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世界画刊>分析美军F-22A战机隐身缺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7:46:38
晨枫

  一般认为,第四代战斗机应该具备隐身、超声速巡航、超机动和网络战等能力。其中,隐身能力是最引人注目的。F一22A是第一架集上述能力于一身的战斗机,代表了目前世界战斗机技术发展的顶峰。本文将以F一22A战斗机作为案例,分析第四代战斗机隐身性能的相关问题。

  隐身性能与飞行性能

  空战的理想境界是把空中战场推到敌方的天空去。只有征服了敌人头顶的天空,才能打击敌人脚下的大地,幷保护己方的陆海军不受敌人的空中打击。F-22A所代表的“空中优势”作战思想,不再满足于在浅近纵深的敌空域递次争夺制空权,而是同时在战场的全纵深形成空中优势。只有隐身战斗机才能在开战之初,在没有摧毁敌方空中和地面的防空体系之前,就在敌人纵深夺取到制空权。

  在详细讨论F-22A空中主宰战斗机的隐身性能之前,先宏观地看一看与之相关的飞行性能。

  空中主宰战斗机应该具备超声速巡航特性,以便在最短时间内抵达敌纵深的空中战场。超机动性则是在“弓箭”不中后不得已而亮出的“短剑”,虽然是必不可少的,但与空中主宰的基本概念幷不完全一致——空中主宰的目的不是与敌纠缠、寻求短兵相接。F一22A的最初设计目标是深八前苏联内陆执行空中优势作战,要求在离前线160千米左右起飞出击,高亚声速接近前线随后以超声速巡航深入敌后约650千米,遂行空中作战;然后以超声速巡航退出战斗,返回友邻空域后以高亚声速返航。冷战结束后,F-22A的设计要求中不再指明苏联,也增加了多用途的要求,但基本技战术指标没有变。

  F-22A不用打开加力就可以在6-千米高度以1.6马赫飞行,但是美国空军秘而不宣的是,F-22A在这种状态下的航程或续航时间有多少。非加力超声速飞行和超声速巡航还是有区别白勺:只有与全程超声速进入和退出战区相配合,超声速巡航才有意义,否则只是延长时间的超声速;中刺。超声速巡航为了减少阻力,应该在空气稀薄的2万米以上高空,而不是在空气密度较大的6千米中空飞行。而F-22A的涡扇发动机是为中空中速而不是高空超声速飞行而优化的;它的低翼载、中展弦比、中后掠机翼对高机动的中空中速空战格斗十分有利,但在超声速巡航下的阻力却小不下去。类似的是,F-15的推力和推重比远高于F一1 04,但在最大速度上没有多少进步,1.6马赫下的超声速航程只有F-104的一半,就是因为F-104的气动外形及涡喷发动机是为高空超声速飞行而优化的,而F-15以牺牲阻力来换取机动性。F-22A同样也不能超越物理规律,各种好处“通吃”。

  另外,超声速巡航的油耗比亚声速大,所以超声速巡航战斗机的机内载油系数(机内载油量和正常起飞重量之比)要比亚声速巡航战斗机高。F-15C的机内载油系数为0.29,“米格一31”为0.41,“苏-27”也达0.40,而F-22A只有O.28,长时间超声速巡航的优势幷不突出。F-22A的非加力超声速飞行能力只说明其发动机推力的强大,幷不能证明其长时间超声速巡航的能力。

  F-22A的超机动性得益于其推力巨大的发动机和推力转向,但F-22A正常起飞重量从设计初期的22_7吨涨到现在的28.6吨,推重比从1.4跌到1.11,和F-15C没有实质的差别。重量的增加也使F-22A的翼载和F-15C相当。F-22A和F-15C在推重比和翼载上相当,如果不是推力转向,没有理由在机动性上好很多。但推力转向不是F-22A的独门绝技,相对于同样采用推力转向的对手,F-22A在超机动性上的优势还很难说。飞行员的生理极限和空空导弹的大离轴角发射能力,进一步削弱其超机动性的实际优势。

  F-22A的内载武器使其在空战时可以保持流线的气动外形,在机动飞行中的阻力无疑小于采用外挂武器的常规战斗机。1日F-22A为了发射内载武器,必须打开武器舱门将发射臂伸到外面。这样一采,干净的气动外形也就不复存在了。

  外形隐身与其他隐身

  F-22A战斗机的隐身技术属于第三代,比起SR.71、F-117A和B-2A,在隐身原理上进了一大步。早期隐身的SR-71主要靠吸波涂料吸收入射的雷达波,隐身效果有限。第一代隐身的F一117A主要靠镜面体原理,强调控制回波方向、制造回波闪烁,使对方雷达不能稳定地锁定它;但F一117A的隐身设计对气动性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根本不能做空中格斗。第二代隐身的B-2A的设计目标是在开战之初就穿越完好的前苏联防空体系,攻击其核目标幷安全返航,因此要求全向、宽频带隐身。飞翼设计先驱诺斯罗普公司的无尾飞翼型设计能使电磁能量的散射大量减少,而剩下的能量则变成表面波幷沿弧面向周边“流散”,在流动过程中一路按指数规律衰减,形成回波的时候已是强弩之未了。这个隐身设计比F-117A的几何多面体外形要先进很多,既达成全向隐身目的,又兼顾了飞机的气动特性。

