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天飞机的几点想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06:33:01
<br /><br />关于空天飞机的几点想法
            首先我不是学航空航天的,只是个爱好者而已,近来出现的重大专项跨大气层飞行器演示样机进行了自由飞测试,我也想说说我的看法。
            火箭先驱其奥儿科夫斯基已经下过结论单级火箭是不能够把负载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的。所以,我门的重大专项跨大气层飞行器演示样机,是一个两级入轨的垂直起飞的飞行器。这个专项是和神舟飞船一起论证并列入重大专项作为神舟后续计划存在的。下面引用一段921飞船论证立项过程一文作为引用“此后,“863—204”专家组于1989年7月完成了《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行性及概念研究综合报告》。报告提出了由初级到高级两步走的途径:
  第—步,充分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回收的技术,以较少的经费和较短的周期(在2000年左右)研制出初期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多用途飞船,使得我国尽快突破载人航天技术,解决有无问题,满足初期空间应用的要求。
  第二步,在2015年左右研制出先进而经济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两级水平起降的空天飞机,以适应未来空间站大系统发展的需要。 !”
    所以得出如下结论:挂在轰6下面的神龙飞行器就是第二步所说的两级水平起降的空天飞机。
    空天飞机美国,前苏联,都曾经搞过。由于问题太多都处于停顿状态。引证如下“航空部601所提出的H-2空天飞机方案。它可以像飞机一样水平起飞和降落,使用吸气式涡喷组合发动机,可完全重复使用。这是一种集航空、航天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方案,技术难点较多,特别是吸气式涡喷组合发动机在国外也是一个久攻不克的难关,英国曾经提出过这种方案,后来放弃了,所以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但是它符合瞄准世界前沿的战略思想,一旦2015年能获成功,则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可一步到位世界先进水平,或大大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欧洲发展小型航天飞机凭借的是航空技术优势,而我国航空技术不具有优势。欧洲小型航天飞机这条路尚未走完,技术风险大、投资风险大、研制周期长的弊病就已暴露出来了。“美国有钱,他们有4架航天飞机,每架回来后光检修就要半年时间,美国的航天飞机飞行一次就得4亿5亿美元;俄罗斯也有3架航天飞机,其中一架飞过一次,另一架正准备飞,还有一架是做试验用的。因为
没钱,现在也飞不起了。欧空局研制的‘赫尔墨斯号’小型航天飞机也是方案一变再变,进度一拖再拖,经费一加再加,盟国都不想干了,最后只好下马。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从国情出发,绝不能搞航天飞机!””
   美国的空天飞行器后来有过测试。据说达到了5马赫的飞行速度。飞行器代号叫X-45(有点记不得了)只测试了一次就没有下文了。据猜测,可能是发动机问题太多。在没有新的技术和思路的情况下也搞不下去了。
现在如果一定要搞空天飞机,技术难度最小的方案就是最少要三种发动机,地面起飞阶段使用涡喷或涡扇发动机象飞机一样起飞,当飞行器速度达到3马赫左右,高度达到3万米左右的时候,超然冲压发动机启动,涡喷或涡扇发动机关机。冲压发动机把空天飞机加速到10马赫左右,(印象里10马赫好象是现在速度记录的最高点,如果记错了多多原谅)高度达到60公里左右,冲压发动机关机,火箭发动机启动,把空天飞机送入轨道。
     这个方案技术难度最小,不过也最没价值,空天飞机如果有进气口,再入返回的时候必须关闭。否则隔热问题不好解决。并且使用了三种发动机,造价高,死重大,复杂度高。
     要想单级入轨,空天飞机只使用2种发动机(涡喷和冲压)是不能够入轨的。没有任何一种冲压发动机能把飞行器加速到25马赫。而冲压发动机在低速时候是不能工作的。所以单级入轨的航天器一定是升立体设计,没有进气口,使用一台火箭发动机的飞行器。 要想入轨,飞行器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大约25马赫)。只有火箭发动机能使飞行器达到
这个速度。飞行器要重复使用最好在再入段不要有进气口,否则给进气口加装开闭装置,会增加飞行器重量。飞行器最好只使用一台发动机,避免发动机台数种类过多,各种辅助设备增加死重。所以,要想单级入轨,最好是使用一台火箭发动机的升立体设计的没有进气口的飞行器。
    下面想说说这样的一台火箭发动机必须要具备的特点。首先,这台火箭发动机是一台大范围推力可调火箭发动机。现在的火箭发动机推力可调节范围很小。百分之5的调节范围都不到。比如一台50吨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它的推力在点火后,一定会在几秒内,推力从零增大到50吨。前面那几秒时间推力从零增加到50吨是不可调节的。推力在额定工作状态的时候,才可以进行推力调节,但这个调节范围很小,不到总推力的百分之五。所以,必须研制一种火箭发动机,它有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特点,通过控制燃料和氧化剂的调节阀门来调节推力大小。
