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各国有关领土主权的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9:13:27

     11月19日,印度尼西亚动员全国警察部队加强巡逻,以防分裂主义分子在开斋节期间制造恐怖事件。
    11月26日,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张铭清指出,台湾当局如果通过不设限的“公投法”,大陆将做出强烈反应。在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决不含糊、决不妥协、决不退让。对“台独”的分裂行径决不容忍、决不姑息、决不坐视。海外媒体认为,“六个决不”充分反应了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决心。

    自从现代国家出现以来,许多国家都曾经或正面临分裂势力的困扰。尽管历史背景不同,国情有别,但在对付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这些国家都毫不手软。

    美国:南北战争避免了国家分裂

    2003年11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辑唐尼采访时,谈起了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的一段话。林肯的原话是这样的:“记忆的神秘琴弦,从每一个战场和每一个爱国者的坟墓,延伸到这些广阔国土上的每一颗跳动着的心和每一个家庭,它一定会被触动,它一旦被我们天性中善良的性灵所触动,必将奏出联邦的大合唱。”

    美国独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的实际上是“一国两制”。建国初,美国开国元勋们为了获得南方种植园主的支持,对南部的黑人奴隶制采取默认的态度。1850年前后,随着国土的西扩,美国南北方之间围绕新加入联邦的各州是否推行黑人奴隶制问题的争执日趋白热化。1860年,代表北方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美国总统,而南方的种植园主们则决定脱离联邦,走上了分裂国家的道路。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林肯在就职前后多次劝说南部各州,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解决问题,不要脱离联邦。当时,如果南方的种植园主们能够接受林肯的建议,就意味着美国内战不会发生,南方依然可以保持黑人奴隶制度,尽管这一制度是罪恶的。但南方种植园主们对林肯的劝说置若罔闻,于1861年组建南方“邦联”政府,挑起了美国内战。

  

    在林肯传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南北战争一触即发之际,北方绅士巴特勒在华盛顿见到了一位南方的领导人。巴特勒责问道:“你们到底想要干什么?”这位南方领导人答道:“我们要我们的独立。”巴特勒皱紧眉头进一步追问:“那么你们准备好战争了吗?”南方领导人心不在焉地回答:“不会有战争的。北方不会发动战争。”巴特勒加重语气说:“北方会开战。我们会把孩子送上战场,直到最后一个人,而且会花尽最后一元钱来维持联邦。”南方领导人仍然傲慢地说:“北方不可能开战,在北方我们有很多盟友。”巴特勒气愤地反驳道:“是的,在北方你们有很多盟友。如果你们只是在联邦的体制内争吵,他们会继续站在你们一边。但是,当你们向联邦的旗帜开枪时,人民就会团结起来同你们作战。而且,我向你保证:如果战争发生,奴隶制就会终结。”    南方分裂势力之所以拒绝“一国两制”、挑起内战是基于一个错误的估计,认为北方不会用武力维护国家统一。南方分裂势力倚仗的另一张王牌是当时的“超级大国”英国和法国的支持。由于不希望自己昔日的殖民地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不愿意中断重要的工业原料———棉花的供应而损害自己的利益,英法两国也伺机而动,随时准备干涉美国内战。当时一个种植园主吹嘘,“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英国将动员整个文明世界来挽救南方。”    但是,种植园主们打错了算盘。林肯总统有一句名言:“大树倒下才量得最准。”在战争爆发前,北方的确在南方奴隶制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但那是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的分歧。从南方宣布独立的那一刻,这个问题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变化:南北双方共同讨论问题的前提不存在了。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北方人民空前团结,分裂势力以前的盟友在一夜之间都成了他们的敌人。    尽管英法对南方予以大量军事援助,并以调停为名庇护南方,南方分裂势力最终还是逃不掉失败的命运。战争打响后,北方上下一心,百姓踊跃参军。马里兰、肯塔基和密苏里三个蓄奴州也加入了维护国家统一的行列。在美国的华人也纷纷加入北方阵营,为美国的统一而战。英国工人阶级也行动起来,竭力阻止统治集团干涉美国内战。在国际国内的广泛支持下,美国联邦军队迅速扭转了战局。1863年7月,北部联邦军在葛底斯堡和维克斯堡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865年4月,南军投降,美国恢复统一,南方奴隶制随之崩溃。    在美国内战中,南北双方共有60多万青壮年死亡,南方首府里士满被战火摧毁。战争给双方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对当时美国的经济影响很大。但也正是因为恢复了统一,并废除了影响发展的黑奴制,美国才可能成为今天的“超级大国”。林肯对分裂势力不惜一战,他维护国家统一的行为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尊敬。