  后来洛克希德进一步发展了B-2A的连续可变曲率大弧面,幷注意到隐身和气动要求的均衡,推演出F-22A的外形。F-22A的菱形截面和机身的尖锐折边与B-2A的无尾飞翼外形异曲同工,对战斗机来说,这依然是现今隐身的最高境界。

  无数研究表明,由外形达成的隐身是最有效的,但代价也相当大。隐身加上超声速巡航和超机动性,使得F-22A成为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最重、最昂贵的战斗机。按照180架的采购量来分摊研制费用,F-22A的单价将达3.5亿美元以上,是便宜的F一15C的7倍之多。各国空军对隐身的重要性在原则上都同意,但对于如何实现最大效费比的隐身,尤其是隐身在实际战争(而不仅仅是战斗)中的效果尚存有分歧。

  隐身幷不是真的就看不见了,只是减小被发现的距离全向隐身在各个方向上的效果有显着差异,正视依然是雷达特征最小的方向。B-2A的隐身性能要好得多,但依然要仔细规划入侵路线,确保雷达特征最小的一面面向敌雷达。F-22A作为空中优势战斗机,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在出击的时机、方向、路线方面没有轰炸机、攻击机那么自由。防空截击时就不谈了,即使在执行空中任务日寸,敌人的战斗机也是机动的。就算F一22A能通过战术动作使隐身最好的前方指向敌机以保证最大隐身效果,也不可能保证F一22A对地面雷达、预警机和其他方向上的敌机也有同样的隐身效果。在空地网络化的明天,这不比直接被敌战斗机雷达锁定要好多少。

  F-22A的发动机是战斗机历史上推力最大的发动机,但大推力等于大的红外特征。虽然F-22A的矩形喷口有助于增加炽热喷气流与周边空气的混合,尽快减低温度;但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涡扇发动机效率而增加的涡轮前温度和燃烧室温度以及更大的空气流量,使得F-22A尾喷流的红外特征不比F-15低。即使解决了尾喷流问题,机身蒙皮和前缘的气动加热也没有办法消除,尤其当F-22A打开加力推力在高空做超声速巡航时,机身的红外特征将是巨大的。在机载和地面光电探测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这是隐身的一个大漏洞。

  F-22A如果做超声速巡航,将不可避免地造成音爆。虽然随着高亚声速和超声速飞机的发展,用听音装置来探测入侵飞机的做法已不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么重要;但是,将听音装置用高速网络连接起来、配以高速信号处理,听音探测还是有相当的预警功能的,可以引导战斗机接敌——尤其是对于深入敌后的F一22A。

  隐身战斗机在协同作战中还会遇到一个特殊的问题,即如何不被同一空域的其他友军战斗机所误伤——这也是海军的攻击核潜艇一般不与友军潜艇在同一海域共同作战的原因——为此要解决敌我识别的问题。应答式敌我识别的不可靠已经是不争的事买。“非合作式敌我识别”的一个方法是用雷达精确扫描敌机、构造立体图形,然后进行图形识别;另一个方法是对敌机的发动机叶片进行计数,然后将叶片数、转速等发动机特征和数据库比较、判别敌我。这都要求雷达大功率照射,和隐身的要求是矛盾的。况且有朝一日,对手也可能掌握同样的隐身技术,那时,只要对手在常规机群中混杂一些隐身战斗机,就将使F-22A的战术处境极大地复杂化。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

  F-22A的前向隐身性能十分优秀,但巨大的背面看起来像一堵墙一样显眼,对视距内空战时的隐身很不利。不过这“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F-22A“应该”在视距外已经把敌人干掉了。然而,战斗的发展往往不是按主观想定进行的。例如,在越南战争时期得到大规模应用的“麻雀”中程空空导弹,设计初衷是在中距离上迎头攻击敌机,此时导弹上多普勒导引头的效果最好,还可以利用双方的相对运动增加导弹的有效射程。然而在实战中,大部分拦截成功的导弹都是在尾追攻击中发射的,原因是,飞行员的想法和设计师的想法幷不一样。

  在战斗中,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导弹不一定恪守某一个攻击方向。F-22A飞行员可以迎头拦截敌机展开对自己有利的近距格斗也可以利用自己在速度和机动上的优势,“划大圈”完成包抄动作,占领敌机后方的有利发射阵位。但战斗机高速大转弯时要先拉半个横滚,这样巨大的背面就正对敌方,比较容易被敌方的空中和地面雷达发现。

  总之,F-22A优秀的前向隐身性能只有在双方列面接近的理想战斗情况中才能发挥出来,而这在实际作战中只占较小的一部分。F-4和“麻雀”中程空空导弹、F-14和“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在作战模拟中的优秀战绩与实战战绩的差异也是这么产生的,F-15的案例更说明问题。

