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宋宜昌谈国防工业弱项:发动机、高级复合材料、导弹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5:12:55
西方1台发动机顶中国10台

目前中国空军歼10战机装备的AL-31F发动机大修周期只有800小时
西方CFM-56发动机寿命达到14000小时

  目前,中国国防工业有哪些领域是最关键而又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是必须得集中精力突破的,如果突破不了,我们就会受制于人的?本次沙龙,宋宜昌先生选了几个重要领域并谈了看法。

  定向凝固高温合金

  宋:中国如果要发展大飞机,发展更高性能的军机,必须要有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发动机里最关键的是涡轮和压气机。无论是商用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还是军用的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都需要核心机,而且需要最好的发动机叶片。叶片分涡轮叶片和压气机叶片。涡轮叶片一般要在1500℃和接近15000转/分这种极大离心力的恶劣工况下运转,在这种条件下工作成千上万个小时,要求极高。涡轮叶片工作温度高,负荷大,应力复杂,要求材料具有很强的热强性、抗冲击性、抗疲劳性、耐腐蚀能力及损伤容限特征。它的工作温度已经超过钢铁承受的温度,只能用高温合金。但高温合金在这么高的温度和这么大的离心力下要产生蠕动,一蠕动,叶片就要变形,很容易失效。在这种恶劣工况下,过去我们用的是多晶体合金。它的特点是:你把合金一弄断,看它的断面有很多闪亮的晶点。这种晶格结构有缺陷的地方首先会断裂。而单晶体合金就避免了多晶体合金的缺陷,它是均匀的整体,没有缺陷。如采用定向凝固制造成定向单晶合金,就消除了晶界,可将使用温度提高一个台阶,约为30℃,从而使涡轮进口温度提高30℃-60℃左右。它的整体辐射非常均匀,具有更高的疲劳寿命。多晶体合金容易疲劳,在高温下容易沿着晶界产生裂纹,而单晶把这个条件提高了1~2个数量级。在压气机叶片上,有很大的气动弹性,没有优秀的压气机叶片,承受不了气动弹性引起的疲劳和裂纹。

  目前中国和国外这方面差距非常大,中国还没有民用涡扇发动机,都谈不上与国外的比较。军用的有,原来是涡轮喷气,现在是涡轮风扇,但用不到一千小时就要大修。西方的发动机使用寿命起码是一万个小时。如果这个差距不赶上,即使造出飞机来,由于发动机使用寿命短,也影响飞机的出勤率。

  AL-31F也好,“太行”也好,其关键之处不仅在于推力和推重比,还在于它们的耐用性。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发动机专家米库林为米格21设计了P-13涡喷发动机。它虽然获得了满意的推重比,然而采用跨音速叶片,引起许多气动弹性和振动问题,P-13的大修小时仅为100小时,频繁地更换发动-机使米格21的战备状况受到影响,米库林因此还丢了官。

  歼-7的发动机涡喷7系列,大修周期开始也是100小时,想尽办法搞到150小时就挖尽潜力了。关键是涡轮和压气机叶片,在高温和强气流条件下老化、断裂、蠕动。西方战斗机的发动机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但他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实验工作,投入的巨资终于有了回报。上世纪70年代,国外研制出单晶定向凝固高温合金,彻底解决了涡轮叶片在高温高压、恶劣工况下的寿命问题。美国装备波音747、767的JT9D发动机采用PWAl422单晶合金,寿命达9 600小时以上。F-15的F-100发动机用的是第一代定向凝固合金叶片,美国的第二代单晶合金PWAl484和第三代Re-neN6的性能又远远超过了第一代的水平。你可以看到空客和波音的飞机日夜在空中飞行,发动机可靠地工作着。有的CFM-56发动机寿命达到了1.4万小时。AL-31F大修间隔原来只有640小时,后来做了延寿才达到800小时,尽管战斗机发动机与民用涡扇发动机定位不同,但还是能看出基础研究的差距。中国目前能生产的定向凝固单晶叶片与国际水平差距就更大,人家一台发动机顶咱们10台以上。

  高级复合材料

  宋:一般航空工业用的复合材料都是碳纤维加环氧树脂,就是腈纶碳纤维的原料。这种材料类似于钓鱼杆,它是怎么制造的?简单地说,就是用腈纶在隔绝空气的状态下加热,里面含的有机东西都蒸发了,只剩一个长的碳链,这个东西拿出来看是黑的,但把它和其它有机材料合成起来,一般是涂上环氧树脂,一层层压起来,就会既轻又坚韧。

