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飞扬:台湾著名军事网友YST八一巨献--漫談海軍(七):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23:18:26
台湾著名军事网友YST八一巨献--漫談海軍(七):解放軍的海軍
作者:YST

在解放軍所有軍種中,海軍毫無疑問是最弱的。前面說過海軍是技術性最高的軍種,也是最耗時和最費錢的軍種,百年海軍呀,有錢、有技術、有大艦都不夠,還需要有傳統。

想想看,日本帝國海軍為什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遭到慘敗?

如果我們深究其原因,答案就在日本匆忙建設的海軍缺乏優良的傳統。

海軍的優良傳統是甚麼?

答案是積極正確的海權觀念、有效率的海軍制度和優秀的海軍人才。

再想想看,中國的海軍在鄭和以後就停止發展了,而鄭和是六百年前的人物,明朝的皇帝老兒連鄭和的航海日誌都刻意銷毀了,那裏還能剩什麼海軍的優良傳統?

中國這個老大帝國錯過了歐洲的工業革命,這是致命的錯誤。等到1840年才驚覺,什麼都太遲了,中國一直被列強打得喘不過氣來,差一點亡國。大家想想看,1949年中共建國的時候中國連汽車都不會製造,而軍艦的複雜程度哪裏是汽車可以比的,大陸要打造一支第一流的海軍談何容易。中共發展海軍真是千頭萬緒,吃盡苦頭。

但是經過三代人的努力,今天解放軍的海軍不但具有相當的規模,也含有相當的質量,尤其以艦射導彈(特別是潛射導彈)與核子潛艇的成就最為突出。單憑這兩項成就解放軍的海軍在世界上就佔有一定的地位、不容任何國家輕視。

由於大陸海軍的建設是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精,所以 YST對解放軍海軍的介紹要從歷史的觀點去看,不能只介紹現況,有別於美國的海軍。其實 YST在介紹日本海軍的時候也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從黑船事件到明治維新,到帝國海軍,再到自衛隊海軍。

對大陸這種埋頭苦幹、小步快跑、迅速邁進、全面發展的海軍如果僅看現況就沒意思了,因為不看歷史就看不出中共海軍的作戰思想和建軍方向。

大陸海軍的建設跟日本海軍不同,因為中國沒有殖民地可以壓榨和搜刮。我們觀察解放軍海軍的歷史特別要看清他們一步一腳印是如何走過來的。

大陸海軍的建設跟英美海軍不同,因為它不但是從後追趕,而且受到先進國家的工業抵制和技術封鎖,所以過程特別辛苦。

大陸海軍的建設跟台灣海軍也不同,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海軍的建設是最突出的例子。我們偶而也會拿台灣的海軍與大陸海軍做一個比較,這不但是因為兩岸海軍的起步時間與起步狀況都差不多而且它們是敵對的、有過多次交戰的紀錄。

很多台灣人對日本的海軍讚不絕口,甚至對韓國的海軍也很誇獎,但是對解放軍的海軍卻很鄙視,這是他們的無知。當我看到胡忠信提到日本海軍時所露出的崇拜,心中非常有感觸。幾乎沒有例外,這些電視名嘴其實就是一張嘴,他們累積性的知識非常可憐,所以經常是胡亂說,誤己又害人。

台灣人只看到日本與韓國光鮮亮麗的幾艘明星軍艦,看不到這些軍艦背後隱藏的技術和日韓在這方面的研發能力。事實上,日韓的海軍實力與中國大陸完全不在一個等級,因為日韓的海軍是建立在美國的技術上,而解放軍的海軍是中國自力更生下的產品。平常的時候倒是無所謂,一旦真的打起仗來,兩者的差別就是天差地遠了。軍艦不是只用來作參觀訪問的。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從來沒有一個國家的崛起不是經由海軍的崛起。大陸解放軍是以陸軍起家,但是陸軍僅能使國家自保,海軍才是推動國家強盛的基礎力量。所以大陸海軍的建設是大國崛起的真實寫照。觀察中國的崛起就不能不觀察解放軍海軍的崛起。

解放軍海軍的發展是一個非常有趣又令人感動的過程。中國人的刻苦奮發在大陸海軍的建設過程中表露無遺。由於大陸海軍的相關論述超過「網路城邦」文字編輯的上限,這就令我不得不把第七篇再細分幾篇來論述。

YST 準備將「解放軍的海軍」這個話題分為長短不一的七篇,從(七.1)談解放軍海軍的誕生,到(七.7)展望解放軍海軍的未來。

(1)人民海軍的誕生

1949年04月23日,解放軍強渡長江,一舉佔領了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在南京解放的當天,華東野戰軍(也就是第三野戰軍,簡稱「三野」)根據中央指示在江蘇泰州白馬廟鄉宣佈成立海軍,當時的名稱叫「華東軍區海軍」,人民海軍由此誕生。

海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船和有人。人民海軍的船與人從哪裏來?

答案是:國軍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領起義投共的三十艘艦艇與1271名官兵。

林遵將軍為什麼會率領艦艇起義投共呢?我們長話短說。

(2)海軍部長陳紹寬

抗戰爆發時,中華民國海軍的總噸位只有六萬多噸,全部投入戰爭。由於裝備落伍、建制也不統一,主力艦艇全被日本飛機炸沈,一部分自沈在長江阻擋日軍深入,只有極少幾艘淺水炮艇退守到三峽得以保全。

那時候中國有一個海軍部,部長是陳紹寬。

中國海軍部長陳紹寬

這是陳紹寬身著海軍上將(admiral)大禮服的照片(袖口一道寬金邊代表將軍,再加上三道細金邊代表上將)。別看中國海軍沒什麼大軍艦,海軍軍服倒是非常華麗又氣派。這是因為中國海軍是跟隨英國海軍的制度和傳統。

海軍部長旗

海軍上將旗

旗幟在海軍是非常重要的,什麼官階的人上了軍艦,該軍艦的桅桿就要昇什麼樣的旗幟,這是海軍的傳統,絕對不能馬虎,也絕對不能弄錯,否則會出亂子。在後面我們談到國軍第2艦隊起義的時候會說明這一點。

(3)陳紹寬對海軍的貢獻

陳紹寬(1889-1969)福建閩侯縣人,地道海軍出身,17隨考進南京的江南水師學堂,1908年從航海科畢業,從見習生、二副、大副、做到艇長。 1916年派赴國外考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曾經參加英國戰列艦與潛艇對德國海軍作戰,獲英國政府頒發的勳章。1919年陳紹寬就任駐英國海軍武官,1920年奉召返國就任「通濟」艦艦長。1927年陳紹寬任第二艦隊司令參加國民政府北伐,他率領艦隊殲滅了已經搶渡長江的孫傳芳的部隊。

1932年1月,陳紹寬就任海軍部長,成為中華民國海軍的頭號人物。在這個重要職位上,陳紹寬為國家爭回版圖、測量權、引水權並且造就了大批海軍人才,為中國作出重大貢獻。1932年,陳紹寬晉升上將。

1937年爆發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打響,這時後陳紹寬正在歐洲考察海軍,立即返國指揮海軍備戰,8月親臨江陰,一夜之間建立了舉世聞名的江陰封鎖線。陳紹寬主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長期抗戰來贏得勝利。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陳紹寬積極組織海軍敵後布雷游擊隊,用水雷長期打擊敵人,配合全國各戰場作戰。

陳紹寬的愛國精神與專業才能都沒有話說。尤其陳紹寬為官廉潔,在國民黨的將領中屬於鳳毛麟角,著實不容易。

(4)陳紹寬在海軍製造的矛盾

陳紹寬雖然打仗很能幹,同時對中國海軍的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他搞派系也很能幹。陳紹寬是福建人,部長任內決定在福州海軍學校每年定期招生,聘請英國海軍教官到校任教,培養出數百名畢業生,並且數度派遣福州海軍學校的畢業生赴海外留學,為中國海軍培育了一批骨幹力量。陳紹寬重用福建人士,排斥異己,深深影響了海軍的健康發展。

中國海軍內部一直有嚴重的權力鬥爭。國軍一位海軍軍官曾對我談起當時海軍的派系。國軍的海軍當時主要有兩大派,一個是福建派,以馬尾海軍學堂為代表;另一個是山東派,以青島海軍學堂為代表。海軍內部戲稱福建派為法國人,山東派為德國人。兩派鬥得很厲害,不過以福建派佔優勢。

(5)陳紹寬與蔣介石的衝突

抗戰勝利後,中國海軍接收了一部分日軍艦艇,加上美國與英國為了保持對中國的影響力贈送了一批軍艦,開始有點規模,但是除了「重慶號」這一艘輕巡洋艦之外都是一些小型艦艇。

抗戰勝利時中國的海軍總司令是陳紹寬。1945年11月,蔣介石命令陳紹寬率領艦隊到中國渤海攔截解放軍從山東橫渡到東北的部隊。陳紹寬對打內戰缺乏熱情,於是推託軍艦需要修理就率「長治」艦去了台灣左營視察。蔣介石對此大為不滿,於是在12月解除了陳紹寬海軍老總的職務。陳紹寬骨頭也很硬,立即通電辭職,搬到南京揚子江飯店當寓公。後來蔣介石覺得這件事處理不妥,要召見陳紹寬,陳紹寬避而不見,乾脆搬回老家福州隱居。

其實在國共內戰發生以前陳紹寬就與蔣介石意見不合,說來也有趣,是為了中國要不要航空母艦。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認為中國是戰勝的大國應該有勝利大國的威儀,而航空母艦最能代表國家的威儀,於是美國有意贈送中國一艘航空母艦。但是美國航空母艦太大,維持費很高,對中國未必合適,就和英國商量,由英國贈送一艘小型航空母艦給中國。英國同意美國的建議。

英國隨即跟陳紹寬接觸,正式向中國海軍部提出贈送一艘護航航空母艦的建議。但是這個提議被當時的海軍總司令陳紹寬否定了。陳紹寬認為中國不需要航空母艦,如果英國政府希望中國建立一支現代化的海軍並且樂意協助的話,希望英國能夠贈予中國幾艘潛艇,這樣更適合中國海軍的需要。