  在F-15战斗机诞生之初,美国空军曾对其作战效能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结论是惊人的:F一15A和“米格一21”的交换率达到955比1!多年后在内利斯空军基地,美国空军用和“米格一21”性能相近的F-5E,与F-15C进行了对抗演习。演习前的计算机仿真表明F-15C大占上风,交换率为70比1;经过有空战经验飞行员的修正,交换率仍然为18比1。实战演习中,F一15C与F一5E按2对1、1对1、4对4、2对4进行对抗,双方从相对方向进入约50千米直径的交战空域,然后进行“自由搏击”。F-15的电子系统无疑比F一5优越,幷装备了“响尾蛇”近距格斗导弹和“麻雀”中程空空导弹,而F一5只装备了“响尾蛇”,但结果却令人十分震惊:F一15对F一5,在2对1(交换率5比1)、1对1(交换率3比1)、4对4(交换率2比1)时均有利于F-15,但优势幷不大;在2架F-15列4架F-5时,交换率就下降到1比1了。实战演习的结果与计算机模拟大相径庭。F一22A比F-15先进得多,但在多机对抗的实战中,是不是能够创造奇迹,历史的经验幷不看好。

  如果从空中主宰作战推进一步,将F一22A用于常规的浅近纵深争夺制空权的作战,F-22A以其较好的前向隐身性能与极其出色的飞行性能,无疑可以很好地完成使一任务;然而F一15C、F/A-1 8 E同样也能完成使命,尽管可能没有F一22A那么“轻松”。考虑到F一15C和F-22A的单价比为1:7,到底用谁更合算就很值得研究了。尤其是近距多机格斗的情况下,4架F一22A与同样价钱的28架F一15C相比,后者的胜算或许更大;最不济,28架F一15C在战术选择上的灵活性也比4架F-22A要好得多。

  在战争中,数量本身就是一种质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虎”式和“豹”式坦克的性能要比被戏称为汽油桶的美国“谢尔曼”坦克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但是凶狠的“虎”、“豹”最后还是被浪潮一般涌来的“谢尔曼”们撕成碎片。美国空军再阔气,也只能承购180架F-22A,其中至少70~80架留驻本土,作为本土防空、战时增援、训练、损失替补之用;在欧洲和亚太最多只能各派驻50架左右。即使所有F-22A全部集中到一个战区,也还是有完好率和出动率的问题。到时候,在任何一场具体的战斗中,到底能同时投入多少F-22A是很成问题的。

  高昂的单价也会使战地指挥官在使用F-22A的时候缩手缩脚——就像C一5“银河”运输机是按野战机场起降的要求设计的,但高昂的单价使它在整个生涯中从未在野战机场中实际起降过;现在的C-17也有重蹈这条老路的迹象,尽管它在试飞中试验过野战机场起降。

  全面隐身与适度隐身

  由于隐身的巨大代价和实战效果的不确定性,各国军方对隐身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美国空军是坚决的隐身派,新战斗机非隐身不可;美国海军和欧洲是半隐身派,能“适度隐身”就行,其余靠电子对抗、空战战术和网络战能力来弥补。换句话说,就是在不过分牺牲气动性能的前提下尽量考虑隐身要求,而不是一切围绕隐身。欧洲国家或许有技术水平的限制,但美国海军的例子就不是技术水平的问题了。除了早已放弃的A一12属于“全心全意”的隐身外,美国海军对F-22A的变后掠翼舰载型幷不热心;在F/A-1 8E实际上全部重新设计的情况下,也没有竭尽全力隐身修形,而是在网络战能力上倾注全力。考虑到F/A一1 8E将是美国海军未来至少20年里的主力战斗机(F-35取代的是F/A-18C而不是F/A-18E),美国海军发展战斗机的思路耐人寻味。

  大家知道,飞行器的雷达探测距离与其雷达反射面积的4次根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雷达反射面积小10倍,雷达探测距离只缩短不到1/2。在隐身效果上,不彻底的适度隐身肯定不及全面隐身,但受到高昂代价和战术条件的限制,全面隐身在大规模战争中的实际优越性幷不令人信服而适度隐身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少花钱、多办事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值得考虑的。

  全面隐身的F-22A到底是猛禽还是纸鹤,这不是由F-22A的性能决定的,而是由F-22A是不是能够完成美国空军赋予它的战术构想来决定的。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美国空军的基本思想就是攻势防空,就是把空战的战场推到敌人的空域去,越过地面的战线,逼近到敌人的空军基地和防空火力跟前打。这样,美国空军可以有效地、不受阻碍地支援美国陆军,幷最大限度地阻止敌人空军对美国陆军的攻击。和攻势防空相对应的当然就是守势防空,就是以己方的空军基地和防空体系为依托,和敌人争夺地面战线以近的制空权。很显然,守势防空不能可靠地支援己方陆军,也不能可靠地陲止敌方空军对己方陆军的攻击。美国空军、以色列空军和北约空军是典型的攻势防空,苏联空军和世界其他空军通常属于守势防空,或者最多是防守反击。

