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杨不管的可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7:56:19
关于所谓“杨不管”老师的一些情况
  
   作为比较早去采访合肥长丰少年课堂打架致死事件的记者,我一直看着这个事件从最初引起地方关注,到与范跑跑事件联系,受到全国舆论关注。

   在事件传播中,因为杨老师对采访有所回避,所以除了我们之外没有人采访到他(并不是我们多厉害,只是我们碰巧等到了他),但因为我们的报纸(合肥《广报》)不上网,又是刚改版的地方媒体,所以包括全国主流媒体在报道的时候都认为杨老师没有接受过记者采访。

   现在事情的说法越来越多,今晚我一直看相关新闻和评论到深夜,突然觉得自己有责任把杨老师这边的声音发出来。实际上,在采访中,我和同事就觉得不该由他一个人来承担舆论压力。因为这整件事情说到责任,从社会、当地教育系统、学校、老师、家长,到孩子自己,实际上都是有责任的。

   下面,就把我写的部分内容贴出来。报道全文在报社电脑里,我们一共做了六个版相关报道。
  
  杨经贵:不敢回家的高级教师
  
  在课堂上不管学生的老师杨经贵,是吴店中学资历深厚的老教师。1978年走上教师岗位至今,他一直在吴店中学任教,在学校里第一批通过民办教师转正资格考试。2003年杨老师成为吴店中学第一个国家高级教师,数十年来在市县发表的多篇地理方面的论文是他的骄傲。

  事发当天杨老师就被学校要求停课回家,等待处理结果。6月18日下午,记者前往杨老师在旧镇村的家。从学校到杨老师家的路很难走,步行要1个多小时,这条路他走了整整三十年。
  
   记者抵达的时候杨老师不在家,他的邻居说:“他是老实人啊,平时闷声不响的,路上碰到了,都是我们先跟他打招呼。”热心的邻居从田里喊来杨老师老伴,这位年届半百的妇人回来时,穿着深达膝盖全是泥土的胶鞋,满是皱纹的脸上溅着几个泥点。看到记者她腼腆地笑了下,说杨老师去了双墩,她一吃完午饭就下田了,“这几天都不敢呆在家,饭是在邻居家吃的,就今天烧了点稀饭,吃完我就赶紧出去了”。邻居们帮着说,这都是因为杨涛家亲戚来过两次。
  
  老妇人告诉我们,他们家有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家里就他们两人。因此每到栽秧等农活繁忙的时候,常有学生主动要来帮忙,去年就有学生非要来帮着栽秧。这个难得出门的农村妇女不能理解,为什么教了一辈子书的老伴现在连学校都去不了。
  
  晚上7点左右,杨老师回来了,56岁的他中等身材,偏瘦,说话语速较慢。他对事件的描述和同学们说的有些出入。第一处是在打架开始的时候,杨老师说他当时正面对黑板写字,当他回过头来,两个学生已经抱成一团了,他立刻跟其他学生说“赶快拉开”;第二处是在杨涛倒下后,他说自己赶紧叫同学送他去医院,并跟学生说“不要拉他胳膊,这样不舒服,你们抬着他”,还让学生通知班主任。
  
  杨老师是在6月12日中午派出所找他做笔录时得知杨涛死亡的,他说当时万校长先来找他,他问怎么样,校长说“糟得了”。当天下午杨老师还教了初三的数学课,第二节本该是7(1)班的地理课,校长让他不要去了。
  
  说起死去的学生,杨老师说自己“很惭愧,对不起死者亲人”。但目前自己成为众矢之的的状况,他觉得有些冤枉。“课堂上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完全推卸责任,可是说责任全在我身上也不是事实。”杨老师认为,“我的责任主要在当时没有跟去医院,确实没保护好孩子。”他说当时没想到有这么严重,也怕课堂上再出乱子,而且班主任已经去了。
  
