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故事:当年深交所开业 有人曾密谋“空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0:23:34
口述人:王健(深圳证券交易所首任法人代表和第一任负责人)
  整理人:本报记者 吴铭



1989年12月28日,深圳市政府一纸公文,让我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了任命,出任证券交易所筹备组负责人。

  名称数次更改

  上任之后,摆在我面前的是一片空白。政府没有给予任何实在的支持,无人无钱无办公地点,更无任何国内外交易所的资料及法律法规。

  为了赌口气,也为了实现自身价值(编者注:当时王健在创办深发展后退出,未能如愿前往招商银行),我上任以后,先办了四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人,第二件事是找钱,第三件事是找地方,第四件事就是组织人设计交易所的法律法规。

  筹备工作真是一步一座山,一程一堵墙。然而,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硬是在要什么没什么的环境里,在短短几个月内,于1990年5月份将深圳交易所的筹备工作准备完毕,只待上级一声令下,交易所便可进入正常运作。

  一听说办“股票交易所”,有人立即描绘了一幅幅自杀跳楼的可怕场面,资本主义赌博、大鱼吃小鱼之类的恶言恶语不绝于耳。

  深圳人民银行提出叫“交易中心”的代名词,理由是因为怕“交易所”3个字不好批。但是时任市委书记的李灏没有含糊其词,1989年11月15日,深圳市政府还是批准了筹备组送交的报告,并明示叫“深圳证券交易所”。这一点足见市领导的决心——按国际规则打球。

  有了市政府的指示,筹备组加快了脚步积极准备。到1990年5月,交易所的店堂装修一新,人员培训按部就班,进展顺利,并在指定时间里完成了培训,应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恰逢此时,人民银行总行金管司司长前来深圳视察。在参观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他说“可以先转起来,先在我那儿备一下案。但你们必须要改个名,叫‘深圳证券交易市场’比较好。”为了能够顺利地早日开业,交易所筹备组只得考虑更名再报!交易所筹备组以往起草的文件又都统统改名曰“深圳证券交易中心”。

  1990年11月,上海首先打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旗号。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组也积极响应。我再一次找到市政府旧题重谈。筹备组认为言之有理,并且事有先例,上海在先,市政府当然同意。于是,交易所的名字在千回百折之中,磨砺数月,才算得出这样的大号。

  起名一事,尚如此周折,开业之事更难!

  开业几度延期

  1990年5月,深圳股市突然上涨。我们请张鸿义副市长与主管机关领导光临现场观摩电脑演示。如果那时交易所一开业,那么(深圳证券市场)首先进入完全的电子化时代,这无疑宣告了一切幕后交易的终结。

  张鸿义看完电脑方案及演示,说:“看来深圳人并不笨。”随后对主管机关的领导说:“是不是就让他们来做吧?”

  我觉得,在电脑交易正式推出之前,一定要制定出一部有关电脑操作的法律条款,于是一部《电脑辅助交易办法》应运而生。洋洋万言的《电脑辅助交易办法》,是新中国证券史上的一座丰碑。按照这种“高技术”法规,过去柜台交易中的不法行为再无可乘之机。

  《电脑辅助交易办法》还在讨论之中,便又一次成了众矢之的。首先发难的是那些证券公司。按说证券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应同是股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白热化的争执,却隐隐地告之天下,两者之间存在着激烈冲突和矛盾。

  一个要管,一个不让管,矛盾自然形成。官司打到主管机关,“意见不一”、“由简到繁”、“先易后难”。得,将《电脑辅助交易办法》打入冷宫,坚持要手工操作。这一举动,在深圳股市的上空划出了一个巨大的问号:深圳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市场?人们不敢肯定!因为手工操作无法保证股票市场的诚实,“三公”原则可能会再度遭受蹂躏。那么主管机关某些人的用意何在?不得而知。

