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义履新审计风暴再次刮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6:22:23
刘家义首份履新报告添新意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8月27日下午举行了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刘家义今年3月份履新,这是他的首份审计报告。2004年,刘家义的前任李金华曾因直率深刻披露中央单位虚报、挪用预算资金等违规事实而掀起一场“审计风暴”。如今,面对公众期待的目光,新审计长的“报告” 锋芒仍在。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大量揭露审计问题的同时,“报告”更多增添了相关部门整改情况的内容。

    “报告”继承了此前数年审计报告全面翔实的特点,同时又有“新变”:财政管理资金方面的审计进一步细化为中央财政管理审计、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审计、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三大方面。细化的同时,也将各方面的情况更加细致、突出的表现出来。细读“报告”人们不难发现,其中不仅暴露了大量问题,同时也更加追求平衡,将审计中发现的具有更多积极意义的变化同样展现给公众。比如,在谈到中央财政管理审计情况时,“报告”同时指出,2007年,财政部和发改委这两个部门“认真落实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的中央预算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贯彻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着力推进预算和投资管理改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几乎对于每一方面审计出来的问题,“报告”也会尽可能地告知公众相关部门随后的整改情况。这也是“报告”的一个新变,即,大量揭露审计问题的同时,“报告”更多增添了相关部门整改情况的内容。比如,“报告”谈到,审计署对9家金融机构的审计问题外,并指出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全面加强信贷管理和财务管理,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严格落实问责制度,推进依法规范经营”。最后“报告”还提出,对审计发现的上述问题的全面整改情况,国务院将在今年年底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对各部门、单位的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审计署将依法予以公告。因为“审计的价值,不仅仅是揭露问题,更追求通过审计使得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

屡查屡犯问题无处不在
    在今年的审计报告中能找到这样的字句,“财政部批复的部分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年初不细化”、“28个部门年初预算不细化、不完整和批复不及时”;“转移支付“结构不够合理,一般性转移支付安排比例较低”、“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设立时间长、分配数额相对固定,已成为对地方的稳定财力补助”等等。 其实,预算不细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这两个老问题几乎出现在每年的审计报告中。预算不细化源于我国预算制度还不完善,转移支付暴露的,正是我国财政制度改革面临的难题之一,因为背后的制度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屡查屡犯。从这次的查处的问题来看,以下方面表现还特别严重。

    53个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存在问题金额293亿余元 。今年共审计53个部门,延伸审计368个所属单位。审计结果表明,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较好,有97%的财政拨款预算能够及时批复,财政拨款支出完成预算的100.5%。一些部门还采取充实调整财务部门职能、开展财政财务培训、创新财务监管机制等措施,加强了预算和财务管理。这些部门在审计前开展了自查自纠,发现各类问题301个,已纠正5.49亿元。但这次审计发现部门本级存在的问题293.79亿元。其中管理不规范问题占98%,违法违规问题占2%;属于2007年度新发生的问题占59%。

    这些问题主要是:教育部、中科院等28个部门年初预算不细化、不完整和批复不及时等问题174.98亿元。税务总局、广电总局两个部门重复申报项目、多报单位人数等多领预算资金3800万元。统计局、质检总局等29个部门挪用财政资金和有专项用途的其他资金等2.63亿元。贸促会、人口计生委等9个部门少计收入、虚列支出等截留、转移资金2.49亿元。商务部、财政部等20个部门因预算编制不合理、项目执行进度缓慢等,2007年底共结余资金73.41亿元,致使这些资金当年不能发挥作用。同时,审计还发现部门所属单位存在的问题170.7亿元。其中:管理不规范问题占76%,违法违规问题占23%,损失浪费问题占1%;属于2007年度新发生的问题占12%。

    33个县教育乱收费,金额达5110万 。这次对16个省(区、市)2006年和2007年1月至6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调查,重点抽查了54个县(市、旗)。审计调查中发现新机制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如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到位、拨付不及时。有46个县的教育、财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共挤占挪用公用经费、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等1.15亿元,占同类专项经费总额的3.8%,主要用于教育主管机构日常经费、教职人员经费、学校基本建设等;33个县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立项目乱收费或向学生收取明令禁止的费用5110万元。有三个省(区)未按照规定的分担比例落实资金,少承担1.08亿元,占应承担资金的9%;有八个县少承担资金1350万元,占应承担资金的72%,还有五个县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上年减少13%。有六个省(区、市)财政、教育部门滞留中央“两免一补”专项资金1.89亿元;29个县的财政、教育部门滞留应拨付到中小学的农村义务教育资金1.1亿元,占其同类经费总额的45%。

