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安全专家:中国亟待从四个方面完善应急机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8 13:15:22
美安全专家:中国亟待从四个方面完善应急机制 2008年02月15日 16:18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稿]
    2月14日,部队官兵在搬运电线杆。 2月12日,成都军区某部进驻贵州省雪凝灾害重灾区丹寨县,帮助该县修复损毁的电力设施。 新华社发(黄晓海 摄)
    美国斯普林特公司信息安全专家解滨日前在新加坡媒体撰文説,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经济建设成果卓著,但这次特大暴风雪却暴露了一个问题:中国国家应急系统似乎还停留在许多年前的计划经济时期,现在是把这个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的时候了。
    建立科学、高效的国家应急机制的目的并非防止任何特大自然灾害的发生,而是要对这些特大灾害事先做好准备,一旦灾害发生,将其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那么,中国应该如何去做这件事呢?解滨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2月1日,湖南郴州市民在罗家井农贸市场购买年货。
    从1月26日到2月6日除夕,是郴州最艰难的阶段:城区停电,对外交通受阻,饭店、银行、加油站、公交系统大面积瘫痪,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渠道中断。郴州一度成为一座冰雪围困的“孤城”。 新华社记者 陈树根 摄
    一、铁路、高速公路、电网、水坝、能源供应、水源供应、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行业,要按照各自行业的特征进行详细的灾难风险评估,找出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建立各自的服务持续计划和灾难恢复计划。这些计划不但要建立,而且要定期测试,并根据新的情况不断加以充实、修改。
    2月12日,驻赣州某预备役团官兵奋战在抢修一线。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江西省内多条电网遭遇严重的覆冰灾害,江西预备役师全力投入护电抗灾工作,从农历除夕至今,先后出动官兵4071人次,协助配合地方电力部门巡线200多公里,巡查供电线路断点61处,为灾区恢复供电做出了贡献。 新华社发(梁义俊摄)
    二、在战胜大规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往往要牵涉到跨企业、跨行业、跨省市的协同努力。这就需要一个机构来协调。如果这样一个机构总是在灾难出现后成立,其效果必定大打折扣。中国应该成立一个类似美国紧急救援管理署那样的国家应急管理中心。
   2月12日,在贵州省都匀市,成都军区某部战士在“成都军区援黔部队灾后电网修复宣誓大会”上宣誓。连日来,成都军区响应中央和军委号召,派出5000名子弟兵、1000辆卡车增援遭受雪凝灾害严重的贵州省,以确保在6月份全部恢复贵州电网和西电东送线路正常运行。     新华社记者杨俊江摄
    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慎重考虑各种灾害的可能性,尽量避免出现"一失皆失"的布局,提高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在规划建设每一个基础设施工程时都要留有余地,预防万一。比如说,规划高速公路时要充分考虑万一公路中断后,车辆通过其他局部公路绕路或疏散方案。在建造煤电厂时要考虑万一供煤发生障碍情况下的电力供应问题,等等。
    2月1日,市民在中国银行郴州市北湖支行兑换现金。  新华社记者 陈树根 摄
    四、从上至下建立全民忧患意识,未雨绸缪。比如说,在各地电视台、电台定期测试紧急信号;在地震高发区确保各大建筑物的基本抗震能力,在各大医院定期测试紧急供电系统,等等。
    2月2日,湖南省郴州市涌泉小区居民排队取水。
   从1月26日到2月6日除夕,是郴州最艰难的阶段:城区停电,对外交通受阻,饭店、银行、加油站、公交系统大面积瘫痪,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渠道中断。郴州一度成为一座冰雪围困的“孤城”。 新华社记者 赵众志 摄
    也许有人会说,建立这样一套国家应急机制一定要花不少钱。中国还在发展,钱应用在"刀刃"上。实际上,在灾害未发生之前对于灾害进行充分准备,不但不会浪费钱,反而更能省钱。我们知道,花钱买保险并不等于浪费。这道理是一样的。