  令人遗憾的是,电脑方案最终成了腹中死胎。电脑的运用,并非用简、繁可概括其意义,更无难、易之分。一旦电脑方案真正上马,受损最大的就是那些黑幕中的股票掮客,幕后交易也会遭到重创。电脑只认程序,只要程序合理,符合三公原则,它是最能保护正当交易、最不易“出错”的高技术手段,但居然因那一纸批示而束之高阁。

  后来,上海股市借用了深圳的“无纸化”经验,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功。深圳子宫内的婴儿,居然出生在上海!我愤怒之下又写文章,质疑交易所的先进技术作用被严重低估与践踏。

  1990年我们的电脑交易系统出台,本来说5月13日开业,不久便成了泡影。开业不得不改成试业,定为8月18日试业。

  试业的前几天,主管部门又以“北京”的名义,说“北京”不同意开业。“北京”不同意开业,深圳市政府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交易所受命于人民银行。开业问题再次流产,不得不另改时间,改在了10月13日。但在开业的前几天,某行长亲自到北京汇报情况,汇报内容无从考证,南归深圳之后,10月13日的开业又被扼杀了。

  李灏书记拍板

  1991年11月20日,我突然接到北京“联办”总经理王波明的电话。他说:“老王啊,你们第一个筹备的,可是人家上海交易所已经被人民银行正式批准了。你们要加把劲了啊!”

  我核实之后,越想越不对劲。此时深圳只有几家上市公司,如果上海先开业,两地加起来也不过十几家,那还需要我们深圳交易所成立吗?

  我不得不再次越级向市委书记李灏汇报,要求尽快让交易所进入工作状态,否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将难以出世!

  李灏书记听完汇报,拍案而起。其实,他比我们都急。

  1991年11月22日,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李灏、郑良玉召集有关方面人员专门听取“交易所筹备组”的汇报。

  趁书记、市长等主要领导都在,我再度重申事情的严重性。筹备组另外一位负责人禹国刚在汇报交易所的筹备情况时,还当场进行演示。我们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说,现在一切就绪,完全可以开业。电脑的显示屏不停地出现着各种数据,嘀嘀答答的闪光引起市领导的兴趣。

  最后我汇报说,经过我们交易所集中交易,既规范,又能克服许多弊病。如果实现了自动撮合、自动过户,大量的人为搞鬼便没了机会。之前有些问题,原因就在于这两个环节一直是被人用手工操作。如果这个操作再有一点儿私利混杂其中,搞鬼岂不是举手之劳?

  直至此时,市政府主要领导才知道股市混乱、交易所迟迟不能开业的症结所在。今天又看了我们的现场演示,市领导心里也有了底:股市不能再这样乱下去了!

  李灏书记与郑良玉市长说:“今天就是拍板来的。”

  聪明的禹国刚见状,觉得时机已到,再不能放过这次机会,马上表示:“只要你们敢拍板,我们马上就能开业。”李灏书记与郑良玉市长听了十分高兴。

  主管机关一位领导却说:“北京没批,能开吗?”在场的人都听出话中有话,柔中有刚。空气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我很气愤,立即接过话题:“深圳的证券市场乱到目前这种程度,原因就是证券交易所没有尽早开业,我们如果现在把交易所运转起来,把全市交易集中起来管理,现行股市上70%-80%的弊端,我们保证把它干掉。但如果交易所还不能运转起来,乱到最后不可收拾,北京可要找你们算账喽!是不是这样?”

  “你们能不能开业?”李灏书记急切地问我。

  “你们今天拍板,我们明天就开业。”

  “那好,12月1日开业。还是准备得充分一点儿好!”李灏书记说,“上海订在12月19日开业,我们比他早18天。”

  李灏最后决断:“此事今天就拍板定了!以后不再开任何会研究!”

  我和禹国刚激动万分!兴奋之情于溢于言表。就这样,12月1日成了交易所上上下下日夜企盼的日子。

  挫败“空市”阴谋

  1990年11月22日到12月1日,不过是短短的几天时间。这几天在历史长河里,不过是几朵难以辨清的浪花,转瞬即逝。然而对交易所筹备组来说,这几天是那么艰难、漫长,并不比前面的几年好过多少!

