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技术———实拍灾区影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8 18:31:36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遥感中心立即安排“北京一号”小卫星提供最新影像信息,迅速开始灾区历史存档数据处理,并安排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航空遥感飞机随时待命,以实时提供遥感信息和技术服务。

    作为北京市遥感应用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一号”可实现对重点地区的重点观测,通过先进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高精度的图像数据、宽覆盖能力、快速重访周期为灾害监测提供了快速动态信息。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北京宇视蓝图公司受命为国家减灾委提供“北京一号”小卫星的存档影像,并进行实拍,掌握灾区最新影像信息,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分析灾区遥感影像,制作出汶川地区遥感背景图,第二日即送往四川抗震救灾指挥部,为后续灾后评估提供了信息支撑。据科技部新闻发言人李朝晨介绍,在地震灾区通信、交通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及时提供宏观灾情,有利于有关方面对灾情作出科学评估,进而采取救灾防灾减灾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航空遥感飞机则相当于能够高空作业的“数码相机”,通过对当地灾情进行连续实时拍摄,并将拍摄下来的图像与该地区之前的积累数据作对比,根据变化的监测数据,技术人员就能判断哪些地方出现了坍塌,能够对房屋损毁、道路损毁等情况有所掌握,从而为有关方面设计最有效的救援路线和制定抢修方案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对拍摄图像的分析,也能对灾情评估提供依据。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遥感中心立即安排“北京一号”小卫星提供最新影像信息,迅速开始灾区历史存档数据处理,并安排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航空遥感飞机随时待命,以实时提供遥感信息和技术服务。

    作为北京市遥感应用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一号”可实现对重点地区的重点观测,通过先进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高精度的图像数据、宽覆盖能力、快速重访周期为灾害监测提供了快速动态信息。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北京宇视蓝图公司受命为国家减灾委提供“北京一号”小卫星的存档影像,并进行实拍,掌握灾区最新影像信息,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分析灾区遥感影像,制作出汶川地区遥感背景图,第二日即送往四川抗震救灾指挥部,为后续灾后评估提供了信息支撑。据科技部新闻发言人李朝晨介绍,在地震灾区通信、交通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及时提供宏观灾情,有利于有关方面对灾情作出科学评估,进而采取救灾防灾减灾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航空遥感飞机则相当于能够高空作业的“数码相机”,通过对当地灾情进行连续实时拍摄,并将拍摄下来的图像与该地区之前的积累数据作对比,根据变化的监测数据,技术人员就能判断哪些地方出现了坍塌,能够对房屋损毁、道路损毁等情况有所掌握,从而为有关方面设计最有效的救援路线和制定抢修方案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对拍摄图像的分析,也能对灾情评估提供依据。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通讯设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汶川震后有线、无线通讯的中断却给救援工作造成极大困难,卫星电话此时作用凸现。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一号”系统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救灾部队携带的北斗系统正在陆续发回各种灾情和救援信息。

    据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刚透露,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作为一个天基导航通信系统,犹如一条摧不垮的“生命线”,特别适合在地震灾害救援指挥中的应用,北斗星通自年初冰雪冻灾后就已和各相关部门制定了灾害预警、救灾指挥解决方案。

    胡刚介绍,终端用户向卫星发射短信息后,卫星将信息通过北斗地面控制中心和北斗星通运营中心可以发往全国各地的救灾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将命令处理后通过卫星播发给各终端,整个过程速度非常快,达到秒级,因为北斗卫星在精密授时,精度最高达10—20纳秒(双向),这充分保障了救援工作通讯的实时性。

    5月15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紧急调拨1000台“北斗一号”终端机配备给一线救援部队。据介绍,“北斗”能为救援小组或救援车配备卫星导航接收终端,该终端不但可接收北斗卫星的导航信号,还可以用短报文的形式与指挥中心取得联系。指挥人员在监控中心可随时通过监控屏幕关注每个救援小组的位置信息,必要时也可以短报文形式发出监控指令,北斗导航系统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
北斗导航定位———力保通讯畅通
未来可以发展为中国的卫星电话了
"北斗"军用GPS定位系统大量配发中国军队
2007-9-3 15:30:33


据6月14日CCTV-7《军事报道》节目,新疆军区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大幅提高边防管控能力。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边境适合人活动的地区,都沿着国境线建起了防护网,减少了偷越国境的可能。
新疆有着漫长的边防线,估计耗资不菲。但报道中最具看点的是,在画面中显示,北斗双星定位导航系统的手持机已经配发到边防基层连队,并且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实力的提高,GPS定位技术在军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部队靠罗盘定位的时代就要成为历史。中国军队的GPS技术主要是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定位卫星发展起来的。

