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77式手枪的一些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5:48:38
前面有人讨论这个枪,俺来转几篇文章,大都是转载轻兵器上的,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一下。:handshake

第一篇,1977年式7.62mm手枪的结构改进,轻兵器98年11期。

张惠忠

  1977年式7.62mm手枪是我国自行设计并已正式装备的个人自卫武器。小巧美观的外形、单手装填的功能使其具有轻、小、机动性好、便于隐蔽、反应快的优点。国内刊物专门详细介绍过该枪。但鲜为人知的是,77式手枪在生产初期曾发生过严重故障而险遭夭折,只是在改进内部结构使其日臻完善后,它才成为部队广大官兵、武警、公安人员的制式武器。

  鉴于国内刊物只介绍过结构改进前的77式手枪,其发射机构和现在使用的已完全不同,为使读者对该手枪有个全面的了解,本文就其结构改进情况作一阐述。

  1981年末,正式投产不久的77式手枪在一次精度验收时发生了严重的偶发事故:射击中套筒还未复进到位,击针与阻铁自行滑脱而打响了尚未完全进膛的子弹,弹壳在弹膛外炸裂,严重地威胁着射手的生命安全。

  为了尽快在原枪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当时试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套筒弹底窝平面下方加一个推弹凸台(见图1),使套筒在复进时以推弹凸台将子弹推入弹膛,如在复进不到位时,万一击针与阻铁滑脱,击针也不会接触子弹底火,从而避免偶发。另一种方法是与其他手枪一样,在击针一侧设计一个击针保险装置,只有当套筒复进到位时保险才会打开,否则击针将被保险挡在中途,从而排除了偶发的隐患。但是,77式手枪的外形太小,套筒内的位置十分有限,保险装置被设计得过于细小,无法可靠地工作,因而未能成功。而第一种方法正在试验时,77式手枪又一次发生了膛外炸。这次情况和第一次不同,是在退弹时发生的。此时子弹被抽壳钩紧抓在弹底窝前,刚从弹膛内退出一点就被与阻铁滑脱的击针打响。在这种情况下,推弹凸台毫无阻隔击针的作用,所以这种消极的方法也自然遭到了否决。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试过一些修修补补的方法,但均无济于事。当时77式手枪的命运极为严峻。

1.GIF
图1

  针对上述情况,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77式手枪的结构、性能及引起偶发事故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透彻地分析研究,最后确认问题的症结在于该枪的发射机构设计不够合理,尤其是阻铁的质量分布不当,使其动态性能不良,潜伏着偶发的隐患。77式手枪原发射机构如图2所示,阻铁、单发杆、扳机均为单臂杠杆。阻铁的质心远离回转中心,其重力矩恰与阻铁的上升力矩相反,尤其在动态时,其惯性力矩的作用极易使阻铁上升高度不足,阻铁与击针就可能呈微量扣合状态,此时外界稍有干扰,击针就会与阻铁自行滑脱而造成偶发。在待发状态,阻铁受力情况如图4所示,其中F为击针作用力(主要是击针簧力),P为阻铁簧力,Q为阻铁重力(C点为阻铁质心),N为击发杆作用力。这些力对回转中心形成的合力矩即为阻铁上升力矩。此时击针与阻铁滑脱的临界条件为惯性力矩大于或等于阻铁的上升力矩,即:

  J0Φ″≥M
  J0——阻铁转动惯量
  Φ″——阻铁角加速度



4.gif
图4 阻铁受力状态

阻铁的惯性力矩越大则抗御外力干扰的能力越强,阻铁与击针的扣合也越可靠。为便于实验分析,将惯性力矩转换成通过阻铁质心的临界惯性力R,并表示为向下方向的Ry和向右方向的Rx。通过对该发射机构的测量、计算得知:

