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英雄隐姓埋名40年:真实身份震惊总参、总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02:20:15
1998年7月11日,解放军301医院,一个身患肺癌的病人在昏迷中不停地喊着:“首长,我被包围了,向我开炮。”“连长牺牲了,战士们全牺牲了,请求支援。”“报告首长,我突围了……”见此情景,围在他身边的亲人和总政的领导都哭了。
   
    病人叫张国福,40年前,他是全军闻名的特级战斗英雄。他参加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进军四川”、 “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等众多战役,因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张国福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大功两次、小功五次,并荣获“四野”授予的“孤胆英雄”、“开路先锋”、“青年战斗英雄”等荣誉称号。他曾获得东北人民解放军英雄奖章两枚、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纪念章一枚、毛泽东奖章一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奖章一枚……1950年9月,张国福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当时19岁的他是众多英雄中最年轻的一位。会议期间,张国福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亲切接见。
   
    但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人物,复员回到地方,对赫赫战功只字不提,甚至连他的家人也无从知晓。他甚至将原名“张国富”中的“富”改为“福”,在地方一家火药厂默默埋头工作40载,直到女儿一次路过西安,顺道到父亲所在的47军军部打探父亲的过去,才发觉她的父亲非同一般的经历。
   
    参军仅半年,16岁的张国福就在一次战役中孤身活捉了国民党军队一名中将
   
    张国福是吉林榆树县新立镇人。1946年,他从家乡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1948年入了党,先后任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参军仅半年,16岁的张国福就在一次战役中孤身活捉了国民党军队一名中将。
   
    那是1947年5月,我军向东北国民党部队发起夏季攻势,张国福所在的独立三师九团负责攻打吉林市北面的江密峰。双方激战到下午3点多,还有345.6高地难以拿下。此时,一营长、三营长、一连长和三连指导员都牺牲了,战友们也成批地倒下,张国福也打红了眼,趁我军炮火暂时压住对方火力,突地从掩体里跃起,不顾一切地冲到了对方指挥所面前,举着手榴弹,大喊一声:“投降不杀”!国民党指挥所里的人都吓傻了,乖乖地当了这个16岁的小战士的俘虏,这其中就包括国民党中将赵伯昭。指挥所被占,剩下的敌人乱了阵脚,我军则一鼓作气攻上山头,全歼江密峰守敌。战后,《猛进报》以《16岁放牛娃张国富活捉国民党中将赵伯昭》为题,报道了这段传奇的战斗故事,一下子使张国福成了独立三师的名人,并且被记大功一次。
   
    “快命令你的部队放下武器,不然我就与你们同归于尽”
   
    张国福最大的一次战功是在解放东北全境的辽沈战役中攻打胡家窝棚廖耀湘司令部的战斗中。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发动,在毛泽东“这次决战不能让蒋军出东北”的指示下,林彪、罗荣桓率领的东北野战军连克昌黎、北戴河、绥中、兴城、义县、锦州等地,蒋介石急调廖耀湘指挥5个军12个师共10万人的“西进兵团”前来助战,被我军拦截在黑山、大虎山一带,双方短兵相接,又一场恶战开始了。
   
    战斗打到“胶着”状态时,张国福所在的部队知道敌军司令部就在他们战斗的一带,但会不会碰上,能不能拿下,他们也无法预测。在攻打一个叫“胡家窝棚”的地方时,敌人的阻击炮火十分猛烈,几十次的冲锋,都因战士伤亡惨重,进攻无果。又一次冲锋被敌炮火挡住后,张国福假装被击中,伏在一片阵亡的战友身旁,没有退回阵地。当部队再一次吹响冲锋号,距离敌人最近的张国福投出一颗手榴弹后,借着手榴弹爆炸的短暂片刻,手持爆破筒一跃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敌指挥所,向敌指挥官大喊:“快命令你的部队放下武器,不然我就与你们同归于尽!”就在敌指挥官被吓得不知所措的时候,身后的战友们已经冲了上来,敌指挥官一看大势已去,当即命令士兵停止抵抗。
   
    “胡家窝棚”战斗一举摧毁了廖耀湘的司令部,使廖耀湘的指挥部失去指挥能力,大大加快了整个战役的前进速度。张国福手持爆破筒冲入敌人阵地被指挥战斗的师领导在望远镜中看得清清楚楚,战后,师长夸张国福是个“小英雄”。评功时,张国福被评为了特等功臣。
   
    辽沈战役是我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一举解放东北全境。这一胜利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多年以后,在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他们没有忘记那场对辽沈战役胜利起到特殊作用的“胡家窝棚”战斗;而在那场战斗中,只有张国福的战友们才知道,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张国福。
全国解放以后,张国福作为全军78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9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挨个与英雄们敬酒,亲切勉励他们“好好学习,艰苦奋斗,再立新功。”张国福的战友回忆说,会议期间,毛泽东还接了张国福、郭俊卿等四位英雄到他住处去吃饭呢。
   