蔣介石對陳紹寬的決定大為光火,蔣介石認為與潛艇相比航空母艦更能體現中國大國的地位,對陳紹寬捨航母而就潛艇的作法非常震怒,埋下了免除陳紹寬職務的種子。陳紹寬的意見是基於作戰考量,也是專業考量;蔣介石的意見是基於面子考量,也是政治考量。專業考量當然不敵政治考量。我們都知道由政治考量所引發的衝突是無解的,因此陳紹寬的下台是遲早的事。後來陳紹寬不肯在海上攔截中共趕赴東北的解放軍終於觸發蔣介石的決心把陳紹寬免職。

(6)海軍內部失和埋下中共策反的契機

福建派的陳紹寬一離開海軍,海軍的權力鬥爭終於到達了最高的領導階層。

1946年03月,蔣介石任命陳誠為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為海軍副總司令。桂永清在9月就任代總司令,1948年8月正式成為海軍總司令。陳、桂二人都是蔣介石的親信,深得蔣的信任,蔣介石認為換上自己的親信做老總就可以緊緊地掌握海軍,其實大謬不然。問題出在這兩個人都是陸軍出身,而海軍是個高技術的軍種,又是陣前換將,蔣介石如此安排是一定會出大紕漏的。

桂永清上台後就利用海軍雷電學校與青島海軍學校的畢業生來打擊陳紹寬培植多年的閩系。到了1947年05月,才短短的一年兩個月,海軍總司令部的軍官福建人的比重從陳紹寬時代的將近80%下降到18%。我們很容易想像,閩系的海軍軍官對這位陸軍出身的海軍總司令肯定是怨聲載道。

中共一向重視對國民黨軍隊的策反活動,如今國民黨海軍內部起了嚴重的矛盾,這就給中共的策反活動帶來了契機。

(7)林遵率領海防第2艦隊投奔中共

閩系的海軍軍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林遵,是國軍第二海防艦隊的少將司令。

1949年01月10日,歷時55天的淮海戰役的在大雪紛飛的蘇北結束,中共控制了全部長江以北的土地。1月底,傅作義接受中共改編,北平和平解放。這時候中共已經佔領了中國的半壁江山,蔣介石的軍隊倚靠長江天險守住另外的半壁江山。但是解放軍渡江已是箭在弦上,國共和談不過是個幌子,雙方都在積極備戰。這個時候負責長江防衛的國軍海軍就變得非常關鍵了,因為中共沒有海軍。

海軍總司令桂永清把延綿數百公里的長江的防務劃分為五個防區,除了長江口的第一防區由海軍上海基地和海防第1艦隊管轄外,其餘四個防區都歸海防第2艦隊指揮。第2艦隊的指揮官就是林遵。

前面說過中共沒有海軍,長江又寬又深,解放軍渡江唯一的工具就是徵集附近的民船。這些民船都是無武裝的木造船隻,沒有可能抵擋國軍軍艦的炮擊。所以林遵將軍肩負的就是中華民國半壁江山的重任,成為中共統一大陸的關鍵對手,也是中共策反工作最重要的對象。

1948年09月,中共上海情報機構的負責人吳克堅派遣林亨元(福州人)透過國民黨海軍上校郭壽生(福州人)與林遵(福州人)取得聯繫,進行策反活動。林遵本來就感到在桂永清的外行領導下難有作為,便表示有心起義並且指定了一位親信,艦隊輪機長闕曉鐘,作為聯絡人。

1949年02月,林亨元在闕曉鐘的陪同下與林遵見了面。南京附近鎮江的一家冷清的小麵館,三個人的福州方言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林亨元向林遵提出了三點要求:

1.如果率領艦隊起義辦不到,中共盼望林遵個人能夠離開國民黨,投奔中共;

2.提供長江江防的情報;

3.分析解放軍渡江的最佳地點,並且協助解放軍渡江。

林遵的回答非常清楚:

1.肯定艦隊起義的原則,儘可能控制艦隊留在長江不走,但是如何起義、何時起義要根據時機來掌握;

2.有關江防的情報提供,十分樂意;

3.安慶的防守最弱,作為渡江的突破口最為有利,所轄海軍對解放軍渡江絕不開炮。

中共對林遵是多管齊下,解放軍第3野戰軍派出師政委孫克驥(福建人)透過闕曉鐘向林遵進行遊說,告之不可對和談有任何幻想,第2艦隊的唯一出路就是起義。孫克驥並且在南京找到擔任永綏號艦長的表兄邵倉,說動邵倉起義。

1949年04月20日,國共和平談判破裂。21日,毛澤東與朱德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的文告,解放軍西起湖口東至江陰在長達五百多公里的戰線上開始強渡長江,江陰炮台當日易手。第2艦隊沒有向解放軍開炮。

22日午夜,桂永清下令林遵集中南京附近所有的艦艇全部安全帶到上海,並且當面許下諾言:完成任務即可晉升海軍中將副總司令,並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由於戰事逆轉很快,怕死的桂永清隨即匆匆飛離南京。林遵沒有遵照桂永清的命令,而是宣佈“不走”把艦隊留下來投效中共。只有「永嘉」號艦長陳慶堃率領其他六艘軍艦衝向長江口,其中五艘成功抵達上海,兩艘被共軍的岸炮擊沈。陳慶坤晉升一級並且獲得本來要頒發給林遵的青天白日勳章。

所以說,中共建國以來不斷吹噓“百萬雄師過大江”(毛澤東的詩),其實解放軍能夠成功渡江全靠政工人員的策反工作,國軍第二艦隊的三十幾艘軍艦未發一炮,否則只憑著大批小木船解放軍是過不了長江的。陸軍再凶悍,在四面水茫茫的小船上也只能任由軍艦的砲火宰割,解放軍有可能全軍覆沒,至少是傷亡慘重。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赤壁之戰曹操是怎麼慘敗的。

林遵這三十艘船(有些後來被國府的空軍炸沈)與1271名官兵再加上「重慶號」的幾百名官兵就是人民海軍成立時所有的家當和人員。

(8)海軍的艦艇與人才

1949年08月2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林遵的時候說,“我們空軍還很年輕,海軍還基本沒有,就因此對於原國民黨海軍的起義和歸順,我們很歡迎。一些艦艇被炸了,同志們很難過,這種感情是好的。但是不要緊,只要有了人,問題就能解決,中國地大物博,我們一定能夠把海軍建設起來。”

是的,海軍是高科技的軍種,建設海軍最重要的是人才。想想看,中國在馬關條約賠給日本的白花花的銀子就足以建造一個強大的日本帝國海軍艦隊,林遵這幾艘破舊的、沒有一艘超過一千噸的軍艦算什麼?中國地大物博,只要有了人,就能克服困難,把海軍建設起來。

(9)評論

1. 國軍的海軍派系

國民政府的海軍派系非常鮮明,有四個派系:閩系、青島系、廣東系、與電雷系。這其中閩系是海軍最大和最重要的派系。閩系最大是因為它的資格最老,閩系是從北洋水師傳下來的,以福建人為主,嚴復就是福建人,是北洋水師的泰斗。閩系最重要因為它的人才最多,懂軍艦的絕大多數是閩系軍官。

蔣介石雖然想扶植自己的電雷系,但是不懂海軍的相關技術也沒辦法,所以老蔣對這個說福建話的小圈子既反感也不能不用。但是陳紹寬不肯“打共匪”終於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時候,蔣介石不但把陳紹寬免職,同時把閩系的圈子打散。後來四個系統到了台灣才融合成一個體系,就是左營的海軍官校。

2. 1949年以後,閩系一分為二,海峽兩岸各為其主。

3. 梁序昭在台灣做了海軍總司令

閩系的台灣掌門人是梁序昭,1948年的時候是海防第1艦隊司令。蔣介石雖然討厭這批福建幫,但是在危急存亡之秋終於不得不重新重用福建軍官出任海軍老總。不管怎麼說,海軍這一門軍事專業以福建人最能幹,蔣介石在1947年任用外行的親信桂永清當家,結果跑了重慶艦,又跑了第二艦隊,如果再不用閩系大將主持海軍是會亡國的。

1954年,梁序昭升任海軍總司令,1955年晉升海軍上將。

國府海軍總司令梁序昭身著海軍上將大禮服

YST 對梁序昭這身海軍上將大禮服沒什麼意見,不過這頂帽子真難看,確切一點說,其實不是難看而是 funny。

4. 林遵當不上中共的海軍司令

閩系的大陸掌門人是林遵,但是他的官運沒有梁序昭這麼好。1949年5月,中共成立華東軍區海軍,林遵只是副司令,司令是中共的陸軍將領張愛萍。華東軍區海軍是中共當時唯一的海軍,基本上就是林遵原來領導的海防第2艦隊,但是林遵只是副司令,而外行的張愛萍做了海軍司令,林遵心中當然不服。

林遵在1955年被授予海軍少將的官階,而當年與他同級的梁序昭已經穿上海軍上將的禮服,做了國軍的海軍總司令。

林遵將軍身著解放軍少將軍服

論學歷,林遵馬尾海軍學校畢業,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畢業,又在德國學習潛艇,海軍專業知識無人能及;論戰功,抗戰期間在缺乏器材的情況下,身先士卒,游水渡河進行佈雷,屢建戰功,“林遵佈雷隊”是日軍懸賞捉拿的對象,其活躍和令日軍頭痛的程度可想而知;論經歷,1946年赴美接艦擔任指揮官,08月率領八艘軍艦返國,10月赴西沙群島與南沙群島為各島命名並豎立的主權碑;論對中共建國的功勞,沒有什麼比第2艦隊未發一炮讓解放軍渡江更大的功勞了。

但是為什麼林遵當不上中共的海軍司令呢?