  过去一些证券商因为没有监督,靠黑市交易、黑过户坑害股民。交易所一旦开业,无异于宣判幕后交易的死刑。一些不法证券商将遭受重大损失,这可是切肤之痛。于是,个别证券商暗中勾结,密谋不轨……

  1990年12月1日,这一天终于盼来了。交易所的人们经过历时三年的艰苦工作和焦虑的等待,终于迎来了这一天。

  我和禹国刚很早就到交易大堂,在开业之前,检查一下最后的工作。证券商的出席代表们都穿上代表衫(红马甲),一个个全来了。

  快到上午九点,就要敲响交易所开业的钟声了,交易所的全体员工兴奋之情到了极点。

  然而,我却发现了一些异样的气氛:一些证券公司的出席代表无精打采。我心里隐隐地罩上了一层阴云。

  九点钟终于到了,虽然一个个问号还在我心里不停地闪现,但这毕竟是历史性的开端。我拉响了钟声,这是我盼望已久的声音,这是我们为之奋斗了几年的声音,也是新中国证券交易所的开市第一钟。喜悦之情在我和禹国刚以及交易所全体员工的脸上流动……

  按常规,钟声响过之后,总会是一阵激烈的争抢价格,以争得客户。但第一天试业的深圳股市,却一反常态,钟声已响过好长时间,交易所冷冷清清,居然没有委托电话打入。

  这时国际基金部一位经理突然出现在交易所。国际基金部也是证券商之一,亲自跑到交易所,可真是件不寻常的事情。按理,在交易所营业时,除本公司的出市代表之外,任何证券商不得进入交易大厅。

  来人顾不得那么多,因为情况紧急,拉上我和禹国刚到一个角落。“我告诉你们,‘老三家’昨天密谋串通好了,今天准备给你们来个‘空市’,让你们头一天就出师不利,第一天就让你们一笔也成交不了,开市就是零。”

  我这时才悟出为什么刚才有些证券商(出市代表)的表情异样,原来有人捣鬼。

  “都是谁?”我急切地想搞个明白。“你先别问了。你们要做好准备。不过你放心,我会让我们的出市代表做几笔的,绝不能让你们第一天开业就空市。”

  禹国刚闻听此讯,肺都要气炸了:“把个人私愤发泄在股市上,真是一群败类!”

  不能就这样让这群人的阴谋得逞。一定要有对策。绝对不能在第一天造成空市,只要在第一天能有一笔成交,那就是交易所的胜利。

  于是,我和禹国刚决定,分兵两路。我先派人到各证券公司,暗查一下有没有报单;另一方面禹国刚亲自用车将人行的头儿请来,听听主管机关是什么处理意见。不多时,人民银行的两位处长被接到了交易所。“如果是这样(造空市),我们就处分他们!”两位处长当即表态,声音很坚定。

  整个营业日,直到收盘,没有收到参与密谋的几家证券商的一笔委托。但是,据交易所的调查结果,这一天这几家证券商都接到过委托,就是不往交易所报。这一天,只有国际基金部在交易所做了几笔。

  不管怎么说,交易所开业首日总算没有“空市”。虽然全天仅5笔成交(编者注:当时只有深安达完成了托管,所成交的5笔均为深安达),但这足以表明,正义的力量是打不败的。

  话又说回来,几家证券商之间的密谋,已成事实。我再度来到主管机关,要讨个公平。两位处长却面露难色地说:“处理他们,还得和主管行长商量。算了吧,下不为例。”

  虽说空市没有造成,但是酿造丑闻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此后我也未再追究。因为,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的诞生,冲淡了一切的不愉快。

  (本文成稿时,王健先生正在病中。在此,我们感谢王健先生的大力支持,并祝这位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拓者与先行者早日康复。)