    俄罗斯:主权问题不容论辩

    1991年,杜达耶夫当选车臣总统并宣布车臣独立。虽然当时刚开始执政的俄总统叶利钦拒绝给予车臣独立地位,但直到1994年12月11日,俄罗斯才开始出兵车臣。俄媒体认为,叶利钦最大的失误就是对待“车独”的软弱与放纵。从车臣宣布独立到1994年底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的3年中,俄政府在“车独”分子立足未稳、发生内讧的关键时期至少丧失了3次平乱的最佳时机。据俄联邦总检察院统计,3年中,“车独”分子仅通过截石油、断铁路和虚拟财政文件等非法方式窃取的国家财产至少50亿美元。分裂势力仰仗这些巨额非法收入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除了经济损失外,车臣战争还造成了数十万人死亡和外部敌对势力的乘虚而入,俄罗斯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1999年12月,普京接替叶利钦担任总统。为了尽快解决车臣问题,普京顶住各方压力,毫不手软地使用一切必要手段。对于车臣分离分子与境外宗教极端分子的勾结,他不失时机地抓住“国际反恐”的大好时机,提出俄罗斯的“先发制人”战略,将打击恐怖分子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听到国外“人权组织”别有用心的“关切”,他不顾外交礼仪,使用强硬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愤怒;面对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对车臣选举结果的置疑,普京冷冷地回答:“这是俄罗斯内部事务,除我们之外,有谁知道应在车臣做些什么?”事实证明,普京坚持“在法律框架下,使用一切手段”的策略,不仅避免了车臣的独立,稳定了北高加索的离心倾向,也使压抑已久的俄罗斯人重新找回了自信与向心力,普京向俄民众许下的“建立一个强大而自信的俄罗斯”的诺言,正以解决车臣问题为起点而逐步实现。    俄罗斯对车臣问题的处理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主权问题不容论辩。高度自治与主权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主权问题上随意处置或放任自流将遗患无穷。这是俄以无数的生命财产损失和国家复兴战略严重受阻为代价换来的教训。第二,不能寄希望于任何侥幸因素,必须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994年8月,叶利钦将最后的机会寄托在车臣“反对派”身上,希望达到“以车治车”的效果,事实证明这是失败之举。第三,保留“以武促统”的最终手段。这也是解决车臣问题最重要、最根本的经验。
印尼:维护国家统一是第一位的

    2003年11月6日,印度尼西亚政治、社会和安全事务统筹部长尤多约诺宣布,印尼政府决定将亚齐省的军事管制期限延长6个月。印尼媒体评论说:“‘梅加瓦蒂妈妈(印尼人认为梅加瓦蒂太温和了)’终于成了梅加瓦蒂总统了。”

    亚齐是印尼最西部的一个省份,人口410万。自1976年以来,“自由亚齐运动”就一直同印尼中央政府对抗,试图在亚齐省成立一个独立国家。苏哈托任总统时,对亚齐实行军事高压政策,曾使亚齐独立领袖哈桑·迪罗流亡国外。哈比比总统和瓦希德总统上台后,取消军事管制,采取“怀柔”政策,“自由亚齐运动”再度猖獗。

