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腾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22:37:21
4ps按:

目睹又一个运十高楼的诞生,并不是很愉快的事情。
      
作为一个行外人,一个爱好者,补充一点资料,希望大家暂时停下纷争,心平气和的学习一个公司是怎么起飞的。

请各位抱着先学习,再批判的态度,来研究一个企业在民机发展中的角色。

毕竟,巴西飞机,是1969年以后除了波音空客外唯一在商业客机领域内成功的新公司,巴西,是这期间唯一进入这个领域并站稳脚跟的国家。

我们有无数个理由看不起巴西,但我们不能无视一个事实——它成功了,而且它把飞机卖到了美国。

本文除了一笔9800万美圆的贷款外,并未提到巴西政府的行为,如果有同好有相应资料,也欢迎补充。本文确实偏重描写企业家的作用,我认为大体还是根据事实来写的。

企业家可遇而不可求,超大诸网友学生甚多,如有能以振兴中国民机为己任,为职业的网友,懂技术,知管理,将来能有所作为。这将是中国的幸运,也是超大的荣耀吧。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腾飞


博特略十年前接手巴航时,这家公司几近破产,而如今,它正展翅高飞

2001年4月,一个小盒子被送到罗伯特·密尔顿(Robert Milton)的办公桌上,那时他还没听说过毛里西奥·博特略(Mauricio Botelho)这个人。来信地址是巴西圣若泽-杜斯坎普斯(S Jos dos Campos)。时任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简称“加航”)首席执行官的密尔顿拆开这个盒子,取出一个巴掌大小的DVD播放机。他急忙打开,播放,随之感到碟子开始转动。屏幕上显现出一张男人的面容,戴着一副金边眼镜,微笑着,显得有些顽皮。“你好,罗伯特,”这个人说道。说话者是博特略,一家巴西飞机制造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简称“巴航”)的首席执行官,他说希望加航采购几架他的新型飞机。就在这当儿,屏幕上的博特略说,一辆卡车正载着一个飞机内舱模型在北美巡回路演,该内舱模型为一系列70座到118座的飞机设计,中间没有座椅。博特略说:“密尔顿先生,如果您能够瞄一眼,我们就将感激不尽。”

    密尔顿认为这有点不可思议。加航总部位于蒙特利尔,紧挨着庞巴迪飞机制造公司(Bombardier)的总部,而庞巴迪正是巴航区域性飞机市场上的宿敌。加航曾经是加拿大政府的监护对象,它怎么能考虑买巴西的飞机?但是,好奇心驱使他来到卡车前参观。回来时,他的想法已彻底变了。“设计样式和舒适程度对于航空界人士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密尔顿说。“宽大的座椅,宽敞的机窗,六英尺六的顶高,可放进带轮旅行箱的行李柜,油耗很低。完全达到100座飞机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经济性,让人迫不及待想要得到这东西。”

    密尔顿现在是加航的母公司AEC航空控股公司(Ace Aviation Holdings)的首席执行官。但他当时觉得自己不能简单地转向采购巴西的飞机,而完全抛弃庞巴迪。因此,他召集了一次飞机展示会,邀请巴航、庞巴迪、波音公司(Boeing)及空客公司(Airbus)展示各自的产品。同时还邀请分析人士、媒体、一大批政客和政府官员参加,另外受邀出席的还有经常乘坐加航班机的人士。“我们问他们:‘加航采购加拿大的飞机是不是很重要?’”密尔顿回忆说,“他们全都说,应该买最好的飞机。”

    加航订购了15架EMB-175,6月份收到第一架,11月份还将收到45架EMB-190,另外它还有再采购60架的优先购买权,这些订单合计金额达到35亿美元。至于博特略的DVD引诱及路演,密尔顿说:“这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聪明的销售手段。”

    博特略现年63岁,是拉丁美洲商界的一个传奇人物。1995年接手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presa Brasileira de Aerontica,简称 Embraer)的时候,这家公司正在死亡线上挣扎。就在此前一年,巴西政府把它卖给了私人投资者,事实上当时它已经处于破产状态,公司上下一片混乱。而现在,巴航是公认的全世界私有化最为成功的典范,也是飞机制造业最强大的公司之一。去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61%,达到34亿美元,而利润几乎翻了一番,达到3.8亿美元。“很多人尝试过,但都以失败告终,”供职于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市的蒂尔集团咨询公司(Teal Group)的分析师理查德·阿布拉菲亚(Richard Aboulafia)说,“自从1960年以来只有一家公司、一个国家成功地进入到商用飞机市场。”

    博特略头脑精明、意志坚决,并且怀有满腔的热忱。他从善如流,决策果断,拥有直属部下认为自己无畏的老板所具有的那些品质,即便是他并不具有。捷蓝航空公司(JetBlu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大卫·尼尔曼(David Neeleman)还给博特略增加了一句赞誉之词,这一条不但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在大公司的领导者之中相当缺乏:“我觉得他是个普通人。”捷蓝订购了100架巴航飞机,并且拥有订购另外100架的优先购买权。

    说他普通,一是因为他能够和装配工人一起喝啤酒,装配工人也不会感到别扭。说他普通,二是因为他到任巴航之后,废除了装配工人、工程师、办公人员以及资深员工分开用餐的习惯,改为所有人集体用餐。说他普通,三是因为他能够亲自前往航空公司高管的办公室兜售产品,而那些高管事实上也乐于见他。

    博特略需要推销他的飞机,但他并不需要推销那些改变航空旅行状况的经济因素。航空公司的高管们非常了解这些因素。“航空公司现在使用的飞机舱位过大,超出了市场的需要,”博特略坐在办公室里一边抿着一小杯义诺咖啡(cafezinho,巴西人喜欢喝的一种小杯浓咖啡——译者注)一边说道。“这就造成了亏损。”他的办公室位于一座高耸入云的写字楼,鸟瞰西半球最大城市圣保罗密密麻麻的街景。

    空客公司正在建造飞机中的巡洋舰——A380,它能够容纳500到800名乘客。在这样的情况下说飞机太大了,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但是,真正给波音和空客带来国际业务的还是那些体积相对较小的飞机,例如波音787梦幻客机(787 Dreamliner)。而对于体积更小的喷气式飞机的需求则来自短程和中程航线——航空旅行的成长机会正存在于这些领域,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

    奇怪的是,迄今为止,70到110座的喷气式飞机基本上还是一片无人开垦的处女地。1992年以前没有一家公司成功制造出少于120座的商用喷气机。因此,巴航和庞巴迪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第一批50座区域性喷气机之后,很快形成了一个连接小城市与小城市以及连接小城市与大城市的新航线市场。1995年以来,区域性喷气机航线在欧洲增加了1,000%,在美国增加了1,400%。增长主要来自大航空公司拥有的或者与之有合同关系的通勤航空公司,例如大陆捷运公司(Continental Express)、美鹰集团(American Eagle)、梅萨航空公司(Mesa)以及地平线航空公司(Horizon),它们将小行业市场与大航空公司的航运枢纽连接起来。现在,一些新兴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例如捷蓝——计划使用现有飞机的大号机型完全绕过这些枢纽,从而将进一步加剧大航空公司已经岌岌可危的财务状况。

