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以前国内计算机用的处理器都是哪里做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6:41:11
都知道现在是英特尔和超微,但是在80年代的时候好像日本有一段时间在微处理器上比较占优,那个时候国内组装的电脑是不是曾经用过日本的微处理器?日本如果要真想搞这一块的话不会比美国差吧?

记得国内在83年造出国内第一台运算速度可以达到1亿次的巨型机,叫做银河,那个机子的国产化率有多少?我记得后来有文章说那个银河机的主板完全是用手工制成的。
据网上说法是我国在70年代有了自己的集成电路计算机,它的处理器是不是自产的?我记得论坛里以前有个帖子里面提到过这方面的事,能不能给个连接或把那个帖子的题目说一下?都知道现在是英特尔和超微,但是在80年代的时候好像日本有一段时间在微处理器上比较占优,那个时候国内组装的电脑是不是曾经用过日本的微处理器?日本如果要真想搞这一块的话不会比美国差吧?

记得国内在83年造出国内第一台运算速度可以达到1亿次的巨型机,叫做银河,那个机子的国产化率有多少?我记得后来有文章说那个银河机的主板完全是用手工制成的。
据网上说法是我国在70年代有了自己的集成电路计算机,它的处理器是不是自产的?我记得论坛里以前有个帖子里面提到过这方面的事,能不能给个连接或把那个帖子的题目说一下?
那时候的处理器是集成电路模块搭建的,,70年代的那一个小型机光处理器就有现在微机那么一大箱子,银河一巨型机的一个处理器比现在的笔记本电脑要大。而且它用的集成电路不是现在常用的CMOS,叫另外一种什么MOS,效率要高,但是功耗大发热量大,那时真的可以炒鸡蛋的东西!
银河1据说是走私件攒的,好像还是从走回来的机机上烫下元件再焊成国产机机。呵呵,不知真假?

90年代以前的进口微处理器cpu已经很多了8008、8088、8086、z80 、6502、6800,做试验主要用的z80单片机。不用成品cpu,用门电路堆运算器也不是件太难的事情,当然堆出个优秀的中央处理机就跟偶没关系了。(那种丁点大的小陶瓷蜈蚣引脚实在太软,在俺手里断了不知有多少。呵呵,事实证明俺不是动手的料)
仙童?
仙童公司早几百年前就解散了!如果仙童公司没有解散 就不会有现在的AMD和INTEL
]]
恩恩日本当时是另起炉灶叫啥明知忘了
原帖由 jycdell 于 2008-8-14 10:45 发表
恩恩日本当时是另起炉灶叫啥明知忘了

pc98?
在70年代的国内刚有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时候,那个处理器应该是国产的吧,现在有文章说在80年代初的时候国内也能设计出和美国差不多的东西,但是无法量产。请来说说这个。
另外就是是不是80年代以后开了国门,国内在集成电路这块和国外差距比较大,就奉行拿来主义,自己不怎么搞这块了?
原帖由 worker2006 于 2008-8-14 16:16 发表
在70年代的国内刚有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时候,那个处理器应该是国产的吧,现在有文章说在80年代初的时候国内也能设计出和美国差不多的东西,但是无法量产。请来说说这个。
另外就是是不是80年代以后开了国门,国内在集 ...

我印象中不是这样的
我刚入学那年 甘子召给我们新生训话 说到物理系那些macintosh SE的来历
那时候是八十年代中 物理系和数学系合作 搞了一个计算机 有几个衣柜那么大 内存1M
不久以后老甘到美国出差 看到苹果新推出的Macintosh SE 连显示器 只有一个示波器那么大 内存也是1M 当时震惊不已 于是一下子买了十几台回来...
80年代国内最流行的是Z80,当时华山路上海交大门外若干家买z80及外围芯片的小店,很红火。当时的微处理器是NMOS的。少量也有CMOS的,如80c86,这东西现在的卫星上还有人在用。
中科院计算所的757机是全国产化机器,用ECL门电路,银河1是通过罗马尼亚走私进来部件组装的。
当时我在国内最快的一台大型机上作量子化学算法,也是走私的,可惜弄进这台机器的人不知道那破机器几乎没有浮点能力,科学计算性能很差。
记得1988年前,正式途径购买8086/87以上性能的CPU需要向巴统备案,不过对中国来说没有太大障碍,都办得下来。
俺87年第一次在杂志上看到IBM的386笔记本哦。而当时IBM的PC部门在力保286而拒绝上386……很奇怪的经营策略。
2张80或pre 80国产计算机电路板局部照片,刚从地下室里倒腾出来的
这样焊磁环
1211.jpg
4E似乎是上无四厂的代号,看这破焊接手艺
11112.JPG
这一贴到是引出了不少前辈,致敬一下。

