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家绪揭秘长安汽车奋斗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8:23:48
]]
第八幕:自主之路:既要产权又要知识 与委托开发有什么不同?


主持人:直到两年前,当我亲自走进长安的研究开发中心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些年长安是自主开发走得最扎实最艰苦的一个企业,您再说说自主之路吧。


尹家绪:刚才说了。合资之路挺艰辛的,自主之路也是挺艰辛的,原来我说过很多了,长安的自主开发为什么走出去,因为跟福特合作,你再想技术引进可能性很小了,我就跟你说一个实话,长安跟福特合作以后我们感觉到,要想请铃木再来支持长安本部自己的产品,再要靠技术引进,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这是一定的。


第二个,当时我要求技术开发中心,当时中心还不叫研究院,基本上对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汽车厂都发过函,希望我们一起合作,你的产品我们进行技术引进,但是全部回答都不同意。


所以我就说从国外引进技术这条路是绝对走不通的,没有自我,要别人的是要不来的,因为引进了一个产品,不等于引进了知识,不等于你掌握了技术。所以下决心我们自己走出去,中国应该说企业里面第一个完全走出去到欧洲并且成立独立法人的开发机构就是长安。




主持人:哪年的时候?


尹家绪:实际上2000年就已经出去了,但是我们这个路非常艰难。因为我们走的路跟其他企业不一样,其他企业委托开发。委托开发来得快,比如说我委托你开发,开发了之后我就全盘拿过来就行了。我认为就是只有产权没有知识,这种情况,大家打起招牌也叫自主开发。


但是,长安一开始走出去就要求我必须全过程参与,哪怕我参与20%,但是要以我为主。我叫你来给我打工,你来做都可以。这条路很艰难,我曾经举过例子,这个就叫做追求的是既要有产权,又要有知识,觉得知识比产权更重要。


这条自主开发路比较艰难。第一,这个过程时间长,第二个,也许你的资源,你的调度能力吸取起来,消化起来,掌握起来比较慢。


这就好比做方程一样,比如说你拿钱买别人的开发,实质上得到了方程的结果,这个结果别人给你算的肯定是或者是别人用计算机算得非常好,算得非常精确。


但是我去做的时候,我是整个方程的过程我要掌握。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我要掌握。那么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个“约等于”,但是意义比较重要,但是这个过程我就知道了。


总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好,但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就比较艰辛,投入比较大,时间比较长。实际上长安的自主开发比奇瑞时间在它前面,但是开发的车比奇瑞那几年少得多。就是这个原因。


长安是实实在在的在积累着自己的一套技术标准、技术知识、技术开发流程,但是这个路比较难。比这个路的风险也比较大。当时长安不敢走其他企业的路,比如模仿下,长安是不敢这么做。我是上市公司,不行。如果我们有一个法律风险要告我们或者说比如丰田要告我们,那我们就完了。那其他企业无所谓,你在中国不一定告得准。


主持人:是啊 有时政府还要出面干涉一下。


尹家绪:长安有非常多的难处,为什么要坚持自主走下去,第一,就是自己要发展不得不走这条路。第二,我们所处的地位和我们的上市公司和肩负的使命和我们的责任,不能不走这条路。


还有一个,我们感觉到,这条路应该不得不走,不能不走,还要不走的话,可能今后长安是死路一条,但是走了这条路,还要靠你的经营、管理各方面。所以自主开发这条路走出去了, 包括发动机,现在应该说,我自己评价,现在以长安的自主开发能力走到长安的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前面了。当然不等于自主开发能力强,你企业就成功。
第九幕:法拉力跑车长安现在都能开发出来 但不一定卖得出去



主持人:我们知道长安的自主开发刚开始的时候,从微型车开始,然后才开始做紧凑型小车,为什么一直没有涉及中级车 这一块,更大的车?


尹家绪:因为有一个问题: 不是说开发得出来就一定卖得好。比如马自达那一年非常困难,开发了转子发动机,但是应用上有问题,营销,市场,成本都有问题。


如果要开发中级轿车,第一,你的生产质量保证体系和供应商体系能不能保证。

合资企业这一套的管理体系和他的零部件的价格比较贵,这是第一个。

第二,你的生产整个体系能不能保证你的质量,这个需要。

第三,你的营销体系能不能保证你把中高档车能够卖出去。

第四,你的品牌价值有没有中高档车的内涵价值。就是说你的开发能力好了,不一定全部能保证。


所谓,一个人的心脏健康不等于人全身都健康。但心脏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你的肺,你的肝,你的脾,你的肾,大脑哪一样不行,你人也一样不行。实际上企业就跟一个人一样,最重要的是开发、生产、营销,这三大块完了之后,你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员工的管理这些都非常重要。