    巴航和庞巴迪公司分享区域性喷气机市场,正如波音和空客公司分享大型飞机业务一样。庞巴迪1992年率先推出区域性喷气机,也是二者之中较大的一家,占目前所有运营中区域性飞机的65%左右,巴航的占比是35%。但是,巴航拥有更大的增长潜力,在全部未交付的区域性喷气机订单中占有大约三分之二的份额。另外,在80座到118座之间的飞机市场上,它还对庞巴迪形成挤压之势,拥有交付170多架飞机的实盘订单,其中包括通用电气商用航空服务公司(GE Commercial Aviation Services)最近订购的20架巴航190,以及英国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福赖弼(Flybe)订购的26架195飞机。而庞巴迪进入这一块业务的计划尚处于理论阶段,有可能永远都造不出一架这种飞机。

    巴西不像是能培育出像巴航这种在全球取得成功的高科技公司的国家,而博特略本人乍一看也不像是最适合掌管这样一家公司的人选。他的背景更适合供职柏柯德工程建筑公司(Bechtel)而非波音公司。他在航空方面没有经验,并且在这个飞行爱好者比比皆是的行业里,他对驾驶飞机也不怎么感兴趣。他是机械工程师出身,接手巴航之前他确实在管理工程项目——核电发电厂、钢铁厂、石化工厂——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且他还非常成功地领导了巴西名列前茅的一家工程公司。

    博特略在里约热内卢长大,经常前往位于巴西腹地深处的自家放牛场。有一次,他和父亲一起赶拢牛群,这件事使他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时仍有历历在目的感觉:“为了接种疫苗和烙制印记,我们花了三天两夜才把那些牛赶进畜栏。可以想想,你才12岁,和你父亲还有其他牛仔一起,骑了三天马,晚上就睡在树林里悬起的吊床上,还要穿过河流。这种事情你一辈子都忘不掉。”那么,这次经历给他留下何种生活印记呢?“我生来就不适合干这行。”

    现在,博特略必须应付的牛,只有从圣保罗驱车到圣若泽-杜斯坎普斯沿途50英里遇到的那些驼背牛。圣若泽-杜斯坎普斯是巴西的航空中心,也是巴航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他初到这座城市时,发现并不缺少技术人才。圣若泽-杜斯坎普斯还云集了几家理工院校(包括巴西的麻省理工学院),有很多熟练的工程师。“他们是能力出众的优秀技术人员,”他说,“但他们缺乏商业眼光。”

    在他上任之前的一次会议上,博特略请当时的代理首席执行官描述一下巴航的业务。“他说:‘我们的业务是制造飞机,’”博特略回忆说。“我说:‘你错了。你们的业务不是制造飞机。如果是那样的话,干嘛不是开动机器制造飞机就完事了呢?跑道上飞机已经够多的了。那么该怎么办呢?你们的业务是服务客户。’”

    这很可能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著作中的引文。但是,商界确实不乏这样的例子:失去政府保护之后,国家控制的公司就萎靡不振了。这不是第三世界特有的现象,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也是这样。

    博特略当时本来会减少工程师数量,取而代之的是聘用一批西装革履的营销人员,但他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信任自己的工程师,并培训他们围绕客户的需要发挥自己的技术才干。大部分资深的经理人员也得以留任,只增加了三名上层高管。

    那时,巴航还一片混乱。不少有问题的项目成为公司的累赘,海湾战争引发的石油震荡以及随之而来的衰退,将其一脚踹进了财务困境的深渊。巴西政府当时也深陷危机,没钱用于新项目。1994年,巴航亏损1.9亿美元,新资金流入很少。

    巴航以前曾有一个在国际上很红火的大项目——啄木鸟(Tucano),它是一款世界各空军使用的教练机。但是,此时需求增长已经放慢。现有项目中只有一个能够提供一点成功的希望,即50座的区域性喷气机——巴航145。博特略终止了所有其他商业项目,把公司的未来押在了这款飞机上。这是一种冒险,因为庞巴迪公司在50座飞机方面领先它几年时间。这种飞机本来是用于取代生产成本低廉的螺旋桨飞机的,客户们都不喜欢螺旋桨飞机。但是,区域性喷气机当时也并不是一个人所共知的明朗概念。例如,萨博公司(Saab)的飞机制造部门把希望押在了一种新型涡轮螺旋桨飞机上,结果倒闭了。博特略说,“一项战略可以使一个公司成功。如果战略选择错误,也可以让它出局。这就是一个例子。”

    巴西政府最初向巴航提供了9,800万美元的长期贷款。但是,巴航145项目所需的大部分资金来自公司的主要投资者——一个在几家工业及金融企业中拥有股份的控股公司Bozano集团公司,以及两家政府养老基金。博特略对巴航实施裁员和减薪手术,结果遭到工会的反对。于是,他把公司的账本翻开给他们看,请求工会准许他这样做,当务之急是先挽救公司,等好转之后再回雇这些工人。他们同意了,但前提条件是高层管理人员跟工人们一刀切,全都要削减10%。博特略说:那当然。

    第一批145飞机于1996年卖给了大陆捷运公司。之后,为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吸收旅客的美鹰集团下了一份订单。令巴航感到幸运的是,区域性喷气机市场的成长速度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庞巴迪的生产能力满足不了所有的需求,这给巴航打开了一扇业务之门。巴西劳动力成本较低,因而巴航能够以低于庞巴迪的价格出售。博特略到任不出三年,巴航就开始扭亏为盈,实现赢利。“巴航原以为能卖掉400架145飞机,”位于圣保罗的ING金融市场公司(ING Financial Markets)分析师里卡多·费尔南德斯(Ricardo Fernandez)说。“可他们在3月份已卖出了第900架,让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

    对于博特略来说,这一成功向世界证明了巴西公司也可以有很大的竞争力。“国际媒体在提到巴西的时候往往只看到我们焚烧森林,我们杀害儿童,我们拒付债务,我们剽窃他们的专利,”他说。“我不否认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这不是巴西最根本的一面。我感觉我们代表巴西的另一面,世人对这一面还缺乏认识。”

    对于50座喷气机市场,庞巴迪和巴航已经实现分而治之的局面。接下来是70座飞机,区域性喷气机市场正在期盼这种机型的问世。事实上,许多航线都能够轻易地填满新增的座位,因此增加的大部分收入基本上是不折扣的纯利。“真是令人咋舌,我是说70座飞机的不同之处,”捷蓝的尼尔曼说。

