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如何解决医疗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1:45:52
外国如何解决医疗难题www.39.net  2008-7-14

    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政府来说,公民医疗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遇见重大疾病,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都会大受影响。因此,在公民医疗方面,需要政府有所作为。   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政府来说,公民医疗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遇见重大疾病,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都会大受影响。因此,在公民医疗方面,需要政府有所作为。

  纵观各国的医疗制度,医疗筹资无非有三种做法,即政府通过税收筹资、发展医疗保险和推进医疗储蓄,相应地形成了三种模式。

  英国模式:公费医疗

  政府用财政资金,支付全体国民健保服务的开支,包括系统内所有社区诊所和医院的设备设施、医护用品、大夫和护士的薪水等等,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公费医疗”。英国、北欧和南欧以及众多英联邦国家和地区实行的“国民健康服务模式(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即为此,一般被称为“英国模式”。

  英国医疗机构分为两种,即社区为基础的初级卫生保健(Community-based primary health care)和医院为基础的专门医师服务(Hospital-based specialist services)。一般的小病,可以预约社区医生,如果大夫觉得问题比较严重,就转介给医院的专科大夫,作进一步的诊治。在英国,无论你是穷是富,无论到社区看病、挂急诊,还是由社区大夫转介给专科大夫、甚至住院和生孩子,私人都无须付费就可得到医疗服务,这些费用全部由英国政府埋单。

  英国实行“医药分家”制度,NHS覆盖全民医疗保健开支,但不含药费。大夫开了药方,患者要到独立于医院的药店购药,药费由个人负担,但低收入者、未成年人和老人的药费则由NHS支付。

  也许正因为免费,NHS的需求就很大,供给总不足。特别是一些专科治疗,排队等候的时间很长,如果怕耽误,而且自己承担得起,很多人就自费另买一份保险。这些商业医疗保险,不是政府强制,而是市场行为,几家保险公司彼此竞争,服务周到,价格也不贵。

  NHS花费占了政府财政相当部分,所以经常是英国国内政策的头号问题,也是每次大选两党争取选民的重要筹码。2002-2003年度NHS共花费了680亿英镑(约等于9520亿人民币,以英国人口5987万算,人均NHS开支15900元人民币),占当年英国GDP的7.7%,根据工党政府的“10年改善计划”,2007-2008年度NHS要增加到900亿英镑,占GDP 9.4%。

  美国模式:商业保险医疗

  医疗在美国政治中占有着不寻常的地位。有人甚至说,如果没有伊拉克战争,没有9?11恐怖袭击,医改恐怕就是美国选民关心的首要问题。

  美国采取的是公民自愿买商业医疗保险的方式。美国大约3亿人口,有1.6亿人是通过雇主获得了保险(一般一个人工作,全家都从雇主那里拿到保险),另有1800万人是自己买保险。另有7700万人左右,主要是老人、残疾人和中低收入家庭的儿童,他们从政府那里获得保险。其余接近4700万美国人没有保险,占人口总数的16%。

  关于公共医疗,美国联邦政府有两个主要的计划:一个是医疗保健,给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另一个是医疗补助,给穷人和残疾人提供医疗服务。这里所谓穷人的定义,是生活水平刚刚超出贫困线以上。另外,许多州给孩子提供了免费的医疗保险,这一保险是由联邦补助的,也就是联邦和州政府共同支付。有许多州,不仅穷孩子得到了保险,他们的家长也能借光拿到保险。目前,美国只有3%的儿童既没有保险又没有得到政府的救助。在18岁以下的人口中,大约有11%的人没有保险。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的医疗制度和医疗保险,基本是市场运作??大部分人通过雇主获得保险或自己购买保险,政府对特殊人群的补助为其补充。美国在市场运作下的医疗保险制度可谓效率极高,但是美国仍有16%的人没有医疗保险,这在发达国家中应该是最高的。

  自愿性的医疗保险,总会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即自认为身体健康的人为了省钱,总是不愿意参保,这样参保者有可能为生病概率大的人所集中。如果是商业性的医疗保险,那么保险者为了赚钱,也会想方设法把生病概率大的人排除出去。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自愿性的医疗保险无法实现普遍覆盖。

  医疗产业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和公民的整体利益成反比。医疗产业的赢利是建立在人们的痛苦上。你越是患病,越是病入膏肓,医院就越赚钱。所以,在这个领域不加限制的市场竞争是危险的。保险公司以赚钱为首务,目的是让所有不得病的人都买保险,但绝不在得病的人身上贴钱。保险公司的日常管理费用的三分之二,就是用来甄别高危的寻保人,然后要么不卖给人家保险,要么以极高的价格卖给人家保险。保险公司还雇佣大量医疗专家,专门在投保人病历中寻找可以不予赔付的理由。这些成为美国医疗保险制度被诟病的要害,也曾在著名纪录片导演迈克尔?摩尔轰动一时的《医疗内幕》中一一披露。