  图为深交所开业初期交易现场。当时采用的是口头报价白板竞价的交易方式,后来深交所大力发展无纸化交易,红马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口述人:王健(深圳证券交易所首任法人代表和第一任负责人)
  整理人:本报记者 吴铭



1989年12月28日,深圳市政府一纸公文,让我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了任命,出任证券交易所筹备组负责人。

  名称数次更改

  上任之后,摆在我面前的是一片空白。政府没有给予任何实在的支持,无人无钱无办公地点,更无任何国内外交易所的资料及法律法规。

  为了赌口气,也为了实现自身价值(编者注:当时王健在创办深发展后退出,未能如愿前往招商银行),我上任以后,先办了四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人,第二件事是找钱,第三件事是找地方,第四件事就是组织人设计交易所的法律法规。

  筹备工作真是一步一座山,一程一堵墙。然而,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硬是在要什么没什么的环境里,在短短几个月内,于1990年5月份将深圳交易所的筹备工作准备完毕,只待上级一声令下,交易所便可进入正常运作。

  一听说办“股票交易所”,有人立即描绘了一幅幅自杀跳楼的可怕场面,资本主义赌博、大鱼吃小鱼之类的恶言恶语不绝于耳。

  深圳人民银行提出叫“交易中心”的代名词,理由是因为怕“交易所”3个字不好批。但是时任市委书记的李灏没有含糊其词,1989年11月15日,深圳市政府还是批准了筹备组送交的报告,并明示叫“深圳证券交易所”。这一点足见市领导的决心——按国际规则打球。

  有了市政府的指示,筹备组加快了脚步积极准备。到1990年5月,交易所的店堂装修一新,人员培训按部就班,进展顺利,并在指定时间里完成了培训,应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恰逢此时,人民银行总行金管司司长前来深圳视察。在参观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他说“可以先转起来,先在我那儿备一下案。但你们必须要改个名,叫‘深圳证券交易市场’比较好。”为了能够顺利地早日开业,交易所筹备组只得考虑更名再报!交易所筹备组以往起草的文件又都统统改名曰“深圳证券交易中心”。

  1990年11月,上海首先打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旗号。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组也积极响应。我再一次找到市政府旧题重谈。筹备组认为言之有理,并且事有先例,上海在先,市政府当然同意。于是,交易所的名字在千回百折之中,磨砺数月,才算得出这样的大号。

  起名一事,尚如此周折,开业之事更难!

  开业几度延期

  1990年5月,深圳股市突然上涨。我们请张鸿义副市长与主管机关领导光临现场观摩电脑演示。如果那时交易所一开业,那么(深圳证券市场)首先进入完全的电子化时代,这无疑宣告了一切幕后交易的终结。

  张鸿义看完电脑方案及演示,说:“看来深圳人并不笨。”随后对主管机关的领导说:“是不是就让他们来做吧?”

  我觉得,在电脑交易正式推出之前,一定要制定出一部有关电脑操作的法律条款,于是一部《电脑辅助交易办法》应运而生。洋洋万言的《电脑辅助交易办法》,是新中国证券史上的一座丰碑。按照这种“高技术”法规,过去柜台交易中的不法行为再无可乘之机。

  《电脑辅助交易办法》还在讨论之中,便又一次成了众矢之的。首先发难的是那些证券公司。按说证券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应同是股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白热化的争执,却隐隐地告之天下,两者之间存在着激烈冲突和矛盾。

  一个要管,一个不让管,矛盾自然形成。官司打到主管机关,“意见不一”、“由简到繁”、“先易后难”。得,将《电脑辅助交易办法》打入冷宫,坚持要手工操作。这一举动,在深圳股市的上空划出了一个巨大的问号:深圳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市场?人们不敢肯定!因为手工操作无法保证股票市场的诚实,“三公”原则可能会再度遭受蹂躏。那么主管机关某些人的用意何在?不得而知。

