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集中兵力原则的运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0:02:03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集中兵力原则的运用

    二十世纪后期,信息技术革命全面影响到了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其中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尖端数控技术、太空技术的影响最为明显。军事领域同样受到剧烈的冲击,进行着相应的变革,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到了作战部队,在一方面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同时,部队如何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的战斗,同样作为变革的重点摆在我们的面前。武器装备的革新应同战争艺术保持一致。战斗艺术同武器装备之间的二元矛盾关系,应是军事学所应研究的重点。一位著名的军事学家曾就一战评论道:“一战的伤之甚巨,是战争艺术没有同战争技术的发展相一致。”其实质是,技术发展应推动作战理论的进步,一旦理论落后于技术,那必将导致灾难。
    传统的军事原则包括:集中原则、机动原则、进攻原则、节约兵力原则,目标原则、统一指挥原则、突然性原则、简单原则、安全原则共9个原则。军事原则的作用在于指导军事作战,概括军事斗争中的一般规律。九大原则中以集中原则,又称集中兵力原则,对军事作战的影响最为重要。集中兵力原则是指在决定性的时间、地点集中占压倒性优势的战斗力的效能。这种军事思想(战略思想)对人类战争历程的影响是深刻的,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在其军事著作《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篇曾写到:“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这可以认为是集中兵力思想在军事著作中的最早体现,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进攻战略中也强调在某一点的兵力集中,以构成对敌人的打击优势。拿破仑在战争中充分发挥了集中兵力原则,约米尼和克劳塞维茨的军事著作《战争指导》和《战争论》中的集中兵力的思想多是源自于拿破仑战争。拿破仑强调:在主要的战略支点集中有效兵力,打击敌人的兵力“软协”,迅速突破、扩大战果,以形成侧翼伏势,以破解敌人的防线及战斗意志,这在对普鲁士和奥地利战争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将集中兵力原则发挥到极致的是二战期间的苏军,苏军的进攻强调:通过内线机动,在具有战役决定性的地点,投入大于敌军数倍的火力及兵力,继而发起猛烈而持续的进攻,对敌军防线进行大纵深,穿插和迂回,摧毁敌军的抵抗意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该原则也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中集中兵力原则应占首要地位。在我军历次的作战中,都强调优势兵力的进攻,并取得了卓著的战果。那么这一经历两千年之久的作战原则,似乎是任何历史条件下的“常青”致胜原则,而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它是否仍然可以延续运用?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集中兵力原则,及集中兵力原则的重构和优化。
    一、集中兵力原则优缺点的分析
   集中兵力原则的优点是:1)更大的杀伤力;2)兵力的机动能力;3)部队的把握性;4)更强的精神力量;5)更有利于指挥和控制部队。
   作战部队的指挥官们更多倾向于集中地掌握手中最大兵力来完成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亦是强调并贯彻集中兵力原则,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军事传统。
    那么我们来看看,新技术革命为我们的军事技术带来了什么?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对战场各种信息的处理能力;信息通讯技术,增强了战场上各种战斗单位各方向的联系;太空技术,加强了对战场动态情报信息的掌控;航空航天技术,提高了远距离高精确的火力打击,同时,战斗单位的防护,火力机动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这样的信条件下,集中兵力原则所带来的优势正不断减弱,表现是:
1、更大杀伤力的否定,兵力集中的最大化在现代战争中并不能带来相应的杀伤力的最大化,导弹技术的成熟应用,远距离火炮打击,他们火力打击的依据,并不是由兵力的多少决定的(数量),而是只要集中相应的火力打击单位即可对非对称兵力的敌军实施打击。比如对于敌军一个装甲旅的进攻,并不必须投入另一个装甲旅,而只要投入足够将敌军一个装甲旅击垮的火力单位即可,这种思想(战术)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体现,针对伊拉克军队集中的庞大兵力,联军并没有取与之对应的兵力投入,而是投入了更多的火力打击单位,这里的兵力限度理解为双方装备人员的总计,这种非接触性的火力打击的成熟,动摇了原有的作战理论,全新的的诠释是:兵力≠兵力,火力>兵力。
2、兵力机动能力的否定,现代战争条件下,双方对战场信息的掌握十分迅捷,各战斗单位机动性增强,火力打击距离扩大,攻击正面扩宽,兵力的集中所带来的机动伏势常会因信息迟滞而变得无效。通过伪装和隐蔽来达到兵力集中的伏势在新技术面前变得苍白无力。
3、部队的把握性的否定。传统作战中,指挥官对各作战单位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分散兵力的进攻,常常会因缺乏对战场信息的了解和对部队有效控制而失效。因此,将兵力集中则可以避免部队的协控问题。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使指挥与战斗之间的联系变得牢固、畅通,甚至可以指挥单个士兵的作战活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信息技术掌控部队而非集中兵力掌控部队,则会产生更大的战斗效能。
4、更强精神力量的否定。或许将士兵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士气,克服“战场孤独”的心理,但面对更加复杂的战场变化及更高战斗效能的追求。合理的军事训练(心理训练)和单兵通讯设备,更有利于士兵精神的维护。
5、更有利于指挥和控制的否定,前面提到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仅仅通过集中来达到对部队的指挥和控制可以认为是低效的。
