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主炮到底有什么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3:21:16
老铁甲舰上都装备过所谓的二级主炮,据说是因为大型装甲巡洋舰的防护能力大为提高,战舰上装备的6英寸以下副炮无力应对,二级主炮的概念开始盛行。二级主炮装设在中部两舷侧,用于对付巡洋舰及轻型军舰。这样的设计沿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无畏舰出现才消失。
很想知道这种鸡肋设计为什么为沿续了这么长的时间。早期铁甲船用的不就一主炮吗?黄海海战明了大炮才是海战的主力,也证明用铁甲舰对付巡洋舰并不适合。可为什么为想到用二级主炮对付巡洋舰?说是因为“防护能力大为提高,战舰上装备的6英寸以下副炮无力应对”可如果装上统一主炮不就对大型装甲巡洋舰的杀伤力更大吗?
比如日本海军对马海战中的富士、朝日、三笠除了305炮外,并没有二级主炮。可为什么后来却沿用二级主炮的设计,还失去了首创无畏舰的机会?老铁甲舰上都装备过所谓的二级主炮,据说是因为大型装甲巡洋舰的防护能力大为提高,战舰上装备的6英寸以下副炮无力应对,二级主炮的概念开始盛行。二级主炮装设在中部两舷侧,用于对付巡洋舰及轻型军舰。这样的设计沿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无畏舰出现才消失。
很想知道这种鸡肋设计为什么为沿续了这么长的时间。早期铁甲船用的不就一主炮吗?黄海海战明了大炮才是海战的主力,也证明用铁甲舰对付巡洋舰并不适合。可为什么为想到用二级主炮对付巡洋舰?说是因为“防护能力大为提高,战舰上装备的6英寸以下副炮无力应对”可如果装上统一主炮不就对大型装甲巡洋舰的杀伤力更大吗?
比如日本海军对马海战中的富士、朝日、三笠除了305炮外,并没有二级主炮。可为什么后来却沿用二级主炮的设计,还失去了首创无畏舰的机会?
是不是可以说是“撞角首”邪教外又一邪教“二级主炮”教。
前无畏时代,副炮越造越大,结果成了2级主炮,
2级主炮再变大,就成了无畏舰
为什么要把副炮越造越大,而不是直接上无畏?
比如春取号主炮305双联两座,二级主炮是254双联四座,同时还有副炮152炮12门呵。不能把254双联四座换成305单装四座吗?二级主炮好象没有在海战中发挥过什么作用啊。
老铁甲舰上都装备过所谓的二级主炮,据说是因为大型装甲巡洋舰的防护能力大为提高,战舰上装备的6英寸以下副炮无力应对,二级主炮的概念开始盛行。

这个说法我以前没有留意过.以下几点供楼主参考:
1,在此之前不是没有二级主炮,而是没有二级主炮这个概念.帆船时代一条船可以同时混合搭载很多种类型的毁船火炮和伤人火炮;
2,美国早期铁甲舰也曾有过单炮塔内同时布置一门15英寸炮一门11英寸炮的时候,理由是,放不下两门15英寸炮,但放一门15英寸炮又有空间多;
3,在混装最大口径主炮和二级主炮的年代里,即便有船统一安装了最大口径主炮,由于射击指挥方面还不能统一提供参数,所以也无助于提高射击精度的.
4,举个前无畏时代比较极端的例子,德国的勃兰登堡级是全大口径主炮,但是照样被算做前无畏舰,因为中央炮塔的炮管的长度和别的两个炮塔的炮管长度不一样,实际上又是无法配合的,等于还是二级主炮.为什么长度不一样?因为炮管长度要是一样了就装不下了.为什么中央炮塔的炮管长度会装不下?因为没钱造更大的船体.为什么没有钱造更大的船体?因为要用有限的钱造更多的船....

有些事情今天看起来很幼稚,但是在当年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个时代的一级主炮射击速度太慢,3-5分钟一发这样的火力密度让海军军官们越来越难以容忍,同时还有一个条件,就是交战距离近,1895-1904年间大约也就是2000-4000米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8英寸以上的火炮有能力威胁对方战舰的水线装甲带,因此射速相对较高的二级主炮就有意义了。
我的看法是二级主炮并非为打击次要部位,而是和主炮一道参加战列线的战斗。
以上看法适用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情况,其他的时期如果有所谓二级主炮我就不清楚了。