    庞巴迪的产品再次领先巴航面市,率先推出了两款飞机,能容纳70到86名乘客。庞巴迪的第一架50座飞机就是根据公务喷气机改造的,而新推出这些机型是进一步改造的结果。

    而巴航则完全从头设计较大的飞机,它考虑的是乘客的舒适感。它并未采用庞巴迪香烟形状的机身,新型的170、175、190以及195都是基于一种所谓的“双泡”(double-bubble)设计,增大圆周,从而可以容纳宽大的座椅——每个座椅都靠近机窗或者过道,设计上更符合人体工学,甚至厕所也是这样。“你可以站直了身子撒尿,”巴航公司负责研发的执行副总裁横田觉(Satoshi Yokota)赞叹道。

    这一项目耗资10亿美元。巴航2000年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帮了大忙,但是还不够。因此,巴航索性为该项目物色了几个合作伙伴——从通用电气公司到川崎重工制造公司(Kawasaki Heavy Manufacturing)——由他们提供资金,但不拥有分享项目回报的权益。那它们图个啥?他们不但能收回资金,而且如果项目成功,还能分到一大笔利润。说白了,就是他们在博特略这里赌一把。(波音公司后来借用这种融资方式,与787梦幻客机项目的供应商做成了类似的交易。)

    除了舒适感以外,巴航的飞机还有另一个庞巴迪所不具有的特点:最多能够容纳118座。庞巴迪首席执行官包杜恩(Pierre Beaudoin)说,巴航“有自己一套不同的策略”。他说,与巴航直接竞争的庞巴迪飞机轻便,油耗低,运营成本低。“关键是,”包杜恩说,“要在舒适感与运营成本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现在预测谁输谁赢尚为时过早,但很清楚的一点是,波音和空客都不打算进入。他们都不建造这种型号规模的飞机。他们旗下与之最接近的飞机是737和A320的粗短版本,最少容纳120座。就像别克和克莱斯勒车在上世纪70、80年代缩小车型与来自日本的进口车竞争一样,这些飞机缩小体积以后还是很笨重,并且它们的成本几乎是售价2,000万美元的巴航喷气机的两倍。

    捷蓝公司今夏开始接收第一批100架巴航190飞机。尼尔曼说,他的公司非常乐意行使购买另外100架飞机的优先购买权,该交易价值60亿美元。捷蓝仍用空客320运营跨洲和其他的长途航线。巴航飞机用于开发点到点的航线,大航空公司承受不了用大飞机运营这些航线的成本。

    捷蓝的一个优势在于,它不受范围条款的约束。范围条款是一种飞行员工会合同条款,限制大航空公司采购区域性喷气机。这些飞机也许能够在降低运费、增加航线并提供更多班次等方面为航空公司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但参加工会的飞行员驾驶大型飞机的工资也高一些,他们不愿意放弃这些薪水。联合航空公司(United)和合众国航空公司(US Airways)的破产已经迫使工会放松了范围条款,但让步非常小。蒂尔集团的阿布拉菲亚这样描述当前的情况:“50座的没有问题;70座的我们谈谈;90座的简直就是布尔什维克革命。”

    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的一份大订单将使巴航业务迈上一个新台阶。但现在没有人指望这个订单,公司没有指望,股票分析师也没有。(西南航空高管们在此事上含糊其词。)但是,即便是没有西南航空的订单,ING的费尔南德斯认为,巴航今后10年内每年也能平均卖出130架飞机,因此他认为公司的股票市值现在被低估了25%。(2003年大幅上涨以后,巴航股票一直徘徊在25到35美元之间,6月15日的股价是34美元。)

    但是,巴航前面也并非晴空万里。如果能源价格上涨,如果航空业的财务混乱局面持续得不到改善,没有一家飞机制造商能够不受影响。航空公司将被迫控制成本,否则就将倒闭出局。但长期来看,预计区域性客运交通仍将继续增长。如果一家航空公司倒闭,另一家就会捡起这种交通需求。

    巴航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于庞巴迪,后者正在考虑从头设计一款能够容纳110到135个座位的飞机,即C系列。博特略认为“135座意味着闯进大型飞机制造商的地盘”,而他无意与空客和波音正面交锋。财务紧张的庞巴迪为此项目需要投入20亿美元,但如果它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巴航可能就麻烦了。

    巴航不打算顺着机舱的容积链条往上爬,而是要通过多元化来扩展业务。在军用飞机方面,去年它赢得了一份合同,作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团队的一部分向空中共同传感机(Aerial Common Sensor)提供一种定制的巴航145平台。空中共同传感机是为美国陆军和海军制造的一种新型监视侦察机。巴航将利用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这种伙伴关系,在国际范围内出售更多的此种飞机。但分析人士认为,仅凭该项目,巴航国防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还不足以从11%扩大到希望达到的20%。

    巴航方兴未艾的公务喷气机业务可能更有前途,公务喷气机的利润空间巨大。不过,虽然巴航16座的Legacy(基于以前的区域性飞机设计的一款公司版本)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但巴航在这方面的业务还非常小。庞巴迪在公务喷气机市场是一支劲旅,它的Challengers和Learjets都很受欢迎。此外,还有雷神公司(Raytheon)和其他几家公司也在出售公务喷气机。今年5月,博特略飞往纽约为两个全新的喷气机项目揭幕,两款飞机都是能乘坐8到9名乘客的轻型飞机。巴航宣称,其目标是在10年内成为公务喷气机市场上的一个主要生产商。

    2007年巴航将出现何种局面,是一件值得拭目以待的事情,因为1994年私有化的条件规定限制Bozano公司和两家养老基金出售手中的持股,该限制将于2007年解除。届时巴航可能成为波音或空客的收购目标,但巴西政府对于巴航出售给外国公司持有“黄金股”否决权,国家自豪感也可能阻止任何此种交易的完成。但至少,大规模的减持将造成巴航股票价格走低。

    投资者也可能开始追问继承人的问题。今年早些时候曾有谣言大肆流传说,博特略因为脑动脉瘤动了手术。巴航解释说他撞着头了,得了硬脑膜下血肿——即颅骨与大脑之间形成的危险性很低的凝块——不过已经摘除了。“毫无疑问,没有人能够永远不退,”博特略说。“我们有很多四、五十岁的非常优秀的人。我发现很多人才都能够胜任首席执行官的职务。”

    接手一个第三世界的垂死企业并在短短十年内带领它走向不折不扣的成功,博特略留下了优质的遗产。他的继任者还有许多需要添置的东西,他们将决定这家巴西公司是否有能力走一次长途征程。


(文章来自于《财富》,05年9月)4ps按:

