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藻蔓延青岛奥帆场地 规模之大历史罕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08:08:14
距离奥运会开幕仅馀40多天之际,奥运协办城市、举行帆船项目比赛的青岛市,目前正饱受一种名为「浒苔」的绿藻袭击,奥帆中心附近海域受严重影响,目前浒苔的蔓延海域已达24,000平方公里(约相当于24个香港的总面积),当地多个着名泳滩也是臭气熏天。

  当局出动逾万清洁工和志愿者每日打捞,而正在青岛受训的一些外国运动员也加入了打捞行列。国家海洋局已派出专家支援,青岛市政府强调,8月9日开始的奥帆比赛将不受影响。

  港将陈敬然﹕练习避海藻防万一

  将赴青岛参加奥运滑浪风帆赛事的港将陈敬然表示,他3星期前到青岛练习时,也见过一些浮在海面的海藻;他之前在澳洲受训时亦有同样的情,他认为这属季节性问题。他不担心这会影响8月的奥运风帆赛事,因为他相信届时青岛有关方面应已清理好海面,让比赛可顺利举行。为了以防万一,他会练习一下如何避开海藻,以及一旦被海藻缠覑帆板时的处理方法。

  据悉,浒苔在上周二(17日)开始零星出现,繁殖速度甚快,本周以来,从青岛外海一直延伸到岸边,着名景点「栈桥」和多个泳滩都是一片青绿,并发出恶臭。青岛市长夏耕昨坦言,浒苔漂移和繁殖的速度非常惊人,「从最初的几平方公里,现在已发展到24,000平方公里。可以说,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其治理难度之艰巨,历史罕见」。本是青蓝色的海面,近日却变成绿油油的草地一样,为绿藻「浒苔」所掩盖。当局派出1000多艘船到场协助清理。

泳滩恶臭34支帆船队正于当地训练

  浒苔对青岛国际帆船中心所在的浮山湾对开海域也造成影响。目前包括中国队在内,有34支各国帆船队共300多名运动员和教练在青岛训练。当地传媒报道,山东省成立「处置青岛奥帆赛场海域浒苔爆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海洋与渔业部门将组织专业清洁船和渔船清理浒苔,保障运动员训练不受影响。

  青岛渡轮码头、黄岛渡轮码头也发现大片浒苔,高速船港区的浒苔尤其密集。由于高速船较小,螺旋桨较浅,码头为了安全一度暂时停航。有船员说,因为藻类漂浮物停航,在山东还是第一次。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已抵青岛部署应对,并出动直升机及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监视海藻漂移动态。专家分析,此次出现的浒苔应是由外海漂入,今年的浒苔出现比往年提前,一是由于气候变暖,二是可能因为前段时间出现暴雨,水中的碳含量剧增,浒苔随海流漂浮至青岛沿海。随覑降雨量减少,浒苔将会逐渐消失。

  驻军公务员上万市民协助清理

  青岛市现时动员全市「打响绿藻歼灭战」,共有1000多艘船和3000多名人员在海上轮班打捞,每日作业12小时;驻军、公务员及上万名市民纷纷到海滩协助清理。青岛市政府并请求邻近的烟台、日照等城市在外海设置拦截网,防止更多浒苔漂入。

  去年7月初,青岛对开海域亦曾爆发绿藻,青岛从上海购入国内最先进的自动清洁船,可如「吸尘机」一样吸走绿藻及漂浮垃圾,共打捞出绿藻6800吨,但今年应远远不止此数。

  中大生物化学系副教授陈竟明解释,浒苔是海藻的一种,浒苔的出现通常属季节性,每年6月雨水特别多,把陆地上的养分畄入海湾,加上阳光照射便会大量繁殖起来。他指浒苔如只生长在岸边,而且离8月奥运尚有一段日子,应该不会阻碍风帆比赛,暂时亦不一定需要清除。他说香港水域少见浒苔,但夏天会有同属海藻类的红潮出现。距离奥运会开幕仅馀40多天之际,奥运协办城市、举行帆船项目比赛的青岛市,目前正饱受一种名为「浒苔」的绿藻袭击,奥帆中心附近海域受严重影响,目前浒苔的蔓延海域已达24,000平方公里(约相当于24个香港的总面积),当地多个着名泳滩也是臭气熏天。