     这样的发动机工作是这样的,在空天飞机从机场起飞到60公里有稠密空气的这段飞行段里,空天飞机象普通民航客机那样飞行,依靠空气提供升力,火箭发动机使用小推力,这个推力只要达到民航客机的推重比0。21就行了(好象协和号客机的全机推重比就是0。21)。到了60公里左右的高空,空气稀薄,不能依靠空气升力来继续爬升,空天飞机就全开火箭发动机的推力,这时候就是一个标准的火箭入轨方式了。
     这台火箭发动机还有个特点就是燃烧时间很长,因为从起飞到入轨,都是这台火箭发动机在工作。因此这台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必须比别的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长3到5倍不会出问题。
     这样的空天飞机,使用这样的火箭发动机,只能自己携带所有的燃料不能借助空气里的氧气。这个是个缺点,不过也有好处即发动机只有一台,没有进气口,依靠空气的升力进行爬升,可以大大节省燃料。
     我国的新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现在已经通过了600秒试车,如果再努力一把,能工作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火箭发动机也不是问题。我国的为长征5火箭研究的50吨液氢液氧发动机已经能工作接近30分钟不出
问题了。
     这样的空天飞机设想是否能实现,请高人指点一二。<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yb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dqw.cc">
<link href="http://ybw.cc/58l.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dqw.cc/99dd.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br /><br />关于空天飞机的几点想法
            首先我不是学航空航天的,只是个爱好者而已,近来出现的重大专项跨大气层飞行器演示样机进行了自由飞测试,我也想说说我的看法。
            火箭先驱其奥儿科夫斯基已经下过结论单级火箭是不能够把负载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的。所以,我门的重大专项跨大气层飞行器演示样机,是一个两级入轨的垂直起飞的飞行器。这个专项是和神舟飞船一起论证并列入重大专项作为神舟后续计划存在的。下面引用一段921飞船论证立项过程一文作为引用“此后,“863—204”专家组于1989年7月完成了《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行性及概念研究综合报告》。报告提出了由初级到高级两步走的途径:
  第—步,充分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回收的技术,以较少的经费和较短的周期(在2000年左右)研制出初期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多用途飞船,使得我国尽快突破载人航天技术,解决有无问题,满足初期空间应用的要求。
  第二步,在2015年左右研制出先进而经济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两级水平起降的空天飞机,以适应未来空间站大系统发展的需要。 !”
    所以得出如下结论:挂在轰6下面的神龙飞行器就是第二步所说的两级水平起降的空天飞机。
    空天飞机美国,前苏联,都曾经搞过。由于问题太多都处于停顿状态。引证如下“航空部601所提出的H-2空天飞机方案。它可以像飞机一样水平起飞和降落,使用吸气式涡喷组合发动机,可完全重复使用。这是一种集航空、航天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方案,技术难点较多,特别是吸气式涡喷组合发动机在国外也是一个久攻不克的难关,英国曾经提出过这种方案,后来放弃了,所以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但是它符合瞄准世界前沿的战略思想,一旦2015年能获成功,则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可一步到位世界先进水平,或大大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欧洲发展小型航天飞机凭借的是航空技术优势,而我国航空技术不具有优势。欧洲小型航天飞机这条路尚未走完,技术风险大、投资风险大、研制周期长的弊病就已暴露出来了。“美国有钱,他们有4架航天飞机,每架回来后光检修就要半年时间,美国的航天飞机飞行一次就得4亿5亿美元;俄罗斯也有3架航天飞机,其中一架飞过一次,另一架正准备飞,还有一架是做试验用的。因为
没钱,现在也飞不起了。欧空局研制的‘赫尔墨斯号’小型航天飞机也是方案一变再变,进度一拖再拖,经费一加再加,盟国都不想干了,最后只好下马。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从国情出发,绝不能搞航天飞机!””
   美国的空天飞行器后来有过测试。据说达到了5马赫的飞行速度。飞行器代号叫X-45(有点记不得了)只测试了一次就没有下文了。据猜测,可能是发动机问题太多。在没有新的技术和思路的情况下也搞不下去了。