  F一22A显然是攻势制空思想的结果。攻势制空和攻势防空只相差一个字,但含义大大不同。攻势制空是非线性作战的产物,也就是说,战斗不再局限于战线附近,而是在整个战场的全部纵深进行。空中战争不再是剥洋葱式的层层推进,而是不分前后方,在所有节点上全面打响,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大烈度“点穴”,迅速瓦解敌方有组织的抵抗。

  所以,全面隐身是~个重要的特性,只有隐身战斗机才能在没有摧毁敌方空中和地面的防空体系之前,就在敌人纵深夺取制空权,点住敌人的要穴。超声速巡航也是一个重要特性,因为隐身战斗机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敌纵深的空中战场。这两者相结合,就使F-22A战斗机可以深入敌后随心所欲。晨枫

  一般认为,第四代战斗机应该具备隐身、超声速巡航、超机动和网络战等能力。其中,隐身能力是最引人注目的。F一22A是第一架集上述能力于一身的战斗机,代表了目前世界战斗机技术发展的顶峰。本文将以F一22A战斗机作为案例,分析第四代战斗机隐身性能的相关问题。

  隐身性能与飞行性能

  空战的理想境界是把空中战场推到敌方的天空去。只有征服了敌人头顶的天空,才能打击敌人脚下的大地,幷保护己方的陆海军不受敌人的空中打击。F-22A所代表的“空中优势”作战思想,不再满足于在浅近纵深的敌空域递次争夺制空权,而是同时在战场的全纵深形成空中优势。只有隐身战斗机才能在开战之初,在没有摧毁敌方空中和地面的防空体系之前,就在敌人纵深夺取到制空权。

  在详细讨论F-22A空中主宰战斗机的隐身性能之前,先宏观地看一看与之相关的飞行性能。

  空中主宰战斗机应该具备超声速巡航特性,以便在最短时间内抵达敌纵深的空中战场。超机动性则是在“弓箭”不中后不得已而亮出的“短剑”,虽然是必不可少的,但与空中主宰的基本概念幷不完全一致——空中主宰的目的不是与敌纠缠、寻求短兵相接。F一22A的最初设计目标是深八前苏联内陆执行空中优势作战,要求在离前线160千米左右起飞出击,高亚声速接近前线随后以超声速巡航深入敌后约650千米,遂行空中作战;然后以超声速巡航退出战斗,返回友邻空域后以高亚声速返航。冷战结束后,F-22A的设计要求中不再指明苏联,也增加了多用途的要求,但基本技战术指标没有变。

  F-22A不用打开加力就可以在6-千米高度以1.6马赫飞行,但是美国空军秘而不宣的是,F-22A在这种状态下的航程或续航时间有多少。非加力超声速飞行和超声速巡航还是有区别白勺:只有与全程超声速进入和退出战区相配合,超声速巡航才有意义,否则只是延长时间的超声速;中刺。超声速巡航为了减少阻力,应该在空气稀薄的2万米以上高空,而不是在空气密度较大的6千米中空飞行。而F-22A的涡扇发动机是为中空中速而不是高空超声速飞行而优化的;它的低翼载、中展弦比、中后掠机翼对高机动的中空中速空战格斗十分有利,但在超声速巡航下的阻力却小不下去。类似的是,F-15的推力和推重比远高于F一1 04,但在最大速度上没有多少进步,1.6马赫下的超声速航程只有F-104的一半,就是因为F-104的气动外形及涡喷发动机是为高空超声速飞行而优化的,而F-15以牺牲阻力来换取机动性。F-22A同样也不能超越物理规律,各种好处“通吃”。

  另外,超声速巡航的油耗比亚声速大,所以超声速巡航战斗机的机内载油系数(机内载油量和正常起飞重量之比)要比亚声速巡航战斗机高。F-15C的机内载油系数为0.29,“米格一31”为0.41,“苏-27”也达0.40,而F-22A只有O.28,长时间超声速巡航的优势幷不突出。F-22A的非加力超声速飞行能力只说明其发动机推力的强大,幷不能证明其长时间超声速巡航的能力。

  F-22A的超机动性得益于其推力巨大的发动机和推力转向,但F-22A正常起飞重量从设计初期的22_7吨涨到现在的28.6吨,推重比从1.4跌到1.11,和F-15C没有实质的差别。重量的增加也使F-22A的翼载和F-15C相当。F-22A和F-15C在推重比和翼载上相当,如果不是推力转向,没有理由在机动性上好很多。但推力转向不是F-22A的独门绝技,相对于同样采用推力转向的对手,F-22A在超机动性上的优势还很难说。飞行员的生理极限和空空导弹的大离轴角发射能力,进一步削弱其超机动性的实际优势。

  F-22A的内载武器使其在空战时可以保持流线的气动外形,在机动飞行中的阻力无疑小于采用外挂武器的常规战斗机。1日F-22A为了发射内载武器,必须打开武器舱门将发射臂伸到外面。这样一采,干净的气动外形也就不复存在了。