  提起自己的国家高级教师资格,杨老师再次使用了“惭愧”一词。“如果能回学校,您还会继续教书吗?”记者问。杨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不了”。他茫然地说不知道这次会不会被开除教职,“如果不开除我也打算写个报告提前退休”。可是他并不希望自己被直接开除,并且告诉记者“讲我不称职是他们的看法,这是突发事件,我确实不知道是这个结果啊!”说到这儿,杨老师一直平稳的声音里,透出一种无力感。
  
  采访结束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杨老师老伴借了盏矿灯带我们走出田地。在田埂上走着的时候,她喃喃地说:“学生喜欢他,我们家墙上贴的画就是年前他学生送的。”
    
  不管闲事的老师
  
  “地理课班上很吵,杨老师不怎么管,而且他讲话声音又小,我们想听也没法听课。”7(2)班班长杨梅说,她曾经向班主任董老师反映过这个问题。后来班主任在班上说了一次,让大家好好听课,但是没什么效果。
  
  “那你们其它课也这么吵吗?”记者问。“有的也吵,不过就地理课最吵了,杨老师脾气好,不大讲我们。”同学们抢着告诉记者,地理课上他们可以看小说、聊天、随便换座位,甚至打闹,杨老师一般不管,最多就是请班长记下闹得最凶的同学名字,课后给班主任。
  
  在吴店采访时,记者发现,当地40岁以下的人很多都当过杨老师的学生,比如吴店中学副校长、街边小卖部店主、饭店老板。记者一问起杨老师的课,他们的回答异口同声:“他就是不怎么管纪律,性子软,我当年上学时就是这样了!”
  
  记者向杨老师求证时,他承认课堂纪律不好。在言语中,他表达了对以前学生的怀念,“原来学生自觉性高,点到就做,根本用不着管纪律”。“那现在纪律没原来那么好了,您为什么不管呢?”记者问。“为什么不管?不敢管哪,有的学生气势汹汹的,平时也只有讲讲,听不听看他们。”
  
  但是,也有些老师能让同学们在课堂上鸦雀无声。比如7(2)班班主任董老师的语文课,同学们都说不敢讲话。除去班主任的威严,董老师说他管学生比较严,该批评的就批评,不行就找家长来管孩子。他说现在的学生是很难管,不轻意承认错误,所以他总是把情况全部弄清楚了再和学生讲道理。
  
  “不过去年崔老师的事情发生后,老师们大都提心吊胆,不敢管得太严。”董老师口中的“崔老师”,也被杨老师和其他老师多次提起。
  
  
  崔老师的故事
  
  崔老师是个年轻的25岁教师,他和吴店中学另一桩校园血案联系在一起。
  
  那是在去年的12月7日,一个雾蒙蒙的天气,这位年轻的男老师在办公室门口,被班上15岁的学生砍下了左手的三个手指,另两个手指也砍掉了一半。事情的原因,据老师们回忆,是因为前一天崔老师在课堂上批评了这名迟到的学生,学生不服气,和老师当堂打了一架。其后崔老师通知了学生家长,第二天早上家长还在来学校的路上,被老师惩罚不准进教室的学生买了把砍刀,酿成了血案。
  
  血案发生至今,崔老师还在家养伤。记者从该校副校长处了解到,崔老师出事后,砍伤老师的学生退了学,因为家里穷,他只赔偿了老师3000元医药费,剩下的数万元医疗费用都是学校出的。事情发生之后,学校没有做任何事情安慰老师们,学生和老师对打、学生家长打老师的事件依然在发生。这一切,让老师们寒了心。
  
  而在这所学校,如果老师被家长打了,学校有一套不可思议的处理方法。董老师透露,吴店中学曾经发生过好几起家长到学校来打老师的事件,崔老师就曾经被家长冲进教室打过一巴掌。事后学校找人从中斡旋,请家长吃饭,让其不要再到学校找老师茬。崔老师班上的一个女生说这件事肯定不是崔老师的错,她说:“当时那个同学被崔老师批评,就回家说老师欺负他,其实他全是瞎编的,结果第二天他爸爸就来打了老师。”
  