现在如果一定要搞空天飞机,技术难度最小的方案就是最少要三种发动机,地面起飞阶段使用涡喷或涡扇发动机象飞机一样起飞,当飞行器速度达到3马赫左右,高度达到3万米左右的时候,超然冲压发动机启动,涡喷或涡扇发动机关机。冲压发动机把空天飞机加速到10马赫左右,(印象里10马赫好象是现在速度记录的最高点,如果记错了多多原谅)高度达到60公里左右,冲压发动机关机,火箭发动机启动,把空天飞机送入轨道。
     这个方案技术难度最小,不过也最没价值,空天飞机如果有进气口,再入返回的时候必须关闭。否则隔热问题不好解决。并且使用了三种发动机,造价高,死重大,复杂度高。
     要想单级入轨,空天飞机只使用2种发动机(涡喷和冲压)是不能够入轨的。没有任何一种冲压发动机能把飞行器加速到25马赫。而冲压发动机在低速时候是不能工作的。所以单级入轨的航天器一定是升立体设计,没有进气口,使用一台火箭发动机的飞行器。 要想入轨,飞行器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大约25马赫)。只有火箭发动机能使飞行器达到
这个速度。飞行器要重复使用最好在再入段不要有进气口,否则给进气口加装开闭装置,会增加飞行器重量。飞行器最好只使用一台发动机,避免发动机台数种类过多,各种辅助设备增加死重。所以,要想单级入轨,最好是使用一台火箭发动机的升立体设计的没有进气口的飞行器。
    下面想说说这样的一台火箭发动机必须要具备的特点。首先,这台火箭发动机是一台大范围推力可调火箭发动机。现在的火箭发动机推力可调节范围很小。百分之5的调节范围都不到。比如一台50吨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它的推力在点火后,一定会在几秒内,推力从零增大到50吨。前面那几秒时间推力从零增加到50吨是不可调节的。推力在额定工作状态的时候,才可以进行推力调节,但这个调节范围很小,不到总推力的百分之五。所以,必须研制一种火箭发动机,它有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特点,通过控制燃料和氧化剂的调节阀门来调节推力大小。
     这样的发动机工作是这样的,在空天飞机从机场起飞到60公里有稠密空气的这段飞行段里,空天飞机象普通民航客机那样飞行,依靠空气提供升力,火箭发动机使用小推力,这个推力只要达到民航客机的推重比0。21就行了(好象协和号客机的全机推重比就是0。21)。到了60公里左右的高空,空气稀薄,不能依靠空气升力来继续爬升,空天飞机就全开火箭发动机的推力,这时候就是一个标准的火箭入轨方式了。
     这台火箭发动机还有个特点就是燃烧时间很长,因为从起飞到入轨,都是这台火箭发动机在工作。因此这台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必须比别的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长3到5倍不会出问题。
     这样的空天飞机,使用这样的火箭发动机,只能自己携带所有的燃料不能借助空气里的氧气。这个是个缺点,不过也有好处即发动机只有一台,没有进气口,依靠空气的升力进行爬升,可以大大节省燃料。
     我国的新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现在已经通过了600秒试车,如果再努力一把,能工作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火箭发动机也不是问题。我国的为长征5火箭研究的50吨液氢液氧发动机已经能工作接近30分钟不出
问题了。
     这样的空天飞机设想是否能实现,请高人指点一二。<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yb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dqw.cc">
<link href="http://ybw.cc/58l.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dqw.cc/99dd.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煤油长时间使用会积碳啊~~~
如果长时间工作煤油发动机积碳不好解决,就直接用长征5的芯一级2台氢氧发动机。这台50吨推力的氢氧发动机已经能长时间工作了。长征5为了减少运输负载的成本,提高竞争力,使用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这个思路是这样的。一,以一级半的方式入轨。二,芯一级火箭发动机从起飞到入轨始终在工作。三,芯级火箭不能单独工作必须要助推器。四,可以利用现有的2。25米和3。35米成熟火箭。五,新研究的50吨氢氧发动机不光可以做芯一级还可以做上面级。这样设计思路出来的长征5运载火箭将达到和俄罗斯火箭同等性价比每单位货运价格。
    所以,如果煤油发动机如果不能长时间工作的话,氢氧发动机已经能满足工作时间的要求了,不过氢氧做燃料,比煤油贵多了  比肼类燃料也贵。日本的H2火箭成本总是下不来,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就是这个原因。
    以上这段话,只是想说明,研制长时间工作的煤油火箭发动机,是个可以克服的困难,就算是煤油火箭发动机也可以做到长时间工作。如果不考虑成本,氢氧发动机也已经具备这个条件,拿来直接用就行。
液氢燃料长时间储存需要保温设备,都是死重啊~~~
这样啊!!!那没办法,只好研究长工作时间煤油发动机了。我的文章有好多数据错误比较多。美国航天飞机的3台主发动机推力可以在50%到100%之间调节。避免过载太大。今天我搜索了一下。没有介绍我国的火箭发动机推力是否可调节的数据。希望能得到你的回答。
我觉得材料工艺决定一切
亚轨道的没搞成!想上天:o
超燃冲压发动机就算现在美国的最先进水平仍处于非常幼稚阶段,10马赫以上的冲压发动机,20年内实用化的可能性不大。