  当局出动逾万清洁工和志愿者每日打捞,而正在青岛受训的一些外国运动员也加入了打捞行列。国家海洋局已派出专家支援,青岛市政府强调,8月9日开始的奥帆比赛将不受影响。

  港将陈敬然﹕练习避海藻防万一

  将赴青岛参加奥运滑浪风帆赛事的港将陈敬然表示,他3星期前到青岛练习时,也见过一些浮在海面的海藻;他之前在澳洲受训时亦有同样的情,他认为这属季节性问题。他不担心这会影响8月的奥运风帆赛事,因为他相信届时青岛有关方面应已清理好海面,让比赛可顺利举行。为了以防万一,他会练习一下如何避开海藻,以及一旦被海藻缠覑帆板时的处理方法。

  据悉,浒苔在上周二(17日)开始零星出现,繁殖速度甚快,本周以来,从青岛外海一直延伸到岸边,着名景点「栈桥」和多个泳滩都是一片青绿,并发出恶臭。青岛市长夏耕昨坦言,浒苔漂移和繁殖的速度非常惊人,「从最初的几平方公里,现在已发展到24,000平方公里。可以说,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其治理难度之艰巨,历史罕见」。本是青蓝色的海面,近日却变成绿油油的草地一样,为绿藻「浒苔」所掩盖。当局派出1000多艘船到场协助清理。

泳滩恶臭34支帆船队正于当地训练

  浒苔对青岛国际帆船中心所在的浮山湾对开海域也造成影响。目前包括中国队在内,有34支各国帆船队共300多名运动员和教练在青岛训练。当地传媒报道,山东省成立「处置青岛奥帆赛场海域浒苔爆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海洋与渔业部门将组织专业清洁船和渔船清理浒苔,保障运动员训练不受影响。

  青岛渡轮码头、黄岛渡轮码头也发现大片浒苔,高速船港区的浒苔尤其密集。由于高速船较小,螺旋桨较浅,码头为了安全一度暂时停航。有船员说,因为藻类漂浮物停航,在山东还是第一次。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已抵青岛部署应对,并出动直升机及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监视海藻漂移动态。专家分析,此次出现的浒苔应是由外海漂入,今年的浒苔出现比往年提前,一是由于气候变暖,二是可能因为前段时间出现暴雨,水中的碳含量剧增,浒苔随海流漂浮至青岛沿海。随覑降雨量减少,浒苔将会逐渐消失。

  驻军公务员上万市民协助清理

  青岛市现时动员全市「打响绿藻歼灭战」,共有1000多艘船和3000多名人员在海上轮班打捞,每日作业12小时;驻军、公务员及上万名市民纷纷到海滩协助清理。青岛市政府并请求邻近的烟台、日照等城市在外海设置拦截网,防止更多浒苔漂入。

  去年7月初,青岛对开海域亦曾爆发绿藻,青岛从上海购入国内最先进的自动清洁船,可如「吸尘机」一样吸走绿藻及漂浮垃圾,共打捞出绿藻6800吨,但今年应远远不止此数。

  中大生物化学系副教授陈竟明解释,浒苔是海藻的一种,浒苔的出现通常属季节性,每年6月雨水特别多,把陆地上的养分畄入海湾,加上阳光照射便会大量繁殖起来。他指浒苔如只生长在岸边,而且离8月奥运尚有一段日子,应该不会阻碍风帆比赛,暂时亦不一定需要清除。他说香港水域少见浒苔,但夏天会有同属海藻类的红潮出现。
终于尝到恶果了:@
都是污染惹得祸
]]
好大的“绿地”啊:L
捞起来喂鸭子啊
嘿嘿 今年事事不顺阿
这要搁过去,皇上就要下罪己诏,减膳、撤乐、避殿。
和股市一样绿啊
今年太湖倒还没有出。
原帖由 凯旋在子夜 于 2008-6-28 16:14 发表
今年太湖倒还没有出。

哈哈 是你没注意 就等于今年太湖倒还没有出!!