  “如果学校对我们说‘老师你照管学生,管不了的给我们来处理’,有这样一句放心话,我们也敢管了!”杨经贵老师这样解释校方工作的失职。而更多的老师则陷入了“管还是不管”的悖论,在面对叛逆的学生时如履薄冰。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老师选择了不管,他们将成绩优秀的学生调到教室前几排,保证他们能听到课。其他学生只要不闹得影响到想学习的同学,就随便他们闹,甚至有些老师会劝说成绩不好的学生退学回家。
  
  采访临近结束的时候,一位老师反问记者:“管学生,老师出了事;不管学生,学生出了事。你说我们现在怎么办?”
  
  “我们老师是弱势群体啊!”副校长一声叹息。关于所谓“杨不管”老师的一些情况
  
   作为比较早去采访合肥长丰少年课堂打架致死事件的记者,我一直看着这个事件从最初引起地方关注,到与范跑跑事件联系,受到全国舆论关注。

   在事件传播中,因为杨老师对采访有所回避,所以除了我们之外没有人采访到他(并不是我们多厉害,只是我们碰巧等到了他),但因为我们的报纸(合肥《广报》)不上网,又是刚改版的地方媒体,所以包括全国主流媒体在报道的时候都认为杨老师没有接受过记者采访。

   现在事情的说法越来越多,今晚我一直看相关新闻和评论到深夜,突然觉得自己有责任把杨老师这边的声音发出来。实际上,在采访中,我和同事就觉得不该由他一个人来承担舆论压力。因为这整件事情说到责任,从社会、当地教育系统、学校、老师、家长,到孩子自己,实际上都是有责任的。

   下面,就把我写的部分内容贴出来。报道全文在报社电脑里,我们一共做了六个版相关报道。
  
  杨经贵:不敢回家的高级教师
  
  在课堂上不管学生的老师杨经贵,是吴店中学资历深厚的老教师。1978年走上教师岗位至今,他一直在吴店中学任教,在学校里第一批通过民办教师转正资格考试。2003年杨老师成为吴店中学第一个国家高级教师,数十年来在市县发表的多篇地理方面的论文是他的骄傲。

  事发当天杨老师就被学校要求停课回家,等待处理结果。6月18日下午,记者前往杨老师在旧镇村的家。从学校到杨老师家的路很难走,步行要1个多小时,这条路他走了整整三十年。
  
   记者抵达的时候杨老师不在家,他的邻居说:“他是老实人啊,平时闷声不响的,路上碰到了,都是我们先跟他打招呼。”热心的邻居从田里喊来杨老师老伴,这位年届半百的妇人回来时,穿着深达膝盖全是泥土的胶鞋,满是皱纹的脸上溅着几个泥点。看到记者她腼腆地笑了下,说杨老师去了双墩,她一吃完午饭就下田了,“这几天都不敢呆在家,饭是在邻居家吃的,就今天烧了点稀饭,吃完我就赶紧出去了”。邻居们帮着说,这都是因为杨涛家亲戚来过两次。
  
  老妇人告诉我们,他们家有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家里就他们两人。因此每到栽秧等农活繁忙的时候,常有学生主动要来帮忙,去年就有学生非要来帮着栽秧。这个难得出门的农村妇女不能理解,为什么教了一辈子书的老伴现在连学校都去不了。
  
  晚上7点左右,杨老师回来了,56岁的他中等身材,偏瘦,说话语速较慢。他对事件的描述和同学们说的有些出入。第一处是在打架开始的时候,杨老师说他当时正面对黑板写字,当他回过头来,两个学生已经抱成一团了,他立刻跟其他学生说“赶快拉开”;第二处是在杨涛倒下后,他说自己赶紧叫同学送他去医院,并跟学生说“不要拉他胳膊,这样不舒服,你们抬着他”,还让学生通知班主任。
  