  外形隐身与其他隐身

  F-22A战斗机的隐身技术属于第三代,比起SR.71、F-117A和B-2A,在隐身原理上进了一大步。早期隐身的SR-71主要靠吸波涂料吸收入射的雷达波,隐身效果有限。第一代隐身的F一117A主要靠镜面体原理,强调控制回波方向、制造回波闪烁,使对方雷达不能稳定地锁定它;但F一117A的隐身设计对气动性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根本不能做空中格斗。第二代隐身的B-2A的设计目标是在开战之初就穿越完好的前苏联防空体系,攻击其核目标幷安全返航,因此要求全向、宽频带隐身。飞翼设计先驱诺斯罗普公司的无尾飞翼型设计能使电磁能量的散射大量减少,而剩下的能量则变成表面波幷沿弧面向周边“流散”,在流动过程中一路按指数规律衰减,形成回波的时候已是强弩之未了。这个隐身设计比F-117A的几何多面体外形要先进很多,既达成全向隐身目的,又兼顾了飞机的气动特性。

  后来洛克希德进一步发展了B-2A的连续可变曲率大弧面,幷注意到隐身和气动要求的均衡,推演出F-22A的外形。F-22A的菱形截面和机身的尖锐折边与B-2A的无尾飞翼外形异曲同工,对战斗机来说,这依然是现今隐身的最高境界。

  无数研究表明,由外形达成的隐身是最有效的,但代价也相当大。隐身加上超声速巡航和超机动性,使得F-22A成为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最重、最昂贵的战斗机。按照180架的采购量来分摊研制费用,F-22A的单价将达3.5亿美元以上,是便宜的F一15C的7倍之多。各国空军对隐身的重要性在原则上都同意,但对于如何实现最大效费比的隐身,尤其是隐身在实际战争(而不仅仅是战斗)中的效果尚存有分歧。

  隐身幷不是真的就看不见了,只是减小被发现的距离全向隐身在各个方向上的效果有显着差异,正视依然是雷达特征最小的方向。B-2A的隐身性能要好得多,但依然要仔细规划入侵路线,确保雷达特征最小的一面面向敌雷达。F-22A作为空中优势战斗机,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在出击的时机、方向、路线方面没有轰炸机、攻击机那么自由。防空截击时就不谈了,即使在执行空中任务日寸,敌人的战斗机也是机动的。就算F一22A能通过战术动作使隐身最好的前方指向敌机以保证最大隐身效果,也不可能保证F一22A对地面雷达、预警机和其他方向上的敌机也有同样的隐身效果。在空地网络化的明天,这不比直接被敌战斗机雷达锁定要好多少。

  F-22A的发动机是战斗机历史上推力最大的发动机,但大推力等于大的红外特征。虽然F-22A的矩形喷口有助于增加炽热喷气流与周边空气的混合,尽快减低温度;但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涡扇发动机效率而增加的涡轮前温度和燃烧室温度以及更大的空气流量,使得F-22A尾喷流的红外特征不比F-15低。即使解决了尾喷流问题,机身蒙皮和前缘的气动加热也没有办法消除,尤其当F-22A打开加力推力在高空做超声速巡航时,机身的红外特征将是巨大的。在机载和地面光电探测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这是隐身的一个大漏洞。

  F-22A如果做超声速巡航,将不可避免地造成音爆。虽然随着高亚声速和超声速飞机的发展,用听音装置来探测入侵飞机的做法已不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么重要;但是,将听音装置用高速网络连接起来、配以高速信号处理,听音探测还是有相当的预警功能的,可以引导战斗机接敌——尤其是对于深入敌后的F一22A。

  隐身战斗机在协同作战中还会遇到一个特殊的问题,即如何不被同一空域的其他友军战斗机所误伤——这也是海军的攻击核潜艇一般不与友军潜艇在同一海域共同作战的原因——为此要解决敌我识别的问题。应答式敌我识别的不可靠已经是不争的事买。“非合作式敌我识别”的一个方法是用雷达精确扫描敌机、构造立体图形,然后进行图形识别;另一个方法是对敌机的发动机叶片进行计数,然后将叶片数、转速等发动机特征和数据库比较、判别敌我。这都要求雷达大功率照射,和隐身的要求是矛盾的。况且有朝一日,对手也可能掌握同样的隐身技术,那时,只要对手在常规机群中混杂一些隐身战斗机,就将使F-22A的战术处境极大地复杂化。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

  F-22A的前向隐身性能十分优秀,但巨大的背面看起来像一堵墙一样显眼,对视距内空战时的隐身很不利。不过这“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F-22A“应该”在视距外已经把敌人干掉了。然而,战斗的发展往往不是按主观想定进行的。例如,在越南战争时期得到大规模应用的“麻雀”中程空空导弹,设计初衷是在中距离上迎头攻击敌机,此时导弹上多普勒导引头的效果最好,还可以利用双方的相对运动增加导弹的有效射程。然而在实战中,大部分拦截成功的导弹都是在尾追攻击中发射的,原因是,飞行员的想法和设计师的想法幷不一样。