目睹又一个运十高楼的诞生,并不是很愉快的事情。
      
作为一个行外人,一个爱好者,补充一点资料,希望大家暂时停下纷争,心平气和的学习一个公司是怎么起飞的。

请各位抱着先学习,再批判的态度,来研究一个企业在民机发展中的角色。

毕竟,巴西飞机,是1969年以后除了波音空客外唯一在商业客机领域内成功的新公司,巴西,是这期间唯一进入这个领域并站稳脚跟的国家。

我们有无数个理由看不起巴西,但我们不能无视一个事实——它成功了,而且它把飞机卖到了美国。

本文除了一笔9800万美圆的贷款外,并未提到巴西政府的行为,如果有同好有相应资料,也欢迎补充。本文确实偏重描写企业家的作用,我认为大体还是根据事实来写的。

企业家可遇而不可求,超大诸网友学生甚多,如有能以振兴中国民机为己任,为职业的网友,懂技术,知管理,将来能有所作为。这将是中国的幸运,也是超大的荣耀吧。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腾飞


博特略十年前接手巴航时,这家公司几近破产,而如今,它正展翅高飞

2001年4月,一个小盒子被送到罗伯特·密尔顿(Robert Milton)的办公桌上,那时他还没听说过毛里西奥·博特略(Mauricio Botelho)这个人。来信地址是巴西圣若泽-杜斯坎普斯(S Jos dos Campos)。时任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简称“加航”)首席执行官的密尔顿拆开这个盒子,取出一个巴掌大小的DVD播放机。他急忙打开,播放,随之感到碟子开始转动。屏幕上显现出一张男人的面容,戴着一副金边眼镜,微笑着,显得有些顽皮。“你好,罗伯特,”这个人说道。说话者是博特略,一家巴西飞机制造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简称“巴航”)的首席执行官,他说希望加航采购几架他的新型飞机。就在这当儿,屏幕上的博特略说,一辆卡车正载着一个飞机内舱模型在北美巡回路演,该内舱模型为一系列70座到118座的飞机设计,中间没有座椅。博特略说:“密尔顿先生,如果您能够瞄一眼,我们就将感激不尽。”

    密尔顿认为这有点不可思议。加航总部位于蒙特利尔,紧挨着庞巴迪飞机制造公司(Bombardier)的总部,而庞巴迪正是巴航区域性飞机市场上的宿敌。加航曾经是加拿大政府的监护对象,它怎么能考虑买巴西的飞机?但是,好奇心驱使他来到卡车前参观。回来时,他的想法已彻底变了。“设计样式和舒适程度对于航空界人士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密尔顿说。“宽大的座椅,宽敞的机窗,六英尺六的顶高,可放进带轮旅行箱的行李柜,油耗很低。完全达到100座飞机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经济性,让人迫不及待想要得到这东西。”

    密尔顿现在是加航的母公司AEC航空控股公司(Ace Aviation Holdings)的首席执行官。但他当时觉得自己不能简单地转向采购巴西的飞机,而完全抛弃庞巴迪。因此,他召集了一次飞机展示会,邀请巴航、庞巴迪、波音公司(Boeing)及空客公司(Airbus)展示各自的产品。同时还邀请分析人士、媒体、一大批政客和政府官员参加,另外受邀出席的还有经常乘坐加航班机的人士。“我们问他们:‘加航采购加拿大的飞机是不是很重要?’”密尔顿回忆说,“他们全都说,应该买最好的飞机。”

    加航订购了15架EMB-175,6月份收到第一架,11月份还将收到45架EMB-190,另外它还有再采购60架的优先购买权,这些订单合计金额达到35亿美元。至于博特略的DVD引诱及路演,密尔顿说:“这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聪明的销售手段。”

    博特略现年63岁,是拉丁美洲商界的一个传奇人物。1995年接手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presa Brasileira de Aerontica,简称 Embraer)的时候,这家公司正在死亡线上挣扎。就在此前一年,巴西政府把它卖给了私人投资者,事实上当时它已经处于破产状态,公司上下一片混乱。而现在,巴航是公认的全世界私有化最为成功的典范,也是飞机制造业最强大的公司之一。去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61%,达到34亿美元,而利润几乎翻了一番,达到3.8亿美元。“很多人尝试过,但都以失败告终,”供职于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市的蒂尔集团咨询公司(Teal Group)的分析师理查德·阿布拉菲亚(Richard Aboulafia)说,“自从1960年以来只有一家公司、一个国家成功地进入到商用飞机市场。”

    博特略头脑精明、意志坚决,并且怀有满腔的热忱。他从善如流,决策果断,拥有直属部下认为自己无畏的老板所具有的那些品质,即便是他并不具有。捷蓝航空公司(JetBlu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大卫·尼尔曼(David Neeleman)还给博特略增加了一句赞誉之词,这一条不但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在大公司的领导者之中相当缺乏:“我觉得他是个普通人。”捷蓝订购了100架巴航飞机,并且拥有订购另外100架的优先购买权。

    说他普通,一是因为他能够和装配工人一起喝啤酒,装配工人也不会感到别扭。说他普通,二是因为他到任巴航之后,废除了装配工人、工程师、办公人员以及资深员工分开用餐的习惯,改为所有人集体用餐。说他普通,三是因为他能够亲自前往航空公司高管的办公室兜售产品,而那些高管事实上也乐于见他。

    博特略需要推销他的飞机,但他并不需要推销那些改变航空旅行状况的经济因素。航空公司的高管们非常了解这些因素。“航空公司现在使用的飞机舱位过大,超出了市场的需要,”博特略坐在办公室里一边抿着一小杯义诺咖啡(cafezinho,巴西人喜欢喝的一种小杯浓咖啡——译者注)一边说道。“这就造成了亏损。”他的办公室位于一座高耸入云的写字楼,鸟瞰西半球最大城市圣保罗密密麻麻的街景。

    空客公司正在建造飞机中的巡洋舰——A380,它能够容纳500到800名乘客。在这样的情况下说飞机太大了,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但是,真正给波音和空客带来国际业务的还是那些体积相对较小的飞机,例如波音787梦幻客机(787 Dreamliner)。而对于体积更小的喷气式飞机的需求则来自短程和中程航线——航空旅行的成长机会正存在于这些领域,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

    奇怪的是,迄今为止,70到110座的喷气式飞机基本上还是一片无人开垦的处女地。1992年以前没有一家公司成功制造出少于120座的商用喷气机。因此,巴航和庞巴迪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第一批50座区域性喷气机之后,很快形成了一个连接小城市与小城市以及连接小城市与大城市的新航线市场。1995年以来,区域性喷气机航线在欧洲增加了1,000%,在美国增加了1,400%。增长主要来自大航空公司拥有的或者与之有合同关系的通勤航空公司,例如大陆捷运公司(Continental Express)、美鹰集团(American Eagle)、梅萨航空公司(Mesa)以及地平线航空公司(Horizon),它们将小行业市场与大航空公司的航运枢纽连接起来。现在,一些新兴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例如捷蓝——计划使用现有飞机的大号机型完全绕过这些枢纽,从而将进一步加剧大航空公司已经岌岌可危的财务状况。