苏南浙北再拉警报:蓝藻再袭太湖 附近村民打井取水
2008年04月20日 15:29:33  来源:浙江在线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4/20/content_8015053.htm
虽然经过多日雨水的稀释,但前日阳光下,湖州南太湖边的水面上,一层绿膜仍泛着油光。“这些就是蓝藻。”一位渔民告诉记者。

    湖州白雀乡小梅口,是太湖边的一个渔民聚集区。记者顺着刚铺好的沙子路走向湖边,远远就望见一片绿色。走近后发现,在肉眼所及的范围内,湖面上尽是绿油油的蓝藻,嚣张地漂浮在水面上,随波荡漾。

    去年蓝藻大暴发引起无锡自来水危机,太湖一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然而,记忆还未退去,“绿魔”又再次悄无声息地袭来。据新华社报道,太湖西南部的部分水域再度出现大面积蓝藻。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太湖仍有蓝藻大面积暴发的可能性。

    蓝藻又来了,它对江浙两地沿太湖群众的生活有何影响?人们对此又抱有怎样的心态?记者为此展开了沿湖调查。

    “双手入水:好像涂了一层绿漆”记者目击湖面蓝藻泛滥

    从小梅口沿太湖岸边,近20分钟的车程内,向太湖里望去,记者看到大片的蓝藻,浓度不一,薄如膜,厚如漆。随着波浪起伏,缓慢地向岸边漂来。

    最夸张的一处,由于一艘废弃渔船挡住了风浪,大片蓝藻密集聚拢在一块,似绿色浓浆一般,微风吹来,纹丝不动。把一根灰褐色树枝浸下去,拿上来犹如从染缸中取出,整根都成了绿色。岸边的石头也染成了绿色,上面还堆积了一层有近3厘米厚的蓝藻。记者抓了一把,竟像泥浆一般粘稠。把双手插入水中,再提起时,就好像涂了一层绿漆。

    在长兴夹浦镇太湖大堤上,我们碰到一位姓杨的青年农民,他身着皮衣,背着电瓶,正到大堤内侧的小河沟里去捕鱼。他告诉我们,十多年前,湖边有好多鱼虾好抓,吃起来味道也很鲜美。现在湖水太脏了,没什么鱼好抓,即使抓到一些,味道也没有小河沟里好。

    得知记者专程来看蓝藻,他有些不以为然地说,每年这个季节就会出现蓝藻,大家都习惯了。现在还好,是活的,到七八月份,水温一高,就会死亡腐烂,“南风一起,臭味四处弥漫,那个味道很呛人!”

    “一般来说,五六月份太湖蓝藻开始较大面积暴发,不过就目前情况看来,今年似乎是稍稍提早了些。”在采访中,湖州市水质监测站有关工作人员态度比较谨慎:“作为一种自然生物,太湖蓝藻年年都有。今年情况会怎么样目前还不好说。我们也在密切关注。”

“水成这个样子,还怎么打鱼啊”渔民担心没了收成

    对于夏天蓝藻的厉害,自小生活在小梅口的蒋大林算是深有体会。他今年63岁,一直住在太湖渔船上以打鱼捕虾为生。自去年蓝藻危机后,当地政府部门着手“渔民上岸工程”,目前小梅口100多户船家都已上岸过渡安置,蒋大林一家也是其中之一。当记者问起蓝藻的情况时,他拿着手中的饭碗朝记者晃了晃:“(蓝藻暴发)去年厉害的时候去湖里随便一舀,就是满满一碗的蓝藻,你说多不多!”