    1951年,张国福随47军入朝作战,正值敌军发动大规模的“秋季攻势”,在临津江一带向我军进攻。当时参加进攻的“联合国军”有美骑一师、美三师、美二十五师,英联邦师、李承晚军第九师、泰国团、土耳其旅及希腊营,还有200余辆坦克,300余门火炮。每一场战斗都像“上甘岭”一样残酷。张国福所在的连在345.6高地上坚守七天八夜,在敌人日夜轮番狂轰滥炸下,全连战士除了张国福,全部阵亡,但就在张国福一人坚守的阵地上,也未让敌人攻上高地。
   
    这次战斗中,胸部负重伤的张国福被转回国内,在长春疗伤。
   
    几十年间,不要说单位的同事,就连他的儿女,只知道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别的都一无所知
   
    从长春治疗康复后,张国福回到部队后就被送到湖南衡阳军校深造,但培训还没结束,张国福就提前结束了军校的深造,复员回了地方。
   
    张国福回到原籍吉林榆树后,当地政府对家乡的战斗英雄非常重视,经常请他作报告,讲述战斗经历,还准备安排他到县机关领导岗位工作。张国福却一心只想在家务农,不想做官,看看每天都生活光环中,在家乡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他就将原名“张国富”改为“张国福”,到了需要工人的鹤岗,在矿务局消防队干起了消防员。消防队解散后,他便留在矿务局所属的火药厂当了20多年的火药工,不是制造火药,就是坐闷罐车押运火药,再不就是装卸火药,直到1986年退休。
   
    张国福到鹤岗时,档案、户口什么都没带,更别提复员证、立功证了。正是“悄悄合上功劳簿,隐瞒了累累战功”,做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劳动者。几十年间,不要说单位的同事,就连他的儿女,只知道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别的都一无所知。
   
    后来他对儿子解释说他回来的动机,他说曾经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都不在了,他不想借牺牲的战友们的光留在部队享受他们给我带来的荣誉。战争的胜利不是一人之功,合上功劳簿,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创造和平生活。
   
    在军校深造时,张国福收到许多各地的女大学生给他写的信,表达了对英雄的爱慕之情,但朴实的张国福还是与同一村的邻家漂亮姑娘任宝莲结了婚,过起了平凡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张国福一家7口挤在12平米的平房里,从进厂到退休,他都是四级工,从未涨过。5个儿女大多自谋职业,最困难的时候,张国福就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天不亮捡煤矸子,省下班上发的饭拿回家给孩子吃。
   
     张国福说,他哭,是因为他怕那些舍生忘死的战友打下的江山就这么被贪官蚀空、糟毁啊
   
    一直觉得父亲有着不平凡的经历的四女儿一次路过西安,听父亲说47军军部驻扎在那里,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西安47军军部探访,了解一下父亲的过去。在 47军部的荣誉室里,当讲解员向他讲起“孤胆英雄”张国富时,她惊呆了,墙上光荣榜那张照片那么熟悉,多么像父亲年轻时的照片。讲解员告诉她,张国富的英雄事迹不光47军史上有记载,还以《孤胆英雄张国富》为题上过小学课本呢。女儿经过仔细辨认,最后确认英模榜上的张国富就是自己默默无闻的父亲张国福。
   
    从朝鲜战场回来的张国福只所以再也不向人提起他的过去、他的经历,实在是那场战斗在他心中留下太深的记忆。儿女们知道了他的辉煌过去,他再也不能隐瞒了,但他一提在朝鲜的那次战斗就哭,身边的人全没有了,枪林弹雨中,尸肉横飞,全连战友都牺牲了,他爬着回来向师长报告,说他们连基本完成了任务,师长指挥员们都哭了。
   
    再后来,儿女们也就知道每次看到电影电视中战士牺牲的场面时父亲为什么哭了;看到贺龙、陈毅等军队高级将领挨整遭辱时父亲为什么哭了;但张国福看到高级干部贪赃枉法受处理时他也哭,儿女们就不明白了。最终,女婿忍不住去问他。张国福说,他哭,是因为他怕那些舍生忘死的战友打下的江山就这么被贪官蚀空、糟毁啊。
   
张国福的多年军人生涯,即使当了百姓,也没有泯灭他对国家、对军队的热爱,对军人的关心。退休后,有一段时间他在山东生活,有一次过年时逛农贸市场,发现一个采购的战士的车不小心碰到菜堆上,菜场上人一看是个当兵的,觉得有油水可捞,纠缠着他,要他赔整摊子的菜,张国福大喝一声:“干嘛,你们想干嘛?孩子出来当兵,大年三十回不了家,为的是什么?你们谁敢动一下看看。让他走,你们有什么损失我替他陪。”人们一看是个威武的老者,也不敢再存非份之想,都散了。那名士兵很感激,看一身正气非同一般的张国福,忙问:“大爷,你是?”“甭问,跟你吃过一碗饭。”张国福自豪地说。
   