  M=55.8N-mm
  Rx=11N
  Ry=3.7N

这些数据表明,该系统中阻铁上升力矩较小,抵抗外力干扰能力很弱,尤其是在受到向下方向的外来干扰时,更是不堪一击。实际试验表明,在手枪待发状态(打开手动保险),将其以弹匣向下的方向自由跌落水泥地面时,离地仅10cm击针即已解脱;以枪口向上的方向自由跌落,离地仅20cm击针也已解脱。在后一种跌落情形中,扳机—击发杆组件惯性力的作用加速了阻铁与击针的滑脱。上述分析经多次计算和实验得以充分证实。


2.GIF
图2 77式手枪原发射机构


3.GIF
图3 改进后的发射机构


  由于对原77式手枪的结构缺陷作了细致、科学的分析,明确了解决偶发问题的方向,改进的思路也拓宽了。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对十余种改进方案进行了论证、比较,并将三种方案的样机做了靶场性能测试,终于选出一种较理想的方案,即现行的77式手枪结构。

  改进后的77式手枪,全枪外形和单手装填的特点保持不变,对发射机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对相应零部件作了调整。图3即为现在77式手枪的发射机构。阻铁设计成双臂杠杆,质心已接近于回转中心,因而阻铁的动态平衡较为理想。由于挂机齿在回转轴的右侧,一旦击针与其相撞,击针簧力形成的力矩使阻铁的上升不可逆转。除摩擦阻力外,已无任何阻碍阻铁上升的外力。由于阻铁与单发杆已不同轴,两者间又有用抛壳挺延伸的隔离片分开,阻铁两侧有较大的透空面,这些措施使阻铁与周围零件的摩擦力减到最小程度。同时,在扳机引力许可的条件下,阻铁簧力的P2值已高达25N,这一切有效地提高了阻铁的上升力矩,可靠地保证了阻铁与击针扣合量大于1.1mm的设计要求。还需指出的是,在新的发射机构中,扳机—击发杆组件也被设计为双臂杠杆,击发杆绕扳机的转动惯量近似于扳机绕扳机轴的转动惯量,因而使二者的惯性力矩几乎相等。这一设计使扳机—击发杆组件成了发射机构中的第二个动态平衡系统。所以,该发射机构与改进前相比,抗干扰的能力大为增强,其阻铁的上升力矩M、向下方向的惯性力Ry和向后方向的惯性力Rx分别为原结构的5.8倍、134倍和39倍。阻铁与击针的扣合状态不再是不堪一击,而是牢不可分。试验表明:将现在的77式手枪在待发状态(打开手动保险),从1.2m高处,以任何方向自由跌落到水泥地面,击针均不会自行解脱。



  总之,77式手枪经过这次从动态特性到对其结构综合考虑并进行改进后,安全性、可靠性完全达到了战技指标的要求,并完整地保持了原设计的性能特点,尤其是原枪的主要大件仅需作稍许修改即可使用,给生产和先期产品的改造带来极大的便利。当然,由于这次改进兼顾了原设计特点,是在原枪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仍是局部的改进,所以77式手枪原设计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改进中带来的某些负效应未能完全排除。如单手装填力偏大,扳机行程较长,没有二道火,手枪握持不舒适,射击震手等。另外,也没有部队所希望的有弹显示、空仓挂机等功能。尽管如此,由于77式手枪经过这次改进后性能更为完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了充分保证,1986年获兵器部优质产品奖,1991年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目前,它是我国轻武器中具有相当影响的一支好枪,十几年来被广泛装备于部队和公安、武警部门。

  90年代,我国设计人员在77式手枪结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开发了77-1式7.62mm手枪和77B、77B2、NP20、NP24等型号的9mm外贸手枪,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系列出口产品,为我国在国际枪械市场的竞争中增添了一份光彩。前面有人讨论这个枪,俺来转几篇文章,大都是转载轻兵器上的,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一下。:handshake