    2001年,梅加瓦蒂上台后,也曾力主和平解决亚齐问题。2002年1月,印尼对亚齐实行“特别自治法”,允许亚齐政府推行伊斯兰教法,油气利润留给当地的比例从6%大幅度提高到70%。2002年12月9日,政府与“自由亚齐运动”签订《停止敌对行动和平协议》。国内外舆论评价说,“困扰印尼近27年的亚齐问题出现解决的曙光”。不幸的是,亚齐的隆隆炮声证明,协议只是一纸空文。亚齐分裂势力的猖狂助长了伊里安查亚等其他省份的分离倾向,有关印尼可能走向“巴尔干化”的说法不绝于耳。    对于印尼来说,丢了亚齐,就丢了印尼的钱袋子———从1979年到1997年,亚齐油气出口收入高达450亿美元。丢了亚齐,也就丧失了扼守马六甲海峡的战略要点。对此,超过70%的印尼民众支持对亚齐动武,军方也力主以军事手段解决分离主义问题。2003年5月,梅加瓦蒂恢复亚齐的军区建制,增派驻军,恢复并强化清剿“亚独”的军事行动,击毙“亚独”游击队司令阿卜杜拉。在印尼政府的军事压力下,“自由亚齐运动”最高领导人之一阿姆里向政府投诚。尽管现在仍有一些“亚独”分子在负隅顽抗,但由于这些人长期鱼肉当地百姓,已经失去亚齐民众特别是宗教领袖的信任,“亚独”势力已经不成气候。一些专家分析说,对梅加瓦蒂来说,维护国家统一是第一位的,至于用和平还是武力,只是手段问题。     

    欧盟:不让分裂势力成气候

    欧盟的一些国家也同样面临着地方分裂主义的问题。法国南方的科西嘉岛和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都存在一股要求独立的呼声。在科西嘉问题上,法国政府的态度可以说是既灵活又坚定。灵活的是,只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政府愿意承认科西嘉岛的特殊性,并对该岛给予特殊的照顾。在科西嘉的归属上,法国政府却始终保持坚定的原则立场,那就是科西嘉是法兰西共和国的一部分,在这点上没有让步的余地。    西班牙的巴斯克也是闹独立较凶的一个地区。以“埃塔”为代表的巴斯克分离势力制造了不少爆炸事件。西班牙政府对巴斯克分裂势力始终进行了坚决的抵制与斗争。对一般分裂势力,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采用“法律和宪法的手段”,对于其极端组织“埃塔”,西班牙政府使用的则是军队和警察,不让分裂势力成气候,阻止分裂国家的阴谋得逞。

    总结上述国家的经验教训,人们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不统一当然暂时不会有战争,但分裂的国家终究不会有长久的和平。只有具备坚决使用武力的决心、信心与能力,才是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根本保障,才是粉碎一切敌对势力阴谋诡计的根本之道。(环球时报/张伟  孙渤  尚前宏  姚立)
     11月19日,印度尼西亚动员全国警察部队加强巡逻,以防分裂主义分子在开斋节期间制造恐怖事件。
    11月26日,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张铭清指出,台湾当局如果通过不设限的“公投法”,大陆将做出强烈反应。在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决不含糊、决不妥协、决不退让。对“台独”的分裂行径决不容忍、决不姑息、决不坐视。海外媒体认为,“六个决不”充分反应了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决心。

    自从现代国家出现以来,许多国家都曾经或正面临分裂势力的困扰。尽管历史背景不同,国情有别,但在对付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这些国家都毫不手软。

    美国:南北战争避免了国家分裂

    2003年11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辑唐尼采访时,谈起了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的一段话。林肯的原话是这样的:“记忆的神秘琴弦,从每一个战场和每一个爱国者的坟墓,延伸到这些广阔国土上的每一颗跳动着的心和每一个家庭,它一定会被触动,它一旦被我们天性中善良的性灵所触动,必将奏出联邦的大合唱。”

    美国独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的实际上是“一国两制”。建国初,美国开国元勋们为了获得南方种植园主的支持,对南部的黑人奴隶制采取默认的态度。1850年前后,随着国土的西扩,美国南北方之间围绕新加入联邦的各州是否推行黑人奴隶制问题的争执日趋白热化。1860年,代表北方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美国总统,而南方的种植园主们则决定脱离联邦,走上了分裂国家的道路。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林肯在就职前后多次劝说南部各州,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解决问题,不要脱离联邦。当时,如果南方的种植园主们能够接受林肯的建议,就意味着美国内战不会发生,南方依然可以保持黑人奴隶制度,尽管这一制度是罪恶的。但南方种植园主们对林肯的劝说置若罔闻,于1861年组建南方“邦联”政府,挑起了美国内战。

  

