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布赖特的预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4:52:12
奥尔布赖特的预言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程亚文 2008-2-4




  克林顿时期的美国女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给总统当选人的备忘录》,里面不可避免又涉及中国。在提到中国“崛起”效应已在世界各地浮现、可能冲击美国的国际领导地位时,这位女政治家却话锋一转,对未来的美国总统说:“其实中国问题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国新生儿越来越少,老人寿命越来越长,这使“中国在富有化之前,将先老化”,进而制约中国将更多财富用于防务和再生产。
  奥尔布赖特的说法当然不是空穴来风。她很容易就能找到不少附和者。随手举出两例。法新社1月20日的一篇报道指出:未来20年世界面临银发危机考验,中国将如日本、欧洲和前苏联国家一样,银发一族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增长,这将提高医疗支出和加重国家预算负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莱斯特·瑟罗在一篇题为“中国世纪?也许是下个世纪吧”的文章中也认为,“中国世纪”的说法不过是夸大其辞,中国人口在不久的将来将呈下降趋势且老龄化程度严重,而美国与此相反,到22世纪初,其人口将是目前的两倍以上,至少在21世纪的一百年里,中国都没办法赶上美国。
  人口老龄化会有这样大的影响?欧洲和日本近年来经济发展放快脚步、传统社会福利制度已面临巨大挑战,正在给人们某种提示。而以笔者感受,今天中国社会各界,在此问题上普遍仍弥漫乐观情绪,并不觉得日本、欧洲等国的状况会不久就复制到中国身上。这种乐观情绪显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过剩”思维的延伸。以笔者找出的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些有关人口问题的书籍为例,这些读物几乎无一例外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抱悲观,或者认为此问题尚属遥远,起码是四五十年以后的事情,或者干脆避而不谈,因为觉得根本不值得谈。相反,关注得多的则统统是“劳动力过剩”。那时中国人口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总和出生率仍在2.0以上,对老龄化和劳动力问题这样理解,某种意义上说也情有可原。
  然而,实际的变化远超出了人的想像。从2005年11月1日零时正式启动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表明,截至调查启动当日,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首次过亿,达到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但这一评估是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在将老年年龄定为65岁以上为前提的。一些发达国家以65岁以上人口在国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来衡量老龄化程度,是因为这些国家的退休年龄普遍在65岁左右。而中国男性退休年龄一般为60周岁,因此中国计算老龄化,其实应以6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为准。按照这一标准,中国从1999年起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为从那一年起,年达60岁老年人的比例已超过10%。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年轻人口和劳动人口将大量减少,中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可能受到很大限制,目前良好的国家全面复兴势头,在十余年后将迅速减弱。其情形近年来已被不少专家学者论及。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快速发展,其中的基础很大部分是在1949~1978年间打下的,当时相对为高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增长水平,一方面有某一时段带来了难以消化的就业压力等问题,但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源源不绝的人力资源。这一“人口红利”将一直延续到2015年左右。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生率的急剧降低将使本世纪20年代以后,年轻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显著减小。在因老龄人口增加而使负担加重的同时,国家总体活力和创造性却在减弱,它将改变国民收入投向,从而影响国家未来发展进程。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维持投资和消费的均衡,而它又取决于对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按照美国政治学者罗伯特·吉尔平的研究,一个国家的财富支出分成三大部分:防务、消费(私人和非军事的公共消费)和生产性投资。从广义上说,防务支出也可以算做消费的一部分。人口老龄化将打破国民收入的分配均衡,使消费增长而投资减少。因为,“历史的趋向是,一个社会的老化,国民收入中防务和消费(私人和非军事的公共消费)部分也随之增加,这也就意味着国民生产总值再投入经济中的部分必然会减少……结果,其他一切赖以存在的经济生产部分的效率和生产率下降了。如果经济的生产基础受到侵蚀,在不进一步削减生产性投资的情况下,将很难满足增长的防务和消费需求,从而进一步影响社会未来的经济健康。”
  这种情况事实上已现端倪。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比2000年猛增了65%,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比2003年增长了三成多,超出了基金收入的增长速度。中国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压力的显著加大,无论政府、企业还是社会都已有所感受。而到2015年左右,随着“人口红利”的基本丧失,中国将面临更为沉重的内部消费压力,特别是医疗和养老压力,用于物质和和财富再生产的投资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得到充分保障,吸引外资的能力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强,不能不打上一个大“?”号。如果那时中国因此发生经济停滞,今天中国人热衷说着的“大国崛起”、“伟大复兴”等等,将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厢情愿。
  (作者为北京战略研究学者)奥尔布赖特的预言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程亚文 2008-2-4