  在战斗中,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导弹不一定恪守某一个攻击方向。F-22A飞行员可以迎头拦截敌机展开对自己有利的近距格斗也可以利用自己在速度和机动上的优势,“划大圈”完成包抄动作,占领敌机后方的有利发射阵位。但战斗机高速大转弯时要先拉半个横滚,这样巨大的背面就正对敌方,比较容易被敌方的空中和地面雷达发现。

  总之,F-22A优秀的前向隐身性能只有在双方列面接近的理想战斗情况中才能发挥出来,而这在实际作战中只占较小的一部分。F-4和“麻雀”中程空空导弹、F-14和“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在作战模拟中的优秀战绩与实战战绩的差异也是这么产生的,F-15的案例更说明问题。

  在F-15战斗机诞生之初,美国空军曾对其作战效能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结论是惊人的:F一15A和“米格一21”的交换率达到955比1!多年后在内利斯空军基地,美国空军用和“米格一21”性能相近的F-5E,与F-15C进行了对抗演习。演习前的计算机仿真表明F-15C大占上风,交换率为70比1;经过有空战经验飞行员的修正,交换率仍然为18比1。实战演习中,F一15C与F一5E按2对1、1对1、4对4、2对4进行对抗,双方从相对方向进入约50千米直径的交战空域,然后进行“自由搏击”。F-15的电子系统无疑比F一5优越,幷装备了“响尾蛇”近距格斗导弹和“麻雀”中程空空导弹,而F一5只装备了“响尾蛇”,但结果却令人十分震惊:F一15对F一5,在2对1(交换率5比1)、1对1(交换率3比1)、4对4(交换率2比1)时均有利于F-15,但优势幷不大;在2架F-15列4架F-5时,交换率就下降到1比1了。实战演习的结果与计算机模拟大相径庭。F一22A比F-15先进得多,但在多机对抗的实战中,是不是能够创造奇迹,历史的经验幷不看好。

  如果从空中主宰作战推进一步,将F一22A用于常规的浅近纵深争夺制空权的作战,F-22A以其较好的前向隐身性能与极其出色的飞行性能,无疑可以很好地完成使一任务;然而F一15C、F/A-1 8 E同样也能完成使命,尽管可能没有F一22A那么“轻松”。考虑到F一15C和F-22A的单价比为1:7,到底用谁更合算就很值得研究了。尤其是近距多机格斗的情况下,4架F一22A与同样价钱的28架F一15C相比,后者的胜算或许更大;最不济,28架F一15C在战术选择上的灵活性也比4架F-22A要好得多。

  在战争中,数量本身就是一种质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虎”式和“豹”式坦克的性能要比被戏称为汽油桶的美国“谢尔曼”坦克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但是凶狠的“虎”、“豹”最后还是被浪潮一般涌来的“谢尔曼”们撕成碎片。美国空军再阔气,也只能承购180架F-22A,其中至少70~80架留驻本土,作为本土防空、战时增援、训练、损失替补之用;在欧洲和亚太最多只能各派驻50架左右。即使所有F-22A全部集中到一个战区,也还是有完好率和出动率的问题。到时候,在任何一场具体的战斗中,到底能同时投入多少F-22A是很成问题的。

  高昂的单价也会使战地指挥官在使用F-22A的时候缩手缩脚——就像C一5“银河”运输机是按野战机场起降的要求设计的,但高昂的单价使它在整个生涯中从未在野战机场中实际起降过;现在的C-17也有重蹈这条老路的迹象,尽管它在试飞中试验过野战机场起降。

  全面隐身与适度隐身

  由于隐身的巨大代价和实战效果的不确定性,各国军方对隐身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美国空军是坚决的隐身派,新战斗机非隐身不可;美国海军和欧洲是半隐身派,能“适度隐身”就行,其余靠电子对抗、空战战术和网络战能力来弥补。换句话说,就是在不过分牺牲气动性能的前提下尽量考虑隐身要求,而不是一切围绕隐身。欧洲国家或许有技术水平的限制,但美国海军的例子就不是技术水平的问题了。除了早已放弃的A一12属于“全心全意”的隐身外,美国海军对F-22A的变后掠翼舰载型幷不热心;在F/A-1 8E实际上全部重新设计的情况下,也没有竭尽全力隐身修形,而是在网络战能力上倾注全力。考虑到F/A一1 8E将是美国海军未来至少20年里的主力战斗机(F-35取代的是F/A-18C而不是F/A-18E),美国海军发展战斗机的思路耐人寻味。

  大家知道,飞行器的雷达探测距离与其雷达反射面积的4次根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雷达反射面积小10倍,雷达探测距离只缩短不到1/2。在隐身效果上,不彻底的适度隐身肯定不及全面隐身,但受到高昂代价和战术条件的限制,全面隐身在大规模战争中的实际优越性幷不令人信服而适度隐身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少花钱、多办事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值得考虑的。

