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汉人初夜权的传说2007-06-30 09:39:45 楼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1:12:07
在我们村(豫北地区的一个小农村)的田地里,有时候会挖到一些质量相当不错的砖,每逢这时候,老人们总是非常惊恐的把它扔出去,他们把这转叫做“砖打墓”,意思就是用砖打造的墓穴,我问了初中的一位历史老师——这位老师也爱研究民间野史。这位老师说,历史书上说的清清楚楚,在元朝统治时期,蒙古人把全中国人分为四等(其实是三等,蒙古人当时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中国人),我们所处的北方是三等公民——就是历史书上说的那个“汉人”,这是历史书上讲的。后面的故事历史书上就没有了,蒙古人如何统治汉人呢,除了建立必要的军事力量和镇压工具(监狱),在最基层,每个村子派一个蒙古家庭统治整个村子的汉人,汉族人姑娘要结婚,必须和这家蒙古人的男人睡三天觉,用文绉绉的语言说,就是这位姑娘的初夜权是属于蒙古人的;汉族老人到了六十岁,必须送到野地里的一个墓穴里等死,这个墓穴也就是老人们说的“砖打墓”。由此看来,元朝时期是中国人最屈辱、最黑暗的一段时期,而不是象某些无耻的“爱国”历史专家所吹嘘的那样“强大无比,威震亚欧”!

为了防止汉族人造反,每五家汉族人才能有一把菜刀,而且这把菜刀是放在蒙古人家里的,只有蒙古人同意,汉族人才能生火开灶,所以汉族人习惯的把这家蒙古人男人叫“老灶爷”,女的叫“老灶奶”,还画了图贴在厨房,每到新年,这家蒙古人要到县城汇报整个村子的情况,为了让“老灶爷”“上天言好事”,到腊月二十三,每家每户都会把好吃的送到蒙古人家里,谓之“祭灶”。如果你有机会到农村看到“老灶爷”和“老灶奶”的图象,你会发现图中的人物穿着打扮都是蒙古装。

再说初夜权,由于屈辱的初夜权,所以当时的汉人结婚后都是把第一胎摔死,这就是摔死第一胎的来历,我们的祖先就是用这么无奈,但又坚决的方法来维持着血统的纯净。

去年我们村子重续家谱,我饶有兴趣的看了我们村的家谱,让我惊讶的是,家谱到了明初就嘎然而至了,我爷爷说,我们村子姓徐的都是在明朝初年从山东登州(现在的蓬莱)迁过来的一家人的后代,我又去找了那位历史老师,他说,这又和前面的历史有关系。

元朝末年,汉族人终于忍受不下去了,“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蒙古人全占了,所以汉族人恨透了蒙古人,红巾军起义的时候,有先期到达河南的红巾军人员秘密到每个村庄作宣传,定于当年中秋节一起造反迎接红巾军,于是每个村庄流传着”八月十五杀鞑靼“的秘语。到了八月十五那天,真的动手了,遗憾的是,红巾军没能按时到达河南,盘踞在县城和增援过来的蒙古军队对参加造反的村庄进行了疯狂的屠杀,“所剩者十之一二”!

明朝初建,朱元璋为了恢复中原地区的经济,要从未经战乱的地区向河南迁移人口,最主要的就是从山西、陕西地区向河南迁移,在那时候,没有银行,更没有存款,老百姓最重要的财产就是房子和土地,要他们离开,就像现在宣布剥夺某个人的全部财产性质是一样的,没人愿意走。于是官府就把需要迁移的人员用绳子绑上串起来,需要方便了,人们会向负责押运的管理叫道“把我的手解开”,到后来就直接喊“解手”,于是又发明了一个新名词——“解手”,在明代以前的书籍里你是看不到这个词的。人们拖家带口,依次从山西一个必经路口路过,这个路口有一个大槐树,于是年长的就告诉年幼的,“记住这个大槐树吧,回到这儿就快到家了!”,大槐树传说由此而来。在我们村(豫北地区的一个小农村)的田地里,有时候会挖到一些质量相当不错的砖,每逢这时候,老人们总是非常惊恐的把它扔出去,他们把这转叫做“砖打墓”,意思就是用砖打造的墓穴,我问了初中的一位历史老师——这位老师也爱研究民间野史。这位老师说,历史书上说的清清楚楚,在元朝统治时期,蒙古人把全中国人分为四等(其实是三等,蒙古人当时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中国人),我们所处的北方是三等公民——就是历史书上说的那个“汉人”,这是历史书上讲的。后面的故事历史书上就没有了,蒙古人如何统治汉人呢,除了建立必要的军事力量和镇压工具(监狱),在最基层,每个村子派一个蒙古家庭统治整个村子的汉人,汉族人姑娘要结婚,必须和这家蒙古人的男人睡三天觉,用文绉绉的语言说,就是这位姑娘的初夜权是属于蒙古人的;汉族老人到了六十岁,必须送到野地里的一个墓穴里等死,这个墓穴也就是老人们说的“砖打墓”。由此看来,元朝时期是中国人最屈辱、最黑暗的一段时期,而不是象某些无耻的“爱国”历史专家所吹嘘的那样“强大无比,威震亚欧”!