第一篇,1977年式7.62mm手枪的结构改进,轻兵器98年11期。

张惠忠

  1977年式7.62mm手枪是我国自行设计并已正式装备的个人自卫武器。小巧美观的外形、单手装填的功能使其具有轻、小、机动性好、便于隐蔽、反应快的优点。国内刊物专门详细介绍过该枪。但鲜为人知的是,77式手枪在生产初期曾发生过严重故障而险遭夭折,只是在改进内部结构使其日臻完善后,它才成为部队广大官兵、武警、公安人员的制式武器。

  鉴于国内刊物只介绍过结构改进前的77式手枪,其发射机构和现在使用的已完全不同,为使读者对该手枪有个全面的了解,本文就其结构改进情况作一阐述。

  1981年末,正式投产不久的77式手枪在一次精度验收时发生了严重的偶发事故:射击中套筒还未复进到位,击针与阻铁自行滑脱而打响了尚未完全进膛的子弹,弹壳在弹膛外炸裂,严重地威胁着射手的生命安全。

  为了尽快在原枪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当时试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套筒弹底窝平面下方加一个推弹凸台(见图1),使套筒在复进时以推弹凸台将子弹推入弹膛,如在复进不到位时,万一击针与阻铁滑脱,击针也不会接触子弹底火,从而避免偶发。另一种方法是与其他手枪一样,在击针一侧设计一个击针保险装置,只有当套筒复进到位时保险才会打开,否则击针将被保险挡在中途,从而排除了偶发的隐患。但是,77式手枪的外形太小,套筒内的位置十分有限,保险装置被设计得过于细小,无法可靠地工作,因而未能成功。而第一种方法正在试验时,77式手枪又一次发生了膛外炸。这次情况和第一次不同,是在退弹时发生的。此时子弹被抽壳钩紧抓在弹底窝前,刚从弹膛内退出一点就被与阻铁滑脱的击针打响。在这种情况下,推弹凸台毫无阻隔击针的作用,所以这种消极的方法也自然遭到了否决。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试过一些修修补补的方法,但均无济于事。当时77式手枪的命运极为严峻。

1.GIF
图1

  针对上述情况,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77式手枪的结构、性能及引起偶发事故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透彻地分析研究,最后确认问题的症结在于该枪的发射机构设计不够合理,尤其是阻铁的质量分布不当,使其动态性能不良,潜伏着偶发的隐患。77式手枪原发射机构如图2所示,阻铁、单发杆、扳机均为单臂杠杆。阻铁的质心远离回转中心,其重力矩恰与阻铁的上升力矩相反,尤其在动态时,其惯性力矩的作用极易使阻铁上升高度不足,阻铁与击针就可能呈微量扣合状态,此时外界稍有干扰,击针就会与阻铁自行滑脱而造成偶发。在待发状态,阻铁受力情况如图4所示,其中F为击针作用力(主要是击针簧力),P为阻铁簧力,Q为阻铁重力(C点为阻铁质心),N为击发杆作用力。这些力对回转中心形成的合力矩即为阻铁上升力矩。此时击针与阻铁滑脱的临界条件为惯性力矩大于或等于阻铁的上升力矩,即:

  J0Φ″≥M
  J0——阻铁转动惯量
  Φ″——阻铁角加速度



4.gif
图4 阻铁受力状态

阻铁的惯性力矩越大则抗御外力干扰的能力越强,阻铁与击针的扣合也越可靠。为便于实验分析,将惯性力矩转换成通过阻铁质心的临界惯性力R,并表示为向下方向的Ry和向右方向的Rx。通过对该发射机构的测量、计算得知:

  M=55.8N-mm
  Rx=11N
  Ry=3.7N

这些数据表明,该系统中阻铁上升力矩较小,抵抗外力干扰能力很弱,尤其是在受到向下方向的外来干扰时,更是不堪一击。实际试验表明,在手枪待发状态(打开手动保险),将其以弹匣向下的方向自由跌落水泥地面时,离地仅10cm击针即已解脱;以枪口向上的方向自由跌落,离地仅20cm击针也已解脱。在后一种跌落情形中,扳机—击发杆组件惯性力的作用加速了阻铁与击针的滑脱。上述分析经多次计算和实验得以充分证实。