    巴航和庞巴迪公司分享区域性喷气机市场,正如波音和空客公司分享大型飞机业务一样。庞巴迪1992年率先推出区域性喷气机,也是二者之中较大的一家,占目前所有运营中区域性飞机的65%左右,巴航的占比是35%。但是,巴航拥有更大的增长潜力,在全部未交付的区域性喷气机订单中占有大约三分之二的份额。另外,在80座到118座之间的飞机市场上,它还对庞巴迪形成挤压之势,拥有交付170多架飞机的实盘订单,其中包括通用电气商用航空服务公司(GE Commercial Aviation Services)最近订购的20架巴航190,以及英国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福赖弼(Flybe)订购的26架195飞机。而庞巴迪进入这一块业务的计划尚处于理论阶段,有可能永远都造不出一架这种飞机。

    巴西不像是能培育出像巴航这种在全球取得成功的高科技公司的国家,而博特略本人乍一看也不像是最适合掌管这样一家公司的人选。他的背景更适合供职柏柯德工程建筑公司(Bechtel)而非波音公司。他在航空方面没有经验,并且在这个飞行爱好者比比皆是的行业里,他对驾驶飞机也不怎么感兴趣。他是机械工程师出身,接手巴航之前他确实在管理工程项目——核电发电厂、钢铁厂、石化工厂——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且他还非常成功地领导了巴西名列前茅的一家工程公司。

    博特略在里约热内卢长大,经常前往位于巴西腹地深处的自家放牛场。有一次,他和父亲一起赶拢牛群,这件事使他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时仍有历历在目的感觉:“为了接种疫苗和烙制印记,我们花了三天两夜才把那些牛赶进畜栏。可以想想,你才12岁,和你父亲还有其他牛仔一起,骑了三天马,晚上就睡在树林里悬起的吊床上,还要穿过河流。这种事情你一辈子都忘不掉。”那么,这次经历给他留下何种生活印记呢?“我生来就不适合干这行。”

    现在,博特略必须应付的牛,只有从圣保罗驱车到圣若泽-杜斯坎普斯沿途50英里遇到的那些驼背牛。圣若泽-杜斯坎普斯是巴西的航空中心,也是巴航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他初到这座城市时,发现并不缺少技术人才。圣若泽-杜斯坎普斯还云集了几家理工院校(包括巴西的麻省理工学院),有很多熟练的工程师。“他们是能力出众的优秀技术人员,”他说,“但他们缺乏商业眼光。”

    在他上任之前的一次会议上,博特略请当时的代理首席执行官描述一下巴航的业务。“他说:‘我们的业务是制造飞机,’”博特略回忆说。“我说:‘你错了。你们的业务不是制造飞机。如果是那样的话,干嘛不是开动机器制造飞机就完事了呢?跑道上飞机已经够多的了。那么该怎么办呢?你们的业务是服务客户。’”

    这很可能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著作中的引文。但是,商界确实不乏这样的例子:失去政府保护之后,国家控制的公司就萎靡不振了。这不是第三世界特有的现象,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也是这样。

    博特略当时本来会减少工程师数量,取而代之的是聘用一批西装革履的营销人员,但他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信任自己的工程师,并培训他们围绕客户的需要发挥自己的技术才干。大部分资深的经理人员也得以留任,只增加了三名上层高管。

    那时,巴航还一片混乱。不少有问题的项目成为公司的累赘,海湾战争引发的石油震荡以及随之而来的衰退,将其一脚踹进了财务困境的深渊。巴西政府当时也深陷危机,没钱用于新项目。1994年,巴航亏损1.9亿美元,新资金流入很少。

    巴航以前曾有一个在国际上很红火的大项目——啄木鸟(Tucano),它是一款世界各空军使用的教练机。但是,此时需求增长已经放慢。现有项目中只有一个能够提供一点成功的希望,即50座的区域性喷气机——巴航145。博特略终止了所有其他商业项目,把公司的未来押在了这款飞机上。这是一种冒险,因为庞巴迪公司在50座飞机方面领先它几年时间。这种飞机本来是用于取代生产成本低廉的螺旋桨飞机的,客户们都不喜欢螺旋桨飞机。但是,区域性喷气机当时也并不是一个人所共知的明朗概念。例如,萨博公司(Saab)的飞机制造部门把希望押在了一种新型涡轮螺旋桨飞机上,结果倒闭了。博特略说,“一项战略可以使一个公司成功。如果战略选择错误,也可以让它出局。这就是一个例子。”

    巴西政府最初向巴航提供了9,800万美元的长期贷款。但是,巴航145项目所需的大部分资金来自公司的主要投资者——一个在几家工业及金融企业中拥有股份的控股公司Bozano集团公司,以及两家政府养老基金。博特略对巴航实施裁员和减薪手术,结果遭到工会的反对。于是,他把公司的账本翻开给他们看,请求工会准许他这样做,当务之急是先挽救公司,等好转之后再回雇这些工人。他们同意了,但前提条件是高层管理人员跟工人们一刀切,全都要削减10%。博特略说:那当然。

    第一批145飞机于1996年卖给了大陆捷运公司。之后,为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吸收旅客的美鹰集团下了一份订单。令巴航感到幸运的是,区域性喷气机市场的成长速度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庞巴迪的生产能力满足不了所有的需求,这给巴航打开了一扇业务之门。巴西劳动力成本较低,因而巴航能够以低于庞巴迪的价格出售。博特略到任不出三年,巴航就开始扭亏为盈,实现赢利。“巴航原以为能卖掉400架145飞机,”位于圣保罗的ING金融市场公司(ING Financial Markets)分析师里卡多·费尔南德斯(Ricardo Fernandez)说。“可他们在3月份已卖出了第900架,让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

    对于博特略来说,这一成功向世界证明了巴西公司也可以有很大的竞争力。“国际媒体在提到巴西的时候往往只看到我们焚烧森林,我们杀害儿童,我们拒付债务,我们剽窃他们的专利,”他说。“我不否认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这不是巴西最根本的一面。我感觉我们代表巴西的另一面,世人对这一面还缺乏认识。”

    对于50座喷气机市场,庞巴迪和巴航已经实现分而治之的局面。接下来是70座飞机,区域性喷气机市场正在期盼这种机型的问世。事实上,许多航线都能够轻易地填满新增的座位,因此增加的大部分收入基本上是不折扣的纯利。“真是令人咋舌,我是说70座飞机的不同之处,”捷蓝的尼尔曼说。

    庞巴迪的产品再次领先巴航面市,率先推出了两款飞机,能容纳70到86名乘客。庞巴迪的第一架50座飞机就是根据公务喷气机改造的,而新推出这些机型是进一步改造的结果。

    而巴航则完全从头设计较大的飞机,它考虑的是乘客的舒适感。它并未采用庞巴迪香烟形状的机身,新型的170、175、190以及195都是基于一种所谓的“双泡”(double-bubble)设计,增大圆周,从而可以容纳宽大的座椅——每个座椅都靠近机窗或者过道,设计上更符合人体工学,甚至厕所也是这样。“你可以站直了身子撒尿,”巴航公司负责研发的执行副总裁横田觉(Satoshi Yokota)赞叹道。