    13省区挪用2亿多元救灾资金,30人被究责。此次共调查了13个省(区)本级、44个市、105个县和213个乡镇,走访了352个村和2675户受灾家庭。从审计调查情况看,救灾资金在保障受灾民众基本生活、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将2.58亿元救灾资金用于了弥补行政经费、建设办公楼等方面。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和地方进行了严肃处理,已追究了30名责任人的责任。

    铁道部多元经营违规收费,涉及金额53.8亿。国家审计署发现,铁道部所属的17个铁路局和三个专业运输公司2006年财务收支情况中,存在部分多元经营企业依托主业优势违规和不规范收费,为主业人员发放奖金,主业向多元经营企业让利等问题。铁道部多元经营企业与主业之间的产权、业务和分配关系曾经错综复杂,十分混乱,因而是“最怕被审计”的部分。另外,审计署还发现,铁道部下属铁路分局及专业运输公司存在核算不实、多计利润10.59亿元的情况。审计过程中,铁道部给予167名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
银行问题严重国开行农行恐成“两美”

        针对金融业的审计风暴再次吹袭内地,国家开发银行总行(下称国开行)等九家金融机构27日遭国家审计署点名,其中国开行近60亿元贷款被挪用进入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等。今年6月,国开行副行长王益因严重违纪问题被免职调查,有传他涉及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等经济问题。暂时未知审计署发现的问题,是否涉及“王益案”。农行是准备注资、上市的准政策性银行,必须补充8000亿以上的资本金,但此次审计暴露出的风险内控机制的不足,使人对于农行这家巨无霸金融机构通过资本市场浴火重生充满怀疑。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农行近年来信贷增速过高,尤其是房地产与小企业贷款,以至于被单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金融行业不言自喻的秘密是,银行信贷急剧扩张不是好事,一定是遭遇到严重的坏账危机,便只能以新增贷款遮掩而已。

    审计署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部分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存在风险,国开行与农行等存在着巨大漏洞。国开行与农行是否会成为中国的房利美与房地美?很可能。如果任由这些银行自行其是,这些银行很快会成为金融领域的巨大黑洞。因为与“两美”相似,国开行与农行具有浓厚的政策行影子。国开行是准备转型的政策性银行,80%以上的贷款用于“两基一支”,即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众所周知,政府与央企的大项目是各银行争抢的香饽饽,但正是这些贷款使得国开行的资本充足率节节下降。根据国开行的内部测算,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积累,国家不补充资本金,从2006年至2010年的5年间,国开行的资本充足率将逐年下降。为了维系8%的资本充足率标准,2007年至2010年,分别需补充资本金136亿元、474亿元、882亿元、1409亿元。仅靠汇金注资显然远远不够,上市补充资本金是必然之举。

    全球政策性银行都是类似的:用政府信用为担保,进行政府项目与农村的投资。与两美相似,国开行与农行都在进行商业化转型,试图以市场手段减少政策性亏损。他们遭遇的问题就是长期政策荫庇下低下的市场竞争能力与高企的道德风险。我们同样相信,在拯救大型金融机构上,政府能做的比美联储多得多,可以随时动用一切社会资源为我所用。但这并不能缓解如下疑问,即从国有控股银行到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这些低效的金融机构在庇护下,借助规模的扩张成为混业经营的金融航母,而这是为了奖赏他们的低效吗?

尖锐揭露问题增添整改新措
     与以往审计报告相仿,刘家义“报告”在最后一大部分,深入探讨的是,如何加强财政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报告”列举了五个方面的意见:是要进一步改进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统筹考虑财政资金使用、国债发行和货币政策的协调;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中央政府投资管理,提高财政建设资金使用效益;明确金融国有资产的收益分配和预算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安全。而对于每一方面,“报告”都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意见。

    比如,在“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方面,“报告”指出,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事权划分不清晰、财力与事权不匹配等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不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从根本上影响了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国务院将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在确保中央财政调控能力的基础上,逐步降低专项转移支付的数量和比重,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投入;建立健全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管理制度,提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审计署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复杂,而根本性的原因则在于整个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有待提升”,而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世界大趋势。只有致力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才可能更有效地从根本上清除目前审计过程中常出现的上述问题。“在政府的每一项行动计划上,需要有科学的计划,既定的规范,相应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监督检查。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我们既要揭露问题,但揭露问题也是为了更好推动政府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这才是审计的根本目的。刘家义首份履新报告添新意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8月27日下午举行了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刘家义今年3月份履新,这是他的首份审计报告。2004年,刘家义的前任李金华曾因直率深刻披露中央单位虚报、挪用预算资金等违规事实而掀起一场“审计风暴”。如今,面对公众期待的目光,新审计长的“报告” 锋芒仍在。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大量揭露审计问题的同时,“报告”更多增添了相关部门整改情况的内容。