2.GIF
图2 77式手枪原发射机构


3.GIF
图3 改进后的发射机构


  由于对原77式手枪的结构缺陷作了细致、科学的分析,明确了解决偶发问题的方向,改进的思路也拓宽了。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对十余种改进方案进行了论证、比较,并将三种方案的样机做了靶场性能测试,终于选出一种较理想的方案,即现行的77式手枪结构。

  改进后的77式手枪,全枪外形和单手装填的特点保持不变,对发射机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对相应零部件作了调整。图3即为现在77式手枪的发射机构。阻铁设计成双臂杠杆,质心已接近于回转中心,因而阻铁的动态平衡较为理想。由于挂机齿在回转轴的右侧,一旦击针与其相撞,击针簧力形成的力矩使阻铁的上升不可逆转。除摩擦阻力外,已无任何阻碍阻铁上升的外力。由于阻铁与单发杆已不同轴,两者间又有用抛壳挺延伸的隔离片分开,阻铁两侧有较大的透空面,这些措施使阻铁与周围零件的摩擦力减到最小程度。同时,在扳机引力许可的条件下,阻铁簧力的P2值已高达25N,这一切有效地提高了阻铁的上升力矩,可靠地保证了阻铁与击针扣合量大于1.1mm的设计要求。还需指出的是,在新的发射机构中,扳机—击发杆组件也被设计为双臂杠杆,击发杆绕扳机的转动惯量近似于扳机绕扳机轴的转动惯量,因而使二者的惯性力矩几乎相等。这一设计使扳机—击发杆组件成了发射机构中的第二个动态平衡系统。所以,该发射机构与改进前相比,抗干扰的能力大为增强,其阻铁的上升力矩M、向下方向的惯性力Ry和向后方向的惯性力Rx分别为原结构的5.8倍、134倍和39倍。阻铁与击针的扣合状态不再是不堪一击,而是牢不可分。试验表明:将现在的77式手枪在待发状态(打开手动保险),从1.2m高处,以任何方向自由跌落到水泥地面,击针均不会自行解脱。



  总之,77式手枪经过这次从动态特性到对其结构综合考虑并进行改进后,安全性、可靠性完全达到了战技指标的要求,并完整地保持了原设计的性能特点,尤其是原枪的主要大件仅需作稍许修改即可使用,给生产和先期产品的改造带来极大的便利。当然,由于这次改进兼顾了原设计特点,是在原枪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仍是局部的改进,所以77式手枪原设计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改进中带来的某些负效应未能完全排除。如单手装填力偏大,扳机行程较长,没有二道火,手枪握持不舒适,射击震手等。另外,也没有部队所希望的有弹显示、空仓挂机等功能。尽管如此,由于77式手枪经过这次改进后性能更为完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了充分保证,1986年获兵器部优质产品奖,1991年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目前,它是我国轻武器中具有相当影响的一支好枪,十几年来被广泛装备于部队和公安、武警部门。

  90年代,我国设计人员在77式手枪结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开发了77-1式7.62mm手枪和77B、77B2、NP20、NP24等型号的9mm外贸手枪,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系列出口产品,为我国在国际枪械市场的竞争中增添了一份光彩。
第二篇,QBQ97年第一期。

1.GIF
2.GIF
3.GIF
4.gif
5.GIF
6.GIF
7.GIF
77系列,QBQ 2001.04

77式7.62mm手枪是我国自行设计、1978年定型的自卫手枪。该枪配用64式7.62mm手枪弹,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弹匣容弹量7发,全枪长148.5mm,全枪高100mm,全枪质量0.5kg。它不仅具有单手装填机构,而且有动态平衡性能极佳的发射机构,因此该枪不仅出手快而且非常安全。这些特点加上结构紧凑、外形小巧、隐蔽性好等长处,使其受到广大使用者的喜爱。但是,它也存在不足之处,综合使用者的意见,主要有:底把过短、握持不舒适,扳机行程过长、击发瞬间感觉不确切,活动护圈回弹击痛手指,威力小、使用面受限等。