我们当时提出的一个开发战略是以微为本,以轿为主,微车还是本,以微车开始,慢慢的微轿,再来做中高档的。现在长安也说,开发跑车都能开发出来。因为它在国际上能够调动很多资源,比如说在意大利,现在在日本也是一个独立法人,他可以组织别人都可以做。真正你开发出来是保证生产得出来,生产得出来保证得卖得好。可以说法拉力这样的跑车长安现在都有能力开发出来。
第十幕:“陆风碰撞门”: 看到了中国车的软肋 是一种消费壁垒


主持人:自主品牌国外遭遇碰撞门。陆风是第一次,接连着奇瑞、长城现在也不断的在发生同样的事情。


尹家绪:这个很容易理解,任何一个市场,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想办法他自己本国生产的产品来占领。本国的经济都会自我保护,但是保护又加入了WTO,全球化的经济不可能把自己的市场封锁起来,这里面就有很多壁垒,有的是技术壁垒,当然市场壁垒明显的不敢多做,只是技术标准高一点,这些东西,再有一个,引导你这些消费者从另外一个方面的认识,比如说韩国认为,只要他本土上产的东西最营养,最好吃,其他的都不如它。其实也不是这么认识,它算是一种引导,也算一种消费观念甚至壁垒。再比如在欧洲这种,当时江铃这个车,实际上是随意出来一个企业,当时碰撞了过后,有没有有的公证在场,有没有其他公证人在场,到底你这种方式公不公证我们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先不予以评论,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任何一个车,任何一个,他在碰撞之前我认为还是做了一些准备。当然我们的车也有值得检查的事,但是我认为,这里面有很大的成分还是属于希望把这些要进来的车或者是国外有一种标准上的壁垒或者是设置的壁垒,或者是产生一种消费者的一种引导,让你进来缓一些。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日本的滑雪板,欧洲的那些非常不好进去,他就设置一个,我日本这里的雪跟你在欧洲雪不一样,就把滑雪板的标准弄得窄一点,但是欧洲不能为了你这个专门开发一个窄一点的。所以有的市场看准进不来。


还有北欧的一些国家我们中国移动要进去,或者是手机产品要进去非常难。为什么?它每三十公里叫你建一个基站,很多在北极上你去建吗?实际上都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的标准壁垒或者说是以消费的需要或者是那些壁垒挡住你的产品不要进去。


碰撞门这个事,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他们专门搞那个壁垒的时候,也看到了中国企业一些软肋。觉得在安全性上你追求的低价格,低成本,在安全性上的时候不是说不可以达到,但是是要在这上面是要弱一些的。恰好欧洲车在安全性上他都比较注重,比如说日本车跟他相比就要差一些。但是在这一点上,他比较注重,恰好也看准你的软肋,这一点,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希望把这些挡在外面,第二个希望这些也抓住了你的弱点。实际上每一个市场,每一个国家的市场都不希望国外的产品进来,但是都希望自己享受经济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的成果或者是享受这一个带来的一种盈利的效果或者是享受这样的快乐,自己的市场不希望别人进去,都在他的国家,他的媒体,他的一些机构都会警示他,哪个的产品进来了,别人开始如何如何,原来法兰克福办展览,为什么媒体要炒你,炒你的目的,就是别人的企业要进来了,实际上卖了吗?没卖。


我在美国去看福特的博物馆,从福特开始第一年生产的 车,一条线上出来各种各样的车,最后一辆车是日本车。

我的理解就是,提示你,日本车开始进入美国了,你的好日子可能要开始别人来分享。70年代过后,他写到70年代,最后一辆车是日本车。
第十一幕:8年:东进、北上、渝扩、 上市、 增发、 土地置换


主持人:这8年来,你回顾在长安发展上最关键的是哪几步?


尹家绪:长安每一个阶段,它的发展所需要的战略在当时都是做的一些集体决策,也不能说是我个人。当时长安前七年跟福特制定的一个“东进、北上、渝扩的战略”。


东进就是沿长江发展战略,后来收江铃、建南京都是沿长江走,东进是往东走。


北上就是当时的河北长安,河北长安当时我们拿过来把微型汽车投到这边。为什么要做微型汽车呢?主要是在三北有市场,华北、东北和西北。当时提出北上。


渝扩就是重庆当地扩展,比如说长安工业园,长安福特这样的大规模的扩展建设奠定,应该说这几年长安极大的变化,第一条,跟你说的是思想观念的解放。


当时我刚到长安时,我们修了五工厂,原来定的三工厂拿到五工厂生产,本部上上下下都不同意,好像五工厂就不是我们的,后来我提出走不出江北就走不出重庆,走不出重庆就走不出中国,走不出中国,就走不出世界。这个思想观念现在你都理解不出为什么这么落后,那就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的一个军工体制下封闭的工厂的这种生产和运营带来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长安这些年的发展,最大的第一个是思想的观念和思想的解放,后来到2004年,2005年我们进行大量的改革,主副分离,不能说赶到社会上去,长安拿工资是重庆最多的,我愿意出去吗?不愿意出去。我们就副业分出去,分了之后,让能做的,让你自己承包,你把职工带出去,全部转换身份,你去当资本家。我们都开玩笑,万一20年过后另一个李嘉诚崛起那就是你了,鼓励大家去赚钱,走向社会。