    张国福住院期间,部队领导多次问他对组织上有什么要求,张国福回答只有一句话:“希望我们党和国家好”
   
    1997年,张国福经常咳嗽不止,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胸部已有积水。当时他的几个子女都已下岗,家庭经济拮据,很难拿出一笔钱为父亲治病。这时,儿女偷偷瞒着张国福找到父亲原部队的老上级、老战友,而40年间,张国福原团政治部主任、国家核工业部总公司核动力研究室设计院原党委副书记穆建华和老团长、基建工程兵副主任黎原以及47军编写军史的同志也都在苦苦地寻找这位战功卓著、却突然消失了的战斗英雄。
   
    穆建华、黎原闻讯后,迅速将张国福接到北京,安排他住进解放军301医院。专家打开张国福的胸腔后很是吃惊,张国福的肺由于长年在火药厂工作,再加上多年战场上炮火熏染以及朝鲜战场上那七天八夜弹火下战斗,吸入大量的火药烟尘,他的肺膜厚得难以想像。
   
    总政的领导来了,总参的领导来了,他们多次前来看望这位高风亮节、不居功、不自傲的特级战斗英雄。张国福流着泪说:“40年了,我就是想让大家忘了我,可你们还是没有忘记我。领导还记住我,我十分感激。”别的,他像从前一样,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张国福住院期间,部队领导多次问他对组织上有什么要求,张国福回答只有一句话:“希望我们党和国家好。”
   
    1998年7月11日,享受副师级待遇没多久的张国福在301医院永远合上了双眼。
   
    张国福去世后,部队领导把他5个子女找到一起,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和帮助。英雄
    的儿女像他们父亲一样,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甚至把部队写给当地政府请求对张国福子女予以照顾的信函也压了下来,没给各级政府添加任何负担。
   
    张国福的骨灰按照解放军三总部的意见,准备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但张国福临终时说:“我在鹤岗搞了一辈子火药,还是让我回鹤岗吧。”他的骨灰被放到了第二故乡鹤岗殡仪馆烈士陵堂。
   
    张国福身上有中国人最朴实的本质,成为特级战斗英雄后,每次接受记者采访就脸红,作报告,站起来敬个礼就完了。去作报告时,因山路崎岖,部队给他配一匹马,前面有个领马人,但张国福让领马人坐,他跟着走。他说他腿快,“不能让腿闲着,多练它,我还指望它以后打仗呢。”张国福对领马人说。
   
    正是这不灭的英雄情怀,在张国福弥留之际,他仿佛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军号响了,奋不顾身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喊出“向我开炮”的可歌可泣感人场景。
   
    张国富,一个属于战争年代的特级战斗英雄;张国福,一个在和平年代所作所为并不逊色于他在战争时期壮举的英雄。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 ... 80310/14718037.html1998年7月11日,解放军301医院,一个身患肺癌的病人在昏迷中不停地喊着:“首长,我被包围了,向我开炮。”“连长牺牲了,战士们全牺牲了,请求支援。”“报告首长,我突围了……”见此情景,围在他身边的亲人和总政的领导都哭了。
   
    病人叫张国福,40年前,他是全军闻名的特级战斗英雄。他参加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进军四川”、 “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等众多战役,因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张国福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大功两次、小功五次,并荣获“四野”授予的“孤胆英雄”、“开路先锋”、“青年战斗英雄”等荣誉称号。他曾获得东北人民解放军英雄奖章两枚、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纪念章一枚、毛泽东奖章一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奖章一枚……1950年9月,张国福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当时19岁的他是众多英雄中最年轻的一位。会议期间,张国福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亲切接见。
   
    但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人物,复员回到地方,对赫赫战功只字不提,甚至连他的家人也无从知晓。他甚至将原名“张国富”中的“富”改为“福”,在地方一家火药厂默默埋头工作40载,直到女儿一次路过西安,顺道到父亲所在的47军军部打探父亲的过去,才发觉她的父亲非同一般的经历。
   
    参军仅半年,16岁的张国福就在一次战役中孤身活捉了国民党军队一名中将
   
    张国福是吉林榆树县新立镇人。1946年,他从家乡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1948年入了党,先后任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参军仅半年,16岁的张国福就在一次战役中孤身活捉了国民党军队一名中将。
   
    那是1947年5月,我军向东北国民党部队发起夏季攻势,张国福所在的独立三师九团负责攻打吉林市北面的江密峰。双方激战到下午3点多,还有345.6高地难以拿下。此时,一营长、三营长、一连长和三连指导员都牺牲了,战友们也成批地倒下,张国福也打红了眼,趁我军炮火暂时压住对方火力,突地从掩体里跃起,不顾一切地冲到了对方指挥所面前,举着手榴弹,大喊一声:“投降不杀”!国民党指挥所里的人都吓傻了,乖乖地当了这个16岁的小战士的俘虏,这其中就包括国民党中将赵伯昭。指挥所被占,剩下的敌人乱了阵脚,我军则一鼓作气攻上山头,全歼江密峰守敌。战后,《猛进报》以《16岁放牛娃张国富活捉国民党中将赵伯昭》为题,报道了这段传奇的战斗故事,一下子使张国福成了独立三师的名人,并且被记大功一次。
   