YST 認為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林遵在其起義時當斷未斷,錯失最佳良機。

1949年04月23日,林遵在永嘉艦與第二艦隊的艦長們開會討論“走”還是“不走”時態度不夠主動與積極,造成冗長又沒有結果的討論。「起義」這種事情作為領導人必須先慷慨陳詞表明自己的態度,而不是通過冗長的討論來決定。林遵既然已經決定起義就要冒這個險,不能先徵詢大家的意見。

想想看,林遵身為艦隊司令自己沒有堅決表態,下面的艦長怎麼拿主意?

林遵的起義缺乏決心,最後弄成由艦隊參謀長建議以不記名投票的方式來決定去留獲得眾艦長的一致同意。16位艦長(艇長沒有投票權)的投票結果是,8票贊成留下,2票反對留下,6票棄權。林遵這才宣佈「不走」。整個過程拖泥帶水,做得有點窩囊。

中共高層肯定把這個過程看在眼裏,認為林遵的膽識不夠。

想想看,解放軍裏面多少驕兵悍將,能這麼帶部隊嗎?如果是「三野」的劉伯承做第2艦隊司令,我敢擔保沒有一個艦長敢跑否則會當場被他斃掉。

第二個原因是林遵犯下戰術性的嚴重錯誤。

林遵宣佈「不走」以後,各艦長返回自己的軍艦,林遵在離開永嘉艦時因為疏忽沒有降下司令旗,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

永嘉艦艦長陳慶堃是反對起義的,並且和永修艦艦長祕密改變了通訊頻道以便互相支援。陳慶堃在桅桿上昇起“緊急起錨,準備開航”的旗幟,並且用信號燈和其他軍艦展開通訊,於是頓時濃煙沖天,眾艦艇生火等待出航。

永嘉艦首先起錨向下游疾駛並且在桅桿上昇起“跟我來”的旗幟。這是英國海軍的傳統,如果某艦掛上司令旗就是旗艦,旗艦昇起“跟我來”(Follow Me)的旗幟就是軍令,艦隊必須跟隨。所以本來只有永嘉、永修兩艦反對留下來的,結果變成有11艘軍艦往下游衝。

第2艦隊的16艘軍艦走了11艘,而林遵的座艦「惠安」不在其中,太原艦艦長陳務篤覺得事有蹊蹺,連忙乘小艇急速來「惠安」見林遵詢問情況,只見林遵司令無奈又尷尬,他無可奈何地說:“想走就讓他們走吧,起義是不能勉強的。”

陳務篤不以為然,當即指出林遵等人離開永嘉艦時沒有降下司令旗,而回到惠安艦時又沒有昇起司令旗,斷定必有軍艦誤會盲從而下。這時艦隊參謀想出用報話機呼叫,果然不久就有四艘軍艦返回。

林遵雖然有學問,但是做事不夠機靈,我想這也許是他當不上中共海軍司令第二重要的原因。

同樣的,陳慶堃做事機靈,腦筋動得快,所以多帶了幾艘軍艦到上海,証明他有隨機應變的統御才能,這才獲得蔣介石的青睞,否則永嘉艦單艦衝出封鎖線是拿不到青天白日勳章的。

林遵這個錯誤太明顯,中共的領導不可能不知道。

第三個原因是林遵的政治性不夠。

這一點我們從毛澤東的談話就可以清楚感覺到。毛澤東的講話非常厲害,話中有話。

1949年08月2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林遵。

一開始毛澤東就面帶微笑地問,“你們是國民黨員吧?”

林遵還摸不著頭腦的時候,毛澤東就接著說:“要說國民黨黨員,你們誰也沒有我的資格老。1924年國民黨的一大,我就是候補中央委員,在孫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下國共兩黨實行了第一次合作。”

這是下馬威,誰不知道中共是黨指揮槍。老毛先聲奪人,林遵哪敢吭氣?

後來毛澤東又說:“你們原海軍人員懂得科學知識,有技術。新海軍要向你們學習。人民解放軍的同志有優良政治工作制度和戰鬥作風,你們也要向新海軍學習。新老同志要團結,互相學習,共同為建設人民海軍而奮鬥。”

毛澤東的話多麼厲害,國民黨從英國海軍學來的那一套傳統叫“原海軍”,我老毛要的是“新海軍”,“新海軍”是“人民海軍”。毛澤東把“兩個海軍”劃分得清清楚楚。

什麼是老毛口中的“人民海軍”?

老毛的“新海軍”就是要求有解放軍的精神和紀律的海軍,要能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要做到“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要不怕裝備差“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 ”、要不怕困難“有條件就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要能頑強作戰到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丟你的原子彈,我丟我的手榴彈”....才能成為“人民海軍”。

呵呵呵!土共相信他們的政治信念與戰鬥作風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海軍不能特立獨行。林遵科學知識再多、技術層級再高還是需要多多學習,才能融入解放軍的大家庭。

林遵自以為文化高,瞧不起土共;但是土共除了要向“原海軍”學習科學知識也瞧不起“原海軍”的那一套傳統。

想想看,土共也有他的道理,軍隊打仗靠的是部隊為自己塑造的傳統精神,新兵一入部隊首先被教導的就是該部隊的光榮歷史,因為沒有榮譽傳統的部隊是打不了勝仗的。土共從兩萬五千里長征到國共內戰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軍事傳統,海軍不能例外。

林遵想憑科學技術就做上中共的海軍司令是不可能的!

林遵的才能已經被定性了,1951年他調到軍事學院擔任海軍教授會主任,1957年擔任南京海軍學院副院長,1957年參加【辭海】軍事條目編寫工作。

1974年林遵擔任東海艦隊副司令,1977年林遵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72歲的高齡終於獲得政治肯定。

林遵無論如何是好樣的,他把後半生全部奉獻給“人民海軍”,1979年07月16日在上海病逝,享年七十四歲。他臨終遺言:“我一生愛海軍、愛海洋,又是東海艦隊副司令,埋骨東海,正是死得其所。”

家人遵守他的遺囑,將骨灰灑在東海。

5. 解放軍的海軍就這樣從無到有,「人民海軍」誕生了。台湾著名军事网友YST八一巨献--漫談海軍(七):解放軍的海軍
作者:YST

在解放軍所有軍種中,海軍毫無疑問是最弱的。前面說過海軍是技術性最高的軍種,也是最耗時和最費錢的軍種,百年海軍呀,有錢、有技術、有大艦都不夠,還需要有傳統。

想想看,日本帝國海軍為什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遭到慘敗?

如果我們深究其原因,答案就在日本匆忙建設的海軍缺乏優良的傳統。

海軍的優良傳統是甚麼?

答案是積極正確的海權觀念、有效率的海軍制度和優秀的海軍人才。

再想想看,中國的海軍在鄭和以後就停止發展了,而鄭和是六百年前的人物,明朝的皇帝老兒連鄭和的航海日誌都刻意銷毀了,那裏還能剩什麼海軍的優良傳統?

中國這個老大帝國錯過了歐洲的工業革命,這是致命的錯誤。等到1840年才驚覺,什麼都太遲了,中國一直被列強打得喘不過氣來,差一點亡國。大家想想看,1949年中共建國的時候中國連汽車都不會製造,而軍艦的複雜程度哪裏是汽車可以比的,大陸要打造一支第一流的海軍談何容易。中共發展海軍真是千頭萬緒,吃盡苦頭。

但是經過三代人的努力,今天解放軍的海軍不但具有相當的規模,也含有相當的質量,尤其以艦射導彈(特別是潛射導彈)與核子潛艇的成就最為突出。單憑這兩項成就解放軍的海軍在世界上就佔有一定的地位、不容任何國家輕視。

由於大陸海軍的建設是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精,所以 YST對解放軍海軍的介紹要從歷史的觀點去看,不能只介紹現況,有別於美國的海軍。其實 YST在介紹日本海軍的時候也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從黑船事件到明治維新,到帝國海軍,再到自衛隊海軍。

對大陸這種埋頭苦幹、小步快跑、迅速邁進、全面發展的海軍如果僅看現況就沒意思了,因為不看歷史就看不出中共海軍的作戰思想和建軍方向。

大陸海軍的建設跟日本海軍不同,因為中國沒有殖民地可以壓榨和搜刮。我們觀察解放軍海軍的歷史特別要看清他們一步一腳印是如何走過來的。

大陸海軍的建設跟英美海軍不同,因為它不但是從後追趕,而且受到先進國家的工業抵制和技術封鎖,所以過程特別辛苦。

大陸海軍的建設跟台灣海軍也不同,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海軍的建設是最突出的例子。我們偶而也會拿台灣的海軍與大陸海軍做一個比較,這不但是因為兩岸海軍的起步時間與起步狀況都差不多而且它們是敵對的、有過多次交戰的紀錄。

很多台灣人對日本的海軍讚不絕口,甚至對韓國的海軍也很誇獎,但是對解放軍的海軍卻很鄙視,這是他們的無知。當我看到胡忠信提到日本海軍時所露出的崇拜,心中非常有感觸。幾乎沒有例外,這些電視名嘴其實就是一張嘴,他們累積性的知識非常可憐,所以經常是胡亂說,誤己又害人。

台灣人只看到日本與韓國光鮮亮麗的幾艘明星軍艦,看不到這些軍艦背後隱藏的技術和日韓在這方面的研發能力。事實上,日韓的海軍實力與中國大陸完全不在一個等級,因為日韓的海軍是建立在美國的技術上,而解放軍的海軍是中國自力更生下的產品。平常的時候倒是無所謂,一旦真的打起仗來,兩者的差別就是天差地遠了。軍艦不是只用來作參觀訪問的。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從來沒有一個國家的崛起不是經由海軍的崛起。大陸解放軍是以陸軍起家,但是陸軍僅能使國家自保,海軍才是推動國家強盛的基礎力量。所以大陸海軍的建設是大國崛起的真實寫照。觀察中國的崛起就不能不觀察解放軍海軍的崛起。

解放軍海軍的發展是一個非常有趣又令人感動的過程。中國人的刻苦奮發在大陸海軍的建設過程中表露無遺。由於大陸海軍的相關論述超過「網路城邦」文字編輯的上限,這就令我不得不把第七篇再細分幾篇來論述。

YST 準備將「解放軍的海軍」這個話題分為長短不一的七篇,從(七.1)談解放軍海軍的誕生,到(七.7)展望解放軍海軍的未來。

(1)人民海軍的誕生

1949年04月23日,解放軍強渡長江,一舉佔領了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在南京解放的當天,華東野戰軍(也就是第三野戰軍,簡稱「三野」)根據中央指示在江蘇泰州白馬廟鄉宣佈成立海軍,當時的名稱叫「華東軍區海軍」,人民海軍由此誕生。

海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船和有人。人民海軍的船與人從哪裏來?