要说最早在船身中线配备统一口径主炮的装甲舰,那还得算是amiral baudin级,3门14.6寸炮沿中线依次排开的。
本胖认为2级主炮是对付巡洋舰的.在主炮没有足够精度在对方巡洋舰靠近前摧毁其时,必须要有2级主炮才有足够的射速和火力对付近距离的巡洋舰,否则巡洋舰的近距离射击和雷击对战列舰同样威胁很大.而战列舰的慢速主炮恐怕无力应付.
原帖由 kbon 于 2008-2-9 21:35 发表
为什么要把副炮越造越大,而不是直接上无畏?
比如春取号主炮305双联两座,二级主炮是254双联四座,同时还有副炮152炮12门呵。不能把254双联四座换成305单装四座吗?二级主炮好象没有在海战中发挥过什么作用啊。

后来的河内号不就是这样么:$
原帖由 疯子舞 于 2008-2-10 12:43 发表

后来的河内号不就是这样么:$

换了还是2级主炮,倍径不一样啊。
;P ;P ;P
日本人就是变态啊。
:D :D :D
日本的确有些让人想不通为什么会把萨摩级战列舰和摄津级战列舰搞成了过时的战列舰。不说日本有计划为萨摩级按上统一的主炮,可为什么却被保守派搞成了一、二级主炮的配制?日 俄战争中日本没有装备二级主炮的战舰啊,应该更了解统一口径的好处呵。
原帖由 kbon 于 2008-2-10 20:50 发表
日本的确有些让人想不通为什么会把萨摩级战列舰和摄津级战列舰搞成了过时的战列舰。不说日本有计划为萨摩级按上统一的主炮,可为什么却被保守派搞成了一、二级主炮的配制?日 俄战争中日本没有装备二级主炮的战舰啊, ...




思想保守是一方面,不过当时的"舰船补足费"也不是那么宽裕
原帖由 kbon 于 2008-2-9 21:35 发表
为什么要把副炮越造越大,而不是直接上无畏?
比如春取号主炮305双联两座,二级主炮是254双联四座,同时还有副炮152炮12门呵。不能把254双联四座换成305单装四座吗?二级主炮好象没有在海战中发挥过什么作用啊。




香取是拿爱德华七世作蓝本,日不落305炮单价超过两门254
原帖由 不玩CS的T 于 2008-2-10 12:45 发表

换了还是2级主炮,倍径不一样啊。
;P ;P ;P
日本人就是变态啊。
:D :D :D

钱包决定智慧的时代啊.....
原帖由 不玩CS的T 于 2008-2-10 12:45 发表

换了还是2级主炮,倍径不一样啊。
;P ;P ;P
日本人就是变态啊。
:D :D :D

原计划也不是这样的呀,计划赶不上变化呀。
原帖由 kbon 于 2008-2-9 21:35 发表
为什么要把副炮越造越大,而不是直接上无畏?
比如春取号主炮305双联两座,二级主炮是254双联四座,同时还有副炮152炮12门呵。不能把254双联四座换成305单装四座吗?二级主炮好象没有在海战中发挥过什么作用啊。