    “报告”继承了此前数年审计报告全面翔实的特点,同时又有“新变”:财政管理资金方面的审计进一步细化为中央财政管理审计、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审计、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三大方面。细化的同时,也将各方面的情况更加细致、突出的表现出来。细读“报告”人们不难发现,其中不仅暴露了大量问题,同时也更加追求平衡,将审计中发现的具有更多积极意义的变化同样展现给公众。比如,在谈到中央财政管理审计情况时,“报告”同时指出,2007年,财政部和发改委这两个部门“认真落实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的中央预算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贯彻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着力推进预算和投资管理改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几乎对于每一方面审计出来的问题,“报告”也会尽可能地告知公众相关部门随后的整改情况。这也是“报告”的一个新变,即,大量揭露审计问题的同时,“报告”更多增添了相关部门整改情况的内容。比如,“报告”谈到,审计署对9家金融机构的审计问题外,并指出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全面加强信贷管理和财务管理,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严格落实问责制度,推进依法规范经营”。最后“报告”还提出,对审计发现的上述问题的全面整改情况,国务院将在今年年底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对各部门、单位的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审计署将依法予以公告。因为“审计的价值,不仅仅是揭露问题,更追求通过审计使得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

屡查屡犯问题无处不在
    在今年的审计报告中能找到这样的字句,“财政部批复的部分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年初不细化”、“28个部门年初预算不细化、不完整和批复不及时”;“转移支付“结构不够合理,一般性转移支付安排比例较低”、“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设立时间长、分配数额相对固定,已成为对地方的稳定财力补助”等等。 其实,预算不细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这两个老问题几乎出现在每年的审计报告中。预算不细化源于我国预算制度还不完善,转移支付暴露的,正是我国财政制度改革面临的难题之一,因为背后的制度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屡查屡犯。从这次的查处的问题来看,以下方面表现还特别严重。

    53个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存在问题金额293亿余元 。今年共审计53个部门,延伸审计368个所属单位。审计结果表明,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较好,有97%的财政拨款预算能够及时批复,财政拨款支出完成预算的100.5%。一些部门还采取充实调整财务部门职能、开展财政财务培训、创新财务监管机制等措施,加强了预算和财务管理。这些部门在审计前开展了自查自纠,发现各类问题301个,已纠正5.49亿元。但这次审计发现部门本级存在的问题293.79亿元。其中管理不规范问题占98%,违法违规问题占2%;属于2007年度新发生的问题占59%。

    这些问题主要是:教育部、中科院等28个部门年初预算不细化、不完整和批复不及时等问题174.98亿元。税务总局、广电总局两个部门重复申报项目、多报单位人数等多领预算资金3800万元。统计局、质检总局等29个部门挪用财政资金和有专项用途的其他资金等2.63亿元。贸促会、人口计生委等9个部门少计收入、虚列支出等截留、转移资金2.49亿元。商务部、财政部等20个部门因预算编制不合理、项目执行进度缓慢等,2007年底共结余资金73.41亿元,致使这些资金当年不能发挥作用。同时,审计还发现部门所属单位存在的问题170.7亿元。其中:管理不规范问题占76%,违法违规问题占23%,损失浪费问题占1%;属于2007年度新发生的问题占12%。

    33个县教育乱收费,金额达5110万 。这次对16个省(区、市)2006年和2007年1月至6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调查,重点抽查了54个县(市、旗)。审计调查中发现新机制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如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到位、拨付不及时。有46个县的教育、财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共挤占挪用公用经费、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等1.15亿元,占同类专项经费总额的3.8%,主要用于教育主管机构日常经费、教职人员经费、学校基本建设等;33个县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立项目乱收费或向学生收取明令禁止的费用5110万元。有三个省(区)未按照规定的分担比例落实资金,少承担1.08亿元,占应承担资金的9%;有八个县少承担资金1350万元,占应承担资金的72%,还有五个县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上年减少13%。有六个省(区、市)财政、教育部门滞留中央“两免一补”专项资金1.89亿元;29个县的财政、教育部门滞留应拨付到中小学的农村义务教育资金1.1亿元,占其同类经费总额的45%。