原帖由 wolf2000 于 2008-8-14 17:00 发表
80年代国内最流行的是Z80,当时华山路上海交大门外若干家买z80及外围芯片的小店,很红火。当时的微处理器是NMOS的。少量也有CMOS的,如80c86,这东西现在的卫星上还有人在用。
中科院计算所的757机是全国产化机器, ...
前辈啊,

我是在90年代中期才接触PC的,

最老用过286

:')
日本有SUN
想问一个,银河一做出来以后用得多不多?83年的时候国外的巨型机是怎么个技术水平?好像那时候我国是从国外买了不少高速计算机(包括巨型机),但是使用受限制。银河一的运算速度是1亿次,这个搞复杂计算,天气预报,石油找矿之类根本就不够。
我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只是计算机的用户,80年代上学时候的情况还知道些,90后就不太清楚了,90年代变化太大,体制性的变化,形象化的说法:
科工贸->贸工科,例如,著名的计算所从象牙塔演变成骗子一条街的总部。

当时进口大机器都是特殊途径进来的,买主是各省市各部和大学的计算中心,能买到什么机器就各看本事了。利用率还可以,我们学校的机器,北京计算所的都有人常住使用,若干大企业研究所的人也远道来用,他们住学校外的小旅馆吃食堂,挺辛苦的。
]]
]]
当时仙童公司为什么会解散呢?????:o :o
原帖由 竹林七贤 于 2008-8-15 18:37 发表
当时仙童公司为什么会解散呢?????:o :o

唉,仙童八大叛徒

据说肖克利同志管理实在强悍,在墙壁上贴所有人的工资条,结果实验室大多数人都受不了……
原帖由 worker2006 于 2008-8-14 16:16 发表
在70年代的国内刚有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时候,那个处理器应该是国产的吧,现在有文章说在80年代初的时候国内也能设计出和美国差不多的东西,但是无法量产。请来说说这个。
另外就是是不是80年代以后开了国门,国内在集 ...

我们能搞定摩托罗拉的68000系列(1979年)?能搞定英特尔的80280(1982年)?
原帖由 TripleX 于 2008-8-14 16:47 发表

我印象中不是这样的
我刚入学那年 甘子召给我们新生训话 说到物理系那些macintosh SE的来历
那时候是八十年代中 物理系和数学系合作 搞了一个计算机 有几个衣柜那么大 内存1M
不久以后老甘到美国出差 看到苹果新推出的Macintosh SE 连显示器 只有一个示波器那么大 内存也是1M 当时震惊不已 于是一下子买了十几台回来...

1988年10月推出的NeXT Computer,25MHz’ 30 processor, 8MB RAM, 250MB optical disk drive,数字处理器,声卡,fax modem,17寸显示器,价格为6500美元。
一个小庙逃出来的八大金刚;P
原帖由 马甲2 于 2008-8-16 00:44 发表
一个小庙逃出来的八大金刚;P

肖克利实验室是小庙?都出了三个诺奖获得者了!说仙童公司(Fairchild)永远长不大,那是美国人的幽默感。
]]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8-8-16 07:37 发表

肖克利实验室是小庙?都出了三个诺奖获得者了!说仙童公司(Fairchild)永远长不大,那是美国人的幽默感。

仙童公司(Fairchild)比起Intel、AMD算不算小庙?不必那么较真的;P;P;P
早期Intel授权很多公司代工生产x86, CPU, AMD只是其中之一

NEC生产过8088的兼容CPU叫V20, 时钟频率12Mhz,  兼容80286的好像叫V30

很多超频版的x86 CPU都是这些授权厂生产的, 例如Intel自己的386最高只到33Mhz, AMD的就超到40Mhz来卖

当时占领国内市场的很多12Mhz的8088, 20Mhz+的80286, 基本都不可能是Intel生产的
原帖由 worker2006 于 2008-8-14 22:24 发表
想问一个,银河一做出来以后用得多不多?83年的时候国外的巨型机是怎么个技术水平?好像那时候我国是从国外买了不少高速计算机(包括巨型机),但是使用受限制。银河一的运算速度是1亿次,这个搞复杂计算,天气预报, ...