  按说碳纤维的制造并不复杂,但它的水平高低体现在:高级的可耐很高温度,而且有很高的强度,低级的就不行。发达国家的碳纤维为什么强度高?你看咱们生产的碳纤维断面,它的碳链是光滑的,而发达国家的碳链带很多倒刺,像尼龙搭扣一样勾在一起,所以强度很高。另外咱们的碳纤维总还是有点杂质在里面,一拉就容易断。发达国家的碳纤维都是高纯度的。这方面日本的水平最高。美国全是买日本的碳纤维,再用美国的树脂加工,就直接压成机体框架。这是最尖端的东西,像波音787上用了大约37%的这种材料。为了生产787,美国做了一个约30米长的机舱大加温炉,铺一层碳纤维布涂一层有机材料,最后一压,保持温度,30米的机身一下做成。完全不是过去那种在框架上铆上铝蒙皮的做法。

  中国现在的碳纤维基本是低档水平,高档的全靠进口。我们想买日本的,他们要很高价格,有些型号还不卖。而且核心技术不给我们。没有这一个东西,我们就只能造金属飞机。但近年来有几个厂家有所突破。西安的复合材料上去后,国外飞机厂商开始包给你做了。以前国外不可能包给你,因为人家早不做铝飞机了。当然现在包给你的这些复合材料部分都是对受力要求最低的,比如门、起落架盖,这部分肯定不是受力部分。但像机身、机翼蒙皮的复合材料部分肯定不会包给你。另外,环氧树脂的压制加工工艺变化很大。环氧树脂的特点是不耐高温,300℃以上性能就要发生变化,而军用飞机高速飞行时肯定远远超过这个温度。过去的碳纤维是横向水平结构,层和层之间很容易滑动,现在增加了纵向纤维,中间是环氧树脂。一种新的复合材料“双马来酰亚胺”,可防湿热。以前的复合材料怕湿怕热,国外不断对复合材料提出新的物理性能要求,不断往前改进,我们的步子迈不了那么大,目前还处于低端。

  记:A380所用复合材料的比倒是23%,低于波音787的37%-40%,是否说明欧洲的复合材料水平低于美国?

  宋:欧洲的要求是多载客,所以搞成双层,而对航程要求不高,不超过6000千米。欧洲的旅游距离一般也就3000千米。而美国一飞就是跨越两洋,一般都上万千米,要求飞得远,要省油。所以美国注重用复合材料减轻空重,以便多装燃油。欧洲的飞机由于载客多,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空客认为复合材料是一种比较新的材料。

  高频芯片

  宋:导弹击中卫星是很高明的技术,这个技术高在哪儿?这个导弹弹头上带了一个计算机。但是光有计算机不行,因为计算机芯片是通用芯片。对于半导体芯片,我们最常接触到的是CPU、内存等芯片,这些统称通用芯片。在收音机、手机、雷达、微波和各种机载、弹载、星载的各传感器里承担电子功能的芯片大部分可归纳为高频芯片,以区别于计算机里用门电路(只是开关运算,没有放大作用)组成的芯片。高频芯片就决定了一个国家尖端产业电子设备的重量、功能及综合性能。比如,在卫星上的雷达一般为几百千克,如能缩小到十几千克甚至几千克,那么飞机也好,卫星也好,都会节省大量的燃料和空间,而同样的体积却可扩展很多功能,例如相控阵雷达。这是一个国家电子先进性的最主要方面。

  但这些高频芯片特别专用,功能又很繁杂,所以民众对它了解不是那么多。如果我们的高频芯片发展上去,我们的国防工业就有了灵魂。比如各种末制导炮弹的精度就取决于高频芯片的水平,机载、星载雷达、声呐的功能就会成数量级的提高。我们与西方的差距体现在:西方已是单片雷达,而我们还是把雷达的各种部件分立地组装出来。美国在80年代初制定了一个详细计划,重点发展高频芯片,投入了国家力量,以至于90年代初大幅领先。它能用一个很小的无人机甚至苍蝇做到的功能,我们还得用很笨重的设备才能实现。我们在追赶CPU的差距时,还要花更大的精力弥补高频芯片的差距。