  新加坡模式:保健储蓄

  新加坡的医疗制度独树一帜,是一种个人纵向积累与横向统筹共济相结合的模式。新加坡政府实施一套由保健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和保健基金三部分组成的较为科学的医疗保健体系。

  保健储蓄是一项带强制性的全国储蓄计划,帮助个人储蓄,用于支付住院费用。有工作的人都要将月工资收入的6%-8%存入保健储蓄(本人和雇主各担负一半),直至退休,有利息,免交个人所得税。储蓄账户只限于支付住院费用和少数昂贵的门诊费用,由一家三代(父母、子女、夫妻)共同使用。新加坡的住院费用是由国家补贴、个人医疗账户支付和个人自付三者承担,而不是全额由个人账户支付。保险储蓄账户虽属个人所有,但有严格的提取限额,超额部分个人自理。住高等级病房,个人自付额相应提高。

  健保双全计划也被称为大病保险计划,是一项低保费医药保险计划,目的是帮助公积金存户支付顽疾或重病所带来住院费和指定医药费。每年的保费12新元-249新元(约1.65新元兑换1美元)。

  保健基金是保健储蓄计划的补充,是由政府设立的捐赠基金。政府每年拨1亿-2亿新元,主要资助保健储蓄仍不足以支付医疗费的贫困国民。新加坡的医疗收费由国家定价,分A、B1、B2、C四个等级,政府的津贴率分别为0%、20%、65%和89%。住院费超过500新元(C级)至1000新元(B2级),可启动保健储蓄。

  在新加坡全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自付的比例占60%以上。这一方面表明日益富裕的公民愿意为卫生消费支付费用,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强调的以个人责任为基础的指导思想已被人民所接受。新加坡认为“积累作用”是“保健储蓄”最本质的职能。

  总体来说,英国颇具“福利”色彩的医疗模式使公民收益最多,但预约时间长,医生质量下降和小病大治等浪费现象令人担忧;奉“市场”为万能的美国利用市场手段高效地配置了医疗资源,而公平问题却成为公众扣问的焦点。保健储蓄模式的“积累”理念能否最终在自付比例不低的新加坡居民终深入民心还待观察。

(责任编辑:梁秀婷)外国如何解决医疗难题www.39.net  2008-7-14

    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政府来说,公民医疗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遇见重大疾病,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都会大受影响。因此,在公民医疗方面,需要政府有所作为。   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政府来说,公民医疗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遇见重大疾病,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都会大受影响。因此,在公民医疗方面,需要政府有所作为。

  纵观各国的医疗制度,医疗筹资无非有三种做法,即政府通过税收筹资、发展医疗保险和推进医疗储蓄,相应地形成了三种模式。

  英国模式:公费医疗

  政府用财政资金,支付全体国民健保服务的开支,包括系统内所有社区诊所和医院的设备设施、医护用品、大夫和护士的薪水等等,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公费医疗”。英国、北欧和南欧以及众多英联邦国家和地区实行的“国民健康服务模式(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即为此,一般被称为“英国模式”。

  英国医疗机构分为两种,即社区为基础的初级卫生保健(Community-based primary health care)和医院为基础的专门医师服务(Hospital-based specialist services)。一般的小病,可以预约社区医生,如果大夫觉得问题比较严重,就转介给医院的专科大夫,作进一步的诊治。在英国,无论你是穷是富,无论到社区看病、挂急诊,还是由社区大夫转介给专科大夫、甚至住院和生孩子,私人都无须付费就可得到医疗服务,这些费用全部由英国政府埋单。

  英国实行“医药分家”制度,NHS覆盖全民医疗保健开支,但不含药费。大夫开了药方,患者要到独立于医院的药店购药,药费由个人负担,但低收入者、未成年人和老人的药费则由NHS支付。

  也许正因为免费,NHS的需求就很大,供给总不足。特别是一些专科治疗,排队等候的时间很长,如果怕耽误,而且自己承担得起,很多人就自费另买一份保险。这些商业医疗保险,不是政府强制,而是市场行为,几家保险公司彼此竞争,服务周到,价格也不贵。

  NHS花费占了政府财政相当部分,所以经常是英国国内政策的头号问题,也是每次大选两党争取选民的重要筹码。2002-2003年度NHS共花费了680亿英镑(约等于9520亿人民币,以英国人口5987万算,人均NHS开支15900元人民币),占当年英国GDP的7.7%,根据工党政府的“10年改善计划”,2007-2008年度NHS要增加到900亿英镑,占GDP 9.4%。

