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名字是契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9:13:51
Cathay 的演变Cathay是意大利语Catai的英文写法。在古老的英文里,它可以代替中国China这个字来解释。意大利语Catai这个字又是由蒙古语契丹Khitan演变而来的。大约从公元13世纪开始


   香港国泰航空公司作为一家主要由英资持股上市公司,其英文标示为“Cathay Pacific”,后面的Pacific是大众耳熟能详的。金山词霸给出的释义:契丹,中古欧洲对中国的称谓。

   检张星烺编著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所辑西外文献中契丹称谓有:

 
  十三世纪中叶意大利人勃拉奴克劈尼(Plano Carpini)《游记》将南宋与金合称为契丹。

  其时稍后法国人卢白鲁克《记行书》亦提到契丹。

  十三世纪后期波斯人拉施特(Khodja-Rashid-eddin)《史记》称北为契丹,南为蛮子。

  马可波罗《游记》未提China一词,称中国北部为Cathay(契丹),南部为Manji(蛮子)。

  十四世纪初意大利人约翰孟德高维奴(J.de Monte Corvino)的书简。

  稍同时小亚美尼亚果利葛斯亲王海敦(Hayton)的《契丹国记》。

   正如崔瑞德与克劳斯-彼得·蒂兹在《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所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外来的观察者——马可·波罗即是一例——对这种基本的中国共同体并不理解。对于14 世纪的欧洲人来说,Cathay——它是由

  契丹种族的名称派生而来的一种称呼,意为‘北中国’——是一个与Manzi(蛮子,南中国)不同的国家。只是到了16 世纪的‘大发现时代’,欧洲人

  才开始明白Cathay与Manzi实际上是我们现在所称的中国这个更大的共同体的组成部分。”


  “北亚游牧民族新兴力量的最好说明,是辽朝建立者的族名契丹,以Kitaia、Cathaia 或Cathay等形式,在整个欧亚大陆成为中国的代称。在俄罗斯和整个斯拉夫语世界中,至今还用这个称呼来称中国。


     在中世纪欧洲,“Cathay”曾是整个大陆对于东方的美好想象。我们可在西方诗歌中经常发现这个词汇。庞德的同名书籍更使得“Cathay”诗意盎然,威廉.福克纳也曾写过以“Cathay”为题的诗,国泰网页上写道“传说本公司的独特名称是由Farrell和一群外国通讯记者,在马尼拉酒店的酒吧里想的。”,确实“Cathay”是适于在“酒吧里”想的一个词汇。

     古代辽国比宋国强大,以中国人自居,欧洲斯拉夫国家称契丹为中国。最终契丹人在民族大融合中逐渐融入了汉族,成为现代汉族一个重要来源之一。

现在中欧,斯拉夫人国家人还叫中国叫契丹。
2008_9_9_85024_7885024.jpgCathay 的演变Cathay是意大利语Catai的英文写法。在古老的英文里,它可以代替中国China这个字来解释。意大利语Catai这个字又是由蒙古语契丹Khitan演变而来的。大约从公元13世纪开始


   香港国泰航空公司作为一家主要由英资持股上市公司,其英文标示为“Cathay Pacific”,后面的Pacific是大众耳熟能详的。金山词霸给出的释义:契丹,中古欧洲对中国的称谓。

   检张星烺编著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所辑西外文献中契丹称谓有:

 
  十三世纪中叶意大利人勃拉奴克劈尼(Plano Carpini)《游记》将南宋与金合称为契丹。

  其时稍后法国人卢白鲁克《记行书》亦提到契丹。

  十三世纪后期波斯人拉施特(Khodja-Rashid-eddin)《史记》称北为契丹,南为蛮子。

  马可波罗《游记》未提China一词,称中国北部为Cathay(契丹),南部为Manji(蛮子)。

  十四世纪初意大利人约翰孟德高维奴(J.de Monte Corvino)的书简。

  稍同时小亚美尼亚果利葛斯亲王海敦(Hayton)的《契丹国记》。

   正如崔瑞德与克劳斯-彼得·蒂兹在《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所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外来的观察者——马可·波罗即是一例——对这种基本的中国共同体并不理解。对于14 世纪的欧洲人来说,Cathay——它是由