一、整机组成
  手持机外观结构: 整机外观由军绿色和暗灰色组成; 整机具备一定的防雨水、积雪、高低温和防腐蚀能力; 具有触摸屏和键盘两种操作模式; 外形尺寸≤225×8165×5850mm3,重量:720g;
  手持机内部结构: 手持机内部包括天线、射频模块、主板、电池等; 主板上设有电源开关和显示终端工作状态的指示灯,即:电源和发射状态指示灯、锁定卫星信号指示灯(2个); RS232接口(1个),接口数据线2米; 机内配置的电池能够保证终端持续工作88小时以上(发射频度不超过1次/分钟)。
二、基本功能
1、定位功能
  设备应能够通过北斗定位申请指令实时提供其所在位置的经度、纬度与高程,定位精度小于20米,并以标准形式显示(经度,度分秒)、(纬度,度分秒)、(高程,米)、(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采用BJ54坐标系。
  设备收到北斗定位信息时,根据设定给出声、光或符号提示,并可方便转化到其它界面。
  设备可以设定北斗自动定位频度,定位频度受终端的用户等级限制,设备在自动定位时仍可以正常进行通信。
  终端接到授权用户(指挥机)发出的北斗激发定位指令后,自动发出定位请求。
2、通信功能
  用户每次最多可以传送120个汉字的信息,特快通信一次最多只能发送13个汉字。
  终端设备本身具有电文键入、编辑、发送、接收和显示功能。
  信息发射后具有要求系统回执功能,该功能可人工设置。
  接收到通信信息时,根据设定给出声、光或符号提示,实时显示通信时间、发信地址和通信电文。
  通信电文中的数字、字符采用ASCII码编码,汉字采用GB 2312编码;对外设传入的数据不改变编码,透明传输。基本汉字字库要求为国标GB 2312-80一级字库。
  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动态存储接收的通信信息,通信信息含通信时间、发信地址和通信电文,接收的通信信息可人为锁定存储、解锁和删除。存储容量为20包数据,锁定存储能力为10包数据,每包数据不超过200个字节。
  用户终端可向中心控制系统查询其他用户发给本用户的通信电文和通信回执。
3、校时功能
  终端设有时钟(年-月-日-时-分-秒),用系统接收信息进行自动校对。
  4、集成了气压计、温度计和电子罗盘
  5、遥闭功能
  终端设备在收到控制中心发出的遥闭指令后,将终端永久关闭。
  6、数据接口功能
  用户终端机应具备通用数据接口(RS232串口),以便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7、用户识别功能
  终端具有多用户识别功能,采用智能IC卡的方式来实现,智能IC卡的相关规定和协议参见卫星定位总站的相关技术文档;
三、工作环境:
  温度:-20~+55℃  存储环境:-40~+80℃;
  湿度:5%~98%   冲击:6g/s
  振动:0.1g/(20~100)Hz

专家组公开:北斗定位精度可与GPS抗衡
4月14日,北斗导航卫星北斗M1顺利升空,标志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新的发展建设阶段。武大校长刘经南院士作为湖北惟一的专家组成员,参与该系统的立项论证、方案论证,并亲自承担了一些科研项目。昨日,刘经南接受了晨报记者独家专访。
  “我主张‘不争论’,先做起来”
  作为北斗系统的专家组成员之一,刘经南经历了北斗一代、二代从论证到实施的全过程,他透露,当初北斗二代采用何种方案,还是有一定争论的。一种观点是“一步到位”,起步就建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一种观点是“分两步走”,先建立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再逐步构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刘经南说,“一争论,时间就过去了,我主张先做起来,这更符合中国国情。”事实上,北斗二代系统的发展,采用的“两步走”的战略。
  北斗二代精确度高
  刘经南介绍,一代北斗是“主动式定位”,即被导航物体要向卫星发射信号,接收机处理后再返回被导航物体,如此反复多次才能完成定位,这就带来了诸多不足,如延时多,无法在飞机上使用等,且精度只能达到二三十米。
  而北斗二代系统是按照“被动式导航”设计的,即被导航物体不再需要发射信号,接收机只接收信号就能完成定位,且定位精度可以精确到厘米、毫米级。
  刘经南说,与世界现有的三大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二代的技术原理相同。根据计划,北斗系列卫星全球性完整系统预计2020年全部建成, 2008年可覆盖中国及周边地区,并在民用信号上,与上述三大系统进行资源共享,构建联合导航体系,进一步增强我国导航能力,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星可与美国GPS抗衡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世界上第一种覆盖全球范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美国国防部运作。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GPS技术。目前的绝大多数卫星导航应用都是建立在美国的GPS之上的,一旦美国关闭应用,后果不堪设想。长期以来,美国对其他用户提供的都是随时可能加上干扰的低精度信号。因此中国必须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
  另外,商业上,多年来美国靠出售信号接收设备赚取了巨额利润,年产值达到数百亿美元。
  刘经南结合中国实际,率先提出建立广域差分GPS系统以对抗美国政府技术限制的思想,并制订出建设中国广域差分GPS系统的初步方案。他还研制出我国第一个GPS数据处理商品化软件,目前已占领了国内80%以上的市场。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后,我国就能不受制于人了。”刘经南说。
  人人都能享受北斗星服务
  我国铁路的第6次大提速,没有卫星导航提供每列火车在线运行的精确位置,提速将变得不可能。
  刘经南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更重要的意义仍在民用。尽管北斗系统仍在建设中,但卫星导航精确定位的高科技成果,却早已植入我们的生活——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与现状监控、应急系统的建立、灾害监测、交通、物流管理等方面都有广泛运用。
  通过对城市交通的精确定位与信息管理,不用修宽马路,就能减少堵车,降低运营成本。若发生SARS那样的大面积流行性疾病,也可快速获取疾病甚至病原分布位置,分析疾病传播规律,并制定疾病控制方案。
  现在,一部具有定位功能的手机大约四五千元。刘经南说,北斗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与多种移动通讯网络、互联网整合,为用户提供联网、漫游服务,如嵌入市民的电话、手提电脑、手表等大量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大大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价格也将大大降低。


北斗GPS手持机主要应用于单兵或小组部队定位,边防巡逻,集群通讯等任务,现已在边防部队开始试点装备
海军航空兵遥感飞机抗震救灾速记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492473&extra=page%3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