    “快命令你的部队放下武器,不然我就与你们同归于尽”
   
    张国福最大的一次战功是在解放东北全境的辽沈战役中攻打胡家窝棚廖耀湘司令部的战斗中。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发动,在毛泽东“这次决战不能让蒋军出东北”的指示下,林彪、罗荣桓率领的东北野战军连克昌黎、北戴河、绥中、兴城、义县、锦州等地,蒋介石急调廖耀湘指挥5个军12个师共10万人的“西进兵团”前来助战,被我军拦截在黑山、大虎山一带,双方短兵相接,又一场恶战开始了。
   
    战斗打到“胶着”状态时,张国福所在的部队知道敌军司令部就在他们战斗的一带,但会不会碰上,能不能拿下,他们也无法预测。在攻打一个叫“胡家窝棚”的地方时,敌人的阻击炮火十分猛烈,几十次的冲锋,都因战士伤亡惨重,进攻无果。又一次冲锋被敌炮火挡住后,张国福假装被击中,伏在一片阵亡的战友身旁,没有退回阵地。当部队再一次吹响冲锋号,距离敌人最近的张国福投出一颗手榴弹后,借着手榴弹爆炸的短暂片刻,手持爆破筒一跃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敌指挥所,向敌指挥官大喊:“快命令你的部队放下武器,不然我就与你们同归于尽!”就在敌指挥官被吓得不知所措的时候,身后的战友们已经冲了上来,敌指挥官一看大势已去,当即命令士兵停止抵抗。
   
    “胡家窝棚”战斗一举摧毁了廖耀湘的司令部,使廖耀湘的指挥部失去指挥能力,大大加快了整个战役的前进速度。张国福手持爆破筒冲入敌人阵地被指挥战斗的师领导在望远镜中看得清清楚楚,战后,师长夸张国福是个“小英雄”。评功时,张国福被评为了特等功臣。
   
    辽沈战役是我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一举解放东北全境。这一胜利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多年以后,在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他们没有忘记那场对辽沈战役胜利起到特殊作用的“胡家窝棚”战斗;而在那场战斗中,只有张国福的战友们才知道,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张国福。
全国解放以后,张国福作为全军78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9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挨个与英雄们敬酒,亲切勉励他们“好好学习,艰苦奋斗,再立新功。”张国福的战友回忆说,会议期间,毛泽东还接了张国福、郭俊卿等四位英雄到他住处去吃饭呢。
   
    1951年,张国福随47军入朝作战,正值敌军发动大规模的“秋季攻势”,在临津江一带向我军进攻。当时参加进攻的“联合国军”有美骑一师、美三师、美二十五师,英联邦师、李承晚军第九师、泰国团、土耳其旅及希腊营,还有200余辆坦克,300余门火炮。每一场战斗都像“上甘岭”一样残酷。张国福所在的连在345.6高地上坚守七天八夜,在敌人日夜轮番狂轰滥炸下,全连战士除了张国福,全部阵亡,但就在张国福一人坚守的阵地上,也未让敌人攻上高地。
   
    这次战斗中,胸部负重伤的张国福被转回国内,在长春疗伤。
   
    几十年间,不要说单位的同事,就连他的儿女,只知道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别的都一无所知
   
    从长春治疗康复后,张国福回到部队后就被送到湖南衡阳军校深造,但培训还没结束,张国福就提前结束了军校的深造,复员回了地方。
   
    张国福回到原籍吉林榆树后,当地政府对家乡的战斗英雄非常重视,经常请他作报告,讲述战斗经历,还准备安排他到县机关领导岗位工作。张国福却一心只想在家务农,不想做官,看看每天都生活光环中,在家乡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他就将原名“张国富”改为“张国福”,到了需要工人的鹤岗,在矿务局消防队干起了消防员。消防队解散后,他便留在矿务局所属的火药厂当了20多年的火药工,不是制造火药,就是坐闷罐车押运火药,再不就是装卸火药,直到1986年退休。
   
    张国福到鹤岗时,档案、户口什么都没带,更别提复员证、立功证了。正是“悄悄合上功劳簿,隐瞒了累累战功”,做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劳动者。几十年间,不要说单位的同事,就连他的儿女,只知道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别的都一无所知。
   
    后来他对儿子解释说他回来的动机,他说曾经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都不在了,他不想借牺牲的战友们的光留在部队享受他们给我带来的荣誉。战争的胜利不是一人之功,合上功劳簿,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创造和平生活。
   
    在军校深造时,张国福收到许多各地的女大学生给他写的信,表达了对英雄的爱慕之情,但朴实的张国福还是与同一村的邻家漂亮姑娘任宝莲结了婚,过起了平凡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张国福一家7口挤在12平米的平房里,从进厂到退休,他都是四级工,从未涨过。5个儿女大多自谋职业,最困难的时候,张国福就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天不亮捡煤矸子,省下班上发的饭拿回家给孩子吃。
   
