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据点](Vantage Point):横看成岭侧成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23:01:27
文/代号懒猫的恐怖分子



美国历史上有四位总统被刺杀,没算某些很不幸还没当上总统就被刺杀的,不过有谁知道有多少位美国总统在电影里被刺杀?得数一阵子了~~每天都有很多人在世界各地的某个角落里绞尽脑汁想着怎么才能成功刺杀美国总统,这些人里有一半是所谓的“恐怖分子”,另一半就是电影编剧们,或者说也许后者的数量更多。俺就像很多观众一样,非常喜欢看美国总统被刺杀,只要trailer里一句最俗的“The President of United States has been shot!”,俺一定会看这片的,这也是为什么这类电影不断涌现的原因,貌似世界上所有人都想美国总统死,至少是想看着他死。我有时候觉得每年总统大选就是在选全民公敌,所有的“恐怖分子”们都在2008年拭目以待,看看下一个“目标”到底是哪个倒霉蛋,会是个女人吗?会是个黑人吗?会是个长得比现任总统更缺心眼儿的人吗?

Well,如果是酱紫的话,[Vantage Point]绝对是适合喜欢看总统被杀和恐怖袭击的观众,它非常过瘾地让您看到美国总统被活活挨了八次枪(看到观众都想吐了~~)!但同时,它也将让您非常失望,因为就这样,他居然还是没死。。。



不过这个片子要讲的关键不是总统死没死,事实上所有总统被刺影片里,他死不死都没啥人关心,因为死了一个还是会有下一个继续被刺,关键大家想知道的是,何方神圣可以执行这么高难度的任务?又是如何执行的?这样说来,[Vantage Point]可以说是俺看过的刺杀总统电影中最复杂、最精明、最有悬念、最多惊喜,但也同时最多漏洞,最可笑的一个。同时它告诉我们:刺杀总统其实一点都不难,就算是有再多的保安,就算是掉包,就算是美国人有内线能预知行动,杀一个总统还是绝对能办到的,但是绑架一个总统是相对稍微难一些,至少现实中还没有谁成功过。本片也算是对诸位恐怖分子的一个警告:活捉很难,直接杀了算了。



因为故事设定在911之后(有提到,是反恐敏感时期),因此除了杀总统外,自然还要加入让人至今不能心安的“恐怖爆炸”事件,因为在911后的几年里,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先后发生过,到现在很多NYC和London的人还不敢坐地铁。本片的爆炸场面无疑会让人感受到身边的无形威胁依然存在,一触即发。本片Trailer里呈现的只是事件的一部分而已,真实发生的要骇人、更具有杀伤力,这年头爆炸或“自杀式炸弹”,已经成为“恐怖主义”的最大特色,唯有包含这些才能马上让人们认定是这不仅是单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美国(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整体的疯狂报复。

话说到这里不要被俺误导,其实本片的重点其实不在刺杀美国总统或恐怖主义,而是想要通过这个事件告诉大家,从八个不同立足点去看(描述)同一件事是多么奇妙,这也只能通过电影的方式才能完美呈现。在总统被刺如此重大的事件现场,从八个不同人物的视角去反复呈现这一经过,人们才发现居然看到了八种不同的情景,有些内容是重合的,也有很多内容从不同角度看居然引出相距甚远的结果,一个人眼中的“路人”,可能就是下一个人眼中的“凶手”。每个人经历的“事实”都是片面的,但又彼此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空间交错,只有将它们全部拼凑起来才能看清事实的真像。想到这里,观众们应该觉得开心,因为你是唯一能看到事情全貌的人,代价是要重复看同一情景n多次,每一次看都会有一些疑问被解决,又留下新的问题等待在下一次回顾中解答。这就是[Vantage Point]要玩的游戏。



于是,您叫会看到影片八次返回到同一时间(影片有明显提示倒带只有六次,后三次就混合在一起展现),中午12点,总统被刺和两次爆炸发生前23分钟时,从不同人物出发去讲述这23分钟里他们经历的、看到的一切。这样的手法其实不新鲜,很多人玩过,最近一次是卢梅的[Before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围绕一件事情在不同时间段内跳跃,讲述不同人物的经历和想法,但不同的是,Devil里跳回的时间不是同一个,而是把事件发生前后的时间段切开来逐一叙述,每段发生的事情自然也因时间不同而有不同的发展进程。但[Vantage Point]全部都回到同一点,而且是八次!想不吐都不行。