  高频芯片还不止是单晶硅,还有砷化镓器件。如果差距缩短了,我们的反坦克导弹,空地、空空、地空导弹,巡航导弹,无人机,卫星、合成孔径雷达、海洋监视雷达、地形测绘雷达等都会大大前进一步。高频芯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追赶到某种程度,将大幅度降低我们先进武器的造价。提高先进装备的数量,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西方1台发动机顶中国10台

目前中国空军歼10战机装备的AL-31F发动机大修周期只有800小时
西方CFM-56发动机寿命达到14000小时

  目前,中国国防工业有哪些领域是最关键而又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是必须得集中精力突破的,如果突破不了,我们就会受制于人的?本次沙龙,宋宜昌先生选了几个重要领域并谈了看法。

  定向凝固高温合金

  宋:中国如果要发展大飞机,发展更高性能的军机,必须要有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发动机里最关键的是涡轮和压气机。无论是商用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还是军用的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都需要核心机,而且需要最好的发动机叶片。叶片分涡轮叶片和压气机叶片。涡轮叶片一般要在1500℃和接近15000转/分这种极大离心力的恶劣工况下运转,在这种条件下工作成千上万个小时,要求极高。涡轮叶片工作温度高,负荷大,应力复杂,要求材料具有很强的热强性、抗冲击性、抗疲劳性、耐腐蚀能力及损伤容限特征。它的工作温度已经超过钢铁承受的温度,只能用高温合金。但高温合金在这么高的温度和这么大的离心力下要产生蠕动,一蠕动,叶片就要变形,很容易失效。在这种恶劣工况下,过去我们用的是多晶体合金。它的特点是:你把合金一弄断,看它的断面有很多闪亮的晶点。这种晶格结构有缺陷的地方首先会断裂。而单晶体合金就避免了多晶体合金的缺陷,它是均匀的整体,没有缺陷。如采用定向凝固制造成定向单晶合金,就消除了晶界,可将使用温度提高一个台阶,约为30℃,从而使涡轮进口温度提高30℃-60℃左右。它的整体辐射非常均匀,具有更高的疲劳寿命。多晶体合金容易疲劳,在高温下容易沿着晶界产生裂纹,而单晶把这个条件提高了1~2个数量级。在压气机叶片上,有很大的气动弹性,没有优秀的压气机叶片,承受不了气动弹性引起的疲劳和裂纹。

  目前中国和国外这方面差距非常大,中国还没有民用涡扇发动机,都谈不上与国外的比较。军用的有,原来是涡轮喷气,现在是涡轮风扇,但用不到一千小时就要大修。西方的发动机使用寿命起码是一万个小时。如果这个差距不赶上,即使造出飞机来,由于发动机使用寿命短,也影响飞机的出勤率。

  AL-31F也好,“太行”也好,其关键之处不仅在于推力和推重比,还在于它们的耐用性。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发动机专家米库林为米格21设计了P-13涡喷发动机。它虽然获得了满意的推重比,然而采用跨音速叶片,引起许多气动弹性和振动问题,P-13的大修小时仅为100小时,频繁地更换发动-机使米格21的战备状况受到影响,米库林因此还丢了官。

  歼-7的发动机涡喷7系列,大修周期开始也是100小时,想尽办法搞到150小时就挖尽潜力了。关键是涡轮和压气机叶片,在高温和强气流条件下老化、断裂、蠕动。西方战斗机的发动机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但他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实验工作,投入的巨资终于有了回报。上世纪70年代,国外研制出单晶定向凝固高温合金,彻底解决了涡轮叶片在高温高压、恶劣工况下的寿命问题。美国装备波音747、767的JT9D发动机采用PWAl422单晶合金,寿命达9 600小时以上。F-15的F-100发动机用的是第一代定向凝固合金叶片,美国的第二代单晶合金PWAl484和第三代Re-neN6的性能又远远超过了第一代的水平。你可以看到空客和波音的飞机日夜在空中飞行,发动机可靠地工作着。有的CFM-56发动机寿命达到了1.4万小时。AL-31F大修间隔原来只有640小时,后来做了延寿才达到800小时,尽管战斗机发动机与民用涡扇发动机定位不同,但还是能看出基础研究的差距。中国目前能生产的定向凝固单晶叶片与国际水平差距就更大,人家一台发动机顶咱们10台以上。

  高级复合材料

  宋:一般航空工业用的复合材料都是碳纤维加环氧树脂,就是腈纶碳纤维的原料。这种材料类似于钓鱼杆,它是怎么制造的?简单地说,就是用腈纶在隔绝空气的状态下加热,里面含的有机东西都蒸发了,只剩一个长的碳链,这个东西拿出来看是黑的,但把它和其它有机材料合成起来,一般是涂上环氧树脂,一层层压起来,就会既轻又坚韧。