    2月2日,一名电力工程人员在湖南郴州王仙岭用木棒清除电线上的积冰。 新华社记者 赵众志 摄

美安全专家:中国亟待从四个方面完善应急机制 2008年02月15日 16:18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稿]
    2月14日,部队官兵在搬运电线杆。 2月12日,成都军区某部进驻贵州省雪凝灾害重灾区丹寨县,帮助该县修复损毁的电力设施。 新华社发(黄晓海 摄)     美国斯普林特公司信息安全专家解滨日前在新加坡媒体撰文説,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经济建设成果卓著,但这次特大暴风雪却暴露了一个问题:中国国家应急系统似乎还停留在许多年前的计划经济时期,现在是把这个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的时候了。
    建立科学、高效的国家应急机制的目的并非防止任何特大自然灾害的发生,而是要对这些特大灾害事先做好准备,一旦灾害发生,将其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那么,中国应该如何去做这件事呢?解滨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2月1日,湖南郴州市民在罗家井农贸市场购买年货。     从1月26日到2月6日除夕,是郴州最艰难的阶段:城区停电,对外交通受阻,饭店、银行、加油站、公交系统大面积瘫痪,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渠道中断。郴州一度成为一座冰雪围困的“孤城”。 新华社记者 陈树根 摄     一、铁路、高速公路、电网、水坝、能源供应、水源供应、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行业,要按照各自行业的特征进行详细的灾难风险评估,找出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建立各自的服务持续计划和灾难恢复计划。这些计划不但要建立,而且要定期测试,并根据新的情况不断加以充实、修改。     2月12日,驻赣州某预备役团官兵奋战在抢修一线。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江西省内多条电网遭遇严重的覆冰灾害,江西预备役师全力投入护电抗灾工作,从农历除夕至今,先后出动官兵4071人次,协助配合地方电力部门巡线200多公里,巡查供电线路断点61处,为灾区恢复供电做出了贡献。 新华社发(梁义俊摄)     二、在战胜大规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往往要牵涉到跨企业、跨行业、跨省市的协同努力。这就需要一个机构来协调。如果这样一个机构总是在灾难出现后成立,其效果必定大打折扣。中国应该成立一个类似美国紧急救援管理署那样的国家应急管理中心。    2月12日,在贵州省都匀市,成都军区某部战士在“成都军区援黔部队灾后电网修复宣誓大会”上宣誓。连日来,成都军区响应中央和军委号召,派出5000名子弟兵、1000辆卡车增援遭受雪凝灾害严重的贵州省,以确保在6月份全部恢复贵州电网和西电东送线路正常运行。     新华社记者杨俊江摄     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慎重考虑各种灾害的可能性,尽量避免出现"一失皆失"的布局,提高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在规划建设每一个基础设施工程时都要留有余地,预防万一。比如说,规划高速公路时要充分考虑万一公路中断后,车辆通过其他局部公路绕路或疏散方案。在建造煤电厂时要考虑万一供煤发生障碍情况下的电力供应问题,等等。     2月1日,市民在中国银行郴州市北湖支行兑换现金。  新华社记者 陈树根 摄     四、从上至下建立全民忧患意识,未雨绸缪。比如说,在各地电视台、电台定期测试紧急信号;在地震高发区确保各大建筑物的基本抗震能力,在各大医院定期测试紧急供电系统,等等。     2月2日,湖南省郴州市涌泉小区居民排队取水。   从1月26日到2月6日除夕,是郴州最艰难的阶段:城区停电,对外交通受阻,饭店、银行、加油站、公交系统大面积瘫痪,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渠道中断。郴州一度成为一座冰雪围困的“孤城”。 新华社记者 赵众志 摄     也许有人会说,建立这样一套国家应急机制一定要花不少钱。中国还在发展,钱应用在"刀刃"上。实际上,在灾害未发生之前对于灾害进行充分准备,不但不会浪费钱,反而更能省钱。我们知道,花钱买保险并不等于浪费。这道理是一样的。
    2月2日,一名电力工程人员在湖南郴州王仙岭用木棒清除电线上的积冰。 新华社记者 赵众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