后来资本运作上,长安上市就不说了,后来又增发了13个亿,长安2006年初我要调上面之前,为了长安军品、民品都能够得以发展,用了一千亩地运作了一下,拿了28亿5回来,奠定了长安下一步的发展的一些资金支出。上市、增发、土地置换。


但是这些不是我的主力,这个一定要让大家的心理接受,思想要解放,观念要转变。长安是140多年的老国企,都是清朝和国民党时期就成立的企业,原来江铃也是国民党时期的三几年成立的,老的国有企业下岗的时候那些工人想法不一样。那些老工人说:“为什么要下岗,为什么没有工作做了,我们在国民党时期的时候,我们军工厂的工人是如何如何,都要给我们的生活保证,我不相信共产党政府还不如国民党政府了?”


你怎么去说服他。你必须让他知道现在不是共产党和国民党了,现在是中国的企业走向市场经济,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办事,市场的规则就有优胜劣汰,能做好的企业得到发展,做不好的企业就被淘汰,包括个人,这个观念的转变经历了非常大的一个阵痛。


回顾8年,有些荣誉过来就是过眼云烟的事,你觉得你的路走对了就行了,还有对国有企业抓住了机遇,没有走弯路。也就问心无愧了,履行了职责,承担了这个义务就行。凭良心去履行好责任,这些做好就行了。
主持人后记 :塌实走过的就是自己真正拥有的!


过去多年和尹家旭聊天中,从来没有听到过他对长安这些年如此全面透彻的介绍,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长安发展过程中如此多的难处。感谢《中国汽车这8年》这个系列选题策划,它让我们得以了解到一个8年艰辛中走过的一个完整的长安汽车。


长安有非常多的难处 ,为什么能坚持走过来?


它不是政府规划中可以做轿车的企业,可是它艰难挤进去,坚持着做起来了,尹说“我们 终于挤开了”;


它不象其他汽车企业可以走逆向模仿开发的捷径,它就老老实实地从头开始正向开发,一点点积累做起,虽然一开始困难重重,几乎不可能,也不象别人见效那么快,荣誉风光那么多,可是现在,很多汽车企业不得不重新回过头来重走长安曾经走过的路;


毕竟塌实走过的才是自己真正拥有的!如果长安当年不是以那种激越的精神状态、抓住市场机会,敢于冲破各种限制,坚持走正确的艰辛的道路,也就没有这8年的辉煌,也就没有今天的长安汽车集团。


谁说不是:人间正道是沧桑。当我们看到今天那些当年政府保护的“三大三小”,有些已经被兼并重组时,又明白一个发展定律:限制产生创新。
]]
老尹别吹了,长安之星是你引进的吗?
汗...我把长安看成长城了 长安实力跟国内车厂还有差距的吧
原帖由 le91277 于 2008-8-29 15:17 发表
老尹别吹了,长安之星是你引进的吗?

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面效果是不一样的,能把亏损的厂子发展起来已经不容易了
哈哈,当时哈飞的厂长姓崔,书记姓赔(裴),你想啊,催赔呀,工厂还不完蛋了
两厂合并最大的问题就是江陵厂的领导班子全面掌权
原来长安的老大好象是得罪了邹家华被撤了,当时长安还罢工了段时间
原帖由 0147852369 于 2008-8-29 17:21 发表
汗...我把长安看成长城了 长安实力跟国内车厂还有差距的吧

我只能说你太不了解长城了,长城快死在轿车上了
长城为什么不搞一个城市型小SUV呢
:D :D :D 这个长安也学会公关了;P
尹家绪这个很牛逼的,是个狠人
长安之星是测绘仿制把
原帖由 jutzht 于 2008-8-31 16:43 发表
长安之星是测绘仿制把

长安之星是技术引进,给了铃木大笔的转让费
原帖由 我爱我中华 于 2008-8-30 22:38 发表
两厂合并最大的问题就是江陵厂的领导班子全面掌权
原来长安的老大好象是得罪了邹家华被撤了,当时长安还停工了段时间

是因为兵工分流了给长安的资金,工人停工,邹家华来按压,厂长站在工人这边,于是被撤
原帖由 fengxiang 于 2008-8-29 20:02 发表

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面效果是不一样的,能把亏损的厂子发展起来已经不容易了

老尹开始运做的不错,后来飘飘然,刚愎自用,走了弯路,差点把长安老本给毁了
原帖由 青铜剑 于 2008-8-30 23:02 发表

我只能说你太不了解长城了,长城快死在轿车上了

还硬撑着,老魏不该贪大,当年与日产的合作搞成了,会是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