    在林肯传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南北战争一触即发之际,北方绅士巴特勒在华盛顿见到了一位南方的领导人。巴特勒责问道:“你们到底想要干什么?”这位南方领导人答道:“我们要我们的独立。”巴特勒皱紧眉头进一步追问:“那么你们准备好战争了吗?”南方领导人心不在焉地回答:“不会有战争的。北方不会发动战争。”巴特勒加重语气说:“北方会开战。我们会把孩子送上战场,直到最后一个人,而且会花尽最后一元钱来维持联邦。”南方领导人仍然傲慢地说:“北方不可能开战,在北方我们有很多盟友。”巴特勒气愤地反驳道:“是的,在北方你们有很多盟友。如果你们只是在联邦的体制内争吵,他们会继续站在你们一边。但是,当你们向联邦的旗帜开枪时,人民就会团结起来同你们作战。而且,我向你保证:如果战争发生,奴隶制就会终结。”    南方分裂势力之所以拒绝“一国两制”、挑起内战是基于一个错误的估计,认为北方不会用武力维护国家统一。南方分裂势力倚仗的另一张王牌是当时的“超级大国”英国和法国的支持。由于不希望自己昔日的殖民地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不愿意中断重要的工业原料———棉花的供应而损害自己的利益,英法两国也伺机而动,随时准备干涉美国内战。当时一个种植园主吹嘘,“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英国将动员整个文明世界来挽救南方。”    但是,种植园主们打错了算盘。林肯总统有一句名言:“大树倒下才量得最准。”在战争爆发前,北方的确在南方奴隶制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但那是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的分歧。从南方宣布独立的那一刻,这个问题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变化:南北双方共同讨论问题的前提不存在了。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北方人民空前团结,分裂势力以前的盟友在一夜之间都成了他们的敌人。    尽管英法对南方予以大量军事援助,并以调停为名庇护南方,南方分裂势力最终还是逃不掉失败的命运。战争打响后,北方上下一心,百姓踊跃参军。马里兰、肯塔基和密苏里三个蓄奴州也加入了维护国家统一的行列。在美国的华人也纷纷加入北方阵营,为美国的统一而战。英国工人阶级也行动起来,竭力阻止统治集团干涉美国内战。在国际国内的广泛支持下,美国联邦军队迅速扭转了战局。1863年7月,北部联邦军在葛底斯堡和维克斯堡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865年4月,南军投降,美国恢复统一,南方奴隶制随之崩溃。    在美国内战中,南北双方共有60多万青壮年死亡,南方首府里士满被战火摧毁。战争给双方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对当时美国的经济影响很大。但也正是因为恢复了统一,并废除了影响发展的黑奴制,美国才可能成为今天的“超级大国”。林肯对分裂势力不惜一战,他维护国家统一的行为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尊敬。

    俄罗斯:主权问题不容论辩

    1991年,杜达耶夫当选车臣总统并宣布车臣独立。虽然当时刚开始执政的俄总统叶利钦拒绝给予车臣独立地位,但直到1994年12月11日,俄罗斯才开始出兵车臣。俄媒体认为,叶利钦最大的失误就是对待“车独”的软弱与放纵。从车臣宣布独立到1994年底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的3年中,俄政府在“车独”分子立足未稳、发生内讧的关键时期至少丧失了3次平乱的最佳时机。据俄联邦总检察院统计,3年中,“车独”分子仅通过截石油、断铁路和虚拟财政文件等非法方式窃取的国家财产至少50亿美元。分裂势力仰仗这些巨额非法收入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除了经济损失外,车臣战争还造成了数十万人死亡和外部敌对势力的乘虚而入,俄罗斯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1999年12月,普京接替叶利钦担任总统。为了尽快解决车臣问题,普京顶住各方压力,毫不手软地使用一切必要手段。对于车臣分离分子与境外宗教极端分子的勾结,他不失时机地抓住“国际反恐”的大好时机,提出俄罗斯的“先发制人”战略,将打击恐怖分子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听到国外“人权组织”别有用心的“关切”,他不顾外交礼仪,使用强硬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愤怒;面对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对车臣选举结果的置疑,普京冷冷地回答:“这是俄罗斯内部事务,除我们之外,有谁知道应在车臣做些什么?”事实证明,普京坚持“在法律框架下,使用一切手段”的策略,不仅避免了车臣的独立,稳定了北高加索的离心倾向,也使压抑已久的俄罗斯人重新找回了自信与向心力,普京向俄民众许下的“建立一个强大而自信的俄罗斯”的诺言,正以解决车臣问题为起点而逐步实现。    俄罗斯对车臣问题的处理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主权问题不容论辩。高度自治与主权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主权问题上随意处置或放任自流将遗患无穷。这是俄以无数的生命财产损失和国家复兴战略严重受阻为代价换来的教训。第二,不能寄希望于任何侥幸因素,必须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994年8月,叶利钦将最后的机会寄托在车臣“反对派”身上,希望达到“以车治车”的效果,事实证明这是失败之举。第三,保留“以武促统”的最终手段。这也是解决车臣问题最重要、最根本的经验。
印尼:维护国家统一是第一位的