答案是:國軍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領起義投共的三十艘艦艇與1271名官兵。

林遵將軍為什麼會率領艦艇起義投共呢?我們長話短說。

(2)海軍部長陳紹寬

抗戰爆發時,中華民國海軍的總噸位只有六萬多噸,全部投入戰爭。由於裝備落伍、建制也不統一,主力艦艇全被日本飛機炸沈,一部分自沈在長江阻擋日軍深入,只有極少幾艘淺水炮艇退守到三峽得以保全。

那時候中國有一個海軍部,部長是陳紹寬。

中國海軍部長陳紹寬

這是陳紹寬身著海軍上將(admiral)大禮服的照片(袖口一道寬金邊代表將軍,再加上三道細金邊代表上將)。別看中國海軍沒什麼大軍艦,海軍軍服倒是非常華麗又氣派。這是因為中國海軍是跟隨英國海軍的制度和傳統。

海軍部長旗

海軍上將旗

旗幟在海軍是非常重要的,什麼官階的人上了軍艦,該軍艦的桅桿就要昇什麼樣的旗幟,這是海軍的傳統,絕對不能馬虎,也絕對不能弄錯,否則會出亂子。在後面我們談到國軍第2艦隊起義的時候會說明這一點。

(3)陳紹寬對海軍的貢獻

陳紹寬(1889-1969)福建閩侯縣人,地道海軍出身,17隨考進南京的江南水師學堂,1908年從航海科畢業,從見習生、二副、大副、做到艇長。 1916年派赴國外考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曾經參加英國戰列艦與潛艇對德國海軍作戰,獲英國政府頒發的勳章。1919年陳紹寬就任駐英國海軍武官,1920年奉召返國就任「通濟」艦艦長。1927年陳紹寬任第二艦隊司令參加國民政府北伐,他率領艦隊殲滅了已經搶渡長江的孫傳芳的部隊。

1932年1月,陳紹寬就任海軍部長,成為中華民國海軍的頭號人物。在這個重要職位上,陳紹寬為國家爭回版圖、測量權、引水權並且造就了大批海軍人才,為中國作出重大貢獻。1932年,陳紹寬晉升上將。

1937年爆發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打響,這時後陳紹寬正在歐洲考察海軍,立即返國指揮海軍備戰,8月親臨江陰,一夜之間建立了舉世聞名的江陰封鎖線。陳紹寬主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長期抗戰來贏得勝利。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陳紹寬積極組織海軍敵後布雷游擊隊,用水雷長期打擊敵人,配合全國各戰場作戰。

陳紹寬的愛國精神與專業才能都沒有話說。尤其陳紹寬為官廉潔,在國民黨的將領中屬於鳳毛麟角,著實不容易。

(4)陳紹寬在海軍製造的矛盾

陳紹寬雖然打仗很能幹,同時對中國海軍的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他搞派系也很能幹。陳紹寬是福建人,部長任內決定在福州海軍學校每年定期招生,聘請英國海軍教官到校任教,培養出數百名畢業生,並且數度派遣福州海軍學校的畢業生赴海外留學,為中國海軍培育了一批骨幹力量。陳紹寬重用福建人士,排斥異己,深深影響了海軍的健康發展。

中國海軍內部一直有嚴重的權力鬥爭。國軍一位海軍軍官曾對我談起當時海軍的派系。國軍的海軍當時主要有兩大派,一個是福建派,以馬尾海軍學堂為代表;另一個是山東派,以青島海軍學堂為代表。海軍內部戲稱福建派為法國人,山東派為德國人。兩派鬥得很厲害,不過以福建派佔優勢。

(5)陳紹寬與蔣介石的衝突

抗戰勝利後,中國海軍接收了一部分日軍艦艇,加上美國與英國為了保持對中國的影響力贈送了一批軍艦,開始有點規模,但是除了「重慶號」這一艘輕巡洋艦之外都是一些小型艦艇。

抗戰勝利時中國的海軍總司令是陳紹寬。1945年11月,蔣介石命令陳紹寬率領艦隊到中國渤海攔截解放軍從山東橫渡到東北的部隊。陳紹寬對打內戰缺乏熱情,於是推託軍艦需要修理就率「長治」艦去了台灣左營視察。蔣介石對此大為不滿,於是在12月解除了陳紹寬海軍老總的職務。陳紹寬骨頭也很硬,立即通電辭職,搬到南京揚子江飯店當寓公。後來蔣介石覺得這件事處理不妥,要召見陳紹寬,陳紹寬避而不見,乾脆搬回老家福州隱居。

其實在國共內戰發生以前陳紹寬就與蔣介石意見不合,說來也有趣,是為了中國要不要航空母艦。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認為中國是戰勝的大國應該有勝利大國的威儀,而航空母艦最能代表國家的威儀,於是美國有意贈送中國一艘航空母艦。但是美國航空母艦太大,維持費很高,對中國未必合適,就和英國商量,由英國贈送一艘小型航空母艦給中國。英國同意美國的建議。

英國隨即跟陳紹寬接觸,正式向中國海軍部提出贈送一艘護航航空母艦的建議。但是這個提議被當時的海軍總司令陳紹寬否定了。陳紹寬認為中國不需要航空母艦,如果英國政府希望中國建立一支現代化的海軍並且樂意協助的話,希望英國能夠贈予中國幾艘潛艇,這樣更適合中國海軍的需要。

蔣介石對陳紹寬的決定大為光火,蔣介石認為與潛艇相比航空母艦更能體現中國大國的地位,對陳紹寬捨航母而就潛艇的作法非常震怒,埋下了免除陳紹寬職務的種子。陳紹寬的意見是基於作戰考量,也是專業考量;蔣介石的意見是基於面子考量,也是政治考量。專業考量當然不敵政治考量。我們都知道由政治考量所引發的衝突是無解的,因此陳紹寬的下台是遲早的事。後來陳紹寬不肯在海上攔截中共趕赴東北的解放軍終於觸發蔣介石的決心把陳紹寬免職。

(6)海軍內部失和埋下中共策反的契機

福建派的陳紹寬一離開海軍,海軍的權力鬥爭終於到達了最高的領導階層。

1946年03月,蔣介石任命陳誠為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為海軍副總司令。桂永清在9月就任代總司令,1948年8月正式成為海軍總司令。陳、桂二人都是蔣介石的親信,深得蔣的信任,蔣介石認為換上自己的親信做老總就可以緊緊地掌握海軍,其實大謬不然。問題出在這兩個人都是陸軍出身,而海軍是個高技術的軍種,又是陣前換將,蔣介石如此安排是一定會出大紕漏的。

桂永清上台後就利用海軍雷電學校與青島海軍學校的畢業生來打擊陳紹寬培植多年的閩系。到了1947年05月,才短短的一年兩個月,海軍總司令部的軍官福建人的比重從陳紹寬時代的將近80%下降到18%。我們很容易想像,閩系的海軍軍官對這位陸軍出身的海軍總司令肯定是怨聲載道。

中共一向重視對國民黨軍隊的策反活動,如今國民黨海軍內部起了嚴重的矛盾,這就給中共的策反活動帶來了契機。

(7)林遵率領海防第2艦隊投奔中共

閩系的海軍軍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林遵,是國軍第二海防艦隊的少將司令。

1949年01月10日,歷時55天的淮海戰役的在大雪紛飛的蘇北結束,中共控制了全部長江以北的土地。1月底,傅作義接受中共改編,北平和平解放。這時候中共已經佔領了中國的半壁江山,蔣介石的軍隊倚靠長江天險守住另外的半壁江山。但是解放軍渡江已是箭在弦上,國共和談不過是個幌子,雙方都在積極備戰。這個時候負責長江防衛的國軍海軍就變得非常關鍵了,因為中共沒有海軍。

海軍總司令桂永清把延綿數百公里的長江的防務劃分為五個防區,除了長江口的第一防區由海軍上海基地和海防第1艦隊管轄外,其餘四個防區都歸海防第2艦隊指揮。第2艦隊的指揮官就是林遵。

前面說過中共沒有海軍,長江又寬又深,解放軍渡江唯一的工具就是徵集附近的民船。這些民船都是無武裝的木造船隻,沒有可能抵擋國軍軍艦的炮擊。所以林遵將軍肩負的就是中華民國半壁江山的重任,成為中共統一大陸的關鍵對手,也是中共策反工作最重要的對象。

1948年09月,中共上海情報機構的負責人吳克堅派遣林亨元(福州人)透過國民黨海軍上校郭壽生(福州人)與林遵(福州人)取得聯繫,進行策反活動。林遵本來就感到在桂永清的外行領導下難有作為,便表示有心起義並且指定了一位親信,艦隊輪機長闕曉鐘,作為聯絡人。

1949年02月,林亨元在闕曉鐘的陪同下與林遵見了面。南京附近鎮江的一家冷清的小麵館,三個人的福州方言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林亨元向林遵提出了三點要求:

1.如果率領艦隊起義辦不到,中共盼望林遵個人能夠離開國民黨,投奔中共;

2.提供長江江防的情報;

3.分析解放軍渡江的最佳地點,並且協助解放軍渡江。

林遵的回答非常清楚:

1.肯定艦隊起義的原則,儘可能控制艦隊留在長江不走,但是如何起義、何時起義要根據時機來掌握;

2.有關江防的情報提供,十分樂意;