  契丹种族的名称派生而来的一种称呼,意为‘北中国’——是一个与Manzi(蛮子,南中国)不同的国家。只是到了16 世纪的‘大发现时代’,欧洲人

  才开始明白Cathay与Manzi实际上是我们现在所称的中国这个更大的共同体的组成部分。”


  “北亚游牧民族新兴力量的最好说明,是辽朝建立者的族名契丹,以Kitaia、Cathaia 或Cathay等形式,在整个欧亚大陆成为中国的代称。在俄罗斯和整个斯拉夫语世界中,至今还用这个称呼来称中国。


     在中世纪欧洲,“Cathay”曾是整个大陆对于东方的美好想象。我们可在西方诗歌中经常发现这个词汇。庞德的同名书籍更使得“Cathay”诗意盎然,威廉.福克纳也曾写过以“Cathay”为题的诗,国泰网页上写道“传说本公司的独特名称是由Farrell和一群外国通讯记者,在马尼拉酒店的酒吧里想的。”,确实“Cathay”是适于在“酒吧里”想的一个词汇。

     古代辽国比宋国强大,以中国人自居,欧洲斯拉夫国家称契丹为中国。最终契丹人在民族大融合中逐渐融入了汉族,成为现代汉族一个重要来源之一。

现在中欧,斯拉夫人国家人还叫中国叫契丹。
2008_9_9_85024_7885024.jpg
也有说是来自梵文“摩珂支那斯坦国”,唐代就有把“支那斯坦”汉译成“震旦”了
有段时间,我一直在跟朋友解释"Cathay "其实是"震旦"而"震旦"是中国古称的一种.
说不定契丹人本来就是借了那个词,要不然辽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辽却没有广泛的流传呢?倒是老挝自称辽(寮)呢?:D

不过最怀疑的还是印度古代哪里能知道那么多?顶多也是通过丝绸了解,“塞里斯”才是印度次大陆早期对中国的称呼啊!
“中天竺国东至振旦国五万八千里”
自汉代,佛经里多有以西域人称中国为 Ci^na -stha^na (震旦)的记载

而鲜卑语镔铁发音是“契丹”,又势及先中原后西域,
无论是巧合还是有渊源

发音相似是一定的
所以西人理所当然的沿用了,呵呵
原帖由 xcxy 于 2008-9-14 01:58 发表
说不定契丹人本来就是借了那个词,要不然辽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辽却没有广泛的流传呢?倒是老挝自称辽(寮)呢?:D
不过最怀疑的还是印度古代哪里能知道那么多?顶多也是通过丝绸了解,“塞里斯”才是印度次大陆 ...




的确是通过丝绸之路了解的,呵呵:handshake
最早是西域中亚西亚各国对中国的称谓

以此,后来《天方夜谈》里说阿拉丁就是中国人,呵呵
不是说契丹是镔铁的意思么
辽是因为辽河么
齐达内的名字ZIDANE就是契丹。
原帖由 不战屈人 于 2008-9-14 02:13 发表




的确是通过丝绸之路了解的,呵呵:handshake
最早是西域中亚西亚各国对中国的称谓

以此,后来《天方夜谈》里说阿拉丁就是中国人,呵呵

阿拉丁的中国不是指我们中国。而是中亚那块。
中国的名字叫契丹,这种说法只不过是欧洲中心论者划分亚欧为近东、中东、远东;称呼美洲人为印第安人的中国版本而已,不值一提。
晕,中亚那Cathay 不会只是指西辽吧,呵呵

这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里也不止一次提及中国的,
篇首就说在中国和印度之间有个萨桑王国,国王叫山鲁亚尔~~

我想那时阿拉伯帝国再往东是中亚西域,他们可能认为那一直属于中国吧
原帖由 不战屈人 于 2008-9-14 08:29 发表
晕,中亚那Cathay 不会只是指西辽吧,呵呵

这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里也不止一次提及中国的,
篇首就说在中国和印度之间有个萨桑王国,国王叫山鲁亚尔~~

我想那时阿拉伯帝国再往东是中亚西域,他们可能认为那一直 ...