    2003年11月6日,印度尼西亚政治、社会和安全事务统筹部长尤多约诺宣布,印尼政府决定将亚齐省的军事管制期限延长6个月。印尼媒体评论说:“‘梅加瓦蒂妈妈(印尼人认为梅加瓦蒂太温和了)’终于成了梅加瓦蒂总统了。”

    亚齐是印尼最西部的一个省份,人口410万。自1976年以来,“自由亚齐运动”就一直同印尼中央政府对抗,试图在亚齐省成立一个独立国家。苏哈托任总统时,对亚齐实行军事高压政策,曾使亚齐独立领袖哈桑·迪罗流亡国外。哈比比总统和瓦希德总统上台后,取消军事管制,采取“怀柔”政策,“自由亚齐运动”再度猖獗。

    2001年,梅加瓦蒂上台后,也曾力主和平解决亚齐问题。2002年1月,印尼对亚齐实行“特别自治法”,允许亚齐政府推行伊斯兰教法,油气利润留给当地的比例从6%大幅度提高到70%。2002年12月9日,政府与“自由亚齐运动”签订《停止敌对行动和平协议》。国内外舆论评价说,“困扰印尼近27年的亚齐问题出现解决的曙光”。不幸的是,亚齐的隆隆炮声证明,协议只是一纸空文。亚齐分裂势力的猖狂助长了伊里安查亚等其他省份的分离倾向,有关印尼可能走向“巴尔干化”的说法不绝于耳。    对于印尼来说,丢了亚齐,就丢了印尼的钱袋子———从1979年到1997年,亚齐油气出口收入高达450亿美元。丢了亚齐,也就丧失了扼守马六甲海峡的战略要点。对此,超过70%的印尼民众支持对亚齐动武,军方也力主以军事手段解决分离主义问题。2003年5月,梅加瓦蒂恢复亚齐的军区建制,增派驻军,恢复并强化清剿“亚独”的军事行动,击毙“亚独”游击队司令阿卜杜拉。在印尼政府的军事压力下,“自由亚齐运动”最高领导人之一阿姆里向政府投诚。尽管现在仍有一些“亚独”分子在负隅顽抗,但由于这些人长期鱼肉当地百姓,已经失去亚齐民众特别是宗教领袖的信任,“亚独”势力已经不成气候。一些专家分析说,对梅加瓦蒂来说,维护国家统一是第一位的,至于用和平还是武力,只是手段问题。     

    欧盟:不让分裂势力成气候

    欧盟的一些国家也同样面临着地方分裂主义的问题。法国南方的科西嘉岛和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都存在一股要求独立的呼声。在科西嘉问题上,法国政府的态度可以说是既灵活又坚定。灵活的是,只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政府愿意承认科西嘉岛的特殊性,并对该岛给予特殊的照顾。在科西嘉的归属上,法国政府却始终保持坚定的原则立场,那就是科西嘉是法兰西共和国的一部分,在这点上没有让步的余地。    西班牙的巴斯克也是闹独立较凶的一个地区。以“埃塔”为代表的巴斯克分离势力制造了不少爆炸事件。西班牙政府对巴斯克分裂势力始终进行了坚决的抵制与斗争。对一般分裂势力,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采用“法律和宪法的手段”,对于其极端组织“埃塔”,西班牙政府使用的则是军队和警察,不让分裂势力成气候,阻止分裂国家的阴谋得逞。

    总结上述国家的经验教训,人们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不统一当然暂时不会有战争,但分裂的国家终究不会有长久的和平。只有具备坚决使用武力的决心、信心与能力,才是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根本保障,才是粉碎一切敌对势力阴谋诡计的根本之道。(环球时报/张伟  孙渤  尚前宏  姚立)