那为什么无畏舰一开始不采用经典的3*3或4*2全中线布局?,人们的认识总要有个过程嘛
]]
钱包、空间、射速,综合考虑
那为什么无畏舰一开始不采用经典的3*3或4*2全中线布局?,人们的认识总要有个过程嘛。
------------------------
我的意思是:在此以前日本海军除香取外没有配制二级主炮的战列舰,他们该没有对一、二级主炮配备的认识啊。
还有河内已经是无畏舰时代还搞成了一、二级主炮。clark200说是“钱包、空间、射速,综合考虑。”可为什么不统一成305/L45?不是说海军元老东乡并不喜欢L50吗?从钱包、空间、射速,综合考虑上统一成L45好象更有利。
]]
就是因为拥有很大影响力的东乡喜欢远射程的L50炮,才花大价钱把首尾的主炮换成高倍径的,在当时看来这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统一射控还没有实现。
个人看法,在战舰能够承载的前提下,以当时设计师和军方的认识来说,必然会尽力选择最大口径的火炮方案,这应该是一个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应该有三个原因——
第一,战舰尺度的问题,前无畏早期,战舰尺寸还比较小,没有足够的排水量与尺度来搭载全重型火炮,铁甲舰时代的大口径副炮进化为二级主炮是必然结果(甲午海战中已经很明显,150mm左右的炮塔或炮廓速射炮在海战中也是进攻火力,更小口径的甲板炮或机关炮才是自卫火力,而这后者实际才相当于无畏和超无畏时期的副炮),而到了后期,虽然战舰尺度大大增加了,但设计上的思想惯性一直延续下来了。倭国的河内,除了资金的问题,这个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LS的兄弟,考虑到倭国人的性格,你觉得他们能接受放弃那四门L50而选择全L45吗?);
第二,对于无畏舰来说,全重型火炮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统一射指才是真正的目的。而在前无畏时代,火控系统概念还在形成中,在没有统一射指的情况下,无畏舰的战斗力不会比同等级的前无畏高到哪儿去。那么在这个前提下,由于重型火炮的射速和精确度都明显差于巡洋舰级的火炮,很多情况下充其量吓唬吓唬人而已(想象一下,区区四门各自为战的重型火炮,在一万码上发射,一个小时能打中几发?特别是打击高速的装巡时?),装备一定量的高射速二级火炮不仅是必须的,甚至是更实用的;
第三,由于没有统一火控,前无畏时代的假想战斗基本都在甲板肉眼可见的距离内,这个距离上重型火炮的打击力不会明显比二级火炮强到哪儿去——对马海战对于装巡不适合参加战列作战的结论,建立在装巡薄弱的抗打击能力上,而对其火炮的威力,无论倭国还是毛国都并无微词。
总之,我的看法,二级火炮本身是铁甲舰时代大口径速射炮的发展产物,早期船体有限的承载力与后期的设计惯性是其产生的客观限制前提,而统一火控概念尚未形成是其得以生存发展的依据。本质上说,二级火炮由大口径副炮演变而来,口径不断增大,直至与主炮彻底统一,是从甲午海战到对马海战这十年里,海战假想距离不断增长的结果。以上为个人观点,供探讨。
]]
原帖由 蒸汽装甲舰 于 2008-2-13 14:46 发表
英国234mm MarkX 可以在4000多米的距离上打穿7.7寸厚的KC装甲板,3000码是9.7寸;美国45倍MK6 8寸炮可以在6000码打穿193毫米harvey装甲板,这种强劲的二级主炮会仅仅被用来对付装甲巡洋舰?

另外东乡对河内级设计 ...

SORRY,那个不是说老兄,是说18楼的兄弟为啥不用全L45而要装4门L50的说法。。
最愚蠢的是大和号,居然还装有12门155炮!俾斯麦号也是这种。人家英美的条约舰都是直接上高平两用炮。
高平两用炮统一作为副炮是一种思路,高炮和对海副炮分离也是一种思路,在排水量紧张的条约战列舰上,似乎前一种思路效率更高,但如果是排水量象大和一样充裕的,什么思路也都无所谓了。大和最初的副炮配置,9*155+6*127在对海作战能力上明显强于10*127,当然在不考虑火控的情况下。
海军元老东乡并不喜欢L50我是看突击1 上Oct 的“八八舰队”简史中河内号与摄津号逸事上说的。
是蒸汽装甲舰说法正确吗?
在铁甲舰和前无畏舰时期,各炮塔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战,直瞄射击,有效交战距离不超过5000米。大口径主炮由于缺乏有效的火控系统,精度不足,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海军助理部长罗斯福(TheodoreRoosevelt)曾视察一次炮火试射,主力舰在2,800码距离对一艘征用的轻型船舶射击了200发炮弹,结果仅有2发命中目标。) ,而中小口径舰炮由于具有较高的射速,在中距离内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1911年,英国人在海王星号无畏舰上第一次装备了间接观瞄测距-集中控制射击系统,才使得远距离炮战成为可能,大口径主炮迎来了黄金时期。 到一战期间,在有集中射击指挥装置的战列舰上各门主炮的发射是由枪炮官完成的(司令塔内,或专用的枪炮控制室),按电钮,电击发,但炮塔内部有后备瞄准、计算和发射装置。一般的炮塔内的官兵就是完成炮弹和发射药包的装卸工作。
老式战舰知道的不多,得好好学习一下了
原帖由 疯子舞 于 2008-2-13 14:10 发表

河内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特殊原因,实际上之前已经是按照无畏舰标准统一口径了。

另外香取之后,河内之前的萨摩级也是有二级主炮的,而且是火力堪称最强的前无畏舰之一


无畏舰的标准,如果按最早意大利工程师发表的《英国理想战舰》的内容,也是要同口径,同倍径的主炮
河内级的火炮是无法实现英国海军集火射击思想的,所以这种形式的统一口径,实际上毫无价值,不过是把二级主炮口径扩到了和主炮口径一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