电影院里观众的反映非常有趣,在第三次回顾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切切”的鄙视,第四次则开始有人起哄嘲笑,第五次,就听有人大叫“God!”接近崩溃~~之后只要回到中午12点,就有观众起身去洗手间,他们知道总统和西班牙首脑又会再次站到台上,再说一遍“今年我们创造了历史!”,然后总统又会倒下去一次~~去趟洗手间再回来,嘿,刚好跳过了重复看了多遍的地方,一点没耽误,。。。。观看本片充分体现出“物极必反”的道理,前面几次时大家都饶有兴趣,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挺直腰板紧握双拳,睁大眼睛寻找答案....但当同一手法被使用八次后,再看观众表情,脸上只写着一句:“What the fxxk!”



不过呢,为了调查被刺的经过,似乎不断倒带去观察的确是唯一的办法,毕竟事发突然,需要仔细“看”才能找到线索。想想当年[J.F.K]里面,俺们也是看了无数次肯尼迪总统脑袋被蹦的经过,只不过那录像带是真实的,所以很模糊,而且角度都一样,重要的是,到现在也还是不知道谁是凶手,花了三小时看完一肚子郁闷,[Vantage Point]好歹还能给你个交代,所以知足吧。。。

片中的几位关键人物分别是:电视主持人Angie (Zoe Saldana)和导播Rex (Sigourney Weaver,这个角色很像陪衬,没啥作用),两个不断争吵的女人,带来一般观众看到的电视画面;真假米国总统Ashton (William Hurt),祸之源头,台词没几句只顾吃子弹了;两位特工Thomas Barnes (Dennis Quaid)和Kent Taylor (Matthew Fox,LOST),一老一少黑白两道,开车技术一流而且命大,人称“撞不死的小强”;一位满头大汗的美国游客Howard Lewis (Forest Whitakers), DV狂,跟[Cloverfield]里的Hud有一拼,擅长一边奔跑一边拍摄,座右铭是“打死也要继续拍”;一对母女,没事儿凑热闹,始终属于“添乱”的人物,最后却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恐怖分子(在这类电影中通常不讲英语的均被视为“恐怖分子”),在人群中晃来晃去,神情严肃、一脸愤怒,不断变换身份,傻子都看得出来不是好淫。



影片重在不断制造疑点直到最后才解答,一开始每个疑点的铺垫确实非常牵动人心,接连发生的惊人场面让人曾一度感到难以喘息的紧迫感,但越是抖的包袱多,观众越想知道最后怎么收场。这样满是悬疑的电影最关键的就是结尾部分,如果令人满意,将让人感到无比畅快淋漓,可是一旦失败,则会越发另人失望,就相吹鼓的皮球突然泄了气,前面的一切努力都顷刻化为乌有。很不幸的,本片属于后者。我保证大部分的人在前一个小时都对本片心生赞赏,但后来疑团随着故事的进行被一一解开,每个将要发生的情节都变得“可预知”,特别是收尾的“戏剧性” 刻意到白痴。让人不禁感叹编导实在太没创意,很明显这样“巧合式的安排”不仅勉强,也丝毫没有逻辑,感叹“命中注定”实在俗套,这时你就明白科恩兄弟在No Country中的高明了,险些就要发生“命中注定”,却马上又收回来,结局没按照观众的想法完结反而让人觉得有嚼头。