为了防止汉族人造反,每五家汉族人才能有一把菜刀,而且这把菜刀是放在蒙古人家里的,只有蒙古人同意,汉族人才能生火开灶,所以汉族人习惯的把这家蒙古人男人叫“老灶爷”,女的叫“老灶奶”,还画了图贴在厨房,每到新年,这家蒙古人要到县城汇报整个村子的情况,为了让“老灶爷”“上天言好事”,到腊月二十三,每家每户都会把好吃的送到蒙古人家里,谓之“祭灶”。如果你有机会到农村看到“老灶爷”和“老灶奶”的图象,你会发现图中的人物穿着打扮都是蒙古装。

再说初夜权,由于屈辱的初夜权,所以当时的汉人结婚后都是把第一胎摔死,这就是摔死第一胎的来历,我们的祖先就是用这么无奈,但又坚决的方法来维持着血统的纯净。

去年我们村子重续家谱,我饶有兴趣的看了我们村的家谱,让我惊讶的是,家谱到了明初就嘎然而至了,我爷爷说,我们村子姓徐的都是在明朝初年从山东登州(现在的蓬莱)迁过来的一家人的后代,我又去找了那位历史老师,他说,这又和前面的历史有关系。

元朝末年,汉族人终于忍受不下去了,“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蒙古人全占了,所以汉族人恨透了蒙古人,红巾军起义的时候,有先期到达河南的红巾军人员秘密到每个村庄作宣传,定于当年中秋节一起造反迎接红巾军,于是每个村庄流传着”八月十五杀鞑靼“的秘语。到了八月十五那天,真的动手了,遗憾的是,红巾军没能按时到达河南,盘踞在县城和增援过来的蒙古军队对参加造反的村庄进行了疯狂的屠杀,“所剩者十之一二”!

明朝初建,朱元璋为了恢复中原地区的经济,要从未经战乱的地区向河南迁移人口,最主要的就是从山西、陕西地区向河南迁移,在那时候,没有银行,更没有存款,老百姓最重要的财产就是房子和土地,要他们离开,就像现在宣布剥夺某个人的全部财产性质是一样的,没人愿意走。于是官府就把需要迁移的人员用绳子绑上串起来,需要方便了,人们会向负责押运的管理叫道“把我的手解开”,到后来就直接喊“解手”,于是又发明了一个新名词——“解手”,在明代以前的书籍里你是看不到这个词的。人们拖家带口,依次从山西一个必经路口路过,这个路口有一个大槐树,于是年长的就告诉年幼的,“记住这个大槐树吧,回到这儿就快到家了!”,大槐树传说由此而来。
哈哈哈哈,你是不是没看CHE兄的辟谣帖啊.好歹我当年还专门辟谣了这个呢;P
原帖由 中国sunyan 于 2008-1-5 16:06 发表
哈哈哈哈,你是不是没看CHE兄的辟谣帖啊.好歹我当年还专门辟谣了这个呢;P

那你到中秋节,随便找个蒙古族的,请他吃月饼,看他揍不揍你就知道了.
原帖由 海上画家 于 2008-1-5 16:14 发表

那你到中秋节,随便找个蒙古族的,请他吃月饼,看他揍不揍你就知道了.

不好意思,不揍,我高中同学就有蒙古族的;P

问你一句,你见过蒙古族人么?;P
古墓用砖砌的可不在少数,这样造谣的家伙不怕自己的祖宗在棺材里跳脚啊?:@
原帖由 中国sunyan 于 2008-1-5 16:17 发表

不好意思,不揍,我高中同学就有蒙古族的;P

问你一句,你见过蒙古族人么?;P

见过一个,他跟我说,他叫巴特尔,绝对不要念成巴图鲁.因为满人口齿不清楚,所以念不清楚,你是个汉人,就别再念错了.
其实最简单的反问一句,汉族人多少人口,蒙古族多少人口?蒙古族真要这么每村发一个人,那得多少蒙古族的;P

当年红巾军造反时候原来是挨村抓蒙古族人杀了了事.很好,很强大;P
我靠,连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月饼典故都不知道啊.我主帖子里有,你去看看.
原帖由 海上画家 于 2008-1-5 16:20 发表

见过一个,他跟我说,他叫巴特尔,绝对不要念成巴图鲁.因为满人口齿不清楚,所以念不清楚,你是个汉人,就别再念错了.

对,你认识他他不认识你.