  全面隐身的F-22A到底是猛禽还是纸鹤,这不是由F-22A的性能决定的,而是由F-22A是不是能够完成美国空军赋予它的战术构想来决定的。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美国空军的基本思想就是攻势防空,就是把空战的战场推到敌人的空域去,越过地面的战线,逼近到敌人的空军基地和防空火力跟前打。这样,美国空军可以有效地、不受阻碍地支援美国陆军,幷最大限度地阻止敌人空军对美国陆军的攻击。和攻势防空相对应的当然就是守势防空,就是以己方的空军基地和防空体系为依托,和敌人争夺地面战线以近的制空权。很显然,守势防空不能可靠地支援己方陆军,也不能可靠地陲止敌方空军对己方陆军的攻击。美国空军、以色列空军和北约空军是典型的攻势防空,苏联空军和世界其他空军通常属于守势防空,或者最多是防守反击。

  F一22A显然是攻势制空思想的结果。攻势制空和攻势防空只相差一个字,但含义大大不同。攻势制空是非线性作战的产物,也就是说,战斗不再局限于战线附近,而是在整个战场的全部纵深进行。空中战争不再是剥洋葱式的层层推进,而是不分前后方,在所有节点上全面打响,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大烈度“点穴”,迅速瓦解敌方有组织的抵抗。

  所以,全面隐身是~个重要的特性,只有隐身战斗机才能在没有摧毁敌方空中和地面的防空体系之前,就在敌人纵深夺取制空权,点住敌人的要穴。超声速巡航也是一个重要特性,因为隐身战斗机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敌纵深的空中战场。这两者相结合,就使F-22A战斗机可以深入敌后随心所欲。
语不惊人死不休呀:Q ;funk
咦!!!!这文章貌似很久以前就见过~~~~~~~~~~~
老文了。;P
关于F22的蠢话大全
这篇文章比较客,空军内部很多人持类似观点。

F-22的优势也就是这个水平,F-15在实战中战绩辉煌,自身性能优异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美军在各次战争中总是投入比对手多得多的战机,强大得多的侦察、预警、干扰能力,先进得多的机载导弹。所以F-15能取得击落大量敌机,自己却无一被击落的胜利。

F-22在和那样弱小的对手作战时,当然也能把他的优越性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但和5年后的中国这样实力较强的空军大国作战,情况就不一样了。
首先美国很难在一次战斗中组织4倍以上的数量优势,甚至可能在部分战斗中处于数量劣势。

中国过去几年,在中央的战略部署下,发展了多型“高新机”,包括以YL-76为平台的大预,以Y-8为平台的中预、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机等,还有以飞豹J-8F为平台的战术电子战机和侦察机等等。几年后,他们都会大规模形成战斗力。
这类高端空战装备,是伊拉克、南联盟那些小国无法获得的,近1000架J-8改进型、三代机,各种对地攻击武器,更是小国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中国空海军航空兵完全可以在西太平洋地区与美国空海军航空兵一战。
F-22的战略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无法影响双方空中态势的战略对比。
用儿童团+消息树,可以把F-22的隐身“优势”完全抵消。
原帖由 山人0504 于 2008-4-27 23:30 发表
这篇文章比较客,空军内部很多人持类似观点。

F-22的优势也就是这个水平,F-15在实战中战绩辉煌,自身性能优异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美军在各次战争中总是投入比对手多得多的战机,强大得多的侦察、预警、干扰能 ...

F22恐怖的不仅仅是他的隐身。
原帖由 山人0504 于 2008-4-27 23:30 发表
这篇文章比较客,空军内部很多人持类似观点。

F-22的优势也就是这个水平,F-15在实战中战绩辉煌,自身性能优异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美军在各次战争中总是投入比对手多得多的战机,强大得多的侦察、预警、干扰能 ...

不管想得出什么结论, 论证中不要说蠢话吧
原帖由 山人0504 于 2008-4-27 22:24 发表
后来洛克希德进一步发展了B-2A的连续可变曲率大弧面,幷注意到隐身和气动要求的均衡,推演出F-22A的外形。F-22A的菱形截面和机身的尖锐折边与B-2A的无尾飞翼外形异曲同工,对战斗机来说,这依然是现今隐身的最高境界。

唉,洛克希德拿了诺思罗普的隐身技术,这话说得可真有水平,怪不得麦道-诺思罗普团队要输掉ATF呢……;funk
结论里面不就是著名的央视定律吗:
南联盟不是伊拉克——阿富汗不是南联盟——伊拉克不是阿富汗......,这下轮到TG了
F15的战绩以色列取得的可不少啊。
这类文章总得说不发中华网可惜了
]]
还有米国海军那个例子。海军和空军(前陆航)的历史积怨就不说了,以海军不要空军飞机的改型来说事,是不是太陈凯歌了点。再说了,冷战之后,还有什么足以威胁到米航母的目标需要F-22那个档次的飞机去收拾,没见猫猫都下岗了。
这个BC最强大的地方还是说军用运输机不如民用运输机可靠.
;P
我只能说,我国基础教育有待加强

此文根本就不是军盲,而是文盲写的
"F-22A的前向隐身性能十分优秀,但巨大的背面看起来像一堵墙一样显眼,对视距内空战时的隐身很不利。"-----------看完这句话,偶都笑喷了,这话简直是走江湖,卖膏药唬弄人的
原帖由 山人0504 于 2008-4-27 23:30 发表
这篇文章比较客,空军内部很多人持类似观点。

F-22的优势也就是这个水平,F-15在实战中战绩辉煌,自身性能优异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美军在各次战争中总是投入比对手多得多的战机,强大得多的侦察、预警、干扰能 ...