而[Vantage Point],影片结束前的几个镜头时,影院内爆出长时间的笑声,完全不是因为有任何喜剧情节或好笑的对白,而是单纯的“嘲笑”。

不过也不是说这片没优点,首先这个演员阵容不可忽视,每个角色都是不好惹的“硬汉形象”,包括倒霉的总统先生。虽然这里没有特别大的明星,但每个人都是熟悉面孔,而且将紧张、恐慌表现得十分到位,可以说这个团体表演产生的综合效应大于一般以一个英雄人物为中心的动作或悬疑片。其次,一段追车场面拍摄得非常精彩,如今的商业电影不毁车辆已不正常,但这么长时间、紧凑又惊险的追车情节仍为少见,从娱乐性上来讲,至少达到了惊心动魄。唯一遗憾的是破绽百出,Dennis Quaid的车子明明被撞了很多次,有几次还看到前面的车盖已被撞开,但下一个镜头再看,车子又变成跟全新的一样完好无损,直到最后被挤成柿饼,坐在里面的Quaid大叔也还是毫发未伤。。。这似乎已成为所有商业片的弊病,即使经历再大的爆炸死的也都是路人,主角们永远都幸免遇难。



另外DV的作用又一次被放大,就像Cloverfield,晃动的镜头又在影片中被充分利用来加强惊竦气氛。而恐怖分子使用的高科技产品相信也会唬到不少人,像往常一样,那些产品的最奇妙之处就在于没人明白它的工作原理,也没人给你解释,只见“唰~唰~唰~”,一系列动作瞬间搞定,干净利落,留下我们惊呼如今恐怖分子装备之先进,智商之高实在令人佩服!



最重要的一个优点是,通过不断的情节铺垫,始终能吊住观众的胃口,让大家脑子不断跟着影片转动,因为看到太多的人物,不同空间中他们呈现出的不同身份,观众必须记住一些情节,并不断寻找答案,这种“参与感”往往是其他同类型影片所没有的。



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有缺点的电影,精明与白痴并存,有时展现出智慧有时又可笑至极,它在叙述手法上是一次冒险的尝试,但至少有自己的“个性”。可能会有很多人不喜欢或嗤之以鼻,但唯一能肯定的是----绝对非常娱乐!

最后,我的Oscar猜测:我还是相信今年会是No Country大胜,但不会拿走所有提名,但关键的几个奖还是能胜出文/代号懒猫的恐怖分子



美国历史上有四位总统被刺杀,没算某些很不幸还没当上总统就被刺杀的,不过有谁知道有多少位美国总统在电影里被刺杀?得数一阵子了~~每天都有很多人在世界各地的某个角落里绞尽脑汁想着怎么才能成功刺杀美国总统,这些人里有一半是所谓的“恐怖分子”,另一半就是电影编剧们,或者说也许后者的数量更多。俺就像很多观众一样,非常喜欢看美国总统被刺杀,只要trailer里一句最俗的“The President of United States has been shot!”,俺一定会看这片的,这也是为什么这类电影不断涌现的原因,貌似世界上所有人都想美国总统死,至少是想看着他死。我有时候觉得每年总统大选就是在选全民公敌,所有的“恐怖分子”们都在2008年拭目以待,看看下一个“目标”到底是哪个倒霉蛋,会是个女人吗?会是个黑人吗?会是个长得比现任总统更缺心眼儿的人吗?

Well,如果是酱紫的话,[Vantage Point]绝对是适合喜欢看总统被杀和恐怖袭击的观众,它非常过瘾地让您看到美国总统被活活挨了八次枪(看到观众都想吐了~~)!但同时,它也将让您非常失望,因为就这样,他居然还是没死。。。



不过这个片子要讲的关键不是总统死没死,事实上所有总统被刺影片里,他死不死都没啥人关心,因为死了一个还是会有下一个继续被刺,关键大家想知道的是,何方神圣可以执行这么高难度的任务?又是如何执行的?这样说来,[Vantage Point]可以说是俺看过的刺杀总统电影中最复杂、最精明、最有悬念、最多惊喜,但也同时最多漏洞,最可笑的一个。同时它告诉我们:刺杀总统其实一点都不难,就算是有再多的保安,就算是掉包,就算是美国人有内线能预知行动,杀一个总统还是绝对能办到的,但是绑架一个总统是相对稍微难一些,至少现实中还没有谁成功过。本片也算是对诸位恐怖分子的一个警告:活捉很难,直接杀了算了。