  令人遗憾的是,电脑方案最终成了腹中死胎。电脑的运用,并非用简、繁可概括其意义,更无难、易之分。一旦电脑方案真正上马,受损最大的就是那些黑幕中的股票掮客,幕后交易也会遭到重创。电脑只认程序,只要程序合理,符合三公原则,它是最能保护正当交易、最不易“出错”的高技术手段,但居然因那一纸批示而束之高阁。

  后来,上海股市借用了深圳的“无纸化”经验,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功。深圳子宫内的婴儿,居然出生在上海!我愤怒之下又写文章,质疑交易所的先进技术作用被严重低估与践踏。

  1990年我们的电脑交易系统出台,本来说5月13日开业,不久便成了泡影。开业不得不改成试业,定为8月18日试业。

  试业的前几天,主管部门又以“北京”的名义,说“北京”不同意开业。“北京”不同意开业,深圳市政府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交易所受命于人民银行。开业问题再次流产,不得不另改时间,改在了10月13日。但在开业的前几天,某行长亲自到北京汇报情况,汇报内容无从考证,南归深圳之后,10月13日的开业又被扼杀了。

  李灏书记拍板

  1991年11月20日,我突然接到北京“联办”总经理王波明的电话。他说:“老王啊,你们第一个筹备的,可是人家上海交易所已经被人民银行正式批准了。你们要加把劲了啊!”

  我核实之后,越想越不对劲。此时深圳只有几家上市公司,如果上海先开业,两地加起来也不过十几家,那还需要我们深圳交易所成立吗?

  我不得不再次越级向市委书记李灏汇报,要求尽快让交易所进入工作状态,否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将难以出世!

  李灏书记听完汇报,拍案而起。其实,他比我们都急。

  1991年11月22日,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李灏、郑良玉召集有关方面人员专门听取“交易所筹备组”的汇报。

  趁书记、市长等主要领导都在,我再度重申事情的严重性。筹备组另外一位负责人禹国刚在汇报交易所的筹备情况时,还当场进行演示。我们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说,现在一切就绪,完全可以开业。电脑的显示屏不停地出现着各种数据,嘀嘀答答的闪光引起市领导的兴趣。

  最后我汇报说,经过我们交易所集中交易,既规范,又能克服许多弊病。如果实现了自动撮合、自动过户,大量的人为搞鬼便没了机会。之前有些问题,原因就在于这两个环节一直是被人用手工操作。如果这个操作再有一点儿私利混杂其中,搞鬼岂不是举手之劳?

  直至此时,市政府主要领导才知道股市混乱、交易所迟迟不能开业的症结所在。今天又看了我们的现场演示,市领导心里也有了底:股市不能再这样乱下去了!

  李灏书记与郑良玉市长说:“今天就是拍板来的。”

  聪明的禹国刚见状,觉得时机已到,再不能放过这次机会,马上表示:“只要你们敢拍板,我们马上就能开业。”李灏书记与郑良玉市长听了十分高兴。

  主管机关一位领导却说:“北京没批,能开吗?”在场的人都听出话中有话,柔中有刚。空气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我很气愤,立即接过话题:“深圳的证券市场乱到目前这种程度,原因就是证券交易所没有尽早开业,我们如果现在把交易所运转起来,把全市交易集中起来管理,现行股市上70%-80%的弊端,我们保证把它干掉。但如果交易所还不能运转起来,乱到最后不可收拾,北京可要找你们算账喽!是不是这样?”

  “你们能不能开业?”李灏书记急切地问我。

  “你们今天拍板,我们明天就开业。”

  “那好,12月1日开业。还是准备得充分一点儿好!”李灏书记说,“上海订在12月19日开业,我们比他早18天。”

  李灏最后决断:“此事今天就拍板定了!以后不再开任何会研究!”

  我和禹国刚激动万分!兴奋之情于溢于言表。就这样,12月1日成了交易所上上下下日夜企盼的日子。

  挫败“空市”阴谋

  1990年11月22日到12月1日,不过是短短的几天时间。这几天在历史长河里,不过是几朵难以辨清的浪花,转瞬即逝。然而对交易所筹备组来说,这几天是那么艰难、漫长,并不比前面的几年好过多少!