阿拉伯的那个中国差不多等于日本的那个中国一样,都是一个地名,和我们中国毫无关系。
原帖由 灯塔看守 于 2008-9-14 09:05 发表

阿拉伯的那个中国差不多等于日本的那个中国一样,都是一个地名,和我们中国毫无关系。

谁说的

大名鼎鼎的桃花石都不知道
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者自称“桃花石汗”,意即“中国之汗”,表示自己是属于中国的。1009年,占领于阗地区的喀喇汗王朝派出使臣向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进献方物。1063年,北宋册封喀喇汗王朝可汗为“归忠保顺(音:后)鳞黑韩王”。

西辽开国皇帝耶律大石封原国王之弟为桃花石汗(中国汗)
黑汗王朝虽然是操突厥语的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穆斯林王朝,但力图保存东方王朝的特色,特别是强调与中原的传统联系。在诸大汗称号中,在诸汗铸造的钱币上,经常有“桃花石·卜格拉汗”、“秦之王”、“秦与东方之王”等称号。桃花石和秦都是中亚地区对中国的称呼。喀什噶尔人马合木的《突厥语辞典》以及中世纪阿拉伯、波斯文献有多处记载,明确地把黑汗王朝东部疏勒所在的喀什噶尔地区与宋(摩秦)、契丹并列,认为中国是由此三部组成。
原帖由 starwing 于 2008-9-14 10:31 发表

谁说的

大名鼎鼎的桃花石都不知道

sonicbbs上的大镖客说的
原帖由 灯塔看守 于 2008-9-14 10:38 发表

sonicbbs上的大镖客说的

卡,爬走
原帖由 铁将军 于 2008-9-14 01:31 发表
有段时间,我一直在跟朋友解释"Cathay "其实是"震旦"而"震旦"是中国古称的一种.



你是说"震蛋"?我误解了......
准噶尔汗国对西方也自称中国,而且它对明、清的使臣的待遇和对西方、阿拉伯国家使臣的待遇是不一样的。由西方国家使臣记载道明朝使臣和准噶尔汗坐在一个台阶上偏下的位置,而西方和阿拉伯国家的使臣坐在台阶之下。
原帖由 xcxy 于 2008-9-14 10:52 发表
准噶尔汗国对西方也自称中国,而且它对明、清的使臣的待遇和对西方、阿拉伯国家使臣的待遇是不一样的。由西方国家使臣记载道明朝使臣和准噶尔汗坐在一个台阶上偏下的位置,而西方和阿拉伯国家的使臣坐在台阶之下。

  但在另一方面,这个称谓在使用过程中意义逐渐发生演变:突厥民族在以“桃花石”称呼中原王朝的同时,也将“桃花石”称谓用到自身之上。黄时鉴先生从宋代文献中检出两条材料,可以作为可靠的证据。这两条材料涉及宋时黑汗王朝治下的于阗国贡献美玉的表文,见于宋人蔡絛的《铁围山丛谈》和张世南的《游宦纪闻》。
  
