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老兵背出4名伤者:我身上流淌的是军人的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16:31:40
2008年05月16日 17:48四川在线
昨(15)日,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4天,记者来到了德阳重灾区绵竹市遵道镇废墟之中,当地居民们与上千名子弟兵一起,鼓足了勇气,全力展开抗灾自救。

昨日下午1时许,记者驱车赶往遵道镇。从绵竹市区到遵道镇的路上,随处可见路边的空地或者绿化带中,用塑料篷布搭建起的临时帐篷。受灾居民们都忙着和子弟兵一起整理废墟。

遵道镇本是绵竹著名的年画之乡,也是著名的乡村旅游乐园。虽然这次受灾严重,但幸运的是,观山一带不少的青瓦仿古民居多数都还完好,雪白的墙面上,一组组绚丽的年画依旧夺目。

前来救援的子弟兵们早在两天前就已展开了救援。昨日记者到场时,他们正用吊车、切割设备等工具对镇中几栋倒塌的建筑进行清理。到昨日下午,他们已救出了数百名被埋者,这些人中不少都保住了性命。这里虽然房屋垮塌比较严重,但人员伤亡较其他重灾乡镇要少得多。

帐篷前,搬起小板凳看书——12岁小姑娘说,看书能写出更好的作文

一个小女孩,微瘦的身材,扎着小马尾辫,水灵灵的双眼仔细地看着摆在小凳子上的《一千零一夜》———这是昨日下午记者在遵道镇一倒塌民房边看到的一幕。

这个小女孩叫刘雨潇,今年12岁,上小学六年级。小雨潇家的房子全部倒塌了,一家人幸运逃难后,在废墟边搭起了帐篷。无法上学的雨潇整天吵着要看书。

得知姑姑家的书房就在房子废墟边上后,她兴奋不已。这个可爱的小女孩立即按姑姑描述的位置前去挖寻。在一家人的帮助下,昨日上午,小雨潇好不容易找出了一本《一千零一夜》,于是立刻飞奔回自家的临时帐篷,搬出小板凳认真地看了起来。

这一看,小雨潇就看了一整天,中间不懂的地方就让妈妈帮忙解释。母女俩在书本中,找到了另外的家园,“看书增长知识,我就能写出更好的作文,考出好成绩!”

我老了,但流着军人的血—— 61岁的“老兵”一人就背出4名伤者

“当时情况非常紧急,但我们还是镇定地撤出来了。”在遵道镇西北面的观山脚下,记者遇到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名字叫“老兵”。

12日下午地震发生时,“老兵”正在楼下花园里和几个老战友散步聊天,感觉到大地震后,几名久经沙场的老兵没有逃离现场,而是迅速回楼,提醒楼内其他人撤离。在这些老兵们的带领下,10多栋楼里的人有序撤离。

仅仅两三分钟,楼内绝大部分居民都成功撤出。情况稍微一稳定,老兵们就立即组织起了救援小队,进入各楼内搜寻被困者,不久,成都军区救援人员也赶到现场。最后,除了一位太婆不幸遇难外,他们成功地救出了其他被困人员。61岁的“老兵”一人就背出4名伤者,“我虽然老了退休了,但我身上流的是军人的血。”(天府早报特派记者 王晶城 李晓波 摄影 华小峰 绵竹报道)2008年05月16日 17:48四川在线
昨(15)日,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4天,记者来到了德阳重灾区绵竹市遵道镇废墟之中,当地居民们与上千名子弟兵一起,鼓足了勇气,全力展开抗灾自救。

昨日下午1时许,记者驱车赶往遵道镇。从绵竹市区到遵道镇的路上,随处可见路边的空地或者绿化带中,用塑料篷布搭建起的临时帐篷。受灾居民们都忙着和子弟兵一起整理废墟。

遵道镇本是绵竹著名的年画之乡,也是著名的乡村旅游乐园。虽然这次受灾严重,但幸运的是,观山一带不少的青瓦仿古民居多数都还完好,雪白的墙面上,一组组绚丽的年画依旧夺目。

前来救援的子弟兵们早在两天前就已展开了救援。昨日记者到场时,他们正用吊车、切割设备等工具对镇中几栋倒塌的建筑进行清理。到昨日下午,他们已救出了数百名被埋者,这些人中不少都保住了性命。这里虽然房屋垮塌比较严重,但人员伤亡较其他重灾乡镇要少得多。

帐篷前,搬起小板凳看书——12岁小姑娘说,看书能写出更好的作文

一个小女孩,微瘦的身材,扎着小马尾辫,水灵灵的双眼仔细地看着摆在小凳子上的《一千零一夜》———这是昨日下午记者在遵道镇一倒塌民房边看到的一幕。

这个小女孩叫刘雨潇,今年12岁,上小学六年级。小雨潇家的房子全部倒塌了,一家人幸运逃难后,在废墟边搭起了帐篷。无法上学的雨潇整天吵着要看书。

得知姑姑家的书房就在房子废墟边上后,她兴奋不已。这个可爱的小女孩立即按姑姑描述的位置前去挖寻。在一家人的帮助下,昨日上午,小雨潇好不容易找出了一本《一千零一夜》,于是立刻飞奔回自家的临时帐篷,搬出小板凳认真地看了起来。

这一看,小雨潇就看了一整天,中间不懂的地方就让妈妈帮忙解释。母女俩在书本中,找到了另外的家园,“看书增长知识,我就能写出更好的作文,考出好成绩!”

我老了,但流着军人的血—— 61岁的“老兵”一人就背出4名伤者

“当时情况非常紧急,但我们还是镇定地撤出来了。”在遵道镇西北面的观山脚下,记者遇到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名字叫“老兵”。

12日下午地震发生时,“老兵”正在楼下花园里和几个老战友散步聊天,感觉到大地震后,几名久经沙场的老兵没有逃离现场,而是迅速回楼,提醒楼内其他人撤离。在这些老兵们的带领下,10多栋楼里的人有序撤离。

仅仅两三分钟,楼内绝大部分居民都成功撤出。情况稍微一稳定,老兵们就立即组织起了救援小队,进入各楼内搜寻被困者,不久,成都军区救援人员也赶到现场。最后,除了一位太婆不幸遇难外,他们成功地救出了其他被困人员。61岁的“老兵”一人就背出4名伤者,“我虽然老了退休了,但我身上流的是军人的血。”(天府早报特派记者 王晶城 李晓波 摄影 华小峰 绵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