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鬼也幸福"和"朱刚强"间的两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7:16:12
四川地震后,有两件备受嘲笑的事值得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一个是"朱刚强"与"朱坚强"的成名,另一个是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的"纵做鬼,也幸福"。(http://news.163.com/08/0703/09/4FTT84LN00012GG9.htmlhttp://news.sohu.com/20080617/n257544030.shtml

  "朱坚强"和"朱刚强"是两头猪,因为在地震中各自存活36天和49天后获救,引起媒体的关注,追捧,被视为生命力坚强的象征,网友对这种不伦不类的的追捧感到哭笑不得,因此大加调侃;王兆山则是在他的词作中以遇难者的口吻,表达对政府领导的感恩,被认为过于矫情,特别是"纵做鬼,也幸福"的感慨,和"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的期望,更被指责"强奸鬼意",有亵渎地震死难者的嫌疑,遭到了一片声讨,而"纵做鬼,也幸福"在被简化为"做鬼也幸福"后更显出肉麻阿谀,令人生厌。

  但是我们冷静想一下,这两者似乎都有合理的一面。

  首先是"朱坚强"和"朱刚强",其实在国外,对动物并不是那么不屑,外国人比我们更有爱动物的传统。大灾大害后,坚强生存下来的个人和动物被当作英雄,在国外是很正常的。在国内这种传统比较薄弱,在灾难和战争失败后生存下来的人,被当作英雄的可能性很小,而对动物的姿态,养宠物更是这几年才兴起的,本身就常被看做装腔作势。对猪这样推崇,明显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民族习惯,所以这次对"朱坚强"和"朱刚强"的嘲笑,其实包含着对跟潮流者,对新的"假洋鬼子们"的嘲笑,这种嘲笑,从鲁迅和老舍的时代开始,好象就没有中断过。

  再看"做鬼也幸福",其实如果还原为"纵做鬼,也幸福",好象讨厌的程度就减轻了一些,不知道为何会简化成更加讨厌的五个字。王兆山的词作和"朱坚强"和"朱刚强"刚好相反,表现的不是外来的影响,倒有中国传统的君臣思想,官民观念的痕迹,引起警惕和诟病也在于此。其实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确实也有着对"朝廷",对政府的某种深刻的眷恋,这决不仅仅是官本位三个字那么简单的,王兆山的词作当然是太过了,但是对国家和领导人的关怀,一些民众感觉到的"宁愿肝脑涂地"也不是完全的空穴来风。只是在西方人道主义和各种思潮的不断冲击下,这种感觉,这种表述显得非常的不合时宜,所以对王兆山的嘲讽,其实包含着对旧观念的审视和警惕。

  10年前,笔者的一个大学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疑问,我们到底是谁?我们是离义和团时候的大清国民近一些呢,还是离现在伦敦和纽约的翩翩洋人近一些?从今天我们对这两个事件的嘲讽来看,我们离两者好象都很远,远到可以产生警惕甚至敌视。但有时却又都很近,近到可以因洋人的观念去嘲笑旧的传统,也可以用民族的传统去调侃"假洋鬼子",我们好象什么都不是,又好象什么都是,就这样徘徊在两者之间。

   历史就是上帝,实践之后一切尽有答案,所以据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大概是他老人家早有安排吧。过多的担心当然是杞人忧天,但是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当然有必要认清在我们身上产生的各 种影响,理清民族大脑中盘根错节的各种思潮。我们是谁 ,我们要往哪里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确定地告诉后人,但在我们这个时代,也需要自己有清醒的定位,尽管未必精确,但是至少要为观察、整理和利用自己的身上的东西提供一个基本的座标。

  庄华毅

《联合早报网》四川地震后,有两件备受嘲笑的事值得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一个是"朱刚强"与"朱坚强"的成名,另一个是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的"纵做鬼,也幸福"。(http://news.163.com/08/0703/09/4FTT84LN00012GG9.html,http://news.sohu.com/20080617/n257544030.shtml)

  "朱坚强"和"朱刚强"是两头猪,因为在地震中各自存活36天和49天后获救,引起媒体的关注,追捧,被视为生命力坚强的象征,网友对这种不伦不类的的追捧感到哭笑不得,因此大加调侃;王兆山则是在他的词作中以遇难者的口吻,表达对政府领导的感恩,被认为过于矫情,特别是"纵做鬼,也幸福"的感慨,和"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的期望,更被指责"强奸鬼意",有亵渎地震死难者的嫌疑,遭到了一片声讨,而"纵做鬼,也幸福"在被简化为"做鬼也幸福"后更显出肉麻阿谀,令人生厌。

  但是我们冷静想一下,这两者似乎都有合理的一面。

  首先是"朱坚强"和"朱刚强",其实在国外,对动物并不是那么不屑,外国人比我们更有爱动物的传统。大灾大害后,坚强生存下来的个人和动物被当作英雄,在国外是很正常的。在国内这种传统比较薄弱,在灾难和战争失败后生存下来的人,被当作英雄的可能性很小,而对动物的姿态,养宠物更是这几年才兴起的,本身就常被看做装腔作势。对猪这样推崇,明显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民族习惯,所以这次对"朱坚强"和"朱刚强"的嘲笑,其实包含着对跟潮流者,对新的"假洋鬼子们"的嘲笑,这种嘲笑,从鲁迅和老舍的时代开始,好象就没有中断过。

  再看"做鬼也幸福",其实如果还原为"纵做鬼,也幸福",好象讨厌的程度就减轻了一些,不知道为何会简化成更加讨厌的五个字。王兆山的词作和"朱坚强"和"朱刚强"刚好相反,表现的不是外来的影响,倒有中国传统的君臣思想,官民观念的痕迹,引起警惕和诟病也在于此。其实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确实也有着对"朝廷",对政府的某种深刻的眷恋,这决不仅仅是官本位三个字那么简单的,王兆山的词作当然是太过了,但是对国家和领导人的关怀,一些民众感觉到的"宁愿肝脑涂地"也不是完全的空穴来风。只是在西方人道主义和各种思潮的不断冲击下,这种感觉,这种表述显得非常的不合时宜,所以对王兆山的嘲讽,其实包含着对旧观念的审视和警惕。

  10年前,笔者的一个大学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疑问,我们到底是谁?我们是离义和团时候的大清国民近一些呢,还是离现在伦敦和纽约的翩翩洋人近一些?从今天我们对这两个事件的嘲讽来看,我们离两者好象都很远,远到可以产生警惕甚至敌视。但有时却又都很近,近到可以因洋人的观念去嘲笑旧的传统,也可以用民族的传统去调侃"假洋鬼子",我们好象什么都不是,又好象什么都是,就这样徘徊在两者之间。

   历史就是上帝,实践之后一切尽有答案,所以据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大概是他老人家早有安排吧。过多的担心当然是杞人忧天,但是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当然有必要认清在我们身上产生的各 种影响,理清民族大脑中盘根错节的各种思潮。我们是谁 ,我们要往哪里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确定地告诉后人,但在我们这个时代,也需要自己有清醒的定位,尽管未必精确,但是至少要为观察、整理和利用自己的身上的东西提供一个基本的座标。

  庄华毅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