    老蒋说他很担心今年的蓝藻比去年的还要厉害。“都说去年的蓝藻多,可去年天冷的时候,水面上看不到的,都在水下呢;现在不一样了,大冷天蓝藻还飘在湖面上。真不知道等夏天的时候,会有多吓人呦!”说到这,老蒋抱怨起去年的蓝藻让他的鱼虾收成几乎全部打了水漂。他告诉记者,蓝藻覆盖整个湖面,水里没有充足的氧气,恐怕鱼虾都会活不下去,“抓上来,都是死的,怎么卖啊,我们全家还靠这个过日子的。”

    记者看到,由于渔船遮挡,在一些风浪较小的角落里,蓝藻显得更厚。但还好这时的蓝藻还闻不出腥臭味。老蒋说,天热时臭得窗都没法打开,“比猪圈还难闻,那个味道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老蒋皱了皱眉,直摇头。

    在湖的另一边,江苏宜兴市丁山镇汤庄村有个林庄港(当地称“河”为港),直通太湖。昨天晴天,汤庄村的渔民们都搬了小凳子出来,边晒太阳边织网,为9月份开始的捕鱼抓虾做准备(每年2月1日至8月30日,为保护太湖渔业资源,太湖渔管会实行为期7个月的禁渔期。)。

    老陆是个老渔民,当记者问起关于太湖蓝藻,内向的他憨厚地“呵呵”笑,偶尔抬头回答两句:“年年都是这样的,习惯了,今年不知道收成怎么样……”每次提到“收成”,一直低着头织虾网的老陆妻子就会斜着眼看他一下,低声说:“是啊。”

    老陆家隔壁,剩下的都是女人和小孩,“水成这个样子,还怎么打鱼啊,索性都出去打工了!”左手抱着小孩的一名中年女人用空出的右手朝记者挥了挥,“禁渔期的时候不能打鱼,到了能打鱼的时候也抓不到什么鱼,全是绿绿的一片蓝藻,人都臭死了,不要说靠水活的鱼?”据了解,村里许多男人嫌打鱼收成不好,都外出打工了。

“客人哪还有胃口”小饭馆的生意被拖了后腿

    老李的家就在太湖边,他前几年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开了一家小饭店。“客人很多,来了直接点我们从湖里抓捕到的鱼虾,不是亲眼看见从湖里抓的客人还不要。现在不一样了。”老李指着家附近湖面上的蓝藻说,“喏,就这个绿绿的,客人看见了哪里还有胃口。每次来了都问我们是不是从这下面抓的,是的话就不要吃了,嫌脏!”老李叹气,现在的生意反而被“地理优势”拖了后腿。

    78岁的老渔民王秒林告诉记者,由于太湖水受污染,“太湖三宝”之一的“水晶虾”(太湖白虾)现在越来越宝贝了。

    老王说白虾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水质不好就存活不下去。“我们家里人多,以前一天可以捕到五六斤白虾。前几年,一网上来,90%多都是白虾;现在倒过来了,90%都是杂虾,剩下的才是白虾,而且活得也不多。可见水有多脏。”说到这,老王的声音变大,显得有些激动。

    清《太湖备考》上有“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的记载。用白虾做的“醉虾”放在桌上,虾还在蹦跳,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老王的侄子说,要是太湖污染再这么下去,“早晚有一天,太湖白虾都吃不到喽。”

“太湖的水还怎么喝”村民只能自己打井或引山水

    湖州与太湖相接的一些河道口,蓝藻也已繁殖成片。一位居民向记者连连感叹:“以前我小时候没有自来水,喝的都是太湖水啊。可是现在你看看,还怎么喝,太恶心了!”

    不过,他有些无奈地说,村民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在他们村,吃的是山上引下来的水,村民们也主要以种地为主,不靠湖吃湖了。

    宜兴市丁山镇汤庄村林庄港吴大妈也告诉记者,太湖的水不能喝了,家里自己打了井,“干净些”。但是记者尝了一口,发现里面还是夹带着一些沙粒,可能是没过滤透彻。“山上的水好喝,干净,我女儿嫁过去的地方就喝山上的水。”吴大妈轻轻地说,一脸羡慕。