3.安慶的防守最弱,作為渡江的突破口最為有利,所轄海軍對解放軍渡江絕不開炮。

中共對林遵是多管齊下,解放軍第3野戰軍派出師政委孫克驥(福建人)透過闕曉鐘向林遵進行遊說,告之不可對和談有任何幻想,第2艦隊的唯一出路就是起義。孫克驥並且在南京找到擔任永綏號艦長的表兄邵倉,說動邵倉起義。

1949年04月20日,國共和平談判破裂。21日,毛澤東與朱德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的文告,解放軍西起湖口東至江陰在長達五百多公里的戰線上開始強渡長江,江陰炮台當日易手。第2艦隊沒有向解放軍開炮。

22日午夜,桂永清下令林遵集中南京附近所有的艦艇全部安全帶到上海,並且當面許下諾言:完成任務即可晉升海軍中將副總司令,並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由於戰事逆轉很快,怕死的桂永清隨即匆匆飛離南京。林遵沒有遵照桂永清的命令,而是宣佈“不走”把艦隊留下來投效中共。只有「永嘉」號艦長陳慶堃率領其他六艘軍艦衝向長江口,其中五艘成功抵達上海,兩艘被共軍的岸炮擊沈。陳慶坤晉升一級並且獲得本來要頒發給林遵的青天白日勳章。

所以說,中共建國以來不斷吹噓“百萬雄師過大江”(毛澤東的詩),其實解放軍能夠成功渡江全靠政工人員的策反工作,國軍第二艦隊的三十幾艘軍艦未發一炮,否則只憑著大批小木船解放軍是過不了長江的。陸軍再凶悍,在四面水茫茫的小船上也只能任由軍艦的砲火宰割,解放軍有可能全軍覆沒,至少是傷亡慘重。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赤壁之戰曹操是怎麼慘敗的。

林遵這三十艘船(有些後來被國府的空軍炸沈)與1271名官兵再加上「重慶號」的幾百名官兵就是人民海軍成立時所有的家當和人員。

(8)海軍的艦艇與人才

1949年08月2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林遵的時候說,“我們空軍還很年輕,海軍還基本沒有,就因此對於原國民黨海軍的起義和歸順,我們很歡迎。一些艦艇被炸了,同志們很難過,這種感情是好的。但是不要緊,只要有了人,問題就能解決,中國地大物博,我們一定能夠把海軍建設起來。”

是的,海軍是高科技的軍種,建設海軍最重要的是人才。想想看,中國在馬關條約賠給日本的白花花的銀子就足以建造一個強大的日本帝國海軍艦隊,林遵這幾艘破舊的、沒有一艘超過一千噸的軍艦算什麼?中國地大物博,只要有了人,就能克服困難,把海軍建設起來。

(9)評論

1. 國軍的海軍派系

國民政府的海軍派系非常鮮明,有四個派系:閩系、青島系、廣東系、與電雷系。這其中閩系是海軍最大和最重要的派系。閩系最大是因為它的資格最老,閩系是從北洋水師傳下來的,以福建人為主,嚴復就是福建人,是北洋水師的泰斗。閩系最重要因為它的人才最多,懂軍艦的絕大多數是閩系軍官。

蔣介石雖然想扶植自己的電雷系,但是不懂海軍的相關技術也沒辦法,所以老蔣對這個說福建話的小圈子既反感也不能不用。但是陳紹寬不肯“打共匪”終於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時候,蔣介石不但把陳紹寬免職,同時把閩系的圈子打散。後來四個系統到了台灣才融合成一個體系,就是左營的海軍官校。

2. 1949年以後,閩系一分為二,海峽兩岸各為其主。

3. 梁序昭在台灣做了海軍總司令

閩系的台灣掌門人是梁序昭,1948年的時候是海防第1艦隊司令。蔣介石雖然討厭這批福建幫,但是在危急存亡之秋終於不得不重新重用福建軍官出任海軍老總。不管怎麼說,海軍這一門軍事專業以福建人最能幹,蔣介石在1947年任用外行的親信桂永清當家,結果跑了重慶艦,又跑了第二艦隊,如果再不用閩系大將主持海軍是會亡國的。

1954年,梁序昭升任海軍總司令,1955年晉升海軍上將。

國府海軍總司令梁序昭身著海軍上將大禮服

YST 對梁序昭這身海軍上將大禮服沒什麼意見,不過這頂帽子真難看,確切一點說,其實不是難看而是 funny。

4. 林遵當不上中共的海軍司令

閩系的大陸掌門人是林遵,但是他的官運沒有梁序昭這麼好。1949年5月,中共成立華東軍區海軍,林遵只是副司令,司令是中共的陸軍將領張愛萍。華東軍區海軍是中共當時唯一的海軍,基本上就是林遵原來領導的海防第2艦隊,但是林遵只是副司令,而外行的張愛萍做了海軍司令,林遵心中當然不服。

林遵在1955年被授予海軍少將的官階,而當年與他同級的梁序昭已經穿上海軍上將的禮服,做了國軍的海軍總司令。

林遵將軍身著解放軍少將軍服

論學歷,林遵馬尾海軍學校畢業,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畢業,又在德國學習潛艇,海軍專業知識無人能及;論戰功,抗戰期間在缺乏器材的情況下,身先士卒,游水渡河進行佈雷,屢建戰功,“林遵佈雷隊”是日軍懸賞捉拿的對象,其活躍和令日軍頭痛的程度可想而知;論經歷,1946年赴美接艦擔任指揮官,08月率領八艘軍艦返國,10月赴西沙群島與南沙群島為各島命名並豎立的主權碑;論對中共建國的功勞,沒有什麼比第2艦隊未發一炮讓解放軍渡江更大的功勞了。

但是為什麼林遵當不上中共的海軍司令呢?

YST 認為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林遵在其起義時當斷未斷,錯失最佳良機。

1949年04月23日,林遵在永嘉艦與第二艦隊的艦長們開會討論“走”還是“不走”時態度不夠主動與積極,造成冗長又沒有結果的討論。「起義」這種事情作為領導人必須先慷慨陳詞表明自己的態度,而不是通過冗長的討論來決定。林遵既然已經決定起義就要冒這個險,不能先徵詢大家的意見。

想想看,林遵身為艦隊司令自己沒有堅決表態,下面的艦長怎麼拿主意?

林遵的起義缺乏決心,最後弄成由艦隊參謀長建議以不記名投票的方式來決定去留獲得眾艦長的一致同意。16位艦長(艇長沒有投票權)的投票結果是,8票贊成留下,2票反對留下,6票棄權。林遵這才宣佈「不走」。整個過程拖泥帶水,做得有點窩囊。

中共高層肯定把這個過程看在眼裏,認為林遵的膽識不夠。

想想看,解放軍裏面多少驕兵悍將,能這麼帶部隊嗎?如果是「三野」的劉伯承做第2艦隊司令,我敢擔保沒有一個艦長敢跑否則會當場被他斃掉。

第二個原因是林遵犯下戰術性的嚴重錯誤。

林遵宣佈「不走」以後,各艦長返回自己的軍艦,林遵在離開永嘉艦時因為疏忽沒有降下司令旗,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

永嘉艦艦長陳慶堃是反對起義的,並且和永修艦艦長祕密改變了通訊頻道以便互相支援。陳慶堃在桅桿上昇起“緊急起錨,準備開航”的旗幟,並且用信號燈和其他軍艦展開通訊,於是頓時濃煙沖天,眾艦艇生火等待出航。

永嘉艦首先起錨向下游疾駛並且在桅桿上昇起“跟我來”的旗幟。這是英國海軍的傳統,如果某艦掛上司令旗就是旗艦,旗艦昇起“跟我來”(Follow Me)的旗幟就是軍令,艦隊必須跟隨。所以本來只有永嘉、永修兩艦反對留下來的,結果變成有11艘軍艦往下游衝。

第2艦隊的16艘軍艦走了11艘,而林遵的座艦「惠安」不在其中,太原艦艦長陳務篤覺得事有蹊蹺,連忙乘小艇急速來「惠安」見林遵詢問情況,只見林遵司令無奈又尷尬,他無可奈何地說:“想走就讓他們走吧,起義是不能勉強的。”

陳務篤不以為然,當即指出林遵等人離開永嘉艦時沒有降下司令旗,而回到惠安艦時又沒有昇起司令旗,斷定必有軍艦誤會盲從而下。這時艦隊參謀想出用報話機呼叫,果然不久就有四艘軍艦返回。

林遵雖然有學問,但是做事不夠機靈,我想這也許是他當不上中共海軍司令第二重要的原因。

同樣的,陳慶堃做事機靈,腦筋動得快,所以多帶了幾艘軍艦到上海,証明他有隨機應變的統御才能,這才獲得蔣介石的青睞,否則永嘉艦單艦衝出封鎖線是拿不到青天白日勳章的。

林遵這個錯誤太明顯,中共的領導不可能不知道。

第三個原因是林遵的政治性不夠。

這一點我們從毛澤東的談話就可以清楚感覺到。毛澤東的講話非常厲害,話中有話。

1949年08月2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林遵。

一開始毛澤東就面帶微笑地問,“你們是國民黨員吧?”

林遵還摸不著頭腦的時候,毛澤東就接著說:“要說國民黨黨員,你們誰也沒有我的資格老。1924年國民黨的一大,我就是候補中央委員,在孫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下國共兩黨實行了第一次合作。”

這是下馬威,誰不知道中共是黨指揮槍。老毛先聲奪人,林遵哪敢吭氣?

後來毛澤東又說:“你們原海軍人員懂得科學知識,有技術。新海軍要向你們學習。人民解放軍的同志有優良政治工作制度和戰鬥作風,你們也要向新海軍學習。新老同志要團結,互相學習,共同為建設人民海軍而奮鬥。”

毛澤東的話多麼厲害,國民黨從英國海軍學來的那一套傳統叫“原海軍”,我老毛要的是“新海軍”,“新海軍”是“人民海軍”。毛澤東把“兩個海軍”劃分得清清楚楚。

什麼是老毛口中的“人民海軍”?