    这一项目耗资10亿美元。巴航2000年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帮了大忙,但是还不够。因此,巴航索性为该项目物色了几个合作伙伴——从通用电气公司到川崎重工制造公司(Kawasaki Heavy Manufacturing)——由他们提供资金,但不拥有分享项目回报的权益。那它们图个啥?他们不但能收回资金,而且如果项目成功,还能分到一大笔利润。说白了,就是他们在博特略这里赌一把。(波音公司后来借用这种融资方式,与787梦幻客机项目的供应商做成了类似的交易。)

    除了舒适感以外,巴航的飞机还有另一个庞巴迪所不具有的特点:最多能够容纳118座。庞巴迪首席执行官包杜恩(Pierre Beaudoin)说,巴航“有自己一套不同的策略”。他说,与巴航直接竞争的庞巴迪飞机轻便,油耗低,运营成本低。“关键是,”包杜恩说,“要在舒适感与运营成本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现在预测谁输谁赢尚为时过早,但很清楚的一点是,波音和空客都不打算进入。他们都不建造这种型号规模的飞机。他们旗下与之最接近的飞机是737和A320的粗短版本,最少容纳120座。就像别克和克莱斯勒车在上世纪70、80年代缩小车型与来自日本的进口车竞争一样,这些飞机缩小体积以后还是很笨重,并且它们的成本几乎是售价2,000万美元的巴航喷气机的两倍。

    捷蓝公司今夏开始接收第一批100架巴航190飞机。尼尔曼说,他的公司非常乐意行使购买另外100架飞机的优先购买权,该交易价值60亿美元。捷蓝仍用空客320运营跨洲和其他的长途航线。巴航飞机用于开发点到点的航线,大航空公司承受不了用大飞机运营这些航线的成本。

    捷蓝的一个优势在于,它不受范围条款的约束。范围条款是一种飞行员工会合同条款,限制大航空公司采购区域性喷气机。这些飞机也许能够在降低运费、增加航线并提供更多班次等方面为航空公司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但参加工会的飞行员驾驶大型飞机的工资也高一些,他们不愿意放弃这些薪水。联合航空公司(United)和合众国航空公司(US Airways)的破产已经迫使工会放松了范围条款,但让步非常小。蒂尔集团的阿布拉菲亚这样描述当前的情况:“50座的没有问题;70座的我们谈谈;90座的简直就是布尔什维克革命。”

    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的一份大订单将使巴航业务迈上一个新台阶。但现在没有人指望这个订单,公司没有指望,股票分析师也没有。(西南航空高管们在此事上含糊其词。)但是,即便是没有西南航空的订单,ING的费尔南德斯认为,巴航今后10年内每年也能平均卖出130架飞机,因此他认为公司的股票市值现在被低估了25%。(2003年大幅上涨以后,巴航股票一直徘徊在25到35美元之间,6月15日的股价是34美元。)

    但是,巴航前面也并非晴空万里。如果能源价格上涨,如果航空业的财务混乱局面持续得不到改善,没有一家飞机制造商能够不受影响。航空公司将被迫控制成本,否则就将倒闭出局。但长期来看,预计区域性客运交通仍将继续增长。如果一家航空公司倒闭,另一家就会捡起这种交通需求。

    巴航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于庞巴迪,后者正在考虑从头设计一款能够容纳110到135个座位的飞机,即C系列。博特略认为“135座意味着闯进大型飞机制造商的地盘”,而他无意与空客和波音正面交锋。财务紧张的庞巴迪为此项目需要投入20亿美元,但如果它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巴航可能就麻烦了。

    巴航不打算顺着机舱的容积链条往上爬,而是要通过多元化来扩展业务。在军用飞机方面,去年它赢得了一份合同,作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团队的一部分向空中共同传感机(Aerial Common Sensor)提供一种定制的巴航145平台。空中共同传感机是为美国陆军和海军制造的一种新型监视侦察机。巴航将利用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这种伙伴关系,在国际范围内出售更多的此种飞机。但分析人士认为,仅凭该项目,巴航国防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还不足以从11%扩大到希望达到的20%。

    巴航方兴未艾的公务喷气机业务可能更有前途,公务喷气机的利润空间巨大。不过,虽然巴航16座的Legacy(基于以前的区域性飞机设计的一款公司版本)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但巴航在这方面的业务还非常小。庞巴迪在公务喷气机市场是一支劲旅,它的Challengers和Learjets都很受欢迎。此外,还有雷神公司(Raytheon)和其他几家公司也在出售公务喷气机。今年5月,博特略飞往纽约为两个全新的喷气机项目揭幕,两款飞机都是能乘坐8到9名乘客的轻型飞机。巴航宣称,其目标是在10年内成为公务喷气机市场上的一个主要生产商。

    2007年巴航将出现何种局面,是一件值得拭目以待的事情,因为1994年私有化的条件规定限制Bozano公司和两家养老基金出售手中的持股,该限制将于2007年解除。届时巴航可能成为波音或空客的收购目标,但巴西政府对于巴航出售给外国公司持有“黄金股”否决权,国家自豪感也可能阻止任何此种交易的完成。但至少,大规模的减持将造成巴航股票价格走低。

    投资者也可能开始追问继承人的问题。今年早些时候曾有谣言大肆流传说,博特略因为脑动脉瘤动了手术。巴航解释说他撞着头了,得了硬脑膜下血肿——即颅骨与大脑之间形成的危险性很低的凝块——不过已经摘除了。“毫无疑问,没有人能够永远不退,”博特略说。“我们有很多四、五十岁的非常优秀的人。我发现很多人才都能够胜任首席执行官的职务。”

    接手一个第三世界的垂死企业并在短短十年内带领它走向不折不扣的成功,博特略留下了优质的遗产。他的继任者还有许多需要添置的东西,他们将决定这家巴西公司是否有能力走一次长途征程。


(文章来自于《财富》,05年9月)
谢谢!文章很精彩,本菜鸟很喜欢!曾经读过那么多波音空客的故事,这次又读了巴西航空的故事,心里面像怒海波涛一样汹涌,但是能力有限,难于为中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哪怕一点微薄之力。
也希望更多的或者是菜鸟,或者是老鹰级的人物,大家一起展望,或是海阔天空一番也好。
谢谢楼主!!!!!!:handshake
[:a11:] 找准了方向 真厉害~
EMB的成功首先是私有化,大股东是巴西两个养老基金,然后是国际化,法国达索拥有EMB大约30%的股份。然后是背靠发达国家的制造与资金支持,讲白一点发达国家觉得搞支线成本划不来,让EMB搞而已。
]]
原帖由 小飞猪 于 2008-8-26 23:13 发表
EMB的成功首先是私有化,大股东是巴西两个养老基金,然后是国际化,法国达索拥有EMB大约30%的股份。然后是背靠发达国家的制造与资金支持,讲白一点发达国家觉得搞支线成本划不来,让EMB搞而已。

