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懦弱者不得爱国”是何逻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0:06:02
扬子晚报:“懦弱者不得爱国”是何逻辑

--------------------------------------------------------------------------------

2008年05月11日  来源:扬子晚报

--------------------------------------------------------------------------------


  这两天,连续看到两篇颇为“理性”、颇为“深刻”的文章,谈的都是“爱国”的问题,批评的对象都是“爱国的中国人”。

  先是5月9日《潇湘晨报》上某知名评论家的一篇文章,从小学生彭飞在公车上制止小偷行窃被报复却无一人出手相助这件事,莫名其妙地联想到车上“看客”应该都是有“积极作为的爱国者”,而这些“爱国者”“敢于抗议外国人”却不敢制止身边的恶行,因为“外国人隔得很远”。评论还给这篇联想丰富的文章取了个满含蔑视之情的标题——“爱国者哪里去了”。

  无独有偶,5月10日《中国青年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本来说的是“圣火传递后广州一片狼藉”,却笔锋一转,出人意料地转向“市民的爱国热情”,认为“一片狼藉”的原因是市民“以爱国的名义放纵自己”,觉得“爱国无罪,哪怕是做出一些非理性的爱国行为,只要目的高尚,至于手段与效果如何似乎可以不作计较”。

  

  两篇文章的最后,都没忘以居高临下的口吻教训“爱国者”:爱国是需要冒风险的,如果连制止小偷打孩子都做不到,还是不要奢谈爱国;爱国不是可以赦免所有陋行的借口,更不是放纵自己、原谅自己干丑事的理由,别以爱国的名义做丑陋的中国人。

  说实在的,多少年来,我一直自以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爱国主义者,因为我在阅读中华民族遭受外敌摧残的历史时会感到悲愤,在西方大国霸权行径伤害中国利益时会感到义愤,在西方媒体在新闻自由的旗号下妖魔化中国时会感到不满。而且,我虽然不会上街散步,或者冲动地去砸外国使领馆,却会暗暗地攥紧拳头,在心里高呼“中国加油”。我以为,有我这样一种超越个人之上的对国家和民族的朴素情感,就一定是爱国了。

  然而,前面说的这两篇评论文章,却让我看得头上冒汗——原来我根本就不是一个爱国者,或者说连做一名爱国者的资格都没有。

  小偷打孩子的事我没有碰到过,可真的要碰上了,我会不会像这位评论者要求的那样挺身而出呢?恐怕真不一定,也许只是偷偷用手机报警而已;迎接圣火后的一片狼藉我也没有亲见过,如果自己身处其中,也未必不在有意无意中为那片“狼藉”作点“贡献”。

  对照评论者要求的标准——“付出生命”、“行为文明”,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但那只是表明一个人相对来说更加胆小怕事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已,与是否爱国,甚至有没有爱国的资格,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因为没有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就剥夺人爱国的权利,因为丢弃了一点垃圾就是“以爱国的名义放纵自己”,这样的逻辑思维也未免过于牵强,过于霸道了吧?

  爱国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是一种对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也是一种不需要设置前提的情感抒发。达官贵人可以爱国,村妇野叟也可以爱国;海外华人可以爱国,国内群众也可以爱国;见义勇为者可以爱国,胆小怕事者也可以爱国……谁都不能以见义勇为的名义剥夺胆小怕事者的爱国权利,不能以民族功臣的名义剥夺芸芸众生的爱国权利,也不能以乐善好施的名义剥夺吝啬守财者的爱国权利。

  爱国热情需要理性表达,这个道理是对的,相信绝大多数国人是能够理解并身体力行的。然而,按照有的评论者的逻辑,懦弱者没有资格爱国,不拘小节者就是爱国热情的非理性放纵,这只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胡乱指责和奚落而已。(安徽 朱罗纪)扬子晚报:“懦弱者不得爱国”是何逻辑

--------------------------------------------------------------------------------

2008年05月11日  来源:扬子晚报

--------------------------------------------------------------------------------


  这两天,连续看到两篇颇为“理性”、颇为“深刻”的文章,谈的都是“爱国”的问题,批评的对象都是“爱国的中国人”。

  先是5月9日《潇湘晨报》上某知名评论家的一篇文章,从小学生彭飞在公车上制止小偷行窃被报复却无一人出手相助这件事,莫名其妙地联想到车上“看客”应该都是有“积极作为的爱国者”,而这些“爱国者”“敢于抗议外国人”却不敢制止身边的恶行,因为“外国人隔得很远”。评论还给这篇联想丰富的文章取了个满含蔑视之情的标题——“爱国者哪里去了”。