  按说碳纤维的制造并不复杂,但它的水平高低体现在:高级的可耐很高温度,而且有很高的强度,低级的就不行。发达国家的碳纤维为什么强度高?你看咱们生产的碳纤维断面,它的碳链是光滑的,而发达国家的碳链带很多倒刺,像尼龙搭扣一样勾在一起,所以强度很高。另外咱们的碳纤维总还是有点杂质在里面,一拉就容易断。发达国家的碳纤维都是高纯度的。这方面日本的水平最高。美国全是买日本的碳纤维,再用美国的树脂加工,就直接压成机体框架。这是最尖端的东西,像波音787上用了大约37%的这种材料。为了生产787,美国做了一个约30米长的机舱大加温炉,铺一层碳纤维布涂一层有机材料,最后一压,保持温度,30米的机身一下做成。完全不是过去那种在框架上铆上铝蒙皮的做法。

  中国现在的碳纤维基本是低档水平,高档的全靠进口。我们想买日本的,他们要很高价格,有些型号还不卖。而且核心技术不给我们。没有这一个东西,我们就只能造金属飞机。但近年来有几个厂家有所突破。西安的复合材料上去后,国外飞机厂商开始包给你做了。以前国外不可能包给你,因为人家早不做铝飞机了。当然现在包给你的这些复合材料部分都是对受力要求最低的,比如门、起落架盖,这部分肯定不是受力部分。但像机身、机翼蒙皮的复合材料部分肯定不会包给你。另外,环氧树脂的压制加工工艺变化很大。环氧树脂的特点是不耐高温,300℃以上性能就要发生变化,而军用飞机高速飞行时肯定远远超过这个温度。过去的碳纤维是横向水平结构,层和层之间很容易滑动,现在增加了纵向纤维,中间是环氧树脂。一种新的复合材料“双马来酰亚胺”,可防湿热。以前的复合材料怕湿怕热,国外不断对复合材料提出新的物理性能要求,不断往前改进,我们的步子迈不了那么大,目前还处于低端。

  记:A380所用复合材料的比倒是23%,低于波音787的37%-40%,是否说明欧洲的复合材料水平低于美国?

  宋:欧洲的要求是多载客,所以搞成双层,而对航程要求不高,不超过6000千米。欧洲的旅游距离一般也就3000千米。而美国一飞就是跨越两洋,一般都上万千米,要求飞得远,要省油。所以美国注重用复合材料减轻空重,以便多装燃油。欧洲的飞机由于载客多,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空客认为复合材料是一种比较新的材料。

  高频芯片

  宋:导弹击中卫星是很高明的技术,这个技术高在哪儿?这个导弹弹头上带了一个计算机。但是光有计算机不行,因为计算机芯片是通用芯片。对于半导体芯片,我们最常接触到的是CPU、内存等芯片,这些统称通用芯片。在收音机、手机、雷达、微波和各种机载、弹载、星载的各传感器里承担电子功能的芯片大部分可归纳为高频芯片,以区别于计算机里用门电路(只是开关运算,没有放大作用)组成的芯片。高频芯片就决定了一个国家尖端产业电子设备的重量、功能及综合性能。比如,在卫星上的雷达一般为几百千克,如能缩小到十几千克甚至几千克,那么飞机也好,卫星也好,都会节省大量的燃料和空间,而同样的体积却可扩展很多功能,例如相控阵雷达。这是一个国家电子先进性的最主要方面。

  但这些高频芯片特别专用,功能又很繁杂,所以民众对它了解不是那么多。如果我们的高频芯片发展上去,我们的国防工业就有了灵魂。比如各种末制导炮弹的精度就取决于高频芯片的水平,机载、星载雷达、声呐的功能就会成数量级的提高。我们与西方的差距体现在:西方已是单片雷达,而我们还是把雷达的各种部件分立地组装出来。美国在80年代初制定了一个详细计划,重点发展高频芯片,投入了国家力量,以至于90年代初大幅领先。它能用一个很小的无人机甚至苍蝇做到的功能,我们还得用很笨重的设备才能实现。我们在追赶CPU的差距时,还要花更大的精力弥补高频芯片的差距。