国外80年代初的很多机器都只有几百MFLOPS,但到了80年代末超过10 GFLOPS的机器就不少了。

1983年的CRAY X-MP-4的速度已经很接近1 GFLOPS了,达到941 MFLOPS。
80年代的时候据说国内有些海量的数据计算要送到国外去做。另外那时候国内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是个什么状况,请来科普一下。
当年跟在老爸的后面进入AT/VAX机房装模作样,还在8086上照着书上的basic程序打代码。那是一个basic游戏代码,是一架飞机从屏幕上飞过,操纵键盘开炮把它打下来。好几百行的程序,我输入了三天,最后还花了一天纠正输入错误。
记得当时抱着老爸那本有名的《IBM/PC.........》的绿皮大厚书装模作样。其实就是把后面附录的游戏程序都输进去。
谭浩强同志可是教育了一代乃至三代人啊。
本人第一台电脑是PZ-80, 现在回头来看是一台性价比极高的机器, 86年买入只花了250元RMB

内存有16K, BASIC的语言功能相当完整, 对学习程序设计很有好处

随机赠送一本简单游戏程序源代码, 要自己敲进去运行, 早期敲入一个游戏程序要近乎1个小时, 后来慢慢熟悉了代码只需要十多分钟, 再后来完全理解了逻辑可以不看代码册自行输入, 并且自己对代码进行改进加强. 这个阶段对我编程能力有非常非常积极的效果. 当中的一些程序例如一个简单的棋类游戏有着非常高深的人工智能经验数据库的思想, 折算到现在大学里的编程水平属于超越博士档次的程度.

该机器除了BASIZ解释器外, 还自带汇编器, 不需要机器码变成, 使得学习Z-80汇编语言相当方便, 也使得PZ-80反而是我用过的电脑中服役时间最长的. 后来的APPLE II上基本都是直接机器码编程, 没有好的汇编器可用, 用过一汇编器, 其原理是先编辑完整的汇编代码, 再一次性汇编, 但是当年APPLE II的内存根本支持不了比较长的汇编程序的代码编辑, 所以这个汇编器一点实用意义都没有, PZ-80的是输入一句汇编一句, 反而能正常使用.

当时还研究了PZ-80里ROM的程序, 其中有很多节约内存手段, 现在看来印象深刻
:Q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脑硬件的加强反而导致了编程人员平均技术水平的降低...
原帖由 魔鬼小猪 于 2008-8-19 14:29 发表
:Q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脑硬件的加强反而导致了编程人员平均技术水平的降低...

兴趣点转移了而已 现在那些大规模并行的程序 二十年前的程序员想都不敢想
现在在GPU上编程 比20年前用8086汇编来优化游戏性能 挑战更大
]]
楼上诸位在行业内都是古董级?:L
]]
80年代、最早进入中国的IBM PC/XT计算机,CPU是8088(8位数据线的8086),主频4.77M,硬盘10M,内存标配64K,有银子的话可加到128K,5寸软盘两个,含9针132列打印机一般价格在4、5万人民币,进口要经过财政、电子部审批,通过后到外贸局(现在没了)申请外汇计划,换外汇后到进出口公司购买。
穷的话,可以买没硬盘的IBM PC/XT,价格低1万多,系统是DOS1.X都可以,但有硬盘的,必须是DOS2.0。

同时代的8位微机里,低档有Z80CPU的,主频4M,内存64K,8英寸软盘(1M),有支持4用户的分时系统,操作系统CP/M。这个系列的计算机,国内电子工业部详细分析过,试图仿制,但市场不大而失败。那时的仿制,也就是做个外壳而已,内部电路板依然要进口,器件就更不用说了。

国内仿制的,主要是90年前后电子工业部的长城0520C(带汉字的IBM PC/XT,显示器到80列汉字),硬盘扩大到20M。这当年是高档产品,记得价格23000元。而以前仿制的长城0520,基本是没市场的,键盘铁壳,MM端着会累着,按下键盘是要有点力气加技巧的。只有长城0520C这个产品,至少外观看起来是拿的出手的。记得这产品电路板依然是国外加工的,自己没能力完成。