现在高超音速冲压发动机的代表应该是X43,设计速度7-10马赫。最近的一次试验,B52+一枚飞马火箭才让X43的超然冲压发动机启动10秒,最高速度7马赫。计划2010年开始试验的X43B使用涡扇和超然冲压发动机组合,而远景计划中的X43D,将采用双模式超燃冲压发动机,让最高速度达到15马赫,不过这个部分就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实现,这个子项目是否能够按计划立项都还是问题。

现在,两级入轨我看好维珍银河的太空船系列,1号已经完成亚轨道了。实际就是一个喷气飞机加一个一级火箭。虽然最终实现效益并不比航天飞机高多少,但是更简单成本更低。
原帖由 重剑无锋 于 2008-4-2 22:19 发表
超燃冲压发动机就算现在美国的最先进水平仍处于非常幼稚阶段,10马赫以上的冲压发动机,20年内实用化的可能性不大。

现在高超音速冲压发动机的代表应该是X43,设计速度7-10马赫。最近的一次试验,B52+一枚飞马火箭 ...

你难道是刚刚被从2003年5月份的封印中被释放出来吗?
http://www.people.com.cn/GB/junshi/1077/2993738.html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11月1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太平洋海域上空对其研制的无人驾驶X-43A极速飞机进行最后一次试飞行,此次飞行速度创纪录地超过每小时7000英里(约11265公里),大约是音速的10倍。
原帖由 yf23 于 2008-4-3 01:21 发表

你难道是刚刚被从2003年5月份的封印中被释放出来吗?
http://www.people.com.cn/GB/junshi/1077/2993738.html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11月1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太平洋海域上空对其研 ...


汗。。。。是我看错7000英里看成7000公里:L
火箭先驱其奥儿科夫斯基已经下过结论单级火箭是不能够把负载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的。

;funk :o :L 齐奥尔科夫斯基啥时候下过如此逆天的结论呀:L :Q
别把前面的限制条件漏掉哦:D :handshake
一级入轨不是不可以,质量比达到10以上就有机会了

NASA的X33冒险星做过验证了,不过发现整体实现难度大后终止。
空天飞机太难了,火箭飞机更现实。
原帖由 liulika 于 2008-1-1 20:13 发表
这样啊!!!那没办法,只好研究长工作时间煤油发动机了。我的文章有好多数据错误比较多。美国航天飞机的3台主发动机推力可以在50%到100%之间调节。避免过载太大。今天我搜索了一下。没有介绍我国的火箭发动机推力是 ...

毛国搞三组分发动机!!低空煤油状态,高空氢氧状态!!
据说RD-704已经搞的差不多了!!
原帖由 重剑无锋 于 2008-4-3 05:37 发表
一级入轨不是不可以,质量比达到10以上就有机会了

NASA的X33冒险星做过验证了,不过发现整体实现难度大后终止。


进一步提高比冲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handshake
原帖由 hbao 于 2008-4-3 14:03 发表


进一步提高比冲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handshake


要搞比氢氧发动机比冲高的大推力发动机不容易啊
超燃冲压发动机就算现在美国的最先进水平仍处于非常幼稚阶段,10马赫以上的冲压发动机,20年内实用化的可能性不大。===========实用化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是这样吧!美国的高超速冲压发动机工作时间只有十秒不倒吧,难道说是燃料不够还是工作时间的设计没有考虑,试验件没有回收,说明成本并不高?
当前还是火箭+飞船更实在.