达索投了两个支线客机项目了,EMB和SSJ,自己却搞公务机,这就是商业思路
巴航的成功再次证明了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川崎重工制造公司(Kawasaki Heavy Manufacturing)——由他们提供资金,但不拥有分享项目回报的权益。那它们图个啥?他们不但能收回资金,而且如果项目成功,还能分到一大笔利润。说白了,就是他们在博特略这里赌一把。(波音公司后来借用这种融资方式,与787梦幻客机项目的供应商做成了类似的交易。)
说什么好呢,三菱现在才搞MRJ,主要是因为国内高速铁路太发达,东日本铁路、西日本铁路、中日本铁路都是全世界最赚钱的铁路公司,支线航空一直受城际高铁的压制,但是他们还是投了EMB,一下就把市场拓展到了全球,规避了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缺陷。现在搞MRJ又充分利用了参与EMB获得的经验,这笔买卖实在是合算。

巴西很多企业都有日资背景,因为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日本就开始大举向海外移民,巴西是一个很主要的去处。为什么日本会把小孩送到巴西去学球,因为那有很多日裔,不像健力宝青年队那样过着寄居生活。日本从60年代开始就投资巴西的铁矿,90年代淡水河谷私有化后,三井商社又出资帮助其进行兼并重组,不仅在淡水河谷的控股公司中拥有15%的股份,对铁矿石定价权有着影响力,还向淡水河谷提供工程设备和运输船队。TG的那些商业运作比起日本而言,实在是档次太低了点。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8-8-26 23:23 发表

达索投了两个支线客机项目了,EMB和SSJ,自己却搞公务机,这就是商业思路

在A300的同时,达索自己还搞了个B737级别的水星,结果莫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只生产了10几架便停产冽。
原帖由 小飞猪 于 2008-8-26 23:38 发表

在A300的同时,达索自己还搞了个B737级别的水星,结果莫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只生产了10几架便停产冽。

水星最大的问题是碰上了737和DC-9两个强劲对手,而水星100本身是瞄着737-200去的,但是水星的航程明显吃亏,2000km都不到,只有1700km,规划中的水星200C也只有2200km。
原帖由 PL15 于 2008-8-26 23:19 发表


你的心情可以理解,建议你了解一下中国Y10是怎么下马的,你就明白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问题在哪里了,不要纠缠技术细节,只要记住一句话”屁股决定脑袋“。占在谁的立场上就为谁说话。那些买办和”精英“恨不得中国 ...


:') :') :')
话说,SSJ100相比E-190最大的优势可能在于机身宽度,SSJ100机身比ARJ21还要宽10cm,但是E-190现在抢占了市场先机,光是海航就定了50架,现在已经开始交付了,至于ARJ21实在是太不争气
两个大佬出来讲课,我等小菜鸟搬板凳学习:D
]]
原帖由 从猛龙开始 于 2008-8-26 22:39 发表
谢谢!文章很精彩,本菜鸟很喜欢!曾经读过那么多波音空客的故事,这次又读了巴西航空的故事,心里面像怒海波涛一样汹涌,但是能力有限,难于为中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哪怕一点微薄之力。
也希望更多的或者是菜鸟,或者 ...


不客气,尽自己所能,提供点资料而已,一起听老大们讲课吧。比在那个帖子里盖楼有益多了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8-8-26 23:54 发表

水星最大的问题是碰上了737和DC-9两个强劲对手,而水星100本身是瞄着737-200去的,但是水星的航程明显吃亏,2000km都不到,只有1700km,规划中的水星200C也只有2200km。


水星10架就停产,那达索亏那么多,是怎么度过难关的呢?一般一个机型砸锅了,公司可能就完蛋了。谢谢指教
原帖由 4ps 于 2008-8-27 00:05 发表


请教,如果和枫叶国一起搞C系列,是不是对中加都是绝地反击的好机会呢?

海航的E190是很不错,但很怀疑,同时订购的145他们怎么打发……

大客是波音和空客, 直线是加拿大和巴西, 加拿大为什么要再多扶植起一个对手?
原帖由 隔夜茶 于 2008-8-27 00:12 发表

大客是波音和空客, 直线是加拿大和巴西, 加拿大为什么要再多扶植起一个对手?


个人认为,凭它一个人,已经斗不过巴西了。你扶不扶,中国都要起来,还不如趁早谈好关系。C系列也已经不算支线了

有点和麦道当年拉中国的情况相似。如果上海麦道顺利走下去,麦道未必完蛋。

麦道没开拓好中国,中国也没利用好麦道。
原帖由 4ps 于 2008-8-27 00:21 发表


个人认为,凭它一个人,已经斗不过巴西了。你扶不扶,中国都要起来,还不如趁早谈好关系。C系列也已经不算支线了

有点和麦道当年拉中国的情况相似。如果上海麦道顺利走下去,麦道未必完蛋。

麦道没开拓好中 ...

第一,你太低估庞巴迪公司的实力了
第二,你太高估中国项目在麦道集团规划中的分量了
原帖由 隔夜茶 于 2008-8-27 00:35 发表

第一,你太低估庞巴迪公司的实力了
第二,你太高估中国项目在麦道集团规划中的分量了


也许吧,这也只是个人的主观感觉,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和事实,
(ZT) 目前世界支线客机市场正在迅速复苏,2007年的订单数和交付数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30%和45%,累计未交货订单数也增长了1/4。在本十年内,ATR和庞巴迪公司的涡轮螺桨客机产量及销售量均连创新高。
  去年整个支线客机市场净订单数接近500架(共497架,其中喷气和涡轮螺桨飞机数量分别为287架和210架),与之相比2006年仅为346架。从销售量来讲,庞巴迪公司的产品销售量最大,在其2007~2008财年(截至今年1月31日)内获得的净订单数达238架。这家加拿大飞机制造公司受益于开辟多种型产品生产线,该公司总裁Pierre Beaudoin曾专门提到市场对更大型的喷气/涡轮螺桨支线客机的强烈需求。
  目前世界支线客机市场需求已经发生变化,从原来的50座支线喷气客机转向更大型的支线喷气客机,目前庞巴迪公司的 CRJ200飞机已经停止生产。该公司2007年收到的70座CRJ飞机的净订单数达到33架,更大型的支线喷气客机(如CRJ900和新型的 CRJ1000)销售量显著增加,累计达到108架。与此同时,Q系列涡轮螺桨支线客机去年也很畅销,截止至去年12月销售量接近100架。
  从订单数来看Embraer公司目前仍然在支线喷气客机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但该公司2007年的净销售量下降了1/4,仅为146架(2006年则为 199架),仅稍微领先于Bombardier公司的141架。在涡轮螺桨支线客机领域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是ATR公司,该公司去年取得了其历年最好销售成绩,为113架。2007年整个世界支线客机市场上涡轮螺桨客机订单数达到上一年的两倍以上,从97架增加到210架。
2007年庞巴迪公司营业额是147亿美元, 当然这是包括了一些其它类交通工具产品,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营业额是54亿美元。
至少在公司综合实力上庞巴迪是更强大的公司
原帖由 PL15 于 2008-8-26 23:19 发表


你的心情可以理解,建议你了解一下中国Y10是怎么下马的,你就明白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问题在哪里了,不要纠缠技术细节,只要记住一句话”屁股决定脑袋“。占在谁的立场上就为谁说话。那些买办和”精英“恨不得中国 ...