针对用户的意见及外贸的需要,工厂从1985~1993年,在77式基型枪的基础上先后开发了77-1式7.62mm手枪,77B型9mm手枪,77B2型9mm手枪,NP20型9mm手枪,NP24型9mm手枪及NP24A型9mm手枪等6种型号。这些手枪都不同程度地弥补了77式手枪的缺陷,由于它们都保留了77式手枪的固定式枪管、发射机构及击针式击发机构等结构,所以统称为77式手枪系列。目前,除NP24A型9mm手枪外,其余均已通过设计定型,有的已批量生产,现将每种产品简要介绍如下。

1 77-1式7.62mm手枪

1.1概述
该枪系应外贸需要而研制的,于1988年设计定型,已有批量产品。全枪共52种零件,其中借用77式手枪零件36种。它以77式手枪为原型,加大了外形尺寸及弹匣容弹量(改为8发),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其外形见图1。

1.2结构特点
该枪沿用了77式手枪的击发、发射机构,改动了套筒座、套筒、枪管、弹匣等。改进后,握持舒适、射击平稳、火力增强,性能略优于77式手枪,但是扳机行程长、活动护圈击手等问题依然存在。

1.3主要诸元

口径 7.62mm
初速 318m/s
有效射程 50m
闭锁方式 惯性闭锁
自动方式 自由枪机式
全枪尺寸 (长×宽×高)153mm×24mm×115mm
全枪质量 (带一个空弹匣)0.58kg
膛线 4条、右旋,导程240mm
单手装填力 90N
弹匣容弹量 8发
配用枪弹 64式7.62mm手枪弹

77-1.jpg

2 77B型9mm手枪

2.1概述
该枪为配用国际流行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以77式手枪为基础改进而成。于1990年设计定型,已有批量产品。该枪外形美观,握持舒适。全枪共有77种零件,其中借用77式手枪零件9种,标准件2种。它是77系列9mm口径手枪的基型枪,曾荣获1991年兵总科技进步3等奖。结构见图2。

2.2结构特点
该枪虽然沿用了77式手枪的单手装填机构和击发、发射机构,但大部分尺寸已改动,尤其是为配用9mm手枪弹,其结构设计有许多独特之处。首先,为缓冲后坐力,精心设计了气体延迟开锁式闭锁机构,这在国内手枪上尚属首次。其次,又按国际手枪惯例,设计了空仓挂机、可调式照门、弹匣保险等机构,使手枪的功能大大增加。此外,又设计了防止活动护圈击手的杠杆止退机构,彻底解决了77式手枪的这个缺陷,但单手装填力较大,高达120N左右。

2.3主要诸元

口径 9mm
初速 320m/s
有效射程 50m
闭锁方式 气体延迟式
自动方式半 自由枪机式
单手装填力 120N
全枪尺寸 (长×宽×高)190mm×36mm×145mm
全枪质量 (带一个空弹匣)1.02kg
膛线 6条、右旋,导程254mm
弹匣容弹量 9发
配用枪弹 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77b.jpg

3 NP20型9mm手枪

3.1概述
该枪以77B型9mm手枪为原型,改进了护圈部分,全枪共57种零件,其中借用77B型手枪零件49种,达85%以上,于1993年设计定型,已有批量产品。该枪外形见图3。

3.2结构特点
该枪在77B型9mm手枪基础上,将活动护圈改为固定护圈,减少了零件,改进了可调式照门,另外增加了击针自动保险机构,只有扣压扳机到位才能解脱击针,提高了手枪使用的安全性。

