任就有往外推的余地了。候老头子打这么个如意算盘,自然是吹得越大越好。要说崇祯白痴无知,对数字不敏感好糊弄,这倒二十一世纪了,那广读史料,一心“还原真相”的作者还分辨不出真假来,他那脑子都是豆腐作的吗?


     好,上面这个数字就算它是“小节”,那说个原作者大加渲染的“四十万贼兵入北京”的东东了,前面早就说了,明史上写的李自成部最大的数字也就是“步四十万,骑六十万”――啊就我呸,六十万骑兵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啊?当然,明史是常整些潼关破闯军六十万,张献忠四川杀人六万万的妖娥子出来的,俺们早吐习惯了,好捧满清臭脚的人估计也是早就闻习惯了――加上不可靠的明降军也就五六十万,六七十万撑死了。再看当时的局势,闯军主力五营二十二将,左营刘芳亮部在保定,右营袁宗第南下支援襄阳;田见秀在汉中,高一功在陕北,是后来陕西保卫战的主力,而大顺当时占据的地盘广阔,兵力分散,如襄阳作为根基之地,原守军就有七万。一片石之战李自成的兵力公认的也就六至八万,进北京的若真有四十万大军,李自成又何至于陷入一片石时手里没有预备队,撤回北京时又难以防守的窘境?作者对此有过分析么?他有个屁!瞅个“四十万”的数最大,拿过来就用罢了。

      再就是那个绘声绘色的“七千万两白银”了,原文还来个具体描写:
李自成早己作准备,于四月十一日拘银铁诸匠数千集于宫中,将所掠金银诸器熔之成锭,千两一锭,得数万锭;十六日令亲信罗戴恩驱马骡三干、骆驼千匹载金银辎重归陕。李自成如此,士卒亦身各怀重资,“腰缠多者千余,少者亦不下三、四百金,人人有富足还乡之心……” (《南略》卷5)劫财归家,难道不是历史上寇们共同的理念和作为吗?
呵呵,正如别人批驳:

“瞧,千两一锭,数万锭,看来和七千万怪符合的。

可是7000万两是多少?700万斤。

我们就不算马了,就算都是骆驼,四千头骆驼,每头骆驼要驮多少呢?1750斤。

可正常一头骆驼体重只有200公斤,驮重也就只能驮200公斤。

虽然古今的“斤”不一回事,恐怕也不能差这么多吧?

又或者李自成的骆驼特别牛,都是核辐射之后基因突变的新品种?”

好,我就当马是拉大车的,什么左边一大锭银,右边一大锭银,一马驮两锭的描写我统统来个选择性失明,还当这么大笔的银子可以一天拉走。嘿嘿,可惜SC现在总是抽风,不然把批驳的文章拿过来省得费劲了。简单地说,这笔银子后来哪去了?七千万两啊,掉水里也有个响吧,就这么没了,清廷也都是二百五睁眼瞎,从来不带追问的。谁能信啊?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