你那个是胡说八道。
中国和巴西的国情是一样的吗?别忘了巴西是没什么现代化军机发展项目的,这是当初人家巴西政府在核武和军工领域与西方大国达成的默契。我就问一点,用歼-8和歼-10系列去换那个EMB系列客机,你们认为好不好?

中国不造战斗机,就造这些干线支线飞机,你们认为可行吗?以我们的周边环境,有这个可能吗?别动不动就感叹这个,感叹那个,动动脑子想想吧!
请问老大可以帮菜鸟们再说说ARJ21的事吗?他不争气的地方在哪?还有今年ARJ21的状态是如何吗?
原帖由 pupu 于 2008-8-27 01:02 发表
中国和巴西的国情是一样的吗?别忘了巴西是没什么现代化军机发展项目的,这是当初人家巴西政府在核武和军工领域与西方大国达成的默契。我就问一点,用歼-8和歼-10系列去换那个EMB系列客机,你们认为好不好?

中国 ...

又不是自己的技术造的 用自主研发制造去换个销售飞机项目...

除了美金拿到手…又有啥东西是自己的…
]]
原帖由 隔夜茶 于 2008-8-27 00:55 发表
2007年庞巴迪公司营业额是147亿美元, 当然这是包括了一些其它类交通工具产品,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营业额是54亿美元。
至少在公司综合实力上庞巴迪是更强大的公司


我刚才在对比两家公司的年报,确实庞巴迪好些,我修正我的观点
原帖由 pupu 于 2008-8-27 01:02 发表
中国和巴西的国情是一样的吗?别忘了巴西是没什么现代化军机发展项目的,这是当初人家巴西政府在核武和军工领域与西方大国达成的默契。我就问一点,用歼-8和歼-10系列去换那个EMB系列客机,你们认为好不好?

中国 ...


:L  Pu爷息怒,偶不是主要为了用巴西对比某企业的精神么……

    是遐想某飞如果有巴西公司酱子的精神……

    我天朝岂能与南美蛮荒之地采用相同的国策捏

    冤枉啊:L :L :L
原帖由 PL15 于 2008-8-27 01:35 发表


有些人还再为买办的胜利喝彩,这样的光辉案例不讲一下不够意思吧,再不济也可以教育一下新人,呵呵

好笑!胡说八道还振振有辞,好啊,你倒是说说哪个买办毁了中国航空工业,拿出证据来,我带你去安全部。:D

按照你的理论,913事件后下马的远程轰炸机、大型运输机、垂直起降战斗机等等一大批项目都是买办卖国喽?!;P
原帖由 PL15 于 2008-8-27 01:35 发表


有些人还再为买办的胜利喝彩,这样的光辉案例不讲一下不够意思吧,再不济也可以教育一下新人,呵呵


买办?!哼,现成的就有。诓了国家几十亿,搞小宗派搞山头,从他娘的选址开始就算计着项目做不成搞房地产,宁买洋货不选本国设计所的老家伙是有一个。劝你少替这种精英买办粉饰,现在是市场经济,不看你吹的,要看你干的;P
买办也是没办法啊,谁叫土鳖自己造的那么烂呢?
就连现在我们这得运垃圾的车上都醒目的写着:美国进口密封技术,日本进口电机,意大利进口控制系统,法国进口油封轴承,一大堆的进口听起来多高贵啊,多可靠啊,多先进啊!!!土鳖自己造的出吗???[:a4:] [:a4:] [:a4:]
庞巴迪才是世界第三,从支线到公务全面盖过巴航,能出现这个文章说明巴航起码在中国的营销的确出色,能够以这种软广告的方式影响潜在的航空工具的消费者,可见还是有成功之处的。

在印象中,大概也是巴航在中国销量大,起码巴航拉上个国内厂商美其名曰“合作”么。好赖涂上一层中国色。

不过庞巴迪的C也准备在中国拉劳工了,将来鹿死谁手还不好说,不过估计是双赢,毕竟中国支线潜力还是很大的,完蛋的那个估计是ARJ,将来爱国的发展中国航空事业的大爷们把钱霍霍光,肯定就是一拍两散了。
原帖由 Enjoy 于 2008-8-27 10:16 发表
庞巴迪才是世界第三,从支线到公务全面盖过巴航,能出现这个文章说明巴航起码在中国的营销的确出色,能够以这种软广告的方式影响潜在的航空工具的消费者,可见还是有成功之处的。

在印象中,大概也是巴航在中国销 ...

西啊狗要是再不出新灰机,在ERJ145 170 190的夹击下就危险了。。
不过西啊狗的成本太高了。
原帖由 4ps 于 2008-8-27 00:11 发表


水星10架就停产,那达索亏那么多,是怎么度过难关的呢?一般一个机型砸锅了,公司可能就完蛋了。谢谢指教

达索本来就做是军民两用。
实际上民用达索在公务机做的还是不错的。
达索的公务机系列,这玩意和跑车一样,西方汽车公司虽然在大众型轿车干不过日韩,但在跑车这块还是法拉利等。
达索的公务机系列
http://www.dassaultfalcon.com/aircraft/7x/
原帖由 4ps 于 2008-8-27 00:21 发表


个人认为,凭它一个人,已经斗不过巴西了。你扶不扶,中国都要起来,还不如趁早谈好关系。C系列也已经不算支线了

有点和麦道当年拉中国的情况相似。如果上海麦道顺利走下去,麦道未必完蛋。

麦道没开拓好中 ...


我认为你对麦道与中国的评论很正确,麦道如果通过中国成功转移了大飞机的生产,的确有可能翻盘。
原帖由 隔夜茶 于 2008-8-27 00:55 发表
2007年庞巴迪公司营业额是147亿美元, 当然这是包括了一些其它类交通工具产品,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营业额是54亿美元。
至少在公司综合实力上庞巴迪是更强大的公司

庞巴迪旗下有利尔喷气,是世界主要的公务机提供者,这都是附加值大的东东
从支线飞机来看巴西飞机比庞巴迪要高
巴西有成功的民用飞机制造公司,但又造不出军用战机

看看空客和波音吧,军民都能造

这个其实很能说明问题
我的意思是欧洲和美国都能造先进的军机,而非只说这2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