  杨老师是在6月12日中午派出所找他做笔录时得知杨涛死亡的,他说当时万校长先来找他,他问怎么样,校长说“糟得了”。当天下午杨老师还教了初三的数学课,第二节本该是7(1)班的地理课,校长让他不要去了。
  
  说起死去的学生,杨老师说自己“很惭愧,对不起死者亲人”。但目前自己成为众矢之的的状况,他觉得有些冤枉。“课堂上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完全推卸责任,可是说责任全在我身上也不是事实。”杨老师认为,“我的责任主要在当时没有跟去医院,确实没保护好孩子。”他说当时没想到有这么严重,也怕课堂上再出乱子,而且班主任已经去了。
  
  提起自己的国家高级教师资格,杨老师再次使用了“惭愧”一词。“如果能回学校,您还会继续教书吗?”记者问。杨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不了”。他茫然地说不知道这次会不会被开除教职,“如果不开除我也打算写个报告提前退休”。可是他并不希望自己被直接开除,并且告诉记者“讲我不称职是他们的看法,这是突发事件,我确实不知道是这个结果啊!”说到这儿,杨老师一直平稳的声音里,透出一种无力感。
  
  采访结束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杨老师老伴借了盏矿灯带我们走出田地。在田埂上走着的时候,她喃喃地说:“学生喜欢他,我们家墙上贴的画就是年前他学生送的。”
    
  不管闲事的老师
  
  “地理课班上很吵,杨老师不怎么管,而且他讲话声音又小,我们想听也没法听课。”7(2)班班长杨梅说,她曾经向班主任董老师反映过这个问题。后来班主任在班上说了一次,让大家好好听课,但是没什么效果。
  
  “那你们其它课也这么吵吗?”记者问。“有的也吵,不过就地理课最吵了,杨老师脾气好,不大讲我们。”同学们抢着告诉记者,地理课上他们可以看小说、聊天、随便换座位,甚至打闹,杨老师一般不管,最多就是请班长记下闹得最凶的同学名字,课后给班主任。
  
  在吴店采访时,记者发现,当地40岁以下的人很多都当过杨老师的学生,比如吴店中学副校长、街边小卖部店主、饭店老板。记者一问起杨老师的课,他们的回答异口同声:“他就是不怎么管纪律,性子软,我当年上学时就是这样了!”
  
  记者向杨老师求证时,他承认课堂纪律不好。在言语中,他表达了对以前学生的怀念,“原来学生自觉性高,点到就做,根本用不着管纪律”。“那现在纪律没原来那么好了,您为什么不管呢?”记者问。“为什么不管?不敢管哪,有的学生气势汹汹的,平时也只有讲讲,听不听看他们。”
  
  但是,也有些老师能让同学们在课堂上鸦雀无声。比如7(2)班班主任董老师的语文课,同学们都说不敢讲话。除去班主任的威严,董老师说他管学生比较严,该批评的就批评,不行就找家长来管孩子。他说现在的学生是很难管,不轻意承认错误,所以他总是把情况全部弄清楚了再和学生讲道理。
  
  “不过去年崔老师的事情发生后,老师们大都提心吊胆,不敢管得太严。”董老师口中的“崔老师”,也被杨老师和其他老师多次提起。
  
  
  崔老师的故事
  
  崔老师是个年轻的25岁教师,他和吴店中学另一桩校园血案联系在一起。
  
  那是在去年的12月7日,一个雾蒙蒙的天气,这位年轻的男老师在办公室门口,被班上15岁的学生砍下了左手的三个手指,另两个手指也砍掉了一半。事情的原因,据老师们回忆,是因为前一天崔老师在课堂上批评了这名迟到的学生,学生不服气,和老师当堂打了一架。其后崔老师通知了学生家长,第二天早上家长还在来学校的路上,被老师惩罚不准进教室的学生买了把砍刀,酿成了血案。
  