     张国福说,他哭,是因为他怕那些舍生忘死的战友打下的江山就这么被贪官蚀空、糟毁啊
   
    一直觉得父亲有着不平凡的经历的四女儿一次路过西安,听父亲说47军军部驻扎在那里,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西安47军军部探访,了解一下父亲的过去。在 47军部的荣誉室里,当讲解员向他讲起“孤胆英雄”张国富时,她惊呆了,墙上光荣榜那张照片那么熟悉,多么像父亲年轻时的照片。讲解员告诉她,张国富的英雄事迹不光47军史上有记载,还以《孤胆英雄张国富》为题上过小学课本呢。女儿经过仔细辨认,最后确认英模榜上的张国富就是自己默默无闻的父亲张国福。
   
    从朝鲜战场回来的张国福只所以再也不向人提起他的过去、他的经历,实在是那场战斗在他心中留下太深的记忆。儿女们知道了他的辉煌过去,他再也不能隐瞒了,但他一提在朝鲜的那次战斗就哭,身边的人全没有了,枪林弹雨中,尸肉横飞,全连战友都牺牲了,他爬着回来向师长报告,说他们连基本完成了任务,师长指挥员们都哭了。
   
    再后来,儿女们也就知道每次看到电影电视中战士牺牲的场面时父亲为什么哭了;看到贺龙、陈毅等军队高级将领挨整遭辱时父亲为什么哭了;但张国福看到高级干部贪赃枉法受处理时他也哭,儿女们就不明白了。最终,女婿忍不住去问他。张国福说,他哭,是因为他怕那些舍生忘死的战友打下的江山就这么被贪官蚀空、糟毁啊。
   
张国福的多年军人生涯,即使当了百姓,也没有泯灭他对国家、对军队的热爱,对军人的关心。退休后,有一段时间他在山东生活,有一次过年时逛农贸市场,发现一个采购的战士的车不小心碰到菜堆上,菜场上人一看是个当兵的,觉得有油水可捞,纠缠着他,要他赔整摊子的菜,张国福大喝一声:“干嘛,你们想干嘛?孩子出来当兵,大年三十回不了家,为的是什么?你们谁敢动一下看看。让他走,你们有什么损失我替他陪。”人们一看是个威武的老者,也不敢再存非份之想,都散了。那名士兵很感激,看一身正气非同一般的张国福,忙问:“大爷,你是?”“甭问,跟你吃过一碗饭。”张国福自豪地说。
   
    张国福住院期间,部队领导多次问他对组织上有什么要求,张国福回答只有一句话:“希望我们党和国家好”
   
    1997年,张国福经常咳嗽不止,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胸部已有积水。当时他的几个子女都已下岗,家庭经济拮据,很难拿出一笔钱为父亲治病。这时,儿女偷偷瞒着张国福找到父亲原部队的老上级、老战友,而40年间,张国福原团政治部主任、国家核工业部总公司核动力研究室设计院原党委副书记穆建华和老团长、基建工程兵副主任黎原以及47军编写军史的同志也都在苦苦地寻找这位战功卓著、却突然消失了的战斗英雄。
   
    穆建华、黎原闻讯后,迅速将张国福接到北京,安排他住进解放军301医院。专家打开张国福的胸腔后很是吃惊,张国福的肺由于长年在火药厂工作,再加上多年战场上炮火熏染以及朝鲜战场上那七天八夜弹火下战斗,吸入大量的火药烟尘,他的肺膜厚得难以想像。
   
    总政的领导来了,总参的领导来了,他们多次前来看望这位高风亮节、不居功、不自傲的特级战斗英雄。张国福流着泪说:“40年了,我就是想让大家忘了我,可你们还是没有忘记我。领导还记住我,我十分感激。”别的,他像从前一样,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张国福住院期间,部队领导多次问他对组织上有什么要求,张国福回答只有一句话:“希望我们党和国家好。”
   
    1998年7月11日,享受副师级待遇没多久的张国福在301医院永远合上了双眼。
   
    张国福去世后,部队领导把他5个子女找到一起,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和帮助。英雄
    的儿女像他们父亲一样,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甚至把部队写给当地政府请求对张国福子女予以照顾的信函也压了下来,没给各级政府添加任何负担。
   
    张国福的骨灰按照解放军三总部的意见,准备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但张国福临终时说:“我在鹤岗搞了一辈子火药,还是让我回鹤岗吧。”他的骨灰被放到了第二故乡鹤岗殡仪馆烈士陵堂。
   
    张国福身上有中国人最朴实的本质,成为特级战斗英雄后,每次接受记者采访就脸红,作报告,站起来敬个礼就完了。去作报告时,因山路崎岖,部队给他配一匹马,前面有个领马人,但张国福让领马人坐,他跟着走。他说他腿快,“不能让腿闲着,多练它,我还指望它以后打仗呢。”张国福对领马人说。
   