    而湖州市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的情况不会影响湖州市民的饮用水。

    “我们天天在河上捞”自救:河口筑网撑船打捞

    丁山镇汤庄村的内河上,乔小妹和曾瑞宝这对老夫妻撑着家里的船在打捞蓝藻。这些日子,他们每天都忙着这个活。

    “喏,我们从那边过来了,捞了很长一会了。”曾瑞宝用手指了指船尾方向。记者顺手看过去,跟其他内河和水塘比较起来,前方水面上果然干净很多。乔小妹说,村里和大队每年都会找一些村民做打捞工作,年底还会给些微薄的报酬。“钱是不多,可这水是直接关系生活的。”曾瑞宝一边说着,一边把着长长的手柄,用网兜在水面上轻轻舀着,然后再把蓝藻倒在船上。曾瑞宝说,这些处理后没有蓝藻的水是换到鱼塘里面养鱼的,“我们有空了就撑船出来打捞,村里其他人也跟我们一样的”。

    曾瑞宝打捞蓝藻的地方再过去就是太湖了。记者注意到,在太湖和村里内河的中间拦着一张网。曾瑞宝说,这是为了减少太湖蓝藻漂进内河。


太湖蓝藻水华发生不可避免 科学应对无需惊慌
2008年04月21日 09:24:25  来源:新华日报
随着天气日渐转热,气温逐步上升,太湖蓝藻情势究竟如何?今年会不会出现蓝藻大面积暴发?社会各界都比较关注。为此,记者昨日(20日)采访了相关机构和专家。
    大面积湖库水体发生蓝藻现象十分普遍

    中国环科院湖泊基地负责人金相灿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面积的湖库水体发生蓝藻现象十分普遍,国内外的许多湖泊都发生蓝藻,包括日本的琵琶湖、非洲的维多利亚湖、波罗的海、伊利湖、五大湖等都发生过蓝藻暴发现象。金教授说,蓝藻暴发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湖泊营养化日益严重是造成蓝藻生长和暴发的主要原因,同时全球气候变暖、水温升高也是蓝藻暴发的诱因。金教授认为,只要湖泊营养盐浓度长期在较高水平波动,即使完全切断外源污染,只要温度、水流、光照等条件适宜,蓝藻也很可能大规模暴发,这已经是一种常态而非异常状态。这一现象即使在采取非常严格的治理措施的条件下,仍会延续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这种趋势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所以湖泊的蓝藻治理、生态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日本琵琶湖的治理就经历了30多年努力。

    控制太湖蓝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近日组织专家对今年太湖蓝藻水华情势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作为平均水深仅1.8米的碟型浅水湖泊,太湖长期沉积的富营养底泥与人类活动排放入湖的营养物相叠加,导致湖泊营养化日益严重,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几乎年年都暴发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在环太湖污染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但太湖水质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今年暴发蓝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环保部日前组织国内著名湖泊专家学者分析了太湖蓝藻水华暴发规律,并分析了今年的形势。专家认为,目前太湖营养状态为轻度至中度富营养状态,水体已形成“藻型生境条件”,这是污染长期积累形成的生态结果。由于太湖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的条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存在,因此控制太湖蓝藻水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总体上看,今年防控太湖蓝藻暴发形势依然严峻,不可掉以轻心,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只要科学应对蓝藻,完全无须恐慌

    中科院地理湖泊所孔繁翔研究员长期从事湖泊生态研究,是环保部组织的太湖生态安全评估课题组的首席专家。他介绍了国内一些湖泊专家对今年太湖蓝藻暴发情势的分析和预测。有专家认为,今年太湖蓝藻暴发的强度、频率比去年要低,也有专家认为会比去年强,但总的看法是一致的,即今年太湖蓝藻集中暴发的可能仍然存在,应急处置工作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孔繁翔表示,太湖蓝藻水华的发生从近期看是不可避免的,但经过努力,可以把其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今年即使太湖出现大面积暴发的情况,只要应对得当,完全可以确保饮水安全。他说,去年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太湖污染进行整治,已取得初步成效,中科院地理湖泊所太湖生态系统研究站的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太湖水质是稳定的。孔繁翔说,据他目前的观察,近期江苏省提前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所采取的调水引流、控源截污、加强应急水源地建设等措施十分得当,估计今年不会出现饮用水安全问题。(苏振新 杭春燕)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4/21/content_8019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