  美国模式:商业保险医疗

  医疗在美国政治中占有着不寻常的地位。有人甚至说,如果没有伊拉克战争,没有9?11恐怖袭击,医改恐怕就是美国选民关心的首要问题。

  美国采取的是公民自愿买商业医疗保险的方式。美国大约3亿人口,有1.6亿人是通过雇主获得了保险(一般一个人工作,全家都从雇主那里拿到保险),另有1800万人是自己买保险。另有7700万人左右,主要是老人、残疾人和中低收入家庭的儿童,他们从政府那里获得保险。其余接近4700万美国人没有保险,占人口总数的16%。

  关于公共医疗,美国联邦政府有两个主要的计划:一个是医疗保健,给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另一个是医疗补助,给穷人和残疾人提供医疗服务。这里所谓穷人的定义,是生活水平刚刚超出贫困线以上。另外,许多州给孩子提供了免费的医疗保险,这一保险是由联邦补助的,也就是联邦和州政府共同支付。有许多州,不仅穷孩子得到了保险,他们的家长也能借光拿到保险。目前,美国只有3%的儿童既没有保险又没有得到政府的救助。在18岁以下的人口中,大约有11%的人没有保险。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的医疗制度和医疗保险,基本是市场运作??大部分人通过雇主获得保险或自己购买保险,政府对特殊人群的补助为其补充。美国在市场运作下的医疗保险制度可谓效率极高,但是美国仍有16%的人没有医疗保险,这在发达国家中应该是最高的。

  自愿性的医疗保险,总会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即自认为身体健康的人为了省钱,总是不愿意参保,这样参保者有可能为生病概率大的人所集中。如果是商业性的医疗保险,那么保险者为了赚钱,也会想方设法把生病概率大的人排除出去。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自愿性的医疗保险无法实现普遍覆盖。

  医疗产业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和公民的整体利益成反比。医疗产业的赢利是建立在人们的痛苦上。你越是患病,越是病入膏肓,医院就越赚钱。所以,在这个领域不加限制的市场竞争是危险的。保险公司以赚钱为首务,目的是让所有不得病的人都买保险,但绝不在得病的人身上贴钱。保险公司的日常管理费用的三分之二,就是用来甄别高危的寻保人,然后要么不卖给人家保险,要么以极高的价格卖给人家保险。保险公司还雇佣大量医疗专家,专门在投保人病历中寻找可以不予赔付的理由。这些成为美国医疗保险制度被诟病的要害,也曾在著名纪录片导演迈克尔?摩尔轰动一时的《医疗内幕》中一一披露。

  新加坡模式:保健储蓄

  新加坡的医疗制度独树一帜,是一种个人纵向积累与横向统筹共济相结合的模式。新加坡政府实施一套由保健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和保健基金三部分组成的较为科学的医疗保健体系。

  保健储蓄是一项带强制性的全国储蓄计划,帮助个人储蓄,用于支付住院费用。有工作的人都要将月工资收入的6%-8%存入保健储蓄(本人和雇主各担负一半),直至退休,有利息,免交个人所得税。储蓄账户只限于支付住院费用和少数昂贵的门诊费用,由一家三代(父母、子女、夫妻)共同使用。新加坡的住院费用是由国家补贴、个人医疗账户支付和个人自付三者承担,而不是全额由个人账户支付。保险储蓄账户虽属个人所有,但有严格的提取限额,超额部分个人自理。住高等级病房,个人自付额相应提高。

  健保双全计划也被称为大病保险计划,是一项低保费医药保险计划,目的是帮助公积金存户支付顽疾或重病所带来住院费和指定医药费。每年的保费12新元-249新元(约1.65新元兑换1美元)。

  保健基金是保健储蓄计划的补充,是由政府设立的捐赠基金。政府每年拨1亿-2亿新元,主要资助保健储蓄仍不足以支付医疗费的贫困国民。新加坡的医疗收费由国家定价,分A、B1、B2、C四个等级,政府的津贴率分别为0%、20%、65%和89%。住院费超过500新元(C级)至1000新元(B2级),可启动保健储蓄。

  在新加坡全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自付的比例占60%以上。这一方面表明日益富裕的公民愿意为卫生消费支付费用,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强调的以个人责任为基础的指导思想已被人民所接受。新加坡认为“积累作用”是“保健储蓄”最本质的职能。

  总体来说,英国颇具“福利”色彩的医疗模式使公民收益最多,但预约时间长,医生质量下降和小病大治等浪费现象令人担忧;奉“市场”为万能的美国利用市场手段高效地配置了医疗资源,而公平问题却成为公众扣问的焦点。保健储蓄模式的“积累”理念能否最终在自付比例不低的新加坡居民终深入民心还待观察。

(责任编辑:梁秀婷)
此题难解: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