    13省区挪用2亿多元救灾资金,30人被究责。此次共调查了13个省(区)本级、44个市、105个县和213个乡镇,走访了352个村和2675户受灾家庭。从审计调查情况看,救灾资金在保障受灾民众基本生活、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将2.58亿元救灾资金用于了弥补行政经费、建设办公楼等方面。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和地方进行了严肃处理,已追究了30名责任人的责任。

    铁道部多元经营违规收费,涉及金额53.8亿。国家审计署发现,铁道部所属的17个铁路局和三个专业运输公司2006年财务收支情况中,存在部分多元经营企业依托主业优势违规和不规范收费,为主业人员发放奖金,主业向多元经营企业让利等问题。铁道部多元经营企业与主业之间的产权、业务和分配关系曾经错综复杂,十分混乱,因而是“最怕被审计”的部分。另外,审计署还发现,铁道部下属铁路分局及专业运输公司存在核算不实、多计利润10.59亿元的情况。审计过程中,铁道部给予167名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
银行问题严重国开行农行恐成“两美”

        针对金融业的审计风暴再次吹袭内地,国家开发银行总行(下称国开行)等九家金融机构27日遭国家审计署点名,其中国开行近60亿元贷款被挪用进入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等。今年6月,国开行副行长王益因严重违纪问题被免职调查,有传他涉及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等经济问题。暂时未知审计署发现的问题,是否涉及“王益案”。农行是准备注资、上市的准政策性银行,必须补充8000亿以上的资本金,但此次审计暴露出的风险内控机制的不足,使人对于农行这家巨无霸金融机构通过资本市场浴火重生充满怀疑。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农行近年来信贷增速过高,尤其是房地产与小企业贷款,以至于被单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金融行业不言自喻的秘密是,银行信贷急剧扩张不是好事,一定是遭遇到严重的坏账危机,便只能以新增贷款遮掩而已。

    审计署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部分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存在风险,国开行与农行等存在着巨大漏洞。国开行与农行是否会成为中国的房利美与房地美?很可能。如果任由这些银行自行其是,这些银行很快会成为金融领域的巨大黑洞。因为与“两美”相似,国开行与农行具有浓厚的政策行影子。国开行是准备转型的政策性银行,80%以上的贷款用于“两基一支”,即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众所周知,政府与央企的大项目是各银行争抢的香饽饽,但正是这些贷款使得国开行的资本充足率节节下降。根据国开行的内部测算,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积累,国家不补充资本金,从2006年至2010年的5年间,国开行的资本充足率将逐年下降。为了维系8%的资本充足率标准,2007年至2010年,分别需补充资本金136亿元、474亿元、882亿元、1409亿元。仅靠汇金注资显然远远不够,上市补充资本金是必然之举。

    全球政策性银行都是类似的:用政府信用为担保,进行政府项目与农村的投资。与两美相似,国开行与农行都在进行商业化转型,试图以市场手段减少政策性亏损。他们遭遇的问题就是长期政策荫庇下低下的市场竞争能力与高企的道德风险。我们同样相信,在拯救大型金融机构上,政府能做的比美联储多得多,可以随时动用一切社会资源为我所用。但这并不能缓解如下疑问,即从国有控股银行到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这些低效的金融机构在庇护下,借助规模的扩张成为混业经营的金融航母,而这是为了奖赏他们的低效吗?

尖锐揭露问题增添整改新措
     与以往审计报告相仿,刘家义“报告”在最后一大部分,深入探讨的是,如何加强财政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报告”列举了五个方面的意见:是要进一步改进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统筹考虑财政资金使用、国债发行和货币政策的协调;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中央政府投资管理,提高财政建设资金使用效益;明确金融国有资产的收益分配和预算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安全。而对于每一方面,“报告”都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意见。

    比如,在“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方面,“报告”指出,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事权划分不清晰、财力与事权不匹配等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不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从根本上影响了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国务院将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在确保中央财政调控能力的基础上,逐步降低专项转移支付的数量和比重,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投入;建立健全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管理制度,提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审计署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复杂,而根本性的原因则在于整个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有待提升”,而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世界大趋势。只有致力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才可能更有效地从根本上清除目前审计过程中常出现的上述问题。“在政府的每一项行动计划上,需要有科学的计划,既定的规范,相应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监督检查。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我们既要揭露问题,但揭露问题也是为了更好推动政府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这才是审计的根本目的。
目前这种情况下,审计风暴必须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