老毛的“新海軍”就是要求有解放軍的精神和紀律的海軍,要能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要做到“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要不怕裝備差“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 ”、要不怕困難“有條件就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要能頑強作戰到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丟你的原子彈,我丟我的手榴彈”....才能成為“人民海軍”。

呵呵呵!土共相信他們的政治信念與戰鬥作風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海軍不能特立獨行。林遵科學知識再多、技術層級再高還是需要多多學習,才能融入解放軍的大家庭。

林遵自以為文化高,瞧不起土共;但是土共除了要向“原海軍”學習科學知識也瞧不起“原海軍”的那一套傳統。

想想看,土共也有他的道理,軍隊打仗靠的是部隊為自己塑造的傳統精神,新兵一入部隊首先被教導的就是該部隊的光榮歷史,因為沒有榮譽傳統的部隊是打不了勝仗的。土共從兩萬五千里長征到國共內戰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軍事傳統,海軍不能例外。

林遵想憑科學技術就做上中共的海軍司令是不可能的!

林遵的才能已經被定性了,1951年他調到軍事學院擔任海軍教授會主任,1957年擔任南京海軍學院副院長,1957年參加【辭海】軍事條目編寫工作。

1974年林遵擔任東海艦隊副司令,1977年林遵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72歲的高齡終於獲得政治肯定。

林遵無論如何是好樣的,他把後半生全部奉獻給“人民海軍”,1979年07月16日在上海病逝,享年七十四歲。他臨終遺言:“我一生愛海軍、愛海洋,又是東海艦隊副司令,埋骨東海,正是死得其所。”

家人遵守他的遺囑,將骨灰灑在東海。

5. 解放軍的海軍就這樣從無到有,「人民海軍」誕生了。
好贴,难得WW中有这样有见识的专业军迷,不带过多的偏见,比起那些所谓的主持人强百倍,赞一个先。
台湾人民,台湾同胞,怎么就成了“WW”?
繁体字看起来很累人啊。
转成简体的,看起来舒服些、

台湾著名军事网友YST八一巨献--漫谈海军(七):解放军的海军
作者:YST

在解放军所有军种中,海军毫无疑问是最弱的。前面说过海军是技术性最高的军种,也是最耗时和最费钱的军种,百年海军呀,有钱、有技术、有大舰都不够,还需要有传统。

想想看,日本帝国海军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遭到惨败?

如果我们深究其原因,答案就在日本匆忙建设的海军缺乏优良的传统。

海军的优良传统是甚么?

答案是积极正确的海权观念、有效率的海军制度和优秀的海军人才。

再想想看,中国的海军在郑和以后就停止发展了,而郑和是六百年前的人物,明朝的皇帝老儿连郑和的航海日志都刻意销毁了,那里还能剩什么海军的优良传统?

中国这个老大帝国错过了欧洲的工业革命,这是致命的错误。等到1840年才惊觉,什么都太迟了,中国一直被列强打得喘不过气来,差一点亡国。大家想想看,1949年中共建国的时候中国连汽车都不会制造,而军舰的复杂程度哪里是汽车可以比的,大陆要打造一支第一流的海军谈何容易。中共发展海军真是千头万绪,吃尽苦头。

但是经过三代人的努力,今天解放军的海军不但具有相当的规模,也含有相当的质量,尤其以舰射导弹(特别是潜射导弹)与核子潜艇的成就最为突出。单凭这两项成就解放军的海军在世界上就占有一定的地位、不容任何国家轻视。

由于大陆海军的建设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精,所以 YST对解放军海军的介绍要从历史的观点去看,不能只介绍现况,有别于美国的海军。其实 YST在介绍日本海军的时候也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从黑船事件到明治维新,到帝国海军,再到自卫队海军。

对大陆这种埋头苦干、小步快跑、迅速迈进、全面发展的海军如果仅看现况就没意思了,因为不看历史就看不出中共海军的作战思想和建军方向。

大陆海军的建设跟日本海军不同,因为中国没有殖民地可以压榨和搜刮。我们观察解放军海军的历史特别要看清他们一步一脚印是如何走过来的。

大陆海军的建设跟英美海军不同,因为它不但是从后追赶,而且受到先进国家的工业抵制和技术封锁,所以过程特别辛苦。

大陆海军的建设跟台湾海军也不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海军的建设是最突出的例子。我们偶而也会拿台湾的海军与大陆海军做一个比较,这不但是因为两岸海军的起步时间与起步状况都差不多而且它们是敌对的、有过多次交战的纪录。

很多台湾人对日本的海军赞不绝口,甚至对韩国的海军也很夸奖,但是对解放军的海军却很鄙视,这是他们的无知。当我看到胡忠信提到日本海军时所露出的崇拜,心中非常有感触。几乎没有例外,这些电视名嘴其实就是一张嘴,他们累积性的知识非常可怜,所以经常是胡乱说,误己又害人。

台湾人只看到日本与韩国光鲜亮丽的几艘明星军舰,看不到这些军舰背后隐藏的技术和日韩在这方面的研发能力。事实上,日韩的海军实力与中国大陆完全不在一个等级,因为日韩的海军是建立在美国的技术上,而解放军的海军是中国自力更生下的产品。平常的时候倒是无所谓,一旦真的打起仗来,两者的差别就是天差地远了。军舰不是只用来作参观访问的。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崛起不是经由海军的崛起。大陆解放军是以陆军起家,但是陆军仅能使国家自保,海军才是推动国家强盛的基础力量。所以大陆海军的建设是大国崛起的真实写照。观察中国的崛起就不能不观察解放军海军的崛起。

解放军海军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有趣又令人感动的过程。中国人的刻苦奋发在大陆海军的建设过程中表露无遗。由于大陆海军的相关论述超过「网络城邦」文字编辑的上限,这就令我不得不把第七篇再细分几篇来论述。

YST 准备将「解放军的海军」这个话题分为长短不一的七篇,从(七.1)谈解放军海军的诞生,到(七.7)展望解放军海军的未来。

(1)人民海军的诞生

1949年04月23日,解放军强渡长江,一举占领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在南京解放的当天,华东野战军(也就是第三野战军,简称「三野」)根据中央指示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乡宣布成立海军,当时的名称叫「华东军区海军」,人民海军由此诞生。

海军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船和有人。人民海军的船与人从哪里来?

答案是:国军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领起义投共的三十艘舰艇与1271名官兵。

林遵将军为什么会率领舰艇起义投共呢?我们长话短说。

(2)海军部长陈绍宽

抗战爆发时,中华民国海军的总吨位只有六万多吨,全部投入战争。由于装备落伍、建制也不统一,主力舰艇全被日本飞机炸沈,一部分自沈在长江阻挡日军深入,只有极少几艘浅水炮艇退守到三峡得以保全。

那时候中国有一个海军部,部长是陈绍宽。

中国海军部长陈绍宽

这是陈绍宽身着海军上将(admiral)大礼服的照片(袖口一道宽金边代表将军,再加上三道细金边代表上将)。别看中国海军没什么大军舰,海军军服倒是非常华丽又气派。这是因为中国海军是跟随英国海军的制度和传统。

海军部长旗

海军上将旗

旗帜在海军是非常重要的,什么官阶的人上了军舰,该军舰的桅杆就要升什么样的旗帜,这是海军的传统,绝对不能马虎,也绝对不能弄错,否则会出乱子。在后面我们谈到国军第2舰队起义的时候会说明这一点。

(3)陈绍宽对海军的贡献

陈绍宽(1889-1969)福建闽侯县人,地道海军出身,17随考进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1908年从航海科毕业,从见习生、二副、大副、做到艇长。 1916年派赴国外考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曾经参加英国战列舰与潜艇对德国海军作战,获英国政府颁发的勋章。1919年陈绍宽就任驻英国海军武官,1920年奉召返国就任「通济」舰舰长。1927年陈绍宽任第二舰队司令参加国民政府北伐,他率领舰队歼灭了已经抢渡长江的孙传芳的部队。

1932年1月,陈绍宽就任海军部长,成为中华民国海军的头号人物。在这个重要职位上,陈绍宽为国家争回版图、测量权、引水权并且造就了大批海军人才,为中国作出重大贡献。1932年,陈绍宽晋升上将。

1937年爆发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打响,这时后陈绍宽正在欧洲考察海军,立即返国指挥海军备战,8月亲临江阴,一夜之间建立了举世闻名的江阴封锁线。陈绍宽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长期抗战来赢得胜利。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陈绍宽积极组织海军敌后布雷游击队,用水雷长期打击敌人,配合全国各战场作战。

陈绍宽的爱国精神与专业才能都没有话说。尤其陈绍宽为官廉洁,在国民党的将领中属于凤毛麟角,着实不容易。

(4)陈绍宽在海军制造的矛盾

陈绍宽虽然打仗很能干,同时对中国海军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他搞派系也很能干。陈绍宽是福建人,部长任内决定在福州海军学校每年定期招生,聘请英国海军教官到校任教,培养出数百名毕业生,并且数度派遣福州海军学校的毕业生赴海外留学,为中国海军培育了一批骨干力量。陈绍宽重用福建人士,排斥异己,深深影响了海军的健康发展。

中国海军内部一直有严重的权力斗争。国军一位海军军官曾对我谈起当时海军的派系。国军的海军当时主要有两大派,一个是福建派,以马尾海军学堂为代表;另一个是山东派,以青岛海军学堂为代表。海军内部戏称福建派为法国人,山东派为德国人。两派斗得很厉害,不过以福建派占优势。

(5)陈绍宽与蒋介石的冲突

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接收了一部分日军舰艇,加上美国与英国为了保持对中国的影响力赠送了一批军舰,开始有点规模,但是除了「重庆号」这一艘轻巡洋舰之外都是一些小型舰艇。

抗战胜利时中国的海军总司令是陈绍宽。1945年11月,蒋介石命令陈绍宽率领舰队到中国渤海拦截解放军从山东横渡到东北的部队。陈绍宽对打内战缺乏热情,于是推托军舰需要修理就率「长治」舰去了台湾左营视察。蒋介石对此大为不满,于是在12月解除了陈绍宽海军老总的职务。陈绍宽骨头也很硬,立即通电辞职,搬到南京扬子江饭店当寓公。后来蒋介石觉得这件事处理不妥,要召见陈绍宽,陈绍宽避而不见,干脆搬回老家福州隐居。