美国的航天飞机一再失事,说明地球人的技术还不行.
]]
原帖由 hbao 于 2008-4-4 22:05 发表


现在LH/LO 的发动机有不少比冲都不止420的水平了哦:L :D :victory:
而不少80年代开始高的新概念组合发动机,其比冲更是远不止这个水平了.
单级入轨从技术角度不会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效率.:handshake


动力部分其实我倒不担心,X33不是因为动力问题下马的。

一级入轨上天现在的技术储备来看已经不难了,但是如果是一次性的,就不实用。和2级入轨成本上差距不大。

美国想一级入轨的根本目标是想把整个东西回收,这个才是艰难的地方。
原帖由 屠狗英雄 于 2008-4-3 22:25 发表
当前还是火箭+飞船更实在.

美国的航天飞机一再失事,说明地球人的技术还不行.


航天飞机代表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技术,但现在几乎过了40年了。

美国猎户座飞船的发展很符合历史规律,只是可惜了X30/33/34/37/38/40这些先驱者们。
空天飞机第一步还是应该搞两级入轨,单级入轨死重太大了。正如重剑兄所说,不是单级入不了轨,而是运载的效率不高,成本上当然也就不划算。
最好是直接从大气层中获取氧化剂,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携带大量氧化剂起飞。
美国Andrews Space公司正在研制一种“Air Collection and Enrichment System (ACES)”设备。它将被安装在飞行器上,可以迅速从空气中分离出氧并生成液态氧。这个装置被命名为“Alchemist”。这样火箭发动机就相当于增加了一个“肺”,在大气层内飞行时可以“吸氧”。 因为起飞时不用再携带大量液氧,所以当运载同样的载荷时,起飞重量可以大幅下降。

我觉得单级入轨不一定是合理的,它重复使用的寿命可能比不上双级入轨,可能会增加成本。
X-33的动力也是没有经过完全验证的,虽然说其下马的直接原因是复核材料储箱的问题。X-33的能在所有高度都保持较高比冲的线性气塞式发动机XRS-2200并没有经过完全的飞行验证,而且其喷管涉及的一些原理也和普通火箭发动机不同。所以也是一个难点。

再说X-33还只是一个亚轨道飞行器,冒险星才是轨道飞行器,难度要更上一层。目前即使只是要实现单级入轨重复使用,也还有不少路要走。要高效率真正降低发射成本当然就更难了。
原帖由 monster_cd 于 2008-4-5 17:15 发表
最好是直接从大气层中获取氧化剂,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携带大量氧化剂起飞。
美国Andrews Space公司正在研制一种“Air Collection and Enrichment System (ACES)”设备。它将被安装在飞行器上,可以迅速从空气中分离出 ...


印度也想这么干。
Andrews公司的设想有点像英国80年代研制的“HOTOL”。HOTOL好像是先从进气道吸入空气,然后利用低温的液氢和热交换器从空气中制成液氧。不知道Andrews公司用的是什么原理?照他们自己的说法,他们的技术从60年代就开始研制了。
原帖由 monster_cd 于 2008-4-5 17:15 发表
最好是直接从大气层中获取氧化剂,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携带大量氧化剂起飞。
美国Andrews Space公司正在研制一种“Air Collection and Enrichment System (ACES)”设备。它将被安装在飞行器上,可以迅速从空气中分离出 ...

这种想法不合物理学原理。

空气是静止的,飞机是运动的。如果从大气中吸取氧气,必然要把静止的空气加速到与飞机的速度相同。这还不如就在地面携带事先制备好的氧气划算。

印度要搞这个,不知有没有进行过可行性论证?
]]
呵呵!动量必须守恒嘛。按动量守恒定律考量,在飞行中制氧就没有从地面携带制好的氧划算。
原帖由 monster_cd 于 2008-4-7 02:26 发表

:D emile的风格啊!再加点“哲学思辨”就完美了。:D
难道飞机,跑车,快艇都需要空气跟它们“同步运动”?!
“HOTOL”空天飞机可是有进气道的。
Andrews Space公司的“Gryphon”Aerospaceplane 打算使用“Alch ...