  《铁围山丛谈》记表文:
  ……太上始意作定命宝也,乃诏于阗国上美玉。一日,絛赴朝请,在殿阁侍班。王内相安中因言,近于阗国上表,命译者释之,将为答诏,其表大有欢也。同班诸公喜,皆迫询曰,甚愿闻之。王内相因诵曰:‘日出东方赫赫大光照见西方五百国中條贯主阿舅汗黑王,表上日出东方赫赫大光照见四天下、四天下條贯主阿舅大官家,你前时要那玉,自家煞是用心,只被难得似你那尺寸底,我已令人寻讨,如是得似你那尺寸底,我便送去也。’于是一坐为哄。吾因曰:裕陵实录已载于阗表文,大略同此,特少文胜者,疑经史官手润色故尔。
  《游宦纪闻》卷五记表文:
  日出东方赫赫大光照见西方五百国、五百国條贯主师子黑汗王,表上日出东方赫赫大光照见四天下、四天下條贯主阿舅大官家,你前时要者玉,自家甚是用心力,只为难得似你尺寸底,自家已令人两河寻访,才得似你尺寸底,便奉上也。
  两处记载大致相同,均指同一事件。“條贯主”或作“絛贯主”,不同版本有所不同,但音无不同,乃同名异译。故黄先生通以“絛贯主”贯之,认为表中“絛贯主”即希腊语Ταυγάστ、突厥语Tabγač(或作tabghač)。据《宋书·舆服志》及《宋会要辑稿·蕃夷七》,于阗遣使献玉发生在政和七年(1117年)。又据《宋史·于阗传》,元丰四年(1081年),黑汗王“遣部领阿辛上表称‘于阗国偻儸有福力量知文法黑汗王,书与东方日出处大世界田地主汉家阿舅大官家’,大略云……”。此表文中的“汉家阿舅大官家”与政和七年表文中的“條贯主阿舅大官家”相对应,可知“汉家”和“條贯主”实为同一名称,即Tabγač;所不同的是,前者为意译,后者是音译。《宋史·于阗传》记为“汉家”,乃是史家润色的结果。
  比照《铁围山丛谈》和《游宦纪闻》两处记载,蔡絛记载中“日出东方赫赫大光照见西方五百国中條贯主阿舅黑汗王”对应于张世南记载中“日出东方赫赫大光照见西方五百国、五百国條贯主师子黑汗王”,以“條贯主师子黑汗王”为确。 如此,则可知于阗国王称宋朝皇帝为“條贯主阿舅大官家”的同时,也自称“條贯主师子黑汗王”。这里的“條贯主”似乎不可再解为“大汉”。同样,这个名称也见于10至13世纪间中亚黑汗王朝的钱币上,形成“苏来曼卡得尔Tabghāj 可汗”、“Tabghāj布格拉汗”、“克雷奇Tabghāj汗”等词语。 中亚史名家巴尔托里德也注意到,黑汗王朝时期,“一些伊斯兰教徒的汗把他们自己称做中国汗(突厥语为Tabgach-khan 或Tamghach-khan),虽然他们的领地从未包括中国或中国接壤的地方”。但他认为这只是“保留了草原传统和伊斯兰时期以前传统的某些残迹”的结果。 这一看法证明他忽略了这个语词在辗转使用过程中的演变而未得要领。
  实际上,这里的Tabghāj显然已在词义上发生了变化,不能再解为原来狭义的“大汉”了。“大汉”称谓在历史上所代表的显赫声势,中原文化优越地位,以及它在西域开拓史上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唐帝国所代表的中原王朝长期保持的超迈前代的强大国势和对外的赫赫武功,重新张扬了“大汉”称谓的巨大影响力,使这个称谓演化为一种符号,表达“威望崇高的”、“地位高贵的”、“传统悠久的”等意义。因此,西域各国君王使用“Tabghāj汗”名称,所表达的应是“伟大的汗”、“尊贵的汗”、“古国之汗”或“伟大而古老传统的汗”等含义,并非如有的学者所说的“古国和大汗”。 17世纪克里米亚诸汗仍自称Tāt 与Tawγāč(Tawγāj)的大皇帝。Tāt指非突厥部落,而Tawγāč则是中世纪发展起来的Tawγāč称号在突厥人和蒙古人中的延续和滥用。
  
  [作者张绪山,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100084]
  (责任编辑:赵轶峰)
“桃花石”(Ταυγάστ)名称源流考

■ 张绪山

http://qkzz.net/magazine/1004-9371/2007/03/1903692.htm
所以说呢,桃花石从最早指中国经过逐渐演变也成了突厥等民族的称呼了。
这也说明了古代中亚民族的认同感!而且很大可能是从喀喇契丹开始的,继之则是元朝的影响,以至于后来中亚各部族头领家族都有蒙古血统。后来清朝军队到了那些地方,他们在清、准噶尔、伊斯兰宗教极端势力之间的抉择就非常困难。
原帖由 苏武牧羊 于 2008-9-14 10:51 发表
你是说"震蛋"?我误解了......