    正是这不灭的英雄情怀,在张国福弥留之际,他仿佛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军号响了,奋不顾身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喊出“向我开炮”的可歌可泣感人场景。
   
    张国富,一个属于战争年代的特级战斗英雄;张国福,一个在和平年代所作所为并不逊色于他在战争时期壮举的英雄。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 ... 80310/14718037.html
此刻.我泪流满面!!!
啊……一转眼就过了十年了呢。。
:') 这一刻  我泪流满面啊!
档案难道也没了?真是奇怪。
向老英雄敬礼!!
枪林弹雨中活下来,却死在癌症手里。太可惜了。:(
这样得英雄在现在的部队决无仅有了啊...................
少啊,,,有好多年没打仗了啊
人是真的,具体事迹有不少是记者虚构的,比如他不可能参加了“胡家窝棚”战斗。
向英烈们致敬!!!!!
致敬!!!!!!!!
345.6高地
345.6高地

中朝双胞胎啊!

“胡家窝棚”也不是作者胡说的那样....:D
以前报道过。
有的倒未必是记者虚构,而是负责介绍其事迹的人瞎扯的。:L :L :L
此刻,我流泪满面[:a5:] [:a5:] [:a5:]
胡家窝棚战斗是第三纵队的事情……部队番号就对不上。而且是奇袭,哪来的什么反复冲锋才成功的事情。
原帖由 che 于 2008-3-11 19:37 发表
人是真的,具体事迹有不少是记者虚构的,比如他不可能参加了“胡家窝棚”战斗。

是啊,如果如记者所说,那么军史就要重写了
可能在具体细节上面有出入,关键是这位老人家那种精神,那种对国家和人民朴实的感情不才是我们应该真正感到敬佩的地方吗?
向老英雄致敬!

但是,谁都知道肺癌晚期病人是没这么能喊的……

1998年7月11日,解放军301医院,一个身患肺癌的病人在昏迷中不停地喊着:“首长,我被包围了,向我开炮。”“连长牺牲了,战士们全牺牲了,请求支援。”“报告首长,我突围了……”见此情景,围在他身边的亲人和总政的领导都哭了。
向老英雄致敬````````````````
但是如果一个报道里面有这么多的细节都是不真实的,那让人们怎么相信这个人物是真实的?
泪流满面:')  能活下来的又立大功的人少啊~
原帖由 basin 于 2008-3-13 20:30 发表
但是如果一个报道里面有这么多的细节都是不真实的,那让人们怎么相信这个人物是真实的?

有网友去当地查证过,那个火药厂里当年确实曾有这个老兵在上班,但是报道中的具体事迹多为虚构。
(这个才是现实版的老英雄)


  我为英雄张国富的传奇经历喝彩,更为他40年的平凡生活讴歌。

    40年间,张国富的上级、老战友,原国家核工业部设计院党组副书记穆建华一直在打听他的下落,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47军老军长黎原和47军编写军史的同志也到处找他,但却一直不风险了的踪影。一位赫赫有名的特级战斗英雄,怎么会在共和国的土地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

    原来,1951年9月张国富在朝鲜战场粉碎敌人“秋季攻势”的战斗中,由于胸部负重伤转回长春治疗,1953年痊愈后回到部队。归队不久,就被送到湖南衡阳步校深造,在那里一直学习了年。1958年,他主动要求复员回到原籍,当时他是连级干革命部,后来在与小儿子张君耀谈起当时要从部队回到地方的动机时,他说,在部队,他曾经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都不在了,他不想借牺牲了战友们的光留在部队享受,他要回到地方做一个普通的农民或者工人,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建设,去缔造和平生活。

  张国富回到原籍吉林榆树后,当地政府对自己家乡这位特级非常重视,经常请他做报告讲战斗经历,还准备把他安排到县机关领导岗位工作。张国富打心眼儿里不想当领导,他看在家乡务农不成,便于当年悄悄地来到正在大批采用工人的鹤岗,先在驻十三厂的矿务局消防队当了消防队员。消防队解体后便留在十三厂当一名火药工人,在那里一直干了20多年,直到期1986年退休。当年他从榆树到鹤岗时,档案、户口等什么都没拿,晌复员证、立功证等更是露都没有露,完全是按 “盲流”采用。而且在登记时,他将自己人的名字由“张国富”改为“张国福”。他后来讲到改这个名字的原因时,深情地说,我就是不想让部队再找到我,不想让人们知道我过去的经历,战争年代,自己身边不知倒下了多少战友,他们再也感受不到新中国暖暖的阳光了。与牺牲的战友们比,我觉得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其它任何荣誉都不重要。一位曾经惊天地、泣鬼神的特级战斗英雄,就这样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30余年间,不要说单位的同事,就是自己的儿女也不知道他们的父亲原来是一位共和国的特等功臣。直到他退休多年以后,女儿去西安出差时偶然起了一个念头,抽空去参观了父亲过去所在的部队47军及其荣誉室,才知道那英模榜上的“孤胆英雄”张国富原来就是他那普通而又平凡的父亲张国福。