你这个图的飞机有看头,它有进气道也应该是有封闭盖的,前机翼要能收起可能更有利于返回大气层。
原帖由 恐吓 于 2008-4-8 02:24 发表


你这个图的飞机有看头,它有进气道也应该是有封闭盖的,前机翼要能收起可能更有利于返回大气层。

“Gryphon”用不着“返回大气层”,它根本就不能入轨,只是跑道上起飞降落的第一级。
原帖由 城南废人 于 2008-4-7 19:37 发表
呵呵!动量必须守恒嘛。按动量守恒定律考量,在飞行中制氧就没有从地面携带制好的氧划算。

“动量守恒定律”跟这有什么关系?
Andrews Space公司就是把ACES描述为“in-flight propellant collection System”。
你要是说技术细节上有难以突破的瓶颈倒还有可能。可照你这么说,ACES连最基本原理都通不过?!
这公司的经费最早来源于NASA,现在是靠DARPA,他们连“动量守恒定律”都不懂?!
由于大气层是静止的,在大气中取A吨氧气等于是把A吨氧气由静止加速到飞机的速度,这和在地面携带A吨氧气并把它加速到飞机的速度是一样的。所节省的最多就是在高度上的势能,但是这是很小的,因为在大气中吸入的空气中只有三成左右是氧气,大部份都是无用的氮气。显然,在大气中吸氧的方案没有在地面携氧划算。
原帖由 城南废人 于 2008-4-10 20:41 发表
由于大气层是静止的,在大气中取A吨氧气等于是把A吨氧气由静止加速到飞机的速度,这和在地面携带A吨氧气并把它加速到飞机的速度是一样的。所节省的最多就是在高度上的势能,但是这是很小的,因为在大气中吸入的空气中 ...

Andrews公司的ACES目前还只能在亚音速工作。“在大气中制取液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起飞到接近音速,飞行器一边“沿途”收集氧,发动机一边消耗氧。这意味着飞行器上始终都只有少量液氧,仅满足发动机当时的需要,以后需要的液氧并不随机携带。这样飞行器的体积和重量就大幅度减轻了,燃料和液氧的总消耗量也减少许多。

相反,假如“从地面起飞时就携带全程需要的液氧”,体积和重量要大大增加,要额外浪费大量的燃料和液氧。
原帖由 城南废人 于 2008-4-10 20:41 发表
由于大气层是静止的,在大气中取A吨氧气等于是把A吨氧气由静止加速到飞机的速度,这和在地面携带A吨氧气并把它加速到飞机的速度是一样的。所节省的最多就是在高度上的势能,但是这是很小的,因为在大气中吸入的空气中 ...


你还是先去否定了同等推力下涡扇涡喷比火箭发动机燃料消耗低吧:L
原帖由 城南废人 于 2008-4-10 20:41 发表
由于大气层是静止的,在大气中取A吨氧气等于是把A吨氧气由静止加速到飞机的速度,这和在地面携带A吨氧气并把它加速到飞机的速度是一样的。所节省的最多就是在高度上的势能,但是这是很小的,因为在大气中吸入的空气中 ...

果然是废话。动量守恒是没错,动能增加计算过没有?
原帖由 monster_cd 于 2008-4-11 14:21 发表

Andrews公司的ACES目前还只能在亚音速工作。“在大气中制取液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起飞到接近音速,飞行器一边“沿途”收集氧,发动机一边消耗氧。这意味着飞行器上始终都只有少量液氧,仅满足发动机当时的需要 ...

呵呵!谁说过“从地面携带全程所需的液氧”?我们讨论的又不是单纯的火箭。
吸气式动力的飞机是飞不出大气层的,如果要飞出大气层必然要携带一定重量的液氧。我的意思是说,吸气式跨大气层飞行器必须要一定重量的液氧,而在飞行中制氧的方案没有从地面携带氧划算。

再说一遍,这个液氧重量指的是飞行器在末段飞出大气层所需要的重量,而不是“全程”所需的液氧的重量。
原帖由 lsquirrel 于 2008-4-12 10:51 发表


你还是先去否定了同等推力下涡扇涡喷比火箭发动机燃料消耗低吧:L

我们讨论的是飞行器在末段所需的氧。吸气式飞行器在末段必须以火箭式动力才能够飞出大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