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大规模进入农业利弊兼有 防垄断需未雨绸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21:19:43
外资大规模进入农业利弊兼有 防垄断需未雨绸缪

--------------------------------------------------------------------------------

2008年09月07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


  编者按:最近有报道称,一些国外投资机构准备大规模布局中国的养殖业和粮食加工业。为此,有人担心外资大举进军农业会影响到中国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记者走访了多方学者,他们认为外资进入我国农业有利有弊,相关部门应该站在理性角度研究对策。

  卢锋:应该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锋表示,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中国各个行业都有外资的介入,而外资对农业领域的涉及却极其少见,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鼓励外资进入农业领域。投行总是“敢为天下先”的,他们计划对某个行业进行投资,那么必定是看到了某种获取利润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对中国市场而言不一定是不利的。



  卢锋认为,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领域不会给国内市场带来特别大的影响,更不会影响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政策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提升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生产力。但要注意控制可能出现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科学评估转基因技术带来的潜在危害。其次,长期的粮食安全政策要依靠粮食市场的建立。价格信号和市场信号在调节粮食供求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行政干预和对市场机制的压制可能带来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最后,粮食安全需要与国际粮食市场接轨。国际市场不仅是粮食供给的补充来源,还能减少国内粮食市场的波动,而且出口能促进农村收入的增加。

  卢锋说,我们可以看到,产生粮食安全的隐患主要是由于我们自身的因素,虽然外资的进入也有可能会影响粮食安全,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控制外资的行为,通过立法等手段对其进行监管,有效地利用外资给中国经济创造利润。在过去这些年中,外资在中国食品加工和出口行业中一直都有涉足,也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粮食安全等问题,我们应该知道,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赢利,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外资的注入必定会给国内市场带来一些积极因素,而这些积极因素通常与消费者的利益是一致的。

  刘玉满:外资介入能有效增加市场供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玉满表示,外资进入农业领域给国内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更多,比如就养猪业来说,中国国内养猪业最大的特点是高度分散,难以形成较大规模,这使得养猪业日益下滑,而外资的介入能有效地增加市场供应,对于稳定市场是十分有利的。既然国内生产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什么不能允许外资的加入呢?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引进外资本身就是我国市场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体现。

  刘玉满说,外资如果只是在生产领域发展就没必要太过担心,因为它会给国内的生产带来崭新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并且能够带动其他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农产品生产业如果一直由低效的国内企业掌控,我们就只能保障一种低水平的粮食安全,而无法刺激国内农产品企业更大更强,也始终不能与国际相关行业竞争。但是,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外资一旦进入加工领域就有可能会形成市场垄断,在市场上握有主动权,抢占市场份额,这样就会对中国国内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威胁。因此,对于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领域这一问题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其投资背后的动机。

  段绍译:鼓励外资内资合理竞争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段绍译对记者说,外资对中国农业领域产生兴趣对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简单点说,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产生不了效益的投资他们是不会做的。粮食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安全与否乃是相对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中国土地虽然很多,但是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农业在中国仍然还是一个弱势产业,因此就造成了农产品资源紧缺、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那么在此情况下,外资的进入使得供给增加,物价下跌,对于国民福利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好处。

  段绍译称,我们应该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对各种贸易壁垒的清除有效地调动了市场资源,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那么对于政府而言,应该采取积极的宏观政策加以引导和控制,鼓励各种有效资源进入国内市场,为国内市场不断增添新的活力,而不应该一味地保护国内企业,这样就有可能是在保护“落后”,国内企业就得不到健康有利的发展,我们应该鼓励国内外企业的公平竞争,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而政府的管制必须要发挥得当,既要宏观引导,又不能过多干预,努力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氛围。

  陶建平:有效引导 加强监督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陶建平的观点与上述三位略有不同。他说,外资对中国农业领域的投资肯定是既有利也有弊的。、

  从积极方面看,首先,中国农业领域的资金相对比较短缺,外资进入农业领域能够弥补我国国内农业投资的不足,容易形成规模经济,使农业抗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能力大大提高,而规模经济也能提升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外资的进入将有效地改善我国农产品的供给状况,解决供不应求的尴尬;最后,国内企业长期在小规模的经营范围内投资,经营理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外资能给国内企业带来全新的概念和经营模式,有助于国内企业提升竞争力。

  同时,陶建平表示,外商投资农业领域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国家应该制定和完善一些相关的农业产业政策,加强监督和管制,有效的引导外商对中国经济有利的投资,避免外资的进入给中国带来的粮食安全以及生物安全威胁。

  外商投资形成规模效应也有可能导致部分农民失去经济来源,因此,国家应该加快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的步伐。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青少年的知识水平,从而增加他们就职其他行业的机会和能力,转移农业劳动力资源,减少农业人口。

  “我们在适当鼓励外资的基础上,也应该鼓励国内资本走出去,到国外去建立粮食生产基地,投资国外的农业领域。”陶建平说。(方烨 马丽)外资大规模进入农业利弊兼有 防垄断需未雨绸缪