因为故事设定在911之后(有提到,是反恐敏感时期),因此除了杀总统外,自然还要加入让人至今不能心安的“恐怖爆炸”事件,因为在911后的几年里,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先后发生过,到现在很多NYC和London的人还不敢坐地铁。本片的爆炸场面无疑会让人感受到身边的无形威胁依然存在,一触即发。本片Trailer里呈现的只是事件的一部分而已,真实发生的要骇人、更具有杀伤力,这年头爆炸或“自杀式炸弹”,已经成为“恐怖主义”的最大特色,唯有包含这些才能马上让人们认定是这不仅是单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美国(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整体的疯狂报复。

话说到这里不要被俺误导,其实本片的重点其实不在刺杀美国总统或恐怖主义,而是想要通过这个事件告诉大家,从八个不同立足点去看(描述)同一件事是多么奇妙,这也只能通过电影的方式才能完美呈现。在总统被刺如此重大的事件现场,从八个不同人物的视角去反复呈现这一经过,人们才发现居然看到了八种不同的情景,有些内容是重合的,也有很多内容从不同角度看居然引出相距甚远的结果,一个人眼中的“路人”,可能就是下一个人眼中的“凶手”。每个人经历的“事实”都是片面的,但又彼此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空间交错,只有将它们全部拼凑起来才能看清事实的真像。想到这里,观众们应该觉得开心,因为你是唯一能看到事情全貌的人,代价是要重复看同一情景n多次,每一次看都会有一些疑问被解决,又留下新的问题等待在下一次回顾中解答。这就是[Vantage Point]要玩的游戏。



于是,您叫会看到影片八次返回到同一时间(影片有明显提示倒带只有六次,后三次就混合在一起展现),中午12点,总统被刺和两次爆炸发生前23分钟时,从不同人物出发去讲述这23分钟里他们经历的、看到的一切。这样的手法其实不新鲜,很多人玩过,最近一次是卢梅的[Before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围绕一件事情在不同时间段内跳跃,讲述不同人物的经历和想法,但不同的是,Devil里跳回的时间不是同一个,而是把事件发生前后的时间段切开来逐一叙述,每段发生的事情自然也因时间不同而有不同的发展进程。但[Vantage Point]全部都回到同一点,而且是八次!想不吐都不行。



电影院里观众的反映非常有趣,在第三次回顾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切切”的鄙视,第四次则开始有人起哄嘲笑,第五次,就听有人大叫“God!”接近崩溃~~之后只要回到中午12点,就有观众起身去洗手间,他们知道总统和西班牙首脑又会再次站到台上,再说一遍“今年我们创造了历史!”,然后总统又会倒下去一次~~去趟洗手间再回来,嘿,刚好跳过了重复看了多遍的地方,一点没耽误,。。。。观看本片充分体现出“物极必反”的道理,前面几次时大家都饶有兴趣,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挺直腰板紧握双拳,睁大眼睛寻找答案....但当同一手法被使用八次后,再看观众表情,脸上只写着一句:“What the fxxk!”



不过呢,为了调查被刺的经过,似乎不断倒带去观察的确是唯一的办法,毕竟事发突然,需要仔细“看”才能找到线索。想想当年[J.F.K]里面,俺们也是看了无数次肯尼迪总统脑袋被蹦的经过,只不过那录像带是真实的,所以很模糊,而且角度都一样,重要的是,到现在也还是不知道谁是凶手,花了三小时看完一肚子郁闷,[Vantage Point]好歹还能给你个交代,所以知足吧。。。

片中的几位关键人物分别是:电视主持人Angie (Zoe Saldana)和导播Rex (Sigourney Weaver,这个角色很像陪衬,没啥作用),两个不断争吵的女人,带来一般观众看到的电视画面;真假米国总统Ashton (William Hurt),祸之源头,台词没几句只顾吃子弹了;两位特工Thomas Barnes (Dennis Quaid)和Kent Taylor (Matthew Fox,LOST),一老一少黑白两道,开车技术一流而且命大,人称“撞不死的小强”;一位满头大汗的美国游客Howard Lewis (Forest Whitakers), DV狂,跟[Cloverfield]里的Hud有一拼,擅长一边奔跑一边拍摄,座右铭是“打死也要继续拍”;一对母女,没事儿凑热闹,始终属于“添乱”的人物,最后却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恐怖分子(在这类电影中通常不讲英语的均被视为“恐怖分子”),在人群中晃来晃去,神情严肃、一脸愤怒,不断变换身份,傻子都看得出来不是好淫。