其实我还认识国家主席呢.我几乎每个月都能见到他:D
每年农历中秋节,家家户户都吃月饼。吃月饼的习俗,据老辈人讲,与流传在阜阳一带《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有关。

元顺帝末年,颍州刘福通及各地老百姓纷纷揭竿起义,闹得朝廷佬心神不宁,坐卧不安。为了巩固反动统治,他们一面派兵血腥镇压起义军,一面派家鞑子到各家各户进行控制,大伙儿被卡得苦不堪言。

住在户上的家鞑子,都是穷凶极恶的歹徒。不但将兵器没收,连切菜刀都得由他保存,用时去领,用后即还。哪家有大闺女、小媳妇,都要出高价钱向他买门槛子。谁家不买门槛子,不管是闺女房还是洞房,他可以随意出入,想跟谁睡觉就跟谁睡觉,坳犟不得。如果拿钱买了门槛子,他就稍微规矩一些。门槛子这玩意儿,又没有固定的牌价,他说多少就是多少,又不许你还口。这样,富户能买得起,穷户就作了难,一个门槛子,就能让你倾家荡产。实在买不起的,妻女只得任其糟蹋。过去哪个女的不守妇道,或者不太正经,贬她的人总爱说:“这是没有门槛子人家养的闺女。”鲁迅的小说《祝福》中,主人公祥林嫂因嫁过几个男人,为了赎自己的罪孽,不也曾花钱捐个门槛子吗?

家鞑子比自家的老祖宗还有尊贵,好东西得尽着他吃他用,稍不顺心,不是打就是骂,甚至处死你都无处伸冤。平时三朋四友在一起聚会,或者两个在一处说悄悄话,你要惹着他,他诬赖你想谋反,连命都没有了,所以那时候,天黑就吹灯,谁也不敢胡遛乱逛,免得祸从天降。

试想,这暴虐统治,不是一天两天,或十天半月,人们硬硬头皮就熬过去了,成年累月如此,谁能吃得消呀 ! 因此,血气方刚的汉子,有的冒着一死,都跟着朱元璋造反。可是毕竟管得太严,卡得太死,造反的人不多,打不过元兵。怎么办呢?朱元璋向军师刘伯温讨计策。刘伯温能掐会算。满腹韬略,沉思了一阵说:“天下人都对家鞑子有刻骨仇恨,如果大家一齐动手,别说一家只有一个家鞑子,就算有两个家鞑子,也能斩尽杀绝。”朱元璋皱着眉头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只是全国这么多人家,用什么秘密办法告诉他们,大家都一齐动手呢?万一走漏风声,就要万民遭劫呀?”刘伯温捻着胡须笑道:“你不必忧心,我自有良谋。”

农历八月十四、八月十五两天,商店里,小滩上,到处都是麦圆饼子的。有的人家买不起,便有人赠送。鞑子不懂,便问:“这是什么东西?”人们就告诉他们:“这是月饼,八月十五拜月的供品。”于是他们便解除了戒心,不再盘问了。中秋晚上,每家都捧出月饼、瓜果祭月。举行祭月仪式之后,各家人围在一张桌前,赏月饮酒。家鞑子也趁热闹,喝了个一醉方休。最后把月饼掰开,以便分而实之。每个月饼内都夹有一个绵纸纸条,文曰:“请今夜子时杀死你家的鞑子兵。”鞑子兵不识汉文,楞着脸问:“那是啥?”有的说是饼芯子,有的说是祝你全家团圆,还有的说月娘娘保你平安。他们便信以为真,乐得咧着傻笑,叽哩呱啦的说:“就你们汉人名堂多,真有意思 ! ”

子时一到,有的鞑子兵醉到了,有的鞑子兵睡着了,有的还在嘻闹。各家因对鞑子都恨之入骨,一家人好商量,挤挤眼、碰肘胳臂时,全都心领神会了。几个人对付一个人还不容易,用手掿脖子,用砖头砸脑袋,人人一条心,一齐动手,只听这里噢唠一声,那里哎哟一声,未用一顿饭食的工夫,平日张牙舞爪的鞑子兵,全都报销干净。

这是一个欢腾的夜晚,各家完成了杀敌任务,都走出家门,互相打听:“你家的鞑子杀死吗?”“杀死了 ! ”“你家的呢?”“那还用说,早呜呼了 ! ”于是人们敲锣打鼓,噼噼啦啦的点放起鞭炮。

从这开的头,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文革期间,曾一度把月饼更名为“丰收饼”、“忠心饼”,但群众不买这个帐,仍称为月饼。
偶知道9月15吃批萨杀奥特曼滴典故:Q
原帖由 金狈狈 于 2008-1-5 16:30 发表
偶知道9月15吃批萨杀奥特曼滴典故:Q

好水,还是9月十一吃苹果派杀美国佬好了.
楼主啊~这个帖子已经被批了好多次了,怎么还转啊!真当超大是小白聚集地了?

历史区可不是造谣区啊!历史可是非常严谨的,不是道听途说的.麻烦您老多看看历史区的帖子再发帖,好吗?

:L :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