--------------------------------------------------------------------------------

2008年09月07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


  编者按:最近有报道称,一些国外投资机构准备大规模布局中国的养殖业和粮食加工业。为此,有人担心外资大举进军农业会影响到中国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记者走访了多方学者,他们认为外资进入我国农业有利有弊,相关部门应该站在理性角度研究对策。

  卢锋:应该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锋表示,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中国各个行业都有外资的介入,而外资对农业领域的涉及却极其少见,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鼓励外资进入农业领域。投行总是“敢为天下先”的,他们计划对某个行业进行投资,那么必定是看到了某种获取利润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对中国市场而言不一定是不利的。



  卢锋认为,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领域不会给国内市场带来特别大的影响,更不会影响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政策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提升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生产力。但要注意控制可能出现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科学评估转基因技术带来的潜在危害。其次,长期的粮食安全政策要依靠粮食市场的建立。价格信号和市场信号在调节粮食供求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行政干预和对市场机制的压制可能带来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最后,粮食安全需要与国际粮食市场接轨。国际市场不仅是粮食供给的补充来源,还能减少国内粮食市场的波动,而且出口能促进农村收入的增加。

  卢锋说,我们可以看到,产生粮食安全的隐患主要是由于我们自身的因素,虽然外资的进入也有可能会影响粮食安全,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控制外资的行为,通过立法等手段对其进行监管,有效地利用外资给中国经济创造利润。在过去这些年中,外资在中国食品加工和出口行业中一直都有涉足,也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粮食安全等问题,我们应该知道,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赢利,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外资的注入必定会给国内市场带来一些积极因素,而这些积极因素通常与消费者的利益是一致的。

  刘玉满:外资介入能有效增加市场供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玉满表示,外资进入农业领域给国内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更多,比如就养猪业来说,中国国内养猪业最大的特点是高度分散,难以形成较大规模,这使得养猪业日益下滑,而外资的介入能有效地增加市场供应,对于稳定市场是十分有利的。既然国内生产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什么不能允许外资的加入呢?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引进外资本身就是我国市场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体现。

  刘玉满说,外资如果只是在生产领域发展就没必要太过担心,因为它会给国内的生产带来崭新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并且能够带动其他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农产品生产业如果一直由低效的国内企业掌控,我们就只能保障一种低水平的粮食安全,而无法刺激国内农产品企业更大更强,也始终不能与国际相关行业竞争。但是,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外资一旦进入加工领域就有可能会形成市场垄断,在市场上握有主动权,抢占市场份额,这样就会对中国国内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威胁。因此,对于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领域这一问题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其投资背后的动机。

  段绍译:鼓励外资内资合理竞争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段绍译对记者说,外资对中国农业领域产生兴趣对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简单点说,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产生不了效益的投资他们是不会做的。粮食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安全与否乃是相对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中国土地虽然很多,但是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农业在中国仍然还是一个弱势产业,因此就造成了农产品资源紧缺、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那么在此情况下,外资的进入使得供给增加,物价下跌,对于国民福利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好处。

  段绍译称,我们应该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对各种贸易壁垒的清除有效地调动了市场资源,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那么对于政府而言,应该采取积极的宏观政策加以引导和控制,鼓励各种有效资源进入国内市场,为国内市场不断增添新的活力,而不应该一味地保护国内企业,这样就有可能是在保护“落后”,国内企业就得不到健康有利的发展,我们应该鼓励国内外企业的公平竞争,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而政府的管制必须要发挥得当,既要宏观引导,又不能过多干预,努力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氛围。

  陶建平:有效引导 加强监督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陶建平的观点与上述三位略有不同。他说,外资对中国农业领域的投资肯定是既有利也有弊的。、

  从积极方面看,首先,中国农业领域的资金相对比较短缺,外资进入农业领域能够弥补我国国内农业投资的不足,容易形成规模经济,使农业抗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能力大大提高,而规模经济也能提升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外资的进入将有效地改善我国农产品的供给状况,解决供不应求的尴尬;最后,国内企业长期在小规模的经营范围内投资,经营理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外资能给国内企业带来全新的概念和经营模式,有助于国内企业提升竞争力。

  同时,陶建平表示,外商投资农业领域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国家应该制定和完善一些相关的农业产业政策,加强监督和管制,有效的引导外商对中国经济有利的投资,避免外资的进入给中国带来的粮食安全以及生物安全威胁。

  外商投资形成规模效应也有可能导致部分农民失去经济来源,因此,国家应该加快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的步伐。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青少年的知识水平,从而增加他们就职其他行业的机会和能力,转移农业劳动力资源,减少农业人口。

  “我们在适当鼓励外资的基础上,也应该鼓励国内资本走出去,到国外去建立粮食生产基地,投资国外的农业领域。”陶建平说。(方烨 马丽)
尤其不能让孟山都这种基因海盗进来
5年后大家都吃进口大米:D
农业安全要加倍注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