;P 很H,很BL
猛料啊
称中国为契丹是一个体系的,称china的是另一个体系,这并不矛盾。伊朗现在还称中国为秦。
原帖由 lqvod 于 2008-9-16 00:59 发表
称中国为契丹是一个体系的,称china的是另一个体系,这并不矛盾。伊朗现在还称中国为秦。

历史上两个词都常用来指中国,直到十九世纪China才取代Cathay成为指称中国最常用的词,而后者主要用于英文诗词中。
主流还是Chine -> China吧?
还是瓷器比较可靠。
那么请问楼主,秦对于中国的英文名字起源可有作用?

契丹充其量也就是在唐朝时出现;这之前呢?中国已经在和西方交流了。他们又是如何称呼中国的?
原帖由 布衣鲜卑 于 2008-9-16 17:25 发表
那么请问楼主,秦对于中国的英文名字起源可有作用?

契丹充其量也就是在唐朝时出现;这之前呢?中国已经在和西方交流了。他们又是如何称呼中国的?

桃花石、塞里斯。印度管我们这叫支那
楼主所言极是。
China不是由Chin来的么?

Chin是秦国。。。
China
English and many other languages use various forms of the name "China" and the prefix "Sino-" or "Sin-". These forms are thought to derive from the name of the Qin Dynasty that first unified the country (221–206 BCE). The pronunciation of "Qin" is similar to the phonetic "cheen", which is considered the possible root of the word "China".[1]
我倾向于china是由秦而非瓷器转化而来,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中就称遥远北方有一个为cina(梵文发音)的地方。  景德镇宋之前叫昌南,瓷器的发音很可能来源于此,然后昌南和支那发音接近,最后就混为一谈了。
我倾向于china是由秦而非瓷器转化而来,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中就称遥远北方有一个为cina(梵文发音)的地方。  景德镇宋之前叫昌南,瓷器的发音很可能来源于此,然后昌南和支那发音接近,最后就混为一谈了。


:handshake 深有同感。
原帖由 starwing 于 2008-9-14 10:48 发表

卡,爬走


阿拉伯语的地名中(古阿拉伯语,而不是现代阿拉伯语),有好几个地方叫"中国".

他们的"中国"就和日本那个"中国"一样,是个地理名词,而不是确指国家名称.

切记切记.

桃花石的意思就是可汗,说是唐家子的基本都被人轰杀成渣了.
桃花石,在北亚、中亚、西亚、欧洲的的文献中出现很多,其本即为罗马人的Taugas,后逐步扩散开来,反取代了中国的自称。

他到底是指什么?有几种说法。

第一是说大魏,主要是著名汉学家德基尼坚持,后来他被白鸟库吉给暴了菊花。

第二是说是唐家子,主要是德国的夏德和日本的桑原桑,但是他们两个也被席摩喀塔的记载给暴了菊花。

第三说是大贺氏,第四说是大汉,第五说是拓拔,第六说是敦煌,第七说是天子,第八说是太岳,第九说是大华子,第十说是大汗(大可汗)

十说纷纭,其中九说已经被抛弃,目前从出土文献实物以及流传文献考订的最符合的说法是“大汗”(大可汗)。

都切记切记。以后再听说有人来忽悠,直接告诉他,他的说法早就欧亚学界被抛弃了。
童相出手,问题没有.
原帖由 lqvod 于 2008-9-16 00:59 发表
称中国为契丹是一个体系的,称china的是另一个体系,这并不矛盾。伊朗现在还称中国为秦。



我喜欢大秦。
我尊崇正统。宋辽金夏并列,当然以宋为正统。所以比较反感“中国的名字是契丹”。


应该说中国的名字是大秦。
原帖由 布衣鲜卑 于 2008-9-18 11:54 发表
我尊崇正统。宋辽金夏并列,当然以宋为正统。所以比较反感“中国的名字是契丹”。
应该说中国的名字是大秦。





没事,“契丹”这词在契丹族形成前就已经有了,呵呵
童公公: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