  张国福在十三厂工作的20多年间,从事的一直是重体力工种。从他的小儿子张君耀记事时起,他们从没干过“好活”,不是制造火药,就是装卸火药,中间打过几天更,当过几天管理员,就算轻巧活了。那时要从南方运回TNT原料。再把制好的炸药运到鸡西、双鸭山、七台河等地,张国福就坐在闷罐车上一趟一趟地负责押运。张耀君小时候跟父亲押送过火药,那可不是什么“风光”的事儿!每次都是弄个破麻袋片儿往闷罐车上一铺,夏天又闷又热,冬天又冷又饿,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由于押运火药即遭罪又有危险,没有几个人愿意干这个“苦差使”,张国福才把惟一的儿子带到身边,其意不言处自明-----困难有什么可怕的,危险有什么可怕的,儿子我都押在车上了,怕什么怕?至于装卸火药,那就更不在话下了,张国福干起活来力气很大,没人比得过他。

    从张君耀记事起,他家住的一直都是十三厂分的那户平房。张国福有4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后来孩子大了,一家一铺炕实在挤不下了,才在房后又压了一间六七平方的偏厦子,搭了个小炕。他从进厂时起一直到退休都是四级工,20多年从未长过级,老伴儿送他一个绰号“老四级”。一家七口靠他那点微薄的工资生活,困难可想而知,但张国福从未向单位申请过一次救济或补助。即使生活如此艰难,40年来,他从未拖欠过一分钱的确良党费,直到去世前一个月,还定期按月足额向组织交纳了党费。

    三年困难时期,张国福把他的父母从原籍接到鹤岗生活。那时粮食供应标准相当低,老头老太太又没有口粮,有时全家一连几天吃不上一顿像样儿的饭。老头老太太领着孩子到农村去拣豆子煮着吃,或找地方挖大头菜根子吃,后来又卖过稻糖吃过稻糠。张国福在厂里省下干粮拿回家给老人和孩子吃,自己只是喝点粥,走起路来真打晃,手、脚和腿都浮肿了。看他饿成这样,老头老太太几次作他闹他,催他找单位或有关部门解决点儿口粮,他执意不去找任何人。为这,老头老太太没少骂他,说他兵白当了,他都默默地忍受下来。无奈之下,老头老太太只好回到了原籍。

  后来情况虽然略有好转,但张国福一家仍然艰难度日,过着艰苦的生活。张君耀还记得自己十几岁时,每天天不亮父亲领着他去拣煤矸子。为了能让家人吃上点儿菜,张国福在房前屋后及附近种了点地,又自己喂了两头猪。他自己往往揣个烧好的土豆就去上班,既当菜又当饭,省下班上发的保健饭拿回家给孩子们吃。张耀君从记事时直起,他们姐几个穿的全是破旧的工作服,家人的鞋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做的。后来张国福退了休生活好了,他也从来不穿新衣服,总是拣姑爷穿过不要的穿,无论衬衣、西服、大衣、皮鞋什么的,他一概划拉自己穿用。退休前张国福在单位工作量大时经常连轴转,一上就是两个班,休班的事从来未有过。那年父母在原籍先后去世时,他都没赶回去尽尽最后的孝心。

  张国福的四个女儿现在分别在北京、上海等地给人打工。从今年43岁的老大张秀荣到老二张秀明、老三张秀英、老四张秀波、,姐四个都曾跟父亲闹着要当兵,她们的母亲也帮着磨他,但谁也没说动张国福。自始至终,他都是那句话:“有本事你们自己使去,我绝不能给组织添麻烦。”结果4个女儿不但一个也没当成兵,就连干别的工作他都没找任何人说上一句话。只有小儿子张君耀算是赶上了好机会,恰好符合政策接了他的班,在矿务局机电处当上了一名普通工人。不但儿女们的工作他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就职连他们结婚成家他都有基本没管什么,他的原则是“你们自己能攒多些钱就职花多些钱,有多大本事就办多大规模,不要指望我给你们置办。”对家庭、对子女,张国福是这样的态度,但对同事、对邻居,他却是一副热心肠。谁家有什么事。比如拉个秋菜、盖个门房什么的,不用特意吱声,只要他赶上了,准去帮忙。谁家房子漏雨了,他主动去给苫瓦。谁家下水道堵了,他主动去给掏。冬天下雪,他早早起来就把附近的道儿给扫出来了。