  过去一些证券商因为没有监督,靠黑市交易、黑过户坑害股民。交易所一旦开业,无异于宣判幕后交易的死刑。一些不法证券商将遭受重大损失,这可是切肤之痛。于是,个别证券商暗中勾结,密谋不轨……

  1990年12月1日,这一天终于盼来了。交易所的人们经过历时三年的艰苦工作和焦虑的等待,终于迎来了这一天。

  我和禹国刚很早就到交易大堂,在开业之前,检查一下最后的工作。证券商的出席代表们都穿上代表衫(红马甲),一个个全来了。

  快到上午九点,就要敲响交易所开业的钟声了,交易所的全体员工兴奋之情到了极点。

  然而,我却发现了一些异样的气氛:一些证券公司的出席代表无精打采。我心里隐隐地罩上了一层阴云。

  九点钟终于到了,虽然一个个问号还在我心里不停地闪现,但这毕竟是历史性的开端。我拉响了钟声,这是我盼望已久的声音,这是我们为之奋斗了几年的声音,也是新中国证券交易所的开市第一钟。喜悦之情在我和禹国刚以及交易所全体员工的脸上流动……

  按常规,钟声响过之后,总会是一阵激烈的争抢价格,以争得客户。但第一天试业的深圳股市,却一反常态,钟声已响过好长时间,交易所冷冷清清,居然没有委托电话打入。

  这时国际基金部一位经理突然出现在交易所。国际基金部也是证券商之一,亲自跑到交易所,可真是件不寻常的事情。按理,在交易所营业时,除本公司的出市代表之外,任何证券商不得进入交易大厅。

  来人顾不得那么多,因为情况紧急,拉上我和禹国刚到一个角落。“我告诉你们,‘老三家’昨天密谋串通好了,今天准备给你们来个‘空市’,让你们头一天就出师不利,第一天就让你们一笔也成交不了,开市就是零。”

  我这时才悟出为什么刚才有些证券商(出市代表)的表情异样,原来有人捣鬼。

  “都是谁?”我急切地想搞个明白。“你先别问了。你们要做好准备。不过你放心,我会让我们的出市代表做几笔的,绝不能让你们第一天开业就空市。”

  禹国刚闻听此讯,肺都要气炸了:“把个人私愤发泄在股市上,真是一群败类!”

  不能就这样让这群人的阴谋得逞。一定要有对策。绝对不能在第一天造成空市,只要在第一天能有一笔成交,那就是交易所的胜利。

  于是,我和禹国刚决定,分兵两路。我先派人到各证券公司,暗查一下有没有报单;另一方面禹国刚亲自用车将人行的头儿请来,听听主管机关是什么处理意见。不多时,人民银行的两位处长被接到了交易所。“如果是这样(造空市),我们就处分他们!”两位处长当即表态,声音很坚定。

  整个营业日,直到收盘,没有收到参与密谋的几家证券商的一笔委托。但是,据交易所的调查结果,这一天这几家证券商都接到过委托,就是不往交易所报。这一天,只有国际基金部在交易所做了几笔。

  不管怎么说,交易所开业首日总算没有“空市”。虽然全天仅5笔成交(编者注:当时只有深安达完成了托管,所成交的5笔均为深安达),但这足以表明,正义的力量是打不败的。

  话又说回来,几家证券商之间的密谋,已成事实。我再度来到主管机关,要讨个公平。两位处长却面露难色地说:“处理他们,还得和主管行长商量。算了吧,下不为例。”

  虽说空市没有造成,但是酿造丑闻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此后我也未再追究。因为,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的诞生,冲淡了一切的不愉快。

  (本文成稿时,王健先生正在病中。在此,我们感谢王健先生的大力支持,并祝这位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拓者与先行者早日康复。)


  图为深交所开业初期交易现场。当时采用的是口头报价白板竞价的交易方式,后来深交所大力发展无纸化交易,红马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