  高频芯片还不止是单晶硅,还有砷化镓器件。如果差距缩短了,我们的反坦克导弹,空地、空空、地空导弹,巡航导弹,无人机,卫星、合成孔径雷达、海洋监视雷达、地形测绘雷达等都会大大前进一步。高频芯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追赶到某种程度,将大幅度降低我们先进武器的造价。提高先进装备的数量,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
]]
好几个月以前的兵器知识的文章了,现在还在炒冷饭
嗯,,,,,,技术大师都是玩出来的....这一点俺还是比较赞同的.:) :)
AL-31F发动机大修周期只有800小时,西方CFM-56发动机寿命达到14000小时------------------------------------------------------------拿着军用的大修时间与民用的寿命比,还说什么一台顶10台!!:D ;P
老宋——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网民——抓出一点,砖板横飞。
拿F110,F119发动机来都可以BS Al31F的大修时间,偏偏拿一个CFM56来说事;P

固体火箭发动机搞运载火箭。。。。真得那么先进吗?
其它国家中,印度的固体火箭燃料搞得不错。因为它是低纬度地区,利用地球自转可以节省一些燃料,但是它天热,加注时液氧极易挥发,火箭待机过久非常危险。液氢液氧必须处于超低温状态,在热带使用成本高。所以它的导弹在发射台待机时间短,以至于检测等各项工作的时间都受到限制,逼得它必须研制固体燃料。“烈火”、“大地”导弹都是固体的,运载火箭也都是固体的。而中国的“长征”系列连助推器都是液体的,这就是固体燃料方面的差距。

==============

导弹和火箭的在用途上是没有可比性的,运载火箭的发动机涉及到多次推力调整,重复开关机……用固体燃料现在能做到推力的精确调整吗?

现在除了印度的运载火箭是固体燃料,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的新一代大推火箭因为涉及复杂用途都是用的液体燃料,这一点恰好是印度航天的弱点----------固体发动机的低可控性,------------------而且也是正好说明a 3 处于弹道导弹改火箭的宇航初级阶段
突然觉得和p秃子的东西有异曲同之妙,莫非秃子也是为消除中国威胁论而无间:L
专家?这是什么砖家.
我们是专家很多,按总数算,估计是世界头号,
宋先生是战略问题专家,提的问题还是不错,但举例,就是外行话:
1,固体,液体导弹火箭问题,导弹用固体最好,毕竟运输,保养,发射准备,都有优势,但缺陷就是控制性差,液体正好相反,毕竟用阀门可以控制流量,推力可以控制的更为精细,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军民用运载火箭,基本都是液体,除了助推器,
2,A380和B787说的误差更大,A380是大型,远程和超远程飞机,基本用于6000-15000公里的航程,是替代B747的,而B787是中远程飞机,替代A300,310
,330,B767,航程是4000-10000之间,至于改装的公务机,航程远点是应该的,A380面对的是全球市场,哪是仅仅欧洲市场,B787就更不用说了,研制这两种飞机,主要是出发点不同,空客认为载客大的飞机是趋势,而boeing 认为,点对点更关键。顺便说,Boeing的远程飞机,是B777的ER系列,还有A380的搅局者,B747-8,后者,客机一架没卖出去,货机到有。
至于所说的机身材料,毕竟B787比A380晚三年研制,技术新点是应该的,全“塑料”飞机,十多年前就有,比奇的1900就是如此,但那是小飞机,Boeing这次开了大型机的先河,用复合材料的好处,就是减轻集体重量,重量轻了,增建航程,或多载客(注意,不是宰客!),收入自然就多了;根本不是B787是远程飞机才多用复合材料,A380是中近程飞机才用双层客舱。
B787的另一面,是同发动机有关,是被选的两款发动机完全互换,接口完全一样,理论上讲,双发,一个是Trent,一个是Gnex,都可以
至于我们的发动机,军用的,Al31和太行,大修间隔,比军用Spey还短,后者70年代初期就达到1500小时。
材料问题,人家60年代研发的协和,长时间超音速飞行,机体寿命当时的就能达到8000小时,我们比人家差的远。
专家,在本行业是专家,出了,就是砖家!
好像宋先生还说过美国的雷声公司信息技术不行,理由是人家公司不生产手机:D
原帖由 莫谈国是 于 2008-7-23 20:01 发表
好像宋先生还说过美国的雷声公司信息技术不行,理由是人家公司不生产手机:D