其实在国共内战发生以前陈绍宽就与蒋介石意见不合,说来也有趣,是为了中国要不要航空母舰。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认为中国是战胜的大国应该有胜利大国的威仪,而航空母舰最能代表国家的威仪,于是美国有意赠送中国一艘航空母舰。但是美国航空母舰太大,维持费很高,对中国未必合适,就和英国商量,由英国赠送一艘小型航空母舰给中国。英国同意美国的建议。

英国随即跟陈绍宽接触,正式向中国海军部提出赠送一艘护航航空母舰的建议。但是这个提议被当时的海军总司令陈绍宽否定了。陈绍宽认为中国不需要航空母舰,如果英国政府希望中国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并且乐意协助的话,希望英国能够赠予中国几艘潜艇,这样更适合中国海军的需要。

蒋介石对陈绍宽的决定大为光火,蒋介石认为与潜艇相比航空母舰更能体现中国大国的地位,对陈绍宽舍航母而就潜艇的作法非常震怒,埋下了免除陈绍宽职务的种子。陈绍宽的意见是基于作战考虑,也是专业考虑;蒋介石的意见是基于面子考虑,也是政治考虑。专业考虑当然不敌政治考虑。我们都知道由政治考虑所引发的冲突是无解的,因此陈绍宽的下台是迟早的事。后来陈绍宽不肯在海上拦截中共赶赴东北的解放军终于触发蒋介石的决心把陈绍宽免职。

(6)海军内部失和埋下中共策反的契机

福建派的陈绍宽一离开海军,海军的权力斗争终于到达了最高的领导阶层。

1946年03月,蒋介石任命陈诚为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为海军副总司令。桂永清在9月就任代总司令,1948年8月正式成为海军总司令。陈、桂二人都是蒋介石的亲信,深得蒋的信任,蒋介石认为换上自己的亲信做老总就可以紧紧地掌握海军,其实大谬不然。问题出在这两个人都是陆军出身,而海军是个高技术的军种,又是阵前换将,蒋介石如此安排是一定会出大纰漏的。

桂永清上台后就利用海军雷电学校与青岛海军学校的毕业生来打击陈绍宽培植多年的闽系。到了1947年05月,才短短的一年两个月,海军总司令部的军官福建人的比重从陈绍宽时代的将近80%下降到18%。我们很容易想象,闽系的海军军官对这位陆军出身的海军总司令肯定是怨声载道。

中共一向重视对国民党军队的策反活动,如今国民党海军内部起了严重的矛盾,这就给中共的策反活动带来了契机。

(7)林遵率领海防第2舰队投奔中共

闽系的海军军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林遵,是国军第二海防舰队的少将司令。

1949年01月10日,历时55天的淮海战役的在大雪纷飞的苏北结束,中共控制了全部长江以北的土地。1月底,傅作义接受中共改编,北平和平解放。这时候中共已经占领了中国的半壁江山,蒋介石的军队倚靠长江天险守住另外的半壁江山。但是解放军渡江已是箭在弦上,国共和谈不过是个幌子,双方都在积极备战。这个时候负责长江防卫的国军海军就变得非常关键了,因为中共没有海军。

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把延绵数百公里的长江的防务划分为五个防区,除了长江口的第一防区由海军上海基地和海防第1舰队管辖外,其余四个防区都归海防第2舰队指挥。第2舰队的指挥官就是林遵。

前面说过中共没有海军,长江又宽又深,解放军渡江唯一的工具就是征集附近的民船。这些民船都是无武装的木造船只,没有可能抵挡国军军舰的炮击。所以林遵将军肩负的就是中华民国半壁江山的重任,成为中共统一大陆的关键对手,也是中共策反工作最重要的对象。

1948年09月,中共上海情报机构的负责人吴克坚派遣林亨元(福州人)透过国民党海军上校郭寿生(福州人)与林遵(福州人)取得联系,进行策反活动。林遵本来就感到在桂永清的外行领导下难有作为,便表示有心起义并且指定了一位亲信,舰队轮机长阙晓钟,作为联络人。

1949年02月,林亨元在阙晓钟的陪同下与林遵见了面。南京附近镇江的一家冷清的小面馆,三个人的福州方言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林亨元向林遵提出了三点要求:

1.如果率领舰队起义办不到,中共盼望林遵个人能够离开国民党,投奔中共;

2.提供长江江防的情报;

3.分析解放军渡江的最佳地点,并且协助解放军渡江。

林遵的回答非常清楚:

1.肯定舰队起义的原则,尽可能控制舰队留在长江不走,但是如何起义、何时起义要根据时机来掌握;

2.有关江防的情报提供,十分乐意;

3.安庆的防守最弱,作为渡江的突破口最为有利,所辖海军对解放军渡江绝不开炮。

中共对林遵是多管齐下,解放军第3野战军派出师政委孙克骥(福建人)透过阙晓钟向林遵进行游说,告之不可对和谈有任何幻想,第2舰队的唯一出路就是起义。孙克骥并且在南京找到担任永绥号舰长的表兄邵仓,说动邵仓起义。

1949年04月20日,国共和平谈判破裂。21日,毛泽东与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的文告,解放军西起湖口东至江阴在长达五百多公里的战线上开始强渡长江,江阴炮台当日易手。第2舰队没有向解放军开炮。

22日午夜,桂永清下令林遵集中南京附近所有的舰艇全部安全带到上海,并且当面许下诺言:完成任务即可晋升海军中将副总司令,并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由于战事逆转很快,怕死的桂永清随即匆匆飞离南京。林遵没有遵照桂永清的命令,而是宣布“不走”把舰队留下来投效中共。只有「永嘉」号舰长陈庆堃率领其它六艘军舰冲向长江口,其中五艘成功抵达上海,两艘被共军的岸炮击沈。陈庆坤晋升一级并且获得本来要颁发给林遵的青天白日勋章。

所以说,中共建国以来不断吹嘘“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的诗),其实解放军能够成功渡江全靠政工人员的策反工作,国军第二舰队的三十几艘军舰未发一炮,否则只凭着大批小木船解放军是过不了长江的。陆军再凶悍,在四面水茫茫的小船上也只能任由军舰的炮火宰割,解放军有可能全军覆没,至少是伤亡惨重。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赤壁之战曹操是怎么惨败的。

林遵这三十艘船(有些后来被国府的空军炸沈)与1271名官兵再加上「重庆号」的几百名官兵就是人民海军成立时所有的家当和人员。

(8)海军的舰艇与人才

1949年08月2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林遵的时候说,“我们空军还很年轻,海军还基本没有,就因此对于原国民党海军的起义和归顺,我们很欢迎。一些舰艇被炸了,同志们很难过,这种感情是好的。但是不要紧,只要有了人,问题就能解决,中国地大物博,我们一定能够把海军建设起来。”

是的,海军是高科技的军种,建设海军最重要的是人才。想想看,中国在马关条约赔给日本的白花花的银子就足以建造一个强大的日本帝国海军舰队,林遵这几艘破旧的、没有一艘超过一千吨的军舰算什么?中国地大物博,只要有了人,就能克服困难,把海军建设起来。

(9)评论

1. 国军的海军派系

国民政府的海军派系非常鲜明,有四个派系:闽系、青岛系、广东系、与电雷系。这其中闽系是海军最大和最重要的派系。闽系最大是因为它的资格最老,闽系是从北洋水师传下来的,以福建人为主,严复就是福建人,是北洋水师的泰斗。闽系最重要因为它的人才最多,懂军舰的绝大多数是闽系军官。

蒋介石虽然想扶植自己的电雷系,但是不懂海军的相关技术也没办法,所以老蒋对这个说福建话的小圈子既反感也不能不用。但是陈绍宽不肯“打共匪”终于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时候,蒋介石不但把陈绍宽免职,同时把闽系的圈子打散。后来四个系统到了台湾才融合成一个体系,就是左营的海军官校。

2. 1949年以后,闽系一分为二,海峡两岸各为其主。

3. 梁序昭在台湾做了海军总司令

闽系的台湾掌门人是梁序昭,1948年的时候是海防第1舰队司令。蒋介石虽然讨厌这批福建帮,但是在危急存亡之秋终于不得不重新重用福建军官出任海军老总。不管怎么说,海军这一门军事专业以福建人最能干,蒋介石在1947年任用外行的亲信桂永清当家,结果跑了重庆舰,又跑了第二舰队,如果再不用闽系大将主持海军是会亡国的。

1954年,梁序昭升任海军总司令,1955年晋升海军上将。

国府海军总司令梁序昭身着海军上将大礼服

YST 对梁序昭这身海军上将大礼服没什么意见,不过这顶帽子真难看,确切一点说,其实不是难看而是 funny。

4. 林遵当不上中共的海军司令

闽系的大陆掌门人是林遵,但是他的官运没有梁序昭这么好。1949年5月,中共成立华东军区海军,林遵只是副司令,司令是中共的陆军将领张爱萍。华东军区海军是中共当时唯一的海军,基本上就是林遵原来领导的海防第2舰队,但是林遵只是副司令,而外行的张爱萍做了海军司令,林遵心中当然不服。

林遵在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的官阶,而当年与他同级的梁序昭已经穿上海军上将的礼服,做了国军的海军总司令。

林遵将军身着解放军少将军服

论学历,林遵马尾海军学校毕业,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又在德国学习潜艇,海军专业知识无人能及;论战功,抗战期间在缺乏器材的情况下,身先士卒,游水渡河进行布雷,屡建战功,“林遵布雷队”是日军悬赏捉拿的对象,其活跃和令日军头痛的程度可想而知;论经历,1946年赴美接舰担任指挥官,08月率领八艘军舰返国,10月赴西沙群岛与南沙群岛为各岛命名并竖立的主权碑;论对中共建国的功劳,没有什么比第2舰队未发一炮让解放军渡江更大的功劳了。

但是为什么林遵当不上中共的海军司令呢?