在80年代后期,APPLEII成为无硬盘低档计算机的主流,这个产品仿制的厂家就多了。潍坊、长沙都有。深圳出过全APPLEII的局域网系统,但很不成功。

80年代中期,有M68000CPU(16位)的计算机进入国内,价格10W左右,内存1M~2M,时钟频率8~10M,硬盘40~120M,系统是早期的UNIX,支持4到8个用户。国外这个级别的计算机发展很快,但大多是小公司,UNIX系统在国外有源码,尽管是国外内部流传,但对这些小公司而言不难得到。这个时期,也是我们中科院计算所反推UNIX系统的时期,结合零星外来资料,内部出现了反推出的UNIX源代码,记得初期完成UNIX的70%~80%API编程,但因为硬件没配套的、后期终止。那时这些资料是很珍贵的,这也是今日出现红旗LINUX等的基础。

这种计算机,一般事业单位要审批下来很难,当然,企业例外。这个档次的微机,当时叫超级微机。

用这种CPU的还有号称大苹果的MAC计算机,这计算机价格记得5W以上,出现了今天看起来很炫的技术:鼠标、话筒、喇叭等的,打开计算机,显示器里动画声音的能吓着观众。记得这东西在国际上首次亮相,计算机播的是马丁路德金的讲演:我有一个梦!这梦确实让观众吓着了。但这个计算机当时确实是太眩了,展览会上估计也就福不死名人们买吧。

这个多媒体的计算机出现,也使得PC计算机发生了变革,PC计算机上的多媒体卡开始悄悄研制、图形的操作系统也成为IBM、MS下一代OS的研制方向。尽管这一切到来,还要在386出现才广为流传。但大苹果带来的震撼是不得不说的。

这个时期也是数据库系统进入中国的开始,如DBase,在PC计算机上很流行,一些工资管理系统开始问世。那时的主流计算机应用是汉字处理系统,基本是在DOS下PC计算机上,如金山就是这个时期起家的,史玉柱也是这个时期成名的,联想汉字系统也是这个时期推出的,不过那时联想汉字系统不仅仅是软件,而是一块插满ROM的电路板,价格很很不菲,没买过不知道价格了。王选的汉字排版系统则更加夸张,要旁边再放一台排版机,大小和PC/XT一样,一堆电缆和主机联着。

大概88年,到286出现,国内一些很烂的PC兼容机价格很低了,这些主板一直不知道具体来路,传说是台湾不成气候的企业生产、然后倒卖给国内。国内随之诞生一大批计算机制造厂,但这样的结果也使得APPLEII终于在90后开始走向末路。

286国内初期价格12000左右,286标配128K内存,CPU主频8~16M,硬盘40M,这个时期,计算机上C、Fortran等语言开始流行,PC/XT上跑C编译简直是头大,而且也不如编译BASICA好用。但许多IBM大型计算机上,还使用PC/XT做终端,这就是其他领域的事情了。

286时期,IBM放弃了PC/XT体系结构,做什么微通道体系结构,而在PC/XT时代出现的Compaq、AST(今日没了)又开始坚持着发展PC/XT,然后IBM大范围在全世界狂起诉讼大打官司,这个PC技术的发明者终于和全世界其他PC技术的坚守者们翻脸了,终于,IBM走向微通道告别PC计算机主流市场,和MS大把银子一起研制的OS/2今天已成为传说。好在BILL老大英明,和PC/XT技术的坚守者们暗中勾结,悄悄做着WINDOWS。

10W以内的计算机硬件,80年到90年初期,就这个意思吧。
]]
我是从386 486时代开始关注PC的,最早玩的游戏是386上运行的飞行模拟游戏 F117,整天看书看报过干瘾,然后跑到有电脑的同学家玩或者去大学当老师的舅舅那里玩公家电脑。老爸要买个486或者CY的5X86,但是老妈不同意,说马上中考了,不行。得又折腾了一年,终于在96年买了P5-133...如今这电脑仍然可以正常运行,只是被我拆成零件收藏了而已。96-2002,这电脑我一直用,后3年我还搬到大学宿舍去大家一起玩,哈哈。...
   96年的时候,上网是很新奇的事情。浏览器是NETSCAPE...
   第一台电脑质量真好,运行期间,一个零件都没有坏过。那个1.6G的希捷硬盘(96年花了1700块人民币买的....想如今,2G的U盘只要60块...)到前两年还偶尔拿出来放在硬盘盒里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