人家是战略问题专家,不是通讯专家,对手机和雷达没搞清楚,三星是手机大厂,号称世界第二,但韩国雷达不是美国,就是欧洲的。我们山寨手机很多,但山寨雷达,费了老大力气,也没出几款,估计是没让特区人做的缘故。
战略专家就是忽悠专家:D
原帖由 hawala 于 2008-7-23 22:52 发表
战略专家就是忽悠专家:D

忽悠这个词,是中国的发明,也是中国文化的现象,我们文化,不是很鼓励做实际工作的人,吹的人,还是市场很大,本来自己就不懂,最多一知半解,还要用专家身份跟人吹牛,听的人,也是二百五,如此多的错误,也能在媒体上广为宣传,也是媒体无知的表现
为ARJ21引进  GE 公司的CF34-10A 发动机生产线OR 组装线不知道进展如何??
原帖由 55300163 于 2008-7-23 23:03 发表
为ARJ21引进  GE 公司的CF34-10A 发动机生产线OR 组装线不知道进展如何??

生产线是谈不上的,我们是生产部分零件,最后可能会组装。
还是网友有才啊!谁都比不上网友!嘻嘻!
算了,不说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类专家,很有话语权,如果决策者自己又不行,倒霉的,能是谁?
玩战略就不要讲细节
原帖由 adjust 于 2008-7-24 08:40 发表
玩战略就不要讲细节

我们是很会立言的,称为“细节决定成败”,估计是战略家太多,所以我们做不成事
宋宜昌说的国内搞直升机的这个我认为很对,现在国内搞直升机好高骛远,总想一上来就搞类似美国黑鹰那样的型号,实际上很多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搞清楚。
这样的砖家不出来献世也罢
原帖由 worker2006 于 2008-7-24 09:28 发表
宋宜昌说的国内搞直升机的这个我认为很对,现在国内搞直升机好高骛远,总想一上来就搞类似美国黑鹰那样的型号,实际上很多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搞清楚。

我们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震一来,就有人提出直升机大干快上,也没看看基础
就看了第一句,AL-31F的大修寿命是不长,那也不能和民航的发动机比啊,怎么不接着比耗油率啊?
什么战略专家?不过是一个科普刊物的编辑。
]]
目前中国空军歼10战机装备的AL-31F发动机大修周期只有800小时
西方CFM-56发动机寿命达到14000小时

太砖家了
拿带加力的发动机跟民用大涵道比发动机比寿命
也够有才的拉,而且本来想贬低TG,却扯到鹅毛的发动机上去了
做人要厚道
  《古惑仔之龙争虎斗》

  记者:听说马来西亚警方正在调查你。
  拿督(恼羞成怒):把这个人赶出去!
  记者:老子是记者也!你敢赶我?
  拿督:你是哪家报纸的?
  记者:大飞马经。
]]
老宋也就是吹吹海权还不错。。。非要搞些这个就太露怯了
原帖由 天下凡人 于 2008-7-24 17:40 发表

很有道理,当时还是MD先想做双层大客机,代号是MD-12,后来是空客抢了先,Beoing当时还是准备同空客联合做的,就是条件没谈好,自己又有B747可以凑合,市场容量,这个级别,一家可以活的不错,Boeing自己气不过, ...

是747-8吧,787很小的
原帖由 whucsm 于 2008-7-24 23:50 发表

是747-8吧,787很小的

谢谢,是747-8,打错字了
原帖由 老装甲 于 2008-7-22 23:46 发表
这专家连砖家都不如,大地也好,烈火也后,都到3型才用的固体燃料,2004年才开始试射,烈火3到2009年才要装备部队,射程才3000,也有脸拿出来说,丫的不知道现在在航天领域,氢氧发动机才是王道,欧洲也好,日本也好,直到变态的 ...

所言极是!这个狗屁专家连固体跟液体发动机的优缺点,及不同用途都不分清楚就瞎说我们的如何如何不行,阿三的如何厉害。如果我们的固体发动机不行,那么潜射洲际导弹也就不用想了,阿三都走在我们前面。
几个月前就已经批判过了,现在懒得说[:a8:] [:a8:] [:a8:]
果然是砖家,军用发动机和民用发动机是两回事,根本就没用可比性,例如老式苏制坦克发动机寿命不到1000摩托小时,但就是这退役的旧发动机民用打井使用1万小时没有问题,客观看待差距,加大投入,加紧科研,迎头赶上才是正路,不要学印度阿三一会妄自尊大,一会极度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