    生活中的张国福不但有一副古道热肠,还有一副侠肝义胆。一交次在集贸市场,他见一个30多岁的卖鸡蛋的年轻人,非要论一个颤巍巍的老太太,说老太太把他的鸡蛋弄碎了,撕撕巴巴地非要老太太掏钱赔他。张国福实在看不下眼,抬手把那个卖鸡蛋的推到一边。给老太太解了围。还有一次是1994年在济南西郊,张国福独自一人出来散步,目睹因一辆过路汽车撞死了一个村民,村民们便拿着镐把把过路的车全都劫住要钱,当时已有上百辆车被子劫并被勒索,有个司机由于掏钱慢点,当时就挨了一镐把。见此情形,张国福先是找到村长,跟他说村民这样做是违法的,要他出面制止。后来看不见效,张国福就冲到路中间,直接跟那些村民说: “我就是孤胆英雄张国福,我不能眼看你们再这样胡闹下去。这些司机都是无辜的,如果再向他们要钱,你们就是明目张胆的劫匪。”说到这儿,才把那些劫红了眼的村民镇住。这是张国福一生中惟一一次“自报家门”,亮出自己“孤胆英雄”的牌子,也是他离开部队后一落千丈次最为勇敢的举动。

  张国福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吃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八十年代初,他在给自己家的偏厦子熬热泪盈眶了的臭油子(沥青)时,一不小心,一忿臭油子从房顶斜坡上滑了下来,正好扣在他的前胸上,当时整个胸口都被烫伤了。他没喊一句疼,只是不住地往自己胸前泼凉水,也没住一天院、没请一天假、没休一个班,每天照常工作,直到两三个月以后才好。还有一次是退休后单位组织到青石山旅游,下河划船时张国福被碎玻璃瓶把脚心划开了,当时伤口挺深,流了不少血,他把自己怕衬衣撕开包上脚,也不让往医院送,只是回家自己用盐水洗了几次。那次血淌了很多不说,后来脚心还留下了一个大疤瘌。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从孤胆英雄到火药工人,几十年来,张国福堪称一条硬汉。按说硬汉不会轻易落泪的,但这位老英雄到了解晚年,却常常好流眼泪,有时甚至像孩子一样地痛哭不止。有时听说邻居家受气挨欺负,他边抱不平边哭。尤其是看电影看电视,他一看到战友牺牲的画面就哭,看到贺龙、陈毅等老干部挨整的场面也哭,看到那些高级干部贪脏枉法受处理时也会不知不觉地掉下泪来。他的一个姑爷在忆起老人生前的生活情景时说,老人虽然年轻时敢拼敢杀,是个“孤胆英雄”,但他们并不是粗人,更不憨不傻,相反有时他的心还很细。他的心地善良得很。他只是痛恨社会上的各种腐败现象,担心让腐败毁了他和战友们打下的江山。

  1997年8月,张国福从山东回到鹤岗后,经常咳嗽不止,经检查患了肺癌,胸部已有积水。在家庭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为了给父亲治病,儿女们瞒着他找到部队过去的老上级、老战友。穆建华、黎原等老战友把张国福接到北京,安排他住进解放军301医院。总政、总参的领导多次前往医院看望这位德高望重的特级战斗英雄、“国宝”。张国福没流泪说:“40年了,我就是想让大家忘了我,可你们还是没有忘记我。”来看望的领导亲切地对他说:“你是国家和人民的功臣,我们永远地不会忘记你的。”张国福在北京住院期间,部队领导多次问他组织对组织上什么要求,并说,你这次回到娘家来了,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吧。如果你觉得不好说,让孩子们说也行。但张国福一再表示没有任何要求, “针只希望我们的党和国家也好。”1998年7月11日晚8时1`5分,张国福在301医院溘然长逝。

    张国福去逝后,部队领导把他的5个子女找到一起,一个一个地问他们有什么要求。懂事的孩子们遵照父亲的遗愿,没有对组织提任何要求。由部队写给当地政府请求对其子女予以照顾的信函,也被他们压了下来,没给各级政府添任何麻烦。

  按照解放军三总部的意见,准备把张国福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但张国福临终前有话:“无死以后,没必要那么炫耀。针在鹤岗搞了一辈子火药,不是让我回鹤岗他的子女们按照父亲的遗愿,经过征得组织同意,把他的骨灰回了鹤岗。回到鹤岗后,有关部门作出决定,将这位在我市默默工作了40年的特级战斗英雄的骨灰,安放在市殡仪馆的烈士灵堂,让后人永远记住张国福这个光荣的名字。

  英雄已随忠魂去,一身正气留人间。张国福在战争年代创下的赫赫战功让后人景仰,他在和平时期不居功、不自傲、不向组织伸手的默默奉献精神和高尚亮节,更是让人肃然起敬。他是共产党人当之封锁愧的楷模,是一面清正谦洁为官的镜子,是一把堂堂正正做人的尺子。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
可惜了,先辈们前赴后继建立的共和国已被一大群蛀虫搞得乌烟瘴气了!:L
原帖由 type55c 于 2008-3-13 23:43 发表
可惜了,先辈们前赴后继建立的共和国已被一大群蛀虫搞得乌烟瘴气了!:L
切,在毛先辈那儿都差点甭盘了,现在才乌烟瘴气,好多啦:victory:
不管真假, 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