  无独有偶,5月10日《中国青年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本来说的是“圣火传递后广州一片狼藉”,却笔锋一转,出人意料地转向“市民的爱国热情”,认为“一片狼藉”的原因是市民“以爱国的名义放纵自己”,觉得“爱国无罪,哪怕是做出一些非理性的爱国行为,只要目的高尚,至于手段与效果如何似乎可以不作计较”。

  

  两篇文章的最后,都没忘以居高临下的口吻教训“爱国者”:爱国是需要冒风险的,如果连制止小偷打孩子都做不到,还是不要奢谈爱国;爱国不是可以赦免所有陋行的借口,更不是放纵自己、原谅自己干丑事的理由,别以爱国的名义做丑陋的中国人。

  说实在的,多少年来,我一直自以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爱国主义者,因为我在阅读中华民族遭受外敌摧残的历史时会感到悲愤,在西方大国霸权行径伤害中国利益时会感到义愤,在西方媒体在新闻自由的旗号下妖魔化中国时会感到不满。而且,我虽然不会上街散步,或者冲动地去砸外国使领馆,却会暗暗地攥紧拳头,在心里高呼“中国加油”。我以为,有我这样一种超越个人之上的对国家和民族的朴素情感,就一定是爱国了。

  然而,前面说的这两篇评论文章,却让我看得头上冒汗——原来我根本就不是一个爱国者,或者说连做一名爱国者的资格都没有。

  小偷打孩子的事我没有碰到过,可真的要碰上了,我会不会像这位评论者要求的那样挺身而出呢?恐怕真不一定,也许只是偷偷用手机报警而已;迎接圣火后的一片狼藉我也没有亲见过,如果自己身处其中,也未必不在有意无意中为那片“狼藉”作点“贡献”。

  对照评论者要求的标准——“付出生命”、“行为文明”,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但那只是表明一个人相对来说更加胆小怕事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已,与是否爱国,甚至有没有爱国的资格,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因为没有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就剥夺人爱国的权利,因为丢弃了一点垃圾就是“以爱国的名义放纵自己”,这样的逻辑思维也未免过于牵强,过于霸道了吧?

  爱国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是一种对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也是一种不需要设置前提的情感抒发。达官贵人可以爱国,村妇野叟也可以爱国;海外华人可以爱国,国内群众也可以爱国;见义勇为者可以爱国,胆小怕事者也可以爱国……谁都不能以见义勇为的名义剥夺胆小怕事者的爱国权利,不能以民族功臣的名义剥夺芸芸众生的爱国权利,也不能以乐善好施的名义剥夺吝啬守财者的爱国权利。

  爱国热情需要理性表达,这个道理是对的,相信绝大多数国人是能够理解并身体力行的。然而,按照有的评论者的逻辑,懦弱者没有资格爱国,不拘小节者就是爱国热情的非理性放纵,这只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胡乱指责和奚落而已。(安徽 朱罗纪)
中国的爱国主义圈子里一直有两种慢性老病:
(1)“爱国主义永远是一伙知识分子的奶酪和乳房”,所以一旦被动,尤其是被他们所认为
的市井愚民,乡野村夫,粗鄙土老板或其它一些他们能视之为对立面,而树立自己精神
贵族地位的人民所用,所呐喊,所实践,这些知识分子立即会把同样是知识分子古人之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抛到粪坑里,立即会跳将起来,斯文扫地地非常冲动地骂将起来,而如此唾沫飞溅的骂的主题,99%的情况下是两个字:“理智”。因为爱国主义是我的专利,是我的精神贵族领地,要是尔等下等人也呀呀呀地爱国起来,我的精神贵族地位也就跌停板了。这怎么行,于是“理智”呀“理智”起来,尽管非常冲动。
(2)“爱国主义永远要建立在牺牲、建立在与小老百姓之利益对立起来”,这也是这些抱着爱国主义奶酪,捂着精神贵妇人的乳房的知识分子造出来的理论,因为古代或不那么古代,作为小老百姓,谁来做皇帝,我都是纳粮做顺民,所以国对于我没有什么关系。而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是要爱国的,本来就没有什么利益,所以爱起来以后,说我牺牲如何如何,Cost很低的,当然做了史可法,侯桐曾,黄淳耀的不多。所以现在,民主了,中国的老百姓总算知道一点,如果国将不国,那我的公司也可能将不公司,我的职位也将不职位,我种出来的庄稼也将不庄稼,所以国家好坏,跟我是有关系的,而我,又因为民主一点了,可以对国家兴亡有责以后,还有影响了,于是很多平头布衣,身无功名的市井小民,乡野村夫,粗陋老板也爱国起来。于是他们必然是“别有用心”的,必然是“为自己小利益的”,必然是“贩卖私货”的,必然是为自己的公司或小摊“炒作”的,因为你好家伙非但不牺牲,还想靠爱国赚钱,罪该万死啊!只有我,爱国才纯洁如处女,如蒸馏水,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