  血案发生至今,崔老师还在家养伤。记者从该校副校长处了解到,崔老师出事后,砍伤老师的学生退了学,因为家里穷,他只赔偿了老师3000元医药费,剩下的数万元医疗费用都是学校出的。事情发生之后,学校没有做任何事情安慰老师们,学生和老师对打、学生家长打老师的事件依然在发生。这一切,让老师们寒了心。
  
  而在这所学校,如果老师被家长打了,学校有一套不可思议的处理方法。董老师透露,吴店中学曾经发生过好几起家长到学校来打老师的事件,崔老师就曾经被家长冲进教室打过一巴掌。事后学校找人从中斡旋,请家长吃饭,让其不要再到学校找老师茬。崔老师班上的一个女生说这件事肯定不是崔老师的错,她说:“当时那个同学被崔老师批评,就回家说老师欺负他,其实他全是瞎编的,结果第二天他爸爸就来打了老师。”
  
  “如果学校对我们说‘老师你照管学生,管不了的给我们来处理’,有这样一句放心话,我们也敢管了!”杨经贵老师这样解释校方工作的失职。而更多的老师则陷入了“管还是不管”的悖论,在面对叛逆的学生时如履薄冰。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老师选择了不管,他们将成绩优秀的学生调到教室前几排,保证他们能听到课。其他学生只要不闹得影响到想学习的同学,就随便他们闹,甚至有些老师会劝说成绩不好的学生退学回家。
  
  采访临近结束的时候,一位老师反问记者:“管学生,老师出了事;不管学生,学生出了事。你说我们现在怎么办?”
  
  “我们老师是弱势群体啊!”副校长一声叹息。
顶啊顶,我自己算是坐过沙发了哈哈
老实说,管不了,而且不敢管

现在的小崽,唉。。。。
范跑跑是个人的道德问题,杨不管其实是体制问题了。如何能建立家长与学校的纽带。这个问题要好好注意的。
范跑跑是个人的道德问题,杨不管其实是体制问题了。如何能建立家长与学校的纽带。这个问题要好好注意的。
主要是尺度难定啊,家长们的态度也很重要
原帖由 nangi 于 2008-7-20 14:54 发表
范跑跑是个人的道德问题,杨不管其实是体制问题了。如何能建立家长与学校的纽带。这个问题要好好注意的。

赞同。
不过为人师表也要有个老师样。
原帖由 深涧悠蓝 于 2008-7-20 15:34 发表

赞同。
不过为人师表也要有个老师样。

作为老师,能做到把书教好,自己不在学生面前做一些违法道德的事情,这个就足够了。
是管不了,不是不想管,没办法.
绝不会是最后一起。
没见《教师法》保护老师,见到的也是执行不力。
大气候是孩子是碰不得的花朵,尤其面对“混混”或者个性比较突出的学生。举个简单的例子:手机进校园,佩戴首饰。不同层次的学校解决的难度就不一样。重点高中这根本不是个事情,但普通高中就是个事情,因为两难。职业高中也不是个事情,因为根本管不了,于是课堂上玩手机、听MP3等就听之任之了。

出色的教师也许因为个性、能力、魅力等问题,对于问题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会很出色。另外课任老师除了上课基本没有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课件十分钟找同学的算负责的,但是不讨学生欢迎。管得越多逆反心理越重,老师和学生的对立除了成绩是主因,不会有其他的。一个要求严,一个不想学,您就瞧好吧!

家长都很忙,育子的任务给学校;社区教育基本没有,家长学校形同虚设;全社会只剩下学校了,压力太重。一个坏孩子就有一个不负责任或者负不了责任的家庭。事情在学校发生,不代表责任就全在学校。

舆论环境不会给学校一个宽松哦个的环境。您还见到多少春游以及社会实践课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跑个木头摔下来,您就等着家长闹吧。山上摔死了,您就等着受罚吧。哪有解决事情的正常程序啊,哪有社会保障机构介入啊……

不说了,说了烦心。聪明的老师应该把学生当成未来的资源,用心培育,真心相待……真心最难!
楼上说得好,支持~~~~: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