难道山人兄发帖的目的就是让人娱乐的?
原帖由 捕食之鹰 于 2008-4-28 06:48 发表
"F-22A的前向隐身性能十分优秀,但巨大的背面看起来像一堵墙一样显眼,对视距内空战时的隐身很不利。"-----------看完这句话,偶都笑喷了,这话简直是走江湖,卖膏药唬弄人的


歼-10的前向隐身性能十分不好,但小巧的背面看起来像一根棍子一样苗条,对视距内空战时的隐身很有利:D :D
原帖由 vf111 于 2008-4-28 07:33 发表


歼-10的前向隐身性能十分不好,但小巧的背面看起来像一根棍子一样苗条,对视距内空战时的隐身很有利:D :D

楼上的话精彩:D
:$ F22狗斗恐怕也是无敌的
原帖由 vf111 于 2008-4-28 07:33 发表


歼-10的前向隐身性能十分不好,但小巧的背面看起来像一根棍子一样苗条,对视距内空战时的隐身很有利:D :D


很好很强大
我很佩服白雲科普的耐性!
晨瘋和施癥是當今兩大...[:a4:]
帖子搞笑,恶搞出名!;P
太阳!太阳!这已经不是自欺欺人了,根本就是胡言乱语!
原帖由 广州老军医 于 2008-4-27 23:55 发表
结论里面不就是著名的央视定律吗:
南联盟不是伊拉克——阿富汗不是南联盟——伊拉克不是阿富汗......,这下轮到TG了

据说打南联盟没死人,打阿富汗伤亡数千,而且没打完,打伊拉克伤亡数万,而且没打完,总而言之
南联盟不是伊拉克——阿富汗不是南联盟——伊拉克不是阿富汗.......确实不是啊:D
F22迫切是要实战来证明其价值,反F22也迫切需要实战来证明F22的缺点:D
原帖由 wtwtwt21 于 2008-4-28 11:09 发表

据说打南联盟没死人,打阿富汗伤亡数千,而且没打完,打伊拉克伤亡数万,而且没打完,总而言之
南联盟不是伊拉克——阿富汗不是南联盟——伊拉克不是阿富汗.......确实不是啊:D

打伊拉克美国伤亡数万??
基地组织都不敢说的话有些人说起来还真顺溜。;P
原帖由 wtwtwt21 于 2008-4-28 11:10 发表
F22迫切是要实战来证明其价值,反F22也迫切需要实战来证明F22的缺点:D

不會的,就算F22實戰后,反F22黨一樣會找很多藉口的.具體如F15[:a4:]
就像火箭輸了,火箭迷一樣會不斷為他們找藉口的.:D
原帖由 wtwtwt21 于 2008-4-28 11:09 发表

据说打南联盟没死人,打阿富汗伤亡数千,而且没打完,打伊拉克伤亡数万,而且没打完,总而言之
南联盟不是伊拉克——阿富汗不是南联盟——伊拉克不是阿富汗.......确实不是啊:D

南联盟不是伊拉克——阿富汗不是南联盟——伊拉克不是阿富汗,共同的結果--原政府垮臺:D
这篇文章内容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错误的而且错的很严重.

只从技术本身去考虑,F-22A在世界范围内没有战斗机可和其单机对抗,多架F-22A对多架其它任一机型都是绝对优势.

如果从交战双方的可动用装备资源,电磁环境,作战整体或者局部的各类要素的变化,那么F-22A与其它机型的对抗其优势是相对转化的.除非有个例外,就是美国完全取得对敌方的制电磁权,比如前几次海湾和东欧的架,不用F-22A,F-4都能获胜.
在战略上必须无视22!
诚然在某些环境下,F22对其它型号交换比会对不起它的实际性能。但是这种条件下对方还会派22来跟你空战,是不是更不现实呢。
原帖由 北国之鹰 于 2008-4-28 11:40 发表
在战略上必须无视22!

恩,对于某些人来讲,必须无视自己无法面对的东西;P
超音速巡航概念提出来的时候就是指不开加力30分钟以上把,写文章的人居然质疑f22的这一点,此人的心理....哎
我只想说我是菜鸟,写此文章的人比我还菜
这kc红得一点水平没有~~~~~~~`
准确的说,偶严重怀疑这是bkc的拖写的~~~~~
连南加老大都无语了  本官想说都说不出来

不过话说回来,我觉得山人0504认识到空军的哥们估计级别不太高: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