影片重在不断制造疑点直到最后才解答,一开始每个疑点的铺垫确实非常牵动人心,接连发生的惊人场面让人曾一度感到难以喘息的紧迫感,但越是抖的包袱多,观众越想知道最后怎么收场。这样满是悬疑的电影最关键的就是结尾部分,如果令人满意,将让人感到无比畅快淋漓,可是一旦失败,则会越发另人失望,就相吹鼓的皮球突然泄了气,前面的一切努力都顷刻化为乌有。很不幸的,本片属于后者。我保证大部分的人在前一个小时都对本片心生赞赏,但后来疑团随着故事的进行被一一解开,每个将要发生的情节都变得“可预知”,特别是收尾的“戏剧性” 刻意到白痴。让人不禁感叹编导实在太没创意,很明显这样“巧合式的安排”不仅勉强,也丝毫没有逻辑,感叹“命中注定”实在俗套,这时你就明白科恩兄弟在No Country中的高明了,险些就要发生“命中注定”,却马上又收回来,结局没按照观众的想法完结反而让人觉得有嚼头。



而[Vantage Point],影片结束前的几个镜头时,影院内爆出长时间的笑声,完全不是因为有任何喜剧情节或好笑的对白,而是单纯的“嘲笑”。

不过也不是说这片没优点,首先这个演员阵容不可忽视,每个角色都是不好惹的“硬汉形象”,包括倒霉的总统先生。虽然这里没有特别大的明星,但每个人都是熟悉面孔,而且将紧张、恐慌表现得十分到位,可以说这个团体表演产生的综合效应大于一般以一个英雄人物为中心的动作或悬疑片。其次,一段追车场面拍摄得非常精彩,如今的商业电影不毁车辆已不正常,但这么长时间、紧凑又惊险的追车情节仍为少见,从娱乐性上来讲,至少达到了惊心动魄。唯一遗憾的是破绽百出,Dennis Quaid的车子明明被撞了很多次,有几次还看到前面的车盖已被撞开,但下一个镜头再看,车子又变成跟全新的一样完好无损,直到最后被挤成柿饼,坐在里面的Quaid大叔也还是毫发未伤。。。这似乎已成为所有商业片的弊病,即使经历再大的爆炸死的也都是路人,主角们永远都幸免遇难。



另外DV的作用又一次被放大,就像Cloverfield,晃动的镜头又在影片中被充分利用来加强惊竦气氛。而恐怖分子使用的高科技产品相信也会唬到不少人,像往常一样,那些产品的最奇妙之处就在于没人明白它的工作原理,也没人给你解释,只见“唰~唰~唰~”,一系列动作瞬间搞定,干净利落,留下我们惊呼如今恐怖分子装备之先进,智商之高实在令人佩服!



最重要的一个优点是,通过不断的情节铺垫,始终能吊住观众的胃口,让大家脑子不断跟着影片转动,因为看到太多的人物,不同空间中他们呈现出的不同身份,观众必须记住一些情节,并不断寻找答案,这种“参与感”往往是其他同类型影片所没有的。



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有缺点的电影,精明与白痴并存,有时展现出智慧有时又可笑至极,它在叙述手法上是一次冒险的尝试,但至少有自己的“个性”。可能会有很多人不喜欢或嗤之以鼻,但唯一能肯定的是----绝对非常娱乐!

最后,我的Oscar猜测:我还是相信今年会是No Country大胜,但不会拿走所有提名,但关键的几个奖还是能胜出
介个呀:L 偶昨天刚下的,才看了一半;P
http://58.218.179.210:86/data/www.uubird.com悠悠鸟影视论坛/www.uubird.com-悠悠鸟影视论坛-刺杀据点.rm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