3.3主要诸元
与77B型9mm手枪相同。

np20.jpg
4 77B2型9mm手枪

4.1概述
该枪是77B型手枪的改进型,与NP20手枪同年设计定型。它是在77B型手枪的基础上,将弹匣容弹量由9发改成15发(双排弹匣),“77B2型”中的“2”即双排之意。全枪共80种零件,其中借用77B型手枪零件65种,达81%以上,其外形与77B型手枪也相似。

4.2结构特点
除保留了77B型手枪的基本特点外,弹匣设计在不增大全枪外形尺寸的情况下,增大了容弹量,和国际上的同类手枪趋于一致。该枪还设计了有弹指示器,当膛内有弹时,可在套筒上方看到明显的凸起标记。弹匣的特点是:上部呈“凸”字形,最上面的2发弹成单排,其余则为双排。这样,既增加了容弹量又保持了9发弹匣的供弹路线,为使用多规格弹匣打下了基础。

4.3主要诸元
除弹匣容弹量为15发外,其余均与77B型9mm手枪相同。

77b2.jpg

5 NP24型9mm手枪

5.1概述
为了更好地满足外贸部门的要求,在综合了77B、NP20、77B2型等9mm手枪的优点的基础上,NP24型9mm手枪于1995年完成设计定型。全枪74种零件,其中借用件66种,达到89%。其外形与NP20型手枪相似。

5.2结构特点
该枪集中了前述几种手枪的长处,将双排弹匣、有弹指示、弹匣保险、击针自动保险、空仓挂机、可调照门等机构集于一身,采用固定护圈形式,全枪结构紧凑、外观大方。并对击针与阻铁叠合处的形状进行了改进,使扣压扳机击发的瞬间有了较明显的手感,有效地弥补了77式手枪的缺陷。

5.3主要诸元
与77B2型9mm手枪相同。

np24.jpg

6 NP24A型9mm手枪

6.1概述
该枪系应客户的要求,在NP24型手枪的基础上,将套筒座的材料由钢改为高强度的铝合金。全枪零件72种,其中借用件46种。该枪已于1998年完成设计。

6.2结构特点
该枪采用高强度铝合金作为套筒座的材料后,在尺寸和某些铆接件上做了相应改动,解决了使用强度及钢、铝零件不能同时进行表面处理的问题。其寿命试验情况已与国外同类枪趋于一致。还对气体延迟机构的活塞作了改进,使活塞阻尼力的大小得以调整,功能更趋完善。

6.3主要诸元
除全枪质量(带一个空弹匣)≤0.85kg外,其他与NP24型手枪相同。
77手枪系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手枪研制、制造方面的能力。但在研制实践中,我
们深刻地体会到,目前国内的加工水平已严重制约了手枪性能的提高,只有对现有的生
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才能使我国的产品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不错,顶一个
ppkshock
上尉



帖子1951 威望0 点 注册时间2006-5-12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9#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5-7 21:25  只看该作者

QBQ?难道是《轻兵器》,那错误老出的书也好意思拿来说?
楼主:你曾要俺拍77B内部图,昨晚二人一起摆弄,对照说明书硬是拆不开该枪,原因不明,反正二年没擦拭过了,如要只能发全枪另件图纸给你。
列治文猎人兄,你那支77B居然没拆过?77的分解如下:空枪去弹瞎后拉套筒待机,将保险下推成90度,后拉上提前推拿下套筒,不知77B可否套用?俺建议你去QBQ的步版发帖问问,海外党的弟兄里应该还有买77B的:lol
77原型大家要注意一下年代就不难发现,不出问题才怪!后来改了不少,东西还不错的.
原帖由 列治文猎人 于 2008-5-10 23:56 发表
楼主:你曾要俺拍77B内部图,昨晚二人一起摆弄,对照说明书硬是拆不开该枪,原因不明,反正二年没擦拭过了,如要只能发全枪另件图纸给你。


老哥,在youtube上看到这个:
[WARNING! WARNING!]
77B的分解和NP20的一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