  克林顿时期的美国女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给总统当选人的备忘录》,里面不可避免又涉及中国。在提到中国“崛起”效应已在世界各地浮现、可能冲击美国的国际领导地位时,这位女政治家却话锋一转,对未来的美国总统说:“其实中国问题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国新生儿越来越少,老人寿命越来越长,这使“中国在富有化之前,将先老化”,进而制约中国将更多财富用于防务和再生产。
  奥尔布赖特的说法当然不是空穴来风。她很容易就能找到不少附和者。随手举出两例。法新社1月20日的一篇报道指出:未来20年世界面临银发危机考验,中国将如日本、欧洲和前苏联国家一样,银发一族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增长,这将提高医疗支出和加重国家预算负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莱斯特·瑟罗在一篇题为“中国世纪?也许是下个世纪吧”的文章中也认为,“中国世纪”的说法不过是夸大其辞,中国人口在不久的将来将呈下降趋势且老龄化程度严重,而美国与此相反,到22世纪初,其人口将是目前的两倍以上,至少在21世纪的一百年里,中国都没办法赶上美国。
  人口老龄化会有这样大的影响?欧洲和日本近年来经济发展放快脚步、传统社会福利制度已面临巨大挑战,正在给人们某种提示。而以笔者感受,今天中国社会各界,在此问题上普遍仍弥漫乐观情绪,并不觉得日本、欧洲等国的状况会不久就复制到中国身上。这种乐观情绪显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过剩”思维的延伸。以笔者找出的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些有关人口问题的书籍为例,这些读物几乎无一例外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抱悲观,或者认为此问题尚属遥远,起码是四五十年以后的事情,或者干脆避而不谈,因为觉得根本不值得谈。相反,关注得多的则统统是“劳动力过剩”。那时中国人口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总和出生率仍在2.0以上,对老龄化和劳动力问题这样理解,某种意义上说也情有可原。
  然而,实际的变化远超出了人的想像。从2005年11月1日零时正式启动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表明,截至调查启动当日,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首次过亿,达到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但这一评估是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在将老年年龄定为65岁以上为前提的。一些发达国家以65岁以上人口在国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来衡量老龄化程度,是因为这些国家的退休年龄普遍在65岁左右。而中国男性退休年龄一般为60周岁,因此中国计算老龄化,其实应以6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为准。按照这一标准,中国从1999年起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为从那一年起,年达60岁老年人的比例已超过10%。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年轻人口和劳动人口将大量减少,中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可能受到很大限制,目前良好的国家全面复兴势头,在十余年后将迅速减弱。其情形近年来已被不少专家学者论及。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快速发展,其中的基础很大部分是在1949~1978年间打下的,当时相对为高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增长水平,一方面有某一时段带来了难以消化的就业压力等问题,但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源源不绝的人力资源。这一“人口红利”将一直延续到2015年左右。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生率的急剧降低将使本世纪20年代以后,年轻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显著减小。在因老龄人口增加而使负担加重的同时,国家总体活力和创造性却在减弱,它将改变国民收入投向,从而影响国家未来发展进程。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维持投资和消费的均衡,而它又取决于对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按照美国政治学者罗伯特·吉尔平的研究,一个国家的财富支出分成三大部分:防务、消费(私人和非军事的公共消费)和生产性投资。从广义上说,防务支出也可以算做消费的一部分。人口老龄化将打破国民收入的分配均衡,使消费增长而投资减少。因为,“历史的趋向是,一个社会的老化,国民收入中防务和消费(私人和非军事的公共消费)部分也随之增加,这也就意味着国民生产总值再投入经济中的部分必然会减少……结果,其他一切赖以存在的经济生产部分的效率和生产率下降了。如果经济的生产基础受到侵蚀,在不进一步削减生产性投资的情况下,将很难满足增长的防务和消费需求,从而进一步影响社会未来的经济健康。”
  这种情况事实上已现端倪。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比2000年猛增了65%,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比2003年增长了三成多,超出了基金收入的增长速度。中国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压力的显著加大,无论政府、企业还是社会都已有所感受。而到2015年左右,随着“人口红利”的基本丧失,中国将面临更为沉重的内部消费压力,特别是医疗和养老压力,用于物质和和财富再生产的投资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得到充分保障,吸引外资的能力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强,不能不打上一个大“?”号。如果那时中国因此发生经济停滞,今天中国人热衷说着的“大国崛起”、“伟大复兴”等等,将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厢情愿。
  (作者为北京战略研究学者)
这个看了有点不爽
应该立法大量吸引外来新娘~~:D :D
也许是下个世纪吧”的文章中也认为,“中国世纪”的说法不过是夸大其辞,中国人口在不久的将来将呈下降趋势且老龄化程度严重,而美国与此相反,到22世纪初,其人口将是目前的两倍以上,至少在21世纪的一百年里,中国都没办法赶上美国。


这种说法基本就是YY。你从22世纪来的?你怎么知道22世纪的事?凡是企图预言20年以后人基本上都属于脑残。人类社会发展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奥尔布赖就是典型一缺。别的我不知道,我就知道这人说过这么一句话:美国的军事实力这么强大,如果我们不动用这种力量的话,那为保持这种力量的意义何在呢?如果我们记错的话,这话就是她说的。看见伊拉克战争了吧?布什恰好运用了这个逻辑,发动了战争。所以基本上可以肯定奥尔布赖特这种逻辑导致了美国今天遇到的麻烦,别成天动不动就说布什不行,你奥尔布赖特也就这么点水平。
有道理的 旁观者清楚
其实是这样的,以后两个人至少要养4个人
每个国家都会遇到问题。但是故意说把自己说的充满希望是典型的美国式脑残。
其实美国也有问题,种族问题。这两年闹得够厉害的了。人多有什么用,不团结的话照样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