YST 认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林遵在其起义时当断未断,错失最佳良机。

1949年04月23日,林遵在永嘉舰与第二舰队的舰长们开会讨论“走”还是“不走”时态度不够主动与积极,造成冗长又没有结果的讨论。「起义」这种事情作为领导人必须先慷慨陈词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不是通过冗长的讨论来决定。林遵既然已经决定起义就要冒这个险,不能先征询大家的意见。

想想看,林遵身为舰队司令自己没有坚决表态,下面的舰长怎么拿主意?

林遵的起义缺乏决心,最后弄成由舰队参谋长建议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去留获得众舰长的一致同意。16位舰长(艇长没有投票权)的投票结果是,8票赞成留下,2票反对留下,6票弃权。林遵这才宣布「不走」。整个过程拖泥带水,做得有点窝囊。

中共高层肯定把这个过程看在眼里,认为林遵的胆识不够。

想想看,解放军里面多少骄兵悍将,能这么带部队吗?如果是「三野」的刘伯承做第2舰队司令,我敢担保没有一个舰长敢跑否则会当场被他毙掉。

第二个原因是林遵犯下战术性的严重错误。

林遵宣布「不走」以后,各舰长返回自己的军舰,林遵在离开永嘉舰时因为疏忽没有降下司令旗,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永嘉舰舰长陈庆堃是反对起义的,并且和永修舰舰长秘密改变了通讯频道以便互相支持。陈庆堃在桅杆上升起“紧急起锚,准备开航”的旗帜,并且用信号灯和其它军舰展开通讯,于是顿时浓烟冲天,众舰艇生火等待出航。

永嘉舰首先起锚向下游疾驶并且在桅杆上升起“跟我来”的旗帜。这是英国海军的传统,如果某舰挂上司令旗就是旗舰,旗舰升起“跟我来”(Follow Me)的旗帜就是军令,舰队必须跟随。所以本来只有永嘉、永修两舰反对留下来的,结果变成有11艘军舰往下游冲。

第2舰队的16艘军舰走了11艘,而林遵的座舰「惠安」不在其中,太原舰舰长陈务笃觉得事有蹊跷,连忙乘小艇急速来「惠安」见林遵询问情况,只见林遵司令无奈又尴尬,他无可奈何地说:“想走就让他们走吧,起义是不能勉强的。”

陈务笃不以为然,当即指出林遵等人离开永嘉舰时没有降下司令旗,而回到惠安舰时又没有升起司令旗,断定必有军舰误会盲从而下。这时舰队参谋想出用报话机呼叫,果然不久就有四艘军舰返回。

林遵虽然有学问,但是做事不够机灵,我想这也许是他当不上中共海军司令第二重要的原因。

同样的,陈庆堃做事机灵,脑筋动得快,所以多带了几艘军舰到上海,证明他有随机应变的统御才能,这才获得蒋介石的青睐,否则永嘉舰单舰冲出封锁线是拿不到青天白日勋章的。

林遵这个错误太明显,中共的领导不可能不知道。

第三个原因是林遵的政治性不够。

这一点我们从毛泽东的谈话就可以清楚感觉到。毛泽东的讲话非常厉害,话中有话。

1949年08月2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林遵。

一开始毛泽东就面带微笑地问,“你们是国民党员吧?”

林遵还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毛泽东就接着说:“要说国民党党员,你们谁也没有我的资格老。1924年国民党的一大,我就是候补中央委员,在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下国共两党实行了第一次合作。”

这是下马威,谁不知道中共是党指挥枪。老毛先声夺人,林遵哪敢吭气?

后来毛泽东又说:“你们原海军人员懂得科学知识,有技术。新海军要向你们学习。人民解放军的同志有优良政治工作制度和战斗作风,你们也要向新海军学习。新老同志要团结,互相学习,共同为建设人民海军而奋斗。”

毛泽东的话多么厉害,国民党从英国海军学来的那一套传统叫“原海军”,我老毛要的是“新海军”,“新海军”是“人民海军”。毛泽东把“两个海军”划分得清清楚楚。

什么是老毛口中的“人民海军”?

老毛的“新海军”就是要求有解放军的精神和纪律的海军,要能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要做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不怕装备差“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 ”、要不怕困难“有条件就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要能顽强作战到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丢你的原子弹,我丢我的手榴弹”....才能成为“人民海军”。

呵呵呵!土共相信他们的政治信念与战斗作风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海军不能特立独行。林遵科学知识再多、技术层级再高还是需要多多学习,才能融入解放军的大家庭。

林遵自以为文化高,瞧不起土共;但是土共除了要向“原海军”学习科学知识也瞧不起“原海军”的那一套传统。

想想看,土共也有他的道理,军队打仗靠的是部队为自己塑造的传统精神,新兵一入部队首先被教导的就是该部队的光荣历史,因为没有荣誉传统的部队是打不了胜仗的。土共从两万五千里长征到国共内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军事传统,海军不能例外。

林遵想凭科学技术就做上中共的海军司令是不可能的!

林遵的才能已经被定性了,1951年他调到军事学院担任海军教授会主任,1957年担任南京海军学院副院长,1957年参加【辞海】军事条目编写工作。

1974年林遵担任东海舰队副司令,1977年林遵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72岁的高龄终于获得政治肯定。

林遵无论如何是好样的,他把后半生全部奉献给“人民海军”,1979年07月16日在上海病逝,享年七十四岁。他临终遗言:“我一生爱海军、爱海洋,又是东海舰队副司令,埋骨东海,正是死得其所。”

家人遵守他的遗嘱,将骨灰洒在东海。

5. 解放军的海军就这样从无到有,「人民海军」诞生了。
继续啊。
楼主对中国海军的分析还是实事求是,比较中肯的。
理性平和,不错。
又是坑吗:Q :Q :Q :Q
估计是个大坑。现在刚写完(七·1)吧……
楼主是真的台湾人吗?写得不错。耳目一新!
如果楼主是台湾省人的话,确实就比较客观了。
还有吗,继续啊,写的很好啊,很是客观
大坑啊,千万别填不上啊~~
可以写本书了
都是中国人,版主可以的。以后他的文章我都顶
过分夸大渡江作战时海军的威力是不对的. 当时渡江那么长的战线.几十艘战船能起多大作用.

长江可不是台湾海峡.当时的TG虽穷,也是有些炮的.国军战舰敢进长江航道里吗.:lol
原帖由 jjiangmin 于 2008-8-3 21:04 发表
过分夸大渡江作战时海军的威力是不对的. 当时渡江那么长的战线.几十艘战船能起多大作用.

长江可不是台湾海峡.当时的TG虽穷,也是有些炮的.国军战舰敢进长江航道里吗.:lol


但是似乎当时是固定的登录点吧?

文里提到拒绝起义的二艘战舰被PLA的岸炮击沉。所以,国军战舰还是怕的
原帖由 jjiangmin 于 2008-8-3 21:04 发表
过分夸大渡江作战时海军的威力是不对的. 当时渡江那么长的战线.几十艘战船能起多大作用.

长江可不是台湾海峡.当时的TG虽穷,也是有些炮的.国军战舰敢进长江航道里吗.:lol

是啊!当年大阴D国在长江还想重温一把船坚炮利的旧梦,被大咧咧的陶勇下令开炮比谁的炮利,结果英D发现船虽坚,但在长江还是TG的炮利,好汉不吃眼前亏,紫石英号挂白旗向TG投降.
丘吉尔当年不是说过,1门岸炮抵得上20门舰炮么,这句话放在长江这个环境我看还是说得通的
原帖由 诸葛寒霄 于 2008-8-3 21:16 发表
丘吉尔当年不是说过,1门岸炮抵得上20门舰炮么,这句话放在长江这个环境我看还是说得通的

那老哥们原先在登陆战中吃了亏
才得此结论
是纳尔逊说的吧?
刘伯承变成三野的了?:L

我可以肯定,是货真价实的WW。。
等下文
土鳖从总司令到士兵都有从国军里出来的
如果舰艇要在江防起作用,要用空军预先侦察和打击对方炮群设置。
看来福州人在解放南京起了关键性作用!可惜现在不存在福州海军学校!
路过。。。
明显是大陆人写的,很多语汇用的都是大陆的表达方式
原帖由 impact 于 2008-8-4 06:33 发表
明显是大陆人写的,很多语汇用的都是大陆的表达方式

剧我考证,的确是个台湾人~不过是比较"卖台"的哪类!~
嗯,YST的博客我去了,确实是个台湾人,而且很是被深绿的疯狗吠。那些个深绿就好比现在猫眼的那班子脑残。
精品!望本贴继续!
写得还算客观
学习了,中正是航母派的,绍宽是潜艇派的。
继续期待,难得WW中的客观分析
林尊如果不起义,渡江胜利没什么问题但是付出的伤亡还是要大一些,在当时解放战争胜利几成定局的情况下,能为民族多保留一份元气就是有功之臣。
老萨曾说过,林遵起义后试射鱼雷,竟然无一中的
后来检查,鱼雷长期缺乏保养,均已失效
这件事对土g刺激也不小
这个林遵确实在临机处置上缺乏大将之风,同为起义,淮海战役中何基沣、张克侠就果断得多,对部队掌握得也牢固,不愿从者一律发旅费开路条自行离开,不准在部队挑事。不过何张均为中共地下发展的党员,早有此意,只是等待时机而已;林遵只是逼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态度上的坚决程度自不可同日而语,从这一点上说,没当上海军司令一点也不冤枉。
原帖由 sr71 于 2008-8-4 10:10 发表
学习了,中正是航母派的,绍宽是潜艇派的。

倒不如说,中正是浪漫派,绍宽是现实派。
不是台湾人,因为党国不称淮海战役,只称徐蚌会战的
哪位大哥能指点一下YST的博客地址呵?
原帖由 nangi 于 2008-8-4 14:37 发表

倒不如说,中正是浪漫派,绍宽是现实派。


难得支持中正一次。

要是49年,起义的是一条航母,那共军就早几十年用航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