   二、集中兵力原则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缺陷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集中兵力原则的运用
    二十世纪后期,信息技术革命全面影响到了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其中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尖端数控技术、太空技术的影响最为明显。军事领域同样受到剧烈的冲击,进行着相应的变革,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到了作战部队,在一方面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同时,部队如何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的战斗,同样作为变革的重点摆在我们的面前。武器装备的革新应同战争艺术保持一致。战斗艺术同武器装备之间的二元矛盾关系,应是军事学所应研究的重点。一位著名的军事学家曾就一战评论道:“一战的伤之甚巨,是战争艺术没有同战争技术的发展相一致。”其实质是,技术发展应推动作战理论的进步,一旦理论落后于技术,那必将导致灾难。
    传统的军事原则包括:集中原则、机动原则、进攻原则、节约兵力原则,目标原则、统一指挥原则、突然性原则、简单原则、安全原则共9个原则。军事原则的作用在于指导军事作战,概括军事斗争中的一般规律。九大原则中以集中原则,又称集中兵力原则,对军事作战的影响最为重要。集中兵力原则是指在决定性的时间、地点集中占压倒性优势的战斗力的效能。这种军事思想(战略思想)对人类战争历程的影响是深刻的,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在其军事著作《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篇曾写到:“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这可以认为是集中兵力思想在军事著作中的最早体现,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进攻战略中也强调在某一点的兵力集中,以构成对敌人的打击优势。拿破仑在战争中充分发挥了集中兵力原则,约米尼和克劳塞维茨的军事著作《战争指导》和《战争论》中的集中兵力的思想多是源自于拿破仑战争。拿破仑强调:在主要的战略支点集中有效兵力,打击敌人的兵力“软协”,迅速突破、扩大战果,以形成侧翼伏势,以破解敌人的防线及战斗意志,这在对普鲁士和奥地利战争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将集中兵力原则发挥到极致的是二战期间的苏军,苏军的进攻强调:通过内线机动,在具有战役决定性的地点,投入大于敌军数倍的火力及兵力,继而发起猛烈而持续的进攻,对敌军防线进行大纵深,穿插和迂回,摧毁敌军的抵抗意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该原则也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中集中兵力原则应占首要地位。在我军历次的作战中,都强调优势兵力的进攻,并取得了卓著的战果。那么这一经历两千年之久的作战原则,似乎是任何历史条件下的“常青”致胜原则,而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它是否仍然可以延续运用?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集中兵力原则,及集中兵力原则的重构和优化。
    一、集中兵力原则优缺点的分析
   集中兵力原则的优点是:1)更大的杀伤力;2)兵力的机动能力;3)部队的把握性;4)更强的精神力量;5)更有利于指挥和控制部队。
   作战部队的指挥官们更多倾向于集中地掌握手中最大兵力来完成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亦是强调并贯彻集中兵力原则,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军事传统。
    那么我们来看看,新技术革命为我们的军事技术带来了什么?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对战场各种信息的处理能力;信息通讯技术,增强了战场上各种战斗单位各方向的联系;太空技术,加强了对战场动态情报信息的掌控;航空航天技术,提高了远距离高精确的火力打击,同时,战斗单位的防护,火力机动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这样的信条件下,集中兵力原则所带来的优势正不断减弱,表现是:
1、更大杀伤力的否定,兵力集中的最大化在现代战争中并不能带来相应的杀伤力的最大化,导弹技术的成熟应用,远距离火炮打击,他们火力打击的依据,并不是由兵力的多少决定的(数量),而是只要集中相应的火力打击单位即可对非对称兵力的敌军实施打击。比如对于敌军一个装甲旅的进攻,并不必须投入另一个装甲旅,而只要投入足够将敌军一个装甲旅击垮的火力单位即可,这种思想(战术)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体现,针对伊拉克军队集中的庞大兵力,联军并没有取与之对应的兵力投入,而是投入了更多的火力打击单位,这里的兵力限度理解为双方装备人员的总计,这种非接触性的火力打击的成熟,动摇了原有的作战理论,全新的的诠释是:兵力≠兵力,火力>兵力。
2、兵力机动能力的否定,现代战争条件下,双方对战场信息的掌握十分迅捷,各战斗单位机动性增强,火力打击距离扩大,攻击正面扩宽,兵力的集中所带来的机动伏势常会因信息迟滞而变得无效。通过伪装和隐蔽来达到兵力集中的伏势在新技术面前变得苍白无力。
3、部队的把握性的否定。传统作战中,指挥官对各作战单位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分散兵力的进攻,常常会因缺乏对战场信息的了解和对部队有效控制而失效。因此,将兵力集中则可以避免部队的协控问题。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使指挥与战斗之间的联系变得牢固、畅通,甚至可以指挥单个士兵的作战活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信息技术掌控部队而非集中兵力掌控部队,则会产生更大的战斗效能。
4、更强精神力量的否定。或许将士兵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士气,克服“战场孤独”的心理,但面对更加复杂的战场变化及更高战斗效能的追求。合理的军事训练(心理训练)和单兵通讯设备,更有利于士兵精神的维护。
5、更有利于指挥和控制的否定,前面提到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仅仅通过集中来达到对部队的指挥和控制可以认为是低效的。
   二、集中兵力原则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